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自治区重点保护植物名录修订 被引量:6
1
作者 马景锐 邢震 +3 位作者 边巴多吉 陈越 唐毅 吴云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5期1-2,共2页
基于《Flora of China》《中国植物志》《西藏植物志》和若干植物数据库网站及相关原始文献,对《西藏自治区重点保护植物名录》进行修订。结果表明,《名录》中共有40个类群,此次修订改动了13个,改动率达到32.50%。其中,单独中文名变化的... 基于《Flora of China》《中国植物志》《西藏植物志》和若干植物数据库网站及相关原始文献,对《西藏自治区重点保护植物名录》进行修订。结果表明,《名录》中共有40个类群,此次修订改动了13个,改动率达到32.50%。其中,单独中文名变化的3个;单独拉丁文变化的7个(包括拉丁名拼写有细微错误的2个);中文名和拉丁名均变化的3个。修订中出现了3个属级水平的更改,即互叶铁线莲由互叶铁线莲属(Archiclematis)更改为铁线莲属(Clematis),定结桂花由木犀属(Osmanthus)更改为冬青属(Ilex),毛脉对叶兰由对叶兰属(Listera)更改为鸟巢兰属(Neottia)。此次修订将为保护法规制定、保护措施应用以及相关科研考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保护植物 名录 修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践经验的西藏营造林落地上图技术及改进建议
2
作者 姚卫杰 德庆卓嘎 +2 位作者 益西拉珍 德庆旺姆 薛敬丽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8期129-131,共3页
该文基于西藏自治区营造林落地上图的实践经验,深入探讨了该技术的应用和改进方法。通过对数据准备、上图方法选择、图斑属性填写及逐级上报的技术要点进行总结,该文阐述了西藏自治区实施该技术的具体操作流程。当前,西藏基层技术力量薄... 该文基于西藏自治区营造林落地上图的实践经验,深入探讨了该技术的应用和改进方法。通过对数据准备、上图方法选择、图斑属性填写及逐级上报的技术要点进行总结,该文阐述了西藏自治区实施该技术的具体操作流程。当前,西藏基层技术力量薄弱,造林规划与实际存在不符的情况,影响了造林任务的精准落实。为解决这些问题,该文提出了多项技术改进建议,包括提高基层技术水平、加强数据整合与信息共享、优化上图工作流程、引入先进科技手段。通过这些改进建议,西藏营造林的数字化管理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能够为该地区的生态保护与林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造林 落地上图技术 改进建议 实践经验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人工造林作业区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罗红 吴建普 +2 位作者 边巴多吉 嘎玛群宗 朱雪林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21-433,共13页
为了掌握西藏拟造林作业区的土壤养分状况,对6个地市524个造林作业区的土壤样本进行了养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全钾、有效磷、有机质和速效钾均处在"稍缺―极缺"水平:平均含量分别为6.26 g kg^(-1)、8.7 mg kg^(-1)... 为了掌握西藏拟造林作业区的土壤养分状况,对6个地市524个造林作业区的土壤样本进行了养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全钾、有效磷、有机质和速效钾均处在"稍缺―极缺"水平:平均含量分别为6.26 g kg^(-1)、8.7 mg kg^(-1)、17.81 g kg^(-1)和83.6 mg kg^(-1),全氮和全磷处在"中等―稍缺"水平:平均含量分别为1.39 g kg^(-1)和0.72 g kg^(-1),碱解氮条件最好:平均含量为214.1 mg kg^(-1),全钾条件最差。(2)6地市除碱解氮外,土壤中分别存在2至5个养分元素的缺乏,多数作业区全钾、速效钾和有效磷不足。阿里地区最缺有机质,仅5.08 g kg^(-1),日喀则市、拉萨市和林芝市最缺全钾,仅5.19~6.42 g kg^(-1),山南市和昌都市最缺有效磷,仅3.9~5.4 mg kg^(-1)。此外,拉萨市、山南市和阿里地区多数作业区全氮不足,阿里地区、日喀则市和昌都市全磷不足,除昌都市外各地市有机质不足的作业区居多。(3)地市间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显著,但速效钾、有机质在日喀则市、拉萨市和山南市间差异均不显著。总体而言,西藏造林作业区土壤养分状况较差,通过对西藏造林作业区土壤养分的特征分析,可为作业区造林后树木生长状态的成因查寻提供科学依据,为进一步提高造林质量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造林 作业区 人工林 西藏 地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林芝地区核桃物候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和平 朱雪林 +2 位作者 杨小林 潘刚 金增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18960-18962,18981,共4页
[目的]对西藏林芝地区的核桃进行物候和生长节律的研究,为西藏良种核桃的选育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西藏林芝地区典型的核桃进行了营养生长物候、生殖生长物候和根系生长物候的观测研究。[结果]营养生长物候期,试验点核桃芽膨大... [目的]对西藏林芝地区的核桃进行物候和生长节律的研究,为西藏良种核桃的选育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西藏林芝地区典型的核桃进行了营养生长物候、生殖生长物候和根系生长物候的观测研究。[结果]营养生长物候期,试验点核桃芽膨大期和萌芽期时间相差不大;生殖生长物候期,洞嘎镇最早,其次是东如村和公仲村,然后是里龙乡,通麦村最晚。果实生长动态变化方面,就横径和纵径而言,果实横径变幅大小为:通麦村〉洞嘎镇〉里龙乡〉公仲村〉东如村,果实纵径变幅大小为:通麦村〉公仲村〉洞嘎镇〉里龙乡〉东如村;根系生长物候期,核桃根系开始活动期与芽萌动期相同,3月下旬出现新根,6月中旬7月上旬、9月中旬10月中旬出现2次生长高峰,11月下旬停止生长。