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科学博物馆野生植物保护教育宣传工作的开展实践
1
作者 赵志强 《花卉》 2025年第14期181-183,共3页
植物保护是重要的社会性工作,影响自然生态和社会发展,需要借助各方力量保证工作效益。以野生植物保护面临的严峻挑战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分析自然科学博物馆野生植物保护教育宣传的必要性,对其教育宣传方式、现状等进行研究,论述可行... 植物保护是重要的社会性工作,影响自然生态和社会发展,需要借助各方力量保证工作效益。以野生植物保护面临的严峻挑战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分析自然科学博物馆野生植物保护教育宣传的必要性,对其教育宣传方式、现状等进行研究,论述可行的创新方法,包括数字化宣传、经验共享、多部门联动等,切实发挥自然科学博物馆的积极作用,为野生植物保护教育宣传工作提供长期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博物馆 野生植物保护 教育宣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季节动态 被引量:7
2
作者 周生灵 杨乐 +2 位作者 刘善思 杨征 翁仕洋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6-71,共6页
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期间,采用样线法对拉萨拉鲁湿地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统计到鸟类69种,隶属于12目26科,占西藏鸟类(600余种)的11.5%,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1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1种。区系组成以古北界物种为主,共39种,占物种总数... 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期间,采用样线法对拉萨拉鲁湿地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统计到鸟类69种,隶属于12目26科,占西藏鸟类(600余种)的11.5%,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1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1种。区系组成以古北界物种为主,共39种,占物种总数的56.52%,东洋界鸟类17种,广布种13种。留鸟居多,共28(40.58%)种,候鸟24(34.78%)种,冬候鸟和夏候鸟分别为13种和11种,旅鸟或迷鸟共17(24.64%)种。在不同季节鸟类相似度上,春季和夏季的鸟类相似度最高,冬季和夏季的相似度最低。春秋季物种数较丰富,但种群数量较小,冬季鸟类物种数较少,但种群数量较大。各月相比较可以看到1月的鸟类数量最多,5月物种数最高,7月物种数和种群数量均最低。鸟类多样性在5月和11月呈现两个小高峰,全年优势度和均匀性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鲁湿地 鸟类群落 物种数 种群数量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三台山橄榄岩风化壳中的硅质岩和铁锰氧化物成因及其意义
3
作者 任玉峰 戚学祥 +3 位作者 王涛 吉风宝 韦诚 刘旭峰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2-534,共13页
滇西三台山蛇纹石化橄榄岩的顶部风化壳中发育大量红色块状硅质岩和一些含暗色不规则条带状含锰氧化物的团块和结壳,这些硅质岩及含锰氧化物团块和结壳的形态、化学成分和矿物共生组合不同于深海成因的硅质岩和锰结核。暗色含锰氧化物... 滇西三台山蛇纹石化橄榄岩的顶部风化壳中发育大量红色块状硅质岩和一些含暗色不规则条带状含锰氧化物的团块和结壳,这些硅质岩及含锰氧化物团块和结壳的形态、化学成分和矿物共生组合不同于深海成因的硅质岩和锰结核。暗色含锰氧化物团块可分为铁锰氧化物和锰钴氧化物两类。能谱分析结果显示,铁锰氧化物成分复杂且不均匀,除了富含Mn和Fe外,还含有较多的Al、Co、Ni、K、Ba,Mn和Fe分离程度低,Mn/Fe值为0.1~12.6;锰钴氧化物富含Mn、Co、Al、Ni和少量K、Ca、Si,Mn、Fe分离程度高。粉晶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铁锰氧化物呈锰钡矿结构,与隐晶质的赤铁矿、针铁矿和黏土矿物共生,对Al、K、Ba、Co和Ni具有富集作用;锰钴氧化物呈锂硬锰矿结构,与隐晶质的赤铁矿和燧石共生,强烈富集Co、Al和一定量的Ni。