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基因候选区间的QTL-Seq定位及连锁标记开发
1
作者 王瑞 郭青青 +3 位作者 徐新福 卢坤 李加纳 曲存民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2,共11页
甘蓝型油菜黄籽性状遗传来源较为复杂且易受环境条件影响,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开发难度大.相比于传统QTL定位,结合二代深度测序等生信方法直接对甘蓝型油菜黄籽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基因挖掘和标记开发,将有助于黄籽遗传机理的研究.利用... 甘蓝型油菜黄籽性状遗传来源较为复杂且易受环境条件影响,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开发难度大.相比于传统QTL定位,结合二代深度测序等生信方法直接对甘蓝型油菜黄籽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基因挖掘和标记开发,将有助于黄籽遗传机理的研究.利用甘蓝型油菜黄籽临保系63-2和黑籽67-1配制杂交组合,构建F 2粒色分离群体.遗传分析表明:该群体中黄籽性状受1对隐性主效基因控制;以法国甘蓝型油菜Darmor-bzh基因组为参考,利用集团分离分析法和全基因组重测序将黄籽性状基因定位于C03染色体6.1~9.0 Mb置信区间内,同时基于基因组变异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验证获得与粒色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4个和InDel标记5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黄籽性状 二代测序 定位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30K蛋白BmLP1的表达模式及其在胚胎中的作用
2
作者 张艳 董照明 +6 位作者 夏建华 令狐青青 万娜 张仁义 卢忠燕 林英 赵萍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9-106,共8页
家蚕30K蛋白是家蚕血液和卵中的高丰度蛋白,参与营养、免疫、抑制细胞凋亡等功能.探究30K蛋白在家蚕体内的表达模式有助于更清楚地了解30K蛋白的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发现4种30K蛋白基因Bmlp1,Bmlp2,Bmlp3和Bmlp7都含有信号肽.其中,B... 家蚕30K蛋白是家蚕血液和卵中的高丰度蛋白,参与营养、免疫、抑制细胞凋亡等功能.探究30K蛋白在家蚕体内的表达模式有助于更清楚地了解30K蛋白的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发现4种30K蛋白基因Bmlp1,Bmlp2,Bmlp3和Bmlp7都含有信号肽.其中,Bmlp1与其他30K蛋白的序列相似性小于50%.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Bmlp1从5龄第3 d到化蛹第1 d在脂肪体中表达量都比较高,之后表达量降低.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BmLP1从5龄第5 d到化蛹第4 d在血淋巴中的含量都比较高,之后含量降低.与血淋巴中的变化趋势不同,卵巢中的BmLP1在上蔟第2 d被检测到,之后含量一直增加,化蛾时含量达到最高.这是由于上蔟第2 d卵巢管迅速长大,血液中的BmLP1等营养蛋白逐渐转运至卵巢管的未受精卵并开始积累.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结果表明,在胚胎发育前期,BmLP1分布于蚕卵的卵黄颗粒中,在孵化前期,BmLP1被吞入胚胎的肠道内.体外孵育结果表明,蚁蚕粗提物可以降解BmLP1,暗示蚁蚕肠道内可能存在某种蛋白酶可以将大部分BmLP1水解,最终为蚁蚕的孵化提供能量或者氨基酸.系统分析了BmLP1在不同发育时期脂肪体、血液、卵巢和胚胎中的表达特征,揭示了其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30K蛋白 BmLP1 胚胎发育 血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状鉴别联合InDel标记检测快速鉴定柑桔品种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小丰 王洪 +4 位作者 刘梦雨 朱世平 江东 曹立 余歆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品种鉴定是植物品种保护的前提。基于表型性状的DUS测试是受国际认可和具有法律依据的鉴定方法,但对果树开展完整的DUS测试,往往面临测试周期长和近似品种选择困难的挑战。基于分子标记的检测能准确揭示品种的遗传特征,但很难成功鉴定... 