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香柏不同种源种实表型多样性及种子活力研究
1
作者 毕作林 南吉斌 +4 位作者 李耀海 格桑曲珍 孙艳 旦增尼玛 李炳章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9-153,共5页
为研究不同种源西藏香柏种实表型多样性及其与地理因素相关性规律,以西藏香柏11个天然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西藏香柏7个种实性状(果长、果宽、鲜果重、种长、鲜种宽、种千粒重)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结... 为研究不同种源西藏香柏种实表型多样性及其与地理因素相关性规律,以西藏香柏11个天然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西藏香柏7个种实性状(果长、果宽、鲜果重、种长、鲜种宽、种千粒重)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种源西藏香柏种实表型多样性较高,多个性状都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香柏不同种源果长、果宽、鲜果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1.89%、12.08%和30.05%,果长、果宽、鲜种重和种子千粒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3.57%、15.07%、44.36%和37.24%;4号种源(日喀则南木林县,海拔4 133.70 m)种子活力均值最高(51.33%),11号种源(日喀则萨嘎县,海拔5 113.00 m)种子活力均值最低(16.00%);香柏不同种源种子活力与海拔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西藏香柏不同种源间种实表型性状存在丰富变异,受海拔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柏 种子活力 表型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不同种源大果圆柏种实表型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谢欢欢 王玉婷 +3 位作者 万艳玲 张晨龙 郭新路 辛福梅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108,共8页
为研究西藏不同种源大果圆柏的种实表型性状多样性,及其与地理-气候因素的相关性规律,本研究以西藏自治区13个自然分布区的大果圆柏种实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表型性状,采用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大果圆柏10个种实... 为研究西藏不同种源大果圆柏的种实表型性状多样性,及其与地理-气候因素的相关性规律,本研究以西藏自治区13个自然分布区的大果圆柏种实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表型性状,采用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大果圆柏10个种实表型性状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大果圆柏种实百粒重的稳定性显著低于其他表型指标;部分测定表型指标与地理、气候因子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以果实、种子的10个表型性状指标为变量,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3个种源的大果圆柏划分为三大类群。研究表明,受地理-气候因素的影响,不同种源间大果圆柏种实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果圆柏 种源 果实表型 种子表型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不同种源大果圆柏种子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玉婷 谢欢欢 +3 位作者 单增罗布 格桑曲珍 赵俊 李炳章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3-119,126,共8页
为探讨不同种源大果圆柏种子质量和萌发特性差异,以西藏13个种源大果圆柏种子为研究对象,通过种子质量、生活力和萌发特性的测定,对大果圆柏种子质量和萌发特性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个不同种源大果圆柏种子质量差异极显著,索县(6... 为探讨不同种源大果圆柏种子质量和萌发特性差异,以西藏13个种源大果圆柏种子为研究对象,通过种子质量、生活力和萌发特性的测定,对大果圆柏种子质量和萌发特性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个不同种源大果圆柏种子质量差异极显著,索县(61.82%)和边坝县(60.22%)出仁率较高;种源间的种子质量变异系数大于31.42%。不同种源大果圆柏种子质量指标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种子质量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大。不同种源大果圆柏种子生活力在40.00%~86.70%之间,经过GA_(3)处理后,发芽率从3.33%~26.67%提高至6.67%~63.33%,发芽天数从15 d提前至10 d。聚类分析将13个种源聚为四类,各类间的距离差异大。综合种子质量和发芽特性结果,13个种源中前5名的优良种源分别是约巴乡、林周县、察雅县、边坝县和类乌齐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果圆柏 种源 种子质量 萌发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不同种源大果圆柏群落特征差异性研究
