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丹草种子萌发期耐盐性评价及耐盐种质筛选 被引量:1
1
作者 蒋优 马雪融 +1 位作者 张博 李陈建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5-844,共10页
盐碱地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选育耐盐牧草种质资源是开发利用盐碱地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94份苏丹草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室内模拟盐胁迫环境,于萌发期测定发芽势、发芽率、根长、芽长等11项指标,并对各个测量指标的相对值进行相关性分析... 盐碱地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选育耐盐牧草种质资源是开发利用盐碱地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94份苏丹草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室内模拟盐胁迫环境,于萌发期测定发芽势、发芽率、根长、芽长等11项指标,并对各个测量指标的相对值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利用隶属函数法对苏丹草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各指标存在广泛变异,经过主成分分析后,11项指标降维至3个综合指标,累计方差贡献率高达85.807%;通过聚类分析将94份种质资源分为五大类,最终筛选出高耐种质包括NX035、GS0218、SCH03-128、GS0227、GS479、GS477、283和GS1289,高敏种质00276、B478;并构建了逐步回归模型D=0.402RGI+0.397RRDW+0.261RGR-0.01(R^(2)=0.949,P<0.01),在200 mmol L^(-1)Na Cl盐胁迫下,相对发芽指数、相对根干重及相对发芽率可以作为苏丹草萌发期耐盐性评价关键指标。这些成果为未来苏丹草耐盐性育种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草 萌发期 耐盐性评价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新疆7份野生披碱草属种质材料萌发特性与抗旱性评价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瑶 隋晓青 +3 位作者 郝裕辉 张树振 陈爱萍 张博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58-966,共9页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野生披碱草种质萌发的影响,评价其抗旱性。【方法】以7份采自新疆不同地区的野生披碱草属(Elymus L.)种质资源为材料,以聚乙二醇溶液(PEG-6000)设置0、10%、15%、20%、25%和30%共6个浓度,进行萌发期抗旱试验,测...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野生披碱草种质萌发的影响,评价其抗旱性。【方法】以7份采自新疆不同地区的野生披碱草属(Elymus L.)种质资源为材料,以聚乙二醇溶液(PEG-6000)设置0、10%、15%、20%、25%和30%共6个浓度,进行萌发期抗旱试验,测定不同干旱胁迫下各种质材料发芽指标、胚根长、胚芽长变化。【结果】低浓度PEG对P03、P04、P06和P07种质材料的萌发及胚根长、胚芽长有一定促进作用;当PEG浓度达到20%以上时,7份种质材料的萌发均受到抑制,胚根长、胚芽长不断降低。【结论】7份野生披碱草属种质材料抗旱性由强至弱排序为P07>P04>P06>P01>P02> P03>P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6000胁迫 隶属函数 披碱草属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53个冰草属居群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3
作者 王毓清 李陈建 +1 位作者 孟岩 邱娟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9-871,共13页
冰草属(Agropyron)植物是一类具有较强抗逆性、较高饲用价值的多年生牧草资源,该属植物的选育对栽培草地的建立及天然草地的修复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本研究以分布在新疆的光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 var.pectinatum)和沙芦草(A.mong... 冰草属(Agropyron)植物是一类具有较强抗逆性、较高饲用价值的多年生牧草资源,该属植物的选育对栽培草地的建立及天然草地的修复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本研究以分布在新疆的光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 var.pectinatum)和沙芦草(A.mongolicum)的53个居群为研究对象,在同质园条件下对以上居群的32个表型性状指标进行测量,运用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指数、聚类分析及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的综合评价等方法,分析居群间的表型变异式样。结果表明:冰草属24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分布在5.76%~53.23%;8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是0.00~0.66,变异出现在沙芦草居群内。