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自治区水土保持局开展全区第四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
1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第11期29-29,共1页
2017年10月16—26日,西藏自治区水土保持局牵头,联合有关地县水利部门对全区14个大中型生产建设项目开展了第四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此次监督检查涉及日喀则和林芝两市,监督检查重点为边防公路和重建公路项目。
关键词 水土保持监督 水土保持局 西藏自治区 边防公路 水土保持方案 生产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意识 项目建设单位 监督检查 四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水土流失监测网络系统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宫奎方 田兵伟 +4 位作者 范建容 王向阳 郭祥 郭华 廖晓勇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10,共3页
针对西藏自治区水土流失监测地域范围广阔、监测重要性突出以及水土保持工作起步较晚和人员配备缺乏的特点,提出了基于GPRS/GNSS/G IS/RS和Internet网络技术的水土流失监测网络系统。建成后的系统具有投资少、运行可靠、无人值守等优势... 针对西藏自治区水土流失监测地域范围广阔、监测重要性突出以及水土保持工作起步较晚和人员配备缺乏的特点,提出了基于GPRS/GNSS/G IS/RS和Internet网络技术的水土流失监测网络系统。建成后的系统具有投资少、运行可靠、无人值守等优势,能够对自治区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状况实施动态监测,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监测数据,为国家、自治区国民经济发展和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RS/GNSS/GIS/RS 水土流失 监测网络 西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水土保持考察的体会与建议 被引量:2
3
作者 黄荣珍 李凤 扎西顿珠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2-63,共2页
西藏自治区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土壤侵蚀面积广、类型多,产生水土流失的潜在危险性高。近年来,西藏在水土保持机构建设、监督执法、综合治理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同时在开发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实施高山草甸人工移... 西藏自治区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土壤侵蚀面积广、类型多,产生水土流失的潜在危险性高。近年来,西藏在水土保持机构建设、监督执法、综合治理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同时在开发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实施高山草甸人工移植等具有区域特色的措施和落实监测监理制度、复耕等做法值得借鉴学习。建议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机构,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水土保持基础工作和宣传教育等,以加快西藏水土保持工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保护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启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 被引量:1
4
作者 周鹏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第7期68-68,共1页
2017年6月,由第三方服务单位组织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第一轮8个项目的评审工作圆满结束,标志着西藏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已正式由第三方提供服务,实现了评审分离。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 2017年6月,由第三方服务单位组织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第一轮8个项目的评审工作圆满结束,标志着西藏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已正式由第三方提供服务,实现了评审分离。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评审分离,增强水土保持方案评审的公开、公正、公平性,西藏自治区水土保持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2017年度省级审批的生产建设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方案 水土保持局 第三方服务 技术评审 工程咨询 勘测设计 现场评审 方案评审 土石方开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水土保持工作成效及展望
5
