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自治区蔬菜的发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卓嘎 晋美 +1 位作者 李凯 杨雪莲 《蔬菜》 2011年第5期48-50,共3页
蔬菜发展是西藏发展的一个关键内容,自给自足、稳定发展是西藏蔬菜发展的宗旨。对西藏蔬菜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 蔬菜 发展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治区农科所、七一农试场创建四十周年庆祝活动内容简况
2
作者 王宗华 《西藏农业科技》 1992年第3期65-66,共2页
1 新闻发布会1992年6月4日上午。在七一农场礼堂举行了自治区农科所、七一农场创建四十周年庆祝活动新闻发布会.自治区赏委副书记巴桑.丹■等领导亲临,各有关新闻单位、有关部门领导、记者、来宾100余人参加。赵好信副所长主持会议,自... 1 新闻发布会1992年6月4日上午。在七一农场礼堂举行了自治区农科所、七一农场创建四十周年庆祝活动新闻发布会.自治区赏委副书记巴桑.丹■等领导亲临,各有关新闻单位、有关部门领导、记者、来宾100余人参加。赵好信副所长主持会议,自治区农委副主任林大武,农科所党委书记洛桑赤来就庆祝活动有关事项讲了话,并回答了记者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祝活动 巴桑 主持会议 副主任 冯军 副所长 农业试验场 党政军领导 十年 李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小杂粮生产、加工及科研现状
3
作者 强小林 《西藏农业科技》 2008年第3期1-6,共6页
西藏自治区地处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腹地,地理位置为北纬26°52′-36°32′,东经78°24′-99°06′,国土总面积122×10^4km^2,平均海拔4000m以上。境内高山耸立,绵延千里,约占国土面积0.3%的农... 西藏自治区地处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腹地,地理位置为北纬26°52′-36°32′,东经78°24′-99°06′,国土总面积122×10^4km^2,平均海拔4000m以上。境内高山耸立,绵延千里,约占国土面积0.3%的农田耕地被分隔在喜马拉雅山南坡、藏东横断山脉地区(三江流域)、藏南河谷(一江两河中部流域)、藏东南农林区、藏西荒漠干旱地带和藏北草原等区域。因为地势高亢,除喜马拉雅山南坡地区,低温少雨、热量不足、气候干燥是各农区的共同特征。藏南、藏东、藏东南河谷农区年平均气温4.8—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自治区 小杂粮生产 科研现状 喜马拉雅山 年平均气温 加工 青藏高原腹地 国土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美藜在西藏的生物学特性表现 被引量:43
4
作者 贡布扎西 旺姆 +1 位作者 张崇玺 杨庆寿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54-62,共9页
对58份南美藜原种材料在西藏林芝地区的生物学特性表现,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研究。这些材料引自40°S~2°N,平原至海拔4000m地域范围的南美五个国家。根据生育期长短及对水份的需求情况,将材料分成3大类型,Ⅰ、... 对58份南美藜原种材料在西藏林芝地区的生物学特性表现,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研究。这些材料引自40°S~2°N,平原至海拔4000m地域范围的南美五个国家。根据生育期长短及对水份的需求情况,将材料分成3大类型,Ⅰ、早熟干旱型;Ⅱ、中熟灌溉型;Ⅲ、晚熟河谷型。生育期分五个阶段进行观察记载:苗期、显序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并对根、茎、叶、花等性状,在西藏的表现作了较详细的观察。本试验所有的参试材料在西藏都能正常开花结实,但中、晚熟材料在西藏不同海拔地区生育期长短不同;分枝习性差异较大。南美藜苗期抗霜冻性强,大部分材料冻害萎蔫起点温度≤-5.5℃,致死起点温度≤-9.0℃。1993年,在连作的试验田里发现有4种真菌病害:叶斑病、茎枯斑病、茎褐腐病、霜霉病和1种病毒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南美藜 生物学特性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小麦亚种的性状聚类和演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黄亨履 翁跃进 +5 位作者 张贤珍 陆平 曹永生 贡嘎 洛桑更堆 冬梅 《西藏农业科技》 1999年第3期42-55,共14页
