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歇性遮挡对光伏阵列发电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琦 王登甲 +1 位作者 梁宇翔 傅治国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7-593,共7页
该文分析光伏组件及阵列在间歇性局部遮挡条件下的输出特性,并针对光伏阵列的多峰性能曲线提出一种能准确追踪最大功率点的自适应粒子群算法。利用5参数模型原理,在Simulink中搭建光伏组件及阵列的仿真模型。以西部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 该文分析光伏组件及阵列在间歇性局部遮挡条件下的输出特性,并针对光伏阵列的多峰性能曲线提出一种能准确追踪最大功率点的自适应粒子群算法。利用5参数模型原理,在Simulink中搭建光伏组件及阵列的仿真模型。以西部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光伏阵列为例,应用Sketch up进行日照分析,模拟得到实际阴影遮挡条件,代入上述模型中得到性能曲线,并通过自适应粒子群算法进行MPPT追踪。最后通过实验证明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最大功率点追踪 太阳能发电 部分遮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文物赋存环境标准与管理方法
2
作者 兰丽 郭超 +2 位作者 刘一格 蒙乃庆 李存明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6-378,共13页
自然蜕变是文物基体遭受损坏的主要原因,采取预防性保护,为文物创造一个适宜、稳定的赋存环境,可以避免文物由于被侵蚀而遭受损害,将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坏风险降到最低。温湿度、光照和空气污染物是引起文物衰退、劣化的最主要原因,这些... 自然蜕变是文物基体遭受损坏的主要原因,采取预防性保护,为文物创造一个适宜、稳定的赋存环境,可以避免文物由于被侵蚀而遭受损害,将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坏风险降到最低。温湿度、光照和空气污染物是引起文物衰退、劣化的最主要原因,这些环境因素会导致文物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对比我国文物赋存环境标准与国际上主要国家标准,结果发现,无紫外线、低照度、低浓度空气污染物、温湿度恒定且低温中低湿的清洁环境是国际上文物赋存环境的主要共识。我国《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66-2015)中对不同材质文物保存的温湿度范围、光照强度、污染性气体和颗粒物浓度做出了详细的要求和建议,但是在文物赋存环境标准和实际管理上仍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包括未明确文物保存所需的新风量,维持文物赋存环境耗能较大,混合材质文物保存、多材质文物混合保存的方法还没有统一的建议等。将来,可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分气候区制定文物保存环境标准,增加库房新风量推荐值,优化室内设计参数,调整空调系统能源结构,采取被动式建筑技术,健全文物保存环境评价体系等管理方法,进一步完善文物赋存环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保护 赋存环境 博物馆环境 文物储存 藏品保存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盖板壁面凝结对性能影响研究
3
作者 尚世杰 王登甲 +1 位作者 张睿超 傅治国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5-383,共9页
通过分析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各部件之间的能量平衡关系,结合盖板壁面的凝结条件,建立平板集热器传热传质模型并进行验证,计算盖板内外壁面的凝结时间和凝结量,探究不同气候类型和部件参数对盖板壁面凝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气候类... 通过分析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各部件之间的能量平衡关系,结合盖板壁面的凝结条件,建立平板集热器传热传质模型并进行验证,计算盖板内外壁面的凝结时间和凝结量,探究不同气候类型和部件参数对盖板壁面凝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气候类型盖板壁面凝结特性差异显著,全年最大和最小壁面凝结量相差82.03%、凝结时间相差87.21%,单日最大凝结耗热量占次日有效集热量的5.69%,盖板发射率、集热器倾角、吸热板发射率对于盖板壁面的凝结影响程度依次减小。研究结果可为抑制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盖板壁面凝结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集热器 凝结 敏感性分析 有效集热量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壁画信息的西藏藏传佛教寺院建筑演变研究
4
作者 邓传力 黄凌江 +1 位作者 贾彬 蒙乃庆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9-104,共6页
