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澎波半细毛羊肉用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央金 扎西 +6 位作者 阚向东 普布次仁 次央 云丹 扎西抬旺 旦增阿旺 次仁旺堆 《中国草食动物》 2000年第1期18-20,共3页
澎波半细毛羊是西藏雪域很有希望的毛肉兼用型绵羊品种。1998 年对其进行的产肉性能和肉品质研究结果表明, 该羊从初生到周岁生长发育快, 以后生产发育趋缓, 4 岁达到最大体重。经测定, 4 岁羯羊胴体重平均为18-36 kg... 澎波半细毛羊是西藏雪域很有希望的毛肉兼用型绵羊品种。1998 年对其进行的产肉性能和肉品质研究结果表明, 该羊从初生到周岁生长发育快, 以后生产发育趋缓, 4 岁达到最大体重。经测定, 4 岁羯羊胴体重平均为18-36 kg, 屠宰率平均50-09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肉兼用型 半细毛羊 饲养管理 肉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高原鸡病研究
2
作者 潘祖福 徐大师 +5 位作者 殷淑君 色珠 邓春媚 林少敏 李朝美 明琼 《动物检疫》 1993年第3期23-25,共3页
据统计西藏高原有各种鸡55万余只,近年来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搞活,每年都从四川、甘肃和青海等地引入种鸡,使本来就很不清楚的鸡病疫情更加复杂化。为了保障养鸡业的发展,近10年来,作者结合西藏实际。
关键词 昏睡病 腹膜炎 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典型草地地上生物量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16
3
作者 除多 普布次仁 +2 位作者 德吉央宗 姬秋梅 唐洪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71-1081,共11页
采用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沼泽化草甸和温性草原4种西藏高原典型草地类型地上生物量定点观测数据,分析其地上生物量季节动态变化特征和生长规律。结果表明,高寒沼泽化草甸地上生物量最高,其中围网草地年均地上生物量达384.45g.m-2,... 采用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沼泽化草甸和温性草原4种西藏高原典型草地类型地上生物量定点观测数据,分析其地上生物量季节动态变化特征和生长规律。结果表明,高寒沼泽化草甸地上生物量最高,其中围网草地年均地上生物量达384.45g.m-2,比无围网草地地上生物量高73%,且是温性草原类草地生物量的6倍,是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类草地的12~14倍,与自由放牧相比,围栏禁牧措施可以明显提高草原地上生物量,是改良退化草地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温性草原草地生产力大于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城市附近山地草地生物量明显大于远离城市的地区,表明城市化进程降低了天然草地放牧强度,是恢复退化草地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属半干旱气候类型的西藏高原中部,降水是制约草地植被生长的主要因子;草地地上生物量的绝对增长速率和相对增长速率季节动态均在生物量达到高峰期前为正增长,之后为负增长。区域水热条件差异及其季节性变化导致了不同草地类型或同一类型不同区域的草地最快生长期出现的时间存在一定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地 地上生物量 季节变化 西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斯布’牦牛宰后成熟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牛珺 张丽 +5 位作者 孙宝忠 姬秋梅 余群力 马纪兵 董超 王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7-133,共7页
【目的】研究西藏‘斯布’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变化及差异.【方法】以西藏‘斯布’牦牛肉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成熟第1,2,3,5,7,14,21,28天的牦牛背最长肌中挥发性风味物质... 【目的】研究西藏‘斯布’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变化及差异.【方法】以西藏‘斯布’牦牛肉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成熟第1,2,3,5,7,14,21,28天的牦牛背最长肌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分析牦牛肉成熟过程中主要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差异,并用主成分分析成熟过程中主要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在西藏‘斯布’牦牛肉成熟过程中共检测到57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共9类,其中醛类18种,醇类7种,烃类19种,酮类化合物2种,酯类2种,酸类5种,及其他化合物4种.在成熟过程中,第1,2天风味物质种类差异较小,第3天开始风味物质种类明显增加,主要增加了醇类物质,第5,7,14,21天的主要风味物质与成熟第3天大致相同,但其总体风味物质增多,第28天乙醇含量最大,且风味物质主要为酸类.【结论】西藏‘斯布’牦牛肉成熟过程中共测得57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将风味物质按照成熟时间分为前、中、后3个时期,其种类及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布’牦牛肉 挥发性物质 主成分分析 固相微萃取(HS-SPME)/气相色谱-质谱(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EOS/MODIS数据估算西藏藏北高原地表草地生物量 被引量:17
