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沙质荒漠草地土壤pH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敬一胜 孙宗玖 +8 位作者 刘慧霞 迪达尔·比苏力旦 李美莎 周晨烨 周磊 于冰洁 李有政 郑丽 阿斯太肯·居力海提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4-68,共15页
为探究准噶尔盆地沙质荒漠草地土壤pH分布特征,采用路线调查结合典型样地布设确定136个样地,以0~100 cm各土层pH实测数据为依据,结合气象数据及“3S”技术,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地统计学分析与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讨土壤pH发生空间变异... 为探究准噶尔盆地沙质荒漠草地土壤pH分布特征,采用路线调查结合典型样地布设确定136个样地,以0~100 cm各土层pH实测数据为依据,结合气象数据及“3S”技术,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地统计学分析与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讨土壤pH发生空间变异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0~100 cm各土层土壤pH为8.54~8.76,均值为8.66,且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pH表现出上升趋势。小乔木类群土壤pH(8.71)显著高于灌木类群(8.54)1.02倍、半灌木类群(8.59)1.01倍(P<0.05)。碱性土(7.58.5)主要分布于阜康市、呼图壁县、玛纳斯县、富蕴县等地区。半方差变异分析可知,0~100 cm土层pH最佳模型的块金效应为49.91%,说明其空间变异由结构因素与随机因素共同影响。地理探测器分析表明,总体上影响土壤pH空间变异的主要环境因子依次为年均温度(0.159)、植被覆盖度(0.152)、雪水当量(0.085)、根部土壤湿度(0.076)、物种丰富度指数(0.066)。研究结果完善了准噶尔盆地沙质荒漠草地土壤pH数据库,进一步探明了土壤pH产生变异的主控因素,为沙质荒漠管理与生态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PH 空间分布 沙质荒漠草地 准噶尔盆地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育对蒿类荒漠草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2
作者 迪达尔·比苏力旦 孙宗玖 +3 位作者 于冰洁 阿斯太肯·居力海提 李美莎 敬一胜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34-1543,共10页
为探究封育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以新疆天山北坡不同区域蒿类荒漠草地为对象,基于湿筛法测定0~5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结果表明:蒿类荒漠草地土壤团聚体均以>0.25mm为主,含量均大于57.5%,但各样地各土层对封育响应... 为探究封育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以新疆天山北坡不同区域蒿类荒漠草地为对象,基于湿筛法测定0~5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结果表明:蒿类荒漠草地土壤团聚体均以>0.25mm为主,含量均大于57.5%,但各样地各土层对封育响应并不一致。封育后玛纳斯样地0~5 cm和5~10 cm土层0.25~2 mm团聚体含量显著增加70.0%,60.8%,而奇台样地5~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层依次显著增加23.2%,51.6%,32.7%。随土层深度增加,团聚体稳定性呈先增后降趋势,且封育区略低于对照区,但各样地间差异不显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土壤团聚体含量显著相关(P<0.01),其中粉土+粘土、微团聚体是影响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主导因素,且封育后植被覆盖度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调控作用增强,而土壤容重则为减弱。综上,新疆北部蒿类荒漠草地土壤团聚体以>0.25 mm团聚体为主,且封育4~11年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总体变化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育 蒿类荒漠草地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植物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以天山北坡东段为例
3
作者 姜安静 董乙强 +7 位作者 周时杰 聂婷婷 吴悦 柳泽宇 单兴芸 雷雅欣 吴凯 安沙舟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40,共12页
