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昆虫多样性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向向 宋美成 +2 位作者 莫拉 罗斌 唐晓琴 《河南农业》 2022年第33期56-59,共4页
昆虫多样性在维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保护昆虫多样性对减少社会经济损失、维护人类健康、保护生态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国外昆虫多样性研究现状,结合我国昆虫多样性的保护政策与研究方法,进一步分析了西藏... 昆虫多样性在维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保护昆虫多样性对减少社会经济损失、维护人类健康、保护生态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国外昆虫多样性研究现状,结合我国昆虫多样性的保护政策与研究方法,进一步分析了西藏自治区昆虫多样性研究现状,探讨了西藏昆虫多样性的研究进展与昆虫多样性保护措施,为西藏自治区绿色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昆虫 多样性 研究方法 保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鼠兔筑巢行为形成的裸露斑块对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罗斌 黄智 +3 位作者 禅和霖 颉彩霞 赵景学 臧建成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79-2189,共11页
为探究高原鼠兔筑巢行为对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于2022年7月,在念青唐古拉山利用土钻法和干漏斗法进行土壤动物采集和分离,开展高原鼠兔筑巢行为形成的裸露斑块对土壤动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此次调查共采集土壤动物311头,隶属3门,6纲,1... 为探究高原鼠兔筑巢行为对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于2022年7月,在念青唐古拉山利用土钻法和干漏斗法进行土壤动物采集和分离,开展高原鼠兔筑巢行为形成的裸露斑块对土壤动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此次调查共采集土壤动物311头,隶属3门,6纲,13目,32科,优势类群为隐颚螨科占所采样本20.26%。与原生草地相比,高原鼠兔筑巢行为形成的裸露斑块中土壤动物类群数、个体数、密度、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均减少,优势类群个体数和优势度则无显著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土壤动物多样性与植被地上地下生物量、盖度、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土壤紧实度、土壤湿度呈正相关。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表明植被地上地下生物量减少对土壤动物多样性影响最为显著(P<0.01)。因此,高原鼠兔筑巢行为形成的裸露斑块内植被退化和土壤理化性质改变会导致裸露斑块中土壤动物多样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青唐古拉山 高原鼠兔 植被 土壤 土壤动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林芝市不同耕作方式对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翟云霞 臧建成 苏成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1-147,共7页
为了解西藏林芝市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变化,于2014年5-10月对西藏林芝市巴宜区青稞田、玉米田、油菜田及草地采用直径10 cm×10 cm土钻五点取样法,采用改良的Tullgren漏斗分离和收集土壤动物。共捕获土壤动物872... 为了解西藏林芝市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变化,于2014年5-10月对西藏林芝市巴宜区青稞田、玉米田、油菜田及草地采用直径10 cm×10 cm土钻五点取样法,采用改良的Tullgren漏斗分离和收集土壤动物。共捕获土壤动物872只,隶属于4门12纲30目,共计50种,其中节肢动物构成了西藏林芝农田土壤动物的主要类群,占总体个数的85.68%;其次是线虫动物门,占总体个数的9.51%。Simpson优势度指数D(油菜)>D(草地)>D(青稞)>D(玉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草地)>H(油菜)>H(青稞)>H(玉米);Pielou均匀度指数E(油菜)>E(草地)>E(青稞)>E(玉米)。在Sorensen相似性系数中,草地-青稞、草地-油菜和玉米-油菜为中等相似,草地-玉米、青稞-玉米和青稞-油菜为中等不相似,且Sorensen相似性系数低于Morisita-Horn系数。本试验表明,西藏林芝市不同土地土壤动物群落常见类群和稀有类群的种类构成和数量随季节变化相对较大,优势类群的种类构成和数量变化较小;通过Sorensen和Morisita-Horn相似性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耕作方式 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西藏林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种杀虫剂对拉萨地区河曲丝叶蜂3龄幼虫室内药效试验及毒力测定
