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阿里阿鲁错地堑系的第四纪活动性、最新同震地表破裂及其地震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吴中海 白玛多吉 +4 位作者 叶强 韩帅 史亚然 尼玛次仁 高扬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7-91,共25页
藏北高原非常薄弱的活断层调查程度和不完整的历史地震资料等,限制了对青藏高原内部活动构造的变形机制及强震活动特征等问题的深入认识。文中通过综合地质、遥感和地震等资料对阿里北部进行详细的活断层解译,重点对阿鲁错地堑系南段昆... 藏北高原非常薄弱的活断层调查程度和不完整的历史地震资料等,限制了对青藏高原内部活动构造的变形机制及强震活动特征等问题的深入认识。文中通过综合地质、遥感和地震等资料对阿里北部进行详细的活断层解译,重点对阿鲁错地堑系南段昆楚克错地堑西侧边界正断层的第四纪活动性、新发现的最新同震地表破裂及其震级与形成时间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阿里北部第四纪期间以近EW向伸展变形为主,发育了以近SN向正断层和由NW向与NE向走滑断层构成的共轭走滑断层为主的高密度活断层系统。沿昆楚克错地堑西缘主边界正断层新发现的最新同震地表破裂整体沿NNW向雁列展布,总长约400m,最大垂直位移约0.8m,平均垂直位移为0.3~0.4m。结合历史地震记录和经典的“地表破裂位移与震级”统计关系式推断,该破裂应是震源深度为35km的1955年革吉县纳屋错东M_(W)6.5强震事件的结果。综合该地表破裂的发育特点推断,震源深度对地表破裂参数存在显著影响,震源偏深时的地表破裂长度可远小于震源破裂的最大长度,表明在活断层的地震复发模式研究中应注意随机性较强的断层局部破裂行为或小位移破裂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近EW向伸展变形 正断层 昆楚克错同震地表破裂 阿鲁冰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拉木由塔锑(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2
作者 杜泽忠 顾雪祥 +3 位作者 李关清 张志辉 李永胜 甄世民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436-437,共2页
拉木由塔锑(金)矿床隶属西藏自治区错那县区卓木乡,位于错那县北65 km处,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块中东部康马-隆子褶冲带库曲-卡达褶断束。本文拟在区域地质、矿床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矿床的C、H、O、S、Pb等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对... 拉木由塔锑(金)矿床隶属西藏自治区错那县区卓木乡,位于错那县北65 km处,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块中东部康马-隆子褶冲带库曲-卡达褶断束。本文拟在区域地质、矿床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矿床的C、H、O、S、Pb等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对矿床的成因和成矿过程进行探讨。1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区位于北喜马拉雅板片洛扎生长断裂的北侧。北喜马拉雅(特提斯喜马拉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藏南 拉木 错那县 喜马拉雅地块 成矿地质背景 流体包裹体 成矿过程 特提斯 拉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阿布纳布锑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3
作者 李阳 王登红 +5 位作者 王成辉 李玉彬 米玛普尺 格桑拉姆 张旭东 央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65-168,共4页
锑是种高度稀缺的不可再生金属。从静态储采比来看,全球锑金属仅能够满足14年的供应,而中国锑储量仅能够满足6年的供应,目前中国、美国、欧盟、日本等多国已将锑金属列入了关键矿产资源(U.S.G.S,2022)。王登红等(2019a,b)将锑列入关键... 锑是种高度稀缺的不可再生金属。从静态储采比来看,全球锑金属仅能够满足14年的供应,而中国锑储量仅能够满足6年的供应,目前中国、美国、欧盟、日本等多国已将锑金属列入了关键矿产资源(U.S.G.S,2022)。王登红等(2019a,b)将锑列入关键黑色和有色金属矿产,认为锑、汞、锡等我国具有资源优势的矿种,但近年来已经开始大量进口,需要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 阿布纳布锑矿区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阿里北部羌塘地块内部的第四纪活动断层及其变形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吴中海 张旭东 +4 位作者 韩帅 史亚然 高扬 叶强 尼玛次仁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760-3783,共24页
