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震监测技术在某深埋铁路隧道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永亮 乔志斌 +1 位作者 牛文静 王剑超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81-1887,共7页
为防范高应力深埋隧道开挖过程出现的岩体失稳风险,促进隧道安全、高效施工,利用微震监测技术对某深埋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围岩破裂情况进行监测,用不同的微震活动性表征隧道潜在的不同的高应力灾害风险大小;利用监测区域内的微震活动... 为防范高应力深埋隧道开挖过程出现的岩体失稳风险,促进隧道安全、高效施工,利用微震监测技术对某深埋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围岩破裂情况进行监测,用不同的微震活动性表征隧道潜在的不同的高应力灾害风险大小;利用监测区域内的微震活动动态演化过程所表征的隧道高应力灾害风险大小变化情况,合理选择施工工序、施工时机、施工方式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微震监测方法获取的围岩微震活动规律可指导深埋隧道施工过程管理,有助于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确保人员、设备的安全,可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重大深埋隧道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铁路隧道 微震监测 施工管理 岩爆 高应力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深埋钻爆隧道即时型岩爆综合防控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勇 田源 +2 位作者 常帅鹏 钟佑明 张景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93-2306,I0005-I0018,共28页
为解决我国西部高原区域极高构造应力和复杂地质环境下超大埋深钻爆法隧道硬岩岩爆问题,通过对高原铁路钻爆法隧道即时型岩爆发生时空特征规律的系统性统计分析,构建以“精准探-准确辨-主动控-系统防-长期测-动态管”为核心的全过程、... 为解决我国西部高原区域极高构造应力和复杂地质环境下超大埋深钻爆法隧道硬岩岩爆问题,通过对高原铁路钻爆法隧道即时型岩爆发生时空特征规律的系统性统计分析,构建以“精准探-准确辨-主动控-系统防-长期测-动态管”为核心的全过程、全时域的岩爆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分析结果表明:1)高地应力环境是岩爆产生的主要因素,且集中为爆破开挖后8 h内的即时型岩爆,多发生于掌子面附近1倍洞径范围内。2)即时型岩爆隧道主要依据“主动控”和“系统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防控,其中,主动控制方式主要包括施作超前应力释放孔、控制光爆效果和开挖进尺、采用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和预应力锚杆的锚喷主动支护体系以及型钢钢架和消能防护网一体化施工;系统防护方式包括全工序大型机械化施工、人员和设备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隧道 即时型岩爆 时空特征 综合防控 主动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无砟轨道混凝土抗裂性能提升技术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潘自立 徐键 +8 位作者 刘剑光 曾晓辉 谭盐宾 魏征孔 曹保 李粮余 刘喆丰 刘海川 龙广成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7-43,共7页
研究目的:高原铁路沿线低气压、低湿度、大温差的环境特点极易引起无砟轨道道床混凝土早期开裂,为提升高原铁路无砟轨道道床混凝土抗裂性能,本文研究骨料级配、内养护剂以及高原引气剂对无砟轨道道床混凝土收缩开裂的影响。研究结论:(1... 研究目的:高原铁路沿线低气压、低湿度、大温差的环境特点极易引起无砟轨道道床混凝土早期开裂,为提升高原铁路无砟轨道道床混凝土抗裂性能,本文研究骨料级配、内养护剂以及高原引气剂对无砟轨道道床混凝土收缩开裂的影响。研究结论:(1)调整骨料级配、掺入内养护材料与掺入高原引气剂均可提升混凝土在高原环境下的抗裂性能,具体表现为延长混凝土圆环开裂时间,降低道床混凝土裂纹数量和最大裂纹宽度;(2)内养护材料与高原引气剂复合使用时混凝土抗裂性能最佳,其道床板裂纹数量较基准组下降75.4%,最大裂纹宽度由0.45 mm减小至0.22 mm,其次为掺入内养护材料、掺入高原引气剂、调整骨料级配;(3)基于试验结果,本文建议高原极端环境道床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提升技术为:砂率35%~40%,小石比0.25~0.28,粉煤灰20%~25%,膨胀剂8%,内养护剂0.15%~0.25%,高原引气剂0.02%;(4)本研究成果可为高原极端环境下的无砟轨道道床混凝土抗裂性能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抗裂 骨料级配 内养护 引气剂 膨胀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无砟道床混凝土减缩阻裂措施研究
4
作者 何娘者 李永亮 +8 位作者 曾晓辉 胡建平 刘海川 黄至宪 李响涛 李保友 潘自立 唐卓 龙广成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4-99,共6页
