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GR5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曦 孙雄山 +4 位作者 罗涵 胡陶 张黎 王嘉 王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1-717,共7页
武田G蛋白偶联受体5(TGR5)是一种位于细胞膜表面的胆汁酸受体,广泛分布于体内许多组织细胞中,能被体内绝大多数胆汁酸直接激活。TGR5在多种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细胞Ca^(2+)转运、氧化应激、细胞增殖、炎症反应和线... 武田G蛋白偶联受体5(TGR5)是一种位于细胞膜表面的胆汁酸受体,广泛分布于体内许多组织细胞中,能被体内绝大多数胆汁酸直接激活。TGR5在多种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细胞Ca^(2+)转运、氧化应激、细胞增殖、炎症反应和线粒体代谢等,从而维持线粒体稳态和血管内膜功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肥大、心肌梗死后心肌重塑等心血管疾病的进展。目前,随着许多胆汁酸及胆汁酸衍生物相关药物逐步投入临床应用,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明确TGR5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本文针对TGR5与心血管系统的相关性,从TGR5参与调节巨噬细胞、血管内膜功能、血管平滑肌、心肌细胞和线粒体代谢5个方面进行阐述,总结梳理最新的研究进展,以期为TGR5作为心血管疾病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田G蛋白偶联受体5 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胆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keda G蛋白偶联受体5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
2
作者 杨曦 张黎 +3 位作者 杨耀 王嘉 孙雄山 王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47-1454,共8页
目的探讨Takeda G蛋白偶联受体5(Takeda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5,TGR5)在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BB... 目的探讨Takeda G蛋白偶联受体5(Takeda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5,TGR5)在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BB)诱导VSMCs增殖、迁移,以INT-777特异性激活TGR5,CCK-8试剂盒及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免疫荧光染色用于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试验用于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TGR5蛋白水平变化。为探究TGR5在血管内膜增生中的作用,将40只雄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内膜损伤组、假手术+UDCA(熊去氧胆酸,TGR5激动剂)组及内膜损伤+UDCA组,每组10只。造模完成后按组分别予以口服普通维持饲料及含0.5%UDCA的普通维持饲料,持续21 d后分别取材,HE染色观察颈动脉内膜增生程度,Ki-67免疫荧光染色观察颈动脉内膜血管平滑肌增殖变化。结果特异性激活TGR5明显降低VSMCs增殖活力及Ki-67阳性细胞率,同时使VSMCs划痕愈合速度减慢。特异性激活TGR5使细胞内UCP2表达增加、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降低。过氧化氢恢复细胞内ROS水平后,TGR5抑制VSMCs增殖迁移的作用被削弱。激活TGR5能减轻颈动脉损伤后内膜增生。结论TGR5可能通过UCP2改善细胞内氧化应激,从而抑制小鼠VSMCs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血管平滑肌 再狭窄 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1 INT-77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微管素相关蛋白7在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赵维维 杨大春 孙雄山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45-554,共10页
目的探究肌微管素相关蛋白7(Mtmr7)在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培养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系(MOVAS),用30 ng/ml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诱导小鼠VSMCs体外增殖和迁移,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 目的探究肌微管素相关蛋白7(Mtmr7)在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培养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系(MOVAS),用30 ng/ml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诱导小鼠VSMCs体外增殖和迁移,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PDGF-BB干预后Mtmr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为探究Mtmr7对小鼠VSMCs增殖和迁移的作用,用Mtmr7基因过表达腺病毒(Ad-Mtmr7)感染VSMCs促使Mtmr7过表达,将MOVAS分为对照组、Ad-Mtmr7组、PDGF-BB组、Ad-Mtmr7+PDGF-BB组4组,采用Ki-67细胞免疫荧光染色、CCK-8法检测VSMCs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VSMCs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下游靶标蛋白水平。用5 mg/L胰岛素(insulin)恢复mTORC1活性,将MOVAS分为PDGF-BB组、Ad-Mtmr7+PDGF-BB组、Ad-Mtmr7+PDGF-BB+insulin组3组,再次检测上述指标,观察Mtmr7对小鼠VSM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构建小鼠颈动脉内皮损伤模型,造模28 d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Mtmr7蛋白表达水平变化。随机将小鼠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假手术+Ad-Mtmr7组、颈动脉内皮损伤组、颈动脉内皮损伤+Ad-Mtmr7组。在小鼠手术后立即用Ad-Mtmr7(5×10^(10)pfu/ml)行颈动脉局部孵育30 min,在造模第7、14、21天行尾静脉注射,以实现体内过表达Mtmr7。