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布裙湖全唇裂腹鱼年龄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龚君华 王继隆 +4 位作者 李雷 张驰 马波 李宝海 纪锋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6-31,共6页
全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integrilabiatus)仅见于西藏地区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县境内的布裙湖,在物种进化和资源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以耳石为年龄鉴定材料,对分布于布裙湖全唇裂腹鱼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 全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integrilabiatus)仅见于西藏地区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县境内的布裙湖,在物种进化和资源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以耳石为年龄鉴定材料,对分布于布裙湖全唇裂腹鱼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在所采集的252个样本中共包含7个年龄组(1~7龄),其中优势年龄组为1~3龄(占72.22%);体长与体重的关系方程为W=0.015 2 L3.057,属于匀速生长;采用von Bertalanffy模拟的生长方程为Lt=27.150[1-e^(-0.154(t+0.527))],W_t=368.029[1-e^(-0.154(t+0.527))]3.057。全唇裂腹鱼的体长生长速度曲线无拐点,随着年龄增长逐年降低,体重生长具有生长拐点,拐点年龄为6.73龄,所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18.27 cm和109.61 g。初步研究表明,全唇裂腹鱼属小型、低龄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唇裂腹鱼 耳石 年龄 生长 布裙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条形码在西藏水系裂腹鱼亚科鱼类鉴定中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周建设 张驰 +4 位作者 刘海平 马波 王万良 曾本和 牟振波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3-41,共9页
为确定DNA条形码技术在西藏水系裂腹鱼亚科(Schizothoracinae)物种鉴定中的可行性,利用西藏水系所采集260尾裂腹鱼亚科样本,测定其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COI)基因片段序列,计算遗传距离,构建系统发育树,并与GenBank中相关序列进... 为确定DNA条形码技术在西藏水系裂腹鱼亚科(Schizothoracinae)物种鉴定中的可行性,利用西藏水系所采集260尾裂腹鱼亚科样本,测定其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COI)基因片段序列,计算遗传距离,构建系统发育树,并与GenBank中相关序列进行比对。260个样本经检测均获得有效COI基因扩增片段,COI基因碱基组成偏倚明显,A+T含量为54.74%,显著高于G+C含量(45.26%)。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遗传距离,遗传距离阈值设置为0.02时,260个样本可被鉴定到种的为249尾样本,11尾由于样本量少,数据库中存在多个命名,只鉴定到属,其中与形态学鉴定一致的179尾样本,一致率为68.8%,裂腹鱼亚科裸鲤属(Gymnocypris)不能通过COI基因鉴定到种,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cinae)、异齿裂腹鱼(S.schizothorax o&#x02BC;connori)、巨须裂腹鱼(S.macropogon)3个种之间的遗传距离阈值以0.02不能有效鉴别,而遗传距离阈值以0.01作为这3个种的鉴定标准,可达到有效鉴别的目的。基于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裂腹鱼亚科鱼类形成一个支持率较高的单系群,Bootstrap检验支持率为99%,系统进化树聚类方式与以遗传距离值为标准的鉴定结果一致,很好地反映了水系物种间的地理和历史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裂腹鱼 DNA条形码 COI 物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西藏土著鱼类幼鱼水温耐受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曾本和 张忭忭 +3 位作者 牟振波 刘海平 周建设 王万良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5-118,共4页
