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地勘现状及环保策略研究
1
作者 阿南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17-20,共4页
地勘作为探明自然矿产资源的一种必要方法,在创造巨额资源性财富的同时,对自然环境有着一定的破坏。西藏矿产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科学勘探与保护环境二者之间如何良性循环与互动,是西藏地勘工作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需要持续研究的... 地勘作为探明自然矿产资源的一种必要方法,在创造巨额资源性财富的同时,对自然环境有着一定的破坏。西藏矿产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科学勘探与保护环境二者之间如何良性循环与互动,是西藏地勘工作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需要持续研究的重大课题。文章认为,在地勘作业中要实现地勘效益与环境保护两方面的目标,需要从地勘规划、方法与细节以及形成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地勘 环保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隆子县模麓温泉群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周鹏 孙明露 +8 位作者 张云辉 荣峰 达娃 万忠焱 刘恭喜 彭清华 胡华山 旦增 刘振峰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2-339,共18页
藏南地区地热资源丰富,是喜马拉雅地热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望成为新的地热资源开发靶区。本文以藏南桑日-错那活动构造带内模麓温泉群为研究对象,以水化学和氢氧氚同位素为研究方法,分析模麓温泉群的水岩作用、热储温度、补给来源及径... 藏南地区地热资源丰富,是喜马拉雅地热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望成为新的地热资源开发靶区。本文以藏南桑日-错那活动构造带内模麓温泉群为研究对象,以水化学和氢氧氚同位素为研究方法,分析模麓温泉群的水岩作用、热储温度、补给来源及径流时间,揭示了地热水的成因机制。模麓地热水pH在6.6~7.2之间,TDS为1908mg/L~2326 mg/L,水化学类型以HCO_(3)·Cl-Na型和HCO_(3)·Cl-Na·Ca型为主。地热水中主要阴阳离子来源于硅酸盐矿物的溶解和少量地球深部物质。利用硅-焓方程法和硅-焓图解法计算的初始热储温度为198℃~256℃,冷水混入比例为68%~85%。此外,对地热水中的Li、B、F等微量元素分析得出,研究区温泉水中微量组分除来自水-岩作用外,应该还与深部流体的混入有关,且该地区的氢氧同位素特征表明地下水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补给高程为5652m~5664m,模麓地热水中的氚含量<0.5TU,表明其地热水为老水,有更长的径流时间,为水-岩作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而宿麦郎曲河水为新水,补给径流时间短。研究区地热水与围岩遮拉组砂板岩发生水-岩作用,进行离子交换作用,在地下水运移过程中加热形成地热水,最终在有利构造部位出露形成温泉群。本次研究初步揭示了藏南模麓温泉的成因机制,可为藏南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麓温泉 水文地球化学 热储温度 补给来源 成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冈底斯中段厅宫地区比马组碎屑锆石U-Pb年龄 被引量:1
3
作者 周鹏 荣峰 +3 位作者 多吉卫色 李强 唐华 范源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桑日群广泛分布于冈底斯火山岩浆弧的中东段,是新特提斯洋俯冲作用的代表性记录。本文对冈底斯中段厅宫地区桑日群比马组开展了碎屑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比马组所含的碎屑锆石具有85.7~143.5Ma、160.2~191.2M... 桑日群广泛分布于冈底斯火山岩浆弧的中东段,是新特提斯洋俯冲作用的代表性记录。本文对冈底斯中段厅宫地区桑日群比马组开展了碎屑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比马组所含的碎屑锆石具有85.7~143.5Ma、160.2~191.2Ma、334.4~364.1Ma和904Ma四个年龄段,其中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为85.7±1.9Ma,结合古生物资料,认为比马组形成于早—晚白垩世,其物源主要来自于拉萨地块,尤其是冈底斯岩基剥蚀源区;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比马组沉积主要来源于长英质岩石,是上地壳源区物质经风化剥蚀后搬运沉积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中段 比马组 碎屑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