品种鉴定是植物品种保护的前提。基于表型性状的DUS测试是受国际认可和具有法律依据的鉴定方法,但对果树开展完整的DUS测试,往往面临测试周期长和近似品种选择困难的挑战。基于分子标记的检测能准确揭示品种的遗传特征,但很难成功鉴定部分芽变、回交、高世代分离选种等育种方式获得的品种。根据《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柑桔(NY/T 2435—2013)》的柑桔性状表,对5个测试材料(未知柑桔品种)进行部分(101个)性状鉴别,结果表明它们之间无明显性状差异。与国家柑桔种质资源圃(重庆)1900份柑桔种质资源的性状数据进行比对,发现测试材料与无核金诺(Citrus reticulata Blanco‘KinnowLS’)在1个性状(果实质量)上有1个代码值的差异,与091无核沃柑(C.reticulata Blanco‘091 Seedless Orah’)在4个性状(果实质量、果面主色、果面油胞凹凸、果汁含酸量)上分别有1~2个代码值的差异,由此确认091无核沃柑和无核金诺为测试材料的近似品种。进一步利用33个适用于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InDel标记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5个测试材料之间无位点差异,测试材料与无核金诺有0个位点的差异,与091无核沃柑有12个位点的差异。综合两种方法所得结果,5个测试材料被鉴定为无核金诺。性状鉴别联合InDel标记检测是准确、快速鉴定未知柑桔品种的有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 性状鉴别 INDEL标记 品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与桑叶饲喂的家蚕蚕丝品质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晴 苏振岳 +4 位作者 周一帆 刘青松 李懿 赵萍 王鑫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共9页
为明确人工饲料饲喂和桑叶饲喂对家蚕蚕丝品质的影响,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氨基酸分析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二维广角X射线衍射仪等,系统性地对2种饲喂方式获得的蚕丝的形态、组成、结构与性能进行分... 为明确人工饲料饲喂和桑叶饲喂对家蚕蚕丝品质的影响,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氨基酸分析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二维广角X射线衍射仪等,系统性地对2种饲喂方式获得的蚕丝的形态、组成、结构与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桑叶饲喂所获得的蚕丝相比,人工饲料饲喂所获得的蚕丝在外观、蛋白质组分方面无显著差异,而在元素含量、脯氨酸含量、二级结构、结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大量元素中,除Na和Si外,其余元素在人工饲料饲喂蚕丝中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桑叶饲喂蚕丝,微量元素Al、Cr、B在人工饲料饲喂蚕丝中含量低于桑叶饲喂蚕丝,而Fe、Mn、Zn、Cu元素的含量反之;脯氨酸在人工饲料饲喂蚕丝中的含量显著高于桑叶饲喂蚕丝;饲料饲喂蚕丝中β转角结构含量大于桑叶饲喂蚕丝,而无规则卷曲结构含量相反,其结晶度也较桑叶饲喂蚕丝的降低5.1%;人工饲料饲喂蚕丝具有更高的平均断裂应变,而桑叶饲喂蚕丝具有更高的断裂强度,但二者差异并不显著;虽然桑叶饲喂蚕丝与人工饲料饲喂蚕丝在部分元素、氨基酸和二级结构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反映到蚕丝力学性能上其差异并不显著,说明家蚕蚕丝品质受饲喂方式的影响不显著,人工饲料饲喂具有替代桑叶饲喂家蚕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 人工饲料 桑叶 饲喂方式 蚕丝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TL和转录组测序鉴定甘蓝型油菜耐旱候选基因
5
作者 李阳阳 吴丹 +11 位作者 许军红 陈倬永 徐昕媛 徐金盼 唐钟林 张娅茹 朱丽 严卓立 周清元 李加纳 刘列钊 唐章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0-835,共16页