本试验旨在探索3种西藏土著鱼类幼鱼水温耐受性。试验鱼初始饲养水温为12℃。选用拉萨裸裂尻鱼(3月龄)、异齿裂腹鱼(2月龄)、双须叶须鱼(3月龄)各90尾,各分为3个试验组,每个试验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10尾鱼。其中,2个试验组为升温、降... 本试验旨在探索3种西藏土著鱼类幼鱼水温耐受性。试验鱼初始饲养水温为12℃。选用拉萨裸裂尻鱼(3月龄)、异齿裂腹鱼(2月龄)、双须叶须鱼(3月龄)各90尾,各分为3个试验组,每个试验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10尾鱼。其中,2个试验组为升温、降温试验,1组为对照。通过每1h上升或者下降1℃,适应3h,观察并记录每个温度下试验鱼的死亡率、摄食情况、活动情况及鳃呼吸频率等。试验结果表明,拉萨裸裂尻鱼幼鱼、异齿裂腹鱼幼鱼和双须叶须鱼幼鱼摄食水温分别为8~27℃、8~25℃和7~26℃;温度过高,3种试验鱼均表现出侧游,呼吸急促,反应急躁;温度过低,试验鱼不摄食,不活动,呼吸微弱。极限最高温度分别为32.3、32.4℃和30.2℃,极限最低温度分别为0、0.4℃和0℃。温度耐受幅分别为32.3、32℃和30.2℃。因此,这3种西藏土著鱼类温度耐受幅较广,以温度为指标,可选择较多区域进行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裸裂尻鱼 异齿裂腹鱼 双须叶须鱼 幼鱼 水温 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裂腹鱼亚科鱼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金林 牟振波 +4 位作者 王且鲁 张忭忭 周建设 曾本和 王万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4期16-19,共4页
裂腹鱼类作为一种名贵经济鱼类,其种质资源已成为研究热点。从西藏裂腹鱼亚科鱼类的区系分布、生物地理学、生物学特性、病原学等方面对西藏裂腹鱼亚科鱼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裂腹鱼类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 裂腹鱼类 生物学特性 病原学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茜素红S对异齿裂腹鱼稚鱼标记效果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何文佳 曾本和 +1 位作者 朱成科 周朝伟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6,共9页
为探索茜素红S对异齿裂腹鱼稚鱼浸泡标记的适宜条件,采用半静态式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法确定茜素红S对异齿裂腹鱼稚鱼安全质量浓度,利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茜素红S溶液对45日龄的异齿裂腹鱼稚鱼浸泡不同时间,探究各试验组稚鱼死亡率、生长... 为探索茜素红S对异齿裂腹鱼稚鱼浸泡标记的适宜条件,采用半静态式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法确定茜素红S对异齿裂腹鱼稚鱼安全质量浓度,利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茜素红S溶液对45日龄的异齿裂腹鱼稚鱼浸泡不同时间,探究各试验组稚鱼死亡率、生长情况、标记效果和标记有效保存时间,确定茜素红S对异齿裂腹鱼稚鱼的适宜标记条件。试验结果表明:茜素红S对异齿裂腹鱼稚鱼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225.85、147.72、139.21、137.66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28.99 mg/L;0~125 mg/L的茜素红S溶液浸泡稚鱼24 h,质量浓度为75~125 mg/L稚鱼耳石标记效果可见,当茜素红S质量浓度为125 mg/L时,稚鱼死亡率显著升高(P<0.05);75 mg/L茜素红S浸泡稚鱼12~96 h,浸泡24~96 h稚鱼耳石标记效果可见,当浸泡时间为96 h时,稚鱼死亡率显著升高(P<0.05);在4个月的续养过程中,75 mg/L茜素红S溶液浸泡72~84 h,4个月后稚鱼耳石标记效果依旧可见。综合生长、存活率、染色效果及标记保存时间,建议采用75 mg/L茜素红S浸泡标记异齿裂腹鱼72~8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齿裂腹鱼 茜素红S 质量浓度 浸泡时间 染色保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裂腹鱼鱼卵适宜孵化pH的研究
6