4
作者 谢欢欢 王玉婷 +3 位作者 万艳玲 郭新路 张晨龙 辛福梅 《高原农业》 2024年第4期376-385,共10页
本研究以西藏大果圆柏自然分布区内的15个天然群落作为调查样地,运用单因素显著性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探究不同种源大果圆柏群落特征的差异性及与其生境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揭示地理-气候因子对大果圆柏生长的影响。研究结... 本研究以西藏大果圆柏自然分布区内的15个天然群落作为调查样地,运用单因素显著性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探究不同种源大果圆柏群落特征的差异性及与其生境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揭示地理-气候因子对大果圆柏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种源大果圆柏天然群落郁闭度、树高、胸径、南北冠幅、东西冠幅、结实层、枝条生长及比叶重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部分种源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其中郁闭度、冠幅、比叶重种源间的差异最大。郁闭度的变动范围较大,为0.16~0.82,其中那曲比如县羊秀种源的郁闭度最大,察雅县王卡种源最小且与其他重要差异极显著;树高变幅范围为2.17~6.8 m,中亦种源的树高最小,察雅县王卡种源的树高最大;胸径的变化幅度为3.65~39.98 cm,其中索县亚拉种源的胸径最小,浪卡子种源的胸径最大;比叶重的变动范围为439.85~732.33 g·m^(-2),其中浪卡子的比叶重伟大,亚拉种源的比叶重最小。(2)不同种群特征指标对经纬度、海拔及气候因子的响应强度不同,郁闭度、物种丰富度、枝条生长及比叶重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大,树木生长形态指标受海拔影响较大。郁闭度与纬度呈显著正相关(R=0.333),物种丰富度与年均温呈极显著负相关(R=-0.423),与无霜期呈显著正相关(R=0.356);树高、冠幅与年均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R=-0.211、-0.201、-0.345),树高、胸径、冠幅、结实层与海拔均呈显著正相关(R=0.179、0.197、0.238、0.237、0.180);主枝当年生长量、侧枝基径与年均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R=0.441,0.210),与无霜期呈显著负相关(R=-0.296、-0.308);侧枝当年生长量与年日照时长呈显著正相关(R=0.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不同种源 大果圆柏 种群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3种灌木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5
作者 王玉婷 南吉斌 +4 位作者 单增罗布 孙艳 闵晓航 土旦江层 李炳章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04,共7页
西藏灌木在防风固沙、国土绿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其种子繁育是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为了优化西藏灌木种子繁育条件,选择西藏3种灌木(拉萨黄花木、江孜沙棘、云南沙棘)的种子进行萌发特性、百粒重和吸水曲线的研究分... 西藏灌木在防风固沙、国土绿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其种子繁育是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为了优化西藏灌木种子繁育条件,选择西藏3种灌木(拉萨黄花木、江孜沙棘、云南沙棘)的种子进行萌发特性、百粒重和吸水曲线的研究分析。结果显示:(1)3种灌木种子吸水过程可分为快速吸水(0~2 h)、缓慢吸水(2~24 h)2个阶段,在20 h时基本达到饱和;(2)3种西藏灌木种子在25℃培养条件下相对发芽率最高。(3)在初始常温水、25℃培养条件下测定不同浸种时间对种子发芽影响,发现拉萨黄花木和云南沙棘在不浸种条件下发芽率最高,分别为22.34%和92.79%,而江孜沙棘种子发芽率在浸种48 h后最高,为98.24%。(4)3种灌木在浸种24 h、25℃培养条件下,测定不同浸种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发现拉萨黄花木在沸水浸种刺激时发芽率达76.11%。江孜沙棘不同温度处理下整体发芽率均在95.96%以上,云南沙棘在浸种温度30℃和60℃时发芽率均高于91%。(5)后期拉萨黄花木幼苗在叶长、地径、鲜重、干重上均表现出优异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 种子萌发 培养温度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ot分析下拉萨主要林业虫害防治对策研究
6
