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影像在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M_(S)6.8地震同震地表破裂调查中的应用
1
作者 乔俊香 石峰 +5 位作者 李安 李涛 张达 王鑫 格桑旦珍 孙浩越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9-805,共17页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快速发现同震地表破裂不仅可确定地震的发震构造,对于震后的震害评估和应急救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利用国产高分一号卫星于地震当日对震区采...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快速发现同震地表破裂不仅可确定地震的发震构造,对于震后的震害评估和应急救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利用国产高分一号卫星于地震当日对震区采集的震后影像与震前影像进行对比解译,快速获得了本次地震的同震地表破裂的空间分布和几何形态,确定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位于申扎-定结裂谷西南段的登么错断裂。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确定本次地震的同震地表破裂带主要分布于登么错断裂北段及中段的古荣村附近,断续延伸约15km,与先存断层位置一致,并且于地表破裂带尼辖错段测得本次地震的最大同震位错量约3m,同时在登么错湖东岸确定近10km重力成因的伴生地表变形带。本次定日地震同震地表破裂的遥感解译结果和野外实地调查情况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体现了国产高分辨率数据在地震同震地表破裂快速获取和发震构造快速确定工作中的应用潜力,为未来强震的应急工作提供了一条可行且快速高效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M_(S)6.8地震 登么错断裂 同震地表破裂带 申扎-定结裂谷 遥感解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震害仿真的2025年西藏定日6.8级地震建筑物震害对比
2
作者 袁小祥 林旭川 +8 位作者 陈子峰 张建龙 窦爱霞 肖本夫 杜浩国 余思汗 丁香 方杰 王书民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2-948,共17页
建筑物震害是破坏性地震人员致死的重要因素,震后快速、及时获取有效的建筑物震害评估结果对应急救灾、灾情评估及结构抗震意义重大。文中以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6.8级地震为例,首先基于震前遥感影像进行灾区建筑物单体物理模型快速提... 建筑物震害是破坏性地震人员致死的重要因素,震后快速、及时获取有效的建筑物震害评估结果对应急救灾、灾情评估及结构抗震意义重大。文中以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6.8级地震为例,首先基于震前遥感影像进行灾区建筑物单体物理模型快速提取。然后在构建典型建筑物遥感解译特征的基础上,对灾区建筑物分别开展了基于光学遥感和震害仿真方法的震害快速识别。最后,对快速获取的建筑物震害信息进行定量评估,并将不同方法产出的结果与发布烈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空间上灾区建筑物主要沿河流和山谷呈散落带状分布,局部空间分布规模较小但相对集中,结构类型以土木和石木结构为主,此类建筑在地震中表现出显著的易损性。2种方法在Ⅷ度以上烈度区识别高震害等级建筑物时,总体评估误差在1度以内;而对于Ⅶ度及以下区域,评估结果则存在一定误差。研究表明,强烈地震发生后,借助不同方法可针对震后不同阶段的应急需求发挥作用,快速提供建筑物震害评估结果,为地震应急救灾和减灾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地震 建筑物震害 遥感影像 震害仿真 快速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动数据的西藏定日6.8级地震震害初步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秀英 旦增 +3 位作者 赵国存 张国宏 马志霞 陈旭庚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49,共9页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6.8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分析此次地震造成严重震害的原因,从地震动的角度,对震中附近100 km范围内地震预警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沿断层破裂方向地震动衰减较慢,能量高且集中在很短时间...