藏北高原非常薄弱的活动断层调查研究程度和不完整的历史地震资料等,限制了对高原内部活动构造变形特征、机制以及孕震构造环境等的深入认识。通过综合地质、遥感和地震等资料对阿里北部羌塘地块内部进行详细的活动断层解译,结合沿阿鲁... 藏北高原非常薄弱的活动断层调查研究程度和不完整的历史地震资料等,限制了对高原内部活动构造变形特征、机制以及孕震构造环境等的深入认识。通过综合地质、遥感和地震等资料对阿里北部羌塘地块内部进行详细的活动断层解译,结合沿阿鲁错地堑系南段昆楚克错地堑西侧边界正断层新发现的晚第四纪断裂活动证据和最新同震地表破裂等,对该区的活动断层几何图像及运动学特征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阿里北部的西羌塘块体内部在第四纪以发育近南北向正断层系统和由北西向与北东向走滑断层构成的共轭走滑断层系统为特征,第四纪和晚第四纪活动断层都呈现出了高密度、弥散分布的特点,并可归纳为3类基本的活动构造变形样式:共轭走滑断层及其伴生正断层作用、弥散式正断层作用和剪切裂谷式正断层作用,其中大部分正断层与走滑断层主要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构造类型来共同调节区域内近东西向伸展变形的,这些特征指示藏北高原内部变形更符合“连续变形模式”而非“刚性块体挤出模式”。同时发现,沿昆楚克错地堑西缘主边界正断层发育的最新地表破裂总长度仅约400 m,最大垂直位移约0.8 m,推测可能是1955年革吉县纳屋错东MW6.5强震事件的结果。基于新的研究结果,推断阿鲁错地堑的第四纪正断层作用及相对频繁的历史强震活动,可能是孕育2016年阿鲁冰崩灾害的关键内动力条件,这警示需重视高原腹地活动断层作用与冰川失稳灾害之间的内在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近东西向伸展变形 共轭走滑断层 近南北向正断层 阿鲁错地堑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麻米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侵入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班-怒特提斯洋俯冲过程的制约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守仁 岳鋆璋 吴喆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42-1357,共16页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北两侧分布的大量中生代火成岩对约束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侧麻米乡一带酸性侵入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获得花岗斑岩^(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北两侧分布的大量中生代火成岩对约束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侧麻米乡一带酸性侵入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获得花岗斑岩^(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46~145 Ma,花岗闪长岩为140 Ma,代表这套侵入岩的形成时代为晚侏罗世末期—早白垩世早期。花岗斑岩与花岗闪长岩均显示出较高的SiO_(2)(69.12%~76.54%)和Al_(2)O_(3)(12.44%~14.93%)含量及较低的MgO含量(0.19%~0.89%),属弱过铝质—强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同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等;稀土元素总量较低(∑REE=129×10^(-6)~201×10^(-6)),分馏程度较高(LREE/HREE=2.06~9.18),呈现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并具有负Eu异常,接近活动大陆边缘酸性岩浆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综合分析,麻米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酸性侵入岩主要来源于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岩浆演化过程经历了分离结晶作用。这套侵入岩表现出火山弧型性质,形成于俯冲的构造背景。结合前人研究与区域资料,认为班公湖-怒江洋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存在南向俯冲,形成了区域上的措勤-申扎构造岩浆弧,进一步证实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发生了双向俯冲,为特提斯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岩石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措勤-申扎构造岩浆弧 特提斯 青藏高原 构造演化 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工布江达地热水水化学特征及农业利用潜力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吾金多吉 郎旭娟 +5 位作者 男达瓦 旺扎 次仁欧珠 尼玛 边巴多吉 刘昭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12期68-71,共4页