造模28 d后,采用HE染色检测各组小鼠颈动脉形态及内膜增生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GF-BB组Mtmr7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01或P<0.05),Ki-67阳性细胞率增高,VSMCs相对数量增多(P<0.01或P<0.001),划痕愈合率增高(P<0.001),p-S6^(Ser235/236)和p-4EBP1^(Thr37/46)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PDGF-BB组比较,Ad-Mtmr7+PDGF-BB组Ki-67阳性细胞率降低,VSMCs相对数量减少(P<0.01或P<0.001),划痕愈合率降低(P<0.001),p-S6^(Ser235/236)和p-4EBP1^(Thr37/46)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Ad-Mtmr7+PDGF-BB组比较,Ad-Mtmr7+PDGF-BB+insulin组p-S6^(Ser235/236)和p-4EBP1^(Thr37/46)蛋白水平升高(P<0.01),Ki-67阳性细胞率增高,VSMCs相对数量增多(P<0.01或P<0.001),划痕愈合率增高(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颈动脉内皮损伤组Mtmr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颈动脉内膜/中膜面积比值增高(P<0.001);而与颈动脉内皮损伤组比较,过表达Mtmr7后,颈动脉内皮损伤+Ad-Mtmr7组颈动脉内膜/中膜面积比值明显降低(P<0.01)。结论过表达Mtmr7可抑制PDGF-BB诱导的小鼠VSMCs增殖和迁移,从而减轻血管损伤后的内膜增生,其机制与Mtmr7降低mTORC1活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肌微管素相关蛋白7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光对小鼠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唐名扬 冯健 +5 位作者 欧登科 郎明健 韩乾国 邹文淑 刘朝晖 李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12-717,共6页
目的:探讨蓝光对小鼠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只8周龄SPF级雄性C57BL6/J野生型(WT)小鼠分3批随机分为对照光组(CL组)及蓝光组(BL组);对照光+假手术组(CLS组)、对照光+手术组(CLO组)、蓝光+假手术组(BLS组)及蓝光+手术组(BL... 目的:探讨蓝光对小鼠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只8周龄SPF级雄性C57BL6/J野生型(WT)小鼠分3批随机分为对照光组(CL组)及蓝光组(BL组);对照光+假手术组(CLS组)、对照光+手术组(CLO组)、蓝光+假手术组(BLS组)及蓝光+手术组(BLO组);对照光+正常血压组(CLN组)、蓝光+正常血压组(BLN组)、对照光+高血压组(CLH组)及蓝光+高血压组(BLH组),每组10只。建立各组模型小鼠并进行相应干预,测量小鼠血压、血浆中内皮素-1(ET-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1)与CL组相比,在蓝光照射较短时间(30 min)内,BL组小鼠收缩压显著降低(P<0.05),而舒张压变化不明显(P>0.05);(2)与CLO组相比,BLO组小鼠血压升高较缓慢、血压升高幅度较低(P<0.05);(3)与CLH组相比,BLH组小鼠血压显著降低(P均<0.05);(4)与CLN组相比,蓝光照射14 d时CLH组小鼠血清中eNOS及NO含量减少,ET-1含量增加(P均<0.05);(5)与CLH组相比,BLH组血清中eNOS及NO含量明显升高,而ET-1含量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蓝光能延缓AngⅡ诱导的小鼠高血压发生的速度,降低高血压发展的程度,并改善高血压小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异常,可能具有防治高血压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光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Ⅱ 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1D1在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明亮 胡陶 +3 位作者 王强 杨耀 孙雄山 杨大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7-543,共7页
目的探讨核受体亚家族1组D成员1(nuclear receptor subfamily 1,group D,member 1,NR1D1)在小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adventitial fibroblasts,AFs)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C57BL/6J小鼠原代AFs,用携带Nr1d1基因的腺病毒转染... 目的探讨核受体亚家族1组D成员1(nuclear receptor subfamily 1,group D,member 1,NR1D1)在小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adventitial fibroblasts,AFs)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C57BL/6J小鼠原代AFs,用携带Nr1d1基因的腺病毒转染AFs过表达NR1D1,用SKL2001恢复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和CCK-8试剂盒用于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用于检测细胞迁移速度。qPCR检测Nr1d1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R1D1、β-catenin蛋白水平。为了探究NR1D1在血管内膜增生中的作用,将20只雄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颈动脉内皮损伤组、假手术+SR9009(NR1D1激动剂)组以及颈动脉内皮损伤+SR9009组,每组5只。造模完成后按组分别腹腔注射DMSO或SR9009(100 mg·kg^(-1)·d^(-1)),持续14 d。造模成功28 d后取材,HE染色观察颈动脉内膜增生程度。结果过表达NR1D1明显降低Ki-67阳性细胞率(P<0.01)及总细胞数目(P<0.01),并且使AFs划痕愈合速度减慢(P<0.01)。过表达NR1D1明显抑制β-catenin表达(P<0.05)。SKL2001恢复β-catenin表达后,过表达NR1D1对AFs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消失(P<0.01)。上调NR1D1活性能减轻颈动脉内皮损伤后内膜增生(P<0.01)。结论NR1D1可能通过抑制β-catenin表达,从而抑制小鼠AFs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内膜增生 Β-连环蛋白 NR1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3泛素连接酶32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冯菲菲 谷敏 +3 位作者 甘雪晴 李霜 孙雄山 杨大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42-646,共5页
目的探讨E3泛素连接酶32(Trim32)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与迁移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C57雄性野生型小鼠40只,其中10只小鼠从胸主动脉获得VSMC后,分为空白组、对照组、转染组、模型组、对照1组、转染1组和激动剂组(β-catenin激动... 目的探讨E3泛素连接酶32(Trim32)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与迁移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C57雄性野生型小鼠40只,其中10只小鼠从胸主动脉获得VSMC后,分为空白组、对照组、转染组、模型组、对照1组、转染1组和激动剂组(β-catenin激动剂同时处理),后4组用重组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30 mg/L干预24 h,再按分组分别转染阴性干扰siControl和siTrim32,用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Trim32、β-catenin mRNA和蛋白表达。观察各组细胞增殖和迁移情况。