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不同地区枸杞果实表皮和叶际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1
作者 奉综涛 买地那·帕尔哈提 +2 位作者 尹秀 兰小中 禄亚洲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57,共8页
为探究西藏不同地区枸杞果实表皮及叶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该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西藏林芝地区苦味红枸杞果实表皮(LH)、苦味红枸杞叶际(LHF)和日喀则地区红枸杞果实表皮(ZH)、红枸杞叶际(ZHF)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并对其优势细菌属... 为探究西藏不同地区枸杞果实表皮及叶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该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西藏林芝地区苦味红枸杞果实表皮(LH)、苦味红枸杞叶际(LHF)和日喀则地区红枸杞果实表皮(ZH)、红枸杞叶际(ZHF)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并对其优势细菌属和优势真菌属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枸杞叶际的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均高于果实表皮。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细菌门,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优势真菌门,其相对丰度分别为65.4%~90.6%和69.7%~95.6%。在属水平上,LH样品的优势细菌属是马赛菌属(Massilia)(35.1%);unclassified_f__Alcaligenaceae是LHF和ZHF样品的优势细菌属,其相对丰度分别为28.6%和49.6%;ZHF样品优势细菌属是泛菌属(Pantoea)(45.4%)。LH和LHF样品的优势真菌属是派伦霉属(Peyronellaea),其相对丰度分别为20.9%和73.9%;ZH样品的优势真菌属是短梗霉属(Aureobasidium)(30.8%);ZHF样品的优势真菌属是节丝壳属(Arthrocladiella)和小光壳属(Leptosphaerulina),其相对丰度分别为24.8%和23.4%,不同样品中优势微生物菌群及其相对丰度存在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优势细菌属和优势真菌属之间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表皮 叶际 微生物 群落多样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三种枸杞基本营养成分及代谢物差异分析
2
作者 奉综涛 田梦乐 +3 位作者 买地那·帕尔哈提 尹秀 兰小中 禄亚洲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51-362,共12页
为探究西藏栽培的3种枸杞代谢物差异,该文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和通路富集分析了3种枸杞的代谢物组成特征。结果表明,日喀则产宁夏枸杞中的总糖、总多糖、可溶性蛋白质和总酚含量最高,日喀则黑果枸杞中类黄酮、维生素C和... 为探究西藏栽培的3种枸杞代谢物差异,该文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和通路富集分析了3种枸杞的代谢物组成特征。结果表明,日喀则产宁夏枸杞中的总糖、总多糖、可溶性蛋白质和总酚含量最高,日喀则黑果枸杞中类黄酮、维生素C和维生素B 1的含量最高,而只有林芝苦枸杞达到了理想蛋白质的标准(42.95%)。共筛选出1142种差异代谢物,林芝苦枸杞和日喀则黑果枸杞之间有787个差异代谢物,林芝苦枸杞和日喀则产宁夏枸杞之间有765个差异代谢物,日喀则产宁夏枸杞和黑果枸杞之间有744个差异代谢物。代谢通路富集分析表明,3种枸杞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亚油酸代谢途径、α-亚麻酸代谢途径、三羧酸循环途径、抗坏血酸和阿糖二酸代谢途径等通路上。基于变量权重值>1、|log 2 FC|≥1(FC表示差异倍数)和错误发现率<0.05筛选标准,发现108种对样品贡献较大的代谢物,且脂类和类脂分子、苯丙烷和聚酮类以及有机氧化物类化合物丰度较高,其中γ-亚麻酸、隐绿原酸、芦丁、槲皮素和地骨皮乙素可能是鉴别不同西藏产枸杞的关键代谢物。该文初步阐明了3种西藏栽培枸杞的代谢特征及差异,为今后的加工利用及活性物质的挖掘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枸杞 黑果枸杞 苦枸杞 非靶向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猪猪细小病毒(XZ-PPV株)生物信息学分析