作者 次央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5年第4期190-192,共3页
虫害防治是近年来我区林业工作中的一大难点。随着拉萨各大造林绿化项目的开展,越来越多的苗木从国外引进,虫害隐患不断增加,防治任务任重道远。主要对近年来国内外虫害防治工作的现状进行概述,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拉萨虫害防治的优势... 虫害防治是近年来我区林业工作中的一大难点。随着拉萨各大造林绿化项目的开展,越来越多的苗木从国外引进,虫害隐患不断增加,防治任务任重道远。主要对近年来国内外虫害防治工作的现状进行概述,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拉萨虫害防治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因素,并对此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目标导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监测力度;加强科研攻关,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干部群众积极性的针对性对策建议,从而为拉萨林木资源保护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OT分析 林业虫害 防治对策 拉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寒高产饲草的西藏引种试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格桑曲珍 王景升 +3 位作者 曹凯丽 小普穷 王玉婷 单增罗布 《高原农业》 2022年第6期593-598,607,共7页
为解决西藏重要牧区耐寒高产饲草引种驯化的生产实际问题,本研究综合考虑产量、抗寒性能、育苗难易程度等方面因素,在西藏林芝、拉萨等地引种巨菌草、绿洲I号、皇竹草、象草等高产牧草并进行流程性评价,结果表明:巨菌草在温室内每年最... 为解决西藏重要牧区耐寒高产饲草引种驯化的生产实际问题,本研究综合考虑产量、抗寒性能、育苗难易程度等方面因素,在西藏林芝、拉萨等地引种巨菌草、绿洲I号、皇竹草、象草等高产牧草并进行流程性评价,结果表明:巨菌草在温室内每年最多收割3次,鲜草产量414 kg/ha;绿洲I号在拉萨和山南等地越冬率可达74%,大田鲜草产量264 kg/ha,粗脂肪含量2.09%;巨菌草和绿洲I号温室育苗均采用一节一芽倾斜30度扦插方式成苗率较高,大田直接栽培采用种条平卧填埋的种植方式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草 高产 耐寒性 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8种灌木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南吉斌 旦增尼玛 +1 位作者 单增罗布 李炳章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5-132,共8页
为研究西藏8种灌木光合特性,以西藏8种灌木苗木为试验材料,利用Li-68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植物的光响应(P_(n)-PAR)及叶绿素荧光(ETR-PAR)响应参数,应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进行拟合,比较8种灌木树种对光的适应性,为西藏地区植被恢复提供... 为研究西藏8种灌木光合特性,以西藏8种灌木苗木为试验材料,利用Li-68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植物的光响应(P_(n)-PAR)及叶绿素荧光(ETR-PAR)响应参数,应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进行拟合,比较8种灌木树种对光的适应性,为西藏地区植被恢复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1)8种灌木P_(n)-PAR曲线和ETR-PAR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体随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加呈现上升后下降趋势,到达一定数值后表现各有差异;(2)8种灌木表观量子效率(α)、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饱和光强(I_(sat))、光补偿点(I_(c))、暗呼吸速率(R_(d))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冬麻豆、拉萨黄花木与其余6种植物的电子传递速率(ETR)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拉萨小檗、皱叶醉鱼草与其余6种植物的实际光化学速率(Y_(psⅡ))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3)拉萨黄花木P_(nmax)、I_(c)、R_(d)、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_(max))、Y_(psⅡ)最大,冬麻豆I_(sat)、ETR最大;(4)拉萨黄花木和冬麻豆在强光环境中自身调节能力较强,光合能力较大,对光的适应范围较广,是明显的阳性树种,适合种植在全光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特性 灌木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砧5号’苹果砧木在西藏林芝地区种植表现
9