另30只小鼠左颈动脉损伤处理,取右、左颈动脉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对照组、假手术转染组、损伤组、损伤对照组和损伤转染组,每组10只,按分组处理后,检测Trim32表达和血管内膜增生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rim32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1.89±0.30 vs 0.99±0.06,1.82±0.30 vs 1.02±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转染组细胞增殖、阳性细胞、β-catenin蛋白表达降低,对照1组各项明显升高(P<0.05,P<0.01),与转染1组比较,对照1组和激动剂组阳性细胞升高(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损伤组Trim32 mRNA和蛋白明显升高(P<0.01)。与损伤对照组比较,假手术对照组和损伤转染组内膜/中膜面积比值降低(P<0.01),损伤转染组内膜/中膜面积比值较假手术转染组升高(2.11±0.64 vs 0.37±0.04,P<0.05)。结论Trim32可能通过β-catenin途径促进VSMC增殖及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 血管 细胞运动 细胞增殖 Β连环素 基因沉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片通过TRPM8减轻小鼠心肌梗死后炎症反应并抑制心脏重构 被引量:6
7
作者 何滢蓉 胡陶 +4 位作者 王武帅 杨曦 段清华 杜萱 王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6-464,共9页
目的:研究冰片(borneol)对小鼠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炎症反应和心脏重构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8周龄野生型(wild-type,WT)C57BL/6小鼠和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M亚家族成员8(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tion cha... 目的:研究冰片(borneol)对小鼠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炎症反应和心脏重构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8周龄野生型(wild-type,WT)C57BL/6小鼠和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M亚家族成员8(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tion channel subfamily M member 8,TRPM8)基因敲除(TRPM8 gene knockout,TRPM8−/−)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MI组,再分别用生理盐水(对照组)或冰片(冰片组)灌胃。绘制小鼠MI后生存曲线,28 d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功能,多导生理记录仪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病理染色观察MI面积、心肌肥大和间质纤维化,并检测梗死交界区心肌中炎症反应情况。结果:在WT小鼠中,梗死交界区心肌组织中TRPM8表达显著增加(P<0.05),冰片对心脏中TRPM8表达无影响(P>0.05),但可提高小鼠生存率,缩小MI面积,抑制MI后心脏重构,改善心脏功能(P<0.05或P<0.01);在TRPM8−/−小鼠中,冰片对小鼠生存率、MI面积、心肌肥大、心肌纤维化和心脏功能未见明显影响(P>0.05)。在WT小鼠中,冰片可减少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浸润(P<0.01),抑制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过度表达(P<0.05或P<0.01);而在TRPM8−/−小鼠中,冰片对炎症细胞数量和炎症因子表达未见明显影响(P>0.05)。结论:TRPM8可能是冰片在心脏的作用靶点;冰片可能通过TRPM8减轻MI后炎症反应和抑制心脏重构,改善小鼠MI后的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脏重构 冰片 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M亚家族成员8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荷醇对低压低氧诱导小鼠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武帅 胡陶 +5 位作者 杨耀 何滢蓉 杨曦 段清华 杜萱 王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9,共8页
目的 探讨薄荷醇对低压低氧诱导小鼠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10~12周C57小鼠、瞬时受体电位通道M8基因敲除(TRPM8-/-)小鼠各40只,分为对照组、薄荷醇组、低压低氧组、低压低氧+薄荷醇组,超声测量肺动脉加速时间(PAT)和肺... 目的 探讨薄荷醇对低压低氧诱导小鼠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10~12周C57小鼠、瞬时受体电位通道M8基因敲除(TRPM8-/-)小鼠各40只,分为对照组、薄荷醇组、低压低氧组、低压低氧+薄荷醇组,超声测量肺动脉加速时间(PAT)和肺动脉射血时间(PET),右心导管测量右心室收缩压(RVSP),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观察肺小动脉重构(<100μm)情况,Western blot检测Krüppel样因子4(KLF-4)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经低氧(3%氧浓度)、低氧+薄荷醇(100μmol·L^(-1))处理,测定增殖和迁移能力。结果 薄荷醇处理野生型小鼠后,PAT和PAT/PET比值增加(P<0.05),RVSP和RVHI降低(P<0.05),同时肺小动脉增厚和管腔狭窄程度减轻(P<0.05),KLF4表达增加(P<0.05)、PCNA表达降低(P<0.05);薄荷醇处理TRPM8-/-小鼠后,PAT、PAT/PET、RVSP、RVHI、KLF4、PCNA表达和肺血管重构均未见明显改变(P>0.05)。薄荷醇干预PASMCs后增殖、迁移能力下降(P<0.01、P<0.05)。结论薄荷醇可能通过TRPM8抑制PASMCs增殖、迁移,改善低压低氧诱导的小鼠肺血管重构和肺动脉高压,其机制可能与上调KLF4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醇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M8 Krüppel样因子4 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肺血管重构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m70/PNPT1线粒体转位调控在大鼠心肌细胞缺氧性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程旭 田静 +2 位作者 李静 刘青 裴海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3-669,共7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外膜转位酶70(Tom70)/多核糖核苷酸核苷转移酶1(PNPT1)线粒体转位调控在大鼠心肌细胞缺氧性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将大鼠H9C2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常氧条件培养12h)与缺氧组(缺氧干预12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 目的探讨线粒体外膜转位酶70(Tom70)/多核糖核苷酸核苷转移酶1(PNPT1)线粒体转位调控在大鼠心肌细胞缺氧性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将大鼠H9C2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常氧条件培养12h)与缺氧组(缺氧干预12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qPCR检测TUBA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PNPT1蛋白表达情况。