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牦牛瘤胃源产纤维素酶菌株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探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姜南 李传博 +5 位作者 杨晓钰 孙光明 洛桑顿珠 次旦央吉 石汇 窦少华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4,共7页
为提高纤维素的利用率,寻找到安全性能好、产酶效率高的菌株添加剂添加到饲料中,以提升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从牦牛瘤胃中分离高产纤维素酶菌株,进行16S rDNA的鉴定,并探究其在不同温度、pH、接种量和发酵阶段产内切型-β-葡聚糖酶、外切... 为提高纤维素的利用率,寻找到安全性能好、产酶效率高的菌株添加剂添加到饲料中,以提升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从牦牛瘤胃中分离高产纤维素酶菌株,进行16S rDNA的鉴定,并探究其在不同温度、pH、接种量和发酵阶段产内切型-β-葡聚糖酶、外切型-β-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的特性。结果表明:通过形态学鉴定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最终确定高产菌株M1为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M1产内切型-β-葡聚糖酶活性大于外切型-β-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M1在35℃、pH为7、接种量为2%的条件下产内切型-β-葡聚糖酶的效率最高,在30℃、pH为6、接种量为2%的条件下产外切型-β-葡聚糖酶的效率最高,在30℃、pH为6、接种量为1%条件下产β-葡萄糖苷酶的效率最高;在M1生长过程中,先产生了β-葡萄糖苷酶,其次是外切型-β-葡聚糖酶、内切型-β-葡聚糖酶,并且外切酶活性远远大于内切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牦牛 瘤胃源 菌株筛选 纤维素酶 产酶条件 饲料添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澎波半细毛羊肉用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央金 扎西 +6 位作者 阚向东 普布次仁 次央 云丹 扎西抬旺 旦增阿旺 次仁旺堆 《中国草食动物》 2000年第1期18-20,共3页
澎波半细毛羊是西藏雪域很有希望的毛肉兼用型绵羊品种。1998 年对其进行的产肉性能和肉品质研究结果表明, 该羊从初生到周岁生长发育快, 以后生产发育趋缓, 4 岁达到最大体重。经测定, 4 岁羯羊胴体重平均为18-36 kg... 澎波半细毛羊是西藏雪域很有希望的毛肉兼用型绵羊品种。1998 年对其进行的产肉性能和肉品质研究结果表明, 该羊从初生到周岁生长发育快, 以后生产发育趋缓, 4 岁达到最大体重。经测定, 4 岁羯羊胴体重平均为18-36 kg, 屠宰率平均50-09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肉兼用型 半细毛羊 饲养管理 肉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山羊肛门部皮肤癌的病因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殷淑君 高永诚 +4 位作者 潘祖福 色珠 旦增 李玉兰 姚海潮 《中国畜禽传染病》 CSCD 1989年第1期1-2,共2页
西藏某些地区的山羊发生的一种肛门部皮肤溃烂病。经过调查研究,确诊为山羊肛门部皮肤癌。通过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水动物回归试验表明,8601(8109)和8603(8132)株真菌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因子;过度的阳光暴晒是引起癌变的诱因;皮肤缺乏色素和... 西藏某些地区的山羊发生的一种肛门部皮肤溃烂病。经过调查研究,确诊为山羊肛门部皮肤癌。通过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水动物回归试验表明,8601(8109)和8603(8132)株真菌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因子;过度的阳光暴晒是引起癌变的诱因;皮肤缺乏色素和成年山羊是引起癌变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皮肤癌 皮肤癌 肛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高原鸡病研究
4
作者 潘祖福 徐大师 +5 位作者 殷淑君 色珠 邓春媚 林少敏 李朝美 明琼 《动物检疫》 1993年第3期23-25,共3页
据统计西藏高原有各种鸡55万余只,近年来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搞活,每年都从四川、甘肃和青海等地引入种鸡,使本来就很不清楚的鸡病疫情更加复杂化。为了保障养鸡业的发展,近10年来,作者结合西藏实际。
