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阿里札达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河湖相沉积中两个不整合面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29
1
作者 朱大岗 孟宪刚 +7 位作者 邵兆刚 杨朝斌 孙立倩 王建平 韩同林 韩建恩 杜建军 余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05-608,共4页
通过札达盆地河湖相地层的野外实测剖面和地质调查,结合前人资料,根据沉积岩性、不整合面、所含化石、固结程度和岩相变化,初步将这套水平产出、原顶底及接触关系不明的新近纪上新世—第四纪早更新世河湖相地层,划分为1个群、3个组、2... 通过札达盆地河湖相地层的野外实测剖面和地质调查,结合前人资料,根据沉积岩性、不整合面、所含化石、固结程度和岩相变化,初步将这套水平产出、原顶底及接触关系不明的新近纪上新世—第四纪早更新世河湖相地层,划分为1个群、3个组、2次构造运动(不整合)。从新到老为下更新统香孜组(Qp1x)和上新统古格群(N2gg),其中后者又细分为上新统札达组(N22z)和上新统托林组(N12t)。河湖相沉积中香孜组与札达组、札达组与托林组之间2个不整合面的发现和象泉运动与古格运动2次构造运动的确定,为研究青藏高原隆升过程、该区新近纪以来湖泊与河流演化、气候变化、古地理变迁和环境演化,以及新近系、第四系地层划分等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札达 上新世-早更新世 河湖相沉积 不整合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阿里札达盆地上新统中犀类化石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24
2
作者 孟宪刚 朱大岗 +7 位作者 邵兆刚 杨朝斌 孙立倩 王建平 韩同林 杜建军 韩建恩 余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09-612,共4页
首次在西藏阿里札达盆地上新世河湖相沉积地层中发现了犀类化石,对其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初步鉴定为犀类额鼻角犀亚科第三?骨化石,在同一层位中还采集了大量孢粉、微体古生物和植物化石。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和产出犀类化石地层的沉积学特... 首次在西藏阿里札达盆地上新世河湖相沉积地层中发现了犀类化石,对其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初步鉴定为犀类额鼻角犀亚科第三?骨化石,在同一层位中还采集了大量孢粉、微体古生物和植物化石。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和产出犀类化石地层的沉积学特征等的分析,认为札达盆地上新世时代表着温暖湿润向寒冷潮湿—温和干旱的气候变化过程。这一发现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青藏高原新近纪上新世的生物演化、气候变化和构造活动,为研究青藏高原新近纪以来的生物进化、湖泊与河流演化、气候变化、古地理与古环境变迁,以及新生代地层的划分对比等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里札达 青藏高原 犀类化石 上新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纳木错和藏北高原古大湖晚更新世以来的湖泊演化与气候变迁 被引量:19
3
作者 朱大岗 孟宪刚 +5 位作者 赵希涛 邵兆刚 杨朝斌 马志邦 吴中海 王建平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69-277,共9页
根据野外水准测量与室内实验分析,本文探讨了西藏纳木错和藏北高原古大湖晚更新世以来的湖泊演化和气候变迁。在纳木错沿岸拔湖48m以下,发育了6级湖岸阶地,拔湖48~139.2m发育有高位湖相沉积。研究表明,纳木错湖泊发育与藏北高原东南部... 根据野外水准测量与室内实验分析,本文探讨了西藏纳木错和藏北高原古大湖晚更新世以来的湖泊演化和气候变迁。在纳木错沿岸拔湖48m以下,发育了6级湖岸阶地,拔湖48~139.2m发育有高位湖相沉积。研究表明,纳木错湖泊发育与藏北高原东南部古大湖演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①116~37kaB.P.间的古大湖期;②37~30kaB.P.间的外流湖期;③30kaB.P.以来的纳木错期。