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牦牛mtDNA-Cytb及ZFY基因遗传多样性与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季文博 王会 +3 位作者 柴志欣 王吉坤 信金伟 钟金城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17,共6页
为进一步了解西藏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关系,通过对申扎、斯布、类乌齐和帕里4个西藏牦牛类群的mtDNA-Cytb基因及ZFY基因部分序列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西藏牦牛Cytb基因全长1140 bp,共发现SNP位点13个,核苷酸多样性(... 为进一步了解西藏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关系,通过对申扎、斯布、类乌齐和帕里4个西藏牦牛类群的mtDNA-Cytb基因及ZFY基因部分序列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西藏牦牛Cytb基因全长1140 bp,共发现SNP位点13个,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315,Tajima's D值为0.41410(P>0.10),共检出7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d)为0.709;(2)ZFY基因第11外显子长596 bp,筛查出SNP位点22个,Tajima's D值为0.78287(P>0.10),发现3种单倍型,核苷酸多样性和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001066和0.2976;(3)聚类分析及核苷酸同源性分析显示,西藏牦牛与家牦牛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与美洲野牛及欧洲野牛的核苷酸同源性次之,与水牛及非洲水牛的核苷酸同源性最低。研究结果表明,西藏牦牛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进一步支持将西藏牦牛及家牦牛划为牛亚科中独立牦牛属的观点,及牦牛的原始祖先来自于亚欧大陆东北部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牦牛 CYTB ZFY 系统进化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树牦牛与四个牦牛群体线粒体DNA D-Loop区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侯孟典 宋仁德 +6 位作者 王会 柴志欣 杨玉文 尕才仁 汪永洲 信金伟 钟金城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26,共6页
利用线粒体DNA标记方法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牦牛的遗传多样性。根据牦牛线粒体DNA(mtDNA)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出长度为1000 bp左右的片段,序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mtDNA D-Loop区长度为945 bp,共发现变异位点127个,单倍型71个,单倍型多样度(... 利用线粒体DNA标记方法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牦牛的遗传多样性。根据牦牛线粒体DNA(mtDNA)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出长度为1000 bp左右的片段,序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mtDNA D-Loop区长度为945 bp,共发现变异位点127个,单倍型71个,单倍型多样度(Hd)为0.909±0.016,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82;其中玉树牦牛发现变异位点74个,单倍型27个,单倍型多样度(Hd)为0.885±0.034,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134;申扎牦牛单倍型多样度、核苷酸多样性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均最高;5个牦牛群体D-Loop区序列具有一定的A/T碱基偏好性。玉树牦牛不遵循中性进化(P<0.05),其余4个牦牛群体符合中性进化(P>0.05);玉树牦牛与类乌齐牦牛和帕里牦牛的遗传距离较近(0.023、0.018),申扎牦牛与斯布牦牛的遗传距离最远(0.533)。发现玉树牦牛与其余4个群体的牦牛在同一个分支。斯布牦牛和申扎牦牛群体出现两个分支,说明玉树牦牛在进化的过程中可能不存在相互交流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牦牛 分子标记 线粒体DNA D-LOOP区 遗传距离 系统发育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牦牛MyoD1基因多态性及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黄兴 柴志欣 +3 位作者 王会 姬秋梅 信金伟 钟金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39-445,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西藏牦牛MyoD1基因多态性与体高、体重、体斜长、胸围和管围等生长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以期获得对牦牛重要经济性状具有显著效应的遗传标记。