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地区手术切除结直肠癌病理类型及错配修复蛋白、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Pan-TRK表达和Eostein-Barr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罗含欢 霍真 +5 位作者 边巴扎西 王倩 多布啦 尼玛卓玛 达珍 郭平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2-428,共7页
目的分析西藏地区手术切除结直肠癌的病理类型及错配修复蛋白、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Pan-TRK表达和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情况,为西藏地区结直肠癌患者精准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21年7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 目的分析西藏地区手术切除结直肠癌的病理类型及错配修复蛋白、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Pan-TRK表达和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情况,为西藏地区结直肠癌患者精准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21年7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存档的经手术切除确诊的结直肠癌病例79例,收集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错配修复蛋白、HER2、Pan-TRK的表达,并对HER2表达在2+及以上病例进行HER2基因荧光原位杂交检测,采用EBV编码小RNA原位杂交检测EBV感染情况。结果79例手术切除结直肠癌病例,男女比例1.26∶1,平均年龄(57.06±12.74)岁(24~83岁),其中4例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57例(57/79,72.15%)为结肠占位(31例为右半结肠,26例为左半结肠),22例(22/79,27.85%)为直肠占位;肿瘤最大径1~20 cm,平均(6.61±3.33)cm。75例(75/79,94.94%)为腺癌。21例高度肿瘤出芽的病例中12例(12/21,57.14%)出现淋巴结转移,23例中度肿瘤出芽的病例中13例(13/23,56.52%)出现淋巴结转移,31例低度肿瘤出芽的病例中2例(2/31,6.45%)出现淋巴结转移,中、高度与低度肿瘤出芽之间的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10例(10/65,15.38%)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其中5例MSH2和MSH6同时表达缺失,4例MLH1和PMS2同时表达缺失,1例MSH6表达缺失;65例Pan-TRK表达均为阴性;60例HER2表达结果为0或1+,5例为2+,HER2基因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均未见阳性信号,EBV编码小RNA原位杂交检测1例(1/65,1.54%)阳性。结论西藏地区手术切除结直肠癌病例以右半结肠非特殊型腺癌最多见,15%的病例存在错配修复蛋白缺陷,EBV相关性结直肠癌少见,罕见Pan-TRK表达及HER2基因扩增,中、高度肿瘤出芽的结直肠癌病例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地区 结直肠癌 病理类型 错配修复蛋白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Pan-TRK Epstein-Barr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脑膜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罗含欢 霍真 +8 位作者 王倩 尼玛卓玛 多布啦 魏倩 达珍 王寒 郭平平 廖瑞倩 次仁曲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1-627,共7页
目的 探讨西藏地区藏族人群脑膜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的表达情况,旨在提高对脑膜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3年4月至2021年3月病理存档的116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全部病例均进行组蛋白H3第27... 目的 探讨西藏地区藏族人群脑膜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的表达情况,旨在提高对脑膜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3年4月至2021年3月病理存档的116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全部病例均进行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修饰(H3K27me3)、黏蛋白4(MUC4)、生长抑素受体2(SSTR2)、孕激素受体、上皮细胞膜抗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波形蛋白、S-100、P53、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微镜下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和染色结果评估。结果 共116例脑膜瘤患者,男∶女比例为1.0∶2.6,年龄4~73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影像学检查显示114例为单发病灶、2例为多发病灶;108例位于颅内、8例位于椎管;肿瘤最大径0.3~10.0 cm,平均(5.7±2.2) cm。显微镜下分级和组织学类型方面:111例为WHOⅠ级,其中纤维型(53例)、脑膜上皮细胞型(20例)、过渡型(24例)和砂砾体型(10例)多见;4例为WHOⅡ级(3例为非典型脑膜瘤、1例为透明细胞型);1例为WHOⅢ级(乳头型)。免疫组织化学方面:9例(9/116,7.8%)H3K27me3表达缺失,64例(64/116,55.2%)MUC4阳性,101例(101/116,87.1%)SSTR2阳性。80例有随访结果,71例无复发、9例复发。结论 脑膜瘤是西藏地区病理存档资料中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以中年女性患者多见,颅内上矢状窦旁、大脑镰旁和大脑凸面占位为主。WHOⅠ级的纤维型脑膜瘤最多见,WHOⅡ和Ⅲ级的脑膜瘤少见。MUC4在脑膜上皮细胞型和过渡型脑膜瘤中表达率较高,在纤维型中表达率偏低;H3K27me3表达缺失可能与预后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地区 藏族人群 脑膜瘤 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修饰 黏蛋白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前列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P504s、E-cadherin、促红细胞转化特异性相关基因和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 被引量:2