研究区地热资源丰富,但是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地热水的水化学特征、热储温度估算等研究对于地热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集区内典型地热水样品进行水质全分析,进而研究该区地热水的水化学特征、热储温度及热循环深度。... 研究区地热资源丰富,但是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地热水的水化学特征、热储温度估算等研究对于地热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集区内典型地热水样品进行水质全分析,进而研究该区地热水的水化学特征、热储温度及热循环深度。该区地热水中主要的阴阳离子分别为HCO_(3)^(-)、Na^(+);适合用来研究该区热储温度的地热温标为石英地热温标,估算结果均值为107℃;该区地热水的热循环深度约为2850m;研究区地热水中F^(-)、Sr等微量组分较高,水温较高,医疗利用潜力较大,但是不宜直接用作农业用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水 水化学特征 热储温度 地球化学温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冈底斯岩浆岩带西段新近纪达若-壮拉火山构造的地层序列及活动时序重塑
7
作者 尼玛次仁 顿都 +3 位作者 田杨杨 洛桑朗杰 尼玛扎西 格桑卓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73-1190,共18页
青藏高原的新生代火山岩地层、岩相(岩石)与构造是高原演化过程的重要记录。针对青藏高原南部冈底斯岩浆岩带西段近南北向展布的达若-壮拉火山构造洼地内新近纪火山作用过程,在1∶5万遥感解译和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1∶2000岩石地层剖面... 青藏高原的新生代火山岩地层、岩相(岩石)与构造是高原演化过程的重要记录。针对青藏高原南部冈底斯岩浆岩带西段近南北向展布的达若-壮拉火山构造洼地内新近纪火山作用过程,在1∶5万遥感解译和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1∶2000岩石地层剖面测制、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等方法开展了火山地层序列及活动时序重塑研究。结果发现,该新近纪火山活动包含了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1 Ma、10 Ma的早、晚2期喷发沉积序列,其中早期火山活动以单纯中心式喷溢为主,伴有小规模的爆发作用,形成了盾状熔岩穹隆或熔岩台地,火山喷发物主要为粗面安山岩、粗安质熔结凝灰岩和粗安质凝灰熔岩等;而晚期火山活动以侵出、侵入活动和小规模爆发作用为主,形成了熔岩和火山渣组成的火山锥,火山喷发物主要为粗安质熔结凝灰岩、粗安质凝灰熔岩、粗安质火山碎屑岩、玻基粗面斑岩等。该套新近纪火山序列的爆发指数整体较低,喷发方式属于斯特朗博利型或夏威夷型,空间上与区内的早期古近纪火山机构呈切割式、叠套式组合,反映新近纪与古近纪火山活动中心存在空间迁移特征。同时发现,该区火山作用时代与区域伸展构造的发育时间基本重叠,表明该区新近纪火山活动应形成于青藏高原碰撞后的陆内拉张环境,发育过程可能受到青藏高原晚新生代近东西向伸展作用控制,从而与区域上的近南北向裂谷系伴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火山机构 钾质—超钾质火山岩 近南北向裂谷 地质调查工程 火山爆发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邦布大型造山型金矿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和成矿机制 被引量:48
8
作者 孙晓明 韦慧晓 +5 位作者 翟伟 石贵勇 梁业恒 莫儒伟 韩墨香 张相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72-1684,共13页
邦布金矿位于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东段的南侧,矿体受大型脆-韧性剪切带的次级断裂控制,是目前西藏境内已发现的为数不多的大型原生金矿之一。系统的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测定显示邦布金矿矿石中存在三类流体包裹体:(Ⅰ)纯液相水溶液... 邦布金矿位于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东段的南侧,矿体受大型脆-韧性剪切带的次级断裂控制,是目前西藏境内已发现的为数不多的大型原生金矿之一。系统的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测定显示邦布金矿矿石中存在三类流体包裹体:(Ⅰ)纯液相水溶液包裹体;(Ⅱ)含CO2盐水溶液包裹体,此类包裹体又分为两相(Ⅱa)和三相(Ⅱb)两个小类;(Ⅲ)纯气相碳氢化合物包裹体。邦布金矿床中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如下:含CO2盐水溶液包裹体的盐度范围为2.20%NaCleqv~9.45%NaCleqv,峰值在6.0%NaCleqv~7.0%NaCleqv,平均值为6.25%NaCleqv;均一温度的范围在166.7~335.8℃,峰值在210~250℃,平均值为235.4℃。相对应的密度范围在0.63~0.96g.cm-3,峰值为0.85~0.95g.cm-3,平均值为0.87g.cm-3。