作者 黄鹏程 曾本和 +2 位作者 王金林 王宁 林少卿 《养殖与饲料》 2024年第12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拉萨裂腹鱼繁殖过程中鱼卵适宜孵化pH,评估自然水体盐碱度变化对拉萨裂腹鱼早期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子试验的方法,在水温(15±0.5)℃条件下,将鱼卵与精子在不同pH(6.5、7.0、7.5、8.0、8.5、9.0、9.5)水体下授精... [目的]探讨拉萨裂腹鱼繁殖过程中鱼卵适宜孵化pH,评估自然水体盐碱度变化对拉萨裂腹鱼早期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子试验的方法,在水温(15±0.5)℃条件下,将鱼卵与精子在不同pH(6.5、7.0、7.5、8.0、8.5、9.0、9.5)水体下授精与孵化,观察比较其受精率、孵化率及其畸形率的影响。[结果]孵化水体pH在6.5~9.5,随着pH升高,拉萨裂腹鱼鱼卵受精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pH为6.5时,鱼卵受精率为0,pH8.5试验组鱼卵受精率最高,与pH7.5、8.0和9.0试验组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其余试验组。孵化水体pH在6.5~9.5,随着pH升高,拉萨裂腹鱼鱼卵孵化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pH为6.5和9.5时,鱼卵均在出膜前全部死亡,出膜率为0。pH9.0试验组鱼卵孵化率最高,与pH7.5、8.0和8.5试验组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其余试验组。孵化水体pH在6.5~9.5,随着pH升高,拉萨裂腹鱼初孵仔鱼畸形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pH为7.5时,出孵仔鱼畸形率最低,与pH为7.0、8.0和8.5试验组差异不显著,显著低于pH为9.0试验组。[结论]pH过低会降低拉萨裂腹鱼鱼卵的受精率和孵化率,pH过高会降低鱼卵孵化率,增加初孵仔鱼畸形率,建议拉萨裂腹鱼孵化pH为7.5~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裂腹鱼 PH 受精率 孵化率 畸形率 盐碱水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裸裂尻鱼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7
作者 黄鹏程 曾本和 +2 位作者 王金林 王宁 旺久 《西藏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38-44,共7页
为探索拉萨裸裂尻鱼人工规模化繁殖技术,于2021年3月获得8批拉萨裸裂尻鱼亲本,统计亲本体长、体重及繁殖力;再采用DOM和LHRH-A2组合对拉萨裸裂尻鱼进行人工催产,统计催产率、效应时间、产卵量、受精率和孵化率。结果表明:52尾亲本体长(3... 为探索拉萨裸裂尻鱼人工规模化繁殖技术,于2021年3月获得8批拉萨裸裂尻鱼亲本,统计亲本体长、体重及繁殖力;再采用DOM和LHRH-A2组合对拉萨裸裂尻鱼进行人工催产,统计催产率、效应时间、产卵量、受精率和孵化率。结果表明:52尾亲本体长(37.97±2.01)cm,体重(764.38±113.79)g,绝对繁殖力(21667±2864)粒,相对繁殖力(45.56±11.67)粒/g;随着体长、体重增加,拉萨裸裂尻鱼绝对繁殖力呈线性增加,相对繁殖力呈线性降低。测量356尾拉萨裸裂尻鱼,体长(34~38)cm占比最高,为68.28%,体重(500~800)g占比最高,为72.47%;各体长及体重百分比呈正态分布。人工催产8批拉萨裸裂尻鱼雌鱼,共计522尾,总催产率92.27%,催产效应时间为(48~72)h;雄鱼催产效应时间为(24~72)h,催产率为100%。8批卵累计634.2万粒,平均受精率90.57%,平均孵化率70.30%。因此,采用DOM和LHRH-A2组合对拉萨裸裂尻鱼进行催产,可获得较好的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裸裂尻鱼 野生亲鱼 规模化 人工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水产药物对褐鳟(Salmo trutta)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23
8
作者 王万良 周建设 +5 位作者 王建银 张弛 潘瑛子 陈美群 扎西拉姆 李宝海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66-972,共7页
为研究实际生产过程中褐鳟鱼苗阶段水产药物的安全使用剂量,选择在静水条件下,水温控制在(9±0.5)℃,用高锰酸钾、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甲醛和敌百虫对褐鳟鱼苗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24、48h褐鳟对4种药物的敏感性依次为高... 为研究实际生产过程中褐鳟鱼苗阶段水产药物的安全使用剂量,选择在静水条件下,水温控制在(9±0.5)℃,用高锰酸钾、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甲醛和敌百虫对褐鳟鱼苗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24、48h褐鳟对4种药物的敏感性依次为高锰酸钾>硫酸亚铁和硫酸铜合剂>敌百虫>甲醛,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18、0.35、0.45和25.88mg/L。因此,在褐鳟鱼苗培育过程中,做到严格诊断,疾病预防及治疗中对症下药,细菌性疾病严格控制高锰酸钾安全使用剂量;病毒性疾病建议使用甲醛;寄生虫病建议使用敌百虫,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慎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鳟 急性毒性 半致死质量浓度 安全质量浓度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鱼类增殖放流初报 被引量:14