(2)利用携带Tom70序列的慢病毒载体转染H9C2细胞,分为NC组(慢病毒阴性对照组,转染慢病毒空载体)、Tom70过表达组(转染携带Tom70序列的慢病毒载体)、缺氧+NC组、缺氧+Tom70过表达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Tom70、PNPT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缺氧+NC组、缺氧+Tom70过表达组细胞凋亡率,qPCR检测缺氧+NC组、缺氧+Tom70过表达组TUBA mRNA表达情况,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细胞中Tom70与PNPT1的相互作用情况。结果(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缺氧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缺氧组细胞中TUBA mRNA含量明显减少(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缺氧组线粒体内PNPT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胞质PNPT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2)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NC组比较,Tom70过表达组细胞内Tom70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常氧条件下,NC组与Tom70过表达组线粒体及胞质中的PNPT1表达均无明显差异,而缺氧条件下,与缺氧+NC组比较,缺氧+Tom70过表达组线粒体PNPT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胞质PNPT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心肌细胞中的Tom70与PNPT1能够相互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缺氧+NC组比较,缺氧+Tom70过表达组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缺氧+NC组相比,缺氧+Tom70过表达组TUBA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Tom70可通过调控PNPT1的线粒体定位表达减少凋亡相关mRNA的降解来减轻大鼠心肌细胞缺氧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凋亡 缺氧 多核糖核苷酸核苷转移酶1 线粒体外膜转运蛋白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迭香酸通过抑制NADPH氧化酶/ROS/NLRP3炎症小体通路改善高血压肾病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瑞丹 张彦 +3 位作者 杨培丽 李方塘 陈垦 杨永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53-1161,共9页
目的探究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 RA)对小鼠高血压肾病模型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30只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ontrol组,AngⅡ组(1.46 mg·kg^(-1)·d^(-1)),AngⅡ+RA组(AngⅡ1.46 mg&#... 目的探究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 RA)对小鼠高血压肾病模型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30只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ontrol组,AngⅡ组(1.46 mg·kg^(-1)·d^(-1)),AngⅡ+RA组(AngⅡ1.46 mg·kg^(-1)·d^(-1)+RA 50 mg·kg^(-1)·d^(-1)),每组10只,干预4周。检测血压、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及血尿素氮含量;免疫荧光检测肾组织巨噬细胞浸润情况;Masson染色检测肾组织纤维化程度;NADP+/NADPH检测试剂盒检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NADPH)氧化酶的活性;二氢乙啶超氧化物阴离子探针检测肾组织ROS水平;q-PCR及免疫印迹检测NADPH氧化酶亚基p22phox、p47phox及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Leucine rich Repeat and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 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ASC)、胱天蛋白酶1(caspase-1)、IL-1β、IL-18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AngⅡ组血压、尿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明显升高(P<0.05);肾脏炎症反应及纤维化程度显著增强(P<0.05)。迷迭香酸干预后,显著改善血压、尿蛋白、血肌酐及血尿素氮(P<0.05);减轻肾脏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程度(P<0.05);NADPH氧化酶亚基p22phox及p47phox表达降低、活性下降(P<0.05);肾组织ROS水平降低(P<0.05);NLRP3炎症小体相关分子NLRP3、ASC、Caspase-1及其下游IL-1β、IL-18表达下降(P<0.05)。结论迷迭香酸通过调控NADPH氧化酶/ROS/NLRP3炎症小体通路改善高血压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酸 高血压肾病 NLRP3炎症小体 NADPH氧化酶 R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AP对高糖培养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活化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彭文艺 周喆 +5 位作者 王德琼 巨灵翎 张黎 孙雄山 李霜 杨大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4-41,共8页