3
作者 罗含欢 霍真 +4 位作者 肖雨 尼玛卓玛 王倩 达珍 次仁曲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1-766,共6页
目的总结西藏地区前列腺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检测P504s、E-cadherin、促红细胞转化特异性相关基因(ERG)和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20年9月经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确诊的15例前列腺腺癌患者的临... 目的总结西藏地区前列腺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检测P504s、E-cadherin、促红细胞转化特异性相关基因(ERG)和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20年9月经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确诊的15例前列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016版WHO前列腺腺癌Gleason分级和预后分组标准分级分组,全部病例均行P504s、E-cadherin、ERG和ER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15例前列腺腺癌患者年龄61~86岁,其中,12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20 ng/ml,3例<20 ng/ml;穿刺活检11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1例,前列腺根治性切除3例。前列腺腺癌预后分组结果显示:≤3级组5例,4级组4例,5级组6例。15例(100%)P504s、E-cadherin和PSA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均为阳性,1例1/15(7%)ERG阳性,所有病例P63、ER和CK34βE12均为阴性。13例患者有随访资料,随访2~48个月,2例采取手术全前列腺切除,11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均健在;2例失访。结论前列腺腺癌在西藏地区相对少见,联合应用多项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在现有病理确诊的病例中,西藏地区4、5级组病例相对多见。P504s和E-cadherin在西藏地区前列腺腺癌中高表达,ERG低表达,ER不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前列腺腺癌 病理特征 分级分组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雄激素受体的表达及其与不同分子分型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2
4
作者 罗含欢 姜英 +6 位作者 边巴扎西 王倩 尼玛卓玛 王寒 魏倩 廖瑞倩 次仁曲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33-1039,共7页
目的探讨西藏地区藏族女性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及其与不同分子分型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自2015年12月至2021年3月手术切除的54例藏族女性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 目的探讨西藏地区藏族女性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及其与不同分子分型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自2015年12月至2021年3月手术切除的54例藏族女性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全部入组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R、细胞增殖标志抗原(Ki-67)、雌激素受体(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以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对于HER-2结果不明确病例,加以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探讨藏族女性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AR的表达与分子分型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AR在藏族女性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与ER(χ^(2)=8.200,P=0.004)、PR(χ^(2)=9.900,P=0.003)、分子分型(χ^(2)=11.690,P=0.009)相关,与肿瘤部位、年龄、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有无转移、脉管有无瘤栓、临床分期、HER-2及Ki-67的表达不相关(P均>0.05);不同分子分型与组织学分级(χ^(2)=24.970,P=0.001)、临床分期(χ^(2)=9.035,P=0.029)、淋巴结转移(χ^(2)=9.691,P=0.021)均相关。结论AR在西藏地区藏族女性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三阴性乳腺癌中表达率明显降低,在ER、PR阳性的病例中有较高的阳性率。不同的分子分型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地区 藏族 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 分子分型 雄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例西藏地区泡状棘球蚴病临床表现与病理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罗含欢 霍真 +2 位作者 王倩 尼玛 边巴扎西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3期506-511,共6页
