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鹏软膏超声波导入对膝关节军事训练伤的疗效研究
1
作者 肖华 王云芸 +5 位作者 王益 董林 常聪 卢家春 呼永河 王文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4014-4020,共7页
背景膝关节损伤是常见的军事训练伤,严重影响战士的战斗力,近年军事训练伤的防治变得越发重要。超声波治疗和青鹏软膏是常用的运动损伤疗法,但是两者联合应用的研究较少。目的分析青鹏软膏超声波导入治疗军事训练致膝关节损伤的临床效... 背景膝关节损伤是常见的军事训练伤,严重影响战士的战斗力,近年军事训练伤的防治变得越发重要。超声波治疗和青鹏软膏是常用的运动损伤疗法,但是两者联合应用的研究较少。目的分析青鹏软膏超声波导入治疗军事训练致膝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7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第五派驻门诊部治疗的膝关节损伤患者56例,利用IBM-SPSS 25.0统计软件产生随机数字后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研究过程中脱落4例,n=24)与治疗组(n=28)。对照组给予普通耦合剂超声波治疗,治疗组给予青鹏软膏超声波导入治疗,1次/d,1个疗程10次,共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VAS评分、HAMD-17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患者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高于治疗前,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被动关节活动度增加(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HAMD-17评分降低(P<0.05)。结论青鹏软膏超声导入治疗与普通耦合剂超声波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显著增加Lysholm膝关节评分,改善膝关节功能;降低膝关节损伤患者VAS评分,缓解疼痛。青鹏软膏作为超声波治疗的特殊耦合剂,相比普通耦合剂,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膝损伤 军事训练伤 青鹏软膏 超声波 疗效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肠道屏障变化及其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芳芳 朱莉 +3 位作者 幸佳佳 庞日朝 苟翔 张安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775-1781,共7页
创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可通过破坏肠道屏障功能进而引起肠道微环境稳态失衡,而紊乱的肠道微环境可反作用于中枢,加重中枢神经系统继发性损伤。大量研究提示,肠道屏障在创伤性中枢神经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中枢神经损... 创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可通过破坏肠道屏障功能进而引起肠道微环境稳态失衡,而紊乱的肠道微环境可反作用于中枢,加重中枢神经系统继发性损伤。大量研究提示,肠道屏障在创伤性中枢神经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中枢神经损伤的重要作用靶点。本文综述了创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肠道微生物、化学、机械和免疫屏障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及其与中枢的双向作用,并总结了致使肠屏障破坏的可能机制,包括营养不良、缺血再灌注损伤、炎性反应及神经递质和激素释放等,为创伤性中枢神经损伤后肠道微环境的研究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创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肠道屏障 肠道微环境 肠-脑轴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在间歇性禁食治疗肥胖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汪俊宇 张安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7期3308-3311,共4页
肥胖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肥胖与肠道菌群有着密切的关系,肠道菌群失调及宿主肠屏障功能降低会引起脂代谢异常,进而触发肥胖并引发代谢损伤。饮食是影响肠道菌群的主要因素,不合理的膳食结... 肥胖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肥胖与肠道菌群有着密切的关系,肠道菌群失调及宿主肠屏障功能降低会引起脂代谢异常,进而触发肥胖并引发代谢损伤。饮食是影响肠道菌群的主要因素,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多项研究表明,通过间歇性禁食来重塑肠道菌群,可显著改善肥胖等代谢综合征,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肠道菌群在间歇性禁食治疗肥胖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在肥胖的研究中,或可通过肠道菌群与间歇性禁食二者结合研究来促进临床转化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科 禁食 肥胖症 热量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κB激酶β在脊髓损伤后炎症反应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唐瑞苓 李敏 +2 位作者 汪俊宇 向武 张安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34-637,共4页