在古大湖阶段,包括纳木错、色林错和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等藏北高原东南部的一大批现代大、中、小型湖泊,都是互相连通的一个古大湖,其范围可能超过了现代的藏北内、外流(怒江)水系的分水岭。它或许还与藏北高原南部和西部的其他古湖相连,成为统一的藏北高原“古大湖”。通过对纳木错湖相沉积形成时代与深海氧同位素对比,易溶盐、pH值、地球化学、介形类和孢粉分析等的综合研究发现,湖相沉积记录了自晚更新世以来的湖泊演化和气候变迁信息。资料显示古大湖期湖面最高,气候温和清爽;外流湖期湖面急剧下降,气温和湿度较现今略高;纳木错期以来气候经历了全新世最宜期的暖湿后日益干旱化,气温波动,湖面持续下降。表明自晚更新世以来该区气候在逐渐变干的总趋势的基础上,经历了多次明显的冷暖与干湿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演化 气候变迁 古大湖 晚更新世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西部札达盆地早更新世香孜组沉积特征和时代——对青藏高原第四系底界的约束 被引量:16
4
作者 孟宪刚 朱大岗 +4 位作者 邵兆刚 杨朝斌 韩建恩 余佳 孟庆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6-541,共6页
通过对西藏札达盆地及其周缘的野外地质调查,填绘出了大面积分布的早更新世早期香孜组冰缘区河湖相沉积。对该河湖相沉积的岩石、结构构造、沉积环境、所含化石特征和形成时代等的研究表明,它是第四纪冰期冰缘区的最早沉积记录,也是第... 通过对西藏札达盆地及其周缘的野外地质调查,填绘出了大面积分布的早更新世早期香孜组冰缘区河湖相沉积。对该河湖相沉积的岩石、结构构造、沉积环境、所含化石特征和形成时代等的研究表明,它是第四纪冰期冰缘区的最早沉积记录,也是第四纪冰期的下限。为青藏高原建立气候地层层序、第四纪冰期划分对比提供了重要的实际资料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更新世 香孜组 冰缘期 第四纪冰期 西藏札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阿里札达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沉积相及其构造演化特征 被引量:30
5
作者 朱大岗 孟宪刚 +8 位作者 邵兆刚 杨朝斌 孙立倩 王建平 韩同林 韩建恩 杜建军 余佳 孟庆伟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245-252,共8页
札达盆地新近系上新统一第四系下更新统地层可划分为下更新统香孜组1x)、新近系上新统古格群(N2gg),其中后者又细分为上新统札达组(N22z)(Qp1t),属地堑型湖盆沉积,主要发育冲洪积相、冰缘相、冰湖和上新统托林组(N21t)、持续裂陷相、湖... 札达盆地新近系上新统一第四系下更新统地层可划分为下更新统香孜组1x)、新近系上新统古格群(N2gg),其中后者又细分为上新统札达组(N22z)(Qp1t),属地堑型湖盆沉积,主要发育冲洪积相、冰缘相、冰湖和上新统托林组(N21t)、持续裂陷相、湖相及河流相。札达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了早期裂陷(N21x)、稳定隆升(Qp2f)和强烈快速隆升(Qp3~Qh)等5个2z)、湖盆外泻(Qp(N2阶段。盆地南北两侧数条相向正断层的活动性控制着该区的沉积相展布格局:断层活动强烈时,湖盆水域扩大,湖水加深,主要发育深湖—半深湖沉积,断层活动减弱时,水体变浅或干涸,湖盆被充填,主要发育河流相、冲洪积沉积。第四纪以来,随着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札达盆地周缘高山区冰川活动加剧,主要发育冰缘相和冰湖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上新世—早更新世 断陷湖盆 构造演化 西藏札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日多温泉水化学特征及其物质来源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明礼 多吉 +3 位作者 王祝 邬国栋 姜贞贞 刘高令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9-216,共8页