基于能谱和电子探针、粉晶X射线衍射及全岩化学分析,提出这些硅质岩及含锰氧化物团块和结壳是橄榄岩经长期大气降水淋滤、酸化和氧化还原作用形成的胶体沉淀产物。橄榄岩中易溶解的Mg、Ca元素流失,难溶解的Si、Fe、Al元素残留。硅酸由于排水不畅而滞留沉淀形成硅质岩。干湿交替的气候条件造成铁锰氧化物胶体沉积,形成团块和结壳。表生作用使橄榄岩风化并富集了Fe、Al、Co、Ni、Cr、Mn及Sc、Y元素,提高了其潜在的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 铁锰氧化物 地幔橄榄岩 表生作用 三台山 滇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一江三河”流域越冬水鸟多样性 被引量:6
4
作者 周生灵 刘善思 +1 位作者 李继荣 杨乐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10-1415,共6页
于2014-2018年冬季对西藏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干流及支流---年楚河中下游、拉萨河中下游及尼洋河流域越冬水鸟进行观测和调查,共记录水鸟7目11科37种,占西藏鸟类总数的7.52%。区系组成以古北界物种为主,共28种(75.68%),广布物种8种(21.62%)... 于2014-2018年冬季对西藏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干流及支流---年楚河中下游、拉萨河中下游及尼洋河流域越冬水鸟进行观测和调查,共记录水鸟7目11科37种,占西藏鸟类总数的7.52%。区系组成以古北界物种为主,共28种(75.68%),广布物种8种(21.62%),东洋界物种仅有苍鹭(Ardea cinerea) 1种。居留型以冬候鸟为主,共25种(67.57%),留鸟12种(32.43%)。国家I级保护物种1种,即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国家Ⅱ级保护物种4种,分别为灰鹤(Grus grus)、蓑羽鹤(Anthropoides virgo)、凤头麦鸡(Vanellus vanellus)和凤头■(Podiceps cristatus);易危物种有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和红头潜鸭(Aythya ferina);近危物种有白眼潜鸭(Aythya nyroca)、凤头麦鸡(Vanellus vanellus)和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近5 a物种数持续上升(F=9.818,P=0.048),尤其是雁鸭类(F=36.75,P=0.009);但种群数量在2018年呈回降趋势(F=2.959,P=0.184)。研究区越冬水鸟存在的主要威胁包括流浪动物的捕食、人为干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变的冲击和旅游业开发的影响;对鸟类保护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以加强研究区越冬水鸟栖息地和觅食地的系统性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一江三河”流域 越冬水鸟 种群数量 物种多样性 保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拉萨周边繁殖鸟类多样性与分布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艳超 刘善思 杨乐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81-1387,共7页
为掌握拉萨周边繁殖鸟类物种资源及分布情况,于2016—2019年5和6月,采用样线法对拉萨周边8个区域鸟类进行调查,共记录繁殖鸟类15目35科103种,占西藏鸟类总种数的20.94%,其中雀形目鸟类18科60种,占比为58.25%。在不同生境中,灌丛草原生... 为掌握拉萨周边繁殖鸟类物种资源及分布情况,于2016—2019年5和6月,采用样线法对拉萨周边8个区域鸟类进行调查,共记录繁殖鸟类15目35科103种,占西藏鸟类总种数的20.94%,其中雀形目鸟类18科60种,占比为58.25%。在不同生境中,灌丛草原生境鸟类种数最多,共74种,而临河生境鸟类个体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最高。在不同区域中,大佛岛繁殖鸟类种类最多,拉萨河曲水段鸟类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最高。研究区繁殖前期鸟类物种数、个体数量和多样性指数均略高于繁殖后期。Jaccard指数结果表明,栖息地环境相似的区域,繁殖鸟类相似性指数也较高。拉萨周边繁殖鸟类种类在2016—2018年逐渐升高,2019年则明显下降,同时2019年鸟类种数最少。开展拉萨繁殖鸟类种群调查对西藏繁殖鸟类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周边 繁殖鸟类 多样性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兰科植物新资料 被引量:2