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6.8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分析此次地震造成严重震害的原因,从地震动的角度,对震中附近100 km范围内地震预警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沿断层破裂方向地震动衰减较慢,能量高且集中在很短时间内,极易对地表建/构筑物造成破坏;垂直断层/背离断层破裂方向地震动衰减较快,能量较小且比较分散;②地震动的这种空间分布特征源自断层破裂方向性效应的影响,历史震例数据表明受方向性效应影响的地震动一般会造成比较严重的震害;③震中附近浅表松散地层对地震动具有放大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加重震害。本文工作可为定日地震的震害认识以及灾后重建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地震 震害 地震动数据 地震预警 断层破裂 方向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定日6.8级地震土木结构房屋特征及震害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钰曼 叶阳 +2 位作者 张建龙 格桑云丹 贡秋卓玛 《震灾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发生6.8级地震。地震造成126人死亡,188人受伤,伤亡主要由土木结构房屋的破坏造成,极震区内大多数土木结构房屋毁坏,少数破坏。本文主要介绍受灾地区藏式土木建筑构造特点、典型震害现象及破坏机理,分析藏式土木结...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发生6.8级地震。地震造成126人死亡,188人受伤,伤亡主要由土木结构房屋的破坏造成,极震区内大多数土木结构房屋毁坏,少数破坏。本文主要介绍受灾地区藏式土木建筑构造特点、典型震害现象及破坏机理,分析藏式土木结构民居的抗震缺陷,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经现场调查发现,土木结构民居的建筑构造特点具有鲜明的当地特色,存在2种固定的承重体系,土木结构房屋震害可总结为整体倒塌、局部坍塌、墙体的震害、木构件的震害、非承重构件及附属结构的震害。震害主要成因为结构体系不合理、砂浆强度低、房屋整体性差以及缺乏有效抗震构造措施。针对当地土木结构房屋特点,本文提出了针对性地加固改造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土木结构 建筑特征 震害 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震定位──一种使用单纯形优化的非线性方法 被引量:24
5
作者 赵珠 丁志峰 +1 位作者 易桂喜 王建格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12-219,共8页
引用了Prugger等提出的一种先进定位技术,其特点是:(1)采用观测到时平均值和计算平均值之和,作为发震时刻的参考值来进行时间残差的计算,保证了真正的残差最小的获取;(2)采用更适宜于定位使用的时间残差的L1范数统... 引用了Prugger等提出的一种先进定位技术,其特点是:(1)采用观测到时平均值和计算平均值之和,作为发震时刻的参考值来进行时间残差的计算,保证了真正的残差最小的获取;(2)采用更适宜于定位使用的时间残差的L1范数统计;(3)使用单纯形优化法直接送代地寻查残差极小,不要求偏微商的计算,避免了矩阵反演,适宜于任何速度模型和任何台网分布,能够迅速而准确地求解震源位置(λ,,h);(4)发震时刻另行求出,避免了深度和发震时刻间的折中变化,这些突出的特点使我们在台网稀疏的条件下,选择它来进行西藏地震的精确定位。本文对该方法就西藏流动台网和固定台网的观测条件下,进行了数值试验,并对项目实施期间记录到的部分地震和以前的几个有质疑的地震进行了震源参数的实际修定.震源位置误差估计小于3km.震源深度大于40km的地震,似乎有平行于青-川-滇弧形构造带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地震定位 单纯形优化法 震源位置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泊尔8.1级地震对中国西藏地区造成的震害特征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高锦瑞 尼玛 +1 位作者 文升梁 张建龙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61-968,共8页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对我国西藏地区造成较大人员伤亡与房屋破坏,道路、通讯等生命线工程及水利等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本文介绍了本次地震的基本情况,并在现场地震烈度调查和地震损失评估的基础上,对灾区震害进行了分析,...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对我国西藏地区造成较大人员伤亡与房屋破坏,道路、通讯等生命线工程及水利等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本文介绍了本次地震的基本情况,并在现场地震烈度调查和地震损失评估的基础上,对灾区震害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灾区房屋类别与破坏情况以及生命线系统与各行业的受损情况。通过分析此次地震的灾害特点,指出了灾区在抗震设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大地震地质灾害的防治力度,科学编制恢复重建规划,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提高农牧民抗震设防意识,加强农牧区房屋建筑的指导和监管等建议,以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西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8.1级地震 西藏地区 地震考察 震害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东南部嘉黎断裂新知 被引量:53