作者 石劲松 易云飞 《中国水土保持》 2018年第7期7-9,共3页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水土流失是生态环境变化的集中反映,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多方面、全局性和深远的影响。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是我国重要的江河发源地、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安全屏障,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生...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水土流失是生态环境变化的集中反映,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多方面、全局性和深远的影响。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是我国重要的江河发源地、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安全屏障,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生态地位的重要性。水土保持作为生态保护的主要举措,对西藏生态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基础工作、预防监督、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宣传等多个方面,对近年来西藏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成效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成效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漂石铅丝笼在西藏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6
作者 皇甫大林 雷晓洪 +1 位作者 海滨 马波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5-128,共4页
卵漂石铅丝石笼具有经济、简易、透水、柔性、美观等特点,现广泛应用于西藏水土流失治理项目中的拦挡、护岸、沟床固定等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卵漂石铅丝笼用于西藏各行业开发建设项目的挡土墙、挡渣墙时,当拦挡高度h≤1.5 m时,可直接... 卵漂石铅丝石笼具有经济、简易、透水、柔性、美观等特点,现广泛应用于西藏水土流失治理项目中的拦挡、护岸、沟床固定等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卵漂石铅丝笼用于西藏各行业开发建设项目的挡土墙、挡渣墙时,当拦挡高度h≤1.5 m时,可直接采用矩形、梯形、直角梯形断面;当拦挡高度1.5 m1.0 m,将基础埋深控制在1.0 m以内,0.5 m左右为宜。在顺直段、地基好、不宜受淘刷的河段,顺坝长度可根据铅丝笼每卷长度分段;在河流弯道和易发生不均匀沉降、易淘刷部位以8~15 m为宜。实践证明:卵漂石铅丝笼顺坝、丁坝具有良好的抗变形适应性和抗冲刷性,即使在山洪作用下基础被淘空导致整体垮塌的情况下仍能发挥作用,在汛后利用垮塌石笼作为基脚在其上补做护岸工程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漂石 铅丝石笼 西藏 水土流失治理 施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高原冻融侵蚀观测探索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向阳 《中国水土保持》 2014年第11期51-53,共3页
以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水土保持专项普查成果资料为依据,分析了西藏自治区冻融侵蚀分布规律和冻融侵蚀观测点位置选择,并以那曲县那曲镇卧弄曲冻融侵蚀监测点为例,介绍了寒冻剥蚀、热融滑塌侵蚀观测场监测设施的布置和观测方法。在国家... 以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水土保持专项普查成果资料为依据,分析了西藏自治区冻融侵蚀分布规律和冻融侵蚀观测点位置选择,并以那曲县那曲镇卧弄曲冻融侵蚀监测点为例,介绍了寒冻剥蚀、热融滑塌侵蚀观测场监测设施的布置和观测方法。在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体系工程建设中,建议将寒冻剥蚀观测场设置在较平整的岩面上,以便于量算面积和收集场内碎屑泻积物;热融滑塌侵蚀观测场斑状滑溜的厚度与土壤性质、气温日较差、降水、植被覆盖等因素有关,使用时应进行实地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原 冻融侵蚀 寒冻剥蚀 热融滑塌侵蚀 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像元二分模型的昌都县植被盖度遥感估算 被引量:42
8
作者 郭芬芬 范建容 +3 位作者 严冬 郭祥 宫奎方 张定容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5-67,共3页
以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建立适用于昌都县的像元二分模型,并进行植被盖度估算。根据实测植被盖度数据对估算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实测值与估算值的相关系数为0.862 4,平均精度为82.5%。研究结果表明,基于N... 以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建立适用于昌都县的像元二分模型,并进行植被盖度估算。根据实测植被盖度数据对估算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实测值与估算值的相关系数为0.862 4,平均精度为82.5%。研究结果表明,基于NDVI的像元二分法适用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县植被盖度的估算且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盖度 归一化植被指数 像元二分法 遥感 昌都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土壤侵蚀现状及分布特征