6
作者 雷鸣 赵志强 +1 位作者 许敏 王喜龙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5-108,共4页
该文报道了西藏的2个野生兰科植物,分别为绿春阔蕊兰(Peristylus biermannianus(King et Pantl.)X.H.Jin,Schuit.&W.T.Jin)和先骕兰(Hsenhsua chrysea(W.W.Sm.)X.H.Jin,Schuit.,W.T.Jin&L.Q.Huang),绿春阔蕊兰首次在西藏定结县... 该文报道了西藏的2个野生兰科植物,分别为绿春阔蕊兰(Peristylus biermannianus(King et Pantl.)X.H.Jin,Schuit.&W.T.Jin)和先骕兰(Hsenhsua chrysea(W.W.Sm.)X.H.Jin,Schuit.,W.T.Jin&L.Q.Huang),绿春阔蕊兰首次在西藏定结县被发现,海拔2450 m,生于林下草丛,为西藏新记录种;先骕兰发现于西藏洛扎县,海拔4136~4428 m,生于高山草甸,为西藏新分布;凭证标本保存于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XZ),并附有形态特征描述和彩色图片.以上新记录种和新分布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高海拔兰科植物区系资料,拓宽了高海拔西藏兰科植物的分布记录,对青藏高原兰科植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 先骕兰 绿春阔蕊兰 西藏 新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鸟类分布新纪录——宝兴鹛雀
7
作者 杨永炳 普布 +1 位作者 刘善思 杨乐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74-575,共2页
2019年12月27日,在西藏察隅县进行鸟类调查时,于察瓦龙乡昌西村附近(28°22′26.31″N,98°26′23.63″E;海拔2392 m)观察到4只棕褐色雀形目(Passeriforms)鸟类,查阅《中国鸟类野外手册》[1]及《中国鸟类图鉴》[2]确定为宝兴鹛... 2019年12月27日,在西藏察隅县进行鸟类调查时,于察瓦龙乡昌西村附近(28°22′26.31″N,98°26′23.63″E;海拔2392 m)观察到4只棕褐色雀形目(Passeriforms)鸟类,查阅《中国鸟类野外手册》[1]及《中国鸟类图鉴》[2]确定为宝兴鹛雀(Moupinia poecilotis)(图1)。查阅相关文献[3-6]及中国观鸟记录中心数据库(http://www.birdreport.cn/),尚无宝兴鹛雀在西藏分布的报道,确定该种为西藏鸟类分布新纪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数据库 察瓦龙 宝兴 察隅县 鸟类调查 雀形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墨脱县北部嘎瓦龙山繁殖鸟类多样性初报
8
作者 翁仕洋 刘善思 杨乐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2年第4期20-32,共13页
该研究于2016—2019年每年5月和6月对西藏墨脱县北部嘎瓦龙山开展2次实地调查,累计记录到鸟类184种,隶属12目48科,其中雀形目鸟类达151种(82.07%)。从区系组成来看,东洋界物种有144种(78.26%),古北界物种有23种(12.50%),广布种有17种(9.... 该研究于2016—2019年每年5月和6月对西藏墨脱县北部嘎瓦龙山开展2次实地调查,累计记录到鸟类184种,隶属12目48科,其中雀形目鸟类达151种(82.07%)。从区系组成来看,东洋界物种有144种(78.26%),古北界物种有23种(12.50%),广布种有17种(9.24%);从濒危和受保护情况来看,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3种;列入到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鸟类8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近危(NT)鸟类2种;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12种;中国特有鸟类3种。研究表明,常绿阔叶林生境环境下鸟类多样性最高,河流的鸟类均匀度指数最高,针阔混交林与常绿针叶林的鸟类群落结构相似性指数最高;研究区域鸟类物种丰富度在600~1200 m的低海拔地区最高,在大于2700 m的高海拔地区最低,物种垂直分布格局呈单调递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脱县 嘎瓦龙山 鸟类多样性 鸟类区系 垂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伯劳在昌都的发现及西藏伯劳科鸟类分布