西藏的重要建筑如寺院、宫殿、庄园等主体建筑的墙壁上,均绘制关于建筑、佛教、民风民俗等题材的壁画。在这些壁画中,有相当数量是反映寺院建筑的。依据这些包含寺院建筑形态的壁画,可将西藏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的演变分为形成期、发展期... 西藏的重要建筑如寺院、宫殿、庄园等主体建筑的墙壁上,均绘制关于建筑、佛教、民风民俗等题材的壁画。在这些壁画中,有相当数量是反映寺院建筑的。依据这些包含寺院建筑形态的壁画,可将西藏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的演变分为形成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主要阶段。形成期的寺院主体建筑采用"回"字形平面,功能设置为佛殿;发展期的寺院主体建筑仍采用"回"字形平面,功能设置为在佛殿基础上增加经堂空间;成熟期的寺院主体建筑延续"回"字形,功能设置主要有佛殿、经堂、门廊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画 寺院建筑 演变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及地震耦合作用下的库区红层泥岩边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陈纪昌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3-136,203,共5页
针对库区蓄水诱发的低强度地震及库水位往复升降调节产生的干湿循环效应严重影响红层泥岩质岸坡稳定性问题,以某红层区库岸边坡工程为依托,通过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干湿循环条件下红层泥岩微观结构及强度劣化规律,并耦合地震... 针对库区蓄水诱发的低强度地震及库水位往复升降调节产生的干湿循环效应严重影响红层泥岩质岸坡稳定性问题,以某红层区库岸边坡工程为依托,通过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干湿循环条件下红层泥岩微观结构及强度劣化规律,并耦合地震作用模拟分析了边坡稳定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多次干湿循环后红层岩体微观结构疏松多孔,内部损伤逐步积累,力学参数显著降低。干湿循环对红层泥岩产生的劣化损伤作用为岸坡失稳提供了物理力学基础,地震动荷载则是岸坡进一步发生破坏的直接驱动力,在两者耦合作用中,库区红层泥岩岸坡更容易发生严重变形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岸边坡 红层泥岩 干湿循环 强度损伤 水库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区红层泥岩水化特性及干湿循环作用下的渐进损伤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陈纪昌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3-147,152,共6页
库岸边坡长期受到大气循环、水位调节等水流往复运动而带来的渗透侵蚀影响。特别是在我国西南红层区的水利工程中,水的长期浸入和干湿循环作用导致红层泥岩特性出现严重的劣化。以川西南红层区某水库为工程依托,通过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 库岸边坡长期受到大气循环、水位调节等水流往复运动而带来的渗透侵蚀影响。特别是在我国西南红层区的水利工程中,水的长期浸入和干湿循环作用导致红层泥岩特性出现严重的劣化。以川西南红层区某水库为工程依托,通过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深入研究了红层区泥岩的水化特性及干湿循环作用下的渐进损伤破坏。结果表明:红层泥岩发生水岩作用后微观结构更加疏松,颗粒间黏结变弱。浸水初期变形显著,并且干湿循环进一步加剧了岩体膨胀变形。红层泥岩抗压强度和黏聚力分别同干湿循环次数呈线性降低和凹二次函数下降关系,内摩擦角在多次循环后有小幅上升。围压和干湿循环耦合效应对红层泥岩的渐进损伤积累产生严重不利影响,当循环超过3次时,多数工况下试样损伤变量值已超过60%,岩体强度大幅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岸边坡 红层泥岩 变形特性 干湿循环 渐进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对复古 提倡创新
7
作者 付正浩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年第2期88-91,共4页
列举并批判了拉萨地区建筑领域的复古风,提出了保护历史名城的方法,并指出建筑设计的出路在于创新。
关键词 拉萨地区 民族传统 复古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太阳能区域供热大型集热场选址潜力分析
8
作者 张勇钊 王登甲 +3 位作者 袁喜鹏 李存明 傅治国 刘艳峰 《太阳能学报》 2025年第6期337-346,共10页
针对西藏高原富集的太阳能资源、复杂的地形地貌、日趋聚集的居住模式等高原特殊性,提出一种大型太阳能集热场选址潜力分析方法,通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选址准则权重计算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模型叠置,得到西藏自治区太阳能集热场铺设适... 针对西藏高原富集的太阳能资源、复杂的地形地貌、日趋聚集的居住模式等高原特殊性,提出一种大型太阳能集热场选址潜力分析方法,通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选址准则权重计算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模型叠置,得到西藏自治区太阳能集热场铺设适宜性地图,并利用Python手段筛选出太阳能集热场铺设位置,在此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进行太阳能集热场选址潜力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太阳能集热最适宜区域面积占西藏总面积的19.61%,7个地市主城区中,桑珠牧区集热场铺设位置最多,噶尔县高集热适宜性区域占辖区面积的比重最大,巴宜区的集热场选址潜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集热场 选址 地理信息系统 潜力分析 西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