相关性分析表明,53个冰草属居群各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将24个数量性状转化为8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74.00%。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划分为3大类群,第Ⅰ类群为直立茎粗、旗叶小、颖果小型;第Ⅱ类群为植株高、小花数多、小穗大型;第Ⅲ类群为植株低、小花数少、颖果大型;53个冰草属居群综合得分范围在-1.18~1.24,挑选出性状表现最好的10个冰草属居群,其中包括7个沙芦草居群和3个光穗冰草居群,可为冰草属育种提供良好的种质材料。综上所述,新疆冰草属居群的表型变异较为丰富,遗传多样性高,可为冰草属种质资源的保护及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穗冰草 沙芦草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指数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防除措施对那拉提草地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净彤 安沙舟 +2 位作者 王卫 张鲜花 邓丽茸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34-1341,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措施防除有毒植物白喉乌头(Aconitum leucostomum Worosch)对草地植物群落的影响,探究不同防除措施下白喉乌头与草地群落植物变化规律。[方法]应用草地生态学、草地资源学的理论及方法,选取7个不同措施处理的典型样地实... [目的]研究不同措施防除有毒植物白喉乌头(Aconitum leucostomum Worosch)对草地植物群落的影响,探究不同防除措施下白喉乌头与草地群落植物变化规律。[方法]应用草地生态学、草地资源学的理论及方法,选取7个不同措施处理的典型样地实地调查,2010年7月中旬测定植被相关指标,运用方差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结果](1)各处理样地中白喉乌头种群的结构各指标在1%、5%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2)白喉乌头种群结构指标最小值均出现在放牧刈割及围栏挖除样地;围栏刈割与放牧挖除两个样地的处理对白喉乌头种群的控制效果次之。(3)各样地中的各经济类群重要值的方差比较显示,围栏刈割处理对草地植物群落有较好影响,样地中单子叶植物重要值能达到0.366±0.031的较高水平,豆科植物重要值达到0.057±0.023;围栏挖除控制毒草重要值的效果最好,能控制在0.02的较低水平;放牧刈割样地控制毒草重要值效果其次,能达到0.03。(4)草场质量指数分析发现,围栏处理及对毒草的各种控制措施对各样地的草场质量均存在1%水平下的显著影响,并且在1%水平下的呈现显著交互作用;草场质量指数最大值出现在围栏刈割样地1.296 2±0.049 6,围栏下再配合各种防治手段能较好的提高草地质量。[结论]放牧刈割、围栏挖除处理对白喉乌头种群控制效果较其他处理效果好;围栏刈割处理中草地优良牧草能达到较好水平;围栏挖除控制毒草重要值的效果最好;围栏刈割处理样地草场质量指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喉乌头 围栏封育 挖除 化学防除 刈割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豆草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的研制
5
作者 李陈建 孙玉兰 +2 位作者 王玉祥 陈爱萍 张博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7-966,共10页
植物品种DUS(Distinctness,Uniformity and Stability)测试是植物新品种审定、登记的必要环节。DUS测试指南是品种审定机构开展DUS测试的基本依据。本研究按照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技术文件《TGP/7植物新品种测试指南的研制》... 植物品种DUS(Distinctness,Uniformity and Stability)测试是植物新品种审定、登记的必要环节。DUS测试指南是品种审定机构开展DUS测试的基本依据。本研究按照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技术文件《TGP/7植物新品种测试指南的研制》规定的程序要求,以90份红豆草(Onobrychis viciifolia)品种资源为试验材料,在新疆乌鲁木齐开展了两年的田间试验,经过多次同行专家论证修订,完成了红豆草DUS测试指南报批稿。指南规定了红豆草DUS测试的31个测试性状及其观测方法和判定标准,13个标准品种,并详细介绍了红豆草DUS测试指南研制的过程及指南的主要内容。指南的制订为国内红豆草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判定提供了技术依据,对加强我国红豆草新品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红豆草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草 DUS测试 DUS测试指南 植物新品种保护 基本性状 选测性状 标准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绢蒿根系贮存性营养物质和渗透调节物质季节变化及对刈割强度的响应 被引量:8
6
作者 侯钰荣 安沙舟 +1 位作者 侯玉林 陈乐宁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23-930,共8页