研究目的:为提升高原环境下弹性支承块无砟轨道道床板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本文通过干燥收缩试验和中心约束块模拟试验研究内养护剂、聚乙烯纤维、矿物掺合料对高原环境下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并从变形抑制的角度分析它们的抗裂机理。研... 研究目的:为提升高原环境下弹性支承块无砟轨道道床板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本文通过干燥收缩试验和中心约束块模拟试验研究内养护剂、聚乙烯纤维、矿物掺合料对高原环境下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并从变形抑制的角度分析它们的抗裂机理。研究结论:(1)在高原环境下,掺粉煤灰混凝土试件和掺矿粉混凝土试件分别在3 h和5 d出现裂纹,且裂缝宽度与长度随龄期增加而增加;(2)掺内养护剂和掺聚乙烯纤维混凝土试件在28 d均未出现裂纹,内养护剂和聚乙烯纤维可明显改善高原环境下混凝土的抗裂性;(3)掺内养护剂和掺聚乙烯纤维的混凝土早龄期收缩变形较小甚至出现微膨胀,并且后期收缩也较小;(4)结合自由收缩与约束开裂的试验结果,建议在高原环境下宜控制混凝土7 d自由收缩≤100με、28 d自由收缩≤400με,以防止道床混凝土开裂;(5)本研究结论可为高原环境混凝土收缩开裂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地区 混凝土抗裂 内养护剂 聚乙烯纤维 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火山灰-水泥-粉煤灰复合浆体流变性能 被引量:8
5
作者 侯悦悦 曾晓辉 +7 位作者 龙广成 谢友均 肖丙辰 辜英晗 东怀正 潘自立 赵万强 杨江凡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93-98,共6页
采用C-LTD80 QC型旋转粘度计研究了天然火山灰-水泥-粉煤灰复合浆体的流变行为,分析了天然火山灰掺量对浆体屈服应力、塑性粘度以及触变性的影响,并采用Zeta电位仪探索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天然火山灰-水泥-粉煤灰复合浆体流变可分区段... 采用C-LTD80 QC型旋转粘度计研究了天然火山灰-水泥-粉煤灰复合浆体的流变行为,分析了天然火山灰掺量对浆体屈服应力、塑性粘度以及触变性的影响,并采用Zeta电位仪探索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天然火山灰-水泥-粉煤灰复合浆体流变可分区段用Bingham模型及Herschel-Bulkley模型模拟;天然火山灰粒径分布跨度大,颗粒形状不规则,且密度小于水泥,等质量代替会增加浆体固相体积分数;天然火山灰使水泥浆体Zeta电位降低,浆体中粒子间静电作用力减弱,粒子更易相互吸附黏聚。而粉煤灰颗粒呈球状且表面光滑,使水泥浆体Zeta电位降低,粒子不易相互吸附黏聚。因此天然火山灰-水泥-粉煤灰复合浆体的屈服应力、塑性黏度和触变性随着天然火山灰掺量增加而增加,随粉煤灰的掺量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火山灰 天然火山灰-水泥-粉煤灰复合浆体 流变 ZETA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扫描与数值技术的粗集料形状特征与级配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良 龙广成 +3 位作者 谢友均 曾晓辉 潘自立 东怀正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14-721,共8页
粗集料体系作为混凝土主要组成部分,其颗粒构成对混凝土各项性能的改善起到了关键作用。为优化粗集料体系颗粒构成,以实现粗集料形状特征和级配精细化、数字化分析目标,采用激光三维扫描技术获取了粗集料的点云坐标,结合三维图像技术,... 粗集料体系作为混凝土主要组成部分,其颗粒构成对混凝土各项性能的改善起到了关键作用。为优化粗集料体系颗粒构成,以实现粗集料形状特征和级配精细化、数字化分析目标,采用激光三维扫描技术获取了粗集料的点云坐标,结合三维图像技术,进行粗集料的几何形状重构与三维形状参数准确测量,并提出球度、长短轴长比、粒径离散度和级配分形维数等指标。同时,基于粗集料的点云数值处理技术与分形理论,计算得到级配粒径和表面分形维数等指标,表征评价不同粒径粗集料形状特征及级配。研究结果表明:激光三维扫描和数值技术可快速重构出粗集料的真实形状,并能准确得到粗集料三维形状参数,提出的球度、长短轴长比和粒径离散度指标均能较好地对粗集料形状特征进行表征评价。其中,长短轴长比在表征粗集料球形度方面更具显著性与敏感性;采用三维图像数值技术与分形理论计算得到的粗集料级配分形与表面积分形维数,与粗集料粒径、表面粗糙度有密切联系,实现了粗集料几何特征的数值描述与评价;同时采用质量加权得到的粗集料级配分形维数,建立的粗集料颗粒级配计算函数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研究结果可为粗集料级配的快速优化分析表征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集料 三维扫描技术 形状特征 级配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裂纹控制措施 被引量:3
7
作者 东怀正 曾晓辉 +2 位作者 谢永江 潘自立 裘智辉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4-146,154,共4页
针对高原铁路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混凝土裂纹问题,结合现场调研分析了裂纹产生的原因,总结了不同配合比混凝土的现场试验结果和工程应用效果,提出了减少和控制裂纹产生的成套技术措施,如进行结构补强、加强原材料控制、控制混凝... 针对高原铁路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混凝土裂纹问题,结合现场调研分析了裂纹产生的原因,总结了不同配合比混凝土的现场试验结果和工程应用效果,提出了减少和控制裂纹产生的成套技术措施,如进行结构补强、加强原材料控制、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并对混凝土性能参数、施工及养护工艺提出具体要求。经现场使用,采取的控制措施能有效减少混凝土裂纹,提升无砟轨道道床板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可为高原无砟轨道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混凝土裂纹 现场试验 控制措施 抗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