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微管素相关微蛋白7在小鼠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及机制
1
作者 王嘉 张黎 +3 位作者 杨耀 杨曦 孙雄山 杨永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5,共9页
目的探讨肌微管素相关微蛋白7(myotubularin related protein 7,MTMR7)在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小鼠、Mtmr7转基因(Mtmr7-Tg)小鼠各20只,分为对照组、Mtmr7-Tg组、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组、MCT+Mtmr7-Tg组,超声... 目的探讨肌微管素相关微蛋白7(myotubularin related protein 7,MTMR7)在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小鼠、Mtmr7转基因(Mtmr7-Tg)小鼠各20只,分为对照组、Mtmr7-Tg组、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组、MCT+Mtmr7-Tg组,超声测量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pulmonary artery acceleration time,PAT)和射血时间(pulmonary artery ejection time,PET),取材时分离右心室游离壁,计算右心肥厚指数,免疫染色观察肺小动脉重构。将小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s)以低氧处理,观察其增殖和迁移情况。结果MTMR7在肺血管中表达,并且MCT处理之后,Mtmr7-Tg小鼠的PAT/PET比值降低(P<0.05),右心肥厚指数升高(P<0.01)。以Mtmr7基因过表达腺病毒转染PASMCs,可以抑制其增殖和迁移。用chemerin-9恢复p-ERK1/2的活性,过表达MTMR7对PASMCs增殖、迁移抑制作用消失。结论过表达MTMR7可减轻低氧诱导的小鼠PASMCs增殖和迁移,从而逆转肺动脉高压,机制与MTMR7降低ERK1/2磷酸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微管素相关微蛋白7 ERK1/2 肺血管重构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肺动脉高压 右心室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昼夜节律在心血管功能和疾病调控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明亮 杨大春 孙雄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94-996,共3页
昼夜节律在各个物种中普遍存在,几乎在所有的生物过程中都存在昼夜节律,使生物能够适应24 h的昼夜节律,确保最佳的生理功能。昼夜节律参与调节多种生理、心理和行为变化,是生命活动的本质特性之一。昼夜节律是基于细胞自主转录的机制,... 昼夜节律在各个物种中普遍存在,几乎在所有的生物过程中都存在昼夜节律,使生物能够适应24 h的昼夜节律,确保最佳的生理功能。昼夜节律参与调节多种生理、心理和行为变化,是生命活动的本质特性之一。昼夜节律是基于细胞自主转录的机制,以时间依赖的方式调节各种生物功能,其产生和维持依赖于多种时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 心血管疾病 生物钟 心肌梗死 上交叉核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M8在高糖高脂诱导的小鼠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唐名扬 宋志平 +4 位作者 侯娟妮 冯健 冯娟 裴海峰 杨永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9-37,共9页
目的:探讨含三基序蛋白8(TRIM8)对高糖高脂(HGHF)诱导的小鼠心肌细胞(MCMs)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MCMs分为正常糖(NG)组(葡萄糖浓度为5.5 mmol/L)、高糖(HG)组(葡萄糖浓度为33 mmol/L)、高脂(HF)组(软脂酸钠浓度为300μmol/L)和HGHF... 目的:探讨含三基序蛋白8(TRIM8)对高糖高脂(HGHF)诱导的小鼠心肌细胞(MCMs)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MCMs分为正常糖(NG)组(葡萄糖浓度为5.5 mmol/L)、高糖(HG)组(葡萄糖浓度为33 mmol/L)、高脂(HF)组(软脂酸钠浓度为300μmol/L)和HGHF组(葡萄糖浓度为33 mmol/L,软脂酸钠浓度为300μmol/L);用siRNA沉默MCMs中TRIM8的表达后,再将MCMs分为对照(control)组(仅给予转染试剂)、Scra-siRNA/PBS组(转染scrambled siRNA)、TRIM8-siRNA/PBS组(转染TRIM8特异性siRNA)、Scra-siRNA/HGHF组和TRIM8-siRNA/HGHF组;为探索TRIM8在HGHF诱导的MCMs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机制,将MCMs分为HGHF/DMSO组、HGHF+TRIM8-siRNA+DMSO(HGHF+Ts/DMSO)组、HGHF/ML385组和HGHF+TRIM8-siRNA+ML385(HGHF+Ts/ML385)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术及DHE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活性氧簇(ROS)的水平;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TRIM8、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的表达水平。