[结论]该结果揭示了西藏地区核桃物候特征的初步规律,填补了西藏在该研究领域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物候 营养生长 生殖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乌头属植物多样性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马景锐 薛辉 +2 位作者 徐磊 边巴多吉 邢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0期26-33,共8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整理,探明西藏现有乌头属植物73种,占全国乌头属植物总种数(含变种)的20.50%;该属资源丰富度在全国范围内仅次于四川和云南,且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其中现较明确的药用种类有13种,占西藏乌头属植物总种数的17.81%;... 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整理,探明西藏现有乌头属植物73种,占全国乌头属植物总种数(含变种)的20.50%;该属资源丰富度在全国范围内仅次于四川和云南,且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其中现较明确的药用种类有13种,占西藏乌头属植物总种数的17.81%;其特有性极高,中国特有种66种,其中包含西藏特有种40种,中国特有的比例达到90.41%,西藏特有也高达54.79%。在对其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建立资源圃、保护野外生境、合理有序开发和尽快进行新品种培育等保护开发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乌头属 物种多样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公益林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达娃扎西 李小双 聂峰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3-79,共7页
西藏自治区森林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探究西藏公益林生态系统功能价值对掌握地方生态状况、保护森林资源有重要作用。基于西藏自治区1244个固定样地资源环境和生态状况的调查数据,结合有关资料,计算西藏自治区公益林生态... 西藏自治区森林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探究西藏公益林生态系统功能价值对掌握地方生态状况、保护森林资源有重要作用。基于西藏自治区1244个固定样地资源环境和生态状况的调查数据,结合有关资料,计算西藏自治区公益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从森林生态状况与森林生态效益两方面展开分析,对其公益林生态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西藏自治区生态公益林整体生态状况较好;(2)全区生态公益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6578×10^(8)元/a,总生物量108621.5×10^(4)t,总碳储量54506.3×10^(4)t;(3)全区公益林生态服务功能实现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固碳释氧、净化大气、滞尘减噪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年实物量共496.70×10^(8) t;(4)西藏公益林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在森林游憩方面的价值功能有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公益林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藏羚种群数量动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普布顿珠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6-179,184,共5页
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书籍和历史资料对100多年来藏羚种群数量及分布作分析和展示,为探讨西藏藏羚种群变化规律,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藏羚种群数量在时间尺度和局部空间格局上均呈现出差异;在长期观测中,藏羚整体种群数量表现出... 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书籍和历史资料对100多年来藏羚种群数量及分布作分析和展示,为探讨西藏藏羚种群变化规律,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藏羚种群数量在时间尺度和局部空间格局上均呈现出差异;在长期观测中,藏羚整体种群数量表现出先降低再升高的规律,体现出西藏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法律健全和全民生态保护意识提高等措施对藏羚保护的重要性。此外,种群密度也在不同空间格局上有所不同,这突出了藏羚对栖息地的选择偏好活动范围之广。从影响其种群数量的驱动因素来看,人为影响是藏羚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为保护藏羚,应加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羚 种群数量 时空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边坝县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对策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辜正翔 《林业调查规划》 2016年第5期128-130,共3页
阐述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边坝县森林防火重点火险区防火机构、森林火灾发生情况、森林防火基础设施、防火队伍等现状。分析火源管理难度大、防火经费投入不足、防火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等森林防火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火情监测系统建设,加强宣... 阐述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边坝县森林防火重点火险区防火机构、森林火灾发生情况、森林防火基础设施、防火队伍等现状。分析火源管理难度大、防火经费投入不足、防火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等森林防火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火情监测系统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基础设施和防火队伍建设,严格控制野外火源等综合治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防火 火险等级 重点火险区 火情监测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人工造林对土壤养分和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罗红 普布顿珠 +3 位作者 刘宏伟 嘎玛群宗 吴建普 韦红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78,共8页