3
作者 叶霄霞 罗侣 +7 位作者 聂浩洋 刘福洲 李海洋 廉帅 纪菁蕊 韦明邦 商鹏 强巴央宗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3-61,共9页
为阐述藏猪猪细小病毒(PPV)非结构蛋白1(NS1)和结构蛋白2(VP2)的生物信息学特征,本试验对疑似患病西藏本土藏猪血液样本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全基因组测序鉴定,阳性样本进行病毒分离并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绘制PPV分离株遗传进... 为阐述藏猪猪细小病毒(PPV)非结构蛋白1(NS1)和结构蛋白2(VP2)的生物信息学特征,本试验对疑似患病西藏本土藏猪血液样本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全基因组测序鉴定,阳性样本进行病毒分离并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绘制PPV分离株遗传进化树进行亲缘性分析;运用在线网站和软件对PPV分离株的NS1和VP2蛋白氨基酸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取2种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空间结构。结果显示,经PCR和全基因组测序鉴定,分离获得1株西藏本土PPV,其基因组序列的大小为4336 bp,根据地域特点命名为PPV/China/XZ(XZ-PPV);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XZ-PPV与国内参考株KX233726TJ、KJ201927和德国参考株JN4005167a、JN4005178a等PPV参考株处于同一分支,亲缘关系最近;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XZ-PPV的NS1和VP2蛋白都属于亲水性稳定蛋白,二者均无信号肽序列和跨膜结构域,在二级结构中均以无规则卷曲为主要空间结构,且这2种蛋白的空间构象均相对稳定。综上所述,本试验发现XZ-PPV与目前已知PPV毒株的氨基酸亲水性位点和蛋白空间结构存在差异,如NS1和VP2蛋白存在亲水区域的氨基酸位点以及二级结构(α螺旋和β转角等)所占比例存有异同,可为后续PPV的诊断和相关疫苗研发提供数据支撑,也可为其防控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猪 猪细小病毒(PPV) 生物信息学分析 二级结构 NS1蛋白 VP2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稞β-葡聚糖对不同筋力小麦面团劣变的影响机制研究
4
作者 赵娅杰 王佳怡 +3 位作者 牟安琼 沈鑫 潘娅楠 李梁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0,共7页
分别在高筋小麦粉和低筋小麦粉中添加青稞β-葡聚糖制作复配面团,分析青稞β-葡聚糖添加量对高筋、低筋小麦面团热机械性能、糊化特性以及面筋蛋白组成的影响,并探讨青稞β-葡聚糖对不同筋力小麦面团劣变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着青稞... 分别在高筋小麦粉和低筋小麦粉中添加青稞β-葡聚糖制作复配面团,分析青稞β-葡聚糖添加量对高筋、低筋小麦面团热机械性能、糊化特性以及面筋蛋白组成的影响,并探讨青稞β-葡聚糖对不同筋力小麦面团劣变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着青稞β-葡聚糖添加量的增加,复配粉面团的热机械学性能发生变化,吸水率、黏度崩解值和蛋白质弱化度总体增加;形成时间呈现先延长后缩短的趋势,最大黏度指数呈降低趋势;高筋、低筋小麦粉糊化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和回生值总体上均呈现下降趋势。热机械参数与糊化参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回生值、最大黏度指数、稳定时间均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和最终黏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SDS-PAGE电泳试验结果显示,面筋蛋白条带的数量和位置没有变化但强度降低。研究表明,在小麦粉中添加青稞β-葡聚糖抑制了小麦淀粉糊化,阻碍了淀粉分子重排,使面筋蛋白劣化,降低了复配面团稳定性,但延缓了小麦淀粉的回生老化,从而延长了复配面团的贮藏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Β-葡聚糖 小麦粉 面团 品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梨果仙人掌茎粗多糖组分分析及抗炎效果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程秀峰 张金超 +2 位作者 赵倩 罗章 刘振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56-362,共7页