【方法】本研究利用DNA池直接测序、PCR-RFLP与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西藏帕...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西藏牦牛MyoD1基因多态性与体高、体重、体斜长、胸围和管围等生长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以期获得对牦牛重要经济性状具有显著效应的遗传标记。【方法】本研究利用DNA池直接测序、PCR-RFLP与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西藏帕里(PL)、斯布(SB)、申扎(SZ)和类乌齐(LWQ)4个牦牛类群(品种)共148头个体的MyoD1基因内含子2及外显子3部分序列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统计基因和基因型频率,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性检测,计算纯合度、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和有效等位基因数等遗传多态指标,分析不同基因型与体高、体重、体斜长、胸围和管围等生长性状的关联性。【结果】①西藏牦牛MyoD1基因外显子3上存在(C1710T)XmaI酶切位点,多态性检测均存在CC、CT和TT 3种基因型,T/C频率分别为:0.308/0.692、0.400/0.600、0.605/0.395和0.527/0.473,处于中度多态。②适合性检验表明,西藏4个牦牛类群MyoD1基因多态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③利用最小二乘拟合线性模型,对各标记基因型生长发育指标(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和体重)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申扎牦牛该位点TT和CT基因型在生长性状上差异显著(P<0.05),CT基因型胸围均高于CC和TT基因型。【结论】可以将MyoD1上的C1710T基因座作为牦牛经济性状选育的一个重要遗传标记,用于育种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牦牛 MyoD1基因 PCR-RFLP 生长性状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作物秸秆营养成分及体外发酵特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鲍宇红 李锦扬 +2 位作者 普布卓玛 罗增 参木友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980-4988,共9页
本试验旨在比较西藏作物秸秆营养成分及体外发酵特性。本研究从西藏不同地区采集箭筈豌豆、黑豌豆、草木樨、紫花苜蓿和雪莎5种豆科秸秆和玉米、青稞、油菜、小麦和燕麦等12种禾本科秸秆,分别分析其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粗灰分(A... 本试验旨在比较西藏作物秸秆营养成分及体外发酵特性。本研究从西藏不同地区采集箭筈豌豆、黑豌豆、草木樨、紫花苜蓿和雪莎5种豆科秸秆和玉米、青稞、油菜、小麦和燕麦等12种禾本科秸秆,分别分析其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粗灰分(Ash)和纤维组分等营养成分和体外发酵特性。结果表明:5种豆科秸秆中山南紫花苜蓿秸秆CP含量最高,达到24.6%,而取自山南的黑青稞秸秆CP含量达12.10%,为禾本科秸秆中最高;黑豌豆和雪莎秸秆EE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豆科秸秆(P<0.05),取自林芝的油菜秸秆EE和Ash含量最高;箭筈豌豆秸秆含有最高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而黑豌豆秸秆ADF含量最低;取自林芝的冬青科秸秆NDF和ADF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秸秆(P<0.05)。取自日喀则的燕麦秸秆ADL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秸秆(P<0.05)。5种豆科秸秆中箭筈豌豆和黑豌豆秸秆体外瘤胃发酵液中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最高,而取自林芝的青稞秸秆体外瘤胃发酵液中TVFA含量为12种禾本科秸秆最高。紫花苜蓿、黑豌豆和草木樨3种豆科秸秆和取自林芝的燕麦秸秆48 h产气量分别显著高于其他豆科和禾本科秸秆(P<0.05)。因此,取自西藏不同地区的豆科秸秆和禾本科秸秆营养成分和体外发酵特性存在显著差异,但综合比较,豆科秸秆中取自山南的紫花苜蓿秸秆营养价值最佳,而禾本科秸秆中取自林芝的青稞和燕麦秸秆营养价值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体外发酵 营养价值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能量水平对舍饲育肥牦牛生长性能、体尺增长及血清生化和内分泌激素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6
5