5
作者 除多 姬秋梅 +1 位作者 德吉央宗 普次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12-621,共10页
植被生物量作为一个重要的植被状态参数,其估算不仅对研究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生产量、碳循环、营养分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植被生物量的大小直接影响人类对地表植被的利用特点,而且影响其他的生物物理参量。各种不同空间分辨率、时间分... 植被生物量作为一个重要的植被状态参数,其估算不仅对研究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生产量、碳循环、营养分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植被生物量的大小直接影响人类对地表植被的利用特点,而且影响其他的生物物理参量。各种不同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波谱分辨率遥感数据的出现,使得实时监测大范围的植被生长成为可能。文中根据2004年8月至9月草地植被地面观测资料结合同期的EOS/MODIS卫星遥感数据建立了西藏藏北高原草地植被地上生物量、绿色干物质获得量与EOS/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植被指数(EVI)之间的关系,并与影响草地植被空间分布的主要气候和高程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藏北高原NDVI较EVI能有效地估算草地地上生物量和绿色干物质获得量;藏北高原草地地上生物量与绿色干物质获得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从东南部到西北部逐渐减少,东南部部分地区每平方公顷的草地地上生物量在2000 kg以上,到西北部地区减少到200 kg以下。影响草地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的主要气候要素是降水,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64,其次为温度,相关系数为0.44;草地植被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与高程呈反比,即海拔越高的地段生物量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物量 EOS/MODIS 气候要素 藏北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高原典型草地地上生物量遥感估算 被引量:12
6
作者 除多 德吉央宗 +1 位作者 姬秋梅 唐红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50,共8页
准确估算草地地上生物量对合理规划区域畜牧业、评估草地植被的生态效益有重要意义。利用每月两次的野外调查资料和对应的MODIS植被指数,以GIS空间数据处理技术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等为手段,建立了西藏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温性草原3个... 准确估算草地地上生物量对合理规划区域畜牧业、评估草地植被的生态效益有重要意义。利用每月两次的野外调查资料和对应的MODIS植被指数,以GIS空间数据处理技术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等为手段,建立了西藏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温性草原3个典型草地类型的地上生物量遥感估算模型和方法。结果表明:MODIS植被指数更适合于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的地上生物量估算,对于高寒草甸,最佳估算模型是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的三次多项式,其相关系数为0.82;对高寒草原,则是基于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的三次多项式,相关系数达0.83;由于温性草原存在很强的空间异质性,估算效果较其他2个草地类型差。MODIS植被指数对草地生长期鲜草生物量的估算和模拟效果要优于总地上生物量。在生长期,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的鲜草生物量与植被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8,最高达0.92;对温性草原,两者的相关系数也均大于0.67,其中,NDVI是高寒草甸和温性草原鲜草生物量估算的最佳植被指数,对高寒草原则是EVI。对同一草地类型,由于地上生物量差异较小,使得相比其他模型,线性或多项式回归模型更适合于西藏高原草地地上生物量的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地上生物量 典型草地 估算方法 西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宰后成熟时间提高牦牛肉品质 被引量:27