IκB激酶β(IKKβ)是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中的关键激酶。在脊髓损伤后,IKKβ被活化,NF-κB信号通路异常激活,产生大量炎症因子,对脊髓损伤后的恢复产生不利影响。本文主要对IKKβ的结构功能及其在脊髓损伤后炎症反应中的应用进行... IκB激酶β(IKKβ)是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中的关键激酶。在脊髓损伤后,IKKβ被活化,NF-κB信号通路异常激活,产生大量炎症因子,对脊髓损伤后的恢复产生不利影响。本文主要对IKKβ的结构功能及其在脊髓损伤后炎症反应中的应用进行综述,试图寻找一种治疗脊髓损伤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κB激酶β 脊髓损伤 炎症反应 核因子ΚB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模型损伤程度分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赵小华 李敏 +1 位作者 王文春 张安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60-864,共5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建立相对稳定的实验动物模型是研究SCI机制和治疗方法的基础。目前常用的SCI模型多是通过造模设备的不同参数来进行损伤程度分级,然而不同的造模设...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建立相对稳定的实验动物模型是研究SCI机制和治疗方法的基础。目前常用的SCI模型多是通过造模设备的不同参数来进行损伤程度分级,然而不同的造模设备参数表达各异,并且即使采用相同的造模设备也无明确的轻、中、重模型损伤程度分级的参数范围。组织学、行为学及神经电生理等普遍用于对SCI模型损伤程度分级进行量化评估,鉴于此笔者将从结构和功能层面上对SCI模型的损伤严重程度分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为基础研究选择适宜的SCI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模型 程度分级 脊髓损伤 实验动物模型 治疗方法 SCI 神经电生理 重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蜘蛛香环烯醚萜类成分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细胞焦亡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王静怡 尹杰 +2 位作者 刘建成 庞日朝 王文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3-660,共8页
目的探讨蜘蛛香环烯醚萜类成分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8只。后两组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只... 目的探讨蜘蛛香环烯醚萜类成分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8只。后两组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只摘除椎板。术后4 h,治疗组灌胃蜘蛛香环烯醚萜类成分溶液10 mg/kg,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灌胃等体积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每天1次,连续7 d。7 d后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情况,计算剩余组织残存面积,TUNEL法检测细胞死亡情况,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含量,Western blotting测定焦亡蛋白NLRP3、Caspase-1、GSDMD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脊髓组织残存面积减少(P <0.05);TUNEL染色阳性率,IL-1β、IL-18含量以及焦亡蛋白NLRP3、Caspase-1、GSDMD的相对含量增加(P <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脊髓组织病理情况有所改善,组织残存面积增加(P <0.05),TUNEL染色阳性率,IL-1β、IL-18含量以及焦亡蛋白NLRP3、Caspase-1、GSDMD的相对含量降低(P <0.05)。结论蜘蛛香环烯醚萜类成分能减轻大鼠脊髓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NLRP3/Caspase-1通路抑制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细胞焦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环烯醚萜类 蜘蛛香 细胞焦亡 NLRP3/Caspase-1通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运动改善慢性便秘的可能机制 被引量:14
7
作者 胡晓敏 叶佳美 +3 位作者 王丽群 庞日朝 王文春 张安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984-1988,共5页
慢性便秘是常见的健康问题,也是许多高死亡率疾病的诱发因素,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而目前针对慢性便秘的治疗方法疗效有限,故需寻找一种便捷、经济、有效的方法。运动在慢性便秘的预防... 慢性便秘是常见的健康问题,也是许多高死亡率疾病的诱发因素,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而目前针对慢性便秘的治疗方法疗效有限,故需寻找一种便捷、经济、有效的方法。运动在慢性便秘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运动可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而有研究表明便秘后发生的肠道菌群紊乱使肠腔内菌群代谢物〔如短链脂肪酸(SCFA)、5-羟色胺(5-HT)〕含量降低,抑制肠道运动,加速慢性便秘的发展,提示运动、菌群与便秘三者间存在密切联系。本文就运动对便秘的调节作用、肠道菌群在便秘中的调控机制和运动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此探索运动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改善慢性便秘的可能性,希望能进一步完善运动缓解便秘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便秘 运动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炎症中的NF-кB信号通路 被引量:11
8