关键词 昏睡病 腹膜炎 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地生物量及牧草养分含量年度动态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郭春华 张均 +3 位作者 王康宁 意西多吉 吴玉江 索朗达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测定了西藏那曲地区高寒草地1~12月份围栏内和围栏外的地上生物量(BM)及牧草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灰分(Ash)含量。结果表明:围栏内年平均BM极显著高于围栏外(15.02 DM g/... 测定了西藏那曲地区高寒草地1~12月份围栏内和围栏外的地上生物量(BM)及牧草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灰分(Ash)含量。结果表明:围栏内年平均BM极显著高于围栏外(15.02 DM g/m^2对11.70 DMg/m^2,P〈0.01),而围栏内外牧草各种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季节BM和牧草养分含量变异较大,BM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8月份最高(33.02 DM g/m^2),3月份最低(6.39DMg/m^2);牧草CP、EE含量亦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CP含量在8月份达到最高(10.68%DM),在2月份降到最低(2.72%DM),EE含量变异不大,在9月份较高(3.77%DM),1月份较低(2.26%DM);NDF变化规律与CP相反,呈“V”型曲线变化趋势,最低和最高含量分别在8月份(49.38%DM)和12月份(69.08%DM);ADF含量全年变化不大,夏季较(35.03%DM)冬春季低(42.92%DM);Ash在6月份含量最高(18.29%DM),2月份含量最低(7.14%DM)。以月份为自变量,进行适当变换后建立了牧草生物量和养分含量的全年动态变化回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牧草 生物量 养分含量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草原疯草分布、危害及其防治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建军 赵宝玉 +1 位作者 樊泽峰 四郎玉珍 《草业与畜牧》 2007年第6期36-40,共5页
疯草对西藏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草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本文从西藏草原疯草的种类、分布、对草原和畜牧业的危害、疯草毒性成分和中毒机理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并提出了一些综合防治的建议。
关键词 西藏 疯草 危害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山羊微卫星DNA多态性研究
7
作者 王杰 华太才让 +2 位作者 欧阳熙 益西多杰 姬秋梅 《中国草食动物》 2006年第z1期122-126,共5页
选用10个SSR标记,经PCR扩增、9%非变性聚丙烯酰胺电泳和银染法显色,对高原型藏山羊、山谷型藏山羊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并以白玉黑山羊、建昌黑山羊、美姑山羊和新疆山羊作对照.结果表明,10个SSR标记在高原型藏山羊、山谷型藏山羊、白玉... 选用10个SSR标记,经PCR扩增、9%非变性聚丙烯酰胺电泳和银染法显色,对高原型藏山羊、山谷型藏山羊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并以白玉黑山羊、建昌黑山羊、美姑山羊和新疆山羊作对照.结果表明,10个SSR标记在高原型藏山羊、山谷型藏山羊、白玉黑山羊、建昌黑山羊、美姑山羊和新疆山羊群体的平均H、PIC、Ne分别为0.673/0.631/4.3、0.680/0.649/4.7、0.777/0.660/4.3、0.797/0.716/5.1、0.793/0.561/3.2和0.680/0.629/4.6.高原型藏山羊与山谷型藏山羊(D=0.063)聚为1类;建昌黑山羊和美姑山羊(D=0.026)聚为1类后,再与白玉黑山羊聚为1类;最后两类与新疆山羊聚为1大类,与各群体的来源和生态地理分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标记 藏山羊 遗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对4种秸秆营养价值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斌 任傲 +5 位作者 陈艾莉 奥斯曼 陈亮 巴桑珠扎 周传社 姜南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6-80,共5页