作者 孙光明 洛桑顿珠 +6 位作者 巴桑旺堆 平措占堆 张强 姜南 姜辉 达娃央拉 朱彦宾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511-4519,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能量水平对舍饲育肥牦牛生长性能、体尺增长及血清生化和内分泌激素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取24头体况良好、体重(126.6±10.5)kg、3周岁左右的林周县本地公牦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能量水平对舍饲育肥牦牛生长性能、体尺增长及血清生化和内分泌激素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取24头体况良好、体重(126.6±10.5)kg、3周岁左右的林周县本地公牦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牛。各组分别饲喂能量水平为3.72(低能组)、4.45(中能组)和5.31 MJ/kg(高能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高能组末重和综合净能摄入量极显著高于中、低能组(P<0.01)。高能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中、低能组(P<0.01),中能组极显著高于低能组(P<0.01)。高能组料重比极显著低于中、低能组(P<0.01),中能组极显著低于低能组(P<0.01)。各组之间平均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2)高能组体高和胸围增长极显著高于中、低能组(P<0.01)。各组之间体斜长和管围增长差异不显著(P>0.05)。3)高能组血清甘油三酯和非酯化脂肪酸含量极显著高于中、低能组(P<0.01),中能组显著高于低能组(P<0.05)。高能组血清胆固醇含量和乳酸脱氢酶活性极显著高于中、低能组(P<0.01)。各组之间血清葡萄糖、尿素氮、白蛋白、球蛋白、总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白球比差异不显著(P>0.05)。4)高能组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瘦素含量极显著高于中、低能组(P<0.01)。由此可见,饲粮能量水平从3.72 MJ/kg提高到5.31 MJ/kg显著提高了舍饲育肥牦牛的平均日增重,同时促进育肥牦牛糖、脂肪、氮代谢。因此,对短期舍饲育肥牦牛,可通过提高饲粮能量水平有效发挥其育肥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能量 生长性能 体尺 血清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瘤胃赖氨酸和过瘤胃蛋氨酸对母牦牛泌乳性能及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曹涵文 张成福 +6 位作者 信金伟 朱勇 张强 姜辉 次旦央吉 鲜莉莉 陈晓英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257-6265,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水平过瘤胃赖氨酸(RPLys)和过瘤胃蛋氨酸(RPMet)对牦牛泌乳性能及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选择体尺、体重相近的健康的泌乳期带犊母牦牛40头,平均分为4组,每组各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水平过瘤胃赖氨酸(RPLys)和过瘤胃蛋氨酸(RPMet)对牦牛泌乳性能及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选择体尺、体重相近的健康的泌乳期带犊母牦牛40头,平均分为4组,每组各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10、15 g/d RPLys和RPMet(RPLys∶RPMet=3∶1),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42 d。分别于饲喂起始与结束时,测定泌乳牦牛产奶量、乳成分、犊牛体尺指标和生长性能指标。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0 g/d RPLys和RPMet能够显著提高泌乳牦牛乳蛋白含量(P<0.05),对产奶量、乳脂率及乳中乳糖、总固形物、氨基酸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0 g/d RPLys和RPMet能够显著提高犊牛胸围、体驱指数、末重、总增重、平均日增重及肥度指数(P<0.05),对体高、体斜长、管围、体长指数影响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10 g/d RPLys和RPMet(RPLys∶RPMet=3∶1)能够提升泌乳牦牛的泌乳性能,并对犊牛的生长性能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瘤胃赖氨酸 过瘤胃蛋氨酸 泌乳牦牛 犊牛 体尺指标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yoG基因多态性与牦牛生长性能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柴志欣 信金伟 +4 位作者 王会 郭琳 钟金城 张成福 姬秋梅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8-115,共8页