探究山地草地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分布规律及其驱动因素,对揭示区域植物的环境适应性、区域多样性的保护及修复治理等具有重要意义。以天山北坡东段奇台县山地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原生境实地调查取样的方法,对15个海拔梯... 探究山地草地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分布规律及其驱动因素,对揭示区域植物的环境适应性、区域多样性的保护及修复治理等具有重要意义。以天山北坡东段奇台县山地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原生境实地调查取样的方法,对15个海拔梯度,跨度为1250~3150 m的草地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进行测定分析,并用随机森林模型以及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解析海拔、气温、降水以及植物数量特征与植物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海拔梯度的增加,草地植物群落盖度和密度均呈极显著增加趋势,而植物高度呈极显著降低趋势,生物量则呈先降后升的趋势(P<0.01);2)植物α多样性指数沿海拔梯度均呈先升后降的“单峰”分布规律(P<0.05),相邻海拔间相似度Sorenson指数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波动变化,相反物种替代率Cody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3)植物盖度、生物量以及Patrick指数均与气候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植物多样性主要受盖度的直接影响,海拔通过显著影响气温和降水,进而间接影响植物密度,植物密度又显著正向影响植物盖度(P<0.01)。综上,海拔通过影响气候间接影响植物群落特征,使其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植物多样性 驱动因素 气候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育对蒿类荒漠草地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思媛 崔雨萱 +2 位作者 孙宗玖 刘慧霞 冶华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8-70,共13页
为了厘清封育过程中退化荒漠草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土壤有机碳积累特征及其关系,对天山北坡新源县、博乐市、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奇台县封育4~7年的蒿类荒漠草地0~5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 为了厘清封育过程中退化荒漠草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土壤有机碳积累特征及其关系,对天山北坡新源县、博乐市、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奇台县封育4~7年的蒿类荒漠草地0~5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磷(MB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进行了分析,并用结构方程模型解析了SOC与土壤MBC、MBN、MBP及其化学计量比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封育后0~50 cm土层蒿类荒漠草地SOC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15.52%(P<0.05),而土壤MBC、MBN、MBP、MBC/MBN、MBC/MBP、MBN/MBP总体变化不显著。2)SOC与MBC、MBN、MBP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MBC/MBN、MBC/MBP呈负相关,且封育后SOC与MBN/MBP间的关系由显著正相关转为负相关(P<0.01)。3)结构方程分析表明,土壤MBC、MBN、MBP及其计量比对SOC积累的直接解释率为46%,且MBN对土壤有机碳的作用效应最强(P<0.001),封育降低了土壤MBC、MBN对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影响,增加了土壤MBP的直接影响。总之,封育4~7年对蒿类荒漠草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影响不显著,且MBN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积累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类荒漠 土壤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化学计量特征 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落物添加对蒿类荒漠草地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周磊 孙宗玖 +3 位作者 聂婷婷 于冰洁 郑丽 周晨烨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2-469,共8页
为探究凋落物添加对土壤养分及化学计量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梅森瓶室外培养法,探求凋落物添加种类及添加量对蒿类荒漠草地0~10 cm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发现茎叶混合促进了凋落物分解,但同一添加物... 为探究凋落物添加对土壤养分及化学计量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梅森瓶室外培养法,探求凋落物添加种类及添加量对蒿类荒漠草地0~10 cm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发现茎叶混合促进了凋落物分解,但同一添加物各添加量间分解速率无显著差异。添加5 g和7.5 g叶后土壤SOC较对照分别增加10.4%,15.2%(P<0.05)。土壤TN随叶添加量增加呈上升趋势,较CK增加11.9%~18.4%(P<0.05),而茎、茎叶混合依次仅在5 g、7.5 g添加量时显著减少7.9%、增加37.8%(P<0.05)。2.5 g茎叶、5 g茎和7.5 g叶添加后土壤TP较CK依次增加9.8%,14.4%,7.2%(P<0.05)。凋落物添加后土壤C∶N,C∶P,N∶P分别为2.46~3.63,12.40~16.17,3.47~5.60,且SOC与C∶P、TN与N∶P均呈正相关,而TN与C∶N除添加叶外均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凋落物分解有利于蒿类荒漠土壤养分的恢复,尤其是叶凋落物的分解是其土壤碳氮短期补充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残留率 土壤碳氮磷 化学计量比 蒿类荒漠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和干旱双重胁迫对紫花苜蓿叶片光系统Ⅱ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赵尧尧 刘美君 +4 位作者 张政 王婕 王玉祥 安长奇 王跳霞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0-1130,共11页