9
作者 朱挺兵 刘海平 +3 位作者 李学梅 王旭歌 陈亮 杨德国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4-39,共6页
西藏土著鱼类生长缓慢、性成熟晚并对环境变化高度敏感。近年来,受过度捕捞、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影响,西藏渔业资源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是恢复当地渔业资源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西藏鱼类增殖放流概... 西藏土著鱼类生长缓慢、性成熟晚并对环境变化高度敏感。近年来,受过度捕捞、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影响,西藏渔业资源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是恢复当地渔业资源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西藏鱼类增殖放流概况、苗种来源、放流实施、效果评估情况,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基础研究不足、苗种来源不稳定、缺乏技术规范、效果评估有待加强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增殖放流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理论研究、建立西藏鱼类增殖放流与效果评估技术规范、重视放流后的管理与评估工作、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土著鱼类 增殖放流 效果评估 标记回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渔业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12
10
作者 户国 都雪 +5 位作者 程磊 纪锋 牟振波 马波 李雷 金星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8-64,共7页
西藏自治区是中国平均海拔最高、河流数量最多、湖泊面积最大的省区,也是西南重要安全屏障,战略地位尤为凸显。近年来,西藏雅鲁藏布江等重点水域受到外来物种入侵、过度捕捞、水电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影响,渔业资源出现衰退趋势。本团队... 西藏自治区是中国平均海拔最高、河流数量最多、湖泊面积最大的省区,也是西南重要安全屏障,战略地位尤为凸显。近年来,西藏雅鲁藏布江等重点水域受到外来物种入侵、过度捕捞、水电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影响,渔业资源出现衰退趋势。本团队在西藏拉萨、山南、林芝、日喀则等主要城市重点走访调研西藏渔业产业规模、渔业资源和设施装备建设现状,在雅鲁藏布江流域开展实地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考察,分析梳理西藏渔业产业、渔政队伍建设和渔业基础设施装备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了解西藏渔业产业发展和渔业资源现状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为有关部门制定涉及西藏渔业资源环境相关政策法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渔业资源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河流裂腹鱼类分布格局及环境影响因素——以怒江和雅鲁藏布江为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明典 马波 +7 位作者 张驰 汤婷 刘绍平 段辛斌 李雷 朱峰跃 王念民 陈大庆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792-1800,共9页
西藏因其独特而复杂多样的地形和气候条件,成为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为探索环境因素对西藏河流裂腹鱼类分布的影响机制,2017年4月—2018年10月对西藏境内怒江和雅鲁藏布江的裂腹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并监测了主要的水体理化指... 西藏因其独特而复杂多样的地形和气候条件,成为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为探索环境因素对西藏河流裂腹鱼类分布的影响机制,2017年4月—2018年10月对西藏境内怒江和雅鲁藏布江的裂腹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并监测了主要的水体理化指标。鱼类资源调查结果表明,在怒江和雅鲁藏布江分别发现裂腹鱼4种、9种,两条河流分布的裂腹鱼种类各不相同。