7
作者 任金卫 沈军 +1 位作者 曹忠权 汪一鹏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44-350,共7页
野外调查表明 ,西藏东南部的嘉黎断裂带从那曲到嘉黎由三段呈雁行排列 ,大致沿N60°W方向延伸 ,其东南段在波密附近向南转折 ,沿贡日嘎布曲向南南东过上察隅和下察隅后转为近南北向延入缅甸境内与什阶断裂相连。嘉黎断层全新世以来... 野外调查表明 ,西藏东南部的嘉黎断裂带从那曲到嘉黎由三段呈雁行排列 ,大致沿N60°W方向延伸 ,其东南段在波密附近向南转折 ,沿贡日嘎布曲向南南东过上察隅和下察隅后转为近南北向延入缅甸境内与什阶断裂相连。嘉黎断层全新世以来活动性不强 ,其第四纪以来的平均滑动速率约为 4mm/a。一个有趣的现象是 ,虽然总体上嘉黎断裂的新活动不强 ,但在局部与张性盆地相邻的地段表现出较强的活动性 ,在这些段上沿断裂发育晚第四纪地表破裂 ,横跨断层的冲沟和河流被错断 ,其晚第四纪以来的平均滑动速率达到 15mm/a。但是这种现象的存在只局限在盆地中 ,盆地以外则截然终止 ,不复存在。从上述事实看 ,嘉黎断裂的走滑活动似乎是伴随张性活动而产生的 ,在断层几何和活动特征上类似于横切大洋中脊的转换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黎断裂 滑动速率 青藏高原 西藏 走滑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易贡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地质地貌与运动学特征 被引量:17
8
作者 任金卫 单新建 +5 位作者 沈军 格桑 扎桑 邓桂英 张军 索仁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42-647,T002,共7页
2000年4月9日19时59分18.2秒,在西藏自治区波密县境内易贡乡发生了特大崩塌—滑坡—泥石流。构造上它发生在印度板块阿萨姆楔入角复合地带的西侧,也是高原腹地向东侧山地下降的过渡带,重力作用明显。根据便携式GPS定位仪实地测定和滑坡... 2000年4月9日19时59分18.2秒,在西藏自治区波密县境内易贡乡发生了特大崩塌—滑坡—泥石流。构造上它发生在印度板块阿萨姆楔入角复合地带的西侧,也是高原腹地向东侧山地下降的过渡带,重力作用明显。根据便携式GPS定位仪实地测定和滑坡前后的卫星影像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堆积物形成了一座长约5.7km、宽约1.5km的“天然大坝”,完全堵塞了易贡藏布河干流,崩塌滑坡体总方量超过3.8×10~8m^3。根据区域地震台网的记录,其振动持续的时间为6min,其中最大振幅的持续时间为2min。震相分析表明有3组较为明显的震相,对应着3次较大的地表振动。计算获得崩塌滚落的平均速度约为48m/s,伴随崩塌滚落的同时,滑坡泥石流的平均滑动速度也达到了16 m/s,比一般泥石流流动速度要大一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崩 滑坡 运动学 西藏 泥石流 环境地质条件 地形 地貌 崩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日喀则拉堆—乃东断裂带断层泥石英微形貌特征及其年代学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海明 申俊峰 +5 位作者 曹忠权 尹克坚 刘畅 刘廷 李杰 冯少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9-154,共6页
为推断西藏日喀则拉堆—乃东断裂带(LNF)的断层活动年代及活动性,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该断裂带上采集的2件断层泥样品中的石英进行了扫描电镜(SEM)下微形貌观察,并将石英表面形貌出现频率绘制成统计直方图。结果显示,拉堆—乃东断裂... 为推断西藏日喀则拉堆—乃东断裂带(LNF)的断层活动年代及活动性,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该断裂带上采集的2件断层泥样品中的石英进行了扫描电镜(SEM)下微形貌观察,并将石英表面形貌出现频率绘制成统计直方图。结果显示,拉堆—乃东断裂带第四纪以来具有明显的活动性;且石英微形貌大量出现贝壳状结构、次贝壳状结构和桔皮状结构的组合类型,推断该断裂带自中更新世进入活动高峰期,全新世以来仍在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泥 石英微形貌 活动断层 活动时间 西藏日喀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市附近刘吾大佛寺间断裂的浅层地震勘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文涛 凌宏 +2 位作者 曹忠权 储宝贵 张兰凤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65-570,共6页