4
作者 郭鑫楠 宋振浩 +4 位作者 孙兆旭 董晓 唐晓琴 雷雪萍 臧建成 《广西林业科学》 2025年第2期209-215,共7页
为有效防治拉萨地区的河曲丝叶蜂(Nematus hequensis),筛选适用的药剂和适用量,采用浸叶法测定8种不同浓度杀虫剂在24、48和72 h内对河曲丝叶蜂3龄幼虫的药效和毒力。结果表明,8种杀虫剂在不同浓度和时间下对河曲丝叶蜂3龄幼虫均表现出... 为有效防治拉萨地区的河曲丝叶蜂(Nematus hequensis),筛选适用的药剂和适用量,采用浸叶法测定8种不同浓度杀虫剂在24、48和72 h内对河曲丝叶蜂3龄幼虫的药效和毒力。结果表明,8种杀虫剂在不同浓度和时间下对河曲丝叶蜂3龄幼虫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致死效果。微生物农药毒力表现为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化学农药毒力表现为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吡虫啉>啶虫脒>甲维盐·氯氰。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和吡虫啉均表现出较强的毒杀力和速效性,具有作用时间短和对河曲丝叶蜂3龄幼虫校正死亡率高的特点。微生物农药作用效果较缓慢;0.077 mg/L高效氯氟氰菊酯、0.167 mg/L噻虫嗪和0.100 mg/L吡虫啉对河曲丝叶蜂3龄幼虫校正死亡率均达100%,且LC_(50)值均较小,可作为防治河曲丝叶蜂3龄幼虫的推荐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叶法 毒力测定 拉萨 河曲丝叶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芝雅尼湿地不同景观土壤动物群落分布特征
5
作者 宋美成 禅和霖 +4 位作者 马润菊 颉彩霞 方辽 黄智 臧建成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7,64,共9页
为了解不同干扰因素对雅尼湿地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采用实地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以雅尼湿地4种景观(林地、农田、沙地、灌丛)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并测定景观内植物信息、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动物群落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雅尼湿地共捕获土壤... 为了解不同干扰因素对雅尼湿地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采用实地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以雅尼湿地4种景观(林地、农田、沙地、灌丛)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并测定景观内植物信息、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动物群落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雅尼湿地共捕获土壤动物2 621只,隶属于10纲22目117科(群),弹尾纲弹尾目的等节跳科和蛛形纲真螨目的隐颚螨科为优势类群;除林地外,其他3个景观土壤动物个体数、类群数均呈显著性差异,林地、农田、灌丛的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小,沙地的多样性指数最低;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动物群落与土壤有机质、 pH相关性显著,其中土壤动物主要类群真螨目和弹尾目分布对有机质、全钾、全氮呈显著正响应.在不同景观中,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群落丰富度变化差异不明显,土壤动物密度和个体数量具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尼湿地 不同景观 土壤动物多样性 时空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气候图研究林芝巴宜区常发及潜在性害虫发生情况
6
作者 罗布次仁 丹真次旺 +3 位作者 次旦旺久 旦增欧珠 王丹 洪大伟 《高原农业》 2025年第2期199-204,276,共7页