目的探究Yes相关蛋白(YAP)对高糖诱导的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s)增殖和转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培养1~3日龄SD大鼠CFs,用40.0 mmol/L葡萄糖诱导CFs,构建糖尿病心肌病(DCM)细胞模型,24 h后检测细胞YAP、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 目的探究Yes相关蛋白(YAP)对高糖诱导的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s)增殖和转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培养1~3日龄SD大鼠CFs,用40.0 mmol/L葡萄糖诱导CFs,构建糖尿病心肌病(DCM)细胞模型,24 h后检测细胞YAP、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水平。取原代大鼠CFs,分别设置正常糖(5.5 mmol/L D-Glucose,NG)组、高糖(40.0 mmol/LD-Glucose,HG)组、NG+维替泊芬(NG+VP)组、HG+VP组。VP为YAP抑制剂,剂量为0.5μmol/L。各组处理CFs24 h后,采用波形蛋白免疫荧光法鉴定CFs,Ki-67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blotting检测各组YAP、α-SMA、collagenⅠ、collagenⅢ、CT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免疫荧光法鉴定波形蛋白阳性,提示原代培养的细胞为大鼠CFs。Ki-67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与NG组比较,HG组CFs的Ki-67阳性率(%)明显升高(67.33±5.14 vs.22.94±4.88,P<0.05);YAP抑制剂VP处理后,CFs的Ki-67阳性率(%)降低(46.83±3.86 vs.67.33±5.14,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NG组比较,HG组高糖干预24 h后,CFs中α-SMA、collagenⅠ、collagenⅢ的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1.43±0.98 vs.0.93±0.06,1.80±0.09 vs.1.08±0.09,1.43±0.09 vs.0.88±0.10,P<0.05),YAP和CTGF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也升高(1.93±0.15 vs.1.17±0.09,1.80±0.18 vs.1.23±0.16,P<0.05);与HG组比较,HG+VP组的α-SMA、collagen I、collagenⅢ、CTGF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1.27±0.06vs.1.71±0.12,2.05±0.23vs.3.03±0.17,1.10±0.12vs.1.82±0.18,1.31±0.16 vs.1.57±0.03,P<0.05);与NG组比较,HG+VP组中α-SMA、collagenⅠ、CTGF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较高(P<0.05)。结论高糖可刺激SD大鼠乳鼠CFs增殖及活化,合成过多的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YAP/TEAD/CTGF传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es相关蛋白 糖尿病心肌病 心脏成纤维细胞 心肌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APT评分系统指导ACS患者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延长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3
12
作者 彭柯 王珍 +2 位作者 王强 杨大春 李德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评分系统,指导并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延长治疗1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2016年4-12月到西部战区总医院随访的患者中,选取既往... 目的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评分系统,指导并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延长治疗1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2016年4-12月到西部战区总医院随访的患者中,选取既往诊断为ACS并成功完成PCI术后满1年,且DAPT评分≥2分的患者共22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A、观察组B,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每天1次;观察组A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联合氯吡格雷片75mg/d,每天1次;观察组B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联合氯吡格雷片50mg/d,每天1次。延长治疗1年后,比较3组患者的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不同程度的出血事件发生率、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栓弹力图中血小板功能(MA)的变化。结果在12个月的观察期内,对照组、观察组A和观察组B的总体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3%vs. 5.3%vs. 5.3%,P<0.05),对照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A和观察组B(P<0.05),而观察组A和观察组B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A和观察组B的轻度出血(1+2型)发生率(2.6%vs. 12.0%vs. 3.9%)和总出血事件发生率(2.6%vs. 13.3%vs. 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A的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B(P<0.05)。治疗后对照组中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血栓弹力图MA值[分别为55.4%±15.2%、(53.8±4.8)mm]均较治疗前[分别为33.2%±11.3%、(44.8±4.2)mm]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A和观察组B治疗前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栓弹力图M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A和观察组B治疗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栓弹力图MA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ACS患者使用DAPT评分系统评估缺血风险后,对于DAPT评分≥2分的患者,延长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以降低其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且小剂量氯吡格雷不增加出血并发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抗血小板药 DAPT评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骨因子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邓静 陈垦 +1 位作者 周梦迪 杨大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9-392,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骨桥蛋白(OPN)、骨钙素等骨因子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西部战区总医院就诊的患者103例,其中冠状动脉造影示血管狭窄程度<50%者50例为对照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53例...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骨桥蛋白(OPN)、骨钙素等骨因子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西部战区总医院就诊的患者103例,其中冠状动脉造影示血管狭窄程度<50%者50例为对照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53例,根据Gensini评分将冠心病患者分为高分组(Gensini评分≥20分)24例和低分组(Gensini评分<20分)29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检测血清OPG、OPN、骨钙素水平。