9
作者 刘善思 《高原农业》 2022年第6期555-558,共4页
2020年7月17日,在西藏左贡县美玉乡观察并拍摄到2只灰伯劳(Lanius excubitor),为西藏新记录鸟类。西藏伯劳科鸟类在现有文献记录中共有1属7种,其中灰背伯劳是西藏分布区域最广、数量最多的,且研究也是最多的,其他伯劳科鸟类分布区域及... 2020年7月17日,在西藏左贡县美玉乡观察并拍摄到2只灰伯劳(Lanius excubitor),为西藏新记录鸟类。西藏伯劳科鸟类在现有文献记录中共有1属7种,其中灰背伯劳是西藏分布区域最广、数量最多的,且研究也是最多的,其他伯劳科鸟类分布区域及种群数量有待加强调查与研究。加之灰伯劳新纪录,目前西藏伯劳科鸟类共有1属8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伯劳科 灰伯劳 新纪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黎贡东南缘龙陵-瑞丽俯冲增生杂岩带与中特提斯洋演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戚学祥 沈辉 +5 位作者 韦诚 任玉峰 蔡志慧 吉风宝 梁凤华 刘旭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067-3094,共28页
龙陵-瑞丽增生杂岩带的构造属性对确定高黎贡构造带作为腾冲-保山地块的边界及班怒带南向延伸十分关键。本文在地质填图的基础上,通过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同位素示踪等方法,查明混杂岩带主要由蛇纹石化橄榄岩... 龙陵-瑞丽增生杂岩带的构造属性对确定高黎贡构造带作为腾冲-保山地块的边界及班怒带南向延伸十分关键。本文在地质填图的基础上,通过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同位素示踪等方法,查明混杂岩带主要由蛇纹石化橄榄岩、玄武岩/辉长岩、硅质岩、碳酸盐岩、含放射虫层状硅质岩和锰结核的深海沉积岩等岩块呈规模不等的团块状、透镜状分布于浊积岩基质中,具有典型的俯冲增生杂岩岩石组合特征。蛇纹石化橄榄岩原岩由方辉橄榄岩和少量纯橄岩组成,具有轻稀土轻微富集、Mg^(#)值高(88~92),铬尖晶石Cr^(#)、Mg^(#)值分别在60~70和20~26区间,橄榄石Fo值为90~95。在铬尖晶石Cr^(#)-Mg^(#)指数图解和橄榄石Mg^(#)-铬尖晶石Cr^(#)图解上样品都落在弧前SSZ型橄榄岩区,说明研究区内的地幔橄榄岩是经历了高度部分熔融(>30%)和熔体抽离后的残留相,形成于弧前构造背景。玄武岩和辉长岩地球化学特征类似,具有富钛(TiO_(2)2>2.26%)、高Mg^(#)值特征(49~57),其稀土配分模式和微量元素蛛网图、构造环境判别图解、ε_(Nd)(t)值(+2.2~+5.1)、以及岩石中含少量富钛角闪石和黑云母等,表明它们属于洋岛/海山型基性岩类,其岩浆来源于富集地幔。橄榄岩中脉状辉石岩锆石U-Pb年龄为183~185Ma,浊积岩中杂砂岩最小碎屑锆石U-Pb年龄为212~241Ma。此外,增生杂岩带中存在含早白垩世流纹岩/凝灰岩夹层的弧前/弧间沉积,并被晚白垩世陆相沉积岩不整合覆盖,这些特点说明俯冲增生杂岩带形成于晚三叠-早白垩世。研究区内混杂岩带的构造属性和时代与班怒带(拉萨-南羌塘地块间)和缅甸境内密支那蛇绿混杂岩带完全一致,是中特提斯洋演化的产物。中生代,高黎贡东南缘混杂岩带北连班怒带、南东连密支那蛇绿混杂岩带,随后,在新生代印度板块向北俯冲过程中,密支那蛇绿混杂岩带被Sagaing断裂带分支——八莫断裂带右行走滑位移到现今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黎贡东南缘 俯冲增生杂岩带 班怒带 密支那蛇绿岩带 中特提斯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黎贡西北缘早白垩世火山活动与怒江洋俯冲:来自流纹岩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3
11
作者 戚学祥 沈辉 +5 位作者 任玉峰 韦诚 蔡志慧 张超 吉风宝 梁凤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946-2962,共17页
