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萨市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柳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9期247-247,249,共2页
利用拉萨气候站1981—2017年日照时数实际观测数据,分析了拉萨市37年日照时数年代际、年际及各季特征,并对日照时数对当地农业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37年中拉萨市年代际、年际日照时数总体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8.76 h/10年。
关键词 日照时数 变化特征 农业生产 影响 西藏拉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市冰雹灾害性天气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柳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20期195-195,199,共2页
对拉萨市1981—2016年冰雹天气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拉萨市年均冰雹日数虽然表现出小的波动,但是总体呈下降趋势;春、夏季多发,以5月最多。冰雹灾害性天气对生产生活影响较大,破坏性强,尤其可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气象部门... 对拉萨市1981—2016年冰雹天气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拉萨市年均冰雹日数虽然表现出小的波动,但是总体呈下降趋势;春、夏季多发,以5月最多。冰雹灾害性天气对生产生活影响较大,破坏性强,尤其可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气象部门应加强强对流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做好人工消雹作业,降低灾害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特征分析 西藏拉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0-2010年西藏高原大到暴雪的时空分布和环流特征 被引量:42
3
作者 林志强 假拉 +2 位作者 薛改萍 普布次仁 许建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00-906,共7页
利用1980 2010年西藏高原的逐日降水和积雪深度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大到暴雪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西藏高原大到暴雪发生日数最多的区域为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南部边缘地区和那曲中东部与昌都西部的藏北地区;全年都可发生大到暴雪天气,在... 利用1980 2010年西藏高原的逐日降水和积雪深度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大到暴雪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西藏高原大到暴雪发生日数最多的区域为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南部边缘地区和那曲中东部与昌都西部的藏北地区;全年都可发生大到暴雪天气,在季节分布上呈双峰特征,峰值出现在3 5月,次峰值出现在10月;近31年西藏高原年降雪频次总体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约为每10年3.8站次。利用同期NCEP/NCAR的500 hPa高度场和风场再分析资料对48个西藏高原区域性的大到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进行分析,得到高原区域性强降雪主要环流形势分为5类,即:印度低压型、南北支槽型、巴尔喀什湖低压型、伊朗高压型和高原低涡—切变型;前冬(10 12月)大到暴雪过程主要以印度低压环流型为主,1月以巴尔喀什湖低压型为主,2月以南北支槽型为主,3月以伊朗高压型和南北支槽型为主,4月以高原低涡—切变型为主;在每类环流型中,南支槽都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原 暴雪 时空分布 环流形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朗高压东伸对西藏高原汛期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林志强 薛改萍 何晓红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3-159,共7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西藏高原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对1980—2011年5—9月967个伊朗高压东伸影响高原个例进行了分析,将西藏高原降水分布类型分为大雨型、中雨型、小雨型和无雨型四类分布,分别有158、516、165和128 d;当伊朗高...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西藏高原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对1980—2011年5—9月967个伊朗高压东伸影响高原个例进行了分析,将西藏高原降水分布类型分为大雨型、中雨型、小雨型和无雨型四类分布,分别有158、516、165和128 d;当伊朗高压脊线偏北(南)时,500 hPa的南北气流辐合偏强(弱),200 hPa辐散偏强(弱),高原上的降水偏大(小);伊朗高压东伸除直接影响西藏高原的环流外,当其脊线偏北(南),索马里越赤道急流强度偏强(弱),导致孟加拉湾水汽输送多(少),高原降水偏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高压 西藏高原 汛期降水 环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2C水汽通道资料反映的西藏高原水汽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薛改萍 林志强 德庆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5期10589-10594,共6页
利用2007~2009年逐时FY2C静止气象卫星水汽通道观测资料、T213垂直速度分析场分析了西藏高原水汽的空间分布,指出西藏高原有3条水汽通道,水汽来源来自孟加拉湾、南海和阿拉伯海。高原水汽日变化特点是昼弱夜强,与西藏地区降水昼晴... 利用2007~2009年逐时FY2C静止气象卫星水汽通道观测资料、T213垂直速度分析场分析了西藏高原水汽的空间分布,指出西藏高原有3条水汽通道,水汽来源来自孟加拉湾、南海和阿拉伯海。高原水汽日变化特点是昼弱夜强,与西藏地区降水昼晴夜雨的特征一致。地形影响水汽分布形式,进而影响降水分布特征,分析西藏高原降水分布时应该综合考虑这三者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原 水汽通道 水汽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竹工卡气象观测站新旧站址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次仁白玛 旦增格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2期185-186,241,共3页