为评价西藏梨果仙人掌茎粗多糖的抗炎效果,本文通过对水提醇沉得到的梨果仙人掌茎粗多糖进行红外光谱分析、总糖分子量及含量、单糖组成及含量的测定,研究粗多糖含量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及小鼠血浆中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西... 为评价西藏梨果仙人掌茎粗多糖的抗炎效果,本文通过对水提醇沉得到的梨果仙人掌茎粗多糖进行红外光谱分析、总糖分子量及含量、单糖组成及含量的测定,研究粗多糖含量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及小鼠血浆中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西藏梨果仙人掌茎粗多糖的特征基团主要集中在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两个方面,伸缩振动表现为伯胺和仲胺的-NH伸缩振动、-C=C-和C-O伸缩振动,弯曲振动表现为-OH弯曲振动、C-O不对称收缩振动和C-CO-C面内弯曲振动。总糖含量为405.724 mg/g,总糖Mp峰位分子量为24915 Da,单糖组成以D-葡萄糖(Glc)为主。西藏梨果仙人掌茎粗多糖在浓度100~400 mg/kg范围内,随着茎粗多糖剂量的不断增加,小鼠足肿胀度不断降低,足肿胀抑制率不断增加,对小鼠足肿胀抑制率较好,呈剂量依赖趋势。在细胞因子实验里,IL-1β、IFN-γ、TNF-α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与茎粗多糖浓度呈剂量依赖性。茎粗多糖高剂量组的IL-1β、IFN-γ、TNF-α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与阳性对照醋酸地塞米松组表达水平最为接近,IL-1β、IFN-γ、TNF-α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随着茎粗多糖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说明西藏梨果仙人掌茎粗多糖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人掌 粗多糖 红外光谱分析 炎症因子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产卷丹百合鳞茎离体快繁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尹秀 王丹 +3 位作者 王园园 臧瑞玲 禄亚洲 兰小中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9-156,共8页
本研究以藏产卷丹百合的地下鳞茎为实验材料,采用不同接种方式、不同部位的鳞片及不同生长年限的鳞片,探索繁殖系数较高的离体快繁体系。结果表明,采用卷丹百合内层鳞片的芽诱导效果较好,且污染率较低,最佳接种方式为近轴面朝下,可显著... 本研究以藏产卷丹百合的地下鳞茎为实验材料,采用不同接种方式、不同部位的鳞片及不同生长年限的鳞片,探索繁殖系数较高的离体快繁体系。结果表明,采用卷丹百合内层鳞片的芽诱导效果较好,且污染率较低,最佳接种方式为近轴面朝下,可显著地提高芽诱导数量,纵划处理有利于鳞片的芽诱导,三年生鳞片的诱导效果较好,所诱导的不定芽更加粗壮,长势好。最佳的鳞片诱导培养基为1.5 mg/L 6-BA和0.5 mg/L NAA,芽的平均数量较多,为11.898个;最佳的芽增殖培养基为2 mg/L 6-BA和0.5 mg/L NAA;添加0.5 mg/L IBA有利于芽苗生根,生根率较高,根粗壮,且根系较发达。将幼苗根植于V_(泥炭土)∶V_(蛭石)∶V_(珍珠岩)=3∶1∶0.5的混合基质,成活率达到97.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丹百合 鳞片 组织培养 再生体系 外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方式对苹果果胶含量及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青松 刘传犇 +1 位作者 王振 钟政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8-96,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三种类型苹果果胶(WSP、NSP、CSP)处理后,其含量及品质特性变化。