对裂腹鱼类与环境变量关系的冗余分析表明,怒江与裂腹鱼类分布有关的环境变量主要为水温(P<0.05,R2=0.1981)和流速(P<0.01,R2=0.3636),雅鲁藏布江与裂腹鱼类分布有关的环境变量主要为海拔(P<0.01,R2=0.7605)、水温(P<0.01,R2=0.2746)、Chla浓度(P<0.05,R2=0.2365),影响西藏裂腹鱼类分布的环境变量主要包括水温、流速、海拔和叶绿素a浓度。怒江裂腹鱼类的分布主要与水温、流速相关。雅鲁藏布江的裂腹鱼类的分布与水温、叶绿素a及海拔相关。裂腹鱼类的分布与水温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裂腹鱼类多样性指数与海拔的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裂腹鱼类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的上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3700—3900 m海拔范围内裂腹鱼种类丰度最高。不同属的物种在西藏的分布海拔有一定差异,裂腹鱼属、叶须鱼属和裸裂尻属鱼类主要分布在1700 m以上海拔;尖裸鲤属分布在3700 m以上;裸鲤属分布在4600 m以上。研究结果对西藏的裂腹鱼类资源保护及种群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可为西藏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管理决策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 雅鲁藏布江 裂腹鱼类 环境因素 海拔 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倍体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卵巢分化及滞育的调控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革锋 牟振波 +5 位作者 陈怀发 黄天晴 王炳谦 谷伟 户国 韩英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8-367,共10页
尽管与性别决定和分化的相关基因在二倍体虹鳟中已被鉴定出来,如Cyp19a1a、Foxl2、Dmrt1、Amh和Sox9,但关于三倍体雌性虹鳟独特性腺表型及其相关性别控制基因的表达规律仍未得到深入研究,尤其是早期卵巢发育阻滞导致的生殖细胞去分化特... 尽管与性别决定和分化的相关基因在二倍体虹鳟中已被鉴定出来,如Cyp19a1a、Foxl2、Dmrt1、Amh和Sox9,但关于三倍体雌性虹鳟独特性腺表型及其相关性别控制基因的表达规律仍未得到深入研究,尤其是早期卵巢发育阻滞导致的生殖细胞去分化特征。因此,本研究以三倍体雌性虹鳟性腺发育中起重要调控作用的特异候选基因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辅助性腺体细胞与生殖细胞分化方向的组织学证据和类固醇激素表达规律,验证了各基因间的级联调控关系。结果表明,虹鳟三倍体与二倍体卵巢的分化特征基本一致。虹鳟二倍体与三倍体性腺分别在84dpf和98dpf就已分化为卵巢。但三倍体虹鳟卵巢分化存在障碍,早期发育停滞,卵原细胞及其滤泡细胞数量有限。Foxl2和Cyp19a1a在二倍体虹鳟卵巢和精巢中均有表达,它们在卵巢中表达量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但在精巢中的表达量非常低;这两个基因在雌性三倍体虹鳟性腺中的表达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表达量均在8月龄时期达到最大。Dmrt1、Amh和Sox9在二倍体精巢和雌性三倍体卵巢中的表达均呈不断上调趋势,这些基因上调可能与血清睾酮含量的增加相关,因为在10月龄时期这两种鱼的血清含量相对较高,而这三个基因在二倍体虹鳟卵巢中的表达却呈下调趋势。因此本研究认为,维持鱼类卵巢分化需要持续高水平的雌激素,这可能是脊椎动物进化过程中的一个保守特征。可以推断雌性三倍体虹鳟卵巢滞育将导致其体细胞去分化,这对于Cyp19a1a表达及雌二醇合成存在抑制作用。因为这些雌激素是用来维持它们分化和继续发育的,可能产生一个负反馈圈,之后去分化会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三倍体 雌性通路 卵巢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在鲑鳟鱼细菌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曹永生 李绍戊 +2 位作者 王荻 卢彤岩 牟振波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共8页
噬菌体是一种营细菌生存的病毒,具有感染和裂解细菌的特性,且杀菌的高度特异性与细菌耐药无关,是可取代抗生素控制鲑鳟鱼细菌性疾病的新宠。本文通过介绍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综述鲑鳟鱼致病菌相关的噬菌体研究新进展,结合鲑鳟鱼致病菌... 噬菌体是一种营细菌生存的病毒,具有感染和裂解细菌的特性,且杀菌的高度特异性与细菌耐药无关,是可取代抗生素控制鲑鳟鱼细菌性疾病的新宠。本文通过介绍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综述鲑鳟鱼致病菌相关的噬菌体研究新进展,结合鲑鳟鱼致病菌的特性探讨了噬菌体研究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以期为噬菌体在鲑鳟鱼细菌病防治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鲑鳟鱼 细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草-鱼”生态循环养殖池塘水体营养盐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凯 王金林 +5 位作者 谢骏 王广军 余德光 李志斐 毛东东 付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0期51-56,共6页