结果:HGHF可增加MCMs中TRIM8的表达,同时减少Nrf2及其下游基因GCLC、HO-1和NQO-1的表达(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与Scra-siRNA/HGHF组相比,TRIM8-siRNA/HGHF组ROS含量和MCMs凋亡率降低(P<0.05),相应的,抗氧化分子Nrf2及其下游基因GCLC、HO-1和NQO-1的表达增高。与此相反,在此基础上加用Nrf2抑制剂ML385能够部分逆转下调TRIM8对HGHF诱导MCMs凋亡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TRIM8能够通过调节Nrf2抗氧化途径加剧HGHF诱导的小鼠心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高糖高脂 含三基序蛋白8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v-erbα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甘雪晴 孙雄山 杨大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4-206,共3页
昼夜节律是以1 d为波动周期的正常生理变化过程,由时钟基因所调控,是生物体适应环境的表现。生物钟紊乱易导致代谢异常,如血脂升高、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此外,血压及心率表现出明显的昼夜节律,且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心血管事件发... 昼夜节律是以1 d为波动周期的正常生理变化过程,由时钟基因所调控,是生物体适应环境的表现。生物钟紊乱易导致代谢异常,如血脂升高、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此外,血压及心率表现出明显的昼夜节律,且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在早晨最高,异常血压昼夜节律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昼夜节律紊乱会对心血管疾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昼夜节律 心肌梗死 配体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核糖核苷酸核苷转移酶1在氧糖剥夺诱导心肌细胞凋亡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信琴 汪雄 +5 位作者 李琴 陈颖梅 张新颜 王鹏 袁木 裴海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4-590,共7页
目的探讨多核糖核苷酸核苷转移酶1(PNPT1)对氧糖剥夺(OGD)诱导心房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L-1心房肌细胞,PNPT1-siRNA转染HL-1细胞。实验分组为:正常组(Control)、OGD组、NC-siRNA组(转染乱码RNA)、PNPT1-siRNA组、O... 目的探讨多核糖核苷酸核苷转移酶1(PNPT1)对氧糖剥夺(OGD)诱导心房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L-1心房肌细胞,PNPT1-siRNA转染HL-1细胞。实验分组为:正常组(Control)、OGD组、NC-siRNA组(转染乱码RNA)、PNPT1-siRNA组、OGD+NC-siRNA组和OGD+PNPT1-siRNA组。通过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qPCR检测ACTB mRNA和TUBA mRNA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PNPT1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HL-1细胞凋亡率,JC-1试剂盒检测线粒体膜电位,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结果随OGD诱导时间延长,HL-1细胞质中PNPT1的蛋白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P<0.05)。与NCsiRNA相比,PNPT1-siRNA明显减少细胞内PNPT1表达。OGD条件下,ACTB mRNA和TUBA mRNA降解增加(P<0.05),HL-1心房肌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相反地,PNPT1-siRNA则抑制ACTB mRNA和TUBA mRNA降解(P<0.05),同时降低HL-1心房肌细胞凋亡率(P<0.05),并且改善线粒体膜电位以及线粒体形态。结论抑制PNPT1可改善线粒体损伤并减少凋亡相关mRNA的降解,从而减轻OGD诱导的HL-1心房肌细胞凋亡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凋亡 氧糖剥夺 多核糖核苷酸核苷转移酶1 凋亡相关mRNA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DP-43对氧糖剥夺诱导的小鼠HL-1心房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6