【目的】通过小区控制刈割试验,研究及了解不同刈割强度对伊犁绢蒿根系贮存性营养物质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方法】分别用蒽酮比色法、茚三酮比色法、考马斯亮蓝法测定伊犁绢蒿根系可溶性糖、淀粉、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 【目的】通过小区控制刈割试验,研究及了解不同刈割强度对伊犁绢蒿根系贮存性营养物质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方法】分别用蒽酮比色法、茚三酮比色法、考马斯亮蓝法测定伊犁绢蒿根系可溶性糖、淀粉、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1)伊犁绢蒿根系随季节变化,可溶性糖呈"双峰曲线"变化,淀粉呈倒"S"变化,游离脯氨酸呈不规则"单峰曲线"变化,可溶性蛋白呈"微波浪曲线"变化,且各种处理出现的峰值时间相同;(2)伊犁绢蒿根系可溶性糖和淀粉变化趋势相反,在营养物质积累前(9月15日以前)呈互补状态,但淀粉含量比可溶性糖含量高;(3)伊犁绢蒿根系对贮存营养物质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响应均存在滞后性,相比而言,可溶性蛋白的滞后时间最短;(4)刈割强度在各处理间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有些差异达极显著(P<0.01)。【结论】刈割强度对伊犁绢蒿根系的生理抗性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 刈割强度 季节变化 响应 伊犁绢蒿 贮存性营养物质 渗透调节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花期纳里橐吾水浸液对4种禾本科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徐彩芹 安沙舟 +2 位作者 陈翔 王恋恋 张廷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64-1268,共5页
【目的】研究新疆纳里橐吾(Ligularia naryensis)蔓延机制以及导致草地退化原因。【方法】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在人工气候箱中研究纳里橐吾水浸液对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纳里橐吾根和茎叶的水浸液对4种牧草种子萌发和萌发指数具有... 【目的】研究新疆纳里橐吾(Ligularia naryensis)蔓延机制以及导致草地退化原因。【方法】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在人工气候箱中研究纳里橐吾水浸液对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纳里橐吾根和茎叶的水浸液对4种牧草种子萌发和萌发指数具有抑制作用,且根的抑制作用大于茎叶;对萌发指数影响大于萌发率;抑制作用随水浸液浓度的增加而加大;4种牧草对纳里橐吾化感作用敏感性从强到弱依次为无芒雀麦=草地早熟禾>苇状羊茅>黑麦草。【结论】在纳里橐吾退化草地恢复时,应优先考虑黑麦草和苇状羊茅等耐受性较好的优良牧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作用 水浸液 纳里橐吾 牧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昭苏野生黄花苜蓿果实形态变异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于万里 张博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9-255,共7页
为探明不同群体黄花苜蓿的遗传变异规律及亲缘关系,以伊犁昭苏地区8个天然群体为研究对象,对荚果和种子的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群体间和群体内单株的差异,探明荚果和种子性状以及与地理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黄花苜蓿群体间除荚果长... 为探明不同群体黄花苜蓿的遗传变异规律及亲缘关系,以伊犁昭苏地区8个天然群体为研究对象,对荚果和种子的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群体间和群体内单株的差异,探明荚果和种子性状以及与地理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黄花苜蓿群体间除荚果长宽比外,其他各性状均有显著差异;群体内单株间荚果宽度、种子颜色和种子宽度等性状有显著差异;2)除种子颜色外,其他各性状群体间的差异大于群体内差异。群体间,百粒重和荚果形状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0.540和0.535,群体内种子颜色变异系数最大(0.554);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群体间的差异主要来源于种子大小、荚果种子数和荚果形状;4)荚果的长度和海拔之间呈正相关关系;5)依据果实形态利用欧氏距离UPGMA聚类分析,将8个群体分为4类:大荚果型、大粒型、小粒型和中间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苜蓿 天然居群 荚果 种子 形态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栏内外白喉乌头刈割防除探索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卫 安沙舟 +5 位作者 李宏 张鲜花 娄水清 赵德良 塔勒哈提 董莉莉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64-870,共7页