新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在返青期常遭受低温和干旱双重胁迫。本研究以新疆主栽品种‘新牧4号’为材料,研究低温和干旱双重胁迫对苜蓿叶片光系统II(PSII)的影响。以商业种‘WL525HQ’为对照,进一步分析双重胁迫对不同低温抗性... 新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在返青期常遭受低温和干旱双重胁迫。本研究以新疆主栽品种‘新牧4号’为材料,研究低温和干旱双重胁迫对苜蓿叶片光系统II(PSII)的影响。以商业种‘WL525HQ’为对照,进一步分析双重胁迫对不同低温抗性的苜蓿PSII具体的影响位点。结果表明:低温下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ET O/RC)显著降低,OJIP曲线中J点荧光上升,表明低温导致PSII活性下降是由于受体侧和反应中心受损;干旱导致F_(v)/F_(m)显著降低,OJIP曲线中J,K,L点荧光上升且重度干旱导致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ABS/RC)、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用于还原Q A的能量(TR O/RC)、单位反应中心耗散掉的能量(DI O/RC)增加,表明干旱导致PSII活性下降是由于PSII供/受体侧、复合体受损及重度干旱PSII反应中心受损;双重胁迫诱导产生的顺-3-乙烯醇可缓解单一胁迫对PSII的伤害程度;在秋眠级较低的‘新牧4号’中,双重胁迫可缓解干旱对PSII供体侧的伤害,在‘WL525HQ’中,双重胁迫可缓解低温对PSII反应中心及受体侧的伤害,同时缓解干旱对PSII供体侧、反应中心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PSII 低温胁迫 干旱胁迫 双重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育对伊犁绢蒿荒漠草地土壤碳氮磷、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思媛 孙宗玖 +5 位作者 于冰洁 周晨烨 周磊 郑丽 刘慧霞 冶华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40,共16页
明确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在封育恢复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对揭示土壤养分可利用性随着植被恢复的变化规律及阐明生态系统养分循环机制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土壤碳氮磷、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测定,初步分析了封育6年的蒿类... 明确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在封育恢复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对揭示土壤养分可利用性随着植被恢复的变化规律及阐明生态系统养分循环机制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土壤碳氮磷、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测定,初步分析了封育6年的蒿类荒漠草地对封育措施响应的特征变化。结果表明:1)封育后蒿类荒漠草地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C/P、N/P及土壤亮氨酸氨基肽酶、碱性磷酸酶,酶活性C/N均无显著变化,而4月各样地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及7月玛纳斯样地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较对照呈增加趋势;2)封育显著增加了7月玛纳斯样地的C/N及4月各样地酶活性C/P,降低了7月玛纳斯样地酶活性N/P值,封育后4月各样地向量长度均显著增加,且各样地封育前后向量长度均大于45°,表明研究区土壤微生物主要受碳和磷的限制;3)冗余分析表明封育后土壤碳氮磷及其计量特征解释了土壤酶活性及化学计量特征、向量特征变异的56.03%,且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封育后土壤有机碳极显著影响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表明土壤有机碳可能是影响蒿类荒漠草地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类荒漠 土壤酶活性 化学计量特征 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份狗牙根种质农艺性状与生长性能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喻启坤 付超 +3 位作者 胡国智 韩宇 李培英 孙宗玖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5,共11页