为探究利用生物气候图预测林芝巴宜区常发及潜在性害虫发生情况。利用林芝巴宜区的气候资料,通过对巴宜区2018年-2022年间4月至9月的温度、相对湿度气候因素的整理和统计,绘制出气候图,然后利用气候图分析预测林芝巴宜区常发性害虫小菜... 为探究利用生物气候图预测林芝巴宜区常发及潜在性害虫发生情况。利用林芝巴宜区的气候资料,通过对巴宜区2018年-2022年间4月至9月的温度、相对湿度气候因素的整理和统计,绘制出气候图,然后利用气候图分析预测林芝巴宜区常发性害虫小菜蛾、苹果绵蚜、黏虫及潜在性害虫草地贪夜蛾、梨小食心虫在林芝市巴宜区的发生情况及活动规律。结果表明:林芝市巴宜区的温度、湿度气候图是小菜蛾的适生区,小菜蛾在该区容易爆发成灾;黏虫、苹果绵蚜在该区发生危害程度不大;梨小食心虫不适合在林芝巴宜区分布,草地贪夜蛾在该区潜在发生程度大。因此,建议加大对林芝市巴宜区常发性害虫与潜在性害虫的预测预报,尤其是加大对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与检疫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芝巴宜区 温度 湿度 气候图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小菜蛾性诱剂防治林芝市巴宜区油菜田小菜蛾
7
作者 丹真次旺 张兴梅 +2 位作者 杨秋涵 李哲 洪大伟 《高原农业》 2025年第3期382-386,共5页
为探究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性诱剂在小菜蛾防治中的应用,对不同性诱剂对小菜蛾诱集效果的差异,以及最佳诱集效果性诱剂不同悬挂高度对小菜蛾及非靶标昆虫诱集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在西藏农牧学院农场进行,采用了多个品牌的性诱... 为探究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性诱剂在小菜蛾防治中的应用,对不同性诱剂对小菜蛾诱集效果的差异,以及最佳诱集效果性诱剂不同悬挂高度对小菜蛾及非靶标昆虫诱集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在西藏农牧学院农场进行,采用了多个品牌的性诱剂及舟型诱捕器还有布置3种不同高度的诱捕器高度分别为120 cm,90 cm,60 cm进行试验。福建漳州南美品牌小菜蛾性诱剂累积诱集量最大,其次为北京中捷四方,河南科云诱集数量最少。福建漳州南美品牌性诱剂诱集小菜蛾数量,与北京中捷四方、河南科云两个品牌有极显著性差异;福建漳州南美小菜蛾性诱剂不同悬挂高度,高度为90 cm累积诱集小菜蛾数量最多,其次高度120 cm,诱集数量最少为60 cm,三者之间没有差异;不同悬挂高度60 cm诱集到的非靶标昆虫最多,其次为90 cm、120 cm,后两者高度诱集差异不大,三者诱集数量没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林芝市巴宜区油菜田可利用小菜蛾性诱剂防治小菜蛾发生危害。建议使用福建漳州南美品牌小菜蛾性诱剂,悬挂高度为90 cm,这高度诱集小菜蛾数量最多,诱集非靶标昆虫较少,对天敌杀伤也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性诱剂 非靶标昆虫 诱集效果 舟型诱捕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蚜虫在不同作物上的发生危害调查及研究
8
作者 徐子英 马龙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15期10-15,共6页
本研究基于西藏林芝市巴宜区西藏农牧学院农场的田间调查,系统分析了蚜虫在青稞、玉米、小麦、油菜和苹果5种作物上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征。通过2024年4—6月的定期采样与实验室鉴定,结合变异系数(CV)分析蚜虫种群动态的波动性。结果表明... 本研究基于西藏林芝市巴宜区西藏农牧学院农场的田间调查,系统分析了蚜虫在青稞、玉米、小麦、油菜和苹果5种作物上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征。通过2024年4—6月的定期采样与实验室鉴定,结合变异系数(CV)分析蚜虫种群动态的波动性。结果表明:油菜和玉米的蚜虫种群密度最高(峰值分别为22633头/百株和21250头/百株),且波动性最大(CV=122.72%和CV=117.25%),属极高度波动;青稞与苹果的种群波动性次之(CV=93.75%和80.24%),需警惕爆发风险;小麦的种群波动性相对较低(CV=71.17%)。蚜虫危害主要表现为刺吸汁液、诱发煤污病及传播病毒;其中,禾本科作物以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为主,十字花科油菜以萝卜蚜和甘蓝蚜为主,苹果则以苹果瘤蚜和绣线菊蚜为主。研究建议针对高波动性作物(油菜、玉米)实施动态监测与综合防控,结合生物防治与抗性品种推广,以降低蚜虫危害风险。研究建议结合生物防治、抗性品种推广及动态监测,制定作物特异性防控策略,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 种群动态 变异系数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曲丝叶蜂对寄主白柳部分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 被引量:1
9
作者 唐晓琴 宋振浩 +5 位作者 孙兆旭 郭鑫楠 董晓 臧建成 俞焜 赵远 《高原农业》 2024年第4期357-366,共10页