以含CO2盐水溶液包裹体为代表的邦布金矿床成矿流体具有富含CO2、低盐度、低密度、中低温度的特征,与造山型金矿成矿流体相似。同位素测定显示成矿流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分别为δDH2O=-44.4‰~-105.3‰,δ18OH2O=4.7‰~9.0‰,说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水,但有地幔流体的加入。综合成矿地质特征和成矿流体的证据,提出邦布金矿为喜马拉雅期陆陆碰撞造山型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氢氧同位素组成 邦布金矿 藏南 碰撞造山型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西部赛利普中新世火山岩源区: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22
9
作者 王保弟 许继峰 +3 位作者 张兴国 陈建林 康志强 董彦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5-278,共14页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西部赛利普地区新生代火山岩依据主量元素可划分为超钾质、钾质和钙碱性系列,主要的岩石类型为粗面安山岩、粗面岩,一个超钾质岩石的^(40)Ar-^(39)Ar年龄为17.58Ma,指示出火山活动为中新世。超钾质、钾质和钙碱性火山...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西部赛利普地区新生代火山岩依据主量元素可划分为超钾质、钾质和钙碱性系列,主要的岩石类型为粗面安山岩、粗面岩,一个超钾质岩石的^(40)Ar-^(39)Ar年龄为17.58Ma,指示出火山活动为中新世。超钾质、钾质和钙碱性火山岩都显示出富集LREE及LILE(Th、U)、亏损HFSE(Nb、Ta、Ti)的特征。超钾质火山岩具有较高的K_2O(6.31%~8.55%)、MgO(6.75%~8.96%)、Cr(270.7×10^(-6)~460.4×10^(-6))、Ni(142.3×10^(-6)~233.9×10^(-6))含量,较高的(^(87)Sr/^(86)Sr)_i (0.71883~0.72732)和较低的ε_(Nd)(-14.78~-15.37),指示可能起源于一个前期亏损并经后期俯冲作用改造的富钾的方辉橄榄岩富集地幔源区。钾质火山岩具有比超钾质火山岩低的K_2O、MgO、Cr、Ni含量以及高的Ba、Sr含量,初始^(87)Sr/^(86)Sr为0.71553~0.71628.初始^(143)Nd/^(144)Nd为0.51197~0.51198,在空间上与超钾质火山岩共生,可能是前者母岩浆的演化产物。钙碱性火山岩具有较高的Sr(881.7×10^(-6)~1309.2×10^(-6))、Sr/Y比值(50~108)和较低的Y(12.05×10^(-6)~18.02×10^(-6)),明显亏损重稀土Yb(0.93×10^(-6)~1.30×10^(-6)),类似于典型的埃达克质岩成分特征但相对高钾,并具有相对低的(^(87)Sr/^(86)Sr)_i (0.70928~0.71374)以及高的ε_(Nd)(-7.90~-10.91),指示起源于富钾增厚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区域上拉萨地块超钾质岩、钾质岩与N-S向地堑系在空间上共存、时间上相吻合,由此本文认为拉萨地块中新世钾质-超钾质岩和南北向地堑系的形成可能与中新世早期北向俯冲的印度大陆岩石圈断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钾质和钾质岩 埃达克质岩 岩石圈地幔 板片断离 赛利普地区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邦布大型金矿成矿流体He-Ar-S同位素组成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21
10
作者 韦慧晓 孙晓明 +5 位作者 翟伟 石贵勇 梁业恒 莫儒伟 韩墨香 易建洲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85-1691,共7页
邦布金矿床位于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东段南侧,矿体受大型脆-韧性剪切带的次级断裂控制,其一系列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矿属于造山型金矿。其含金石英脉中黄铁矿的流体包裹体3He/4He=0.174~1.010Ra,40Ar/36Ar=311.9~1724.9,矿物... 邦布金矿床位于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东段南侧,矿体受大型脆-韧性剪切带的次级断裂控制,其一系列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矿属于造山型金矿。其含金石英脉中黄铁矿的流体包裹体3He/4He=0.174~1.010Ra,40Ar/36Ar=311.9~1724.9,矿物δ34S=2.8‰~4.7‰,平均3.6‰;围岩中不含金黄铁矿流体包裹体3He/4He=0.01137Ra,40Ar/36Ar=1709.7,矿物δ34S=6.5‰,显示邦布金矿成矿流体主要由地壳流体组成,但其中有地幔流体的加入,幔源He占2.7%~16.7%。由壳幔相互作用导致的幔源流体的加入是邦布金矿重要的成矿条件。在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过程中,形成切穿地壳的纵向剪切带,深源地幔流体上升,与地壳来源的富CO2流体混合,由于温度和压力下降和流体沸腾导致含金硫化物和石英结晶,并在其次级断裂构造中形成邦布金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r-S同位素 壳幔相互作用 造山型金矿 邦布大型金矿 藏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拉木由塔锑(金)矿床S、Pb同位素组成及指示意义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杜泽忠 顾雪祥 +4 位作者 李关清 章永梅 程文斌 景亮兵 张兴国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53-860,共8页