以14份狗牙根种质为材料,对其农艺性状指标(直立茎粗、匍匐茎粗、匍匐茎节间长、匍匐茎长、枝条数、生殖枝数、叶宽、叶长、叶色、草层高度、生殖枝高度、花序数、花序长度、小穗数、千粒重、种长、种宽)、坪用性指标(色泽、质地、密度... 以14份狗牙根种质为材料,对其农艺性状指标(直立茎粗、匍匐茎粗、匍匐茎节间长、匍匐茎长、枝条数、生殖枝数、叶宽、叶长、叶色、草层高度、生殖枝高度、花序数、花序长度、小穗数、千粒重、种长、种宽)、坪用性指标(色泽、质地、密度、均一性、耐旱性、耐热性)以及生长和再生性能指标(匍匐茎和直立茎生长速度、再生速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14份种质间,除直立茎粗和匍匐茎粗外,其余农艺性状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17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7.88%~36.28%,叶和茎的变异整体高于花序和种子。14个种质坪用性得分在4.97~6.85,其中种质C28、C63、C121坪用性较高。6~9月,14份狗牙根种质直立茎生长速度为0.08~0.31 cm/d,匍匐茎生长速度为0.16~0.43 cm/d,再生速度为0.07~0.33 cm/d。其中,种质C22的生长速度最快,种质C72再生能力最强。(2)基于变异性较大的草层高度、叶长以及生殖枝高度,结合坪用性、生长及再生速度等指标将供试种质分为3类,第Ⅰ类包括种质C72、C28、C22,其植株较高、叶片宽且长,生长速度较快,适于放牧或水土修复利用;第Ⅱ类包括种质C121、C63,其植株低矮,生长、再生速度较慢,适于坪用;第Ⅲ类包含其余9份种质,性状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牙根 形态特征 坪用性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份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的综合评价
9
作者 卜令贝 凌超 +5 位作者 王浩杰 于辉 孙强 周乐 帕提古丽·麦麦提敏 张延辉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6-65,共10页
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一直是苜蓿产业发展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本研究选择36份苜蓿材料(31个品种和5份野生材料),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6份苜蓿在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 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一直是苜蓿产业发展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本研究选择36份苜蓿材料(31个品种和5份野生材料),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6份苜蓿在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苜蓿干草产量介于5380.74~13092.83 kg/hm^(2)之间,高产材料M10鲜草产量最高,为54457.13 kg/hm^(2);中等产量材料M7的营养品质较优,粗蛋白含量为19.03%,M11相对饲喂价值最高,达152.76。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和加权计算,筛选出综合利用特性优的苜蓿材料9份,利用特性良的25份,利用特性低的2份。其中,野生苜蓿种质M31与M32的综合评价较高,具有选育品种的潜力。研究结果为乌鲁木齐县苜蓿品种的引种栽培提供了参考,也为新疆乡土苜蓿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优良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灰色关联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份红豆草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综合评价
10
作者 张涵 张斌杰 +4 位作者 李姣 于辉 孙强 周乐 张延辉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35-139,共5页
试验旨在筛选出具备优良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红豆草种质。以20份不同属地的红豆草为材料,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其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不同红豆草的表型性状差异较大。其中,叶片性状在不同种质间具有显著差异(P&l... 试验旨在筛选出具备优良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红豆草种质。以20份不同属地的红豆草为材料,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其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不同红豆草的表型性状差异较大。其中,叶片性状在不同种质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S2、S5的叶宽在0.60 cm以上,S14的株高最高,S7的叶茎比最为突出;鲜草产量范围为47.56~61.33 t/hm^(2),S1的鲜草产量最高;干草产量范围为13.32~20.09 t/hm^(2),S20的干草产量最高。在营养价值方面,S2的粗蛋白(CP)含量最高;S20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最低,营养品质较好;S20的相对饲喂价值(RFV)最高,为131.04%;S10的单宁(TN)含量最高,为0.77%。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TN、粗脂肪(EE)、鲜草产量、CP、干草产量、茎粗、干鲜比等指标所占权重较大,可以作为红豆草种质筛选的关键性状。研究表明,S20、S14、S2、S1、S5这5份红豆草种质的综合表现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草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灰色关联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针茅传播体形态及埋深对种子萌发出苗的影响