"猪-草-鱼"生态种养模式是将猪粪尿经过发酵处理后种植优质高产牧草,再用牧草养鱼的一种生态高效种养模式。以"猪-草-鱼"生态种养模式为研究对象,研究该模式中池塘水体营养盐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监测水体温度(T... "猪-草-鱼"生态种养模式是将猪粪尿经过发酵处理后种植优质高产牧草,再用牧草养鱼的一种生态高效种养模式。以"猪-草-鱼"生态种养模式为研究对象,研究该模式中池塘水体营养盐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监测水体温度(T)、溶解氧(DO)、pH、透明度(TS)、总氮(TN)、氨氮(NH_4^+-N)、硝酸盐(NO_3^--N)、亚硝酸盐(NO_2^--N)、总磷(TP)、磷酸盐(PO_4^(3-)-P)、化学需氧量(COD)、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NO_3^--N、PO_4^(3-)-P、pH、DO和TDS是控制"猪-草-鱼"生态种养模式中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水环境因子。NH_4^+-N、NO_2^--N、PO_4^(3-)-P含量的最高值分别为0.61、0.03、0.16 mg/L,COD呈逐渐下降趋势,为21.89~32.46 mg/L。养殖前期及中期,蓝藻种群在水体中占绝对优势,分别占83.58%、89.17%;后期蓝藻种群优势显著下降,占52.18%,绿藻占43.80%。养殖前期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7.78×10~7个/L,中期为7.81×10~7个/L,后期为1.54×10~8个/L。养殖前期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11.05 mg/L,中期为8.46 mg/L,后期为18.72 mg/L。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为1.32~2.63,且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整体表现为养殖后期显著高于前期和中期。"猪-草-鱼"生态种养模式对水环境产生的生态效果显著,不会导致水体N、P过量累积,一定程度上抑制水体富营养化,且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提高,池塘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草-鱼 水质 浮游植物群落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鱼类放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被引量:6
15
作者 扎西拉姆 吕红健 +4 位作者 张弛 周建设 潘英子 陈美群 姚维志 《中国水产》 2017年第9期32-35,共4页
受宗教信仰的影响,西藏自古就有放生的习俗。笔者2016年调查显示,目前,西藏地区的藏族人77.9%都有放生经历,其中约57.8%的人在发生时选择鱼类放生。由于人们普遍缺乏科学放生知识,西藏部分天然水域出现外来鱼种入侵的现象,致使部分土著... 受宗教信仰的影响,西藏自古就有放生的习俗。笔者2016年调查显示,目前,西藏地区的藏族人77.9%都有放生经历,其中约57.8%的人在发生时选择鱼类放生。由于人们普遍缺乏科学放生知识,西藏部分天然水域出现外来鱼种入侵的现象,致使部分土著鱼种野外灭绝。笔者认为,西藏鱼类“放生”以及由此引发的渔业资源环境问题,需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地区 放生 鱼类 科研工作者 宗教信仰 天然水域 环境问题 渔业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驯养的异齿裂腹鱼繁殖功能障碍的影响
16
作者 雷宽宽 王壮壮 +4 位作者 王万良 曾本和 孙帅杰 李明 周建设 《水产学杂志》 2025年第4期9-17,共9页
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是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特有鱼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和HE染色的方法,检测VI期雌性驯养和野生异齿裂腹鱼血清中性激素水平并比较前肠组织的形态差异;通过气相色谱分析... 