目的 对西藏地区泡状棘球蚴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 AE)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9月至2021年4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且病理资料完整的全部AE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提取其临床和... 目的 对西藏地区泡状棘球蚴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 AE)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9月至2021年4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且病理资料完整的全部AE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提取其临床和病理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病理结果、治疗方式以及预后等信息,并通过显微镜对病理切片进行重新阅片,总结其病理特征。结果 共纳入44例AE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36.2±12.3)岁;32例为农牧民。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症状最为常见(54.5%),其次为呼吸系统症状(13.6%),29.5%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CT检查示23例为单发病灶,21例为多发病灶(肝内多发病灶15例,多脏器受累6例);33例经CT检查诊断为AE。组织病理学示送检标本以巨块型为主,直径1.0~23.0 cm,切面呈蜂窝状。显微镜下可见病灶内存在大小、形状不一的小囊泡,其外层囊壁为薄层粉染角质层。囊泡以外生性方式增殖为主。早期病变可见坏死囊泡周围存在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伴肉芽肿形成;晚期陈旧性病变见粉尘状钙化和大片状坏死。44例均可见早期肉芽肿性病变和晚期陈旧性病变不同程度混合存在,其中5例伴脓肿形成。31例行根治性手术,13例行姑息性手术+药物治疗,随访2~82个月,死亡3例、存活41例。结论 西藏地区AE患者以青壮年农牧民为主,女性多见。肝脏为主要受累器官,少数病例可累及肺或多脏器。临床表现与受累脏器相关,以消化系统症状较常见。影像学检查对典型病例的辅助诊断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非典型病例或合并脓肿时需通过病理检查确诊。病理检查可见泡状棘球蚴虫体呈球形囊泡状结构,且不同时期的病变常混合存在。经根治性手术治疗后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地区 泡状棘球蚴病 临床表现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病理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回顾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罗含欢 王倩 +1 位作者 多布啦 霍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总结分析西藏地区经病理诊断的中枢神经系统(CNS)病变的病种谱系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所有经病理诊断为CNS病变的病例资料,通过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特殊染色进行病理分... 目的总结分析西藏地区经病理诊断的中枢神经系统(CNS)病变的病种谱系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所有经病理诊断为CNS病变的病例资料,通过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特殊染色进行病理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83例CNS病理诊断病例,男女比例为188∶195,平均年龄(40.03±17.39)岁(0~74岁)。其中,非肿瘤性疾病127例(33.2%),男女比例82∶45,平均年龄(31.99±19.29)岁;肿瘤性疾病256例(66.8%),男女比例为106∶150,平均年龄(44.01±14.87)岁。非肿瘤性疾病占比排名依次为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脑血管病、脑(脊)膜膨出、脑囊肿和脑外伤,在感染性疾病中依次为脑脓肿、肉芽肿性炎症、囊虫病和包虫病。肿瘤性疾病占比排名依次为脑膜瘤、垂体腺瘤、神经上皮源性肿瘤、神经鞘瘤、转移性肿瘤和血管母细胞瘤等。脑膜瘤中,95.4%(103/108)为Ⅰ级,3.7%(4/108)为Ⅱ级,0.9%(1/108)为Ⅲ级;神经上皮源性肿瘤中,前3位依次为胶质母细胞瘤、Ⅲ级弥漫型胶质瘤和室管膜瘤。结论西藏地区经病理诊断的CNS疾病病种多样,其中非肿瘤性疾病占到全部病例的1/3,感染性和血管性病变是最常见的非肿瘤性病变,结核病和寄生虫感染在当地相对常见。肿瘤性疾病类型和占比与我国其他地区不同,脑膜瘤最常见,其占比高于神经上皮源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中枢神经系统 肿瘤性疾病 非肿瘤性疾病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结直肠癌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相关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罗含欢 刘斌云 +7 位作者 霍真 边巴扎西 王倩 多布啦 尼玛卓玛 达珍 王寒 郭平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92,共9页