9
作者 张鹏 格桑卓玛 +2 位作者 范建容 陈阳 尼玛占堆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9-53,共5页
基于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分析了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一江两河指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及年楚河)土壤侵蚀现状及分布特征,探讨了研究区土壤侵蚀的影响因素及水土流失防治思路。结果表明:(1)该地区侵蚀类型以冻融侵蚀为主,面积达... 基于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分析了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一江两河指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及年楚河)土壤侵蚀现状及分布特征,探讨了研究区土壤侵蚀的影响因素及水土流失防治思路。结果表明:(1)该地区侵蚀类型以冻融侵蚀为主,面积达2.2万km^2,占总侵蚀面积的47.19%,水力侵蚀、风力侵蚀次之,分别占45.57%,7.24%;(2)土壤侵蚀强度以中度侵蚀为主,占42.65%,中度及以上侵蚀面积占80.36%;(3)土壤侵蚀面积广,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多种侵蚀形态相互交错,潜在危害大;(4)"一江两河"地区土壤侵蚀现状及特征是环境气候及人为活动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中人为活动单一且影响较弱,恶劣的自然条件是土壤侵蚀的主导因素,该区水土流失防治可借鉴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理论及经验,创新思路,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江两河”地区 土壤侵蚀 流域综合治理 生态清洁小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南地区水土流失及其生态风险评估
10
作者 周宇欣 姜群鸥 +3 位作者 刘兰华 何财松 周扬 格桑卓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8-98,共11页
【目的】分析藏东南地区水土流失时空演变特征,进行水土流失生态风险综合评估,以期为藏东南地区水土流失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方法】采用USLE模型对研究区2014、2017和2020年土壤侵蚀模数和水土流失敏感性指数进行估算;... 【目的】分析藏东南地区水土流失时空演变特征,进行水土流失生态风险综合评估,以期为藏东南地区水土流失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方法】采用USLE模型对研究区2014、2017和2020年土壤侵蚀模数和水土流失敏感性指数进行估算;然后基于降水、土壤、植被覆盖、敏感性指数等指标,对藏东南地区水土流失生态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结果】(1)藏东南地区整体土壤侵蚀模数相对较低,土壤侵蚀等级主要以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为主,二者面积约占研究区面积的95%;在时间尺度上,微度侵蚀区域呈现逐渐发展为轻度侵蚀区的趋势。(2)2014-2020年,区域水土流失敏感性指数最高值在3.0左右波动,2017年有所上升,2020年又小幅回落,整体上数值变化不大;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高山冰雪覆盖地带,低值区主要分布在高植被覆盖区域。(3)区域水土流失生态风险指数在1.2~4.2之间,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南部亚热带雨林区域,低值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北部高原草甸区域。水土流失风险等级整体上处于波动变化,但需要注意的是高度危险区域面积占比呈逐渐扩大趋势。【结论】藏东南地区水土流失情况整体处于较低水平,西南和东北两个区域水土保持效果较好,然而,研究区西南部区域水土流失生态风险指数处于较高水平,故这些区域仍需要做好水土保持防护工作,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研究区西北至东南区域水土保持效果相对较差,需要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进行植被恢复或采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USLE模型 生态风险评估 藏东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中东部地区土壤侵蚀野外调查报告
11
作者 马波 张加琼 +11 位作者 税军锋 赵春敬 杨力华 王颢霖 陈同德 刘欣 曹晓萍 赵广举 易云飞 安韶山 郭明航 焦菊英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共8页