旨在对西藏主要牦牛类群及四川麦洼牦牛生长性状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选取MyoG基因进行SNPs检测,研究其与牦牛体尺性状的相关性,为有效评估西藏主要牦牛类群的生长性能提供参考。采用DNA池直接测序法进行候选基因全区段遗传变异检测,采用... 旨在对西藏主要牦牛类群及四川麦洼牦牛生长性状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选取MyoG基因进行SNPs检测,研究其与牦牛体尺性状的相关性,为有效评估西藏主要牦牛类群的生长性能提供参考。采用DNA池直接测序法进行候选基因全区段遗传变异检测,采用SPSS 17. 0程序中最小二乘线性模型对MyoG基因多态位点基因型与牦牛体质量、体尺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申扎牦牛生长指标明显小于麦洼牦牛、类乌齐牦牛和帕里牦牛,而类乌齐牦牛各性状指标均较优,不同生态环境及气候条件直接影响草场、植被类型及其长势情况,进而影响牦牛的采食量和生长发育。牦牛MyoG基因共检测到g. 757 T> C、g. 662 G> A、g. 539 A> G和g. 2216 A> G共4个突变位点,均包含3种基因型,且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其中,g. 757 T> C、g. 662 G> A和g. 539 A> G位点在申扎和帕里牦牛中多态性较高,在其他群体中较低。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明,g. 757 T> C、g. 662 G> A和g. 539 A> G与体高显著相关(P <0. 05)。MyoG基因可能是影响牦牛体高性状的主基因或与主基因相连锁的基因座,可作为辅助选择的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MYOG基因 基因多态性 生长性状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不同年龄肌肉组织microRNA表达谱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纪会 王会 +6 位作者 柴志欣 王吉坤 王嘉博 罗晓林 姬秋梅 信金伟 钟金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57-971,共15页
旨在挖掘牦牛不同年龄肌肉组织中miRNA表达谱,分析其生物学特征,以探索其在牦牛肌肉发育过程中的调节模式。本研究构建0.5、2.5、4.5和7.5岁肌肉组织的4个小RNA文库,利用Solexa技术进行测序,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RT-qPCR技术对测序结果进... 旨在挖掘牦牛不同年龄肌肉组织中miRNA表达谱,分析其生物学特征,以探索其在牦牛肌肉发育过程中的调节模式。本研究构建0.5、2.5、4.5和7.5岁肌肉组织的4个小RNA文库,利用Solexa技术进行测序,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RT-qPCR技术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获得各miRNAs分别在4个年龄段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量,在7.5岁肌肉组织中发现58个共同与0.5、2.5、4.5岁差异表达的miRNAs,其中53个miRNAs在7.5岁肌肉组织中显著下调,5个显著上调。运用R语言进行GO富集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58个miRNAs可能通过PI3K-Akt、MAPK、Ras和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通路(regulation of actin cytoskeleton)参与调节牦牛肌肉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且PI3K-Akt、MAPK、Ras 3个信号通路共同靶向53个靶基因,说明3个信号通路相互关联。随机选择8个miRNAs进行RT-qPCR验证,结果表明其中7个miRNAs的表达趋势与测序结果一致。结果表明,牦牛肌肉发育可能受到多种miRNA的调控并涉及多个信号通路,有助于构建肌肉组织中miRNA的调控网络,为进一步研究miRNA调控哺乳动物肌肉发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肌肉组织 高通量测序 mi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乌齐牦牛ACTA1基因克隆、分子特性及差异表达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杨勤 柴志欣 +6 位作者 王会 王吉坤 信金伟 姬秋梅 张成福 钟金城 罗晓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35-1442,共8页
【目的】骨骼肌α肌动蛋白1(actin alpha1,ACTA1)主要参与骨骼肌纤维的发育,在骨骼肌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试验主要扩增类乌齐牦牛ACTA1基因的cDNA序列,检测ACTA1基因在类乌齐牦牛不同组织中mRNA水平的表达规律。【方法】采用RT-PCR... 【目的】骨骼肌α肌动蛋白1(actin alpha1,ACTA1)主要参与骨骼肌纤维的发育,在骨骼肌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试验主要扩增类乌齐牦牛ACTA1基因的cDNA序列,检测ACTA1基因在类乌齐牦牛不同组织中mRNA水平的表达规律。【方法】采用RT-PCR方法扩增并克隆类乌齐牦牛ACTA1基因CDS区;通过在线软件对其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应用RT-qPCR技术检测ACTA1基因在类乌齐牦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类乌齐牦牛ACTA1基因编码区全长1134bp,结构稳定,共编码377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类乌齐牦牛ACTA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一种结构较稳定、带负电的亲水性蛋白,二、三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包含2个明显的跨膜区域,无信号肽,属胞内蛋白。保守结构域中含有明显的NDB区域,蛋白结构高度保守。