根据河曲丝叶蜂(Nematus hequensis)对不同寄主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以期筛选出对该害虫成虫具有较强引诱作用的白柳植物挥发物和其最佳浓度,为该害虫的无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在河曲丝叶蜂成虫羽化高峰期,使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 根据河曲丝叶蜂(Nematus hequensis)对不同寄主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以期筛选出对该害虫成虫具有较强引诱作用的白柳植物挥发物和其最佳浓度,为该害虫的无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在河曲丝叶蜂成虫羽化高峰期,使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鉴定白柳(Salix alba L.)挥发物成分;以正己烷为对照,利用触角电位仪(electroantennogram,EAG)测定河曲丝叶蜂1日龄未交配雌雄成虫对5种寄主植物挥发物的EAG反应,使用Y型嗅觉仪测试其对5种寄主挥发物不同浓度的行为反应。EAG反应结果表明:河曲丝叶蜂雌、雄成虫对于5种化合物均有较明显的电生理反应,雄虫在叶醇为1 000 ng·μL^(-1)和10 000 ng·μL^(-1)时引起较显著的EAG反应,并与其余4种化合物之间差异明显;雌虫在叶醇、丁香酚为1 000 ng·μL^(-1)时引起较明显的EAG反应,并与其余3种化合物之间差异明显。Y型嗅觉仪生测结果表明:只有丁香酚在1 000 ng·μL^(-1)、10 000 ng·μL^(-1)时对河曲丝叶蜂雌、雄成虫的引诱率与对照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白柳挥发物中的丁香酚对河曲丝叶蜂未交配雌雄成虫有较好的引诱活性,说明其在河曲丝叶蜂识别寄主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可以用于开发该害虫的植物源引诱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曲丝叶蜂 寄主挥发物 触角电位 行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南北山不同造林模式下蜘蛛群落多样性研究
10
作者 方辽 黄智 +1 位作者 颉彩霞 臧建成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4年第3期55-64,共10页
蜘蛛是林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天敌,对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解不同造林模式下蜘蛛群落组成及功能群,该试验于2023年5—9月在拉萨南北山选取7种不同造林模式,采用马氏网和扫网法对蜘蛛进行采集,应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 蜘蛛是林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天敌,对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解不同造林模式下蜘蛛群落组成及功能群,该试验于2023年5—9月在拉萨南北山选取7种不同造林模式,采用马氏网和扫网法对蜘蛛进行采集,应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Jaccard相似性系数、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和聚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试验共收集蜘蛛1519头,隶属20科36属55种,圆珠科的Cyclosa sp.蜘蛛数量最多,为306头;从优势度看,利氏猫蛛(Oxyopes licen⁃ti)、圆珠科的Cyclosa sp.和直伸肖蛸(Tetragnatha extensa)为优势类群,分别占蜘蛛总数的8.95%、20.14%和8.56%;不同造林模式下蜘蛛群落多样性表明,从不同造林模式下采集蜘蛛数为江孜沙棘+细叶红柳+白皮松+油松模式(JXBY)>江孜沙棘+油松+樟子松+云杉模式(JYZY)>刺槐+樟子松+雪松模式(CZX)>中华沙棘+刺槐+油松+祁连圆柏+北京杨模式(ZCYQB)>油松纯林模式(Y)>中华沙棘+油松+云杉+细叶红柳模式(ZYYX)>雪松+海棠模式(XH);不同造林模式下蜘蛛功能群多样性表明,圆网型蜘蛛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最高,伏击捕食型蜘蛛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最低;各功能群中捕获地表游猎型和圆网型蜘蛛数最多,分别为500头和372头,捕获伏击捕食型蜘蛛最少为5头;不同造林模式相似度和聚类分析表明,蜘蛛群落两两之间相似度属于中等不相似和中等相似,不同造林模式下蜘蛛功能群两两之间相似度均属于中等相似和极相似。综上,拉萨南北山蜘蛛群落物种丰富,蜘蛛群落多样性和蜘蛛功能群多样性在不同造林模式下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蜘蛛 群落结构 功能群 优势类群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半干旱河谷砂生槐灌丛不同封育时间土壤动物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15
11
作者 臧建成 孙涛 +1 位作者 杨小林 辛福梅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81-1387,共7页