干旱胁迫严重限制了甘蓝型油菜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提升。耐旱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将QTL定位与转录组测序相结合,是鉴定甘蓝型油菜耐旱候选基因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对甘蓝型油菜干旱敏感品系三六矮和耐旱品系科里纳-2构建... 干旱胁迫严重限制了甘蓝型油菜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提升。耐旱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将QTL定位与转录组测序相结合,是鉴定甘蓝型油菜耐旱候选基因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对甘蓝型油菜干旱敏感品系三六矮和耐旱品系科里纳-2构建的F2:6和F2:8重组自交系群体幼苗进行正常灌溉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叶片相对含水量、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利用SSR和SNP多态性分子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鉴定耐旱相关QTL和候选区间,结合耐旱材料No11和干旱敏感材料No28的转录组测序,筛选耐旱相关候选基因。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甘蓝型油菜幼苗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和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使叶片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上升;耐旱相关QTL和候选区间分布于A01、A02、A06、A08、A09、A10、C02、C03、C04、C06和C09染色体;对耐旱材料和干旱敏感材料正常灌溉、干旱24 h、36 h和48 h进行转录组分析,主要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光合作用、脂肪酸代谢、氨基酸代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核糖体、昼夜节律及角质、木栓素和蜡质的生物合成等相关途径;将QTL与转录组测序相结合,鉴定到28个耐旱相关候选基因,主要编码FLC、bHLH105、TGA4、TEM1、ERF003、ACO3、CHLI1、LHCB6和PORC等,具有转录因子活性、乙烯产生和信号传导、叶绿素生物合成与结合、叶绿素氧化还原酶以及编码核糖体相关蛋白等功能。这些结果可为揭示甘蓝型油菜耐旱机理及分子标记辅助选育耐旱新品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耐旱 QTL 转录组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高分辨质谱的家蚕脂肪体样品处理方案优化研究
6
作者 赵东超 刘丽婧 +4 位作者 赵莉 张艳 董照明 夏庆友 赵萍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9-116,共8页
随着家蚕基因组图谱的发布,家蚕的研究逐渐进入后基因组时代,家蚕蛋白质组样品前处理方法没有统一的标准,鉴定到的蛋白质数量差异较大.基于超高分辨率质谱仪,建立冰上组织研磨器研磨提取蛋白质的方法,能极大地避免材料的损失,具有稳定... 随着家蚕基因组图谱的发布,家蚕的研究逐渐进入后基因组时代,家蚕蛋白质组样品前处理方法没有统一的标准,鉴定到的蛋白质数量差异较大.基于超高分辨率质谱仪,建立冰上组织研磨器研磨提取蛋白质的方法,能极大地避免材料的损失,具有稳定和快速的优点.通过对不同提取试剂的摸索,发现尿素+DTT对家蚕组织样品的提取效果最好.通过对上样量和上样时间的摸索,确定最佳上样量为10μL,最佳上样时间为120 min.利用90%序列相似性原则构建非冗余家蚕数据库Strealine,在家蚕5龄第3 d脂肪体材料中,使用该库能鉴定到1910种蛋白质.进一步采用反相色谱柱对肽段进行分级,将鉴定到的蛋白数量提升至3986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蛋白质组 脂肪体 蛋白质数量 肽段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叶状态对家蚕人工饲料养蚕成绩的影响
7
作者 陈涵 吴金鑫 +4 位作者 刘沅林 李志清 夏庆友 林平 沈关望 《蚕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6-503,共8页