1995—1998年通过对277份西藏半野生小麦和74份西藏小麦栽培品种在北京、拉萨两地的种植鉴定和性状研究,对17个主要性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D^2=11.15位置上分成7类,不同类群中有8个性状变异系数较大,呈现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 1995—1998年通过对277份西藏半野生小麦和74份西藏小麦栽培品种在北京、拉萨两地的种植鉴定和性状研究,对17个主要性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D^2=11.15位置上分成7类,不同类群中有8个性状变异系数较大,呈现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对西藏小麦亚种的特征、特性和演化趋势进行了研究,表明西藏半野生小麦是我国西藏特有的高原低纬条件下形成的断穗小麦,其抗病、籽粒品质较优、适应性强等特点是育种和起源演化研究的重要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小麦亚种 遗传多样性 性状聚类 演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小麦资源的性状遗传及利用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陆平 黄亨履 +1 位作者 刘启勇 顾茂芝 《作物品种资源》 1991年第1期11-13,共3页
通过47个地方品种的比较试验和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表明西藏小麦地方品种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有很高的遗传力和遗传多样性。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各产量因素与产量均有较大的选择改良潜力。西藏部分地方品种在中肥... 通过47个地方品种的比较试验和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表明西藏小麦地方品种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有很高的遗传力和遗传多样性。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各产量因素与产量均有较大的选择改良潜力。西藏部分地方品种在中肥条件下表现突出,其中格赫拉、白棒穗、察隅卓、卓骨洛4个品种的产量比对照高10%以上,具有不同的产量结构,分别适合于不同生态条件,可在生产上直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资源 性状遗传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条大叶蝉属1新种(同翅目:大叶蝉亚科)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子忠 王保海 《贵州农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27-28,共2页
本文记述条大叶蝉属1新种,即黑带条大叶蝉Atkinsoniellanigrosteakasp.nov.文中详细描述了新种外部形态特征,并与近似种比较区别,附主要特征图。
关键词 同翅目 条大叶蝉属 新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单突叶蝉属一新种(同翅目:离脉叶蝉科)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子忠 何潭 《贵州农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65-66,共2页
本文记述采自我国西藏的单突叶蝉属1新种,黄缘单突叶蝉。文中详细描述了新种的外部形态特征,并附主要特征图。
关键词 同翅目 离脉叶蝉科 单突叶蝉属 新种
全文增补中
西藏小麦资源生态适应性初步研究
9
作者 黄亨履 陆平 +3 位作者 刘启勇 贡嘎 尼马卓玛 顾茂芝 《西藏农业科技》 1991年第3期1-7,共7页
通过部分西藏小麦种质资源在小麦主要产区的异地鉴定,观察它的生育特性、抗病性和抗逆性、产量及产量性状,以明确西藏小麦的适应性及利用价值,并探索西藏小麦与邻近省小麦的地理亲缘关系.一、材料与方法1988~1989年分别在南京、莆田、... 通过部分西藏小麦种质资源在小麦主要产区的异地鉴定,观察它的生育特性、抗病性和抗逆性、产量及产量性状,以明确西藏小麦的适应性及利用价值,并探索西藏小麦与邻近省小麦的地理亲缘关系.一、材料与方法1988~1989年分别在南京、莆田、丽江点秋播和在拉萨、甘孜点春播,供试西藏小麦品种48个,各点当地品种2个作对照,共50个品种参试.1990年分别在拉萨、酒泉、西宁、伊宁、克山点春播,从上年48个供试材料中选出38个作为今年供试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地鉴定 生育特性 粒数 密穗 亩穗数 春麦区 亲缘关系 成穗数 冬麦区 生育后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西藏种植的大白菜考察报告
10
作者 杜武峰 李顺凯 《西藏农业科技》 1993年第2期35-37,共3页
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pekinensis【Louar】Olsson),又名结球白菜,原产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尤以山东、河北省为著名。大白菜是半耐寒性的长日照蔬菜,中国大部分地区广为种植,而中国西藏高原,因海拔高,温度低、长日照,农作... 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pekinensis【Louar】Olsson),又名结球白菜,原产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尤以山东、河北省为著名。大白菜是半耐寒性的长日照蔬菜,中国大部分地区广为种植,而中国西藏高原,因海拔高,温度低、长日照,农作物一年一作.在20世纪40年代前从无大白菜栽培。自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国政府组织蔬菜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栽培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锈菌在西藏越夏越冬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宗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64-68,共5页