热泉水的水化学特征包含其形成过程中地质、构造、断裂、蚀变以及环境变化等多种信息,是研究地热流体形成和物质来源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西藏日多温泉发育于古新统典中组(E1d)和下白垩统林布宗组(K1l)地层。水化学特征显示:日多... 热泉水的水化学特征包含其形成过程中地质、构造、断裂、蚀变以及环境变化等多种信息,是研究地热流体形成和物质来源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西藏日多温泉发育于古新统典中组(E1d)和下白垩统林布宗组(K1l)地层。水化学特征显示:日多温泉地下热储温度为97.5℃~110.1℃之间,pH值为中性,水化学类型为SO4·HCO3-Na型,阳离子以Na+、Ca2+、K+为主,阴离子以Cl-、SO42-、HCO3-为主,并富含HBO2、H2SiO3、F、Li、Sr、Cs、As,矿化度介于1 162mg/L^1 245mg/L之间,符合理(医)疗热矿泉水水质标准。温泉水富含多种矿物组分的特征,与温泉水循环深度大、地下滞留时间较长(推测大于48a)、地下热水与火山岩水-岩作用强烈有直接关系。综合研究热矿水的水化学特征,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热泉水的形成过程,为热泉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多温泉 水化学 理(医)疗热矿泉水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阿里札达盆地早更新世早期沉积及其古气候与古环境变化 被引量:8
7
作者 朱大岗 孟宪刚 +5 位作者 邵兆刚 杨朝斌 韩建恩 余佳 孟庆伟 吕荣平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276-1284,共9页
综合分析了西藏阿里札达盆地早更新世早期的多种与气候环境变化密切相关的地质记录,结果表明该区早更新世早期的沉积可划分为3种不同的沉积相和4个岩性段;古气候与古环境变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1)2.68~2.45 Ma,为冲洪积相沉积,冻融褶皱... 综合分析了西藏阿里札达盆地早更新世早期的多种与气候环境变化密切相关的地质记录,结果表明该区早更新世早期的沉积可划分为3种不同的沉积相和4个岩性段;古气候与古环境变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1)2.68~2.45 Ma,为冲洪积相沉积,冻融褶皱开始出现,植被以乔木为主,主要为松、藜、蒿,属山地寒温气候;(2)2.45~2.11Ma,为冲洪积相,地层中冻融褶皱多呈扭曲状,草本植物迅速上升,显示出灌木草原气候特征,气候变得凉爽干燥;(3)2.11~1.49 Ma,沉积相为冲洪积相—冰缘沉积相,以冰缘沉积相为主,冻融褶皱层开始增多,出现了喜凉的介形类化石,草本植物数量和种类达到最大,灌木也相对增加,显示气候进一步趋于干旱;(4)1.49~1.36 Ma,为冰湖沉积相,地层中普遍出现冻融褶皱,喜凉的介形类化石丰度很高,草本植物有小幅下降,但蕨类植物增加幅度较大,显示了干冷草原气候特征,气候干旱寒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札达 早更新世早期 孢粉记录 冻融褶皱 气候与环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林周地区新生代水热成矿地质模型 被引量:2
8
作者 孟宪刚 邵兆刚 +7 位作者 杨朝斌 雷伟志 王津 冯向阳 朱大岗 余佳 杜建军 韩建恩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1-389,共9页
通过对西藏林周地区有关矿床基本成因、蚀变特征和区域水热活动历史的调查,对其中一些矿床流体包裹体以及旁多、当雄、羊八井等地水样进行了H、O同位素分析,概略地在区域断裂构造网络中判断成矿流体运移趋势,归纳出喜马拉雅期林周地区... 通过对西藏林周地区有关矿床基本成因、蚀变特征和区域水热活动历史的调查,对其中一些矿床流体包裹体以及旁多、当雄、羊八井等地水样进行了H、O同位素分析,概略地在区域断裂构造网络中判断成矿流体运移趋势,归纳出喜马拉雅期林周地区新生代水热成矿的条件和环境,并建构了一个地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林周地区 喜马拉雅期 H、O同位素 水热成矿 地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近25年来主要湖泊变迁的特征 被引量:49
9
作者 邵兆刚 朱大岗 +7 位作者 孟宪刚 郑达兴 乔子江 杨朝斌 韩建恩 余佳 孟庆伟 吕荣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633-1645,共13页