简要介绍了在青藏高原拉萨市附近刘吾 -大佛寺间断裂的浅层地震勘探工作 ,并进行了初步的地质解释。结果表明 ,刘吾 -大佛寺间断裂所在区域的速度模型为 5层结构。第 1层至第 4层的介质深度从 0m变化到 2 6 0m ,P波速度 80 0~ 2 0 0 0... 简要介绍了在青藏高原拉萨市附近刘吾 -大佛寺间断裂的浅层地震勘探工作 ,并进行了初步的地质解释。结果表明 ,刘吾 -大佛寺间断裂所在区域的速度模型为 5层结构。第 1层至第 4层的介质深度从 0m变化到 2 6 0m ,P波速度 80 0~ 2 0 0 0或 2 80 0m/s,介质为第四纪或第三纪覆盖层 ;第 5层的介质P波速度在 30 0 0~ 4 0 0 0m/s以上 ,其CDP图像分布零散、没有形成较强的反射界面 ,推测该区域为花岗岩类的基岩区。根据反射波组的连贯性、间断性及位置 ,判定在浅层地震勘探剖面 32 0m处存在着刘吾 -大佛寺间断裂 ,它是 1条逆断层 ,倾向NE ,倾角 80°左右 ,其上端点出现在深约 10 0m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震勘探 活断层 拉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高压气体对汶川地震灾害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京轶 汤倩 +2 位作者 兰晓雯 巴桑央金 赵永 《震灾防御技术》 2009年第4期406-416,共11页
通过对2008年5月28日汶川M8.0级地震后滑坡和堰塞湖的形成和分布特征,以及震后地下喷发物和灾害形成与分布特征的考察,结合龙门山地区侏罗纪前的海洋环境和现今龙门山前川西坳陷存在大量圈闭构造和地下3km的巨厚底层含大量异常高压天然... 通过对2008年5月28日汶川M8.0级地震后滑坡和堰塞湖的形成和分布特征,以及震后地下喷发物和灾害形成与分布特征的考察,结合龙门山地区侏罗纪前的海洋环境和现今龙门山前川西坳陷存在大量圈闭构造和地下3km的巨厚底层含大量异常高压天然气体这一结构特征分析,发现地下异常高压气体在地震时高速膨胀,在地下裂隙和断层等面状通道快速剪开底层涌出,造成岩体飞移、流动和扩散是产生灾害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喷出坑体 气囊 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日喀则拉堆—乃东与毕定—甲舍拉断裂的活动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雷生学 李振海 +5 位作者 张文朋 陈宇坤 郭巍 谢静博 高也 高锦瑞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85-793,共9页
综合采用地质地貌调查、探槽开挖及OSL测年等,对离日喀则市最近的拉堆—乃东和毕定—甲舍拉断裂的活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拉堆—乃东断裂在距今约3万年前停止了活动,毕定—甲舍拉断裂则至少在5万年前停止了活动,即二者自晚更新世晚期... 综合采用地质地貌调查、探槽开挖及OSL测年等,对离日喀则市最近的拉堆—乃东和毕定—甲舍拉断裂的活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拉堆—乃东断裂在距今约3万年前停止了活动,毕定—甲舍拉断裂则至少在5万年前停止了活动,即二者自晚更新世晚期已不再活动——不属于全新世活动断裂,这与部分学者认为拉堆—乃东断裂为全新世活动断裂的结论不同。研究获得的最新断层活动资料可为该地区的地震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断裂活动性 拉堆-乃东断裂 毕定-甲舍拉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烈度异常点分布及成因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正位 土登次仁 闫小兵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8-343,共6页
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发生在临潭-宕昌断裂的东段,遥感和DEM研究表明,该断裂东段在晚第四纪以来仍有活动,自岷县至宕昌,断裂由左旋走滑兼具逆冲性质转为以左旋走滑性质为主。现场烈度和灾害调查发现,Ⅶ度区内形成Ⅷ度的... 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发生在临潭-宕昌断裂的东段,遥感和DEM研究表明,该断裂东段在晚第四纪以来仍有活动,自岷县至宕昌,断裂由左旋走滑兼具逆冲性质转为以左旋走滑性质为主。现场烈度和灾害调查发现,Ⅶ度区内形成Ⅷ度的异常点,在Ⅵ度区内形成Ⅶ度的异常点,这些异常点分布在沿断裂带附近约2km的范围内,主要分布在断层的上盘。进一步研究表明,由于临潭-宕昌断裂在岷县以南以走滑运动为主,强震动主要沿断裂传播,同时由于断裂活动形成软弱地基,强震动引起地基失效造成灾害,形成了烈度异常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漳县6.6级地震 临潭-宕昌断裂 地震烈度 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2年、1993年尼木和拉孜、昂仁地震应急对策
14
作者 江在雄 谢乐金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05-111,共7页