【目的】探明不同刈割次数在围栏内外对白喉乌头的防除效果。【方法】设置围栏内外刈割次数实验,采用方差分析比较法(Duncan新复极差法)对围栏内外不同刈割次数样地内白喉乌头的密度、高度、株丛径、有性繁殖丛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目的】探明不同刈割次数在围栏内外对白喉乌头的防除效果。【方法】设置围栏内外刈割次数实验,采用方差分析比较法(Duncan新复极差法)对围栏内外不同刈割次数样地内白喉乌头的密度、高度、株丛径、有性繁殖丛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不同的生境下采取不同的刈割次数进行防除,当年导致处理间的白喉乌头各监测指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1)短时间的围栏封育对白喉乌头的防除效果并不明显。(2)三次刈割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其有性繁殖带来的蔓延危害。(3)当年的三次刈割即在人为干扰下的长期竞争中使白喉乌头处于劣势,实现防除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喉乌头 刈割 围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9份老芒麦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分析
10
作者 尹婷婷 谷丽丽 +6 位作者 闫锋 任明辉 任振伟 张延辉 李陈建 靳瑰丽 张博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307-2317,共11页
【目的】在全球变化背景下,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作为我国一种重要的饲草品种,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通过对其种质资源表型形状的观测分析,能够探索老芒麦表型性状多样性及变异规律,揭示气候因子对表型性状的影响,为老芒麦植物育... 【目的】在全球变化背景下,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作为我国一种重要的饲草品种,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通过对其种质资源表型形状的观测分析,能够探索老芒麦表型性状多样性及变异规律,揭示气候因子对表型性状的影响,为老芒麦植物育种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基于新疆、西藏和青海3省的59份老芒麦种质资源表型性状观测资料,运行数学统计的方法对各性状的变异性、多样性、相关性及聚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①质量性状和数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群体间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1.07和0.90~2.04,数量性状比质量性状存在更大的变异;群体内和群体间的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2.69~31.64和12.42~61.47,群体内变异系数小于群体间。②气候因素对老芒麦生长过程有一定影响,且主要影响叶部长度、穗柄长、穗轴第一节间长和外稃长。③通过聚类与隶属函数分析筛选出14份具有优质性状的种质材料,其中6份种质材料穗部性状优良,千粒重、小穗数及小花数均较高;3份种质材料茎秆较粗、株高适中;5份种质材料叶层高度较低,叶量较多。【结论】老芒麦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性和多样性,变异主要来自于叶部长度、穗柄长和穗轴第一节间长,且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其次不同的种质材料具有不同的优良性状,个别种质材料同时具有多个优良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种质资源 表型多样性 表型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北坡中段家庭牧场典型牧户草场植被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玛哈巴丽.朱满 安沙舟 +3 位作者 吐尔逊娜依.热依木 孙宗玖 靳瑰丽 赛力克宝勒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75-1685,共11页
【目的】比较分析"暖季放牧、冷季舍饲"生产经营方式与传统自由放牧方式下草地植物群落变化特征,为典型草原家庭牧场选择一种相对合理的草地利用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天山北坡中段的昌吉市阿什里哈萨克民族乡为研究区... 【目的】比较分析"暖季放牧、冷季舍饲"生产经营方式与传统自由放牧方式下草地植物群落变化特征,为典型草原家庭牧场选择一种相对合理的草地利用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天山北坡中段的昌吉市阿什里哈萨克民族乡为研究区域,选择典型牧户,采用入户调查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结果】(1)随着放牧时间的延续,家庭牧场示范户和对照户群落盖度、高度、密度及地上生物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7月、8月达到最高值。不同月份草地群落盖度、高度、密度及地上生物量表现为8月>7月>6月>9月。