作者 赵俊 张硕 +3 位作者 张学勇 赵玲玲 宋来庆 刘学卿 《烟台果树》 2024年第4期26-27,共2页
林芝地区是西藏自治区重要的苹果产区,属高原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土壤以棕壤为主,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能力强,地下水位低,非常适宜苹果种植。优质砧木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为更好的促进林芝苹果产业发展,西藏林木科学研究院陆续从国内各... 林芝地区是西藏自治区重要的苹果产区,属高原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土壤以棕壤为主,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能力强,地下水位低,非常适宜苹果种植。优质砧木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为更好的促进林芝苹果产业发展,西藏林木科学研究院陆续从国内各科研单位收集引进不同砧木类型的苹果品种苗木,在西藏林芝地区进行种植评价。‘烟砧5号’是烟台农科院从八棱海棠实生苗中选育出的抗重茬、耐盐碱和耐瘠薄的营养系砧木,以它为砧木的苹果苗在林芝地区经多年试栽,表现出植株长势整齐健壮,早果性、丰产性以及植株抗逆性较好,适宜在西藏林芝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品种 植株长势 苹果产区 苹果砧木 八棱海棠 苹果苗 早果性 试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进行大花蕙兰杂交品种快繁技术研究
10
作者 柯裕州 罗怀斌 +2 位作者 格桑曲珍 崔振强 左力 《西藏农业科技》 2012年第3期29-32,共4页
以大花蕙兰杂交品种‘龙袍(NuchiYellow)’为试材,进行离体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培养基配方中,MS+2.0mg/LBA+0.2mg/LNAA的原球茎增殖率最高;MS+0.5mg/LBA+0.1mg/LNAA的原球茎出叶成苗率最高;1/2MS+0.2mg/LNAA的生根率和生根数... 以大花蕙兰杂交品种‘龙袍(NuchiYellow)’为试材,进行离体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培养基配方中,MS+2.0mg/LBA+0.2mg/LNAA的原球茎增殖率最高;MS+0.5mg/LBA+0.1mg/LNAA的原球茎出叶成苗率最高;1/2MS+0.2mg/LNAA的生根率和生根数最高。用水苔与腐叶土混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大花蕙兰的移栽成功率,其中,腐叶土:水苔比例达到1:2时效果最佳,成活率可达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大花蕙兰 离体快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柏苗木移植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南吉斌 闵晓航 +4 位作者 王玉婷 李炳章 土旦江层 杨德康 格桑曲珍 《高原农业》 2024年第2期157-162,共6页
为研究香柏在拉萨河流域不同区域移植后生长表现,选择拉萨市药王山、慈觉林和柳梧隧道3个区域为香柏苗木移植试验地,探索适宜香柏迁地移植技术及适宜生长区,为香柏迁地保护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香柏苗木在不同的区域移植后的表现... 为研究香柏在拉萨河流域不同区域移植后生长表现,选择拉萨市药王山、慈觉林和柳梧隧道3个区域为香柏苗木移植试验地,探索适宜香柏迁地移植技术及适宜生长区,为香柏迁地保护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香柏苗木在不同的区域移植后的表现存在较大差异,成活率大小顺序依次为:慈觉林>柳梧隧道>药王山;(2)药王山区域香柏苗木顶芽萌动及展叶时间最早,柳梧隧道区域最晚。慈觉林区域香柏苗木顶芽封顶期最迟,药王山和柳梧隧道区域最早;(3)慈觉林区域香柏苗高、地径、冠幅、侧根数、地上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值最大;(4)根系分配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39~0.57,茎叶分配指数为0.43~0.64。香柏在拉萨河流域更适合生长在半阴坡沙壤土的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香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协同视角下西藏乡土树种可持续保护机制研究——基于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社会参与职能的实证分析
12
作者 强巴卓嘎 单增罗布 《西藏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89-93,共5页