11
作者 郑玉琪 严佳玥 +1 位作者 李博元 魏岩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73,共10页
新疆针茅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新疆荒漠草地广泛分布的重要建群种与优势种。以新疆针茅为研究对象,研究传播体形态、芒的功能及种子萌发出苗特性,分析传播体各部分形态与埋深之间的关系,比较不同埋深对种子萌发与幼苗出土的影响。... 新疆针茅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新疆荒漠草地广泛分布的重要建群种与优势种。以新疆针茅为研究对象,研究传播体形态、芒的功能及种子萌发出苗特性,分析传播体各部分形态与埋深之间的关系,比较不同埋深对种子萌发与幼苗出土的影响。结果表明:1)新疆针茅的传播体由外稃、内稃和颖果组成。外稃基部尖锐被毛具有锚固性,外稃伸长形成芒,芒有两回膝曲,芒的长度是种子长的15倍。2)芒具有吸湿性,芒吸湿带动传播体发生自埋现象,且自埋深度为(4.10±0.53) cm。3)埋深对新疆针茅种子萌发率、出苗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种子能在深度0~12 cm的埋深中萌发,<6 cm的埋深中出苗。在1~2 cm的浅层埋深时种子萌发率和出苗率最高,埋深深度超过2 cm之后,种子萌发率和出苗率与埋深深度呈负相关。4)埋深对新疆针茅幼苗生长以及生物量的分配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新疆针茅幼苗在埋深情况下,幼苗会分配较多的生物量向上运输,优先用于芽部分的生长,其生物量分配模式的改变是新疆针茅对埋深环境的重要应对策略。新疆针茅独特的传播体结构不仅增强了种子入土的稳定性,也极大地提升了种子萌发成功率与幼苗建立能力,为新疆针茅种群的更新与繁衍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针茅 传播体 吸湿性 种子萌发 幼苗出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6000胁迫不同无芒雀麦种质萌发期的抗旱性评价
12
作者 孙宇阳 李姣 +2 位作者 张斌杰 张延辉 孙强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31-41,共11页
【目的】探明不同无芒雀麦种质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差异,筛选出抗旱性强的种质,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建植无芒雀麦人工草地和发展优质饲草产业奠定基础。【方法】以WL-01、WL-39、WMQM-07等25份国内外无芒雀麦种质为材料,通过不同浓度(0%... 【目的】探明不同无芒雀麦种质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差异,筛选出抗旱性强的种质,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建植无芒雀麦人工草地和发展优质饲草产业奠定基础。【方法】以WL-01、WL-39、WMQM-07等25份国内外无芒雀麦种质为材料,通过不同浓度(0%、5%、10%、15%、20%)的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比较不同无芒雀麦种质萌发期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长、胚芽长和种子活力指数差异,并基于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评价。【结果】大部分无芒雀麦种质的种子发芽率随干旱胁迫程度加重呈先升后降趋势。20%PEG-6000处理,WL-39发芽率达73.33%;WMQM-07次之,为66.67%;其余种质除WL-31、WL-40外发芽率均低于60.00%。低浓度PEG-6000对无芒雀麦种质种子发芽势的影响不同,有9份种质发芽势高于CK,其中,WL-38发芽势较CK提高45.17%;高浓度PEG-6000明显降低发芽势。PEG-6000浓度高于5%时,不同无芒雀麦种质种子发芽指数随PEG-6000浓度增加均呈降低趋势,WMQM-07在高浓度PEG-6000中发芽指数最高,达7.57。PEG-6000浓度对无芒雀麦胚芽长、胚根长的影响因种质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高浓度PEG-6000明显降低种子活力指数,15%PEG-6000和20%PEG-6000处理均以WMQM-07最高。25份无芒雀麦种质抗旱性综合评价(D)为0.381~0.622,可分抗旱种质(D≥0.500)、敏旱种质(D≤0.455)、中抗种质(0.455<D<0.500)。【结论】25份无芒雀麦种质中,抗旱种质共7份,依次为WMQM-07、WL-39、WL-31、WL-10、WL-40、WL-55、WL-15;敏旱种质共8份,依次为WL-16、WL-57、WL-08、WL-51、WL-44、WL-02、WL-42、WL-04;中抗种质共10份,依次为WL-52、WL-01、WL-22、WL-23、WL-38、WL-43、WL-06、WL-24、WL-58、WL-33。在7份新疆本地无芒雀麦种质中,WL-39和WMQM-07种子萌发期抗旱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芒雀麦 PEG-6000 干旱胁迫 种子萌发 抗旱性 发芽率 种质资源 饲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育对伊犁绢蒿荒漠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13
作者 吴悦 董乙强 +4 位作者 周时杰 聂婷婷 姜安静 柳泽宇 郭亮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45-1958,共14页