为了探究饲料中桑叶组分的状态对养蚕成绩的影响,为饲料配方的改进提供参考,对家蚕品种两广二号的幼虫进行不同饲料饲育。在明确人工饲料育养蚕成绩与桑叶育存在差距的前提下,用新鲜桑叶匀浆后配制成的家蚕人工饲料和干桑叶粉配制而成... 为了探究饲料中桑叶组分的状态对养蚕成绩的影响,为饲料配方的改进提供参考,对家蚕品种两广二号的幼虫进行不同饲料饲育。在明确人工饲料育养蚕成绩与桑叶育存在差距的前提下,用新鲜桑叶匀浆后配制成的家蚕人工饲料和干桑叶粉配制而成的家蚕人工饲料分别饲养家蚕,通过比较2种人工饲料养蚕在饲养指标、茧质指标和丝质指标方面的差异,分析家蚕人工饲料中桑叶的干燥状态与现有家蚕人工饲料养蚕成绩低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桑叶育相比,人工饲料饲养的家蚕小蚕期蚕体质量无显著差异,但4龄蜕皮后的蚕体质量、吐丝前的熟蚕体质量、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均显著低于桑叶育家蚕;在大蚕期将人工饲料饲养的家蚕改用新鲜桑叶饲养后,能改善这一情况,茧层率恢复(P<0.05);进一步将饲料中的桑叶粉组分替换成匀浆后的新鲜桑叶,发现茧层率与干桑叶粉配制成的饲料饲养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全龄经过和蚕丝产量等相关养蚕指标甚至接近桑叶育家蚕,且不影响家蚕的羽化和后代的孵化。就蚕体质量而言,人工饲料对家蚕发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大蚕期,不同人工饲料对这一时期蚕体质量的影响虽然有一定差异,但人工饲料育家蚕的茧层率均显著降低。饲喂鲜叶匀浆后配制成的家蚕人工饲料能显著提高家蚕的茧层率,说明桑叶烘干后配制成饲料,损失了某些影响家蚕生长和丝蛋白合成的物质,研发含有桑叶粉的家蚕人工饲料,需要尽可能地补偿由于桑叶状态改变而缺少的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家蚕 人工饲料 养蚕成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甘蓝下胚轴为外植体的再生体系优化
8
作者 赵美 刘一玮 +6 位作者 石翔天 李亚俐 申树林 尹能文 赵会彦 傅鹰 曲存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08-2414,共7页
针对甘蓝组织培养过程中再生体系难度大,培养效率低的问题,本研究以白花芥蓝下胚轴为外植体,对离体培养关键影响因素——无菌苗光/暗培养时间、NaClO消毒时间、激素配比对甘蓝种子、不定芽分化及再生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75... 针对甘蓝组织培养过程中再生体系难度大,培养效率低的问题,本研究以白花芥蓝下胚轴为外植体,对离体培养关键影响因素——无菌苗光/暗培养时间、NaClO消毒时间、激素配比对甘蓝种子、不定芽分化及再生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75%无水乙醇40 s+5%NaClO 15 min消毒后,将种子暗培养3 d,再光培养3 d,无菌苗生长最好;预培养时培养基最佳激素组合是0.05 mg L^(–1) NAA (α-萘乙酸)+4 mg L^(–1) 6-BA (6-苄氨基嘌呤);筛选培养基的最佳激素组合为0.05 mg L^(–1) NAA+4 mg L^(–1) 6-BA+250 mg L^(–1) Cb (羧苄青霉素),愈伤发生率91.1%,不定芽分化率57.3%;生根培养基MS+30 g L^(–1)蔗糖+7 g L^(–1)琼脂+0.1 mg L^(–1) NAA+0.1%活性炭,不定根产生数量多,获得植株根系发达、生长势强。本研究建立的甘蓝组织培养优化体系能快速获得再生植株,有助于加速甘蓝良种的繁育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芥蓝 下胚轴 离体再生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阻隔奶油和茶汤快速融合的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柠檬酸交联淀粉复合可食薄膜的制备
9
作者 王沙莎 罗理勇 +3 位作者 唐千惠 吴帆 罗惟 曾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9-18,共10页
为有效解决奶茶的奶油顶在出品后短时内易与茶汤快速结合的问题,该文以玉米淀粉为成膜基质,柠檬酸为交联剂、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zein nanoparticles,ZNP)为疏水性增强剂,制备一种阻水性能、机械性能良好的ZNP-柠檬酸复合薄膜。通过... 为有效解决奶茶的奶油顶在出品后短时内易与茶汤快速结合的问题,该文以玉米淀粉为成膜基质,柠檬酸为交联剂、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zein nanoparticles,ZNP)为疏水性增强剂,制备一种阻水性能、机械性能良好的ZNP-柠檬酸复合薄膜。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和X-射线衍射对复合薄膜结构进行表征,探究薄膜的机械性能、防水性能和光学性能等物理参数。此外,探究了复合薄膜在不同茶汤(茉莉绿茶、四季春、大红袍、锡兰红茶)、不同温度(4、37、45℃)和不同保留时间(0.5、1.0、1.5、2、4、24 h)下的耐水性测试,并验证了复合薄膜在奶茶奶油顶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淀粉可作为ZNP的优良载体,复合薄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机械性能和阻隔性能。