作者 岳娇 龚美婷 +4 位作者 徐伍 王鹏 袁木 谭言飞 裴海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05-1313,共9页
目的探讨TARDNA结合蛋白43(TDP-43)对氧糖剥夺(OGD)诱导小鼠HL-1心房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小鼠HL-1心房肌细胞分为:(1)对照组及不同OGD处理时间(2、4、8、16h)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blotting检测TDP... 目的探讨TARDNA结合蛋白43(TDP-43)对氧糖剥夺(OGD)诱导小鼠HL-1心房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小鼠HL-1心房肌细胞分为:(1)对照组及不同OGD处理时间(2、4、8、16h)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blotting检测TDP-43蛋白表达水平,以此确定OGD诱导时间点用于后续研究;(2)对照组与OGD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JC-1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化学发光法检测三磷酸腺苷(ATP)相对含量,微板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WST-1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将转染慢病毒的小鼠HL-1心房肌细胞分为:(1)阴性对照慢病毒干预组(NC-shRNA)、TDP-43敲低慢病毒干预组(TDP-43-shRNA1、TDP-43-shRNA2、TDP-43-shRNA3),Westernblotting检测TDP-43蛋白表达水平,选择慢病毒敲低效率最高的TDP-43-shRNA用于后续试验;(2)NC-shRNA组、TDP-43-shRNA组、OGD+NC-shRNA组、OGD+TDP-43-shRNA组,在常氧条件和OGD条件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MitoTracker染色法检测线粒体形态,JC-1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化学发光法检测ATP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ROS)荧光强度,微板法检测MDA含量,WST-1法检测SOD含量。结果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随OGD时间的延长,小鼠HL-1心房肌细胞的活力逐渐下降;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TDP-43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两者均呈现较强的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在OGD16h时小鼠HL-1心房肌细胞活力最低(P<0.05)、TDP-43蛋白表达量最高(P<0.05),据此后续实验选择OGD16h为诱导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OGD组细胞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荧光强度比值、MDA含量升高,ATP相对含量、SOD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NC-shRNA组比较,TDP-43-shRNA2组TDP-4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最为明显(P<0.05),敲低效率最高,因此选择TDP-43-shRNA2进行后续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在常氧条件下,与NC-shRNA组比较,TDP-43-shRNA组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变化(P>0.05);在OGD条件下,与OGD+NC-shRNA组比较,OGD+TDP-43-shRNA组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MitoTracker染色结果显示,与NC-shRNA组比较,TDP-43-shRNA组线粒体形态完整,无明显变化;OGD+NC-shRNA组线粒体数量增多,多数为碎片状,分布散乱;与OGD+NC-shRNA组比较,OGD+TDP-43-shRNA组线粒体形态有所恢复。在常氧条件下,与NC-shRNA组比较,TDP-43-shRNA组线粒体膜电位荧光强度比值、ATP相对含量、ROS荧光强度、MDA含量、SOD含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在OGD条件下,与OGD+NC-shRNA组比较,OGD+TDP-43-shRNA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荧光强度比值、ROS荧光强度、MDA含量降低,ATP相对含量、SOD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DP-43通过调控心肌细胞凋亡加重OGD诱导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因此,敲低TDP-43的表达有望成为缺血性心肌病的潜在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DNA结合蛋白43 氧糖剥夺 细胞凋亡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K1对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黎 王嘉 +5 位作者 方世正 张钟健 杨曦 王武帅 孙雄山 杨大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1-979,共9页