目的研究西藏地区结直肠癌中SWI/SNF相关、基质相关、肌动蛋白依赖性染色质调节因子A亚科成员4(SMARCA4)/Brahma相关基因1、V-raf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BRAF)、P53、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免疫组织化学表... 目的研究西藏地区结直肠癌中SWI/SNF相关、基质相关、肌动蛋白依赖性染色质调节因子A亚科成员4(SMARCA4)/Brahma相关基因1、V-raf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BRAF)、P53、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和BRAF、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受体激酶(NTRK)基因改变情况,为西藏地区结直肠癌患者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7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经手术切除病理确诊为结直肠癌病例64例,全部病例均进行SMARCA4、BRAF、P53、PD-1、PD-L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NTRK1、NTRK2、NTRK3融合基因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及BRAF V600E基因突变PCR检测。结果64例结直肠癌病例男女比例1.21∶1,平均年龄(56.59±13.27)岁;46例(71.88%)位于结肠,18例(28.12%)位于直肠;60例(93.75%)为腺癌,4例(6.25%)为其他类型;11例(17.19%)为T1或T2期,53例(82.81%)为T3或T4期;24例(37.50%)出现淋巴结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方面,64例中1例(1.56%)SMARCA4部分肿瘤细胞表达减弱或缺失,4例(6.25%)BRAF肿瘤细胞阳性表达,35例(54.69%)P53为突变型表达;45例(70.31%)PD-1肿瘤相关免疫细胞阳性比例分数<10%,19例(29.69%)≥10%;52例(81.25%)PD-L1联合阳性分数<10,12例(18.75%)≥10。64例NTRK1、NTRK2、NTRK3融合基因检测均为阴性;4例(6.25%)检测到BRAF V600E基因突变;1例SMARCA4表达缺失病例未检测到SMARCA4基因改变。PD-L1的表达与错配修复缺陷/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和PD-1的高表达呈显著正相关(χ^(2)=10.223,P=0.001;χ^(2)=11.979,P=0.001)。结论西藏地区结直肠癌中较少出现SMARCA4表达减弱或缺失及NTRK融合基因改变,少数病例有BRAF V600E基因突变,Pan-TRK和BRAF免疫组织化学可作为NTRK融合基因及BRAF基因突变的初筛方法。错配修复缺陷/高度微卫星不稳定的病例中更容易出现PD-L1蛋白高表达,这部分患者有望获益于免疫治疗。P53突变与PD-L1表达无相关性,PD-1的高表达和PD-L1的高表达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地区 结直肠癌 SWI/SNF相关、基质相关、肌动蛋白依赖性染色质调节因子A亚科成员4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V-raf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 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受体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脑转移癌临床病理分析
8
作者 达珍 霍真 +2 位作者 罗含欢 廖瑞倩 王倩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69-874,共6页
目的探讨西藏地区藏族患者经病理确诊脑转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至2020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存档的全部脑转移性肿瘤病例,收集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其中13例为脑转移癌。全部病例均经免疫组织... 目的探讨西藏地区藏族患者经病理确诊脑转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至2020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存档的全部脑转移性肿瘤病例,收集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其中13例为脑转移癌。全部病例均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辅助诊断及分型。结果13例脑转移癌病例,年龄26~62岁,男女比例9∶4,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头晕,部分伴恶心、呕吐。4例既往有肿瘤病史,9例既往无肿瘤病史,其中7例发现脑占位同时发现其他脏器占位。10例能查到影像学资料,其中4例为单发病灶,6例为多发病灶。11例有原发灶(8例原发灶为肺,4例为腺癌,3例为小细胞癌,1例为鳞癌;1例为肾盂、尿路上皮癌;1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为子宫绒毛膜癌);2例原发灶不明(1例为小细胞癌,1例为腺癌)。结论西藏地区脑转移癌多见于中老年人,多数病例无既往肿瘤史,以脑转移病灶为首发部位,最多见的原发部位为肺,个别病例原发灶不明。脑转移癌以多灶常见,其中大脑半球受累最多见。对于年龄较大的多发性脑占位患者需警惕转移癌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转移癌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GATA-3和H3K27me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9
作者 尼玛卓玛 肖雨 +6 位作者 罗含欢 多布啦 王寒 达珍 斯朗江村 郭平平 廖瑞倩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3-959,共7页