高黎贡构造带西北缘早白垩世火山岩的厘定将为揭示腾冲与保山地块之间的关系补充强有力的证据。本文通过对构造带内高家寨和濮家寨一带的流纹岩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地质学等方面的研究,并结合前人对同时代侵... 高黎贡构造带西北缘早白垩世火山岩的厘定将为揭示腾冲与保山地块之间的关系补充强有力的证据。本文通过对构造带内高家寨和濮家寨一带的流纹岩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地质学等方面的研究,并结合前人对同时代侵入岩的研究成果,分析其形成的构造背景。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高家寨和濮家寨流纹岩的形成时代相同,分别为122±2.2Ma和121±1.9Ma。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说明高家寨和濮家寨流纹岩都属于科迪勒拉型、镁质、弱过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类,具有轻稀土富集、分馏程度高、重稀土相对亏损、Eu中度亏损及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原始地幔强烈富集,高场强元素(HSFE) Nb、Ta、P、Ti及Sr强烈负异常的特点;流纹岩的Mg~#值较高,在SiO_2-Mg~#图解上分布于壳源物质部分熔融区上方;锆石ε_(Hf)(t)值变化范围大(-9.6^-2.6)和t_(DM)~C值高(1189~1572Ma);在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上所有样品落在大陆边缘弧区;流纹岩斑晶中普遍存在黑云母。这些特征与高黎贡构造带早白垩世岩浆岩带内壳幔混源的中酸性侵入岩一致,说明其岩浆主要来源于壳源物质的部分熔融,同时有少量幔源岩浆的混入,是怒江洋壳向腾冲地块下俯冲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黎贡西北缘 早白垩世火山岩 锆石U-PB定年 俯冲作用 怒江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龙陵-瑞丽低钠流纹岩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韦诚 戚学祥 +3 位作者 沈辉 吉风宝 任玉峰 刘旭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117-3136,共20页
龙陵-瑞丽早白垩世流纹岩带断续延伸约100km,其形成的构造背景是揭示怒江洋演化及腾冲与保山地块关系的重要证据。笔者在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对本区流纹岩开展了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流纹岩具... 龙陵-瑞丽早白垩世流纹岩带断续延伸约100km,其形成的构造背景是揭示怒江洋演化及腾冲与保山地块关系的重要证据。笔者在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对本区流纹岩开展了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流纹岩具有高硅贫钠、高钾钙碱性和高分异特征;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布在129~123Ma区间,代表流纹岩的喷发时代。流纹岩锆石ε_(Hf)(t)值分布于-12.3^-6.3之间,对应的地壳模式年龄为1591~1826Ma;其微量元素蛛网图、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和Nb/Ta比值、Th/U比值等与大陆中上地壳相似;岩石中无斜长石斑晶、Sr含量极低以及在Al_2O_3/(MgO+FeO^T)]-[CaO/(MgO+FeO^T)]和Rb/Ba-Rb/Sr图解上,样品都分布在变泥质岩部分熔融区;表明流纹岩岩浆来源于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其低钠是源区中斜长石含量低或斜长石未参与部分熔融造成的。流纹岩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Th、U和K)富集,Nb、Ta、Ti、P和Sr强烈负异常;在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上样品全部落在活动大陆边缘区;在空间上,这些流纹岩呈带状分布,构成俯冲增生杂岩带的一部分,并与同时代侵入岩紧密相邻,成因上类似于区域内同期S型花岗岩。这些特征表明研究区内流纹岩与高黎贡构造带内同时代花岗岩类相似,形成于俯冲的大陆边缘弧环境,即幔源岩浆底侵至下地壳,这一过程提供了足够的热源使壳源物质(可能为富云母、贫斜长石的变沉积岩类)发生部分熔融生成酸性岩浆,它们在经历了高度的结晶分异后喷出地表形成低钠流纹岩,并在弧前或弧间盆地内被浅海相碎屑沉积物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Lu-Hf同位素组成 低钠流纹岩 增生杂岩带 滇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蛱蝶西藏一个新纪录及川藏地区黄缘蛱蝶的历史记录