西藏乡土树种作为高原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在维系区域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以及传承民族生态文明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然而,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加剧的背景下,西藏乡土树种正面临前... 西藏乡土树种作为高原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在维系区域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以及传承民族生态文明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然而,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加剧的背景下,西藏乡土树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具体表现为生境片段化加剧、种群更新受阻、遗传多样性衰减等突出问题。尽管近年来通过立法保护、就地保育、迁地保育等多元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由于保护对象时空分布广泛、生态适应性复杂等特性,亟需构建政府主导、科研支撑、社区参与、公众行动的协同保护新格局。本文以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为载体,系统阐释其通过标本保藏、展览展示、沉浸式科普教育和数字应用技术等保护模式,为高原乡土树种的可持续保护与利用提供技术范式与实施路径,对完善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树种 可持续保护 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河流域不同海拔梯度土壤酶化学计量特征
13
作者 张帅发 刘峰 +6 位作者 褚保森 张鹏程 张智勇 陆子淳 王玉婷 格桑曲珍 周金星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3-151,共9页
[目的]明确土壤酶化学计量特征对海拔梯度的响应关系,并探究环境驱动要素的重要性,为深化高寒高海拔山区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提供科学依据与数据支撑。[方法]基于拉萨河流域南山地区5个海拔梯度(3 700~4 100 m)的油... [目的]明确土壤酶化学计量特征对海拔梯度的响应关系,并探究环境驱动要素的重要性,为深化高寒高海拔山区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提供科学依据与数据支撑。[方法]基于拉萨河流域南山地区5个海拔梯度(3 700~4 100 m)的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下土壤,探讨了其土壤理化因子、胞外酶活性及微生物养分限制的海拔分异。[结果](1)海拔显著影响了土壤酶活性的分布格局,纤维素水解酶(CBH)、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碱性磷酸酶(AKP)均呈现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与相对应的养分显著相关(p<0.05)。(2) VA和VL均呈现出随海拔降低的趋势,低海拔(3 800 m以下)和高海拔(4 000 m以上)区域分别存在相对较强的碳和氮限制。(3)全磷(TP)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对酶活性及化学计量比的变异贡献率较高(44%和25.6%),是影响胞外酶活性及化学计量比随海拔变化的关键因素。[结论]土壤酶活性及化学计量比具有显著的垂直空间梯度分异性,微生物营养限制是影响酶化学计量特征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活性 化学计量 养分限制 海拔梯度 拉萨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茬对西藏阿里地区班公柳和秀丽水柏枝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辛福梅 柳文杰 +2 位作者 王玉婷 杨小林 赵垦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5-38,共4页
西藏西部的阿里地区植被稀少、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班公柳(Salix bangongensis C.Wang et C.F.Fang)和秀丽水柏枝(Myricaria elegans Royle)是维持西藏阿里地区脆弱生态的主要灌木树种,但两树种人工林分存在较为严重的早衰甚至死亡现象。... 西藏西部的阿里地区植被稀少、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班公柳(Salix bangongensis C.Wang et C.F.Fang)和秀丽水柏枝(Myricaria elegans Royle)是维持西藏阿里地区脆弱生态的主要灌木树种,但两树种人工林分存在较为严重的早衰甚至死亡现象。为了解平茬复壮对改造两树种人工混交林退化早衰的效果,以阿里地区狮泉河镇班公柳和秀丽水柏枝人工混交林为试验区,设置未平茬(CK)和留茬高度10、30、50 cm共4个平茬处理,分析不同平茬高度下两种主要灌木灌丛高度、最大地径、冠幅、萌生枝数、最长枝长、生物量等主要生长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平茬高度下,班公柳和秀丽水柏枝灌丛高度、最大地径、冠幅、萌生枝数、地上生物量有所差异。班公柳在留茬高度10 cm时,灌丛高度较高,达到107.33 cm,最大地径为10.18 mm,地上生物量达到444.8 g·丛^(-1),显著大于其它处理;留茬高度50 cm时冠幅最大,萌生的枝数远大于其他处理,达到304个/丛;不同平茬高度下班公柳最长枝长略有差异,但不显著。秀丽水柏枝在留茬高度50 cm时,灌丛高度、地径、冠幅、萌生枝数、最长枝长度、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班公柳对照处理的生物量仅为留茬高度10 cm时的1/4,秀丽水柏枝对照处理的生物量仅为留茬高度50 cm时的1/5。综合各生长指标的数值,班公柳10 cm平茬高度、秀丽水柏枝50 cm平茬高度对其复壮更新及健康生长较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阿里 平茬高度 班公柳 秀丽水柏枝 生长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际促生菌对不同苗龄拟藿香叶绿绒蒿幼苗生长的影响