目的探讨西藏地区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患者膀胱组织中GATA-3和H3K27me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21年12月间行膀胱癌手术的BU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病理组织,以... 目的探讨西藏地区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患者膀胱组织中GATA-3和H3K27me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21年12月间行膀胱癌手术的BU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病理组织,以经尿道膀胱黏膜活检术获取的正常膀胱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BUC和正常膀胱组织中GATA-3和H3K27me3的表达水平,同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分析GATA-3和H3K27me3在藏族BUC患者中的表达差异。结果共入选BUC患者70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60.5±12.0)岁,收集同期正常膀胱组织标本20份,均来自于藏族患者。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GATA-3在BUC及正常膀胱组织中高表达率分别为70.0%(49/70)和100%(20/20),GATA-3高表达与男性、病理分级低、组织非浸润相关(P均<0.05);H3K27me3在BUC及正常膀胱组织中高表达率分别为45.7%(32/70)和20.0%(4/20),H3K27me3高表达仅与男性相关(P=0.011)。结论GATA-3在西藏地区BUC患者膀胱组织中表达下调,且随着肿瘤级别的升高表达显著下调,提示GATA-3可能参与BUC发生、发展并与其恶性程度相关,为临床诊疗及判断疾病预后提供了参考。H3K27me3在西藏地区BUC患者膀胱组织中表达上调,提示H3K27me3有望成为诊断BUC的新型免疫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地区 膀胱尿路上皮癌 临床病理特征 GATA-3 H3K27m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重症死亡病例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7
10
作者 何耀鑫 高子芬 +6 位作者 陆敏 隋官杰 冉光伟 曹彬 王辰 陈洁 赵希顺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目的:观察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重症死亡病例各主要脏器的病理改变。方法:按传染病尸体解剖要求对3例死亡病例进行系统解剖,并获得心、肝、脾、肺、脑和肾等全部脏器,组织常规HE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3例病例主要... 目的:观察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重症死亡病例各主要脏器的病理改变。方法:按传染病尸体解剖要求对3例死亡病例进行系统解剖,并获得心、肝、脾、肺、脑和肾等全部脏器,组织常规HE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3例病例主要致死性病变位于肺,呈现弥漫性肺泡损伤改变(坏死性细支气管炎、肺泡腔内有浆液性和/或纤维素性渗出、肺出血、肺透明膜形成),其中1例病程较长者部分区域伴肺泡上皮增生和肺间质纤维化,且合并细菌感染及肺脓肿,可见血管壁坏死,血管内血栓形成,1例有心肌水肿,1例有脑出血和脑液化性坏死。结论: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主要累及呼吸系统,患者最终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A型 H1N1亚型 尸体解剖 传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藏族人群胃癌组织中H3K27me3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含欢 师杰 +7 位作者 边巴扎西 杨旭 尼玛卓玛 王倩 李梅 王寒 廖瑞倩 次仁曲珍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6期1088-1093,共6页
目的探究H3K27me3在西藏地区藏族人群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藏族胃癌患者及同期藏族非胃癌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患者手术... 目的探究H3K27me3在西藏地区藏族人群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藏族胃癌患者及同期藏族非胃癌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及非胃癌患者正常胃黏膜组织中H3K27me3表达情况,并比较不同临床与病理特征胃癌患者之间H3K27me3表达差异。结果共入选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藏族胃癌患者54例,藏族非胃癌患者55例。H3K27me3定位于细胞核,阳性表达时细胞核呈棕黄色颗粒状着色。胃癌组织中H3K27me3高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64.8%(35/54)比29.6%(16/54),P<0.001]和非胃癌患者正常胃黏膜组织[64.8%(35/54)比34.5%(19/55),P=0.002],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H3K27me3高表达率与非胃癌患者正常胃黏膜组织无显著差异(P=0.683)。H3K27me3表达水平在不同年龄、性别及Lauren分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最大径、TNM分期等胃癌患者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西藏地区藏族人群胃癌组织中H3K27me3表达水平显著增高,暂未发现H3K27me3表达水平与藏族胃癌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自治区 藏族 胃癌 H3K27me3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伴双侧盆腔隐睾精原细胞瘤一例
12
作者 魏倩 达珍 +2 位作者 次仁曲珍 霍真 左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3-176,共4页
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IS)伴双侧盆腔内睾丸恶变的病例非常罕见,需要结合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血清学表现、染色体核型分析及病理表现才能确定诊断。现报告1例发生于西藏地区藏族人群的完全型AIS病例,该病例从发现子宫先天性缺如到双侧... 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IS)伴双侧盆腔内睾丸恶变的病例非常罕见,需要结合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血清学表现、染色体核型分析及病理表现才能确定诊断。现报告1例发生于西藏地区藏族人群的完全型AIS病例,该病例从发现子宫先天性缺如到双侧盆腔肿物切除历时17年,病理证实双侧盆腔内占位为发育不良的睾丸组织伴精原细胞瘤和支持细胞腺瘤样结节形成。本文总结此类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旨在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 盆腔 隐睾 精原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藏族人群睾丸和附件病变疾病谱分析