作者 周小珏 赵小华 张安仁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59-1164,共6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脊柱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致残率极高,不仅导致患者损伤节段以下肢体严重的功能障碍,同时也给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SCI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T细胞等共同介导炎症反应,而核因子κB(NF-κB...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脊柱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致残率极高,不仅导致患者损伤节段以下肢体严重的功能障碍,同时也给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SCI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T细胞等共同介导炎症反应,而核因子κB(NF-κB)通路是介导脊髓损伤后炎症反应的核心。NF-κB最早于1986年发现,其能与免疫球蛋白κ轻链基因增强子特异性结合。后续研究发现,其能与多种基因启动子部位的κB点发生特异性结合促进转录,是一类核因子DNA结合蛋白质的总称。NF-κB能够和许多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固定核苷酸序列结合而启动基因转录。在机体的免疫应答、炎症反应及细胞的生长调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证实,与SCI炎症密切相关的炎症细胞因子(IL-1、TNF-α、IL-6、IL-10等)、黏附分子(ICAM-1、VCAM-1、E选择素等)及趋化因子(CCL2、CCL3、CXCL8等)的基因启动部位均含有κB位点。SCI后,NF-κB信号通路被异常激活,大量炎症、趋化、黏附因子释放,加重SCI继发性炎症反应。因此,NF-κB在SCI病程中发挥的作用受到广泛重视。本文主要综述NF-кB的特性和其在脊髓损伤炎症中的研究进展和治疗前景,为后续SCI的炎症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 脊髓损伤 信号通路 炎症 IκB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量限制对健康、衰老和疾病机体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叶佳美 钟冬灵 +3 位作者 李涓 张惠玲 金荣疆 张安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95-900,共6页
热量限制可以促进机体健康、延长寿命、延缓衰老、防止代谢紊乱和与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在宿主的健康、衰老和疾病中均发挥了关键作用,饮食的改变可显著影响肠道有益菌和致病菌的平衡。热量限制是最常采用... 热量限制可以促进机体健康、延长寿命、延缓衰老、防止代谢紊乱和与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在宿主的健康、衰老和疾病中均发挥了关键作用,饮食的改变可显著影响肠道有益菌和致病菌的平衡。热量限制是最常采用的饮食干预疗法之一,其有益作用可能是通过肠道菌群介导的。本文通过综述热量限制对健康、衰老和疾病状态下机体肠道菌群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热量限制的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微生物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量限制 肠道菌群 健康 衰老 疾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叶佳美 胡晓敏 +2 位作者 王丽群 王文春 张安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0-406,共7页
目的分析近5年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现状和热点。方法检索2014年至2018年Web of Science中SCI-E收录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软件分析作者、国家/机构的合作关系,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聚类分析、动态前沿演化及burs... 目的分析近5年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现状和热点。方法检索2014年至2018年Web of Science中SCI-E收录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软件分析作者、国家/机构的合作关系,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聚类分析、动态前沿演化及burst分析,对期刊、文献的共被引情况进行分析,绘制可视化图谱并分析结果。结果与结论共纳入作者236位,其中49位作者发文量≥3篇,高产作者主要以Zeng Y S和Chen L为代表。共纳入国家/机构162个,其中85个国家/机构发文量≥3篇;共纳入期刊75个,Exp Neurol是收录文章最多的期刊;共纳入关键词107个,热点关键词为脊髓损伤、MSCs、移植、骨髓、修复、功能恢复,可形成6个聚类群。预测发展趋势为提取培养祖细胞,并诱导其定向分化;MSCs治疗脊髓损伤的免疫调节、抗炎、神经再生作用机制研究,以及组织工程技术,生物材料在该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间充质干细胞 CiteSpace Web of SCIENCE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对色氨酸代谢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丽群 庞日朝 +2 位作者 胡晓敏 叶佳美 张安仁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9-136,共8页
肠道菌群作为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与宿主建立了密切联系,在调节与营养、免疫系统激活和宿主防御相关的生理功能中起着核心作用。肠道菌群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之一是通过代谢产物。色氨酸(tryptophan,TRP)作为一种必需氨基酸... 肠道菌群作为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与宿主建立了密切联系,在调节与营养、免疫系统激活和宿主防御相关的生理功能中起着核心作用。肠道菌群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之一是通过代谢产物。色氨酸(tryptophan,TRP)作为一种必需氨基酸,参与体内多种生理功能,影响人体的生长和健康。TRP代谢的异常与许多疾病有关。肠道菌群产生的TRP分解代谢物是微生物群落以及宿主-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信号分子,在维持健康和疾病发病机理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系统阐述肠道菌群的分类和功能,肠道菌群对TRP代谢途径及其相关疾病影响的研究,以及肠道菌群影响TRP代谢的潜在机制,为疾病发病机制和治疗等临床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色氨酸代谢 犬尿氨酸 5-羟色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辟谷养生技术在健康人群中应用效果的交叉对照试验:一项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彬洋 刘晓瑞 +3 位作者 杨璐萍 李梦晓 郑爽 张安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090-2095,共6页