[目的]西藏自治区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属高寒环境,土壤侵蚀复杂多样。通过实地调查,旨在系统了解西藏中东部人口稠密区土壤侵蚀特征,为该区今后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依据。[方法]调查组于2018年8月12—28日赴西藏自治区,沿林芝、工布江达、拉... [目的]西藏自治区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属高寒环境,土壤侵蚀复杂多样。通过实地调查,旨在系统了解西藏中东部人口稠密区土壤侵蚀特征,为该区今后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依据。[方法]调查组于2018年8月12—28日赴西藏自治区,沿林芝、工布江达、拉萨、曲水、日喀则一带选取11个典型集水区,对集水区内林地、草地、耕地、梯田等土壤侵蚀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西藏东南部林地内有小切沟出现;耕地田埂及田面部分塌陷损毁严重,并出现溯源侵蚀的特征。道路边坡侵蚀严重,并有跌坎、土体塌落、溯源等现象发生。西藏中部河谷地带洪积扇(台)、阶地等沟蚀剧烈,沟道切割纵深,严重影响当地农牧业生产。宽谷地带呈现风水复合及交错的侵蚀特征,覆沙坡面的片状侵蚀发育明显。[结论]西藏自治区土壤侵蚀过程复杂多样,而伴随该区气候环境暖湿化的发展,水土流失有进一步加剧的危险,需要在该区加强土壤侵蚀过程与机理的研究,同时也迫切需要加强该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在生态环境脆弱的西藏地区,更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大水土保持治理力度,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和绿色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自治区 土壤侵蚀 水土流失 沟蚀 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降水侵蚀力时空分布研究
12
作者 严冬 范建容 +2 位作者 郭芬芬 郭祥 宫奎方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21,F0002,共6页
以2000—2008年的TRMM3B42数据为基础,在ARC/INFO软件提供的地图代数运算功能支持下,利用日降水量估算降水侵蚀力,对西藏地区降水侵蚀力及其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藏地区降水侵蚀力大体呈由东南向西... 以2000—2008年的TRMM3B42数据为基础,在ARC/INFO软件提供的地图代数运算功能支持下,利用日降水量估算降水侵蚀力,对西藏地区降水侵蚀力及其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藏地区降水侵蚀力大体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地区差异大。降水侵蚀力年内分配集中度呈由东南向西北增加的趋势,降水侵蚀力越小的地区,年内降水侵蚀力分布越集中。西藏自治区降水侵蚀力在2000—2008年的年际变化同样存在空间分异,整体上呈现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侵蚀力 时空分布 TRMM3B42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冻融侵蚀区下界海拔梯度特征分析
13
作者 宫奎方 《中国水土保持》 2019年第12期33-35,82,共4页
为系统分析西藏冻融侵蚀区下界海拔的分布规律,在GIS技术支持下对西藏自治区的冻融侵蚀区进行了界定,结果表明:①西藏冻融侵蚀区分布广,且地区分布差异明显,集中分布在藏北、藏西的那曲市和阿里地区,在藏南及藏东主要呈岛状分布于山体上... 为系统分析西藏冻融侵蚀区下界海拔的分布规律,在GIS技术支持下对西藏自治区的冻融侵蚀区进行了界定,结果表明:①西藏冻融侵蚀区分布广,且地区分布差异明显,集中分布在藏北、藏西的那曲市和阿里地区,在藏南及藏东主要呈岛状分布于山体上部;②西藏冻融侵蚀区下界海拔不同区域间差异大,从3800 m至4900 m,差异达1100 m;③西藏冻融侵蚀区下界海拔具有从东到西递增的经向梯度特征,以及从南至北先由高降低再升高的纬向梯度特征;④从行政区域看,西藏7个地(市)区域跨度大,冻融侵蚀区下界海拔难以表现出显著的梯度特征,但总体上表现为东部低南部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侵蚀区 海拔梯度 分布特征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茶巴朗流域的土壤侵蚀及防治对策
14
作者 迷玛次仁 宫渊波 姜广争 《中国水土保持》 2012年第12期55-58,72,共4页
为探讨西藏地区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途径,以茶巴朗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其遥感影像进行了解译和信息提取。结果表明:与西藏地区主要侵蚀类型为冻融侵蚀不同,水力侵蚀是茶巴朗小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类型,面积为51.80km2,占流域面积的66.05%... 为探讨西藏地区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途径,以茶巴朗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其遥感影像进行了解译和信息提取。结果表明:与西藏地区主要侵蚀类型为冻融侵蚀不同,水力侵蚀是茶巴朗小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类型,面积为51.80km2,占流域面积的66.05%;其次是冻融侵蚀、风力侵蚀,分别占流域面积的5.74%、3.66%,且侵蚀强度以中度为主,并依海拔梯度呈现出条带状分布特征。茶巴朗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数为4 087 t/(km2.a),主要分布在流域内的中山区和河谷区。针对该流域水土流失特点,提出了"开展生态移民,控制牲畜规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科学布局小水电站开发项目,构建以电代柴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土壤侵蚀动态监测研究,完善工程项目水土保持管理"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遥感调查 土壤侵蚀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地表遥感监测方法与监管应用