关键词 地震应急 地震现场 救灾工作 西藏自治区 日喀则地区 重建家园 地震部门 国家地震局 抗震救灾指挥部 地震谣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盆地隐伏断裂浅层反射地震探测及断层活动性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谢平 杨歧焱 +2 位作者 尤惠川 周月玲 许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6期8-15,共8页
为探测拉萨山间盆地隐伏活动断裂,采用人工震源的浅层地震勘探方法,提出了该地区地质条件下隐伏断裂勘探时震源选择、观测系统设计以及参数确定、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断层识别的基本方法,查明了娘热断裂、那林拉卡断裂、拉萨断裂、夺... 为探测拉萨山间盆地隐伏活动断裂,采用人工震源的浅层地震勘探方法,提出了该地区地质条件下隐伏断裂勘探时震源选择、观测系统设计以及参数确定、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断层识别的基本方法,查明了娘热断裂、那林拉卡断裂、拉萨断裂、夺底断裂的走向、倾向、上断点埋深及其在地表的垂直投影位置等主要参数,探测表明拉萨市城近地区发育有娘热、那林拉卡、拉萨、夺底等4条北西-北西西向断裂;娘热断裂和夺底断裂近垂直或高角度北倾,为逆走滑或走滑断层;那林拉卡断裂和拉萨断裂近垂直或高角度南倾为主,也是逆走滑断层;娘热、那林拉卡、拉萨、夺底等4条断裂均为晚更新世活动断层,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27~0.40 mm/a。为拉萨盆地及周边地区活动断层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填补了该地区浅层地震勘探资料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断裂 山间盆地 地震勘探 拉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发震构造及余震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毅 胡应顺 +1 位作者 田云锋 张景发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8-56,I0001,共10页
利用2014年10月至2019年9月期间欧空局Sentinel-1卫星采集的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分析了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震后形变场。结果表明,此次地震造成了南硝尔库勒断裂上明显的震后形变,首次从地震形变场的角度验证了此次地震的发... 利用2014年10月至2019年9月期间欧空局Sentinel-1卫星采集的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分析了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震后形变场。结果表明,此次地震造成了南硝尔库勒断裂上明显的震后形变,首次从地震形变场的角度验证了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NE向的左旋走滑断裂,而非部分研究所认为的近NS向断裂。由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得到的多年平均速率图显示主震的西侧仅出现了少量震后余滑且仍为强闭锁区,这意味着2008年和2014年于田两次MS7.3地震之间的区域仍存在发生强震的风险;在2014年主震的东侧,南硝尔库勒断裂和阿什库勒—硝尔库勒断裂呈蠕滑状态,故而余震较少,表明该区域近期发生强震的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4于田MS7.3地震 发震构造 震后形变 余震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球分布的地震观测数据估计0S0模态的特征频率及品质因子
17
作者 周丰森 王迪晋 旦增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13-1016,共4页
选取2011-03-11日本MW9.3地震后全球地震台站记录的约220 h波形数据,基于一定的判断准则,筛选出质量较高的448个垂向观测数据,采用频域AR方法对0S0模态的特征频率和品质因子进行估值,并以信噪比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特征频率f=0.814 ... 选取2011-03-11日本MW9.3地震后全球地震台站记录的约220 h波形数据,基于一定的判断准则,筛选出质量较高的448个垂向观测数据,采用频域AR方法对0S0模态的特征频率和品质因子进行估值,并以信噪比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特征频率f=0.814 658 4±5.3×10^-7,品质因子Q=5 586±12。该结果与已有研究成果相比精度更高,有助于约束现有地球介质密度和衰减模型,使其更接近真实地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本征模态 频率估计 品质因子 频域AR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一致场地大跨度斜拉桥的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夏明强 欧文东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6-201,共6页