背景辟谷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以减少食物摄入为主要思想的养生理念,现代研究证实其在部分疾病的治疗中能发挥良好效果。但因不能强行控制受试者饮食摄入,辟谷人体试验的可行性较差。目的探究“服药-服气”辟谷试验对真实世界健康人... 背景辟谷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以减少食物摄入为主要思想的养生理念,现代研究证实其在部分疾病的治疗中能发挥良好效果。但因不能强行控制受试者饮食摄入,辟谷人体试验的可行性较差。目的探究“服药-服气”辟谷试验对真实世界健康人群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11月至2020年9月选择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招募的280例健康受试者,记录其一般资料后采用真实世界研究中的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对受试者进行1∶1最近邻匹配并均分为A、B组,每组140例,随后采用“隔日限食”方案进行两轮试验。首轮试验A组单纯辟谷限食10 d,B组“服药-服气”辟谷限食10 d。首轮试验结束后,经1个月的间隔洗脱期再进行次轮试验。次轮试验A组“服药-服气”辟谷限食10 d,B组单独辟谷限食10 d。统计两组在两轮试验中的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及中止试验人数,记录两组完成两轮试验的受试者在辟谷开始前及辟谷结束时的自觉饥饿强度评分、体质量、体质指数(BMI)、晨起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和空腹血糖。结果经PSM匹配后A组男72例、女80例;B组男61例、女67例。首轮试验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7%(92/140),试验中止率为48.6%(68/140);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9%(60/140),试验中止率为20.0%(28/140)。首轮试验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中止率高于B组(P<0.05)。次轮试验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2%(41/140),试验中止率为13.6%(19/140);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84/140),试验中止率为42.1%(59/140)。次轮试验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中止率低于B组(P<0.05)。首轮试验A组辟谷结束时自觉饥饿强度评分高于辟谷开始前,B组辟谷结束时自觉饥饿强度评分低于辟谷开始前(P<0.05)。次轮试验A组辟谷结束时自觉饥饿强度评分低于辟谷试验开始前(P<0.05)。A、B组在两轮试验辟谷结束时的体质量、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均低于辟谷开始前(P<0.05)。结论传统辟谷养生术的“服药-服气”法作用于真实世界的健康人群能有效减少饥饿感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辟谷完成率,这为辟谷的推广提供了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食 医学 传统 中医养生学 健康受试者 辟谷 真实世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髓鞘为靶点的脊髓损伤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冯婧 魏娟芳 +1 位作者 崔艳如 张安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7-621,共5页
轴突脱髓鞘是造成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保留髓鞘完整性及促进髓鞘再生在脊髓损伤功能恢复中起重要作用。髓鞘再生失败的瓶颈问题是髓鞘形成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雪旺细胞)不能分化成熟。近年来在脊髓损伤脱髓鞘的相关研究... 轴突脱髓鞘是造成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保留髓鞘完整性及促进髓鞘再生在脊髓损伤功能恢复中起重要作用。髓鞘再生失败的瓶颈问题是髓鞘形成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雪旺细胞)不能分化成熟。近年来在脊髓损伤脱髓鞘的相关研究中发现,细胞移植、神经调节蛋白-1和水凝胶能有效加强髓鞘再生,鉴定了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 AQP4)、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可能是脊髓损伤后促进髓鞘恢复的潜在治疗靶点。该综述讨论了脊髓损伤后加强髓鞘再生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发治疗脊髓损伤的新方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髓鞘 髓鞘再生 脊髓损伤 少突胶质细胞 分化 雪旺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链脂肪酸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莉 幸佳佳 +2 位作者 魏娟芳 王文春 张安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3061-3066,共6页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功能或结构进行性丧失而导致的一组疾病,虽然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身体或精神症状可通过联合治疗来缓解,但目前还没有直接减缓或预防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策略。近年来对肠道微生物群-肠-脑轴研究发现,肠...