【目的】研究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造林地和邻近未造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性及其变化趋势,旨在为西藏重点区域人工造林及其林分经营提供理论参考,提高对该区人工造林地土壤肥力的系统性认识。【方法】以人工林(造林地)及其对照地(... 【目的】研究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造林地和邻近未造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性及其变化趋势,旨在为西藏重点区域人工造林及其林分经营提供理论参考,提高对该区人工造林地土壤肥力的系统性认识。【方法】以人工林(造林地)及其对照地(和造林地邻近的具有相同初始条件的非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配对样地法,于2016年7—11月对54对样地0~80 cm土层分4层(0~20,20~40,40~60,60~80 cm)进行土壤调查取样,测定各土层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全钾(TK)、水解性氮(AN)、有效磷(AP)、速效钾(AK)、土壤密度(BD)、土壤质量含水量(MWC)、pH值、土壤粒径分布(PSD)等理化性质,通过两个关联样本检验方法、养分分级、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比较人工造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人工林较对照地0~80 cm土层剖面土壤BD、TP和AP分别显著降低了6.0%、10.5%和36.5%,MWC、TN和SOM分别显著增加了22.4%、28.6%和16.8%,AP变幅最大,TN增幅最高,pH、AK、TK、AN和PSD变化不显著。未造林地氮、磷、钾、有机质养分等级属于“稍缺”或更差水平的样地占比均在63.1%以上,TN养分等级最差;人工林氮、磷、钾、有机质养分等级属于“稍缺”或更差水平的样地占比均在73%以上,AP养分等级最差,AP由“不缺水平”转为“缺”水平的样地比例最高。对照地土壤养分含量的分级排序为TP>AK>TK>AP>SOM>AN>TN(“>”左侧养分状况优于右侧,下同),人工林的排序为TP>AK>TK>TN>SOM>AN>AP。土壤肥力主要受有机质、全氮、土壤砂粒含量的综合影响,人工林和对照地差异不显著。【结论】“一江两河”中部流域作为西藏人工造林的重点区域,人工造林对土壤BD、MWC、TN、TP、AP、SOM影响显著,造林后人工林土壤密度、土壤质量含水量、有机质、氮素理化性质趋好,而磷素养分条件变差。人工林土壤最缺AP,土壤养分由未造林地的N限制最强烈转变为了人工林的P限制最强烈,土壤肥力的提升受AP限制,但无论造林与否,土壤养分均表现为普遍缺乏。西藏人工造林应加强土肥管理,注重土壤养分的整体提升,造林前可加强有机肥的使用,后期管护注重磷肥的使用,以提高造林成效、改善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造林 土壤养分 养分分级 土壤肥力 因子得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陈塘沟兰科植物多样性与生态型研究
10
作者 李孟凯 庞深深 +3 位作者 许敏 王伟 普布顿珠 邢震 《高原农业》 2023年第5期477-485,共9页
2020-2021年,通过进行野外调查,对西藏自治区定结县陈塘沟兰科植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类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陈塘沟兰科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共38属86种,其中双花石豆兰(Bulbophyllum hymenanthum)为中国内地行政区新记录种,另72种为... 2020-2021年,通过进行野外调查,对西藏自治区定结县陈塘沟兰科植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类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陈塘沟兰科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共38属86种,其中双花石豆兰(Bulbophyllum hymenanthum)为中国内地行政区新记录种,另72种为该辖区新记录种;辖区兰科植物生态型以地生型兰科植物为主(47.7%)、附生型次之(36%)、半附生型较少(11.6%)、腐生型最少(4.7%)。开展此地的兰科植物调查研究,对丰富和充实保护区物种多样性,完善珠峰保护区森林生态结构功能,制定特殊植物保护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对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有着重要的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塘沟 兰科植物 生物多样性 生态型 双花石豆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中重点建设内容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锐 陈振雄 丁山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8期85-87,96,共4页