青藏高原分布有青海湖、纳木错、色林错3个特大型湖泊和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阿牙克库木湖、班公错、哈拉湖、鄂陵湖、羊卓雍错、扎陵湖、赤布张错、乌兰乌拉湖、昂拉仁错11个大型湖泊。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MSS图像和90年代末期... 青藏高原分布有青海湖、纳木错、色林错3个特大型湖泊和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阿牙克库木湖、班公错、哈拉湖、鄂陵湖、羊卓雍错、扎陵湖、赤布张错、乌兰乌拉湖、昂拉仁错11个大型湖泊。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MSS图像和90年代末期—21世纪初期的ETM+图像的解译,对近25年来青藏高原重点湖泊的变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哈拉湖、鄂陵湖面积相对稳定;青海湖、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阿牙克库木湖、扎陵湖、乌兰乌拉湖等8个湖泊的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其中青海湖、乌兰乌拉湖面积减少最多,分别为60.60km2、59.80km2;纳木错、色林错、班公错3个湖泊的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色林错面积增加最多,达140.52km2。重点湖泊的变迁分析为研究青藏高原的湖泊演化和气候、环境变迁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调查 湖泊变迁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地区第四纪砾石层砾组分析 被引量:36
10
作者 朱大岗 赵希涛 +5 位作者 孟宪刚 吴中海 邵兆刚 冯向阳 王津 杨朝斌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323-332,共10页
通过对念青唐古拉山脉主峰地区的第四纪砾石层的砾组分析 ,作者从基岩地层和砾性分析、砾度和砾态分析中 ,阐述了念青唐古拉山脉北坡和南坡不同成因的第四纪砾石层的来源、成因及搬运方式。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地区的 3次冰期砾石层中 ,每... 通过对念青唐古拉山脉主峰地区的第四纪砾石层的砾组分析 ,作者从基岩地层和砾性分析、砾度和砾态分析中 ,阐述了念青唐古拉山脉北坡和南坡不同成因的第四纪砾石层的来源、成因及搬运方式。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地区的 3次冰期砾石层中 ,每次冰期的冰碛物中的砾石在岩石成分、砾度、球度、风化程度上都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对念青唐古拉山不同岩石的剥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砾石层 念青唐古拉山 西藏 剥蚀作用 冰碛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与GIS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退化生态系统评价——以云南省元谋县为例 被引量:35
11
作者 第宝锋 杨忠 +1 位作者 艾南山 张建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4-489,共6页
文章以元谋县为例,研究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评价。在对植被指数、斑块分维数、沟谷密度、坡度、水热分带、载畜量、人口密度等因子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遥感和地理信息数据库进行综合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元谋干热河谷生态环境退... 文章以元谋县为例,研究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评价。在对植被指数、斑块分维数、沟谷密度、坡度、水热分带、载畜量、人口密度等因子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遥感和地理信息数据库进行综合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元谋干热河谷生态环境退化较严重,就地形垂直分带而言,坝周低丘陵区生态环境退化最严重;就不同土地景观类型而言,旱地、林地、草地生态系统退化较严重。文章还对元谋干热河谷生态系统退化主要原因、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恢复重建途径进行研究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干热河谷 退化生态系统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曲流域冰湖及其溃决灾害链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震 陈宁生 +3 位作者 张建平 胡桂胜 王元欢 杨忠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3-148,152,共7页