15
作者 王永霞 旦增尼玛 +3 位作者 陈松焱 朗杰 欧阳佳丽 邢震 《高原农业》 2025年第2期167-173,共7页
人工培育条件下,拟藿香叶绿绒蒿实生苗生长缓慢。为提高拟藿香叶绿绒蒿生长速度,本研究从野生拟藿香叶绿绒蒿根际土壤中筛选出促生功能菌株,制备了混合菌液菌肥;并选取5个苗龄的拟藿香叶绿绒蒿盆栽幼苗,进行了菌肥追施试验,通过测量株... 人工培育条件下,拟藿香叶绿绒蒿实生苗生长缓慢。为提高拟藿香叶绿绒蒿生长速度,本研究从野生拟藿香叶绿绒蒿根际土壤中筛选出促生功能菌株,制备了混合菌液菌肥;并选取5个苗龄的拟藿香叶绿绒蒿盆栽幼苗,进行了菌肥追施试验,通过测量株高、根长、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等4项指标,研究了混合菌液对不同苗龄拟藿香叶绿绒蒿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1)株高指标上,根际促生菌对5个苗龄的拟藿香叶绿绒蒿幼苗都有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明显;(2)根长指标上,根际促生菌对9个月苗龄的拟藿香叶绿绒蒿幼苗促进作用极显著(P<0.01,增加值38.94mm),对4个月苗龄幼苗的促进作用显著(P<0.05,增加值21.67mm);(3)叶面积指标上,根际促生菌对3个月苗龄幼苗叶面积的促进效果极显著(P<0.01,增加值19.59cm^(2)),对8个月苗龄幼苗的促生作用显著(P<0.05,增加值65.41cm^(2));(4)在叶绿素含量指标上,根际促生菌对8个月苗龄幼苗的促生作用显著(P<0.05,增加值8.10 SPAD)。综合认为:试验范围内,根际促生菌有利于提高拟藿香叶绿绒蒿实生苗生长速度,能够促进其实生苗的生长,且8个月苗龄是最佳施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藿香叶绿绒蒿 苗龄 根际促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半干旱地区沙棘大田育苗技术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怀斌 朱子政 +2 位作者 姚金萍 柯裕州 普布次仁 《西藏农业科技》 2012年第2期24-26,共3页
沙棘(Hippophae.L)起源于青藏高原,是西藏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发展的优良树种,但苗木繁育困难,成为主要制约因素。经过连续3年的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一套高海拔半干旱地区大田沙棘育苗技术。
关键词 沙棘 高海拔 半干旱地区 育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盖处理对香柏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量的影响
17
作者 南吉斌 王玉婷 +3 位作者 毕作林 格桑曲珍 旦增尼玛 李炳章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43,共9页
为研究不同覆盖处理下香柏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活性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以5 a生香柏为实验材料,进行塑料薄膜(BM)、塑料产品(CP)、石头覆盖(ST)及无覆盖(CK)4种处理,覆盖后2 a采集林下表土,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量、酶活性等,并... 为研究不同覆盖处理下香柏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活性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以5 a生香柏为实验材料,进行塑料薄膜(BM)、塑料产品(CP)、石头覆盖(ST)及无覆盖(CK)4种处理,覆盖后2 a采集林下表土,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量、酶活性等,并分析关键化学计量特征。结果显示:不同覆盖处理均能提高香柏生长量,以塑料产品覆盖处理下苗高、地径、冠幅最大;覆盖处理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土壤中有机碳、硝态氮和微生物量氮含量,降低了微生物量生物量碳含量;CP覆盖下土壤中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磷和硝态氮平均值最大,且增加了土壤碳氮水解酶活性;有效磷、全氮和有机碳是表征不同覆盖处理下香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MBC、MBN)及酶活性显著变异的关键解释因子。可得结论,CP覆盖处理对土壤理化及土壤酶活性正向效应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土壤理化性质 不同处理 香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面植物的学术透视
18