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功能或结构进行性丧失而导致的一组疾病,虽然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身体或精神症状可通过联合治疗来缓解,但目前还没有直接减缓或预防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策略。近年来对肠道微生物群-肠-脑轴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短链脂肪酸作为肠道微生物群的主要代谢产物,是肠-脑沟通的关键递质,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主要综述了短链脂肪酸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作用机制,得出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含量、补充益生菌与外源性短链脂肪酸等方法从而改变体内短链脂肪酸水平,可能会成为神经退行性疾病安全有效的防治新靶点,以期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变性疾病 短链脂肪酸 氧化应激 线粒体功能 神经炎症 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神经元铁死亡的分子调控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幸佳佳 魏娟芳 +2 位作者 朱莉 王文春 张安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33-1138,共6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SCI比较难治疗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其继发性损伤带来的一系列复杂的级联放大反应,涉及的机制也非常多,包括炎症反应、氧自由基损伤、谷氨酸中毒、钙超载、线粒体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SCI比较难治疗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其继发性损伤带来的一系列复杂的级联放大反应,涉及的机制也非常多,包括炎症反应、氧自由基损伤、谷氨酸中毒、钙超载、线粒体功能障碍、轴突脱髓鞘、坏死和凋亡等;由于SCI的原发性损伤往往是不可逆转的,所以现在的大多数研究都主要集中在逆转继发性损伤中的神经元死亡和变性,促进轴突和髓鞘的再生。而近年来研究发现SCI与铁死亡之间也有着密切联系,抑制SCI后的神经元铁死亡可以保护神经元。鉴于此,笔者对SCI后神经元铁死亡的分子调控机制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调节神经元铁死亡治疗SCI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损伤 线粒体功能障碍 神经元死亡 原发性损伤 后神经元 脊髓损伤 SCI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性小体在诱导脊髓损伤神经炎症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蕊寒 刘建成 张安仁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4-431,共8页
脊髓损伤的治疗与康复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重大难题,尤其是在改善损伤的神经功能方面进展甚微。继发性损伤是造成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炎症反应是继发性损伤阶段最重要的病理过程。急性期通过抑制神经炎症来减轻继发性损伤被... 脊髓损伤的治疗与康复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重大难题,尤其是在改善损伤的神经功能方面进展甚微。继发性损伤是造成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炎症反应是继发性损伤阶段最重要的病理过程。急性期通过抑制神经炎症来减轻继发性损伤被认为可减轻神经功能损害而达到神经保护作用。炎性小体是一类蛋白质复合体,由模式识别受体中的NLRs家族和PHYIN家族的受体蛋白质作为主要框架组装并命名,常见的炎性小体包括NLRP1、NLRP3、NLRC4(IPAF)、AIM2等。在感染或受到损伤刺激时,炎性小体在细胞质内组装,并激活促炎症蛋白酶胱天蛋白酶1(caspase-1),活化的胱天蛋白酶1一方面促进促炎症细胞因子IL-1β和IL-18的前体成熟和分泌,另一方面介导细胞焦亡。细胞焦亡以细胞肿胀破裂并释放细胞内容物为特征,是在炎症和应激的病理条件下诱导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促炎症细胞因子和焦亡释放的胞内物质都可作为促炎信号引发炎症反应。近期发现,炎性小体通过诱导促炎因子释放以及介导细胞焦亡等途径,参与激活脊髓损伤后的炎症级联反应,加重继发性神经炎症。靶向抑制炎性小体的激活可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神经细胞存活,达到神经保护作用。因此,炎性小体有望成为脊髓损伤治疗的新靶点。本文拟从炎性小体的结构及其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激活机制和治疗前景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炎性小体 细胞焦亡 神经炎症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热量限制防治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叶佳美 钟冬灵 +3 位作者 李涓 赵小华 庞日朝 张安仁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76-682,共7页
肥胖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研究发现,菌群紊乱引起条件致病菌和有害细菌代谢产物增多,参与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饮食是影响肠道菌群的关键因素之一。已有大量证据表明,作为饮食干预方... 肥胖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研究发现,菌群紊乱引起条件致病菌和有害细菌代谢产物增多,参与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饮食是影响肠道菌群的关键因素之一。已有大量证据表明,作为饮食干预方式之一,热量限制可明显改善肥胖、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的症状,而肠道菌群可能是其作用靶点之一。