为明确荒漠草地恢复过程中与生态系统碳、氮和磷循环密切相关的土壤酶和环境因子的关系,本研究以玛纳斯县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封育(8年)对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及其化... 为明确荒漠草地恢复过程中与生态系统碳、氮和磷循环密切相关的土壤酶和环境因子的关系,本研究以玛纳斯县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封育(8年)对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植物盖度、密度、地下生物量及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对封育的响应不显著(P > 0.05)。2)与放牧区相比,封育显著降低了土壤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S-NAG)及土壤亮氨酸氨肽酶活性(S-LAP)(P<0.05),同时也提高了土壤C:N、C:P酶活性比;NAG与土壤pH、电导率(EC)、全磷(TP)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LAP与EC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N:P酶活性比特征值下降,并与pH、EC、TP、硝态氮(NO3-N)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土壤有机碳(SOC)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3)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引起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变化的主要因素为碱解氮(AN)、EC、SOC及土壤全氮(TN),其他环境因子对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相对较弱。研究结果为探索伊犁绢蒿荒漠草地生态系统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栏封育 蒿类荒漠 酶化学计量比 环境因子 土壤酶活性 冗余分析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干旱下狗牙根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14
作者 孙晓梵 张一龙 +1 位作者 李培英 孙宗玖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9-78,共10页
为探讨干旱下施氮肥是否可以提高狗牙根抗旱性,以新农1号狗牙根为材料,干旱前进行不施氮(0 mmol·L^(-1))、低氮(1.5 mmol·L^(-1))、中氮(7.5 mmol·L^(-1))、高氮(15.0 mmol·L^(-1))4种施氮处理,盆栽试验控制水分缓... 为探讨干旱下施氮肥是否可以提高狗牙根抗旱性,以新农1号狗牙根为材料,干旱前进行不施氮(0 mmol·L^(-1))、低氮(1.5 mmol·L^(-1))、中氮(7.5 mmol·L^(-1))、高氮(15.0 mmol·L^(-1))4种施氮处理,盆栽试验控制水分缓慢干旱,在干旱0、7、14 d、复水7 d,测定草坪质量、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氢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并对干旱7、14 d下狗牙根抗旱性响应指标进行热图聚类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对狗牙根草坪质量的影响因干旱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正常灌溉和中度干旱下高氮处理(15 mmol·L^(-1))下狗牙根表现出较好的草坪质量,而中氮处理(7.5 mmol·L^(-1))能显著提高其重度干旱下草坪质量。与干旱对照相比,干旱处理下施中氮可使狗牙根叶片相对含水量、CAT活性、SOD活性、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依次显著提高60.98%、154.40%、163.73%、61.75%、144.71%和31.53%,维持较高的草坪质量。且复水后中氮和高氮处理狗牙根草坪质量恢复较快,可能是由于在干旱胁迫时受到损伤较小。综上认为,干旱前施中氮,可以一定程度缓解干旱胁迫对狗牙根幼苗造成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1号狗牙根 硝酸铵 干旱胁迫 抗氧化酶 渗透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旱性狗牙根地上地下表型特征及内源激素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一龙 喻启坤 +2 位作者 李雯 李培英 孙宗玖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3-178,共16页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性狗牙根形态建成及内源激素的影响,明确不同抗旱性狗牙根响应干旱的表型特征及内源激素差异,探讨狗牙根表型特征与内源激素的相关性,丰富狗牙根抗旱理论以及生产实践中利用外源激素调控其抗旱性提供参考。采...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性狗牙根形态建成及内源激素的影响,明确不同抗旱性狗牙根响应干旱的表型特征及内源激素差异,探讨狗牙根表型特征与内源激素的相关性,丰富狗牙根抗旱理论以及生产实践中利用外源激素调控其抗旱性提供参考。采用PVC管栽植狗牙根,控制不同水分达到预设梯度维持10 d,对其叶、根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_(3))、玉米素核苷(ZR)、油菜素内酯(Br)]、叶部特征(叶长、叶宽、叶面积)、根部特征(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根干重、最长根长、根系活力)进行测定,分析干旱胁迫下不同抗旱性狗牙根叶、根内源激素比例变化及表型特征与激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加剧,显著降低了2类狗牙根的叶长、叶宽、叶面积、根平均直径,促进了根部生长发育;提高了叶、根ABA含量,降低了IAA、GA_(3)、ZR、Br含量,且IAA/ABA、GA_(3)/IAA与叶部指标、根部指标呈相反相关性,这均从侧面表明狗牙根叶、根在干旱胁迫下选择了相反的生存策略,即促进地下部生长,抑制地上部生长。