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昌都市八宿县不同苦荞品种营养成分检测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严泽 杨玉婷 +5 位作者 巴宗 曹杨春 何红梅 叶正荣 扎西桑布 张海芳 《西藏农业科技》 2023年第1期10-13,共4页
通过委托北京谱尼测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八宿县主推的6个苦荞品种进行蛋白质、淀粉、膳食纤维、矿物质、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B1,B2,B6等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参与检测的6个苦荞品种在同一地区种植,在蛋白质、淀粉、膳食... 通过委托北京谱尼测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八宿县主推的6个苦荞品种进行蛋白质、淀粉、膳食纤维、矿物质、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B1,B2,B6等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参与检测的6个苦荞品种在同一地区种植,在蛋白质、淀粉、膳食纤维、矿物质、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B2与B6等营养成分含量都有较大差异。其中蛋白质含量和淀粉含量最高的是“西荞2号”,膳食纤维含量最高的是“K13黑苦荞”,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K11黑苦荞”,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是“K6黑苦荞”,维生素B1,B2,B6总含量最高的是“K11黑苦荞”。矿物质含量中硒含量最高的是“K6黑苦荞”,铁含量和铬含量最高的是“黔威3号”,镁含量最高的是“K11黑苦荞”,钾含量最高的是“K13黑苦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宿县 不同苦荞品种 营养成分 检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昌都市农牧民增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2
作者 赵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0期214-215,217,共3页
增加昌都市农牧民收入,提高农牧民的支付能力和消费水平,不仅是扩大内需的短期政策要求,而且也是促进农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期政策目标。本文介绍了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农牧民增收的现状,深入分析了昌都市农牧民增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 增加昌都市农牧民收入,提高农牧民的支付能力和消费水平,不仅是扩大内需的短期政策要求,而且也是促进农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期政策目标。本文介绍了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农牧民增收的现状,深入分析了昌都市农牧民增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昌都市农牧民增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民 增收 现状 问题 对策 西藏 昌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地区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构建与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晗晓 邓洪英 +4 位作者 关正军 麦翀 朱艳英 葛钊宇 冉霞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29,共12页
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农业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循环农业进展缓慢,为推动农业发展,降低农业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需要针对当地环境气候探究一种全新的高原种养循环发展模式.本文结合高原丘陵地区气候特点,以棚室养殖形式为... 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农业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循环农业进展缓慢,为推动农业发展,降低农业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需要针对当地环境气候探究一种全新的高原种养循环发展模式.本文结合高原丘陵地区气候特点,以棚室养殖形式为基础构筑种养循环一体棚模式,探索了生猪的立体养殖途径,节约了养殖空间和土地成本,减小了系统内物质能量交流的距离,使种养循环高效运行,将种植、养殖和农业废弃物处理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了三者的联动耦合效应.通过对种养循环一体棚模式进行价值流分析,其经济产投比为1.48,成本利润率在47.89%左右,属于高产出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模式投资回收期为2.98年,投资回收期较短,具有较强抗风险能力和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养循环一体棚 立体养殖模式 循环农业 价值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莴笋感染番茄斑萎病毒(TSWV)--病毒粒子分布与亚细胞病变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王田田 魏治镭 +6 位作者 熊智琦 吴阔 周凤 童金金 贾强强 朱若萌 张仲凯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3-61,共9页
莴笋是西藏昌都市露地栽培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近年来斑萎病发生普遍,发病率达到了80%以上,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前期研究表明发病植株受到番茄斑萎病毒(TSWV)侵染。为明确该区域莴笋感染TSWV不同时期病毒粒体分布与亚细胞病变的特征,为... 莴笋是西藏昌都市露地栽培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近年来斑萎病发生普遍,发病率达到了80%以上,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前期研究表明发病植株受到番茄斑萎病毒(TSWV)侵染。为明确该区域莴笋感染TSWV不同时期病毒粒体分布与亚细胞病变的特征,为病毒病的精准诊断与绿色防控提供依据,本研究采集了西藏昌都市卡若区莴笋不同发病时期的样品,应用TSWV-N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扩增克隆与测序分析,根据N基因序列推导N蛋白氨基酸序列比对,明确采集样品受到TSWV侵染。采集不同发病时期的样品进行负染色和超薄切片制样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早期感病叶片(症状为轻微褪绿)中病毒粒体相对含量较少,TSWV粒体分布于细胞质中,叶绿体噬锇颗粒明显增加,线粒体嵴膜部分降解,少部分细胞的液泡内有较多TSWV粒体聚集于细胞质内的囊泡中;中期感病叶片(褪绿或黄化斑)中,病毒粒体相对含量较高,较多TSWV粒体聚集于细胞质内质网池中,叶绿体膜系统降解,噬锇颗粒增加,线粒体增多;后期感病叶片(坏死斑)中,病毒粒体相对含量高,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降解,有大量TSWV病毒粒体聚集于残存的细胞质内囊泡中。TSWV粒体相对含量和亚细胞病变程度与植株症状严重度呈正相关,发病早期和后期TSWV粒体在细胞质内囊泡中的聚集为首次发现。上述结果为莴笋感染TSWV的早期诊断和确诊提供了新的依据,可为高原地区TSWV引起的莴笋病毒病的早期预防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莴笋 番茄斑萎病毒 病毒粒体分布 亚细胞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