目的:探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1(PCK1)在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及迁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30μg/L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诱导小鼠VSMCs增殖和迁移,将小鼠VSMCs分为溶剂对照(vehicle)组和PDGF-BB组,采用Western b... 目的:探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1(PCK1)在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及迁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30μg/L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诱导小鼠VSMCs增殖和迁移,将小鼠VSMCs分为溶剂对照(vehicle)组和PDGF-BB组,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CK1表达水平的变化。使用小鼠Pck1 siRNA(siPck1)转染小鼠VSMCs沉默PCK1表达,将VSMCs分为vehicle组、siPck1+vehicle组、PDGF-BB组和siPck1+PDGF-BB组,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增殖能力,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线粒体动力学变化。发动蛋白相关蛋白1(Drp1)基因过表达慢病毒(lenti-Drp1)转染VSMCs使DRP1过表达,将小鼠VSMCs分为PDGF-BB组、siPck1+PDGF-BB组、lenti-Drp1+PDGF-BB组和lenti-Drp1+siPck1+PDGF-BB组,再次检测上述指标。结果:PDGF-BB使VSMCs中PCK1和DRP1表达增加,细胞活力升高,Ki-67阳性细胞率增加,划痕愈合率升高,线粒体分裂增加;沉默PCK1表达后以上过程均受到抑制。过表达DRP1后,沉默PCK1表达对VSMCs细胞活力、Ki-67阳性细胞率、划痕愈合率和线粒体分裂的抑制作用明显削弱。结论:PCK1通过调控DRP1表达促进小鼠VSMCs线粒体分裂、细胞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1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线粒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DMD介导的细胞焦亡对小鼠骨骼肌肌肉萎缩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玫 李霜 +4 位作者 胡健 林正霄 张桂蓉 刘莎 李福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486-1492,共7页
目的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下小鼠骨骼肌肌管中肌肉萎缩和GSDMD介导的细胞焦亡发生情况,以期为进一步阐明ICU获得性衰弱(ICU-acquired weakness,ICU-AW)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方法将C2C12小鼠骨骼肌成肌细胞诱导分化形... 目的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下小鼠骨骼肌肌管中肌肉萎缩和GSDMD介导的细胞焦亡发生情况,以期为进一步阐明ICU获得性衰弱(ICU-acquired weakness,ICU-AW)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方法将C2C12小鼠骨骼肌成肌细胞诱导分化形成肌管。分别设置:Control组,加无菌PBS溶液;LPS组,LPS处理浓度梯度为1、10、100μg/mL;LPS+ATP组,以LPS组相同浓度梯度干预肌管后均添加ATP(5 mmol/L)。并分别在LPS干预6 h和12 h这两个时间点检测肌管内外发生的变化。光镜下观察肌管形态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肌管中肌管形成标志蛋白MHC、Myogenin、HDAC1和细胞焦亡标志蛋白GSDMD的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肌管中萎缩基因Atrogin-1、MuRF-1 mR NA和细胞焦亡相关炎性因子IL-18 mR NA表达,采用ELISA检测肌管培养上清IL-18浓度。结果 (1)光镜可见分化第5天肌管形成。(2)RT-qPCR检测结果显示:LPS干预12 h后LPS/LPS+ATP各组肌管中萎缩基因Atrogin-1和MuRF-1 mR NA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 <0.05),与细胞焦亡相关的炎性因子IL-18 mR NA在肌管中的表达趋势相同(P <0.05)。