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是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特有鱼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和HE染色的方法,检测VI期雌性驯养和野生异齿裂腹鱼血清中性激素水平并比较前肠组织的形态差异;通过气相色谱分析的方法,检测VI期雌性驯养和野生异齿裂腹鱼肝脏和卵母细胞中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结果显示:驯养异齿裂腹鱼雌激素(E)含量极显著低于野生异齿裂腹鱼(P<0.01);孕酮(P)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异齿裂腹鱼(P<0.05);睾酮(T)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异齿裂腹鱼(P<0.05)。在肝脏和卵母细胞中,驯养异齿裂腹鱼α-亚麻酸(ALA)含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异齿裂腹鱼(P<0.05);而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均极显著低于野生异齿裂腹鱼(P<0.01);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均表现出驯养低于野生的趋势。综上所述,VI期驯养异齿裂腹鱼血清中E和T水平较低,表现出明显的繁殖功能障碍,且肝脏和卵母细胞中n-3 PUFAs的组成及含量是造成其繁殖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齿裂腹鱼 驯养 野生 N-3多不饱和脂肪酸 繁殖功能障碍 性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斑原鮡幼鱼的生长特性
17
作者 何昊明 周建设 +1 位作者 王壮壮 王万良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70,共7页
【目的】研究人工养殖条件下黑斑原鮡幼鱼生长特性,掌握其早期生长特点,丰富其养殖生物学基础数据,实现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为黑斑原鮡苗种规模化培育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人工繁殖与培育6月龄黑斑原鮡幼鱼为研究对象,在平列槽中保持... 【目的】研究人工养殖条件下黑斑原鮡幼鱼生长特性,掌握其早期生长特点,丰富其养殖生物学基础数据,实现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为黑斑原鮡苗种规模化培育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人工繁殖与培育6月龄黑斑原鮡幼鱼为研究对象,在平列槽中保持水温10.2~13.8℃,每天投喂1次,以冰冻血虫为主要饵料,每隔2个月(60 d)测定其体重和体长等生长参数。【结果】经过12个月(360 d)养殖试验,黑斑原鮡幼鱼平均体长相对生长率为(116.22±3.78)%,平均体重相对增长率为(1138.83±21.86)%,平均体重特定生长率10月龄最高,较其他月龄显著提高(P<0.05),平均体长特定生长率16月龄最低,与14月龄差异不显著(P>0.05),显著低于其他月龄(P<0.05),平均体重与月龄拟合方程为m=0.0215t^(2)+0.8508t-0.5114(R^(2)=0.9903),平均体长与月龄拟合方程为L=-0.0514t^(2)+1.095t+2.5971(R^(2)=0.9853),体重与体长拟合方程满足m=0.006L^(3.4373)(R^(2)=0.9747),b为3.4373,即呈异速生长,体重变异系数幅度较大,体长变异系数幅度较小,平均肥满度16月龄最大,与12月龄和14月龄差异不显著(P>0.05),较其他月龄显著提高(P<0.05)。【结论】黑斑原鮡幼鱼生长十分缓慢,应加专用饵料开发和改善适宜养殖条件,从而促进幼鱼快速生长,达到以养促保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原鮡 幼鱼 平列槽养殖 月龄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裸裂尻鱼车轮虫、水霉病治疗案例
18
作者 黄鹏程 林少卿 +2 位作者 曾本和 王金林 王宁 《水产养殖》 2025年第7期62-63,共2页
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ughusbaudi)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裂腹鱼亚科(Schizothoracinae)、裸裂尻鱼属(Schizopygopsis),俗称土鱼,为无鳞鱼,属于冷水性鱼类,是西藏高原重要的土著经济鱼类之一,主要... 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ughusbaudi)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裂腹鱼亚科(Schizothoracinae)、裸裂尻鱼属(Schizopygopsis),俗称土鱼,为无鳞鱼,属于冷水性鱼类,是西藏高原重要的土著经济鱼类之一,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干、支流及其附属水体,为我国特有种。近年来,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消费市场对该鱼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由于过度捕捞以及外来物种入侵等原因,西藏高原水体中优势土著种的拉萨裸裂尻鱼资源量有减少趋势,开展人工增殖工作迫在眉睫。