15
作者 谭杰峻 毕永清 周从斌 《中国水土保持》 2019年第2期63-66,共4页
西藏地区地域辽阔,生产建设项目类型多样,覆盖范围广,传统的现场调查方法难以满足区域性水土保持监管工作的需求。应用高分一号卫星影像,选择西藏地区生产建设项目扰动范围广的区域,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开展生产建设项目地表扰... 西藏地区地域辽阔,生产建设项目类型多样,覆盖范围广,传统的现场调查方法难以满足区域性水土保持监管工作的需求。应用高分一号卫星影像,选择西藏地区生产建设项目扰动范围广的区域,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开展生产建设项目地表扰动范围提取的技术研究,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区的提取精度达到83%以上。将提取结果应用于区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工作中,发现2014—2016年,扰动面积的扩大区域主要集中于在建矿山项目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对象 扰动区 高分一号 生产建设项目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地生长季/非生长季植被盖度遥感反演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佳丽 范建容 +4 位作者 张茜彧 杨超 徐富宝 张晓雪 梁博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26,共12页
植被盖度是刻画陆地生态系统植被覆盖的重要生态参量。以当雄县Landsat-8OLI为数据源,从10种常用植被指数中筛选出适合反演高寒草地生长季/非生长季草地植被盖度的植被指数,引入像元三分法确定端元特征值,通过不同植被指数基于像元二分... 植被盖度是刻画陆地生态系统植被覆盖的重要生态参量。以当雄县Landsat-8OLI为数据源,从10种常用植被指数中筛选出适合反演高寒草地生长季/非生长季草地植被盖度的植被指数,引入像元三分法确定端元特征值,通过不同植被指数基于像元二分模型反演植被盖度的对比分析,确定适合生长季/非生长季植被盖度最优植被指数,根据反演结果分析了研究区草地生长季/非生长季植被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由可见光-近红外波段构建的植被指数适用生长季植被盖度反演,由短波红外构建的植被指数适用于非生长季植被盖度反演。2)基于MSACRI的像元二分模型适合非生长季植被盖度反演,基于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则最适用于生长季植被盖度的反演。3)研究区草地植被盖度随海拔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单峰变化格局,草地集中分布于海拔4300~5100 m处。生长季植被盖度主要集中于20%~80%,非生长季绝大部分的草地盖度小于40%。研究结果可为草地生态系统碳存储、植被生产力、土壤侵蚀、生态水文等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季/非生长季 植被盖度 植被指数 高寒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和GIS技术支持下的昌都县土壤侵蚀评估 被引量:9
17
作者 宫奎方 范建容 +2 位作者 张定容 尼玛占堆 格桑卓玛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53,共3页
运用RS和GIS技术对昌都县境内的降水、土壤、地形地貌、植被覆盖以及水土保持措施等数据进行处理,选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定量计算土壤侵蚀模数并对其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昌都县年土壤流失量850.81万t,平均土壤侵蚀模数7... 运用RS和GIS技术对昌都县境内的降水、土壤、地形地貌、植被覆盖以及水土保持措施等数据进行处理,选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定量计算土壤侵蚀模数并对其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昌都县年土壤流失量850.81万t,平均土壤侵蚀模数789 t/(km2.a),分布规律是以扎曲为界西部地区的侵蚀强度大于东部,河流沿岸以及东北和西南部的部分区域侵蚀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 GIS 土壤侵蚀 侵蚀模数 昌都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小流域土壤侵蚀分级指标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谭杰峻 邓健 +2 位作者 范建容 徐京华 德吉色珍 《中国水土保持》 2019年第8期56-59,69,共4页