结果 3组H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组OPG、OPN水平明显高于低分组和对照组,骨钙素水平明显低于低分组和对照组(P<0.05);低分组骨钙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患者血清OPG、OPN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819,P=0.018;r=0.367,P=0.007),血清骨钙素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r=-0.318,P=0.02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PG、OPN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骨钙素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P<0.05);OPG、OPN是Gensini评分增高的危险因素,骨钙素是Gensini评分增高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血清OPG、OPN、骨钙素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骨钙素 骨保护素 骨桥蛋白质 冠状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R35致主动脉夹层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宋志平 唐名扬 +6 位作者 侯娟妮 沈阳 冯娟 冯健 杨大春 裴海峰 杨永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75-381,共7页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5(GPR35)在主动脉夹层(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0只野生型(WT)雄性小鼠随机均分为WT+Sham组和WT+AD组,15只GPR35基因敲除(GPR35-/-)小鼠纳入GPR35-/-+AD组,建立AD模型:WT+AD组和GPR35-/-+AD组使用血...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5(GPR35)在主动脉夹层(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0只野生型(WT)雄性小鼠随机均分为WT+Sham组和WT+AD组,15只GPR35基因敲除(GPR35-/-)小鼠纳入GPR35-/-+AD组,建立AD模型:WT+AD组和GPR35-/-+AD组使用血管紧张素Ⅱ[4.5 mg/(kg·24 h)]微型渗透泵埋于小鼠背部皮下,WT+Sham组使用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4d主动脉取材。将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系(MOVAS)分为3组:对照组、AD组及GPR35抑制剂组(CID组)。采用q-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主动脉和MOVAS细胞中GPR35的表达;采用HE染色和VVG染色检测主动脉夹层形成和弹力纤维结构情况;采用免疫组化和q-PCR检测主动脉内单核巨噬细胞(CD68阳性细胞)浸润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采用TUNEL染色和流式技术检测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WT+Sham组相比,WT+AD组GPR35 mRNA表达水平升高(1.88±0.07)倍,GPR35蛋白表达水平升高(1.34±0.05)倍,在细胞模型中亦得到类似结果;与WT+AD组小鼠的AD发生率(53.3%)相比,GPR35-/-+AD组小鼠AD发生率(13.3%)明显降低(P<0.05);与WT+AD组相比,GPR35-/-+AD组的主动脉扩张和中层增厚情况明显减轻,弹性纤维结构排列也较规则;WT+AD组小鼠CD68阳性细胞率高于WT+Sham组和GPR35-/-+AD组[(32.8±1.1)%vs.(5.1±0.9)%vs.(16.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T+AD组的IL-6、TNF-αmRNA表达水平(2.6±0.1、1.8±0.1)均明显高于WT+Sham组(均为1.00±0.06),GPR35-/-+AD组的IL-6、TNF-αmRNA表达水平(1.6±0.1、1.4±0.1)均明显低于WT+A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T+AD组凋亡细胞数明显高于WT+Sham组和GPR35-/-+AD组[(24.0±0.7)%vs.(6.6±0.5)%vs.(11.2±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的MOVAS凋亡率高于对照组和CID组[(11.6±0.5)%vs.(4.7±0.4)%vs.(7.6±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GPR35可通过阻止主动脉炎症和平滑肌凋亡来发挥预防主动脉夹层生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G蛋白偶联受体35 炎症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因子FABP1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姚俊秀 肖毅 +2 位作者 王强 孙雄山 杨永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80-586,共7页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患者肝脏因子脂肪酸结合蛋白1(FABP1)的变化及其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10月在西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脂水平及纳入排除标准,确定血脂异常者72例,血脂正常者50...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患者肝脏因子脂肪酸结合蛋白1(FABP1)的变化及其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10月在西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脂水平及纳入排除标准,确定血脂异常者72例,血脂正常者50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烟酒嗜好等。检测血脂、血糖、血管生成素样蛋白(ANGPTL)3、ANGPTL4、ANGPTL6、FABP1。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PSM)法均衡两组基线资料中存在的混杂因素,比较两组FABP1的变化,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FABP1与各血脂成分的相关性。结果经PSM法均衡混杂因素后,两组年龄、性别、烟酒嗜好、体重指数(BMI)、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血脂正常组(P<0.05),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水平明显高于血脂正常组(P<0.05)。血脂异常组的血清FABP1水平明显高于于血脂正常组(P<0.05),而血清ANGPTL3、ANGPTL4、ANGPTL6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ABP1为血脂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1,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与FABP1呈显著正相关(β=0.291,P<0.05),TC+LDL-C、血糖与FABP1呈显著负相关(β=–0.443、–0.268,P<0.05)。结论FABP1与血脂异常尤其TG的代谢异常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三酰甘油 倾向性得分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格列净对大鼠造影剂相关急性肾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陶 王明亮 +4 位作者 王武帅 何滢蓉 杨曦 孙雄山 王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014-2020,共7页