方法:采用热风干燥(60、75、90℃)、真空冷冻干燥(-50℃)、自然晾晒干燥方法对苹果果胶干燥处理,研究干燥方式对苹果的褐变度及对三种类型苹果果...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三种类型苹果果胶(WSP、NSP、CSP)处理后,其含量及品质特性变化。方法:采用热风干燥(60、75、90℃)、真空冷冻干燥(-50℃)、自然晾晒干燥方法对苹果果胶干燥处理,研究干燥方式对苹果的褐变度及对三种类型苹果果胶含量、蛋白质含量、总糖含量、抗氧化能力及果胶结构的影响。结果:60℃热风干燥下苹果片的褐变度最小。三种不同类型果胶的含量不同,WSP含量最多,变幅为58.06%~77.09%,NSP次之,变幅为30.57%~54.98%,CSP含量最少,变幅为14.64%~27.06%,其中以60℃热风干燥处理后的三种类型果胶含量最多。三种不同类型果胶的总糖含量也不同,WSP、CSP和NSP总糖含量变幅分别是34.56%~6.92%、11.02%~4.04%、15.46%~8.75%。其中以75℃热风干燥下的WSP的总糖含量为最高;90℃热风干燥下的NSP和CSP的总糖含量为最高。三种不同类型果胶的蛋白质含量不同,WSP、NSP、CSP变幅分别是:2.92%~5.73%、1.39%~4.27%、1.50%~5.40%。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不同干燥条件下苹果果胶的结构差异不大。干燥方式对果胶的抗氧化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WSP和NSP的抗氧化能力变幅分别为91.27%~78.54%、8.15%~2.14%,CSP的抗氧化能力很弱。其中以90℃热风干燥下的WSP和NSP抗氧化能力为最强,分别是91.27%、8.15%,冷冻干燥下的WSP和NSP抗氧化能力为最弱,分别是78.54%、2.14%。结论:不同干燥方式处理苹果后,苹果中的3种不同类型果胶含量、性质存在差异性。60℃热风干燥的苹果果胶最佳,所得苹果果胶含量、总糖含量、蛋白质含量、抗氧化能力分别是50.69%、15.27%、3.61%、31.33%。该研究可为苹果果胶的提取工艺和不同类型的果胶的抗氧化能力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也可为进一步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果胶含量的影响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 抗氧化能力 还原力 干燥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糖酸与氨基酸组成的苹果风味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青松 王振 +1 位作者 张春明 钟政昌 《高原农业》 2024年第4期420-428,共9页
本文通过比较西藏林芝地区主要栽培七种苹果果实中糖酸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其滋味强度,选择适合林芝苹果风味的综合评价指标,为林芝主产苹果果实的风味品质评价提供参考。按国标测定苹果果实糖酸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游离氨... 本文通过比较西藏林芝地区主要栽培七种苹果果实中糖酸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其滋味强度,选择适合林芝苹果风味的综合评价指标,为林芝主产苹果果实的风味品质评价提供参考。按国标测定苹果果实糖酸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游离氨基酸组分含量并结合味道阈值分析TAV值。7个品种果实总糖含量的变幅为89.75~111.8 mg·g^(-1),果糖含量均值占总糖的49%,其次为蔗糖与葡萄糖。总酸的变幅为2.81~5.99 mg·g^(-1),苹果酸占总酸含量91.1%,各有机酸糖含量高低顺序为苹果酸>奎宁酸>柠檬酸>草酸。西藏林芝地区主要栽培七种苹果果实甜度大小顺序为黑钻>华硕>红富士>红将军>锦绣红>日本富士>黄香蕉。西藏林芝地区主要栽培7个苹果中果糖含量占比较高,苹果酸占有机酸的主导地位,总酸含量是影响果实风味的重要因素,以甜度值、甜酸强度比、糖酸比、甜酸度评价苹果风味较真实,19种FAA对林芝地区苹果的芳香味贡献最大,对鲜味、苦味、甜味和酸味的贡献较小。通过本研究确定适合林芝苹果风味的综合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芝 苹果 糖酸组分 游离氨基酸 风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梨形孢培养基的优化
9