(3)ELISA检测结果显示:LPS干预12h后各组肌管培养液上清中IL-18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4)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干预的肌管中肌管形成标志蛋白MHC、Myogenin、HDAC1均能稳定表达;LPS/LPS+ATP处理后肌管GSDMD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 <0.05)。结论在LPS刺激下小鼠骨骼肌肌管中可发生细胞焦亡,并与肌管萎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获得性衰弱 危重症肌病 肌肉萎缩 肌管 脂多糖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Ⅲ型磷脂酰肌醇3-磷酸5-激酶在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谷敏 冯菲菲 +3 位作者 甘雪晴 李霜 孙雄山 杨大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3-442,共10页
目的:探讨Ⅲ型磷脂酰肌醇3-磷酸5-激酶(PIKfyve)在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野生型C57BL/6J小鼠原代VSMC,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干预VSMC诱导体外的增殖和迁移,用PIKfyve特异性siRNA敲减P... 目的:探讨Ⅲ型磷脂酰肌醇3-磷酸5-激酶(PIKfyve)在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野生型C57BL/6J小鼠原代VSMC,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干预VSMC诱导体外的增殖和迁移,用PIKfyve特异性siRNA敲减PIKfyve的表达,用PIKfyve抑制剂YM201636抑制PIKfyve活性,用胰岛素激活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活性。采用Ki-67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qPCR检测PIKfyve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IKfyve、核糖体蛋白S6(S6)、磷酸化(p)-S6^(Ser235/236)、4E结合蛋白1(4EBP1)和p-4EBP1^(Thr37/46)蛋白水平。为探索PIKfyve在血管内皮损伤后内膜增生中的作用,将雄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YM201636组、颈动脉内皮损伤组和颈动脉内皮损伤+YM-201636组,每组5只,造模后按分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YM201636(2 mg·kg^(−1)·d^(−1)),持续15 d,造模28 d后HE染色检测颈动脉内膜增生程度。结果:PDGF-BB提升了小鼠VSMC中PIKfyve的表达水平(P<0.01),敲减PIKfyve表达或降低其活性显著抑制PDGF-BB诱导的VSMC增殖和迁移(P<0.01)。敲减PIKfyve表达或降低其活性抑制了mTORC1活性(P<0.05),胰岛素恢复mTORC1活性后,敲减PIKfyve表达或降低其活性对VSMC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消失(P<0.01)。小鼠颈动脉内皮损伤后PIKfyve的表达增加(P<0.01),降低PIKfyve活性能减轻颈动脉内皮损伤后内膜增生(P<0.01)。结论:PIKfyve可通过增强mTORC1的活性促进小鼠VSMC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Ⅲ型磷脂酰肌醇3-磷酸5-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黎芦醇对舒尼替尼诱导肾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金冉阳 杨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2-198,共7页
目的:探究白黎芦醇对舒尼替尼诱导肾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WKY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10),舒尼替尼组(n=10),舒尼替尼+白藜芦醇组(n=10)。舒尼替尼组给予舒尼替尼[15 mg/(kg·d)]灌胃28 d,建立舒尼替尼肾损伤大鼠模型... 目的:探究白黎芦醇对舒尼替尼诱导肾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WKY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10),舒尼替尼组(n=10),舒尼替尼+白藜芦醇组(n=10)。舒尼替尼组给予舒尼替尼[15 mg/(kg·d)]灌胃28 d,建立舒尼替尼肾损伤大鼠模型。舒尼替尼+白藜芦醇组于建模前7 d给予大鼠白藜芦醇[100 mg/(kg·d)]灌胃,之后给予白藜芦醇[100 mg/(kg·d)]+舒尼替尼[15 mg/(kg·d)]共同灌胃28 d。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鼠尾测压监测大鼠血压变化。舒尼替尼灌胃28 d后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形态改变;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肾脏组蛋白第三亚基四号赖氨酸的三甲基化(H3K4me3)、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舒尼替尼组大鼠血清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均明显增加[(0.59±0.04)mg/dl vs.