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康青年人高原脱适应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的变化规律
1
作者 赵鹏 徐朝霞 +6 位作者 汤礼军 戴睿武 梁鸿寅 黄竹 孙菲菲 冯健 李福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43-1349,共7页
目的分析健康青年人从高原返回平原过程中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在青藏高原海拔4800~5500 m移居1年内的健康青年人中招募55名志愿者为高原移居组,从高原返回平原过程中,分别在海拔3700 m(第1次)... 目的分析健康青年人从高原返回平原过程中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在青藏高原海拔4800~5500 m移居1年内的健康青年人中招募55名志愿者为高原移居组,从高原返回平原过程中,分别在海拔3700 m(第1次)、返回海拔1300 m第5天(第2次)、返回海拔1300 m第15天(第3次)进行心电图检查;在海拔3700 m及返回海拔1300 m第5天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匹配55名平原(海拔1300 m)健康青年人为平原对照组。比较两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对移居高原组进行组内分析发现,与第1次心电图结果比较,第2、3次心电图结果中正常心电图比例降低(P<0.05),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缓、U波出现比例增加(P<0.05);第2次与第3次心电图异常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平原对照组比较,移居高原组第1次心电图异常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3次心电图结果中正常心电图比例降低,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U波出现比例增大(P<0.001)。对移居高原组进行组内分析发现,与第1次心电图比较,第2、3次心电图心率降低(P<0.05或P<0.001)。与平原对照组比较,移居高原组第1次心电图PR间期延长,QTc间期缩短,QRS电轴度数增加(P<0.05),第2次心电图心率降低,PR间期延长,QTc缩短(P<0.05),第3次心电图心率降低,PR间期延长,QTc间期缩短,QRS电轴度数增加(P<0.05)。移居高原组第1、2、3次心电图电轴与平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移居高原组进行组内分析发现,与第1次超声心动图比较,第2次超声心动图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房前后径均明显增大(P<0.001)。与平原对照组比较,移居高原组第1次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右心房横径减小,右心室横径增大,左室短轴缩短率(FS)降低(P<0.05),第2次超声心动图左房前后径、右心房横径、右心室横径均增大,FS增高(P<0.05)。结论健康青年人从高原返回平原过程中,随着海拔降低,心率明显降低,额面QRS电轴右偏人数明显减少,正常心电图明显减少,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出现U波的人数明显增多。在高原期间,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脱适应 高原 平原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帅 黄启林 +3 位作者 王冰 原小惠 孙红玉 汤礼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22-1229,共8页
目的探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MSCs)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SAP组与P-MSCs组,每组12只。采用4%牛磺胆酸钠胆胰管逆行注射法构建SAP大鼠模型。造模后... 目的探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MSCs)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SAP组与P-MSCs组,每组12只。采用4%牛磺胆酸钠胆胰管逆行注射法构建SAP大鼠模型。造模后6 h,经尾静脉注射P-MSCs(1×106个/100 g)。P-MSCs输注后12 h和24 h,处死大鼠,收集血清、胰腺组织及肺组织。测定肺湿干重比,显微镜下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和巨噬细胞数;HE染色评估胰腺组织、肺组织损伤程度并进行病理评分;ELISA法测定血清炎性因子、淀粉酶、脂肪酶浓度;采用髓过氧化物酶(MPO)检测试剂盒测定胰腺组织与肺组织MPO活性;RT-qPCR检测肺组织中TNF-α、IL-1β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肺巨噬细胞极化情况。结果与SAP组比较,P-MSCs组大鼠肺湿干重比明显下降,BALF中中性粒细胞、白细胞与巨噬细胞数均明显减少(P<0.001)。HE染色结果显示,与SAP组比较,P-MSCs组胰腺组织、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P<0.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SAP组比较,P-MSCs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浓度以及IL-1β、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01)。MPO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与SAP组比较,P-MSCs组胰腺组织与肺组织MPO活性均明显降低(P<0.001)。RT-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SAP组比较,P-MSCs组肺组织中TNF-α、IL-1β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P-MSCs组肺组织中M1巨噬细胞数明显减少,M2巨噬细胞数明显增加。结论P-MSCs可减轻SAP大鼠肺组织炎性损伤,其保护机制可能与诱导肺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肺损伤 肺巨噬细胞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见脾旁的异位肝脏伴外伤性破裂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姜珊珊 张林 张庆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0-371,共2页
患者男性,69岁,车祸后以“外伤致全身多处受伤,疼痛1 h余”入院,并计划行急诊外伤性脾破裂切除手术。术中探查发现腹腔积血2500 mL;“脾脏”呈2个结节状,脾脏呈横断性破裂、活动性出血;胰尾部挫伤,伴血痂附着,无明显出血;肝脏外观完整,... 患者男性,69岁,车祸后以“外伤致全身多处受伤,疼痛1 h余”入院,并计划行急诊外伤性脾破裂切除手术。术中探查发现腹腔积血2500 mL;“脾脏”呈2个结节状,脾脏呈横断性破裂、活动性出血;胰尾部挫伤,伴血痂附着,无明显出血;肝脏外观完整,左肝外侧叶见挫裂伤;胃、胆、双肾及膀胱无明显异常。最终行脾脏切除术+脾种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脾脏 外伤性破裂 异位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