其中,拉伸强度达到4.35 MPa、断裂伸长率达到44.21%,水蒸气透过率为3.07×10^(-12)g·cm/(cm^(2)·s·Pa)。在不同茶底的应用中,复合薄膜的水溶性在大红袍茶汤中最高;在1.5 h时水溶性、溶胀性达到最低值,放置ZNP-柠檬酸淀粉复合薄膜的奶茶在60 min时才开始奶油与茶底进行融合。综上,ZNP-柠檬酸复合薄膜可以应用在奶油顶奶茶中,有效阻隔短时间内奶油塌陷快速与茶汤混合,可作为一种新型的食品专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 柠檬酸 交联 可食薄膜 新式茶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IQM基因家族成员全基因组鉴定和分析
10
作者 李桐舟 章然风 +6 位作者 詹兰兰 夏吉春 张凯 王倩倩 王文宁 唐康 徐新福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3,共11页
IQM(IQ-Motif Containing)基因家族是在拟南芥中被鉴定出的一类Ca 2+不依赖的钙调素结合蛋白(CaMBP),参与了拟南芥成花调控、气孔运动以及抗逆境胁迫等一系列重要生理活动.从拟南芥基因出发,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在白菜(B.rapa)、甘蓝(B.... IQM(IQ-Motif Containing)基因家族是在拟南芥中被鉴定出的一类Ca 2+不依赖的钙调素结合蛋白(CaMBP),参与了拟南芥成花调控、气孔运动以及抗逆境胁迫等一系列重要生理活动.从拟南芥基因出发,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在白菜(B.rapa)、甘蓝(B.oleracea)、黑芥(B.nigra)、甘蓝型油菜(B.napus)、芥菜型油菜(B.juncea)、埃塞俄比亚芥(B.carinata)6个芸薹属(Brassica)作物中鉴定了26个IQM基因家族成员,其中甘蓝型油菜鉴定了7个IQM基因家族成员,分布在6个染色体上.对7个甘蓝型油菜基因进行了全基因组分析,将它们分为了3个亚家族,确定了其基因结构、蛋白质保守基序、物理位置、进化关系.结果表明:基因结构与蛋白质保守基序的分布相对保守,进化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丢失,4对基因存在大片段复制事件,受到的是自然选择.BnIQM基因功能、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的结果表明:部分BnIQM基因可能参与了植物体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响应.RNA-Seq分析的结果发现:多个BnIQM基因在叶片和花序等部位高度表达,且不同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组织中表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表明在进化过程中基因发生了功能的分化.在对非生物胁迫的表达分析中发现:大部分甘蓝型油菜基因对几类主要的非生物胁迫存在明显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IQM基因 钙信号通路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Wnt信号通路下游关键基因Pangolin转录剪接体X3的克隆和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叶菁 付秋杰 +1 位作者 殷子晴 何华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92-1597,共6页
【目的】克隆家蚕Bombyx mori Wnt信号通路下游关键基因Pangolin isoforms A/H/I/S转录剪接体X3(Pangolin X3),分析其序列和表达特征。【方法】从NCBI数据库检索家蚕Pangolin X3,根据其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设计引物,利用PCR... 【目的】克隆家蚕Bombyx mori Wnt信号通路下游关键基因Pangolin isoforms A/H/I/S转录剪接体X3(Pangolin X3),分析其序列和表达特征。【方法】从NCBI数据库检索家蚕Pangolin X3,根据其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设计引物,利用PCR从家蚕幼虫中肠和血淋巴中进行克隆并测序验证。利用SilkDB 3.0,SMART,多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Pangolin X3的序列特征。