示范户1、示范户2、示范户3与对照户盖度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示范户2与对照户高度、密度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户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示范户1与对照户草场植被地上生物量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示范户2与示范户1、3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暖季放牧、冷季舍饲和暖季放牧、冷季放牧+补饲等生产经营方式牧户草场的草场植被状况好于传统放牧。(2)草地笼内植物群落盖度、高度、密度、地上生物量分别比笼外提高24.32%、23.1%、12.59%、37.61%。(3)通过围笼封育30 d后对照户笼内可食牧草显著增加。对照户笼内可食牧草产量最高,即191.26 g/m2,比示范户1、2、3分别提高39.01%、21.61%、10.67%。示范户1、2、3的笼内不可食牧草产量比对照户分别降低68.32%、24.72%、43.11%,其中示范户1的笼内不可食牧草产量最低,即54.19 g/m2,比对照户降低68.32%。【结论】"暖季放牧、冷季舍饲"这种新的生产方式下,天然草地利用状况好于传统的自由放牧,可以有效地减轻草地的压力,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改善草原植被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牧场 草地植被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拔与黄花苜蓿表型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若扎.扎尔汗 李倩 +1 位作者 王玉祥 张博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9-85,共7页
黄花苜蓿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受生境影响较大,尤其是经纬度、海拔,研究黄花苜蓿表型性状与海拔的相关性对揭示黄花苜蓿遗传变异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试验以新疆黄花苜蓿为材料,通过测量同一经纬度(N43°43′,E 86°94′)... 黄花苜蓿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受生境影响较大,尤其是经纬度、海拔,研究黄花苜蓿表型性状与海拔的相关性对揭示黄花苜蓿遗传变异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试验以新疆黄花苜蓿为材料,通过测量同一经纬度(N43°43′,E 86°94′)不同海拔(2100~2350m)下株高、分枝数、叶、茎、花等18个表型性状,探索其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开展黄花苜蓿遗传多样性及种质创新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研究表明:海拔对表型性状的影响较大,随着海拔降低,株高、叶长、叶宽、节间长、茎粗、小花长等数值总体呈现"降-升-降"的趋势,均在海拔2150m时有明显升高,随后降低;表型指标的变异范围为1.30%~22.83%,平均变异系数为8.49%;海拔与株高、花序长、花柄长、龙骨瓣宽等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490、0.601、-0.449、-0.421,与其他指标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综合分析认为,黄花苜蓿适宜生长在海拔为2150m左右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苜蓿 海拔 表型性状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个新疆野生黄花苜蓿居群表型变异性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倩 若扎.扎尔汗 +2 位作者 李陈建 王玉祥 张博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2期414-421,共8页
以5个新疆野生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居群为材料,通过对其叶、花、茎节等20个表型性状及分布地区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及变异性等分析,探究原始居群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规律,以期为进一步开展新疆黄花苜蓿遗传变异及种质创新研究提... 以5个新疆野生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居群为材料,通过对其叶、花、茎节等20个表型性状及分布地区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及变异性等分析,探究原始居群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规律,以期为进一步开展新疆黄花苜蓿遗传变异及种质创新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1) 5个居群20个性状差异明显,除叶长差异和叶柄长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 <0.05)外,其余18个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1);2)黄花苜蓿具有丰富的多态性,表型性状在居群内平均变异系数为20.19%,居群间为27.66%,且居群间差异大于居群内,表明黄花苜蓿不同居群表型差异主要来源于居群间;3) 20个表型性状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经纬度与分枝数、海拔与株高均呈现负相关关系;4) 20个表型性状可归为6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71.75%,居群间表型性状变异主要来自叶片、节间及花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苜蓿 表型 居群 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狗牙根分蘖芽形态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海燕 孙雪 +3 位作者 于辉 孙强 周乐 张延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68-1377,共10页