抗旱狗牙根通过本身具有较大叶面积或者更发达的根系系统,以及相同胁迫下较高的ZR/ABA、GA_(3)/ABA、IAA/ABA、Br/ABA来维持一定的生长以及减缓衰老来更好地适应干旱胁迫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狗牙根 表型特征 内源激素 差异化响应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茉莉酸甲酯对干旱胁迫下狗牙根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孙晓梵 张一龙 +1 位作者 李培英 孙宗玖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811-2818,共8页
为探讨茉莉酸甲酯(MeJA)对狗牙根抗旱生理的影响,以‘新农1号’狗牙根为试验材料,设置正常灌溉+喷蒸馏水(CK)、正常灌溉+喷MeJA(M)、干旱+喷蒸馏水(D)、干旱+喷MeJA(DM)4组处理,在干旱0,7,14 d及复水7 d对其质膜透性、抗氧化酶活性以及... 为探讨茉莉酸甲酯(MeJA)对狗牙根抗旱生理的影响,以‘新农1号’狗牙根为试验材料,设置正常灌溉+喷蒸馏水(CK)、正常灌溉+喷MeJA(M)、干旱+喷蒸馏水(D)、干旱+喷MeJA(DM)4组处理,在干旱0,7,14 d及复水7 d对其质膜透性、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渗调物质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干旱前喷施0.75μmol·L^(-1) MeJA可提高狗牙根抗旱性,表现在中度干旱下可促进狗牙根叶片SOD活性,POD活性提高16.76%,32.26%;重度干旱下可促进叶片POD活性、CAT活性提高38.12%和52.37%,提升SS含量20.56%来减少干旱对狗牙根影响,延长草坪景观维持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牙根 茉莉酸甲酯 干旱胁迫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封育对蒿类荒漠草地现存生物量及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17
作者 崔雨萱 孙宗玖 +1 位作者 刘慧霞 董乙强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26,共10页
为明确荒漠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对短期封育的适应情况,采用成对试验设计,研究短期封育对天山北坡不同区域蒿类荒漠草地地上活体生物量、凋落物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及其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封育后新源、玛纳斯、呼图壁、奇台等... 为明确荒漠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对短期封育的适应情况,采用成对试验设计,研究短期封育对天山北坡不同区域蒿类荒漠草地地上活体生物量、凋落物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及其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封育后新源、玛纳斯、呼图壁、奇台等地的蒿类荒漠草地地上活体生物量较放牧区(CK)分别显著增加98.91%、65.99%、246.66%、91.91%,而博乐的变化不显著。封育后半灌木地上活体生物量较CK显著提高65.56%~265.47%,而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类因所处样地差异而有所不同。封育促进蒿类荒漠草地地下生物量的积累,仅博乐、呼图壁样地较CK显著增加65.16%~151.89%,且主要集中在0~5 cm,但封育对所有样地凋落物生物量的积累影响不显著。封育后博乐样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较CK分别显著增加15.12%、14.88%、11.54%;新源样地Patrick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较CK分别显著降低62.12%、64.54%、58.02%、34.81%;玛纳斯样地的Patrick指数较CK显著降低32.48%,而Pielou指数较CK显著增加21.90%;呼图壁样地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较CK分别显著降低73.21%、68.69%;而奇台样地的群落多样性没有显著影响。总体看,短期封育利于退化蒿类荒漠草地生物量的积累,而对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因地区不同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封育 蒿类荒漠 生物量 物种多样性 植物功能群 天山北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疆荒漠草地土壤容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1
18
作者 刘慧霞 孙宗玖 +1 位作者 崔雨萱 董乙强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2-91,共10页