西藏聂拉木县波曲流域内分布有大量的冰川和冰湖,通过对2000/2001年度遥感数据解译并结合野外详细调查,分析了波曲流域冰湖分布的现状、特征以及变化特征,研究发现波曲流域内冰湖无论数量和面积在海拔高度上均呈单峰型分布,其海拔... 西藏聂拉木县波曲流域内分布有大量的冰川和冰湖,通过对2000/2001年度遥感数据解译并结合野外详细调查,分析了波曲流域冰湖分布的现状、特征以及变化特征,研究发现波曲流域内冰湖无论数量和面积在海拔高度上均呈单峰型分布,其海拔为4260—5580m,主要在5000~5400m之间;冰湖数量在增加;冰湖面积的变化趋势大体表现为:终碛湖的面积呈增加的趋势,冰斗湖、槽谷湖和侵蚀湖的面积呈减小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流域冰湖溃决及其灾害链特征,并以章藏布流域的次仁玛错为典型案例进行了灾害链特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曲 冰湖 溃决 灾害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地区四个盐湖表层沉积物标准物质研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明礼 多吉 +3 位作者 邱衍卿 邬国栋 王祝 旺堆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55,共5页
采集制备青藏地区4个不同类型盐湖表层沉积物标准物质,盐湖卤水化学类型包括硫酸钠亚型、硫酸镁亚型、碳酸盐型以及氯化物型。采用精度相对较高的XRF法进行均匀性检验,统计结果表明样品均匀性良好。通过4个年度5次稳定性考查,结果表明... 采集制备青藏地区4个不同类型盐湖表层沉积物标准物质,盐湖卤水化学类型包括硫酸钠亚型、硫酸镁亚型、碳酸盐型以及氯化物型。采用精度相对较高的XRF法进行均匀性检验,统计结果表明样品均匀性良好。通过4个年度5次稳定性考查,结果表明样品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国内11家不同实验室参与定值分析,定值成分38种,提供141个标准值、11个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地区 盐湖表层沉积物 标准物质 标准值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阿里阿伊拉日居山脉第四纪冰川作用
14
作者 朱大岗 孟宪刚 +5 位作者 邵兆刚 杨朝斌 韩建恩 杜建军 余佳 孟庆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00-709,共10页
在西藏阿里阿伊拉日居山脉南北两麓及切割山脉的各沟谷中,分布着4套早更新世以来的冰川沉积物。根据这些冰川沉积物的地层层序和冰川沉积物的电子自旋共振(ESR)年龄测定结果,将阿伊拉日居山脉南北两麓所发生的4次早更新世以来的冰川作用... 在西藏阿里阿伊拉日居山脉南北两麓及切割山脉的各沟谷中,分布着4套早更新世以来的冰川沉积物。根据这些冰川沉积物的地层层序和冰川沉积物的电子自旋共振(ESR)年龄测定结果,将阿伊拉日居山脉南北两麓所发生的4次早更新世以来的冰川作用,分别命名为札达冰期(1161-952 ka BP)、阿伊拉日居冰期(762-730 ka BP)、学朗冰期(336-211 ka BP)和弄穷冰期(105-15 ka BP),并与青藏高原及其他地区冰期进行了对比。各次冰期的冰川性质分别为大型山岳冰川、冰帽、山麓冰川和中小型山谷冰川。全新世时期,现代冰川有过冰川推进。近期冰川则发生了明显的后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伊拉日居山脉 第四纪 冰川作用 早更新世冰期 冰期划分 山脉 西藏 冰川沉积物 电子自旋共振 早更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札达盆地上新统古格组和托林组的厘定与层序地层划分
15
作者 朱大岗 孟宪刚 +6 位作者 邵兆刚 杨朝斌 韩建恩 余佳 雷伟志 孟庆伟 吕荣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84-995,共12页