同源性分析表明,类乌齐牦牛与水牛ACTA1基因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均较高。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类乌齐牦牛与水牛亲缘关系最近,黄牛次之。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CTA1基因在臀肌和大脑高表达。【结论】获得类乌齐牦牛ACTA1基因的CDS区全长1134bp,ACTA1基因在类乌齐牦牛肌肉和大脑组织中显著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分析ACTA1基因在调控牦牛肌肉发育及机制等方面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乌齐牦牛 ACTA1基因 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乌齐牦牛乳酸脱氢酶基因克隆及组织表达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兴 柴志欣 +3 位作者 王会 信金伟 姬秋梅 钟金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05-1415,共11页
旨在克隆西藏类乌齐牦牛乳酸脱氢酶(LDHB)基因并检测其组织表达情况,为给进一步研究LDHB在高海拔地区的极端低氧适应性及能量代谢中的调控作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类乌齐牦牛LDHB基因CDS区全长1 004bp,编码334个氨基酸,存在2处碱基突变... 旨在克隆西藏类乌齐牦牛乳酸脱氢酶(LDHB)基因并检测其组织表达情况,为给进一步研究LDHB在高海拔地区的极端低氧适应性及能量代谢中的调控作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类乌齐牦牛LDHB基因CDS区全长1 004bp,编码334个氨基酸,存在2处碱基突变,导致密码子分别由AAG→GAG(赖氨酸→谷氨酸)、ATC→AGC(异亮氨酸→丝氨酸);编码蛋白分子质量为36.72ku,为疏水稳定性蛋白,功能预测在糖酵解及氧化还原等过程中发挥主要功能;系统进化树表明,西藏类乌齐牦牛与九龙牦牛、黄牛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山羊、宽吻海豚、猪、马、羊驼和野生双峰骆驼,与鸡、乌鸦、非洲爪蟾和鲤鱼较远;定量分析显示,LDHB基因在牦牛肺脏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心脏和肝脏,推测该基因与牦牛抗缺氧性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乌齐牦牛 LDHB基因 分子克隆 载体构建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腐真菌发酵对青稞秸秆营养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雨琼 勾长龙 +3 位作者 胡冰 张航 鲍宇红 廖阳慈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88-91,共4页
试验采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评价白腐真菌发酵青稞秸秆的营养价值。试验选用3种白腐真菌(Pleurotus sajor-caju、Pleurotus ostreatus和Pleurotus rhodophyllus Bres)发酵青稞秸秆,对照组(CK组)青稞秸秆不接种菌株。... 试验采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评价白腐真菌发酵青稞秸秆的营养价值。试验选用3种白腐真菌(Pleurotus sajor-caju、Pleurotus ostreatus和Pleurotus rhodophyllus Bres)发酵青稞秸秆,对照组(CK组)青稞秸秆不接种菌株。固态发酵21 d,测定发酵底物中各种营养指标,进而评定发酵效果。结果显示:P. sajor-caju组粗青稞秸秆的蛋白质(CP)、粗脂肪(EE)、可溶性蛋白质(SP)和非蛋白氮(NPN)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中性洗涤不溶蛋白质(NDFIP)和酸性洗涤不溶蛋白质(ADFIP)含量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P. sajor-caju组和P. ostreatus组青稞秸秆非蛋白氮(PA)、中速降解蛋白(PB2)和慢速降解蛋白(PB3)含量极显著高于CK组和P. rhodophyllus Bres组(P<0.01),P. sajor-caju组和P. rhodophyllus Bres组青稞秸秆快速降解蛋白(PB1)含量极显著高于CK组和P. ostreatus组(P<0.01),P. sajor-caju组青稞秸秆不可降解蛋白(PC)含量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P. rhodophyllus Bres组青稞秸秆不可利用纤维素(CHO)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P. sajor-caju组青稞秸秆糖类(CA)、碳水化合物和果胶(CB1)、可利用纤维素(CB2)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CNSC)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不可利用纤维素(CC)含量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研究表明,白腐真菌发酵能够有效提高青稞秸秆的营养价值,其中Pleurotus sajor-caju发酵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腐真菌 青稞秸秆 营养价值 CNC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HYOU1基因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季文博 王会 +3 位作者 柴志欣 王吉坤 信金伟 钟金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3-131,共9页