作者 柴国柱 袁芳 +1 位作者 田景琴 张保鑫 《高原农业》 2024年第5期527-532,共6页
目前培养印度梨形孢多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为获得更适合印度梨形孢生长的培养基,研究固、液两种培养方式下,马铃薯、桃子、西瓜、草莓、苹果、玉米、红色圣女果和黄色圣女果8种天然有机添加物对印度梨形孢形态和生长速度... 目前培养印度梨形孢多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为获得更适合印度梨形孢生长的培养基,研究固、液两种培养方式下,马铃薯、桃子、西瓜、草莓、苹果、玉米、红色圣女果和黄色圣女果8种天然有机添加物对印度梨形孢形态和生长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200 g/L玉米的固体培养基中,印度梨形孢菌丝体生长最快;在玉米液体培养基中,菌丝体多呈大小比较一致、圆而紧密的菌丝球,培养至5 d,菌丝体鲜重、干重最高,分别为24.09 g、1.98 g;玉米是促进印度梨形孢生长的最佳天然有机添加物,马铃薯其次,PDA中培养至第5 d,菌丝体生物量达到最大,鲜重、干重分别为16.37 g、1.24 g。研究结果可为高效培养生产印度梨形孢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梨形孢 天然有机添加物 培养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茶叶稳定同位素特征与区域差异及环境因子关系分析
10
作者 李梁 李春霖 +4 位作者 王贞红 刘振东 聂晶 张永志 袁玉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97-1804,共8页
西藏茶叶具有高原茶品质特征,是助推西藏经济发展的重要高价值农产品。为探明西藏茶叶同位素特征,探索气象环境对茶叶同位素的影响,本研究收集了西藏不同海拔地区茶叶以及全国主产区茶叶样品,分析茶叶中稳定同位素值(δ^(13)C、δ^(15)... 西藏茶叶具有高原茶品质特征,是助推西藏经济发展的重要高价值农产品。为探明西藏茶叶同位素特征,探索气象环境对茶叶同位素的影响,本研究收集了西藏不同海拔地区茶叶以及全国主产区茶叶样品,分析茶叶中稳定同位素值(δ^(13)C、δ^(15)N、δ^(2)H、δ^(18)O),同时收集部分采样点的环境气象信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探究西藏茶叶同位素特征及环境因子关联性。结果表明,西藏茶叶δ^(13)C值分布于-31.9‰~-27.8‰之间,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显著低于其他主产区样品(P<0.01),δ^(13)C值主要与采样当月的日照时间和气温有关;西藏茶叶δ^(15)N与其他主产区样品无显著差异,且与环境气象因子关联性较弱;δ^(2)H值介于-111.5‰~-40.5‰之间,与环境气象因子关联性最强,受相对湿度等多种因素影响;δ^(18)O值介于22.2‰~27.6‰之间,主要与气温关系密切。本研究结果为西藏茶叶产地特征挖掘提供了研究思路,为西藏茶叶品牌保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茶叶 稳定同位素 环境因子 偏最小二乘 变量重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供钾处理对有色大麦籽粒花青素合成关键酶活性及其花青素积累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建林 张毅 +3 位作者 冯西博 侯维海 昌西 洪大伟 《高原农业》 2023年第3期221-232,323,共13页
以有色大麦(LZ01)为试材,研究了4种供钾处理(0、81、162、243 kg·hm^(-2))下,籽粒灌浆过程中查尔酮合成酶(CHS)、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花青素合成酶(ANS)和类黄酮3-O-葡萄糖基素转移酶(UFGT)活性以及花青素积累速率的变化。... 以有色大麦(LZ01)为试材,研究了4种供钾处理(0、81、162、243 kg·hm^(-2))下,籽粒灌浆过程中查尔酮合成酶(CHS)、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花青素合成酶(ANS)和类黄酮3-O-葡萄糖基素转移酶(UFGT)活性以及花青素积累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旗叶还是籽粒CHS、DFR和ANS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型变化趋势,而UFGT活性和花青素积累速率则呈“V”型变化趋势。同时,发现籽粒花青素积累速率与旗叶和籽粒的ANS、UFGT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旗叶和籽粒的CHS、DFR呈不显著负相关关系。