根据札达盆地剖面中地层的接触关系、沉积旋回、沉积体系和岩相岩性特征,可将上新统河湖相地层划分为2个组、5个沉积相、8个岩段。古格组(N22g)一岩段为砾岩,属河流相沉积;二、三、五岩段以细碎屑岩为主,属浅湖相沉积;四岩段以含粘土质... 根据札达盆地剖面中地层的接触关系、沉积旋回、沉积体系和岩相岩性特征,可将上新统河湖相地层划分为2个组、5个沉积相、8个岩段。古格组(N22g)一岩段为砾岩,属河流相沉积;二、三、五岩段以细碎屑岩为主,属浅湖相沉积;四岩段以含粘土质细碎屑岩为主,属深湖相沉积。托林组(N21t)一、二、三岩段为一套砾岩、含砾中粗粒钙质长石岩屑砂岩和中细粒砂岩的碎屑岩,为典型冲(洪)积扇沉积物。ESR法和古地磁法测年结果表明,古格组形成时代为上新世晚期(4.40~2.47Ma);托林组形成时代为上新世早期(5.44~4.40Ma)。札达盆地为一同生断陷盆地,在上新世时期的构造运动过程中,盆地演化经历了水进体系域—湖泊扩张体系域—湖泊收缩体系域3个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新世 河湖相沉积 层序地层 古格组和托林组 札达盆地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札达盆地上新统—早更新统河湖相地层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
16
作者 朱大岗 孟宪刚 +6 位作者 邵兆刚 杨朝斌 王津 韩建恩 余佳 孟庆伟 吕荣平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7-144,共8页
根据札达盆地河湖相地层实测剖面中的接触关系、沉积旋回、沉积体系、岩相、岩性、古生物特征和ESR、古地磁测年结果,笔者对札达盆地上新统—早更新统河湖相地层进行了重新划分和时代确定。结合该套河湖相沉积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 根据札达盆地河湖相地层实测剖面中的接触关系、沉积旋回、沉积体系、岩相、岩性、古生物特征和ESR、古地磁测年结果,笔者对札达盆地上新统—早更新统河湖相地层进行了重新划分和时代确定。结合该套河湖相沉积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磁性地层、层序地层和地质构造事件,对札达盆地上新统—早更新统河湖相地层进行了多重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将札达盆地河湖相地层划分为3个组、4个沉积相、7个沉积亚相、11个岩性段。由新到老划分为:早更新统香孜组(Qp1-1x)、上新统古格组(N22g)和上新统托林组(N21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新统 早更新统 河湖沉积 划分与对比 札达盆地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阿里札达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河湖相地层层序地层分析
17
作者 朱大岗 孟宪刚 +5 位作者 邵兆刚 杨朝斌 韩建恩 余佳 孟庆伟 吕荣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08-315,共8页
根据札达盆地河湖相剖面地层岩性、粒度、沉积构造、古生物等反映的沉积岩相,以及不整合面等沉积特征,可将札达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河湖相地层,初步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Ⅰ、Ⅱ)。层序Ⅰ代表上新统地层层序,并进一步区分出退积准层序组... 根据札达盆地河湖相剖面地层岩性、粒度、沉积构造、古生物等反映的沉积岩相,以及不整合面等沉积特征,可将札达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河湖相地层,初步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Ⅰ、Ⅱ)。层序Ⅰ代表上新统地层层序,并进一步区分出退积准层序组和进积准层序组。对应上新世湖相沉积由低位体系域—湖泊扩张体系域—湖泊收缩体系域的演化,反映湖泊由源区水系冲积亚相—滨湖三角洲亚相—滨浅湖亚相—半深湖亚相—滨浅湖亚相的湖泊,由扩张到萎缩的一个完整的发展演化旋回。层序II代表下更新统地层层序,反映一个盆地受构造和气候(冰期—间冰期)双重控制的夭折型冰湖形成演化的由冰水冲积相到冰湖沉积相的不完整沉积旋回,为青藏高原新近系上新统与第四系的研究与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新世-早更新世 河湖相沉积 层序地层 札达盆地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阿里札达韧性剪切带特征及其X光岩组分析
18
作者 邵兆刚 朱大岗 +5 位作者 孟宪刚 杨朝斌 韩建恩 余佳 孟庆伟 吕荣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74-179,共6页