为探究HYOU1基因在牦牛中的组织表达谱,通过对西藏牦牛HYOU1基因的CDS区进行克隆测序,分析该基因的结构和功能,采用RT-PCR技术检测黄牛和牦牛肺脏、心脏、肝脏、乳腺、大脑及肌肉中HYOU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HYOU1基因CDS区... 为探究HYOU1基因在牦牛中的组织表达谱,通过对西藏牦牛HYOU1基因的CDS区进行克隆测序,分析该基因的结构和功能,采用RT-PCR技术检测黄牛和牦牛肺脏、心脏、肝脏、乳腺、大脑及肌肉中HYOU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HYOU1基因CDS区长度为3 006 bp,其中A、G、C和T含量分别为25.0%、31.1%、26.7%和17.1%,存在一定碱基偏好性;发现1个(ACG→ACA)SNP位点,为同义突变。(2)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蛋白呈中性,为较不稳定、亲水性分泌信号蛋白;存在一个跨膜螺旋(TMhelix)区位于13-35氨基酸位置;二、三级蛋白结构分析发现其主要的空间构象为:无规则卷曲及α-螺旋。(3)聚类分析显示,西藏牦牛与野牦牛的遗传距离最近,与瘤牛及普通牛的遗传距离次之,与水牛最远。(4)RT-PCR结果显示HYOU1基因在黄牛和牦牛肝脏、乳腺、肺脏、大脑、心脏、肌肉6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且相对表达量依次递减;在相同组织中,黄牛组织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牦牛组织中的表达量(P<0.05),其中黄牛肝脏组织的表达量为牦牛表达量的4.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黄牛 HYOU1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组织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MEF2A基因克隆与差异性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邓磊 柴志欣 +4 位作者 王会 王吉坤 信金伟 姬秋梅 钟金城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21,共8页
MEF2A是一种由MEF2A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心脏和平滑肌细胞的形态发生和肌细胞的生成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该研究运用RT-PCR技术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西藏类乌齐牦牛MEF2A基因CDS区序列进行克隆及差异表达分析。结果表明:牦牛MEF2... MEF2A是一种由MEF2A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心脏和平滑肌细胞的形态发生和肌细胞的生成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该研究运用RT-PCR技术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西藏类乌齐牦牛MEF2A基因CDS区序列进行克隆及差异表达分析。结果表明:牦牛MEF2A基因CDS区全长1469 bp,共编码489个氨基酸。分子式为C 2263 H 3601 N 647 O 742 S 20,蛋白质分子量52385.58,总原子数为7273,理论等电点(pI)为6.27,消光系数为27515,不稳定指数60.68。脂溶系数和亲水性平均值分别是64.60、-0.604,该蛋白属于亲水性不稳定蛋白。蛋白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MEF2A蛋白主要由无规则卷曲、α螺旋和延长链在空间上折叠形成。牦牛MEF2A基因CDS区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普通牛、家猫、家犬、绵羊、小鼠、金钱豹、宽吻海豚、抹香鲸、美洲野牛、白犀、马、东北虎、猴的同源性分别为99.6%、96.1%、96.4%、99.6%、89.3%、96.8%、96.6%、96.8%、93.6%、97.2%、96.1%、96.3%、96.7%,该基因在不同物种高度保守。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可知,MEF2A mRNA在牦牛臀肌、心脏、肝脏、肺脏中均有表达,且在臀肌中的表达优势较为显著(P<0.05)。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MEF2A基因对牦牛肌肉代谢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乌齐牦牛 MEF2A基因 克隆 组织表达 REAL-TIME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MDHI基因的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露露 王会 +5 位作者 柴志欣 钟金城 王吉坤 陈智华 姬秋梅 信金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9-136,共8页