作者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香柏(Juniperus pingii var.wilsonii)为柏科(Cupressaceae)圆柏属(Sabina)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在西藏自治区主要分布于拉萨市、日喀则市、山南市、林芝市及阿里部分区域的高山地带,其分布上限海拔可达5280 m,是目前己知全球海拔分布最高... 香柏(Juniperus pingii var.wilsonii)为柏科(Cupressaceae)圆柏属(Sabina)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在西藏自治区主要分布于拉萨市、日喀则市、山南市、林芝市及阿里部分区域的高山地带,其分布上限海拔可达5280 m,是目前己知全球海拔分布最高的灌木线建群种,属于高山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青藏高原的“生态卫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柏 Juniperus pingii var.wilsoni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小果紫薇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19
作者 李耀海 南吉斌 +3 位作者 闵晓航 格桑曲珍 次央 李炳章 《高原农业》 2025年第5期617-624,共8页
为研究小果紫薇种子萌发特性,设计了浸种时间、培养温度、贮藏时间3种处理,探讨不同处理对小果紫薇种子发芽能力的影响,以期为小果紫薇种质资源保存提供参考价值。结果表明:(1)不同浸种时间下小果紫薇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均具有显著... 为研究小果紫薇种子萌发特性,设计了浸种时间、培养温度、贮藏时间3种处理,探讨不同处理对小果紫薇种子发芽能力的影响,以期为小果紫薇种质资源保存提供参考价值。结果表明:(1)不同浸种时间下小果紫薇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24 h > 48 h > 0 h。浸种时间为24 h时,种子的发芽率可以达到50.67%。(2)不同培养温度下小果紫薇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种子萌发受温度影响显著,发芽率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25℃> 15℃> 25/15℃。在25℃下,小果紫薇种子发芽速度最高,为50.67%。(3)贮藏时间对小果紫薇种子发芽具有显著影响。整体来看,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按大小顺序均表现为:当a种> 1 a种> 2 a种。在25℃发芽温度、浸种24 h条件下,当a种、1 a种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显著高于2 a种(P<0.05),并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后期综合考虑浸种时间、培养温度、贮藏时间对小果紫薇种子发芽的影响,以期为小果紫薇种质资源保存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萌发特性 小果紫薇 不同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种竹子在西藏拉萨引种的适应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才旺计美 窦沛彤 +2 位作者 王连春 殷小成 杨汉奇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7-40,共4页
以位于拉萨市郊的西藏自治区林木科学研究院苗圃为试验地,以园林绿化竹种为研究对象,自2018年3月起,从西藏引种高山竹类4种、从浙江引种温带竹类7种、从云南引种热带竹类3种;竹苗定植后,于2018年8月份和2019年8月份,测量引种的14个竹种... 以位于拉萨市郊的西藏自治区林木科学研究院苗圃为试验地,以园林绿化竹种为研究对象,自2018年3月起,从西藏引种高山竹类4种、从浙江引种温带竹类7种、从云南引种热带竹类3种;竹苗定植后,于2018年8月份和2019年8月份,测量引种的14个竹种在西藏拉萨栽植近2 a的苗木成活、发笋数量、新笋(幼竹)干径和干高,分析14种竹子在西藏拉萨引种的适应性。结果表明:高山竹类中的西藏本地箭竹属(Fargesia)、筱竹属(Thamnocalamus)竹种具有最高的成活率(62.8%~87.5%),发笋率为4.1%~12.5%;温带竹类中的罗汉竹(Phyllostachys aurea)、黄竿京竹(Ph.aureosulcata f.aureocaulis)、赤竹属菲白竹(Sasa fortunei)等具有较高的成活率(39.0%~66.4%),发笋率为2.0%~2.9%,性状基本正常;其余的温带竹种成活率急剧下降,发笋率低;3种热带竹种栽种2 a后全部死亡。竹苗中,分株数量、竹种原分布区海拔,与竹子分篼苗的成活率、发笋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740~0.835,P<0.01);累年日平均气温、累年平均日最低气温,与成活率、发笋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997~-0.909)。不同类型竹种,在当地的适应性差异显著。在拉萨进行园林绿化竹子引种时,应优先考虑当地的牛色玛(Thamnocalamus unispiculatus)等抗寒性较强的高山竹种,避免因较长时间低温影响竹种的成活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种 高山竹 温带竹 热带竹 竹引种 拉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