通过田间普查和人工接种及定点系统观察方法,研究了条锈菌在西藏地区的越夏越冬规律。证明条锈菌在西藏可以顺利越夏,其限制因素主要是寄主植物的成熟收获而非高温,自生麦苗为主要越夏场所;秋苗侵染量的多少与自生麦苗带菌量的多少及播... 通过田间普查和人工接种及定点系统观察方法,研究了条锈菌在西藏地区的越夏越冬规律。证明条锈菌在西藏可以顺利越夏,其限制因素主要是寄主植物的成熟收获而非高温,自生麦苗为主要越夏场所;秋苗侵染量的多少与自生麦苗带菌量的多少及播种期早晚有关;条锈菌在林芝地区主要以菌丝潜育越冬。说明麦类作物条锈菌病在西藏可以完成周年循环,构成一个以本地菌源为主的流行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小麦 条锈菌 越夏 越冬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高原地区麦作农业起源几个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亚生 金涛 +3 位作者 尼玛扎西 关卫星 李宝海 拉巴 《西藏农业科技》 1999年第4期4-11,共8页
本文从已记载的藏文史料,发掘出的农业文化遗存及词源学等方面,考证了西藏高原地区青稞起源与栽培的问题;结合该地区发现了丰富的野生大麦类型之事例,认为,早在远古时代,青稞已被生活在高原上的先民发现,并作为饲草和粮食作物进行栽培... 本文从已记载的藏文史料,发掘出的农业文化遗存及词源学等方面,考证了西藏高原地区青稞起源与栽培的问题;结合该地区发现了丰富的野生大麦类型之事例,认为,早在远古时代,青稞已被生活在高原上的先民发现,并作为饲草和粮食作物进行栽培。因而从农业文化角度佐证,西藏高原地区极有可能是中国栽培大麦起源中心之一。同时青稞是藏民族文化主体,也由此构画出了高原农耕文化的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起源 探讨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麦作种传病害的组成及其发生特点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晓忠 顿珠次仁 王惠文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16-119,共4页
西藏麦作种传病害的组成及其发生特点ConstituteandOccurrenceCharacteristicforSeedTransmittingofWheatDiseaseinTibet李晓忠,顿珠次仁,王惠文(西... 西藏麦作种传病害的组成及其发生特点ConstituteandOccurrenceCharacteristicforSeedTransmittingofWheatDiseaseinTibet李晓忠,顿珠次仁,王惠文(西藏自治区农科所植保室)1西藏麦作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类作物 病害 种传病害 病菌传播 西藏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保护地蔬菜菌核病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孔常兴 李建兰 +1 位作者 袁维红 王先强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54-256,共3页
在西藏,菌核病是70年代末开始发生在温室及塑料棚蔬菜上的新病害。80年代以来,随着保护地蔬菜栽培面积扩大,复种指数提高,菌源积累,菌核病迅速成为保护地蔬菜的一大病害。茄果类、瓜类、豆类、绿叶菜类等多种蔬菜均可严重受害。据不同... 在西藏,菌核病是70年代末开始发生在温室及塑料棚蔬菜上的新病害。80年代以来,随着保护地蔬菜栽培面积扩大,复种指数提高,菌源积累,菌核病迅速成为保护地蔬菜的一大病害。茄果类、瓜类、豆类、绿叶菜类等多种蔬菜均可严重受害。据不同地区主要蔬菜生产基地调查,发病面积占调查总面积的30%以上,病株率一般为10~20%,严重的达50~80%。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保护地 菌核病 发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麦类主要病害的综合防治策略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晓忠 王宗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45-46,共2页
西藏多数农区的气候凉爽、干燥,土壤温湿度也较低,导致了麦类病害以种传病害和喜低温的条锈病等为主。西藏各主要农区年月均温和降雨量均较低,尤其是作物生长初期的降雨量少,例如:拉萨以西地区降雨量多集中在7、8、9月,此时正是青稞。
关键词 病害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飞蝗蝗蝻的习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唐昭华 王保海 +1 位作者 王成明 袁维红 《西藏农业科技》 1992年第1期37-40,共4页