目的:观察恩格列净(empagliflozin,EMPA)对大鼠造影剂相关急性肾损伤(contrast-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CA-AKI)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对照(control)组、EMPA组、CA-AKI组和CA-AKI+EMPA组,... 目的:观察恩格列净(empagliflozin,EMPA)对大鼠造影剂相关急性肾损伤(contrast-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CA-AKI)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对照(control)组、EMPA组、CA-AKI组和CA-AKI+EMPA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相应干预措施,检测肾脏功能,病理染色观察肾脏组织损伤情况,并检测肾脏中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鼠注射造影剂后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和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升高,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LCR)水平降低,以12 h后变化显著(P<0.01)。与CA-AKI组比较,恩格列净显著减轻大鼠肾脏功能损害,SCr降低,CLCR水平升高(P<0.01)。恩格列净干预后,造影剂诱导的大鼠肾小管病理损伤评分降低(P<0.01),肾脏组织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P<0.01),肾脏促凋亡蛋白(caspase-3、Bax和Cyt-C)表达减少且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显著增加(P<0.01)。此外,与CA-AKI组比较,恩格列净还可增加大鼠肾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1),降低丙二醛含量(P<0.01)。结论:恩格列净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减轻造影剂对大鼠肾脏的损伤,从而预防造影剂相关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列净 造影剂相关急性肾损伤 细胞凋亡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饶玲 李霜 +5 位作者 陈垦 王挺 李运明 植锦秀 杨永健 牟华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12-915,共4页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西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患者221例,按照是否存在支架内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99例...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西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患者221例,按照是否存在支架内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99例和无再狭窄组122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和FGF23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FGF23水平与支架内再狭窄风险的关系,用ROC曲线分析血清FGF23水平对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糖尿病、吸烟、LDL-C、TC、空腹血糖、支架总数、支架置入时间、因胸痛复查造影和FGF23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FGF23、支架总数、LDL-C、TC与支架内再狭窄呈正相关(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GF23、支架总数与支架内再狭窄独立相关(OR=1.844,95%CI:1.318~2.794,P=0.028;OR=1.504,95%CI:1.080~2.095,P=0.016)。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FGF23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曲线下面积为0.715,最佳诊断界值为212.4 ng/L,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73.5%(P=0.003)。结论 血清FGF23水平升高与支架内再狭窄独立相关,且FGF23水平对支架内再狭窄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冠状血管 支架 冠状动脉再狭窄 冠状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下微循环成像系统在心肌梗死后远端微循环变化观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健 朱忠立 +5 位作者 李运明 向朝雪 唐名扬 沈阳 魏晓禹 裴海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6-280,共5页
目的探索舌下微循环成像系统(简称微视系统)应用于心脏微血管检测的可行性,并探讨其在冠脉微循环障碍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正常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微视系统对大鼠冠脉主干及其分支微循环进行检测。另取40只SD... 目的探索舌下微循环成像系统(简称微视系统)应用于心脏微血管检测的可行性,并探讨其在冠脉微循环障碍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正常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微视系统对大鼠冠脉主干及其分支微循环进行检测。另取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n=20)与假手术组(n=20),心肌梗死组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与心肌梗死组接受同样处理但不结扎。利用微视系统对假手术组及心肌梗死组大鼠手术前及手术后5、10、20min左前降支远端微血管进行检测和分析,检测指标包括总血管密度(TVD)、灌注血管密度(PVD)、灌注血管比例(PPV)、微血管流动指数(MFI)、异质性指数(HI)。结果微视系统下,正常大鼠心脏左右冠脉及其分支微血管清晰可见,血流灌注连续,血管密集、分布均匀。在心肌梗死组大鼠中,结扎时间越长,微血管脉络越模糊不清,血流显影中断,血管分布不均,心肌梗死20min时点微循环基本不显像,血流基本消失。与心肌梗死5min时点比较,心肌梗死10、20min的TVD、PVD、PPV、MFI均降低(P<0.05),HI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梗死组TVD、PVD、PPV、MFI均降低(P<0.05),HI升高(P<0.05)。结论微视系统可用于正常及病变状态下大鼠心脏微循环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脏微循环 舌下微循环成像系统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自噬对高糖诱导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活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喆 王德琼 +3 位作者 张黎 张钟健 李霜 杨永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93-901,共9页