13
作者 许永强 王正阳 +2 位作者 益西多吉 卜海涛 达娃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79-682,共4页
在2017年6-7月对藏东南地区蝶类资源进行调查时,于墨脱县采集到了2枚芒蛱蝶Euripusnyctelius(鳞翅目:蛱蝶科)标本,经鉴定为西藏新纪种,同时也是首次在西藏发现芒蛱蝶属;于察隅县采集到1枚黄缘蛱蝶Nymphalisantiopa(鳞翅目:蛱蝶科),兹此... 在2017年6-7月对藏东南地区蝶类资源进行调查时,于墨脱县采集到了2枚芒蛱蝶Euripusnyctelius(鳞翅目:蛱蝶科)标本,经鉴定为西藏新纪种,同时也是首次在西藏发现芒蛱蝶属;于察隅县采集到1枚黄缘蛱蝶Nymphalisantiopa(鳞翅目:蛱蝶科),兹此列举诸多川藏地区黄缘蛱蝶的历史采集记录;并结合西藏处于古北区和东洋区生物交界带的地理位置,对在西藏发现两种蝴蝶的特殊意义进行了简要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蛱蝶 黄缘蛱蝶 西藏 新纪种 蝴蝶迁徙 古北区 东洋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怒江构造带东段同卡蛇绿混杂岩中变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和角闪石^(40)Ar-^(39)Ar年龄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化启 李天福 吉风宝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79-1290,共12页
青藏高原中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所代表古洋盆的性质和早期演化仍存在很多争议。为探讨怒江构造带中-东段早侏罗世构造-岩浆事件的性质和微地体构造、造山格局,对怒江带东段分割八宿微地体的同卡蛇绿混杂岩中的变玄武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 青藏高原中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所代表古洋盆的性质和早期演化仍存在很多争议。为探讨怒江构造带中-东段早侏罗世构造-岩浆事件的性质和微地体构造、造山格局,对怒江带东段分割八宿微地体的同卡蛇绿混杂岩中的变玄武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和角闪石^(40)Ar-^(39)Ar年代学研究。同卡蛇绿混杂岩中的变玄武岩经历了强烈变质变形,显示绿帘角闪岩相的矿物学组成。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变玄武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左倾的轻稀土元素亏损型,显示正常洋中脊玄武岩(N-MORB)特征。但在N-MORB标准化的微量元素配分图解上,样品又显示Rb、Ba、Th、U、Pb、Sr的富集和Nb、Ta的亏损,表明变玄武岩样品具有N-MORB和岛弧的双重特征,形成于不成熟的弧后盆地扩张中心,为SSZ型蛇绿岩的组分。同卡变玄武岩获得角闪石^(40)Ar-^(39)Ar坪年龄为161±2 Ma,与邻近同卡微陆块中石榴矽线黑云斜长片麻岩和怒江带中段安多黑云二长片麻岩中的黑云母^(40)Ar-^(39)Ar冷却年龄(165~167 Ma)相近,从蛇绿岩构造就位的角度,为约束怒江构造带东段次级洋盆的闭合时限和嘉玉桥变质地体于侏罗纪早期沿同卡—俄学一线与同卡微陆块碰撞拼贴提供了直接证据。通过对怒江构造带北缘早、晚侏罗世构造-岩浆事件的综合分析,认为班公湖-怒江构造带不同区段、不同分支的演化、俯冲造山极性及造山时限可能有所不同。这个类似多岛-增生造山的模式表明,青藏高原腹地的造山可能是一系列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地质体沿不同层级的洋盆渐次消减、渐次拼贴的结果,并不一定存在那种古特提斯大洋关闭后中特提斯大洋再接着打开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构造带 变玄武岩 八宿微地体 安多微地体 早侏罗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流浪狗的危害和防控
15
作者 杨乐 曹鹏熙 +1 位作者 李忠秋 党卫东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4-97,共4页