本文针对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提出了符合新形势的天然林保护修复工程、公益林建设与保护工程、“碳中和”林业工程、林地系统修复工程、森林质量提升工程、乡村振兴林业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内容,在林地治理能力建设方面提出林长制体... 本文针对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提出了符合新形势的天然林保护修复工程、公益林建设与保护工程、“碳中和”林业工程、林地系统修复工程、森林质量提升工程、乡村振兴林业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内容,在林地治理能力建设方面提出林长制体系建设、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建设、林地保护宣传教育工程建设等内容,以期在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中理清思路,保障规划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重点林业工程 治理能力 建设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农牧民林业技术培训实践与探索——以贡嘎县为例
12
作者 杜欣 次旦多吉 +4 位作者 李嫣春 侯伟 陈越 扈晶晶 张岩 《现代农机》 2022年第4期54-56,共3页
农牧民林业技术知识欠缺与生态林业建设蓬勃发展的鲜明反差,使林业技术培训成为客观需求。基于贡嘎县实际,从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师资力量、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等方面指明贡嘎县农牧民林业技术培训的方向和措施。持续开展培训,可有效... 农牧民林业技术知识欠缺与生态林业建设蓬勃发展的鲜明反差,使林业技术培训成为客观需求。基于贡嘎县实际,从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师资力量、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等方面指明贡嘎县农牧民林业技术培训的方向和措施。持续开展培训,可有效提高贡嘎县农牧民林业专业技术水平,也可为其他地区相关培训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民 林业技术 贡嘎县 培训目标 培训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TM+和DEM的西藏灌木林遥感分类技术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超 黄清麟 +3 位作者 朱雪林 张晓红 普布顿珠 旦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21,共7页
对西藏地区主要类型灌木林进行外业遥感调查,选取海拔、坡向、坡度和NDVI4个影响西藏灌木林空间分布的主要指标,采用判别分析方法,构建判别模型和判别规则,提取基于空间分布特征的识别决策,基于覆盖研究区的ETM+和DEM,进行西藏灌木林的... 对西藏地区主要类型灌木林进行外业遥感调查,选取海拔、坡向、坡度和NDVI4个影响西藏灌木林空间分布的主要指标,采用判别分析方法,构建判别模型和判别规则,提取基于空间分布特征的识别决策,基于覆盖研究区的ETM+和DEM,进行西藏灌木林的遥感分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灌木林空间分布特征的遥感分类精度达到86.24%,其中,狼牙刺-沙棘-红柳组合的分类精度最高,为95.00%,杜鹃-小檗和高山柳-铺地柏组合的分类精度相当,分别为81.08%和8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灌木林 遥感分类 空间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墨脱蛇类新纪录——坎氏锦蛇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伟雄 孙国政 +2 位作者 饶定齐 刘务林 李炳章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8-109,共2页
报道了在西藏藏族自治区墨脱县发现蛇类新纪录——坎氏锦蛇(Elaphe cantoris),对该物种的形态特征、生境进行了描述,并探讨了其分类地位及分布状况。
关键词 坎氏锦蛇 墨脱县 新纪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黎贡山赧亢东白眉长臂猿春秋季日能量获取研究
15
作者 李明会 吴建普 +2 位作者 周伟 蔺如涛 谭文彪 《林业调查规划》 2015年第1期27-32,26,共7页
营养和能量的收支平衡是非人灵长类的生存基础。2007年12月及2008年4月,在高黎贡山赧亢生境走廊带采集东白眉长臂猿的食物样品。分析每种食物干样的粗蛋白、脂肪、纤维、总碳水化合物、灰分、钙和磷的含量。野外于2007-2008年春、秋季... 营养和能量的收支平衡是非人灵长类的生存基础。2007年12月及2008年4月,在高黎贡山赧亢生境走廊带采集东白眉长臂猿的食物样品。分析每种食物干样的粗蛋白、脂肪、纤维、总碳水化合物、灰分、钙和磷的含量。野外于2007-2008年春、秋季以焦点动物取样法观察同一家群(1♀1♂)东白眉长臂猿,记录日取食量相关数据。根据日摄取营养的量,参照预测代谢能公式计算日能量获取。研究结果表明,东白眉长臂猿不同食物种类及类型干样的营养成分存在变化。t-检验结果表明,春、秋季嫩叶干样的粗蛋白含量,果实干样的钙、磷含量差异性均显著,但东白眉长臂猿季节间日能量需求差异性均不显著。季节间果实、嫩叶的日能量百分比存在变化,季节间单位果、叶鲜重提供的能量也存在变化。分析显示,获取食物营养及能量的变化是东白眉长臂猿对环境变化的调节;季节间日取食量多少与食物质量低高的合理搭配使得日能量获取在季节间趋向于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白眉长臂猿 营养成分 日能量获取 日取食量 高黎贡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柏大痣小蜂在西藏昌都地区的危害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徐磊 赵建燕 +3 位作者 赵塘颉 吴培福 潘涌智 熊忠平 《中国森林病虫》 2020年第4期27-29,共3页
圆柏大痣小蜂Megastigmus sabinae的寄主是西藏及邻近地区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的重要树种,其危害将严重影响相关树种的天然更新和优质种质资源的提供。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首次研究圆柏大痣小蜂在西藏昌都地区的发生危害和生物学特性... 圆柏大痣小蜂Megastigmus sabinae的寄主是西藏及邻近地区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的重要树种,其危害将严重影响相关树种的天然更新和优质种质资源的提供。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首次研究圆柏大痣小蜂在西藏昌都地区的发生危害和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所有调查区域的大果圆柏Juniperus tibetica种实均受到圆柏大痣小蜂的危害,该蜂为西藏昌都市大果圆柏的主要种实害虫,其种实危害率达17%~20%;其在昌都市1 a发生1代,以幼虫在种实内越冬,幼虫期长达9~10个月;5月中旬开始羽化,5月下旬为羽化盛期;其雄虫寿命3~6 d,雌虫寿命3~7 d,补充清水或糖水可延长成虫存活时间。研究结果将为该虫的长期监测和深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柏大痣小蜂 昌都市 大果圆柏 生活史 种实受害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仁义镇森林景观格局及破碎化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金铎 普顿 石军南 《林业调查规划》 2010年第5期39-44,共6页