目的:探究线粒体自噬对高糖(HG)诱导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系NIH 3T3活化作用的影响与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IH 3T3细胞,用40.0 mmol/L葡萄糖诱导NIH 3T3细胞,构建糖尿病心肌病细胞模型,24 h后检测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I型胶原(C... 目的:探究线粒体自噬对高糖(HG)诱导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系NIH 3T3活化作用的影响与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IH 3T3细胞,用40.0 mmol/L葡萄糖诱导NIH 3T3细胞,构建糖尿病心肌病细胞模型,24 h后检测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I型胶原(Col-I)、p62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II(LC3-II)蛋白表达水平。培养NIH 3T3细胞,分别设置正常糖(NG;5.5 mmol/L葡萄糖)组、HG(40.0 mmol/L葡萄糖)组、NG+3-甲基腺嘌呤(3-MA;自噬抑制剂,0.2 mmol/L)组和HG+3-MA组,处理细胞24 h。采用JC-1活细胞染色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Ki-67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线粒体自噬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自噬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α-SMA、Col-I、p62、LC3-I和LC3-II蛋白表达水平,并比较LC3-II与LC3-I的比值。结果: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显示,与NG组比较,HG组NIH 3T3细胞的线粒体损伤减轻;自噬抑制剂3-MA处理后,NG+3-MA组和HG+3-MA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与HG组比较,HG+3-MA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Ki-67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与NG组比较,HG组NIH 3T3细胞的Ki-67阳性率明显升高;自噬抑制剂3-MA处理后,NIH 3T3细胞的Ki-67阳性率降低。Mitophagy检测试剂盒结果显示,与NG组相比,HG组的线粒体自噬通量明显增强;与HG组比较,HG+3-MA组线粒体自噬通量明显降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NG组比较,HG组NIH 3T3细胞中α-SMA、Col-I、LC3-I和LC3-II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而p6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降低;与HG组比较,HG+3-MA组α-SMA、Col-I、LC3-I和LC3-II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6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升高;与NG组比较,HG+3-MA组中α-SMA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降低。结论:HG刺激NIH 3T3细胞增殖及活化,合成过多的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蛋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HG诱导线粒体自噬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甲基腺嘌呤 糖尿病心肌病 线粒体自噬 心脏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ckkopf相关蛋白1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尿钠排泄的作用及机制
20
作者 成方玲 王红勇 杨永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920-1929,共10页
目的探讨Dickkopf相关蛋白1(Dickkopf-related protein 1,DKK1)在高血压中的作用及对尿钠排泄功能的影响。方法 8~10周龄雄性正常血压大鼠(Wistar-Kyoto rats,WKYs;190~210 g)、雄性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 目的探讨Dickkopf相关蛋白1(Dickkopf-related protein 1,DKK1)在高血压中的作用及对尿钠排泄功能的影响。方法 8~10周龄雄性正常血压大鼠(Wistar-Kyoto rats,WKYs;190~210 g)、雄性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s;190~210g)各12只,采用Western blot检测WKY和SHR大鼠肾脏DKK1和β-catenin蛋白表达。采用完全随机的方法,将12只WKY大鼠分成WKY+DKK1组和WKY对照组(n=6)、12只SHR大鼠分成SHR+DKK1组和SHR对照组(n=6);WKY+DKK1组和SHR+DKK1组微泵泵注重组蛋白DKK1[6 ng/(g·d)]。使用无创鼠尾测压仪测血压;代谢笼收集24 h尿量;计算24 h尿钠排泄情况,并用体质量校正。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肾近端小管上皮(renal proximal tubule epithelial,RPT)细胞(WKY-RPT和SHR-RPT细胞)内DKK1和β-catenin蛋白表达;重组蛋白DKK1、DKK1 siRNA(siDKK1)和β-catenin信号抑制剂(inhibitor ofβ-catenin-responsive transcription,ICRT 14)、GSK3β抑制剂(6-bromoindirubin-3′-oxime,BIO,)干预细胞后,检测DKK1、β-catenin表达或钠-钾-ATP酶活性变化。结果 SHR大鼠肾脏DKK1表达水平较WKY大鼠低,而β-catenin升高(即Wnt/β-catenin激活);SHR+DKK1组与SHR组相比,在埋泵术后第2周大鼠收缩压显著下降[(145.21±2.83)vs(156.07±3.08) mmHg,P<0.05],24 h尿量增加[(37.40±3.76)vs(27.24±2.30)mL/kg,P<0.05],24 h尿钠排泄增多[(0.79±0.09)vs(0.51±0.09)mmol/kg,P<0.05]。WKY+DKK1组与WKY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HR-RPT细胞DKK1表达低于WKY-RPT细胞,而β-catenin升高;改变DKK1含量引起β-catenin改变(即Wnt/β-catenin通路活性改变)从而影响钠-钾-ATP酶活性,且钠-钾-ATP酶活性与DKK1呈负相关。结论 DKK1至少部分通过抑制Wnt/β-catenin通路降低钠-钾-ATP酶活性,促进尿钠排泄降低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ckkopf相关蛋白1 高血压 尿钠排泄 钠-钾-ATP酶 WNT/Β-CATENIN 肾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