为了解半干旱河谷不同封育时间对砂生槐灌丛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及结构的影响,阐明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在高原灌丛植被恢复中的变化趋势,本研究对拉萨河中下游的不同封育时间砂生槐灌丛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垂直分布、多样性、土... 为了解半干旱河谷不同封育时间对砂生槐灌丛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及结构的影响,阐明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在高原灌丛植被恢复中的变化趋势,本研究对拉萨河中下游的不同封育时间砂生槐灌丛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垂直分布、多样性、土壤动物类群间的相关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砂生槐灌丛90份土样中共获得大中小型土壤动物491只,隶属3门9纲25类。优势种群为弹尾目、鞘翅目和蜱螨目,分别占类群总数的42.7%、15.9%和11.2%。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量的垂直分布具有表聚性特征,多数土壤动物分布在0~20 cm土层,但因不同封育时间而有变化。封育10年样地0~10 cm土层土壤动物数量显著高于10~20和20~30 cm,该层土壤动物个体数占所有采集数的40.1%。随封育时间增加,植被盖度、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类群数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H),均匀性指数(E),丰富度指数(D),优势度指数(I)和多群落间比较指数(DIC)基本随封育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大,但DIC指数的最高值出现于封育10年和15年,分别为3.99和3.29,而未封育(对照)、封育4年和8年分别为0.66、0.49和0.63。不同封育时间半干旱河谷砂生槐灌丛螨类(A)/跳虫(C)值也呈现较大变异,封育4年的A/C值为2.67,高于其它封育时间,因此,A/C可作为拉萨半干旱河谷植被退化恢复演替评价的生物指示剂,这为高原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半干旱河谷 砂生槐灌丛 封育 土壤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杉梢斑螟在林芝云杉上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唐晓琴 任毅华 +1 位作者 臧建成 张艺超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0-64,共5页
[目的]确定冷杉梢斑螟在林芝地区林芝云杉上的生物学特性,为以后科学防控该害虫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通过野外定点观察、室内解剖与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冷杉梢斑螟的年生活史、各虫态形态特征、习性。[结果]表明... [目的]确定冷杉梢斑螟在林芝地区林芝云杉上的生物学特性,为以后科学防控该害虫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通过野外定点观察、室内解剖与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冷杉梢斑螟的年生活史、各虫态形态特征、习性。[结果]表明:冷杉梢斑螟在林芝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危害林芝云杉球果果轴、种鳞和种子,且以幼虫在球果内越冬,有滞育现象,无转移危害现象,翌年6月中旬开始羽化为成虫,一直持续到8月上旬,成虫期5~8 d,卵期9~14 d,幼虫期近10.5个月,蛹期25~36 d。[结论]冷杉梢斑螟危害林芝云杉球果,影响林芝云杉林的天然更新,建议每年12月、1月对落地球果和挂在树上的畸形球果进行清理并深埋,以减少冷杉梢斑螟的种群数量和对来年林芝云杉球果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杉梢斑螟 生物学习性 生活史 林芝云杉 色季拉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南主要针叶林球果害虫种类及危害情况调查 被引量:8
13
作者 唐晓琴 臧建成 +2 位作者 任毅华 陈彦芹 母昌雷 《中国森林病虫》 2019年第1期31-33,37,共4页
2015—2017年,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解剖、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藏东南主要针叶林球果害虫及其危害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山松Pinus densata林球果害虫为赤松梢斑螟Dioryctria sylvestrella,林芝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linzh... 