此外,还发现不同施钾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增强有色大麦籽粒花青素合成过程中CHS、DFR、ANS和UFGT等关键酶的活性和花青素的积累速率,其提高效应均表现为K162>K81>T243>K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大麦 花青素 合成 酶活性 积累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MYL2基因多态性及其在肌肉组织中的差异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幼荣 张健 +4 位作者 赵舜旺 徐士军 刘振东 强巴央宗 商鹏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31-135,共5页
肌球蛋白轻链-2(myosin light chain 2,MYL2)是哺乳动物横纹肌中的一种主要肌小节蛋白,对动物正常生长发育起重要调控作用,为探究猪MYL2基因的多态性及其在横纹肌中mRNA表达规律,以藏猪(TP)和大约克猪(YY)作为试验动物,采用Sanger测序法... 肌球蛋白轻链-2(myosin light chain 2,MYL2)是哺乳动物横纹肌中的一种主要肌小节蛋白,对动物正常生长发育起重要调控作用,为探究猪MYL2基因的多态性及其在横纹肌中mRNA表达规律,以藏猪(TP)和大约克猪(YY)作为试验动物,采用Sanger测序法对MYL2基因5′非翻译区(5′UTR)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筛选与基因分型,并预测分析MYL2基因SNPs位点突变前后转录因子功能特性;同时,采用RT-qPCR技术检测MYL2基因在30、90、180日龄时TP和YY的心肌和背最长肌组织中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MYL2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2个SNPs且2个品种间基因频率差异极显著(P<0.01),产生4个新增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这些位点调控横纹肌的收缩、肌纤维类型的维持、肌肉细胞的增殖分化等过程;MYL2基因的mRNA水平随日龄增长而升高,且3个日龄TP心肌和背最长肌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YY(P<0.01)。综上表明,猪MYL2基因SNPs位点与心肌和背最长肌mRNA的差异表达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研究藏猪生长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L2基因 SNP 藏猪 转录因子 相对表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MS/MS对犏牛肌肉脂质组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弋凯鸽 孙文静 +2 位作者 辜雪冬 耿放 王卫 《高原农业》 2022年第1期55-60,共6页
为全面了解犏牛肉的营养价值,采用UPLC-MS/MS脂质组学技术对犏牛背最长肌的脂质组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从8个犏牛背最长肌样品中共检测到296种脂质分子类型,其中甘油三酯、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和鞘磷脂的种类及相对含量... 为全面了解犏牛肉的营养价值,采用UPLC-MS/MS脂质组学技术对犏牛背最长肌的脂质组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从8个犏牛背最长肌样品中共检测到296种脂质分子类型,其中甘油三酯、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和鞘磷脂的种类及相对含量占比较高,分别为97种(44.91%)、52种(44.40%)、42种(44.91%)、20(7.30%),除以上4类脂质以外,其余11类脂质分子的相对含量均低于1%,对犏牛背最长肌的脂质组分析表明,犏牛背最长肌中的脂质种类不仅丰富,而且磷脂类的相对含量较高,营养价值较高,本实验结果可为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犏牛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犏牛 背最长肌 脂质组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青稞直链淀粉-肉桂醛复合物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一帆 张天宇 +2 位作者 吴雪莲 刘振东 李梁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32,39,共7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对青稞直链淀粉-肉桂醛复合物复合前后的构象进行模拟,并对青稞直链淀粉及其复合物的均方根偏差、旋转半径、氢键数、相互作用势能、溶剂可及表面积变化差异进行比较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绘制青稞直链淀粉...