7
作者 张丽 王莉 +4 位作者 周玉春 孙宝忠 余群力 姬秋梅 郭兆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325-331,共7页
为了研究宰后成熟时间对牦牛肉品质的影响,该研究采集牦牛背最长肌,真空包装后进行成熟排酸,成熟期间取样测定pH值、剪切力、持水能力、色度,并通过标准化和动力学模型分析研究其变化规律。结果发现,除了黄色度b*以外,其余品质... 为了研究宰后成熟时间对牦牛肉品质的影响,该研究采集牦牛背最长肌,真空包装后进行成熟排酸,成熟期间取样测定pH值、剪切力、持水能力、色度,并通过标准化和动力学模型分析研究其变化规律。结果发现,除了黄色度b*以外,其余品质指标均在21d的成熟过程中有显著变化(P〈0.05)。相比于7 d成熟,延长至21 d的长时间成熟可将牦牛肉剪切力显著地降低47%(P〈0.05),并将蒸煮损失和红色度a*分别显著地提高28%和32%(P〈0.05)。通过对比线性函数、指数函数、二次函数对牦牛肉品质变化的预测效果,结果发现二次函数预测模型与牦牛肉宰后品质变化具有相对最好的拟合度(决定系数R2范围为0.90~0.98),其中pH值、剪切力、加压损失、亮度L*值随时间的变化函数呈现出凸函数特征,而蒸煮损失和a*值则呈现出凹函数特征。结果表明,相比于牛肉品质宰后预测中常用的线性函数和指数函数而言,二次函数更适用于牦牛肉品质变化的预测,而将牦牛肉宰后成熟时间延长至21 d可有效降低牦牛肉剪切力。研究可为牦牛肉品质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质控制 加工 牦牛肉 品质变化 成熟时间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草地生态现状分析与治理对策
8
作者 谢国平 呼天明 +1 位作者 王佺珍 朱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8260-8262,共3页
介绍了西藏草原生态现状,分析了其生态退化的原因,指出了草原生态退化的害处,并提出了防治西藏草原生态退化的对策。
关键词 西藏 草地 生态现状 治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水平土壤酶活性对西藏野生垂穗披碱草生物产量的影响
9
作者 谢国平 包赛很那 +2 位作者 王明涛 朱勇 熊晓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7期149-153,162,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土壤酶活性对西藏野生垂穗披碱草生物产量的影响。[方法]在西藏拉萨河谷塔杰试验点,通过连续3年对西藏野生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不同时期的土壤酶活性水平、生物产量进行取样观测,研究土壤中酶活性对西藏野生垂穗...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土壤酶活性对西藏野生垂穗披碱草生物产量的影响。[方法]在西藏拉萨河谷塔杰试验点,通过连续3年对西藏野生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不同时期的土壤酶活性水平、生物产量进行取样观测,研究土壤中酶活性对西藏野生垂穗披碱草生物产量的影响。[结果]施肥处理T1、T2、T3、T4、T5均有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增加土壤纤维素酶、脲酶、蛋白酶、磷酸酶的活性;土壤酶活性与牧草生物产量在不同生长期差异显著,在开花期之前各施肥处理土壤纤维素酶、脲酶、蛋白酶的活性与牧草生物产量呈正相关,之后略有下降呈负相关,但土壤磷酸酶活性则在抽穗期之前与牧草生物产量呈正相关,之后略有下降呈负相关; T3处理显著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且牧草产量达到最高,远高于其他5个处理;各施肥处理效应表现为T3>T2> T5>T4>T1>CK。[结论]在建植人工草地时,通过施肥增加土壤酶活性,是提高西藏野生垂穗披碱草生长性能和增加产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水平 土壤酶活性 西藏野生垂穗披碱草 生物产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雄地区牧草引种试验报告
10
作者 贾笃敬 巴桑 《中国草地》 CSCD 1989年第6期11-15,共5页
一、自然概况当雄县位于藏北高原东南侧,全县有草原面积100万公顷。据该县气象站13年气象资料统计,年均温1℃,年均最低温-5.5℃,年均最高温10.5℃,年极端最低温-35.9℃,极端最高温23.2℃,≥0℃的年积温2946.2℃;年蒸发量1970mm,为降水量... 一、自然概况当雄县位于藏北高原东南侧,全县有草原面积100万公顷。据该县气象站13年气象资料统计,年均温1℃,年均最低温-5.5℃,年均最高温10.5℃,年极端最低温-35.9℃,极端最高温23.2℃,≥0℃的年积温2946.2℃;年蒸发量1970mm,为降水量(488mm)的4倍以上,初终霜日期间隔平均58天,植物生长期130~140天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当雄地区 牧草 引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