2015—2017年,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解剖、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藏东南主要针叶林球果害虫及其危害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山松Pinus densata林球果害虫为赤松梢斑螟Dioryctria sylvestrella,林芝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linzhiensis林球果害虫为冷杉梢斑螟D.abietella,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林球果害虫为球果螟D.sp.、球果花蝇Lasiomma sp.和大痣小蜂Megastigmus sp.,害虫区系与东北针叶林害虫区系类似。高山松天然林球果的被害率为9.23%,人工林被害率为23.33%,1个球果1头虫;色季拉山林芝云杉林球果被害率为69.76%,波密县岗乡球果被害率为41.55%,1个球果1~6头虫不等;急尖长苞冷杉林球果总被害率为19.18%,多数情况1个球果1种害虫危害,少数情况1个球果2种害虫同时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叶林 球果害虫种类 危害特征 藏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东南部典型林草交错地带不同植被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研究
14
作者 臧建成 孙涛 洪大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3-100,109,共9页
【目的】了解西藏东南部不同植被类型对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陷阱诱捕法于2018年5~9月对高山栎灌丛、高山栎灌丛林牧交错地带(林牧交错地带)、天然草地、人工种植草地4种典型植被类型进行地表节肢动物调查... 【目的】了解西藏东南部不同植被类型对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陷阱诱捕法于2018年5~9月对高山栎灌丛、高山栎灌丛林牧交错地带(林牧交错地带)、天然草地、人工种植草地4种典型植被类型进行地表节肢动物调查,分析其相对多度、类群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及相似性指数Sorensen和Cody。【结果】1)西藏东南部不同植被群落之间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和数量有较大差异。天然草地具有最多的节肢动物科类群数,地表节肢动物有77科,动物数占全部采集样数的32.36%;其次是林牧交错地带,地表节肢动物有75科,动物数占全部采集样数的32.77%;类群相对较少的是高山栎灌丛和人工草地,分别为59和55科,动物数分别占全部采集样数的9.27%和25.60%;高山栎灌丛采集到的动物数量最少,且不同类群间差异较大。2)类群丰富度天然草地最高,人工草地最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天然草地最高,高山栎灌丛最低;Pielou均匀度指数高山栎灌丛最低,天然草地最高;Simpson优势度指数高山栎灌丛最高,林牧交错地带最低。3)Sorensen相似性指数最高值出现在高山栎灌丛与林牧交错地带之间,高山栎灌丛与人工草地的Sorensen相似性指数和人工草地与林牧交错地带的接近,高山栎灌丛与林牧交错地带的Sorensen相似性指数和人工草地与天然草地的接近。高山栎灌丛与天然草地的Cody相似性指数最高,其次是林牧交错地带与天然草地;高山栎灌丛与林牧交错地带、人工草地与天然草地的Cody指数最小。【结论】西藏东南部植被类型、环境、干扰程度均对地表节肢动物有较大影响。林牧交错地带是高山栎灌丛与天然草地之间的过渡地带,天然草地是林牧交错地带与人工草地之间的过渡地带,但在演替过程中具有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东南部 林牧交错地带 植被类型 地表节肢动物 物种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林芝青稞田间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15
作者 张超 孙涛 +1 位作者 臧建成 唐晓琴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061-2067,共7页
[目的]了解西藏林芝青稞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分析不同月份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功能群结构。[方法]采用双对角线五点取样法,结合人工捕捉法和网捕法,对西藏农牧学院农场冬青稞田间节肢动物取样鉴定、数量统计、计算类群比例及丰富度指数... [目的]了解西藏林芝青稞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分析不同月份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功能群结构。[方法]采用双对角线五点取样法,结合人工捕捉法和网捕法,对西藏农牧学院农场冬青稞田间节肢动物取样鉴定、数量统计、计算类群比例及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结合性指数、PCA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捕获节肢动物1973头,隶属于2纲12目76科。其中鞘翅目Coleoptera瓢甲科Coccinellidae和同翅目Homoptera蚜科Aphididae为优势类群,分别占节肢动物总数的16.73%、40.40%。