针对我国荒漠草地土壤容重清查数据库严重缺失问题,以新疆北疆426个荒漠草地野外实测数据为对象,结合气象数据及“3S”技术,探讨土壤容重空间变异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0~100cm各土层土壤容重变化范围为0.66~2.17g/cm 3,平均... 针对我国荒漠草地土壤容重清查数据库严重缺失问题,以新疆北疆426个荒漠草地野外实测数据为对象,结合气象数据及“3S”技术,探讨土壤容重空间变异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0~100cm各土层土壤容重变化范围为0.66~2.17g/cm 3,平均值为1.45g/cm 3,砾砂质、盐土、沙质、土质、砾石质荒漠亚类土壤容重均值依次为1.46、1.31、1.55、1.34、1.54g/cm 3。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均呈增加趋势,表现出幂函数关系。荒漠土壤容重变异系数为10.06%~20.81%,呈现中等变异强度,其中砾砂质、砾石质和沙质荒漠土壤容重显著高于盐土与土质荒漠,且在空间分布上自东北向西南呈现降低趋势。荒漠草地土壤容重与经度、纬度、海拔、年均降水量、≥10℃年均积温、年均气温均极显著相关,且主成分分析将6个生态因子指标转化为3个复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到79.42%,其中年均降水量、≥10℃年均积温是北疆荒漠草地土壤容重空间变异的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容重 空间分布 荒漠草地 新疆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菌剂浸种对干旱胁迫下伊犁绢蒿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汤丽斯 孙宗玖 +2 位作者 武文超 刘慧霞 崔雨萱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27,共11页
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研究生物菌剂(地衣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农用复合生物菌、复合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放线菌、EM菌和蒸馏水)浸种对PEG胁迫(水势依次为0.00、-0.05、-0.15、-0.30、-0.49和-0.73MPa)下伊犁绢蒿(Seriphid... 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研究生物菌剂(地衣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农用复合生物菌、复合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放线菌、EM菌和蒸馏水)浸种对PEG胁迫(水势依次为0.00、-0.05、-0.15、-0.30、-0.49和-0.73MPa)下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干旱胁迫(-0.05~-0.30MPa)下菌剂浸种可提高伊犁绢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根长、根芽比、芽长、幼苗重及种子活力指数。随干旱胁迫增加,伊犁绢蒿种子发芽势、根长、芽长、根芽比、幼苗重呈先增后降趋势,而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呈降低趋势。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干旱胁迫下地衣芽孢杆菌、EM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和农用复合生物菌浸种能促进伊犁绢蒿种子萌发,而复合芽孢杆菌、放线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则具有抑制作用。总之,选用适宜的菌剂浸种可促进干旱胁迫下伊犁绢蒿种子的萌发生长,但这种作用仅限于水势为0.00~-0.30MPa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绢蒿 干旱胁迫 生物菌剂 种子萌发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狗牙根叶与根氮代谢对不同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一龙 李雯 +2 位作者 喻启坤 李培英 孙宗玖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5-187,共13页
干旱会影响植物氮代谢过程,从而制约其生长及品质。为了明确狗牙根在干旱胁迫下其叶与根氮代谢指标的变化,探讨狗牙根叶与根氮代谢对不同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筛选关键抗旱氮代谢指标,丰富狗牙根抗旱氮代谢理论,本试验将不同抗旱性狗牙... 干旱会影响植物氮代谢过程,从而制约其生长及品质。为了明确狗牙根在干旱胁迫下其叶与根氮代谢指标的变化,探讨狗牙根叶与根氮代谢对不同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筛选关键抗旱氮代谢指标,丰富狗牙根抗旱氮代谢理论,本试验将不同抗旱性狗牙根在不同干旱梯度处理下培养10 d,测定其叶及根有机氮化物(脯氨酸、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无机氮化物(全氮、硝态氮、铵态氮)、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加剧,各供试材料的叶及根全氮降低,有机氮化物增加,叶片硝态氮先降后升,根系硝态氮降低,叶、根铵态氮、氮代谢酶则呈先增后降趋势。抗旱材料在胁迫下因具有较高的氮代谢酶活性及无机氮化物含量,加速了氮代谢进程,致使抗旱材料叶、根的有机氮化物含量快速上升且显著高于敏旱材料。干旱下狗牙根通过对根系吸收的氮素进行转运再分配、同化,与其地上部分共同抵御干旱。冗余分析表明谷氨酸合成酶(GOGAT),谷氨酰胺合成酶(GS)与中度胁迫时抗旱材料叶、根的相关性较强,脯氨酸、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与重度胁迫时抗旱材料有较强的相关性。通径分析得根系可溶性蛋白(决策系数为-0.739)、叶片(0.530)与根系游离氨基酸(0.498)与干旱下狗牙根抗旱性关联度高。本试验结果可丰富、补充狗牙根抗旱氮代谢响应研究,也可为其抗旱资源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牙根 干旱胁迫 氮代谢 氮化物含量 氮代谢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