通过景观的观点来审视城镇化的发展,是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环境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采用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仁义镇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数据,以GIS和Fragstats为技术支撑,从景观的组成结构、斑块特征等方面对研究区... 通过景观的观点来审视城镇化的发展,是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环境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采用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仁义镇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数据,以GIS和Fragstats为技术支撑,从景观的组成结构、斑块特征等方面对研究区域景观的空间分布和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景观要素斑块中以小斑块所占比例最大,植被景观以乔木林和灌丛景观为主要类型.由于相对强烈的人类活动影响,区域内林业用地的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森林景观格局 景观破碎化 仁义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2014年我国植物文化学研究文献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景锐 邢震 +2 位作者 边巴多吉 唐毅 吴云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4期269-270,共2页
为了解我国植物文化方面的研究状况,采用文献计量学等统计方法对2004~2014年我国植物文化研究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按不同期刊的栽文分布,发表有关植物文化的研究文献达4篇以上的有10种,共7l篇,占收集文献总数的16.71... 为了解我国植物文化方面的研究状况,采用文献计量学等统计方法对2004~2014年我国植物文化研究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按不同期刊的栽文分布,发表有关植物文化的研究文献达4篇以上的有10种,共7l篇,占收集文献总数的16.71%。按不同年份的发文量,2005年的发文量最少,仅10篇,2013年最多,达72篇,相差7.2倍。按不同作者的发文量,发文量达到3篇以上(含3篇)的有6人,发文共22篇,占总数的5.18%;发文量2篇的有33人,发文共66篇,占总数的15.53%。按文献作者的隶属机构分布,有12个机构的发文数量在5篇以上,共发文90篇,占检索文献总数的21.18%。按文献研究的内容,属于文化内涵研究的文献达225篇,占总量的52.94%;而对景观设计方面的内容研究的文献数量达到179篇,占总量的42.12%;在文化比较方面的相关研究则有41篇,占总数的9.65%;其他内容方面有109篇,占总量的25.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文化 文献分析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遥感影像的野生动物栖息地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吕永磊 普布顿珠 +2 位作者 李凡 冯鹏飞 丁相元 《中国高新科技》 2022年第3期106-108,共3页
文章通过联合主被动遥感影像发挥各类数据优势,综合利用各类数据的特点监测自然保护区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生态破坏行为,评估生态修复与保护的状况,了解相应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适宜栖息地质量及变化趋势以及致危因子、影响因素等信息... 文章通过联合主被动遥感影像发挥各类数据优势,综合利用各类数据的特点监测自然保护区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生态破坏行为,评估生态修复与保护的状况,了解相应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适宜栖息地质量及变化趋势以及致危因子、影响因素等信息,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与保护措施,为有效、科学地保护野生动物提供重要的信息保障和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光学遥感 动态变化检测 野生动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民族传统文化生态观的形成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翠叶 《林业调查规划》 2013年第4期111-115,共5页
以原始苯教和藏传佛教产生的根源阐明藏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态观形成的相互关系;以宗教对高原自然环境和生物的禁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阐明藏民族传统文化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提倡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生态环境建设服务。
关键词 藏民族传统文化 生态观 宗教 生态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