为评价海拔对西藏地区4种主要饲料秸秆(青稞、玉米、燕麦和油菜)秸秆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分别对生长在不同海拔(3000~4300 m)的4种作物秸秆中粗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 为评价海拔对西藏地区4种主要饲料秸秆(青稞、玉米、燕麦和油菜)秸秆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分别对生长在不同海拔(3000~4300 m)的4种作物秸秆中粗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粗蛋白在青稞秸秆中含量显著降低(P<0.05),在玉米和油菜秸秆中含量显著增加(P<0.05),在燕麦秸秆中含量变化无规律性;可溶性糖在这4中秸秆中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中性洗涤纤维在青稞秸秆中含量变化无规律性,在玉米和燕麦秸秆中含量显著降低(P<0.05),在油菜秸秆中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酸性洗涤纤维在青稞秸秆中显著增加(P<0.05),在玉米、燕麦和油菜秸秆中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果说明,海拔对秸秆中粗蛋白、可溶性糖、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对同一种作物秸秆,海拔对不同营养组分的影响不同,对同一营养组分,除可溶性糖外,海拔对不同种作物秸秆有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粗蛋白 可溶性糖 中性洗涤纤维 酸性洗涤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当雄牦牛超数排卵及胚胎移植试验 被引量:7
9
作者 姬秋梅 达娃央拉 +9 位作者 马晓宁 丁文波 桓龚杰 陈永昌 张成福 张强 向巴卓嘎 阚向东 姚海潮 苏雷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7年第9期133-135,共3页
2005年8月初,对西藏当雄10头5~10岁供体母牦牛实施了超数排卵试验,超排选用PGF2α+FSH刺激法和埋置阴道栓Cu-Mate^+促卵泡素FSH刺激法,FSH的剂量为8.8~9.0mg/头。根据超排后供体发情表现、黄体数量及获得胚胎数量及质量评定... 2005年8月初,对西藏当雄10头5~10岁供体母牦牛实施了超数排卵试验,超排选用PGF2α+FSH刺激法和埋置阴道栓Cu-Mate^+促卵泡素FSH刺激法,FSH的剂量为8.8~9.0mg/头。根据超排后供体发情表现、黄体数量及获得胚胎数量及质量评定超排效果,将胚胎鲜胚移植给经同期处理的受体母牦牛。结果为:10头供体牛共获得7枚胚胎,PGF2α+FSH连续递减法得到5枚可用胚胎,Cu-Mate+FSH法没有冲到胚胎,5枚胚胎移植给5头受体后妊娠并出生4头牦犊牛。结论为:PGF2α+FSH连续递减法超排效果较好,胚胎移植取得初步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雄牦牛 超数排卵 胚胎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山羊地方流行性流产病的诊断及防治研究
10
作者 高永诚 明琼 +2 位作者 色珠 李朝美 田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66-68,共3页
本文报导西藏自治区山羊地方流行性流产病原诊断和防治措施。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流产胎儿病理解剖、组织培养、镜检、动物试验和间接血凝反应等方法,确诊本病是由衣原体所引起的山羊传染性流产。并用当地分离的衣原体为种毒,... 本文报导西藏自治区山羊地方流行性流产病原诊断和防治措施。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流产胎儿病理解剖、组织培养、镜检、动物试验和间接血凝反应等方法,确诊本病是由衣原体所引起的山羊传染性流产。并用当地分离的衣原体为种毒,通过鸡胚和鸡胚细胞传代培养,取其卵黄囊和细胞培养液制成灭能苗和弱毒苗。从1983年至1989年,先后研制出了28批疫苗,通过安全、效力检验、疫区试用和区域试验结果证明,该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流产病 西藏 诊断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1
11
作者 奥斯曼 《南方农业》 2015年第3期148-148,150,共2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单单满足吃饱,还在乎是否吃好,这必然对我国畜牧业的要求有所提高。但是由于我国还处于发展中,畜牧业也兴起的时间不长,而且我国环境差异明显,导致在我国各个地区的畜牧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关键词 畜牧业 农业工程 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 养殖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改则县草地型藏系绵羊选育工作成效与发展建议
12
作者 罗布确 益西多吉 +1 位作者 索朗杰布 罗布占堆 《现代畜牧科技》 2021年第9期29-30,共2页