本文从肥胖、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肠道菌群改变、热量限制对3种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效果以及肠道菌群在其中的介导作用3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量限制 肠道菌群 肥胖 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 代谢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肠道菌群属水平的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汪俊宇 庞日朝 +4 位作者 王文春 王美玉 向武 赵小华 张安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3-399,共7页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肠道菌群属水平变化特征及其在临床康复中的意义。方法 2018年1月至12月,纳入脊髓损伤患者23例(患者组)和健康受试者21例(对照组),采集粪便样本,应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检测肠道菌群,并采用物种组成分析及随机森林...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肠道菌群属水平变化特征及其在临床康复中的意义。方法 2018年1月至12月,纳入脊髓损伤患者23例(患者组)和健康受试者21例(对照组),采集粪便样本,应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检测肠道菌群,并采用物种组成分析及随机森林机器学习等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两组间属水平的菌群分布及差异。结果患者组丰度升高的重要标志性菌属分别是:瘤胃菌科的UBA1819、 Ruminiclostridium 9、Ruminococcaceae NK4A214 group、 Ruminococcus 2、 Ruminococcaceae UCG-005、 Ruminiclostridium 5、Flavonifractor;理研菌科的Alistipes、 dgA-11 gut group、 Rikenellaceae RC9 gut group;毛螺菌科的[Eubacterium] oxidoreducens group;消化链球菌科的Intestinibacter;肠杆菌科的Escherichia-Shigella (志贺菌属);以及Tannerellaceae的Parabacteroides (|U|> 1.962, P <0.05)。患者组丰度降低的是梭杆菌科Fusobacterium菌属(|U|=-2.284, P <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肠道菌群与健康对照组存在差异。脊髓损伤患者与抑郁相关的瘤胃菌科、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关系密切的瘤胃球菌,以及肠道内致病菌消化链球菌属、志贺菌属等的相对丰度增加;对肠道有益的产丁酸盐菌和抗炎性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这些菌群变化可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肠道菌群 临床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缓解帕金森病相关症状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崔艳如 庞日朝 +2 位作者 岑秋宇 魏娟芳 张安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75-481,共7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脑部神经病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P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由此提示,从肠道微生物角度出发,可能是治疗PD的新策略。益生菌是一类能够定植于宿主肠道并对机体健康发...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脑部神经病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P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由此提示,从肠道微生物角度出发,可能是治疗PD的新策略。益生菌是一类能够定植于宿主肠道并对机体健康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微生物,对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益生菌可通过肠-脑轴有效预防和改善PD,潜在的作用机制包括调节肠道微生态,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促进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等。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在PD中的变化,肠道菌群在PD发病中的机制,益生菌对PD相关症状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等,以期为益生菌预防和缓解PD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益生菌 肠道菌群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伊乳杆菌对肠屏障功能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岑秋宇 庞日朝 +2 位作者 胡晓敏 崔艳如 张安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918-1922,共5页
肠屏障维持着肠道内环境的稳定,其正常功能依赖于肠道微生物群的动态调控。罗伊乳杆菌(L.reuteri)是目前已报道的天然存在于绝大多数脊椎动物和哺乳动物肠道内的乳酸菌,已被证实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肠屏障功能,保障机体健康。本文综述了L... 肠屏障维持着肠道内环境的稳定,其正常功能依赖于肠道微生物群的动态调控。罗伊乳杆菌(L.reuteri)是目前已报道的天然存在于绝大多数脊椎动物和哺乳动物肠道内的乳酸菌,已被证实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肠屏障功能,保障机体健康。本文综述了L.reuteri对肠机械、化学、免疫、微生物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以期为L.reuteri在相关疾病的临床应用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微生物组 罗伊乳杆菌 肠屏障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