文中简述了西藏阿里札达盆地的地质背景、区域地层和札达韧性剪切带的基本特征。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札达韧性剪切带中的石英、方解石和白云母等三种矿物,进行了X光岩组分析,确定了韧性变形岩石的组构特征、韧性剪切带的属性和变形岩石的... 文中简述了西藏阿里札达盆地的地质背景、区域地层和札达韧性剪切带的基本特征。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札达韧性剪切带中的石英、方解石和白云母等三种矿物,进行了X光岩组分析,确定了韧性变形岩石的组构特征、韧性剪切带的属性和变形岩石的应变类型,以及韧性剪切带形成时的温压条件。研究表明,韧性变形岩石均具不对称组构,反映韧性带属于南盘(下盘)俯冲型韧性剪切带,韧性变形是在高温、高压、低应变速率条件下发生的,处于>10km的地壳深度,岩石应变类型以压扁应变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x光岩组 动力学分析 札达盆地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纳木错第四纪湖相地层划分及纳木错群的建立
19
作者 朱大岗 赵希涛 +7 位作者 孟宪刚 吴中海 邵兆刚 马志邦 冯向阳 吴珍汉 王建平 杨超斌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08-716,共9页
第四纪湖相地层剖面实测和水准仪测量表明,在西藏纳木错沿岸,发育有拔湖48m以下的6级湖岸阶地和拔湖48m以上最高至139.2m的高位湖相沉积。纳木错湖相或湖滨相沉积的铀系等时线年龄测定结果表明,高位湖相沉积形成于晚更新世早期,第六至... 第四纪湖相地层剖面实测和水准仪测量表明,在西藏纳木错沿岸,发育有拔湖48m以下的6级湖岸阶地和拔湖48m以上最高至139.2m的高位湖相沉积。纳木错湖相或湖滨相沉积的铀系等时线年龄测定结果表明,高位湖相沉积形成于晚更新世早期,第六至第三级阶地则分别形成于晚更新世中期至晚期。14C法测年表明,第二和第一级阶地的形成时间介于13820~2350年间,属全新世。根据沉积相、岩相组合等特征,并结合同位素测年、微体古生物鉴定等资料,将该套地层命名为纳木错群,由上更新统干玛弄组和全新统扎弄淌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第四纪 湖泊沉积 纳木错群 碳14 同位素 沉积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阿里札达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的古植被、古环境与古气候演化
20
作者 朱大岗 孟宪刚 +5 位作者 邵兆刚 杨朝斌 韩建恩 余佳 孟庆伟 吕荣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5-306,共12页
本文将西藏札达盆地河湖相地层重新划分为第四系下更新统香孜组(Qp^1-1x)、新近系上新统古格组(N2^2g)和上新统托林组(N2^1t)。河湖相地层的古地磁法和ESR法测年结果表明,札达盆地内河湖相沉积地层的形成时代为新近纪上新世-第... 本文将西藏札达盆地河湖相地层重新划分为第四系下更新统香孜组(Qp^1-1x)、新近系上新统古格组(N2^2g)和上新统托林组(N2^1t)。河湖相地层的古地磁法和ESR法测年结果表明,札达盆地内河湖相沉积地层的形成时代为新近纪上新世-第四纪早更新世。根据该套河湖相地层沉积演化和其中的孢粉组合特征、河湖相沉积中所发现的各种古动植物化石等的综合分析,笔者对札达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的古植被、古环境与古气候演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札达地区上新世-早更新世气候经历了从湿热-温暖潮湿-偏冷潮湿-寒冷干旱的变化,以及植被从森林-灌木-草原的逐渐演化。可将札达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环境演化划分为7个大的阶段,其总体特征是:①5.4~4.4Ma,札达地区处于亚热带湿热气候环境;④4.4~3.95Ma,为暖温带温暖潮湿气候;⑧3.95~3.5Ma,为偏凉潮湿阶段,气候开始转冷;①3.5~3.2Ma,为温暖潮湿阶段;⑤3.2~2.9Ma,气候转为偏冷潮湿阶段;⑥2.9~2.57Ma,该阶段气候偏冷而干旱,整体较为干冷;⑦2.57~1.36Ma,气候寒冷而干旱。表明自上新世-早更新世,该区的古气候环境在逐渐变干、变冷的总趋势上,经历了多次明显的冷暖与干湿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札达 上新世-早更新世 孢粉记录 古生物 古环境与古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