(0.47±0.05)mg/dl;(21.10±0.47)mg/dl vs.(17.34±0.59)mg/dl,P均<0.05];肾小管结构破坏,局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固缩死亡,肾组织肾小管病理损伤评分(paller评分)升高[(39.12±1.91)分vs.(10.92±0.86)分,P<0.05];肾脏H3K4me3、NF-κB、TNF-α、MCP-1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1.04±0.10 vs.0.55±0.04;1.09±0.19 vs.0.49±0.05;0.92±0.02 vs.0.32±0.01;0.85±0.06 vs.0.47±0.04,P均<0.05)。与舒尼替尼组相比,舒尼替尼+白藜芦醇组大鼠血清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均明显下降[(0.50±0.03)mg/dl vs.(0.59±0.04)mg/dl;(18.21±0.51)mg/dl vs.(21.10±0.47)mg/dl,P均<0.05];肾脏病理结构改变减轻、paller评分明显降低[(23.40±1.38)分vs.(39.12±1.91)分,P<0.05];肾脏H3K4me3以及NF-κB、TNF-α、MCP-1等促炎因子蛋白表达减少(0.70±0.04 vs.1.04±0.10;0.81±0.11 vs.1.09±0.19;0.42±0.04 vs.0.92±0.02;0.63±0.03 vs.0.85±0.06,P均<0.05)。结论:白黎芦醇通过抑制肾脏H3K4me3水平降低NF-κB、TNF-α、MCP-1的表达,减轻肾脏炎症缓解舒尼替尼诱导的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黎芦醇 舒尼替尼 H3K4me3 炎症 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DMD通过激活caspase-9-caspase-3凋亡信号通路参与脓毒症相关获得性衰弱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德琼 周喆 +3 位作者 张黎 张钟健 李霜 杨大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4-704,共11页
目的:探讨gasdermin D(GSDMD)-胱天蛋白酶9(caspase-9)-caspase-3在脓毒症相关获得性衰弱发生发展中的机制。方法:诱导C2C12小鼠成肌细胞分化为肌管,设置3个组:control组,加入与脂多糖(LPS)组等体积的无菌磷酸盐缓冲液(PBS);LPS组:加入L... 目的:探讨gasdermin D(GSDMD)-胱天蛋白酶9(caspase-9)-caspase-3在脓毒症相关获得性衰弱发生发展中的机制。方法:诱导C2C12小鼠成肌细胞分化为肌管,设置3个组:control组,加入与脂多糖(LPS)组等体积的无菌磷酸盐缓冲液(PBS);LPS组:加入LPS,使LPS在培养液中的终浓度为1 mg/L,干预12 h;LPS+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组:加入LPS,使LPS在培养液中的终浓度为1 mg/L,干预12 h后加入ATP,使ATP在培养液中的终浓度为5 mmol/L,干预0.5 h。光镜观察肌管形态;Western blotting检测肌球蛋白重链(MHC)、成肌蛋白(myogenin)、caspase-1、caspase-11、GSDMD、caspase-9、cleaved caspase-9、caspase-3、cleaved caspase-3、肌肉环指蛋白1(MuRF-1)和atrogin-1蛋白水平;腺病毒转染敲减GSDMD;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碘化丙啶(PI)染色观察细胞损伤情况;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诱导5~7 d后,光镜观察到细胞由多角形分化为管状;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成肌细胞相比,肌管中肌管标志蛋白MHC和myogenin表达显著升高,证明肌管诱导成功。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LPS组和LPS+ATP组caspase-1、caspase-11、GSDMD、caspase-9、cleaved caspase-9、caspase-3、cleaved caspase-3、MuRF-1和atrogin-1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与si-NC+LPS组比较,si-GSDMD+LPS组caspase9、cleaved caspase-9、caspase-3、cleaved caspase-3、MuRF-1和atrogin-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与si-NC+LPS+ATP组比较,si-GSDMD+LPS+ATP组caspase-9、cleaved caspase-9、caspase-3、cleaved caspase-3、MuRF-1和atrogin-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si-NC组GSDMD表达无显著差异,si-GSDMD组GSDMD表达显著降低,说明腺病毒转染敲减肌管GSDMD表达成功。TUNEL染色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LPS组和LPS+ATP组细胞凋亡水平均显著升高;与si-NC+LPS组比较,si-GSDMD+LPS组细胞凋亡水平显著降低;与si-NC+LPS+ATP组比较,si-GSDMD+LPS+ATP组细胞凋亡水平显著降低。