大跨度斜拉桥支承处的地质条件较复杂,地震波的传播特性不同,一致激励分析方法不符合实际情况。本文以主跨为680m的某大跨度斜拉桥为例,建立数值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一维及三维随机地震动激励下,同时考虑局部场地效应的地震响应规律,并将... 大跨度斜拉桥支承处的地质条件较复杂,地震波的传播特性不同,一致激励分析方法不符合实际情况。本文以主跨为680m的某大跨度斜拉桥为例,建立数值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一维及三维随机地震动激励下,同时考虑局部场地效应的地震响应规律,并将二者的数据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同为硬场地条件下相比,同为软场地条件时,纵向地震动激励下,主梁纵向位移增大了217%,横向地震动激励下,主梁的横向位移增大了89%,三维地震动激励下,主梁的纵向位移和横向位移分别增大了218%和92%;三维地震动激励下较一维地震动激励下结构响应大,因此,大跨度斜拉桥抗震研究应充分考虑地震动的多维性与局部场地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响应 局部场地效应 大跨度斜拉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西藏当雄6.6级地震烈度与震害特征
19
作者 谢英情 非明伦 +3 位作者 李西 张彦琪 郭春明 李海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575-584,共10页
在西藏地区首次按照标准规范开展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实践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西藏当雄6.6级地震的地震地质背景、地震烈度与震害特征,并与川滇地区同级、同类地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各烈度区面积介于川滇两次同级地震之间... 在西藏地区首次按照标准规范开展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实践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西藏当雄6.6级地震的地震地质背景、地震烈度与震害特征,并与川滇地区同级、同类地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各烈度区面积介于川滇两次同级地震之间,等震线形态特征与其地震地质背景相适应;震害具有直接经济总损失偏低、工程结构的经济损失比例较小等特点,反映了西藏震区的人文经济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雄地震 地震地质背景 地震烈度 震害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SAR数据约束的2021年西藏比如M_(W)5.8地震同震滑动分布及库仑应力变化
20
作者 于书媛 张国宏 +4 位作者 张迎峰 丁娟 张建龙 范晓冉 王绍俊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90-1202,共13页
文中运用D-InSAR技术获取的2021年3月19日西藏比如县M_(S)6.1地震的同震形变场显示:升、降轨LOS向同震位移场的长轴为NE向,其中最大抬升量和沉降量分别约为5cm和6cm;在此基础上,基于Okada模型反演断层面的精细滑动分布特征。反演结果表... 文中运用D-InSAR技术获取的2021年3月19日西藏比如县M_(S)6.1地震的同震形变场显示:升、降轨LOS向同震位移场的长轴为NE向,其中最大抬升量和沉降量分别约为5cm和6cm;在此基础上,基于Okada模型反演断层面的精细滑动分布特征。反演结果表明近场残差得到有效控制,其中发震断层参数为:走向228°,为SE倾向断层,宏观震中位于(31.94°N,92.87°E),矩震级为M_(W)5.8,平均滑动角为-56.42°,最大滑动量达0.2m,倾角为55°。最后,运用Column33软件计算以反演断层为接收断层的不同深度的同震库仑应力变化,结果显示比如地震震中附近产生了明显的应力降,深部断层滑动量很小。后续地震事件通常发生在5~15km深度,这与相应深度的应力增加区域一致;以班公湖-怒江断裂和聂荣北断裂为接收断层的应力变化显示,比如地震在2条断裂的部分区域产生了应力加载,库仑破裂应力值ΔCFS>0.01MPa,需要引起关注。结合地表形变观测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初步认为,比如M_(W)5.8地震的发震断层为NE向隐伏次级断裂,位于班公湖-怒江断裂带西段北侧,断裂活动方式以正断为主,兼具少量走滑分量,发震断层与主断层的关系需要通过野外地质调查资料综合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如地震 InSAR 同震形变场 断层滑动 静态库仑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