利用墨竹工卡气象观测站新旧站址的气温、降水、风、相对湿度等主要气象要素,采用差值、差值标准差、风向相符率、显著性检验等方法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墨竹工卡新址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与旧址总体相差很小,新址气温平均... 利用墨竹工卡气象观测站新旧站址的气温、降水、风、相对湿度等主要气象要素,采用差值、差值标准差、风向相符率、显著性检验等方法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墨竹工卡新址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与旧址总体相差很小,新址气温平均偏低旧址0.1℃;降水量年均偏多0.1 mm;相对湿度略偏小1%;风速新址大于旧址,年平均风速相差0.5 m/s,1~3月风最多的月份相差最大;新址和旧址气温、风、降水量、相对湿度一致性较好,其中气温一致性最好,观测数据稳定;风向相符率为81%左右。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新址和旧址各要素平均值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竹工卡 新旧站址 观测资料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信气象服务的探讨及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桑登 永青卓嘎 四郎德西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年第9期164-165,共2页
近几年,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这个过程中,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受到气象的影响,生产生活对气象的需求也在直线上升,这也给气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公众气象服务也成为研究的重点。在网络... 近几年,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这个过程中,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受到气象的影响,生产生活对气象的需求也在直线上升,这也给气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公众气象服务也成为研究的重点。在网络发展的过程中,微信公众平台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气象局开展了自己的服务平台,如何更好地为人们提供气象服务,也成为研究的重点。通过对气象服务的现状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借助微信进行气象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气象服务 探讨思考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那曲地区雷暴天气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9
8
作者 央美 旦增格列 +1 位作者 达瓦泽仁 边玛拉珍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1-760,共10页
利用1966—2011年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所辖7个气象站的雷暴天气历史观测资料,综合运用天气学及线性统计方法、小波分析方法,分析那曲地区雷暴日数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那曲地区的雷暴日数存在显著减少趋势,减... 利用1966—2011年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所辖7个气象站的雷暴天气历史观测资料,综合运用天气学及线性统计方法、小波分析方法,分析那曲地区雷暴日数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那曲地区的雷暴日数存在显著减少趋势,减少趋势达到0.01的显著性水平,变化倾向率为每10年减少5 d;那曲地区雷暴日数空间分布特征为北部多南部少,东部高山峡谷多于西部湖盆;雷暴日数高值出现在东北部,低值出现在东南部。季节分布为夏季最多,春、秋季相对较少,冬季很少出现雷暴;雷暴初日推迟,而雷暴终日提前,雷暴期有缩短趋势。多雷期、少雷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西伸脊点的经度位置、巴尔克什湖东部至青藏高原处高压脊和高原短波槽的位置和强弱上。那曲地区5—9月雷暴日数存在5~10年、20年两种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从不同时间尺度周期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那曲地区将逐渐进入多雷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曲地区 雷暴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雷达资料人工增雨潜势预判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潘多 侯正俊 次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2期360-362,共3页
利用常规气象、天气雷达资料,分析有利于开展人工增雨的天气条件、可播云型,粗浅分析总结出基于雷达资料的人工增雨作业预判指标。结果表明,影响高原降水的主要系统有切变线、高原低涡、孟湾风暴和西方槽;5~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0%以上;... 利用常规气象、天气雷达资料,分析有利于开展人工增雨的天气条件、可播云型,粗浅分析总结出基于雷达资料的人工增雨作业预判指标。结果表明,影响高原降水的主要系统有切变线、高原低涡、孟湾风暴和西方槽;5~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0%以上;对降水贡献率最大的可播云型为积云(Cb)和层积混合云(Sc+Fc),占全年可降水云型的80%以上;当不同云系平均回波强度≥10 d Bz、强回波强度〉20 d Bz、回波顶高〉5 km、强回波高度〉3 km时可作为作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资料 人工增雨 预判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里地区近30年气温与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丁真贡嘎 赛珍 《南方农业》 2017年第9期111-112,共2页
利用阿里地区三个有人值守的气象站1984—2013年的气象资料,包括平均气温和最高、最低气温以及年、季降水,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用统计和一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了近30年该地区的气温、降水变化特征。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变化趋势 阿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