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雅鲁藏布江西藏土著鱼类繁育基地于2017年开始养殖拉萨裸裂尻鱼,保存其活体。2019年11—12月,雅鲁藏布江西藏土著鱼类繁育基地拉萨裸裂尻鱼暴发水霉病,镜检确诊该病由车轮虫寄生引发鱼体损伤,继而感染水霉病。据此制定分步治疗方案:先杀灭车轮虫,再治疗水霉病。针对两种病害的治疗药物,均遵循先小范围预试验(隔离病鱼)验证安全性与有效性,确认无显著毒副作用且有效后,再扩大至全池施用的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拉萨裸裂尻鱼 雅鲁藏布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溪河入侵鱼类豹纹脂身鲶的年龄与生长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飞 韦慧 +4 位作者 胡隐昌 顾党恩 牟希东 罗渡 徐猛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2-30,共9页
2015年12月-2016年11月,在广州市流溪河采集豹纹脂身鲶(Pterygoplichthys pardalis)404尾,以微耳石为主要年龄鉴定材料开展种群年龄结构和生长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流溪河豹纹脂身鲶体长为55~392 mm,体重为4.67~986.11 g,雌、雄鱼体长与... 2015年12月-2016年11月,在广州市流溪河采集豹纹脂身鲶(Pterygoplichthys pardalis)404尾,以微耳石为主要年龄鉴定材料开展种群年龄结构和生长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流溪河豹纹脂身鲶体长为55~392 mm,体重为4.67~986.11 g,雌、雄鱼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分别为W♀=6.309×10-5 L 2.785(n=180,R 2=0.932)、W♂=7.686×10-5 L 2.732(n=109,R 2=0.955)。采集样本由1~5龄5个龄组组成,2龄鱼为其优势龄组,占样本总量的37.88%。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雌、雄鱼体长生长方程分别为L t♀=453.062[1-e-0.281(t+0.267)]、L t♂=494.171[1-e-0.253(t+0.186)];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W t♀=1 575.29[1-e-0.281(t+0.267)]2.785、W t♂=1 759.43[1-e-0.253(t+0.186)]2.732。雌、雄鱼生长的拐点年龄分别为3.38和3.79龄,拐点体长分别为289.92和311.33 mm,拐点体重分别为454.54和497.93 g。研究表明,豹纹脂身鲶种群年龄结构简单,生长速度快,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亟待采取必要措施遏制其种群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鱼类 豹纹脂身鲶(Pterygoplichthys pardalis) 年龄结构 生长特征 流溪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规格拉萨裂腹鱼温度耐受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何林强 王万良 +5 位作者 曾本和 杨瑞斌 刘海平 曾小理 徐兆利 王建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30-1238,共9页
实验旨在探讨三种规格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的温度耐受能力。通过每4h升高或者降低1℃,其中升温或者降温1h,平衡3h,直到试验鱼全部死亡或水温降至0。结果表明:大规格[(100.93±13.12)g、(19.71±1.04)cm]、中规格[(... 实验旨在探讨三种规格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的温度耐受能力。通过每4h升高或者降低1℃,其中升温或者降温1h,平衡3h,直到试验鱼全部死亡或水温降至0。结果表明:大规格[(100.93±13.12)g、(19.71±1.04)cm]、中规格[(15.11±5.03)g、(10.05±1.19)cm]和小规格[(1.37±0.32)g、(4.51±0.35)cm]极限最高温度分别是30℃、30℃和33℃;极限最低温度均为0,均能在冰水混合的水中生存;温度耐受幅分别是30℃、30℃和33℃;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拉萨裂腹鱼呼吸频率不同,且不同规格拉萨裂腹鱼间呼吸频率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因此,在高海拔和温度变化幅度较大的区域均适合拉萨裂腹鱼规模化养殖培育,但在冬季人工养殖过程中,由于小规格拉萨裂腹鱼耐受能力差,应移入温室大棚中养殖,从而保证较高成活率和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裂腹鱼 极限温度 耐受性 呼吸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