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与GEODA的西藏自治区农林牧业总产值空间差异演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曹宇鹏 方江平 屈兴乐 《高原农业》 2021年第6期612-620,636,共10页
基于2004~2016年西藏自治区73个县域的农林牧业总产值,对其空间差异演化进行研究。(方法)先利用GEODA软件的空间自相关分析判断西藏自治区县域农林牧业总产值的空间聚集情况,再利用ARCGIS10.6的标准差椭圆分析法分析其空间演化研究。结... 基于2004~2016年西藏自治区73个县域的农林牧业总产值,对其空间差异演化进行研究。(方法)先利用GEODA软件的空间自相关分析判断西藏自治区县域农林牧业总产值的空间聚集情况,再利用ARCGIS10.6的标准差椭圆分析法分析其空间演化研究。结果表明,Moran’I值历年均大于0,标准差椭圆面积呈下降趋势。各县域农林牧业产值在空间上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高值集聚区与低值集聚区在研究期间分布情况变化不大,2006年后产值集聚度在波动中呈增强趋势。产值重心稳定,分布在拉萨市附近,离散程度较大,方向性明显,总体呈东西向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自治区 空间集聚性 方向性特征 农林牧业总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德姆拉山海拔梯度上的土壤养分和化学计量特征
2
作者 罗珊 方江平 屈兴乐 《高原农业》 2025年第3期345-352,共8页
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在海拔梯度上具有较大的变化,它们在西藏高海拔地区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尚不清楚。本文在西藏德姆拉山3600~4700 m以100 m海拔间隔对表层(0~10 cm)土壤养分和化学计量比进行研究,得到如下... 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在海拔梯度上具有较大的变化,它们在西藏高海拔地区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尚不清楚。本文在西藏德姆拉山3600~4700 m以100 m海拔间隔对表层(0~10 cm)土壤养分和化学计量比进行研究,得到如下结果:(1)土壤SOC在海拔梯度上波动较大,TN和TP波动较小;(2)C/N、C/P主要随土壤SOC含量变化而变化,N/P在4500 m最高;(3)不同海拔梯度土壤C/N比值总体高于全国均值,C/P和N/P比值总体低于全国均值。这些结果表明影响SOC及N、P变化的主要因素除了与海拔相关的气候条件外,还包括植被类型、土壤质地、地形、人类活动等,从而表现出较高的空间异质性;高原高海拔温度低使得土壤SOC、TN分解慢,分解速率相较全国水平低。研究结果促进了青藏高原山地森林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和限制因素的认识,并为德姆拉山森林土壤质量评价等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原 土壤有机碳 土壤表层 土壤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原始暗针叶林凋落物有机碳释放特征与土壤有机碳库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段斐 方江平 周晨霓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9-355,共7页
结合野外凋落物分解袋法和室内分析试验,对藏东南2种典型暗针叶林—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和林芝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linzhiensis)凋落物的分解和有机碳释放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2种亚高山暗针叶林凋落物有... 结合野外凋落物分解袋法和室内分析试验,对藏东南2种典型暗针叶林—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和林芝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linzhiensis)凋落物的分解和有机碳释放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2种亚高山暗针叶林凋落物有机碳释放速率与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藏东南2种原始暗针叶林凋落物分解均呈现出雨季分解快(4—9月)、旱季分解慢(10—翌年3月),前期分解快(3—9月)、后期分解慢(10—翌年2月)的特征,且冷杉(PLLF)分解速率大于云杉(AGSF),Olson指数衰减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2种暗针叶林凋落物的分解,冷杉(PLLF)和云杉(AGSF)凋落物半分解时间为2.11,2.52年;分解95%时间为8.96,10.84年;2种暗针叶林凋落物中有机碳含量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平稳降低的趋势,而2种暗针叶林凋落物中有机碳释放速率表现出先短暂富集再释放的模式;2种暗针叶林土壤总有机碳(TOC)及其活性组分(MBC、POC、LOC)含量都具有明显的表聚性(p<0.01),且同一土壤层次内TOC、MBC、POC、LOC互相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2种暗针叶林凋落物分解进程中有机碳的释放速率与表层土(0—10 cm)中TOC、MBC、POC、LOC含量、10—20 cm土层中的TOC、MBC含量以及20—40 cm土层中MBC含量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分解 有机碳释放 土壤有机碳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季拉山高寒草甸区大气氮沉降年内动态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关丽雪 王伟 方江平 《高原农业》 2023年第6期596-603,共8页
本研究以色季拉山高寒草甸区为研究对象,在2021-2022年期间连续采集大气氮干湿沉降样品,分析监测数据,研究色季拉山高寒草甸区大气氮沉降的年内动态变化特。结果表明:色季拉山高寒草甸降水量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季节... 本研究以色季拉山高寒草甸区为研究对象,在2021-2022年期间连续采集大气氮干湿沉降样品,分析监测数据,研究色季拉山高寒草甸区大气氮沉降的年内动态变化特。结果表明:色季拉山高寒草甸降水量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季节变化规律。NH_(4)^(+)-N的浓度季节变化规律表现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NO_(3)^(-)-N的浓度季节变化表现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变化趋势,无机氮沉降主要与降雨量和温度有关。在2021-2022年期间,研究区的大气氮湿沉降中的NH_(4)^(+)-N、NO_(3)^(-)-N和TN沉降通量均呈现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特点,无机氮沉降表现为春、夏季高,秋、冬季低,DON沉降通量没有表现出很大的季节差异性,DON的沉降通量占总沉降通量的55.2%~82.85%之间,无机氮的占比在17.2%~44.85%之间。色季拉山高寒草甸区的大气氮干沉降中,NH_(3)沉降通量在季节分配上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特点,NO_(2)表现为夏季>春季>冬季>秋季的特点。此外,干沉降以NH_(3)的沉降为主,春、秋和冬季中占了总干沉降通量96%以上。在2021-2022年期间,研究区的大气氮沉降以湿沉降为主。总干沉降通量为0.96 kg N ha^(-1),总湿沉降通量24.68 kg N ha^(-1),湿沉降通量远远高于干沉降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湿沉降 干沉降 高寒草甸 色季拉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与Frag stats的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以拉萨市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关丽雪 方江平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1期226-231,238,共7页
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变化能直观地反映出区域相应的生态环境变化。基于拉萨市1990、2000、2010与2018年土地分类遥感监测数据为基础,借助GIS与Frag stats进行了拉萨市土地利用动态与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结果表明:①拉萨市以草地与未利... 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变化能直观地反映出区域相应的生态环境变化。基于拉萨市1990、2000、2010与2018年土地分类遥感监测数据为基础,借助GIS与Frag stats进行了拉萨市土地利用动态与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结果表明:①拉萨市以草地与未利用地为主要地类。除草地外,其余各地类的面积均有所增加,其中以林地面积增幅最大;②2000~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分布与景观格局变化明显强于其他两个时期;③地类主要分布的空间格局主要在2000~2010年间发生改变。④拉萨市的景观破碎度下降,优势景观优势度减弱,丰富度增加,斑块集聚度减弱,斑块分布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Frag stats 拉萨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