控制飞蝗的危害,一般以其蝗蝻期为适宜,防治效果也以蝗蝻期较为显著。因此,研究蝗蝻的生物学、生态学极为重要。 1 材料与方法试验观察工作系在室内和野外于人控条件和自然状态下笼养进行,并结合自然种群生活习性和发生动态调查。试验... 控制飞蝗的危害,一般以其蝗蝻期为适宜,防治效果也以蝗蝻期较为显著。因此,研究蝗蝻的生物学、生态学极为重要。 1 材料与方法试验观察工作系在室内和野外于人控条件和自然状态下笼养进行,并结合自然种群生活习性和发生动态调查。试验用蝗蝻均采自田间。饲养笼有大(400×250×15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飞蝗 动态调查 自然种群 多食性 东亚飞蝗 趋温性 体色 羽化率 适生条件 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小麦品质状况与改良目标 被引量:4
17
作者 贡嘎 尼玛卓玛 +2 位作者 刘启勇 顾茂芝 次卓嘎 《西藏农业科技》 1995年第4期5-10,共6页
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区小麦营养品质状况。优质小麦主要分布于山南和日喀则地区;中熟、长芒白壳类品种的品质优于其它类型并提出了最佳成熟期;根据我区小麦品质状况及特点,提出了育种指标和要求,以适应于正稳步发展的粮食食品加工业和市场... 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区小麦营养品质状况。优质小麦主要分布于山南和日喀则地区;中熟、长芒白壳类品种的品质优于其它类型并提出了最佳成熟期;根据我区小麦品质状况及特点,提出了育种指标和要求,以适应于正稳步发展的粮食食品加工业和市场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小麦 籽粒品质 特点 成因 改良措施 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种质资源研究概述 被引量:3
18
作者 欧珠 禹代林 洛桑更堆 《西藏农业科技》 1994年第3期10-14,共5页
作物种质资源又称作物品种资源,是经过长期自然演化和人工创造而形成.在进化过程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自然和人工选择的变异,形成了各种优良的遗传性状,是作物育种的物质基础.许多卓有远见的育种学家认为,在二十一世纪一个国家的育种成效... 作物种质资源又称作物品种资源,是经过长期自然演化和人工创造而形成.在进化过程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自然和人工选择的变异,形成了各种优良的遗传性状,是作物育种的物质基础.许多卓有远见的育种学家认为,在二十一世纪一个国家的育种成效,主要取决于其拥有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对资源研究利用水平.本文就西藏种质资源研究工作的历史与现状.变种类型和特点.进行初步探讨.提出研究利用的方向.建议和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研究 作物种质资源 作物育种 育种学家 西藏和平解放 自然演化 加工品质 二十一世纪 华中农大 杂交育种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小麦品质育种现状及品质改良措施的探讨 被引量:6
19
作者 范瑞英 冬梅 +2 位作者 魏迎春 关卫星 焦国成 《西藏农业科技》 2000年第3期36-39,共4页
在分析西藏小麦品质育种演变过程及现有品种品质与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西藏开发专用优质小麦应采取的育种策略。一方面加紧遗传育种资源储备,进行系统的品质改良;另一方面抓紧整理挖掘现有优良品种(系),综合评价,择优推广,尽... 在分析西藏小麦品质育种演变过程及现有品种品质与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西藏开发专用优质小麦应采取的育种策略。一方面加紧遗传育种资源储备,进行系统的品质改良;另一方面抓紧整理挖掘现有优良品种(系),综合评价,择优推广,尽快提高小麦品质及生产效益。同时还提出了该区小麦品质改良的具体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质育种 品质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麦作条锈菌侵染循环规律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晓忠 王宗华 《西藏农业科技》 1990年第Z1期61-64,共4页
89—90两年期间,我们在藏东南部分农区,对麦作条锈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较细致深入的调查,初步研究了麦作条锈菌的侵染循环规律。结合有关资料,本文将报道麦作条锈菌在我区的侵染循环规律,分析“越春”阶段条锈病流行缓慢的原因以及当地... 89—90两年期间,我们在藏东南部分农区,对麦作条锈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较细致深入的调查,初步研究了麦作条锈菌的侵染循环规律。结合有关资料,本文将报道麦作条锈菌在我区的侵染循环规律,分析“越春”阶段条锈病流行缓慢的原因以及当地越冬菌源在流行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锈菌 侵染循环 秋苗 菌源 发病中心 大田调查 藏东南 田间病株 流行过程 病菌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