由于缺乏相关试验研究,本研究以CSLE模型与多因子综合法两种结果进行比较,依据相关性分析、差异指数分析及相对误差理论,初步划分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小流域土壤侵蚀分级指标。研究表明:CSLE模型与多因子综合法所得结果相关系数为0.87,... 由于缺乏相关试验研究,本研究以CSLE模型与多因子综合法两种结果进行比较,依据相关性分析、差异指数分析及相对误差理论,初步划分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小流域土壤侵蚀分级指标。研究表明:CSLE模型与多因子综合法所得结果相关系数为0.87,呈正相关且相关性较强;根据试验方案确定的8组分级指标,从差异指数分析来看,2、4组各强度等级差异指数和差异指数和较小,其差异指数和分别为3.35和3.36;从相对误差分析来看,其中2、7、8组总体精度较高,相对误差分别为10.95%、8.52%、9.60%;综合分析筛选出研究区土壤侵蚀分级指标,即微度侵蚀<30t/(km^2·a)、轻度侵蚀30~100t/(km^2·a)、中度侵蚀100~380t/(km^2·a)、强烈侵蚀380~650t/(km^2·a)、极强烈侵蚀650~1200t/(km^2·a)、剧烈侵蚀>1200t/(km^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LE模型 多因子综合法 土壤侵蚀 分级指标 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林铁路沿线灌丛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可蚀性K值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梁博 《高原农业》 2021年第2期169-176,共8页
探讨拉林铁路沿线灌丛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可蚀性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今后沿线植被恢复和生态保护提供理论数据基础。选取沿线6个典型样地,每个样地设置在距离铁路500~1000 m位置,采集0~20 cm土壤,测定团聚体特征、有机质及颗粒组成,并通过... 探讨拉林铁路沿线灌丛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可蚀性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今后沿线植被恢复和生态保护提供理论数据基础。选取沿线6个典型样地,每个样地设置在距离铁路500~1000 m位置,采集0~20 cm土壤,测定团聚体特征、有机质及颗粒组成,并通过EPIC模型,计算土壤可蚀性K值。结果表明:(1)拉林铁路沿线土壤理化性质存在差异,非水稳性和水稳性团聚体均以>0.25 mm为主,团聚体破坏率值在7.56%~25.65%之间,有机质含量在15.34 g·kg^(-1)~26.89 g·kg^(-1)之间,颗粒组成以粉砂粒为主;(2)沿线土壤可蚀性K值变化范围为0.1044~0.2973,均值为0.2147,属于中等可蚀性等级;(3)土壤可蚀性K值与黏粒、粉粒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砂粒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0.25mm非水稳性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均呈负相关关系,与团聚体破坏率呈正相关关系。在修复及恢复损坏的土壤及植被时,应降低土壤砾石含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同时,减少人为影响程度,加强土壤自身稳定性,使生态系统得到自我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林铁路 土壤理化性质 可蚀性K值 空间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降雨藏东南地区施工便道草皮回铺对砂壤质草甸土坡面侵蚀的影响
20
作者 肖遥 赵洋 +5 位作者 任宇飞 格桑卓玛 姜群鸥 解晨 赵伟航 刘毅鹏 《生态学报》 2025年第16期8042-8053,共12页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对其生态环境破坏增大,水土流失日趋严重。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扰动坡面为研究对象,在不同降雨(30mm/h、60mm/h)、坡度(20°、30°、40...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对其生态环境破坏增大,水土流失日趋严重。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扰动坡面为研究对象,在不同降雨(30mm/h、60mm/h)、坡度(20°、30°、40°)和草皮回铺比例(1/3草皮回铺、2/3草皮回铺、全草皮回铺)条件下,通过模拟降雨试验来揭示研究区砂质壤土坡面侵蚀机理。结果显示,(1)随着草皮回铺比例提高,坡面产流量和产沙量均有显著下降;在雨强30mm/h坡度20°条件下,全草皮回铺坡面30min累计产流量和累计产沙量分别是1/3草皮回铺坡面的53.5%和40.67%。(2)随着降雨强度增加,不同草皮回铺比例坡面产流量和产沙量均有显著提升,但草皮回铺比例提升对于减流减沙效率在降低;当降雨强度为60mm/h时,1/3草皮回铺、2/3草皮回铺和全草皮回铺三种坡面30min累计产流量分别为30mm/h的3.34、2.48倍和2.18倍,累计产沙量分别为30mm/h的1.42、1.11倍和1.03倍。(3)对比不同坡面侵蚀,坡度增加对于坡面侵蚀影响更为显著;在30mm/h雨强下2/3草皮回铺坡面在坡度20°、30°和40°条件下30min累计产流量分别为1290mL、2558mL和2908mL,累计产沙量分别为22.51g、30.43g和46.22g。(4)坡面累计产流量和累计产沙量呈显著的幂函数Y=aX^(b)关系,且随雨强增加,坡面产沙与产流相关性更加显著(R^(2)>0.978),但当坡度和雨强增加到一定程度,部分2/3回铺草皮水沙防控效果与全铺草皮效果基本一致,植被覆盖对减流减沙效果不再显著。这些研究结果可为高寒草甸区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恢复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东南地区 人工模拟降雨 高寒草甸 施工便道 草皮回铺 草甸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