流浪狗是指由于饲养者无意丢失或有意遗弃,而逐渐形成的流浪于各类环境中的野生或半野生的犬类及其后代。由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西藏的流浪狗数量日益增加,分析了流浪狗携带病毒、细菌和寄生虫、伤害畜禽和人、威胁野生动物生存... 流浪狗是指由于饲养者无意丢失或有意遗弃,而逐渐形成的流浪于各类环境中的野生或半野生的犬类及其后代。由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西藏的流浪狗数量日益增加,分析了流浪狗携带病毒、细菌和寄生虫、伤害畜禽和人、威胁野生动物生存、影响生态平衡和加重环境负荷等5个方面的危害,并结合西藏实际提出了加强普查调研、实施种群控制、增加科研投入、加强宣教立法和因时因地重点保护等防控管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流浪狗 危害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维管植物分布特征
16
作者 雷鸣 赵志强 +3 位作者 尼珍 陈文帅 雍青措姆 次仁平措 《西部林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8,共8页
为有效保护国家重点野生植物资源,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年)中在西藏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的物种组成、地理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运用濒危系数、遗传系数和价值系数定量分析西藏全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维管植物优先保护顺序。结... 为有效保护国家重点野生植物资源,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年)中在西藏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的物种组成、地理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运用濒危系数、遗传系数和价值系数定量分析西藏全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维管植物优先保护顺序。结果显示:(1)西藏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维管植物51科86属229种(含3变种1自然杂交种),石松类和蕨类植物5科9属22种,裸子植物4科7属11种,被子植物42科70属196种;国家Ⅰ级保护植物12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217种。(2)从水平分布看,西藏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维管植物主要分布于藏东南区域,县级尺度上共分布于69个县,丰富度最高是墨脱,共有141种;生态地理分区东喜马拉雅南翼山地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区(ⅤA6)最为集中,物种数达192种。(3)从垂直分布看,随着海拔的升高,物种数和属数呈先增多后减少趋势,当海拔达到H4时达到最大值,共39属97种,随后物种数和属数逐渐减少。(4)根据优先保护定量分析,属于优先保护Ⅰ级的物种有62种,Ⅱ级的物种有69种,Ⅲ级的物种有71种,Ⅳ级的物种有27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重点保护植物 分布特征 优先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鸟类分布新纪录——灰白喉林莺
17
作者 刘善思 曾晨 +1 位作者 杨永炳 魏聪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5年第2期95-96,共2页
2024年9月19日,在西藏亚东县下亚东乡庞达新村附近康布麻曲河岸开阔地带的灌木丛中拍摄到一只雀形目鸟类个体,经鉴定其为灰白喉林莺(Curruca communis),为西藏鸟类分布新纪录。
关键词 灰白喉林莺 新纪录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市主要城市绿地的繁殖鸟类多样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魏聪 刘善思 +2 位作者 刘威 杨乐 伊剑锋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8-352,共5页