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对青稞直链淀粉-肉桂醛复合物复合前后的构象进行模拟,并对青稞直链淀粉及其复合物的均方根偏差、旋转半径、氢键数、相互作用势能、溶剂可及表面积变化差异进行比较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绘制青稞直链淀粉-肉桂醛体系不同构象的自由能曲面图,并得出该复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在复合物形成过程中,青稞直链淀粉与肉桂醛间氢键个数在60 ns时最多,复合物旋转半径在30 ns时达到最大;与青稞直链淀粉相比,青稞直链淀粉-肉桂醛复合物中的范德华势能明显高于自身的氢键势能,均方根偏差更大,且溶剂可及表面积下降幅度大;青稞直链淀粉-肉桂醛复合物的自由能最低区域显示青稞直链淀粉分子和肉桂醛分子分别由各自独立状态复合为整体球状包合物;青稞直链淀粉与肉桂醛复合物结构是由2条淀粉链将肉桂醛分子紧密包裹形成的1个稳定球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青稞直链淀粉 肉桂醛 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处理对牦牛乳酪蛋白胶束组成和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续辉 池福敏 +2 位作者 辜学冬 祝亚辉 杨林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13,26,共5页
冷冻贮藏是克服牦牛乳生产的季节性、产量低、泌乳期短等问题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探究了冻融处理条件对牦牛乳酪蛋白胶束组成和胶体稳定性的影响。将脱脂后的牦牛和荷斯坦牛原料乳于-18℃和-80℃冷冻贮藏210 d后,分别在4℃、25℃和50℃条... 冷冻贮藏是克服牦牛乳生产的季节性、产量低、泌乳期短等问题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探究了冻融处理条件对牦牛乳酪蛋白胶束组成和胶体稳定性的影响。将脱脂后的牦牛和荷斯坦牛原料乳于-18℃和-80℃冷冻贮藏210 d后,分别在4℃、25℃和50℃条件下解冻,通过超高速离心法(135000 g,2 h,25℃)分离牦牛乳中的胶束相和乳清相。监测胶态钙和磷酸根、4种酪蛋白在两相中的分布;通过动态光散射检测酪蛋白胶束直径和直径分布,通过Turbiscan法测试样品经过冻融前后的物理稳定性变化规律。冻融处理促进了牦牛乳溶解相中的钙离子、磷酸根离子、αs1-酪蛋白、αs2-酪蛋白和β-酪蛋白迁移到胶束相中,导致胶束直径和直径多不分散指数增加,物理稳定性降低。冻藏温度相同的条件下,解冻温度越高,胶束相中钙和磷酸根、αs1-酪蛋白、αs2-酪蛋白和β-酪蛋白的含量越大,导致胶束的稳定性越低。在解冻温度相同的条件下,-18℃和-80℃冷冻贮藏条件产生的2种牦牛乳酪蛋白胶束的性质无显著差异。冻融处理对牦牛乳酪蛋白胶束的组成和稳定性有不利影响,低温解冻对牦牛乳酪蛋白胶束组成和稳定性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 酪蛋白胶束 冻融稳定性 组成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大约克猪胴体性能和肉质性状测定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珍梅 罗布白珍 +3 位作者 卢鸿 李新荻 叶幼荣 商鹏 《高原农业》 2021年第4期385-392,共8页
为研究高原环境下大约克猪主要胴体性能、肉质性状相互关系,选择9头饲喂于西藏林芝的大约克猪进行屠宰测定,测定大约克猪9个主要胴体性能指标和7个肉质性状指标,采用相关性及通径分析方法,对各胴体性能指标以及各肉质性状指标间的相互... 为研究高原环境下大约克猪主要胴体性能、肉质性状相互关系,选择9头饲喂于西藏林芝的大约克猪进行屠宰测定,测定大约克猪9个主要胴体性能指标和7个肉质性状指标,采用相关性及通径分析方法,对各胴体性能指标以及各肉质性状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剖析,并进行显著性检验。