鞘翅目象甲科Curculionidae、双翅目Diptera食蚜蝇科Syrphidae、摇蚊科Chironomidae、毫蚊科Trichoceridae、毛蚊科Bibionidae、果蝇科Drosophilidae、寄蝇科Tachinidae、半翅目猎蝽科Reduviidae、花蝽科Anthocoridae、长蝽科Lygaeidae、姬缘蝽科Rhoplidae、蜘蛛目Araneida逍遥蛛科Philodromidae为常见种群,分别占总数的1.98%、1.27%、1.06%、1.37%、3.35%、3.75%、3.65%、1.77%、1.27%、1.42%、1.57%,2.94%。稀有类群有62科,占节肢动物总数17.47%。4月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最高,5月节肢动物数量最多,6月丰富度指数最高。不同月份节肢动物类群相似性不同。[结论]蚜科和瓢甲科是优势种群,西藏林芝青稞田间节肢动物由优势种群、常见种群、稀有种群构成。不同月份节肢动物数量有差异。5月个体数量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林芝 青稞 节肢动物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东南部林牧交错带林地与湿地的土壤动物群落比较
16
作者 臧建成 孙涛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21-1726,共6页
比较研究西藏东南部典型林牧交错地带林地与湿地的土壤动物群落特征,为西藏东南部林地、湿地土壤动物群落研究提供科学数据。采用土钻法随机取样,Tullgren干漏斗法分离,参考土壤动物检索图鉴及大类别分类方法进行鉴定,并以DG多样性、Jac... 比较研究西藏东南部典型林牧交错地带林地与湿地的土壤动物群落特征,为西藏东南部林地、湿地土壤动物群落研究提供科学数据。采用土钻法随机取样,Tullgren干漏斗法分离,参考土壤动物检索图鉴及大类别分类方法进行鉴定,并以DG多样性、Jaccard相似性系数q和Gower系数Sg分析该地区林地和湿地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样地内(林地和湿地)共捕获土壤动物393头,属3门6纲18类,其中林地优势类群为弹尾目,湿地优势类群为弹尾目与前气门亚目。2种生态类型土壤动物群落的DG差异不显著,群落类群个体数相似性不高,但林牧交错地带林地与湿地土壤动物个体数的异质性比类群数高。西藏东南部林地与湿地土壤动物密度、类群以及群落多样性均不同。土壤含水量明显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数量,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类群与总个体数相似性均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东南部 林地与湿地 土壤动物群落组成 DG指数 群落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林芝杏树朝鲜毛球蚧生物学特性及防控对策
17
作者 帅玉婷 孙涛 臧建成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0-194,共5页
朝鲜毛球蚧已成为我国西藏林芝地区果树主要害虫之一,威胁到当地果树正常生长和产量。当前对其在西藏地区果树上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发生规律的报道很少。本研究通过野外定期取样调查对杏树朝鲜毛球蚧的形态特性、生活史和发生... 朝鲜毛球蚧已成为我国西藏林芝地区果树主要害虫之一,威胁到当地果树正常生长和产量。当前对其在西藏地区果树上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发生规律的报道很少。本研究通过野外定期取样调查对杏树朝鲜毛球蚧的形态特性、生活史和发生动态进行了研究,并对其防控措施进行简述。结果表明,林芝地区朝鲜毛球蚧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固着在被害枝条上越冬,翌年4月出蛰,成虫4月中下旬发生,当年若虫孵化期在6月中-7月下旬,主要以固定若虫和雌成虫为害。雌虫产卵期可持续8~12d,卵量平均为985粒/雌。虫体膨大期(4月上旬)和若虫孵化游走盛期(6月上旬)是林芝地区杏树朝鲜毛球蚧防治的适宜期。可用40%氧化乐果或石硫合剂原液涂抹法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毛球蚧 形态特征 发生动态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林芝不同植被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
18
作者 郑成卓 臧建成 唐晓琴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8-253,共6页