选取拉萨市龙王潭公园、布达拉宫广场、罗布林卡公园、西藏大学新校区和西藏大学老校区共5个城市绿地7个观测区域,于2016—2019年5月和6月对鸟类群落组成情况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0目24科46种。从鸟类区系上看,古北界、东洋界和广布... 选取拉萨市龙王潭公园、布达拉宫广场、罗布林卡公园、西藏大学新校区和西藏大学老校区共5个城市绿地7个观测区域,于2016—2019年5月和6月对鸟类群落组成情况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0目24科46种。从鸟类区系上看,古北界、东洋界和广布种分别为39、6和1种;从居留型上看,留鸟、夏候鸟和旅鸟分别为31、14和1种;从生境和空间分布上看,林区和湖区鸟类多样性指数较高。2016—2019年拉萨城市绿地鸟类多样性有所波动,说明城市化发展已经对拉萨城市绿地鸟类多样性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鸟类多样性 拉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规格弧唇裂腹鱼幼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艳超 陈锋 +1 位作者 魏聪 李建川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第6期98-101,共4页
为研究弧唇裂腹鱼幼鱼的形态性状和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分别测定了小规格和大规格弧唇裂腹鱼幼鱼体质量(y)、全长(x_(1))、体长(x_(2))、体高(x_(3))、体宽(x_(4))、头长(x_(5))、头高(x_(6))、头宽(x_(7))、吻长(x_(8))、眼间距(x_(9))... 为研究弧唇裂腹鱼幼鱼的形态性状和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分别测定了小规格和大规格弧唇裂腹鱼幼鱼体质量(y)、全长(x_(1))、体长(x_(2))、体高(x_(3))、体宽(x_(4))、头长(x_(5))、头高(x_(6))、头宽(x_(7))、吻长(x_(8))、眼间距(x_(9))、尾柄高(x_(10))、尾柄长(x_(11))、躯干长(x_(12))共12个形态性状,分别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计算各个形态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以及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最后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2种规格弧唇裂腹鱼幼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最优回归方程。结果显示,不同规格的弧唇裂腹鱼幼鱼,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指标不同,小规格为全长、体宽、眼间距和尾柄高,大规格为全长、体高、体宽和躯干长。小规格和大规格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3.152+0.04x_(1)+0.236x_(10)+0.172x_(9)+0.12x_(4),y=-9.850+0.119x_(1)+0.513x_(4)+0.218x_(3)-0.079x_(12)。2种规格弧唇裂腹鱼幼鱼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总和分别为0.950和0.967,表明本研究得到的形态性状为影响弧唇裂腹鱼幼鱼的重点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唇裂腹鱼幼鱼 形态性状 体质量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瓣石豆兰——中国兰科植物一新记录种
20
作者 雷鸣 赵志强 +1 位作者 陈文帅 王喜龙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0-314,共5页
报道了中国兰科(Orchidaceae)石豆兰属(Bulbophyllum)一新记录种——紫瓣石豆兰(Bulbophyllum sonii Aver.&N.V.Duy),并提供了详细的描述和照片。该种与短序石豆兰(B.brevispicatum Z.H.Tsi)、墨脱石豆兰(B.eublepharum Rchb.f.)、... 报道了中国兰科(Orchidaceae)石豆兰属(Bulbophyllum)一新记录种——紫瓣石豆兰(Bulbophyllum sonii Aver.&N.V.Duy),并提供了详细的描述和照片。该种与短序石豆兰(B.brevispicatum Z.H.Tsi)、墨脱石豆兰(B.eublepharum Rchb.f.)、蒙自石豆兰(B.yunnanense Rolfe)相似,但又区别于它的紫色花,侧萼片基部合生成船形状的合萼片,花瓣边缘具纤毛,药帽具晶体状附属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瓣石豆兰 兰科 新纪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