利用qRT-PCR分析Pangolin X3在家蚕5龄第3天幼虫不同组织(头、血淋巴、体壁、性腺、中肠、前部丝腺、中部丝腺、后部丝腺、脂肪体和马氏管)中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从家蚕幼虫中肠和血淋巴克隆了Pangolin X3(GenBank登录号:XM_038020921)的CDS,其开放阅读框长1560 bp,编码519个氨基酸残基,预测分子量为55.86 kD,预测等电点为7.53。Pangolin X3蛋白含有保守的β-catenin结合位点和HMG结构域,其氨基酸序列在不同的昆虫中比较保守,特别是与DNA结合的HMG结构域,而与β-catenin结合的N末端CTNNB1结构域部分氨基酸残基发生变异。组织表达谱显示,Pangolin X3在家蚕5龄第3天幼虫中肠、血淋巴和性腺中的相对表达水平较高,在头、体壁、前部丝腺、中部丝腺、后部丝腺、脂肪体和马氏管中的相对表达水平较低。【结论】本研究克隆了家蚕Pangolin X3,分析了其序列和表达特征,为深入研究家蚕Pangolin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WNT Pangolin X3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表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挖掘马铃薯块茎采后发芽关键基因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林 杨苏渝 +6 位作者 杨阳 廖喜梅 朱学栋 朱菲菲 梁峰铭 李勇 吕典秋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0-80,共11页
马铃薯是全球第4大粮食作物,营养丰富.然而,马铃薯块茎采后发芽显著影响其商品价值和种薯质量.该研究结合表型观察、细胞学分析、生理生化检测、植物激素含量测定、Marker基因表达分析等,明确了马铃薯采后发芽的关键时期.通过对马铃薯... 马铃薯是全球第4大粮食作物,营养丰富.然而,马铃薯块茎采后发芽显著影响其商品价值和种薯质量.该研究结合表型观察、细胞学分析、生理生化检测、植物激素含量测定、Marker基因表达分析等,明确了马铃薯采后发芽的关键时期.通过对马铃薯块茎采后发芽关键时期样本进行RNA-seq分析,挖掘了马铃薯块茎采后发芽关键基因.结果表明‘费乌瑞它’马铃薯块茎采后休眠解除期为30 d,芽生长期为45 d.从休眠期到休眠解除期和休眠解除期到芽生长期分别有1008个基因(252个上调、756个下调)和4576个基因(2800个上调、1696个下调)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156个转录因子基因(主要属于AP2、MYB和bHLH家族)及植物激素(ABA与GA)合成、代谢、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如NCED4,ZEP,KS,KO2,ABI5等.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苯丙烷生物合成(ko00940)、苯丙氨酸代谢(ko00360)、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ko00100)、DNA复制(ko03030)、糖代谢(ko00520)等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块茎 采后发芽 转录组 关键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分级传导体系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林彤 王亚华 +2 位作者 高建岗 李语旻 杨壮壮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0-95,共6页
构建合理的乡村规划传导体系是保障乡村空间精细化治理的重要前提。文章在梳理既有的各类乡村规划的管控与传导特点及传导方式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各类传导管控思路和经验,构建“2个维度+3个方向+4种方式+7类载体”的乡村地区“县—乡... 构建合理的乡村规划传导体系是保障乡村空间精细化治理的重要前提。文章在梳理既有的各类乡村规划的管控与传导特点及传导方式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各类传导管控思路和经验,构建“2个维度+3个方向+4种方式+7类载体”的乡村地区“县—乡镇—村”三级国土空间规划传导体系,明确乡村地区规划目标—指标类、空间类和支撑类要素的具体传导路径,实现传导要素按照“县—乡镇—村”三级规划的传导重点和深度逐一传导落实,为乡村地区精细化治理提供可操作的实施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规划传导 传导体系 传导路径 乡村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干旱相关microRNA的鉴定及其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溶荣 陈炜曦 +4 位作者 尹济容 李姿燕 王季春 荐红举 吕典秋 《中国马铃薯》 2023年第4期289-305,共17页