为了解西藏林芝不同植被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水平,采用陷阱法对西藏农牧学院农场3种不同植物(油菜、杨柳、青稞)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功能群结构进行研究。共捕获节肢动物1221头,隶属6纲11目28科。3种不同植被地表节肢动... 为了解西藏林芝不同植被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水平,采用陷阱法对西藏农牧学院农场3种不同植物(油菜、杨柳、青稞)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功能群结构进行研究。共捕获节肢动物1221头,隶属6纲11目28科。3种不同植被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相似,油菜、杨柳和青稞的优势种群同为鞘翅目步甲科,但数量分布有所不同,青稞地群落明显高于油菜、杨柳地。通过3种种植地多样性特征指数、功能群分布及相似性比较可知:杨柳地4项指数均高于油菜地和青稞地;3种种植地均是杂食性群落占比最大、寄生性群落占比最少;不同植被下种植地地表节肢动物类群相似性有差异。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在不同植被间存在显著差异,植被变化和人为干扰是影响其分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林芝 不同植被 节肢动物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毒蛾在西藏林芝的生物学特性
19
作者 杨泽鹏 宋振浩 +2 位作者 崔洁 王丙泉 唐晓琴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5期69-76,共8页
杨毒蛾作为近年来传入西藏的入侵物种,危害当地杨柳树的生长,通过对该害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性研究,为该地区防治杨毒蛾及后续深入研究打下理论基础。通过野外调查、定期观察结合室内饲养的方法,从2021年4月到2022年7月,在林芝市结... 杨毒蛾作为近年来传入西藏的入侵物种,危害当地杨柳树的生长,通过对该害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性研究,为该地区防治杨毒蛾及后续深入研究打下理论基础。通过野外调查、定期观察结合室内饲养的方法,从2021年4月到2022年7月,在林芝市结麦村设野外定点定期观察基地,同时采样进行室内饲养,对杨毒蛾在西藏林芝地区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年生活史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杨毒蛾在西藏林芝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2—3龄幼虫9月中旬开始陆续越冬,越冬场所主要在杨柳树枝干树皮缝内侧或地表枯枝落叶层中,越冬幼虫于翌年4月中下旬开始危害杨、柳树新展叶片;在饲养过程中发现寄主挥发物是杨毒蛾卵正常孵化的必要条件之一,没有寄主挥发物的刺激卵可正常发育但幼虫无法孵化;通过杨柳树叶区分饲养发现北京杨叶饲喂下的幼虫其幼虫期明显短于白柳叶饲喂下的幼虫期,且幼虫成活率更高。杨毒蛾成虫多在夜间羽化,次日凌晨活动交尾,交尾时间长达11—17 h。自然变温条件下测得卵期、幼虫期、蛹期、雄/雌成虫期分别为20.17±2.34 d、44.03±4.00 d、9.67±1.81 d、5.7±0.84/4.9±0.94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毒蛾 生物学特性 西藏林芝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林芝苹果绵蚜及其天敌种群动态与群落结构特征
20
作者 郑成卓 臧建成 相栋 《高原农业》 2020年第4期331-339,共9页
为林芝本地苹果绵蚜可持续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野外定期取样调查,对不同长势的苹果树苹果绵蚜的形态特性、生活史和发生动态及其天敌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林芝市苹果绵蚜以1龄或2龄若虫在果树树干伤疤、树皮缝隙及近地面根部进行越冬... 为林芝本地苹果绵蚜可持续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野外定期取样调查,对不同长势的苹果树苹果绵蚜的形态特性、生活史和发生动态及其天敌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林芝市苹果绵蚜以1龄或2龄若虫在果树树干伤疤、树皮缝隙及近地面根部进行越冬,在果园内或周围没有发现其他寄主。调查发现苹果绵蚜在5月开始发生有两次生育高峰,第一次是6月初至7月上旬,随后由于进入雨季,气温不适,苹果绵蚜发生量降低,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出现第二次生育高峰。不同长势树体苹果绵蚜分布、数量有所差异,但树势强弱对天敌种类、数目、分布影响不大。本次调查发现苹果绵蚜天敌有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四条小食蚜蝇Paragus quadrifaciatus、黑带食蚜蝇Episyrphus balteatus、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等6种,种群优势度分析发现在6、8、9月七星瓢虫均为该月捕食性天敌优势种,7月优势度指数位居月首的则是四条小食蚜蝇,草蛉数量较少,仅能作为一个天敌资源。西藏林芝苹果绵蚜发生严重,是由于果农过于依赖化学防治而对农业防治有所忽视造成。苹果绵蚜天敌群落多样性暂时适中,但天敌群落维持群落结构和功能、保持现状的能力欠佳,因此相关产业部门应重视对苹果绵蚜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林芝 苹果绵蚜 天敌 种群动态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