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致密油藏开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黎保廷 范灵颐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1年第11期1-6,共6页
致密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已逐渐成为接替常规油气、支撑油气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极具勘探和开发价值;本文由致密油藏储层特征入手,分析了致密油藏开发的难点,借鉴国内外致密油藏开采经验,对比研究了适用于提高致密油藏原油采收率的主要... 致密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已逐渐成为接替常规油气、支撑油气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极具勘探和开发价值;本文由致密油藏储层特征入手,分析了致密油藏开发的难点,借鉴国内外致密油藏开采经验,对比研究了适用于提高致密油藏原油采收率的主要开发技术,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解决的技术瓶颈与挑战,以期为我国致密油藏开采技术发展献计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储层特征 开采技术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积压裂缝端压差对页岩储层排驱效果的影响机制
2
作者 何延龙 黄海 +4 位作者 唐梅荣 倪军 李华周 TAYFUN Babadagli 张轩诚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122,共9页
为了明确体积压裂过程中基质孔隙压力与压裂液施加在裂缝端面的压力之间存在的缝端压差对页岩储层渗吸排驱效果的影响,以长7页岩储层岩心为研究对象,开展页岩油高压补能和稳压焖井过程中,不同缝端压差下的渗吸排驱模拟试验,并借助动态... 为了明确体积压裂过程中基质孔隙压力与压裂液施加在裂缝端面的压力之间存在的缝端压差对页岩储层渗吸排驱效果的影响,以长7页岩储层岩心为研究对象,开展页岩油高压补能和稳压焖井过程中,不同缝端压差下的渗吸排驱模拟试验,并借助动态核磁共振检测、实时压力监测和可视化图像分析等手段,阐释缝端压差对页岩储层渗吸排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补能阶段存在明显的逆压差逆向渗吸作用,且随着缝端压差的不断增大,高压补能阶段的排液效率逐渐增加,其中以小孔隙中的渗吸排驱作用为主(0~6 MPa时,小孔隙的排液效率分别为33.31%、29.51%、35.65%和64.89%);稳压焖井阶段小孔隙中由于液体排驱压力降低,逆压差逆向渗吸现象不明显,排液过程仍以毛管力作用下的逆向渗吸为主,同时部分大孔隙中的原油渗入小孔隙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端压差 页岩油储层 动态渗吸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射线衍射和毛细管吸吮时间的页岩储层黏土稳定剂评价方法
3
作者 何延龙 王鑫 +5 位作者 薛小佳 黄海 吴江 刘晓庆 唐思源 虎志强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25年第3期28-37,共10页
压裂液及其添加剂的差异化评价是页岩储层工程地质一体化开发过程的重要环节,黏土稳定剂又是添加剂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因此,黏土稳定剂的快速筛选对于页岩储层的保护和保证压裂效果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引入毛细管吸吮时间检测方法,结合X... 压裂液及其添加剂的差异化评价是页岩储层工程地质一体化开发过程的重要环节,黏土稳定剂又是添加剂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因此,黏土稳定剂的快速筛选对于页岩储层的保护和保证压裂效果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引入毛细管吸吮时间检测方法,结合X射线衍射得到的岩心样品矿物组成,加权得到页岩储层岩心样品的毛细管吸吮时间计算值。分别建立岩心样品的毛细管吸吮时间检测值、计算值与传统黏土稳定剂评价方法得到的阳离子交换容量的计算值、检测值的相关关系,发现其均与阳离子交换容量的检测值存在相同的变化趋势。通过引入比例系数,对毛细管吸吮时间检测值、计算值与阳离子交换容量的计算值进行拟合计算,得到对应的阳离子交换容量拟合检测值,分别将其与阳离子交换容量的实际检测值进行相对误差分析,发现其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5%。实验结果表明,岩心样品毛细管吸吮时间检测值与基于X射线衍射和标准矿物毛细管吸吮时间检测值得到的毛细管吸吮时间计算值均可评价和筛选黏土稳定剂,相较于传统阳离子交换容量评价方法,毛细管吸吮时间检测方法具有快速性、准确性,能更好地适用于页岩储层复杂的黏土矿物组成和极强的非均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层 水化膨胀 黏土稳定剂 阳离子交换容量 毛细管吸吮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