PI染色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LPS组和LPS+ATP组的PI阳性细胞比例均显著上升。JC-1染色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LPS组和LPS+ATP组JC-单体比例均显著升高;与si-NC+LPS组比较,si-GSDMD+LPS组JC-单体比例显著降低;与si-NC+LPS+ATP组比较,si-GSDMD+LPS+ATP组JC-单体比例显著降低。结论:GSDMD-caspase-9-caspase-3信号通路可能参与脓毒症相关肌萎缩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获得性衰弱 脓毒症 gasdermin D 线粒体 胱天蛋白酶9 胱天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BP对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调控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嘉琪 杨大春 +2 位作者 王强 孙雄山 杨永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4-211,共8页
目的:探讨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BP)对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及迁移过程的调控及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假手术干扰组、颈总动脉损伤对照组和颈总动脉损伤干扰组,每组5只。造模后按照组别分别用阴性... 目的:探讨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BP)对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及迁移过程的调控及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假手术干扰组、颈总动脉损伤对照组和颈总动脉损伤干扰组,每组5只。造模后按照组别分别用阴性对照腺病毒(AD-NC)和沉默CIRBP腺病毒(AD-CIRBPI)转染,28 d后观察CIRBP表达及血管内膜的增生情况。将小鼠VSMCs分为对照组和腺病毒沉默组,分别用AD-NC和AD-CIRBPI转染细胞48 h,然后加入激活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活性的胰岛素。通过RT-qPCR检测CIRBP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IRBP、磷酸化核糖体蛋白S6(p-S6Ser235/236)和磷酸化4E结合蛋白1(p-4EBP1Thr37/46)蛋白水平变化,Ki67免疫荧光染色和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HE染色检测颈动脉内膜增生程度。结果:沉默CIRBP后,VSMCs的活力下降,Ki67阳性细胞比率降低,细胞迁移速度减慢,同时mTORC1活性下降。加入胰岛素恢复mTORC1活性后,细胞活力、Ki67阳性细胞率和细胞迁移速度下降幅度减弱。损伤小鼠颈总动脉内皮后CIRBP表达增加,体内干扰小鼠CIRBP表达后,小鼠血管内皮损伤后内膜增生程度减轻。结论:CIRBP通过mTORC1途径加强小鼠VSMCs增殖及迁移,促进小鼠血管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冷诱导RNA结合蛋白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TDP-43的病理作用及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岳娇 李琴 +7 位作者 杨兵 安豫 唐晓峰 陈颖梅 卢柯吉 王鹏 李公任 裴海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26-1033,共8页
核转录因子TAR DNA结合蛋白43(TDP-43)是一种普遍表达且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DNA/RNA结合蛋白。在生理状态下,TDP-43主要定位于细胞核、细胞质(含量不超过30%)时可发挥生理学作用,如参与mRNA的转录、剪接、翻译、转运以及维持mRNA的稳定性... 核转录因子TAR DNA结合蛋白43(TDP-43)是一种普遍表达且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DNA/RNA结合蛋白。在生理状态下,TDP-43主要定位于细胞核、细胞质(含量不超过30%)时可发挥生理学作用,如参与mRNA的转录、剪接、翻译、转运以及维持mRNA的稳定性等,若错误定位于线粒体则发挥相应的病理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除了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挥作用外,TDP-43还在肿瘤、男性不育和骨性关节炎(OA)等其他疾病的病理进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TDP-43的基因表达、亚细胞器转位、功能以及与疾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对TDP-43的病理作用及其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 DNA结合蛋白43 亚细胞定位 神经退行性疾病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v-erbα在血管内皮损伤后内膜增生中的作用