13
作者 罗含欢 王倩 +3 位作者 达珍 多布啦 次仁曲珍 霍真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4期687-692,共6页
目的对西藏地区藏族人群睾丸和附件病变的疾病谱进行归纳、总结。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3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有病理存档记录的所有睾丸和附件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临床症状、病变组织大体表现、病理诊断结... 目的对西藏地区藏族人群睾丸和附件病变的疾病谱进行归纳、总结。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3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有病理存档记录的所有睾丸和附件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临床症状、病变组织大体表现、病理诊断结果等。结果共纳入睾丸和附件病变患者317例,平均年龄(38.72±19.74)岁,临床症状以阴囊区肿大、疼痛为主(88.01%,279/317),肿瘤性疾病85例(26.81%,85/317)、非肿瘤性疾病232例(73.19%,232/317)。病变组织大体表现:肿瘤性疾病的病灶直径2~17 cm,呈结节或分叶状,切面为实性或囊实性,部分区域可见出血或坏死;非肿瘤性疾病的病灶直径0.6~8 cm,多呈囊性,囊壁较光滑,部分呈实性结节状。85例肿瘤性疾病患者中,平均年龄(38.09±14.52)岁,恶性肿瘤占比96.47%,肿瘤类型依次为生殖细胞肿瘤(88.24%,75/85)、淋巴造血系统肿瘤(4.71%,4/85)、间叶肿瘤(4.71%,4/85)、间质细胞瘤(1.18%,1/85)、附睾乳头状囊腺瘤(1.18%,1/85),其中生殖细胞肿瘤中,主要为精原细胞瘤(66.67%,50/75),其次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14.67%,11/75)、胚胎性癌(12.00%,9/75)。4例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32例非肿瘤性疾病患者中,平均年龄(38.94±21.36)岁,以鞘膜积液最为常见(56.03%,130/232),其次为炎症性疾病(31.03%,72/232)、睾丸发育异常(8.62%,20/232),睾丸扭转/梗死(3.88%,9/232)和睾丸附件囊肿(0.43%,1/232)较少见。睾丸与附睾结核(77.78%,56/72)是炎症性疾病的最主要类型。结论本研究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藏地区藏族人群睾丸和附件病变疾病谱:多见于中年人群,疾病谱复杂多样,以非肿瘤性疾病为主;鞘膜积液和结核病是最多见的非肿瘤性睾丸和附件疾病;肿瘤性疾病约占睾丸和附件病变的1/4,其中以生殖细胞肿瘤为最常见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人群 睾丸和附件 生殖细胞肿瘤 鞘膜积液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级别胎儿型肺腺癌并头皮转移1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德吉央宗 边玛措 +1 位作者 王玺 王寒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1,共5页
胎儿型肺腺癌(fetal adenocarcinoma of the lung,FLAC)是一种罕见的肺部肿瘤。FLAC分为低级别FLAC(low-grade FLAC,L-FLAC)和高级别FLAC(high-grade FLAC,H-FLAC),两者在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结局方面有所不同。大多数H-FLA... 胎儿型肺腺癌(fetal adenocarcinoma of the lung,FLAC)是一种罕见的肺部肿瘤。FLAC分为低级别FLAC(low-grade FLAC,L-FLAC)和高级别FLAC(high-grade FLAC,H-FLAC),两者在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结局方面有所不同。大多数H-FLAC患者是重度吸烟的中年人。本研究描述了1例罕见的非吸烟年轻男性患者,其最初表现为头顶肿块,最终被诊断为H-FLAC。本文旨在增进对FLAC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对该疾病的重视,以防止该疾病漏诊与误诊,加强早期识别、精准诊断,从而推进后续的有效治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胎儿型肺腺癌 头皮肿瘤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和华北平原恶性黑素瘤肿瘤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β表达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含欢 尼玛卓玛 +4 位作者 张明 张溪清 廖瑞倩 姜英 王文泽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23-725,共3页