马铃薯是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随着气候变暖以及淡水资源短缺,干旱成为制约其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为了明确马铃薯响应干旱胁迫相关的microRNA(miRNA)及其靶基因的调控模式,利用small RNA测序技术、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 马铃薯是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随着气候变暖以及淡水资源短缺,干旱成为制约其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为了明确马铃薯响应干旱胁迫相关的microRNA(miRNA)及其靶基因的调控模式,利用small RNA测序技术、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20%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0,1,3,6,12,24和48 h共7个时间点马铃薯组培幼苗的sRNA进行高通量测序、筛选和鉴定。从7个处理2个生物学重复共计14个样本中鉴定到621个miRNAs,包括308个已知miRNAs和313个新预测的miRNAs。其中250个已知miRNAs属于69个家族,166个新的miRNAs属于59个家族。miRNA长度分布在20~24 nt,其中主要集中在21和24 nt。差异表达分析共鉴定到40个差异表达的miRNAs,包括16个已知miRNAs和24个新的miRNAs。联合靶基因预测结果和干旱转录组数据,分别对16个已知和17个新miRNAs的81个和70个靶基因进行了功能注释,其主要参与生长代谢、胁迫响应、氧化还原反应及生物合成等过程;qRT-PCR分析结果与测序结果基本一致。研究为进一步挖掘马铃薯响应干旱胁迫的miRNA,以及阐明马铃薯中miRNA参与干旱响应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干旱胁迫 small RNA测序 MICRORNA 靶基因 Q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e-miR171在柑橘响应干旱胁迫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冯继鹏 胡洲 +4 位作者 张曼曼 汪小利 易倩 朱世平 赵晓春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3-137,共15页
干旱是影响柑橘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探究Cre-miR171在柑橘耐旱中的作用,本研究对其前体上游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其在柑橘组织及生长发育时期的表达特征,验证了Cre-miR171在柑橘中的靶基因,评价了干旱胁迫下Cre-miR17... 干旱是影响柑橘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探究Cre-miR171在柑橘耐旱中的作用,本研究对其前体上游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其在柑橘组织及生长发育时期的表达特征,验证了Cre-miR171在柑橘中的靶基因,评价了干旱胁迫下Cre-miR171及其靶基因在根不同部位的表达模式,以及过表达Cre-miR171的拟南芥和柑橘的耐旱性.结果表明,Cre-miR171前体序列启动子区具有与应答及调控逆境胁迫相关的多种响应元件.在根发育的早期高表达,在侧根发生区的表达量高于根尖.通过生物信息分析及组织表达相关分析鉴定到了3个靶基因,CclSCL6,CclSCL22和CclSCL26,并利用烟草瞬时表达试验证实了这3个靶基因与Cre-miR171的靶向关系.在为期15 d的干旱胁迫处理中,Cre-miR171在侧根区和根尖的表达在处理的第10 d出现了明显的相反趋势,在根尖上调表达,在侧根区下调表达,3个靶基因的表达也呈现相应的变化.过表达Cre-miR171的拟南芥和柑橘对干旱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对照,过表达Cre-miR171的柑橘主根的伸长生长和侧根的发生受到了抑制.以上结果表明,Cre-miR171能影响柑橘根的伸长生长和侧根发生,负调控柑橘的耐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e-miR171 干旱胁迫 根系生长发育 柑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