14
作者 甘雪晴 侯娟妮 +2 位作者 李秀川 孙雄山 杨大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29-634,共6页
目的探讨Rev-erbα在血管内皮损伤后内膜增生中的作用。方法将雄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1组和2组、激动剂1组、抑制剂1组、损伤1组和2组、激动剂2组和抑制剂2组,每组10只,前4组仅行假手术,后4组用机械损伤颈动脉内皮法... 目的探讨Rev-erbα在血管内皮损伤后内膜增生中的作用。方法将雄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1组和2组、激动剂1组、抑制剂1组、损伤1组和2组、激动剂2组和抑制剂2组,每组10只,前4组仅行假手术,后4组用机械损伤颈动脉内皮法构建模型,造模后,按分组分别腹腔注射激动剂SR9011或抑制剂SR8278各100 mg/kg,1次/d,4周。用100 nmol/L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干预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系(MOVAS)24 h诱导体外增殖,特异性小分子干扰(siRNA)转染技术敲低细胞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域样受体蛋白3(Nlrp3)水平。将细胞分为对照1组、2组和3组,AngⅡ1组、2组和3组,SR9011组,SR8278组,AngⅡ+SR8278组,siRNA对照组,si-Nlrp3组,SR8278+si-Nlrp3组,后9组用AngⅡ干预24 h,SR9011组和SR8278组先用5μmol/L的SR9011或SR8278干预12 h;后3组用siRNA敲低Nlrp3水平。分别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测Rev-erbα、Nlrp3 mRNA和蛋白表达,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颈动脉内膜增生,分别用CCK-8法和Ki-67免疫荧光术测细胞增殖率。结果与假手术1组比较,内皮损伤1组Rev-erbα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P<0.01)。与假手术2组比较,内皮损伤2组内膜增生更明显(P<0.01)。与内皮损伤2组比较,激动剂2组内膜/中膜面积比值下降(P<0.01);抑制剂2组内膜/中膜面积比值升高(P<0.01)。与对照1组比较,AngⅡ1组Rev-erbα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P<0.01)。与AngⅡ2组比较,SR9011组吸光度和阳性细胞率减少,SR8278组吸光度和阳性细胞率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2组比较,AngⅡ2组Nlrp3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P<0.01);与AngⅡ2组比较,SR9011组Nlrp3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SR8278组Nlrp3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P<0.05)。si-Nlrp3组较siRNA对照组阳性细胞减少[(0.133±0.012)%vs(0.337±0.023)%,P<0.05];SR8278+si-Nlrp3组较AngⅡ+SR8278组阳性细胞减少[(0.138±0.011)%vs(0.498±0.023)%,P<0.05]。结论Rev-erbα可能通过抑制Nlrp3表达,抑制细胞增殖,抑制血管内皮损伤后内膜增生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 血管 血管紧张素Ⅱ 肌细胞 平滑肌 核受体亚家族1 D族 成受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DX3的病理生理学作用
15
作者 徐伍 徐瑞 +2 位作者 张信琴 林加龙 裴海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4-112,共9页
DEAD-box RNA解旋酶3(DEAD-box RNA helicase 3,DDX3),亦称DEAD-box RNA解旋酶3 X连锁(DEAD-box RNA helicase 3 X-linked,DDX3X),是一种高度保守并依赖ATP的RNA解旋酶,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中,主要定位在细胞核和细胞质发挥生理作用,与RN... DEAD-box RNA解旋酶3(DEAD-box RNA helicase 3,DDX3),亦称DEAD-box RNA解旋酶3 X连锁(DEAD-box RNA helicase 3 X-linked,DDX3X),是一种高度保守并依赖ATP的RNA解旋酶,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中,主要定位在细胞核和细胞质发挥生理作用,与RNA剪接和衰变、mRNA输出、转录、翻译相关,进一步参与细胞周期的进展、先天免疫反应、细胞凋亡、癌症发生与抑制、病毒的复制周期等多种重要的细胞生理过程.长期以来,DDX3的基因表达,调控及其功能以及它与疾病的关系一直被关注,尤其是与病毒和癌症的关系更为热点研究.因此,本文主要探讨、总结DDX3的病理生理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AD-box RNA解旋酶3 DEAD-box RNA解旋酶3 X连锁 RNA 肿瘤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