苹果酸脱氢酶具有氧化还原活性,主要控制动物机体的能量代谢。旨在克隆牦牛MDHI基因,结合生物信息学和组织表达分析,为研究牦牛MDHI基因的理化性质及功能奠定基础。结果显示,该基因的cDNA序列长1 169 bp,CDS区全长1 005 bp,编码334个氨... 苹果酸脱氢酶具有氧化还原活性,主要控制动物机体的能量代谢。旨在克隆牦牛MDHI基因,结合生物信息学和组织表达分析,为研究牦牛MDHI基因的理化性质及功能奠定基础。结果显示,该基因的cDNA序列长1 169 bp,CDS区全长1 005 bp,编码334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为亲水性稳定蛋白;属于保守结构域家族;有两个跨膜区,分别是6-22位和34-54位;存在26个磷酸化位点,其中有11个Ser磷酸化位点、11个Thr磷酸化位点、4个Tyr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152个,占45.51%),无规卷曲(110个,占32.93%)组成;三级结构与猪细胞质苹果酸脱氢酶、α-酮丙二酸和四氢NAD的三元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具有98.50%的相似性;亚细胞定位分析得到在内质网中分布最多,在高尔基体和细胞核中分布最少;同源性及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牦牛该基因与普通牛的同源性最高,推测牦牛MDHI基因在进化水平上较为保守;组织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在臀脂中表达量最高,在臀肌中表达量较低,说明该基因参与机体脂肪沉积的调控。成功克隆了MDHI基因CDS区、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及组织表达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MDHI基因 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miR-378前体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纪会 王会 +5 位作者 柴志欣 王吉坤 罗晓林 姬秋梅 信金伟 钟金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8-66,共9页
旨在克隆牦牛miR-378的前体序列,阐明其组织表达规律,结合bta-miR-378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分析,探讨miR-378在牦牛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调控功能。采用PCR方法成功克隆类乌齐牦牛miR-378前体序列,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iR-378... 旨在克隆牦牛miR-378的前体序列,阐明其组织表达规律,结合bta-miR-378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分析,探讨miR-378在牦牛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调控功能。采用PCR方法成功克隆类乌齐牦牛miR-378前体序列,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iR-378-3p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合生物信息学软件TargetScan、DAVID以及数据库NCBI、miRbase等对miR-378进行保守性分析、靶基因预测及其生物学功能分析。结果表明,miR-378在各物种间高度保守,且miR-378-3p在各组织中广泛表达,其中在臀大肌中表达水平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在臀脂中的表达高于卵巢、大脑、乳腺和肝脏。获得的272个靶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分化、细胞发育、大分子代谢等多个生物学过程,涉及孕酮介导的卵母细胞成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信号通路等,由此推测,miR-378可能在卵泡发育、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进而影响母牦牛的繁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miR-378 克隆 组织表达 生物信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SMPX基因CDS区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梁 王吉坤 +4 位作者 王会 柴志欣 信金伟 姬秋梅 钟金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73-1282,共10页
本研究旨在克隆牦牛X染色体相关小肌肉蛋白(small muscle protein X-link,SMPX)基因的CDS区序列,分析该序列所编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并检测SMPX基因在牦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运用RT-PCR技术扩增并克隆SMPX基因CDS区序列,分析其氨基... 本研究旨在克隆牦牛X染色体相关小肌肉蛋白(small muscle protein X-link,SMPX)基因的CDS区序列,分析该序列所编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并检测SMPX基因在牦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运用RT-PCR技术扩增并克隆SMPX基因CDS区序列,分析其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并构建系统进化树;通过在线软件对其理化性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SMPX基因在牦牛右心室、臀大肌、肺脏和大脑4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牦牛SMPX基因CDS区全长515 bp,开放阅读框(ORF)长261 bp,编码86个氨基酸。