西藏拉木由塔锑(金)矿床位于藏南Sb-Au成矿带东段,矿(化)体主要赋存于中侏罗统遮拉组地层与辉绿(玢)岩脉接触带上。在分析该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矿石硫、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并通过与区域成矿带中典型矿床硫、铅同位素组... 西藏拉木由塔锑(金)矿床位于藏南Sb-Au成矿带东段,矿(化)体主要赋存于中侏罗统遮拉组地层与辉绿(玢)岩脉接触带上。在分析该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矿石硫、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并通过与区域成矿带中典型矿床硫、铅同位素组成的对比分析,探讨了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矿石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窄,成矿热液δ34SΣS在0值附近,与藏南Sb-Au成矿带中典型矿床的δ34S值相似,反映其来源与岩浆硫密切相关。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大,为异常铅,且构成了铅二次等时线,求得放射性成因铅源区年龄为1 638 Ma,反演了矿石铅的两阶段演化过程,推断其来源于上地壳古陆结晶基底,该研究成果能为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锑金成矿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组成 成矿物质来源 锑(金)矿床 拉木由塔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邦布大型造山型金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和δD-δ^(18)O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1
12
作者 韦慧晓 孙晓明 +7 位作者 艾国鹏 石贵勇 翟伟 梁业恒 莫儒伟 张相国 吕义鹏 易建洲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90-191,共2页
关键词 造山型金矿 韧性剪切带 流体包裹体特征 藏南 同位素地球化学 水溶液包裹体 金矿床 加查县 石英脉 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哈姆曲锑(金)矿床曲珍矿段S、Pb同位素组成及意义
13
作者 李保亮 王立强 +3 位作者 张相国 平措多吉 高腾 王勇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2-210,共9页
西藏哈姆曲锑(金)矿床位于雅鲁藏布江结合带西缘,矿体主要赋存于晚白垩世侵入岩中,糜棱岩化闪长玢岩是其主要的赋矿围岩。矿体受NNE—SSW向断裂控制,主要呈脉状、层状、透镜状产出。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分析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矿... 西藏哈姆曲锑(金)矿床位于雅鲁藏布江结合带西缘,矿体主要赋存于晚白垩世侵入岩中,糜棱岩化闪长玢岩是其主要的赋矿围岩。矿体受NNE—SSW向断裂控制,主要呈脉状、层状、透镜状产出。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分析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矿床辉锑矿进行了S、Pb同位素研究,探讨了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辉锑矿δ^(34)S值在–4.7‰~–3.2‰之间,均值为(–3.97±0.05)‰,硫同位素组成分布较为集中,近似于岩浆硫(花岗岩)的范围(–4‰~9‰),指示硫同位素具有岩浆硫的特征。辉锑矿中^(206)Pb/^(204)Pb的变化范围为18.557~18.690,平均值为18.622±0.002;^(207)Pb/^(204)Pb的变化范围为15.607~15.681,平均值为15.647±0.002;^(208)Pb/^(204)Pb的变化范围为38.793~39.147,平均值为38.967±0.002。矿床铅同位素组成稳定,为非放射性成因的正常铅;结合其特征值μ(9.46~9.59)以及铅同位素构造演化图解,判断矿床铅同位素组成具有壳幔混源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同位素 铅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曲珍 哈姆曲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裂谷区晚第四纪泉华的ESR测年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晟 吕同艳 +4 位作者 吴中海 白玛多吉 叶强 尼玛次仁 沙龙滨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6-289,共14页