西藏天然草地覆盖面积较大,为西藏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而改则县属于纯牧业大县之一。畜牧业作为西藏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具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绵羊产业作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绵羊产业除了为人们... 西藏天然草地覆盖面积较大,为西藏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而改则县属于纯牧业大县之一。畜牧业作为西藏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具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绵羊产业作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绵羊产业除了为人们的生活用品提供了众多优质的材料,给人们提供身体上的营养之外,还给天然草地提供了有机的化肥,具有着众多的优势。因此,要大力发展绵羊产业,推动西藏经济的发展,让西藏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从西藏改则县草地型藏系绵羊的选育工作出发,探讨适合藏系绵羊的发展战略,促进西藏畜牧业长效久远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型藏系绵羊 选育工作成效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与益生元组合的筛选并利用IPEC-J2细胞模型验证其对肠道屏障的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荆学毅 禹爱兵 +3 位作者 程雨菲 高杨 姜南 洪亮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693-4705,共13页
为开发改善动物肠道健康的绿色添加剂产品,本研究旨在筛选乳酸菌与益生元组合,并探究其对肠道屏障的影响。首先,根据碳水化合物生化鉴定试剂条的发酵结果确定5种乳酸菌[植物乳杆菌177(LP)、唾液乳杆菌KLW001(LSa)和罗伊氏乳杆菌(LRe)、... 为开发改善动物肠道健康的绿色添加剂产品,本研究旨在筛选乳酸菌与益生元组合,并探究其对肠道屏障的影响。首先,根据碳水化合物生化鉴定试剂条的发酵结果确定5种乳酸菌[植物乳杆菌177(LP)、唾液乳杆菌KLW001(LSa)和罗伊氏乳杆菌(LRe)、类干酪乳杆菌(LPa)和鼠李糖乳杆菌(LRh)]对应的候选益生元;其次,根据5种乳酸菌和候选益生元[山梨醇(So)、甘露醇(Ma)、鼠李糖(Rh)、低聚木糖(Xyo)、海藻糖(Tr)、棉子糖(Ra)和普鲁兰多糖(Pu)]的短链脂肪酸(SCFA)发酵能力选择合生元组合,将筛选得到的3种合生元组合(LP+Pu、LSa+Pu、LRe+Ra)通过脂多糖(LPS)构建的“肠漏”细胞模型,以测定单层细胞渗透率、跨上皮细胞电阻(TEER)值的变化、肠道紧密连接蛋白[跨膜蛋白-1(Claudin-1)、闭合蛋白(Occludin)和闭锁小带蛋白-1(ZO-1)]的表达,验证合生元对肠道屏障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LP+Pu组合能发酵产生更多的SCFA,特别是能增加丁酸含量;“肠漏”细胞模型结果表明,LP+Pu组合上调了Claudin-1和ZO-1的mRNA相对表达量,维持了细胞上皮完整性。综上所述,LP+Pu组合可以作为增加SCFA产量、增加肠道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合生元,为今后治疗及预防畜禽肠道屏障相关疾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合生元 短链脂肪酸 肠道屏障 IPEC-J2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曲霉培养物对冷季泌乳牦牛产奶量、乳成分、血浆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14
作者 姜南 修雨荷 +4 位作者 邵婷婷 贡觉郎珍 孙光明 洛桑顿珠 巴桑旺堆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7-10,共4页
试验研究在冷季泌乳牦牛补饲的基础上,添加米曲霉培养物对产奶量、乳成分、血浆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择胎次相同、产犊日期和体重相近的泌乳牦牛16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牦牛。对照组补饲,米... 试验研究在冷季泌乳牦牛补饲的基础上,添加米曲霉培养物对产奶量、乳成分、血浆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择胎次相同、产犊日期和体重相近的泌乳牦牛16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牦牛。对照组补饲,米曲霉培养物组补饲时添加100 g/(头·d)米曲霉培养物。预试期1w,正式试验期5 w。