分蘖是禾本科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分蘖数是草坪草密度评价的关键指标之一。狗牙根(Cynodondactylon)是一种连续分蘖的禾本科草坪草,分蘖促进产生新枝,对于狗牙根草坪迅速返青、形成致密的草坪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有关狗牙根分蘖还没有深... 分蘖是禾本科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分蘖数是草坪草密度评价的关键指标之一。狗牙根(Cynodondactylon)是一种连续分蘖的禾本科草坪草,分蘖促进产生新枝,对于狗牙根草坪迅速返青、形成致密的草坪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有关狗牙根分蘖还没有深入的研究报道,本研究以‘新农1号’狗牙根(‘Xinnong No.1’)为材料,分别喷施1μmol·L^(-1)赤霉素(GA3)和细胞分裂素(6-BA),对分蘖芽的形成进行组织切片,分析解剖结构和表型。结果显示:狗牙根在三叶期形成分蘖原基,在八叶期形成新的分蘖芽后突破母茎;喷施GA3和6-BA使狗牙根形成分蘖芽时间提前,GA3处理分蘖芽提前5 d在七叶期形成,6-BA处理分蘖芽提前8 d在六叶期形成;同时喷施两种激素狗牙根分蘖数和根长均增加,且6-BA处理后分蘖数增加最多,是对照的1.18倍。通过对不同激素处理下分蘖芽形成叶期的解剖结构观察,发现无论表皮厚度、皮层厚度,还是维管束直径均表现为6-BA>GA3>CK,且在6-BA处理下是GA3处理的1.28倍、2.33倍、1.34倍。研究结果表明,在狗牙根分蘖初期喷施6-BA促进分蘖芽生长发育效果优于喷施GA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1号’狗牙根 赤霉素 细胞分裂素 分蘖芽 顶端优势 石蜡切片 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狗牙根分蘖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海燕 孙雪 +3 位作者 于辉 孙强 周乐 张延辉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6-57,共12页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L.)是应用最广泛的暖季性草坪草种之一,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本研究以‘新农1号’狗牙根(C dactylon(L.)Pers.‘Xinnong No.1’)为试验材料,分别喷施1μmol/L赤霉素(GA_(3))和细胞分裂素(6-BA),分析分蘖节中生理...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L.)是应用最广泛的暖季性草坪草种之一,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本研究以‘新农1号’狗牙根(C dactylon(L.)Pers.‘Xinnong No.1’)为试验材料,分别喷施1μmol/L赤霉素(GA_(3))和细胞分裂素(6-BA),分析分蘖节中生理物质的响应规律。结果显示:外源6-BA促进分蘖的生长,而外源GA_(3)可抑制分蘖的发生。3个时期喷施6-BA后分蘖数增加,生理指标(POD、SOD、CAT活性以及渗透调节物质)与CK相比含量升高,MDA含量降低,通过统计发现在三叶期喷施6-BA效果最佳,分蘖数是CK的1.2倍。而五叶期、七叶期喷施GA_(3)后生理指标与CK相比含量降低,从而导致MDA含量升高并抑制分蘖的发生。同时,喷施外源激素对内源激素含量也产生了影响3个时期喷施6-BA分蘖节中玉米素核苷(ZR)含量增加、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_(3))含量减少,降低了IAA/ZR比值,而五叶期和七叶期喷施GA_(3)提高了分蘖节中IAA、GA_(3)含量,降低了ZR含量,提高了IAA/ZR比值;试验结果表明IAA和ZR在分蘖发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主要通过改变IAA和ZR含量以及调节IAA/ZR的比值影响分蘖数量。研究结果对于认识狗牙根分蘖的基本特征具有借鉴意义,可用于指导培育多分蘖狗牙根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牙根 分蘖 生理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新牧4号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麦麦提敏.乃依木 王玉祥 张博 《草食家畜》 2018年第5期43-47,共5页