目的:对比自然低氧分压环境(青藏高原)和普通氧分压环境(华北平原)中恶性黑素瘤(恶黑)患者肿瘤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HIF-1β的表达差异。方法:收集2008-2017年青藏高原46例藏族恶黑患者的肿瘤组织(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及临床病... 目的:对比自然低氧分压环境(青藏高原)和普通氧分压环境(华北平原)中恶性黑素瘤(恶黑)患者肿瘤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HIF-1β的表达差异。方法:收集2008-2017年青藏高原46例藏族恶黑患者的肿瘤组织(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及临床病理资料,并选取华北平原11例汉族患者作为对照,采用全自动免疫组化机进行HIF-1α及HIF-1β染色,由2名病理医师分别对其量化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IF-1α和HIF-1β在高原及平原恶黑患者肿瘤组织中均有表达。HIF-1α在两组中表达均较低,并且高原组显著高于平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β在两组的表达均较HIF-1α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的表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首次证实HIF-1α在高原缺氧环境中的恶黑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平原组患者,可能对高原恶黑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反应等方面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HIF-1α HIF-1β 青藏高原 低氧分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5例原发性不孕症内膜活检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益西加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93-293,共1页
原发性不孕症因素很多,子宫内膜器质性和功能性病变是女性不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对拉萨地区(海拔3658m)95例原发性不孕症子宫内膜活检分析如下。1 材料和方法1980~1991年我院妇科门诊接诊原发性不孕症患者95例,其中藏族56例,汉族39例。
关键词 不育症 女性 内膜 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侵犯输卵管、阔韧带1例
17
作者 益西加措 隋官杰 +1 位作者 赵玉兰 罗含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634-634,共1页
关键词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输卵管 阔韧带 病例报告 病理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一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寒 郭平平 +1 位作者 霍真 罗含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37-740,共4页
原发性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肿瘤细胞具有间变细胞的特征,表达CD30,不表达间变性淋巴瘤激酶。本文报道1例藏族儿童发生的原发性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并总结此类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旨在加深对本疾病的... 原发性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肿瘤细胞具有间变细胞的特征,表达CD30,不表达间变性淋巴瘤激酶。本文报道1例藏族儿童发生的原发性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并总结此类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旨在加深对本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儿童 皮肤 原发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2-40、生长抑素受体2在藏族人群脑膜瘤中的表达情况及诊断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倩 罗含欢 +1 位作者 廖瑞倩 霍真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2年第1期56-62,共7页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D2-40及生长抑素受体2(Somatostatin Receptors 2,SSTR2)在藏族人群脑膜瘤中的表达情况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方法:收集2019—2020年期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存档的34例全部脑膜瘤病例的患者临床及病理...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D2-40及生长抑素受体2(Somatostatin Receptors 2,SSTR2)在藏族人群脑膜瘤中的表达情况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方法:收集2019—2020年期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存档的34例全部脑膜瘤病例的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34例病例均经SSTR2、D2-40、AR、ER、PR、EMA、GFAP、S-100、Ki-67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收集同时期病理科存档的15例神经系统间叶源性肿瘤病例(神经鞘瘤12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3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全部病例均经SSTR2、D2-40免疫组化染色。结果:34例脑膜瘤病例中32例为颅内占位,2例为椎管内占位。显微镜下,31例为WHO I级脑膜瘤,3例为WHO II级脑膜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脑膜瘤组31例(31/34,91.2%)D2-40阳性表达,32例(32/34,94.1%)SSTR2阳性表达;对照组11例(11/15,73.3%)D2-40阳性表达,15例SSTR2均为阴性。SSTR2在脑膜瘤组和对照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TR2和D2-40在超过90%的藏族人群脑膜瘤病例中阳性表达,有助于脑膜瘤的辅助诊断。SSTR2有助于脑膜瘤与其他神经系统间叶源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人群 脑膜瘤 D2-40 SSTR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