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米曲霉培养物组能够显著提高试验第18 d的乳脂率及第18 d、35 d的乳蛋白率和乳糖率(P<0.05);试验第35 d,米曲霉培养物组血浆中白蛋白(ALB)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葡萄糖(GLU)和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升高(P<0.05),尿素氮(BUN)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第18 d和35 d,米曲霉培养物组血浆中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升高(P<0.05),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试验第18 d,米曲霉培养物组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研究表明,米曲霉培养物能够提高冷季牦牛乳品质、机体免疫功能及饲粮能量与蛋白质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曲霉培养物 泌乳牦牛 冷季 产奶量 乳成分 血浆生化指标 免疫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三大优良牦牛类群产乳性能及乳品质分析
15
作者 姬秋梅 普穷 +2 位作者 达娃央拉 次仁德吉 达瓦曲吉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69-276,共8页
1997-1998年对嘉黎、帕里、斯布三大优良类群的成年母牦牛进行了产奶性能的测定与乳品分析,结果表明帕里牦牛的产乳量最高(199.80 kg);其次是斯布牦牛(179.70 kg);嘉黎牦牛最低(147.00 kg),产乳量均低于国内外其他牦牛。乳品分析结... 1997-1998年对嘉黎、帕里、斯布三大优良类群的成年母牦牛进行了产奶性能的测定与乳品分析,结果表明帕里牦牛的产乳量最高(199.80 kg);其次是斯布牦牛(179.70 kg);嘉黎牦牛最低(147.00 kg),产乳量均低于国内外其他牦牛。乳品分析结果为帕里牦牛乳蛋白质含量为5.73 %,乳脂率为5.95 %,乳糖为3.77 %;斯布牦牛为5.27 %,7.50 %,3.49 %;嘉黎牦牛为5.10 %,6.75 %,3.56 %,并且发现嘉黎牦牛乳中含有微量的硒(0.0064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 乳成分 牦牛类群 产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三大优良类群牦牛的产肉性能及肉品质分析
16
作者 姬秋梅 普穷 +4 位作者 达娃央拉 次仁德吉 达瓦曲吉 张永清 洛桑 《中国草食动物》 2000年第5期3-6,共4页
1997年和 1998年对西藏帕里、嘉黎、斯布三大优良类群牦牛的成年牦牛共 17头进行了屠宰试验 ,分析了各类群牦牛的产肉性能和不同部位肌肉的营养成分 ,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 ,帕里牦牛的屠宰率为 4 9 4 7% ,净肉率为 4 0 74 ... 1997年和 1998年对西藏帕里、嘉黎、斯布三大优良类群牦牛的成年牦牛共 17头进行了屠宰试验 ,分析了各类群牦牛的产肉性能和不同部位肌肉的营养成分 ,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 ,帕里牦牛的屠宰率为 4 9 4 7% ,净肉率为 4 0 74 % ,胴体产肉率为 81 84 % ,眼肌面积为 61 0 9cm2 ,骨肉比为 1∶4 56;嘉黎牦牛相应为 50 59% ,4 3 0 2 % ,85 0 9% ,64 55cm2 和 1∶4 2 1;斯布牦牛相应为 4 6 67% ,37 4 % ,79 62 % ,4 5 4 1cm2 和 1∶3 96。说明西藏三大优良类群牦牛具有较高的产肉性能。牦牛肉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富含各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的特点 ,品质优良 ,营养价值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牦牛 屠宰率 产肉率 骨肉比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里牦牛生产性能的研究
17
作者 姬秋梅 普穷 +4 位作者 达娃央拉 次仁德吉 达娃曲吉 张永清 洛桑 《中国草食动物》 2000年第6期3-6,共4页
帕里牦牛是西藏牦牛优良类群之一 ,经过对该类群牦牛生产性能及其肉、乳的营养成分系统的测定和分析 ,结果表明 ,帕里公母牦牛平均体重分别为 318 3kg、 2 0 0 85kg ;眼肌面积分别为 74 4 6cm2 、 4 7 72cm2 ;平均屠宰率为 50 84 % ... 帕里牦牛是西藏牦牛优良类群之一 ,经过对该类群牦牛生产性能及其肉、乳的营养成分系统的测定和分析 ,结果表明 ,帕里公母牦牛平均体重分别为 318 3kg、 2 0 0 85kg ;眼肌面积分别为 74 4 6cm2 、 4 7 72cm2 ;平均屠宰率为 50 84 % ;平均净肉率为 4 2 36% ;眼肌肉含粗蛋白2 2 56% ,粗脂肪 2 0 6% ,肋肌肉含粗蛋白 17 82 % ,粗脂肪 2 5 2 9% ;8月份日平均产奶量为 1 2 2kg ,乳脂率为 5 95% ,乳糖含量为 3 77% ;牦牛毛绒产量 0 15~ 1kg ,平均实际收绒量 0 2 5kg ,平均绒纤维细度为 2 3 4 6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里牦牛 生产性能 营养成分 产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那曲地区高寒草地牧草矿物元素动态变化及盈缺分析