试验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为材料,设置4个处理,研究不同氮、磷、钾肥配比施肥对苜蓿的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苜蓿产量、品质影响较大。其中,N_2P_1K_1组合的干草产量最高,为24.00 t/hm^2,N_3P_1K_1次之;粗蛋白和... 试验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为材料,设置4个处理,研究不同氮、磷、钾肥配比施肥对苜蓿的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苜蓿产量、品质影响较大。其中,N_2P_1K_1组合的干草产量最高,为24.00 t/hm^2,N_3P_1K_1次之;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最高的是N_1P_1K_1,分别为17.69%、8.43%;酸性洗涤纤维最低的是N_2P_1K_1,为33.035%,与不施肥差异显著。综合分析认为,试验区二年生苜蓿的最佳施肥配比是N2P1K1(120 kg·hm^2尿素+90 kg/hm^2过磷酸钙+60 kg/hm^2硫酸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施肥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室内外紫花苜蓿开花散粉及不同近交方式结实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月异 王玉祥 +1 位作者 金西子 张博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为材料,在新疆干旱区绿洲田间试验条件下,对网室内、外开花动态、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散粉特性,以及不同近交方式结实性等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开花散粉规律与不同近交方式种子结实之间的关系,为苜蓿育种技术... 【目的】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为材料,在新疆干旱区绿洲田间试验条件下,对网室内、外开花动态、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散粉特性,以及不同近交方式结实性等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开花散粉规律与不同近交方式种子结实之间的关系,为苜蓿育种技术提供依据。【方法】网室内进行人工去雄控制授粉,品种内近亲交配的方式分别为同株同花、同株异花、异株异花。【结果】①新疆干旱区绿洲农田苜蓿花期网室内平均温度低于网室外,相对湿度高于网室外。②网室内苜蓿单花在早上9:00开放,网室外在早上8:30开放,单花开放高峰期网室内是12:00-16:00,网室外是12:00-15:30;单花开放后持续时间网室内为2~5 d,网室外为2~6 h。③网室内、外单花均在Ⅳ时期开始散粉,此时网室内、外的花粉活力分别是96. 33%和93. 22%;在Ⅴ时期雌蕊开裂,此时网室内、外柱头均具有较强的可授性。④品种内异株异花的结荚率为32. 14%±0. 01%、单荚种子数为(3. 57±0. 20)粒,单荚螺旋数为(3. 16±0. 10)个、种子千粒重为(2. 49±0. 02) g,比同株同花、同株异花高出1. 5~3. 0倍;网室内自然授粉的结荚率为11.67%±0. 00%、单荚种子数为(1. 63±0. 06)粒,单荚螺旋数为(1. 42±0. 06)个、种子千粒重为(1. 67±0. 12) g。【结论】在苜蓿单花发育至Ⅳ时期(旗瓣展开而翼瓣未伸出花萼)进行授粉的效率较高。在今后苜蓿纯合体系自交选育过程中,自交早世代(自交1~2代)的个体基因型杂合度高,采用同株异花交配较好;自交晚世代(3~5世代)个体基因型杂合度低,采用品种内异株异花交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开花动态 散粉时期 近交 结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RAP标记的海雀稗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洪佳琦 孙宗玖 杨志民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1-268,共8页
采用SRAP标记对来自不同国家的49份海雀稗(Paspalum vaginatum)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探讨其群体结构及种质间亲缘关系,为海雀稗种质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从100对引物中共筛选出20对扩增稳定、多态性好的SRAP引物,对49... 采用SRAP标记对来自不同国家的49份海雀稗(Paspalum vaginatum)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探讨其群体结构及种质间亲缘关系,为海雀稗种质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从100对引物中共筛选出20对扩增稳定、多态性好的SRAP引物,对49份种质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169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18条,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69.8%。49份海雀稗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52~0.88,平均值为0.67,表明供试海雀稗种质间存在较大遗传差异。采用UPGMA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群体结构分析对49份海雀稗种质进行划分,基本都分为2类,且44份材料在3种方法下均表现为较一致的分类,5份材料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变异,表明此研究结果反映的种质亲缘关系基本稳定,可用于育种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雀稗 分子标记 遗传变异 聚类分析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