藏南裂谷区泉华(硅华和钙华)是受区域构造运动控制的水热活动产物,其形成年代对研究该区域水热活动历史有着重要意义。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法是一种测定泉华年龄的有效测年手段。但存在硅华样品成分复杂,其ESR测年信号具有混合叠加、... 藏南裂谷区泉华(硅华和钙华)是受区域构造运动控制的水热活动产物,其形成年代对研究该区域水热活动历史有着重要意义。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法是一种测定泉华年龄的有效测年手段。但存在硅华样品成分复杂,其ESR测年信号具有混合叠加、相互干扰的现象,影响ESR信号的读取;且应用ESR测年法对藏南的钙华样品研究较少,不利于全面掌握藏南水热活动历史等问题。因此对藏南泉华样品ESR测年适用性的研究将有助于指导藏南地区泉华ESR测年的准确性,同时为开展区域构造活动研究提供扎实的年代学基础。该文选取藏南阿里—日喀则地区搭格架热田区的硅华样品和夏康坚温泉区的钙华样品,开展了泉华样品的ESR信号选取和附加剂量影响、钙华ESR信号热稳定性探究,进而得到相对准确的泉华发育年代。研究结果表明:搭格架热田区第三、四级阶地处硅华分别形成于81±16 ka、177±20 ka,夏康坚温泉区河漫滩和第一级阶地处的钙华分别沉积于106±32 ka、264±26 ka。辐照剂量方面,藏南泉华样品在0~7680 Gy范围内对人工附加剂量响应良好;温度方面,硅华受封闭温度影响较小,钙华g=2.0034心信号在20~250℃范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适合ESR测年。矿物结构方面,藏南钙华的矿物纯度、结晶程度较好,ESR年龄结果相对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R测年 泉华 硅华 钙华 藏南 G值 第四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沙拉岗锑矿流体包裹体红外显微测温研究
15
作者 孙晓明 莫儒伟 +5 位作者 翟伟 韦慧晓 周峰 梁业恒 张相国 易建洲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9-198,共10页
沙拉岗锑矿是藏南金锑成矿带内最具有代表性的锑矿床。为了更直接地了解该矿床的流体物理化学特征,本文利用红外显微镜对辉锑矿及紧密共生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研究。红外显微测温分析结果表明,辉锑矿中包裹体均一温度在13... 沙拉岗锑矿是藏南金锑成矿带内最具有代表性的锑矿床。为了更直接地了解该矿床的流体物理化学特征,本文利用红外显微镜对辉锑矿及紧密共生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研究。红外显微测温分析结果表明,辉锑矿中包裹体均一温度在134.9~221.9℃,峰值在160~190℃之间,盐度在1.7%~7.3%NaCleqv,峰值在5.0%~6.0%NaCleqv之间,密度在0.879~0.958g/cm3之间,平均值为0.934g/cm3;共生石英中包裹体均一温度在142.5~205.6℃,峰值在160~190℃之间,盐度在2.3%~7.0%NaCleqv,峰值在4.0%~6.0%NaCleqv之间,密度在0.910~0.947g/cm3之间,平均值为0.929g/cm3。通过对比研究认为沙拉岗辉锑矿及共生石英形成于同一物理化学条件,捕获同一成矿流体。结合石英中单个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成分分析认为成矿流体为含微量CO2、N2、CH4气体的低温、低盐度和低密度的NaCl-H2O热液体系。成矿流体的沸腾作用是辉锑矿大量沉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红外显微镜 红外显微测温 辉锑矿 沙拉岗锑矿 藏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折木朗造山型金矿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和成矿机制
16
作者 周峰 孙晓明 +5 位作者 翟伟 梁业恒 韦慧晓 莫儒伟 张相国 易建洲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775-2785,共11页
折木朗金矿位于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段的南侧,矿体受大型脆-韧性剪切带的次级断裂控制。系统的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测定显示折木朗金矿矿石中存在3类流体包裹体:NaCl-H2O溶液包裹体(类型Ⅰ);含CO2盐水溶液包裹体(类型Ⅱ),此类包... 折木朗金矿位于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段的南侧,矿体受大型脆-韧性剪切带的次级断裂控制。系统的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测定显示折木朗金矿矿石中存在3类流体包裹体:NaCl-H2O溶液包裹体(类型Ⅰ);含CO2盐水溶液包裹体(类型Ⅱ),此类包裹体又分为两相(Ⅱa)和三相(Ⅱb)2个小类;Ⅲ纯气相包裹体。