18
作者 郭春华 张均 +5 位作者 王康宁 意西多吉 欧阳熙 徐亚欧 吴玉江 索朗达 《中国草食动物》 2007年第2期15-18,共4页
测定了那曲地区尼玛县高寒草地不同月份围栏内和围栏外牧草矿物元素(Ca、P、Na、K、Mg、Cu和Zn)含量,并根据元素的吸收率及藏山羊矿物元素需要量,对放牧藏山羊采食牧草中矿物元素的盈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月份围栏内与围栏外的矿... 测定了那曲地区尼玛县高寒草地不同月份围栏内和围栏外牧草矿物元素(Ca、P、Na、K、Mg、Cu和Zn)含量,并根据元素的吸收率及藏山羊矿物元素需要量,对放牧藏山羊采食牧草中矿物元素的盈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月份围栏内与围栏外的矿物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不同季节的变异很大。夏秋季牧草Ca、P、Na、K、Mg、Cu、Zn的含量(Ca 1.25% DM,P0.1419% DM,Na0.06% DM,K 1.51% DM,Mg 0.28% DM,Cu 8.70mg/kg,Zn 27.35mg/kg)高于冬春季(Ca 0.72% DM,P 0.0005% DM,Na 0.02% DM,K0.43% DM,Mg 0.10% DM,Cu3.02mg/kg,Zn 8.49mg/kg)。除Mg和青草期的K能满足藏山羊的需要外,其余元素不能满足藏山羊生长、繁殖和泌乳对矿物元素的需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那曲 牧草 藏山羊 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激素刺激西藏藏北牦牛同期发情试验
19
作者 马晓宁 丁文波 +7 位作者 桓龚杰 王姝瑭 姬秋梅 达瓦央拉 阚向东 张成富 张强 苏雷 《中国草食动物》 2007年第6期29-31,共3页
2005年8月初,对西藏藏北54头3~12岁受体母牦牛实施了同期发情试验,外源激素分别采用促排卵素LHRH-A3结合孕马血清PMSG处理法和氯前列腺素(PGF2α)两次注射处理法。结果表明:LHRH-A3+PMSG法处理6~9岁和10~12岁牦牛时发情率(可移植率)... 2005年8月初,对西藏藏北54头3~12岁受体母牦牛实施了同期发情试验,外源激素分别采用促排卵素LHRH-A3结合孕马血清PMSG处理法和氯前列腺素(PGF2α)两次注射处理法。结果表明:LHRH-A3+PMSG法处理6~9岁和10~12岁牦牛时发情率(可移植率)分别为93.3%(40%)和60%(20%),二次PGF2α法处理3~5岁、6~9岁、10~12岁牦牛时发情率(可移植率)分别为61.1%(5.5%)、70%(40%)和50%(16.7%)。结论:LHRH-A3+PMSG法和二次PGFα法都是成功的同期处理方法,受体在6~9岁时同期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牦牛 同期发情 外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的玉米秸替换干草对绵羊消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参木有 卢德勋 +4 位作者 胡明 牛文艺 徐桂梅 任晓萍 娜仁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7-52,共6页
本试验选用12只体重30~35kg,安装有永久性瘤胃及十二指肠近端瘘管的内蒙古半细毛羯羊,研究不同处理、不同替换水平的玉米秸对日粮营养物质,特别是氮的消化和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日粮蛋白质水平相同的条件下,氨化处理组(AT组... 本试验选用12只体重30~35kg,安装有永久性瘤胃及十二指肠近端瘘管的内蒙古半细毛羯羊,研究不同处理、不同替换水平的玉米秸对日粮营养物质,特别是氮的消化和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日粮蛋白质水平相同的条件下,氨化处理组(AT组)和兴牧宝处理组(XT组)与未处理组(C组)相比,氮的消化率明显提高;且随着玉米秸替换水平的增加,粪、尿中的氮含量增加,氮沉积量减少,消化率下降,其中以日粮干草100%被玉米秸替换时差异极显著(P<0.01)。AT组和XT组与C组相比,DM、OM和ADF进食量均显著提高(P<0.05)。随着玉米秸替换比例的增加,不同处理组DM、OM和ADF消化率逐渐降低。60%替换水平的XT组和AX组DM、OM和ADF消化率均高于C组。玉米秸适宜的替换干草比例为30%~60%(占日粮干物质的21%~42%)。不同替换比例的玉米秸与日粮氮表观消化率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经斜率比法计算发现XT组与AT组对日粮氮的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玉米秸的不同替换比例与日粮中DM的表观消化率存在相关关系,经斜率比法计算得知XT组日粮DM的表观消化率明显提高,与AT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消化代谢 玉米秸 干草替换品 处理方法 替换比例 表现消化率 斜率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