牦牛SMPX氨基酸序列与野牦牛、水牛、家犬、人、白尾鹿德克萨斯亚种、绵羊、黑猩猩、藏羚羊、野猪的相似性分别为100%、97.7%、96.5%、96.5%、95.3%、95.3%、96.5%、94.2%和91.9%,说明其在不同物种间具有较高的保守性。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SMPX蛋白是一种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为主,为膜内蛋白,无信号肽和跨膜蛋白;SMPX氨基酸序列共有4个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SMPX蛋白的分布于细胞核(52.2%)、线粒体(43.5%)和细胞质(4.3%)。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SMPX基因在牦牛右心室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本试验结果为深入研究SMPX基因在牦牛中的生理功能和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SMPX基因 克隆 生物信息学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乌齐牦牛UCP3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季文博 王会 +3 位作者 柴志欣 王吉坤 信金伟 钟金城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9年第1期26-31,共6页
利用RT-PCR方法成功克隆UCP3基因,对其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学在线分析。结果表明,类乌齐牦牛UCP3基因CDS区序列长为936bp,A、G、C和T平均含量分别为20.83%、28.63%、31.09%和19.44%;与普通牛UCP3基因CDS区序列一致性高达99%... 利用RT-PCR方法成功克隆UCP3基因,对其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学在线分析。结果表明,类乌齐牦牛UCP3基因CDS区序列长为936bp,A、G、C和T平均含量分别为20.83%、28.63%、31.09%和19.44%;与普通牛UCP3基因CDS区序列一致性高达99%;共发现碱基突变位点6个,其中同义突变4个,反义突变2个。UCP3基因共编码311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34.18ku,理论等电位点9.53;其主要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为非分泌蛋白;具有α-螺旋、无规则卷曲、延伸链、β-转角等结构。由系统进化树可知,类乌齐牦牛与野牦牛最接近,与普通牛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UCP3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酪蛋白基因家族的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
18
作者 王会 柴志欣 +2 位作者 钟金城 朱江江 张成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4-61,共8页
本研究旨在克隆牦牛酪蛋白基因家族(CSN1S1、CSN1S2、CSN2和CSN3)的CDS区序列,鉴定其在牦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选取4岁龄左右处于泌乳期的健康类乌齐母牦牛3头,屠宰后分别采集乳腺、心脏、肝脏、骨骼肌组织,分别提取组织总RNA并反... 本研究旨在克隆牦牛酪蛋白基因家族(CSN1S1、CSN1S2、CSN2和CSN3)的CDS区序列,鉴定其在牦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选取4岁龄左右处于泌乳期的健康类乌齐母牦牛3头,屠宰后分别采集乳腺、心脏、肝脏、骨骼肌组织,分别提取组织总RNA并反转录为cDNA,设计酪蛋白基因家族特异性引物扩增酪蛋白基因家族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酪蛋白家族基因mRNA水平。结果显示,克隆得到CSN1S1、CSN1S2、CSN2和CSN3基因cDNA序列分别为919、832、805和715bp,其CDS区全长分别为645、669、690和585bp,分别编码214、222、259和194个氨基酸残基。类乌齐牦牛酪蛋白基因家族与黄牛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印度水牛,而与单胃动物猪的亲缘关系最远。组织表达结果显示,酪蛋白基因家族在组织中广泛表达,其中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骨骼肌组织。在乳腺组织中CSN1S1、CSN1S2、CSN2基因之间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CSN2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CSN3基因(P<0.05)。以上结果为酪蛋白基因家族在牦牛乳腺蛋白质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酪蛋白基因家族 克隆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