折木朗金矿床中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显示该矿成矿流体的盐度范围为2.31%~7.39%NaCleqv,平均值为5.33%%NaCleqv,峰值为4.0%~7.0%NaCleqv;均一温度的范围为164.5~273.1℃,峰值为220~240℃,平均值为221.0℃。相对应的密度范围为0.82~0.93g.cm-3,峰值为0.84~0.90g.cm-3,平均值为0.88g.cm-3。折木朗金矿床成矿流体具有富含CO2、低盐度、低密度、中低温度的特征,与造山型金矿成矿流体相似。此外,同位素测定显示成矿流体的氢氧碳同位素组成分别为δDH2O=-36.7‰~-107.5‰,δ18OH2O=4.1‰~5.5‰,δ13C=-9.6‰~-11.5‰,说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水,但有地幔流体的加入。综合成矿地质特征和成矿流体的证据,提出折木朗金矿为陆陆碰撞造山型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氢氧碳同位素组成 折木朗金矿 造山型金矿 藏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拉木由塔锑(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机制初探
17
作者 杜泽忠 顾雪祥 +4 位作者 李关清 章永梅 程文斌 景亮兵 张兴国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4-302,共9页
西藏拉木由塔锑(金)矿床位于藏南Sb-Au成矿带东段,矿(化)体主要赋存于中侏罗统遮拉组地层与辉绿(玢)岩脉接触带上。研究表明: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普遍较小,主要为富液相的气液两相包裹体,形态复杂多样,主要呈长条状、浑圆状、椭圆状及不... 西藏拉木由塔锑(金)矿床位于藏南Sb-Au成矿带东段,矿(化)体主要赋存于中侏罗统遮拉组地层与辉绿(玢)岩脉接触带上。研究表明: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普遍较小,主要为富液相的气液两相包裹体,形态复杂多样,主要呈长条状、浑圆状、椭圆状及不规则状。方解石中的包裹体普遍较大,也都为富液相的气液两相包裹体,形态简单,以负晶形及不规则状为主。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均一温度范围为150~344℃,盐度(NaCl)介于0.53%~9.61%,密度介于0.55~0.93 g/cm3,成矿压力变化于39~83 MPa,表明成矿过程主要在中低温条件下进行,成矿流体为低盐度、低密度流体。从成矿早期到晚期,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压力不断降低。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含矿石英脉δDV-SMOW变化范围为-137‰~-163‰,δ18OH2O变化于9.42‰~14.58‰,含矿方解石δDV-SMOW变化范围为-148‰~-151‰,δ18OH2O变化于-9.83‰~-17.02‰,成矿流体中的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该矿床成矿物质的沉淀主要是由水岩反应和混合作用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来源 流体性质 包裹体 锑(金)矿床 拉木由塔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柯月铅锌锑银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18
作者 杜晓飞 程文斌 +1 位作者 李葆华 李关清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70-1281,共12页
为探讨柯月铅锌锑银矿床成矿流体的性质以及成矿机制,对其热液期各阶段含矿石英、菱铁/菱锰矿及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学研究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热液期Ⅰ阶段均一温度为250~281℃,盐度为10.24%~15.17%Na ... 为探讨柯月铅锌锑银矿床成矿流体的性质以及成矿机制,对其热液期各阶段含矿石英、菱铁/菱锰矿及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学研究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热液期Ⅰ阶段均一温度为250~281℃,盐度为10.24%~15.17%Na Cleqv,流体密度为0.90~0.95 g/cm3;Ⅱ阶段均一温度为173~330℃,盐度为3.87%~33.19%Na Cleqv,流体密度为0.85~1.15 g/cm3;Ⅲ阶段均一温度为173~241℃,盐度为3.06%~12.62%Na Cleqv,流体密度为0.85~1.00 g/cm3。柯月铅锌锑银矿床成矿流体早阶段为中温、中等盐度、含CO2的H2O-CO2-Na Cl体系,主阶段演化为中温、高中低盐度、富CO2、富金属元素的H2O-CO2-Na Cl体系,晚阶段演化为中低温、中低盐度、无CO2的H2O-Na Cl体系。流体包裹体组合特征及显微测温结果表明,成矿流体经历了流体不混溶过程,同时,流体不混溶作用是引起矿质的大量沉淀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激光拉曼 流体不混溶 柯月铅锌锑银矿床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