胴体性能指标结果显示:180d龄大约克猪平均胴体重为56.58±2.46 kg、屠宰率为71.82±3.01%、胴体长为65.56±6.44 cm、胴体背膘厚为20.63±5.25 mm、皮厚为2.84±0.91 nm、眼肌面积为32.61±8.03 cm2、腿臀率为29.50±1.74%、花板油率为2.89±0.58%以及瘦肉率为62.25±2.93%,且大约克猪的胴体性能具有很强的变异程度;相关性分析表明,瘦肉率与屠宰率、眼肌面积、腿臀率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背膘厚具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花板油率有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同时花板油率、背膘厚及皮厚对大约克猪屠宰性能具有负效应;通径分析得出,胴体重、花板油率及腿臀率对瘦肉率的直接影响较大,腿臀率和屠宰率对瘦肉率的间接影响较大。肉质指标分析结果显示:大约克猪屠宰后平均pH30min为6.56±0.24,pH24h为5.74±0.60,滴水损失率为1.91±0.76%,大理石纹评分为2.58±0.26,剪切力为20.49±4.21 N,肉色评分为3.33±0.20,熟肉率为60.60±2.37%;且滴水损失率和剪切力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39.79%和20.55%,而pH30min(3.66%)、pH24h(10.45%)、大理石纹评分(10.08)、肉色评分(6.01)、熟肉率(3.91%)变异程度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肉质指标间均呈正相关关系,且大多数具有极显著关系(P<0.01);通过通径分析可知,对肉色评分直接影响(正效应)较大的是pH30min和pH24h,负影响较大的是剪切力,而pH24h和剪切力对其间接影响也较大。本试验结果表明,高原环境下,大约克猪胴体重、花油率及腿臀率是影响其瘦肉率的主要因素,屠宰后pH值是影响其肉质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约克猪 胴体性能 肉质性状 相关性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牦牛奶手工皂的工艺配方研究
17
作者 弋凯鸽 蔡宛霖 +4 位作者 吴寒冰 辜雪冬 杨林 耿放 王卫 《高原农业》 2021年第5期517-523,共7页
以牦牛奶为原料,利用皂基加工牦牛奶手工皂,通过单因素实验,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实验设计,研究牦牛奶、橄榄油、香精添加量对手工皂质量的影响,并采用感官评价对手工皂质量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牦牛奶添加量11.5 mL、橄榄油添加量... 以牦牛奶为原料,利用皂基加工牦牛奶手工皂,通过单因素实验,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实验设计,研究牦牛奶、橄榄油、香精添加量对手工皂质量的影响,并采用感官评价对手工皂质量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牦牛奶添加量11.5 mL、橄榄油添加量0.7 mL,香精添加量0.4 mL,手工皂品质最佳,该研究结果对牦牛奶的综合利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奶 手工皂 响应面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预处理牦牛乳在冻藏期间脂肪酸品质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晨 罗小凤 +2 位作者 许世昌 刘晓薇 杨林 《高原农业》 2022年第3期276-282,301,共8页
冷冻贮藏是克服牦牛乳生产的季节性、产量低、泌乳期短等问题的重要手段,本研究的目的是明确经过不同预处理下牦牛乳在冻藏期间脂肪酸的变化规律。采用GC-MS等方法,探讨冷鲜牦牛乳(4℃,预冷4 h)和巴氏杀菌牦牛乳(63℃下杀菌,30 min)贮藏... 冷冻贮藏是克服牦牛乳生产的季节性、产量低、泌乳期短等问题的重要手段,本研究的目的是明确经过不同预处理下牦牛乳在冻藏期间脂肪酸的变化规律。采用GC-MS等方法,探讨冷鲜牦牛乳(4℃,预冷4 h)和巴氏杀菌牦牛乳(63℃下杀菌,30 min)贮藏于-18℃保存0 d、3 d、6 d、9 d、12 d、15 d、18 d、21 d脂肪酸的变化。冷鲜和巴氏杀菌牦牛乳中26种饱和脂肪酸含量贮藏期间无显著变化(P>0.05)。牦牛乳中单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为主,而多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为主,经巴氏杀菌后在贮藏过程中总含量变化均不显著。巴氏杀菌促进了牦牛乳在冷冻贮藏过程中饱和脂肪酸的稳定性,并最大限度保留易被人体吸收的不饱和脂肪酸。巴氏杀菌与冷冻贮藏技术的联用对于提升牦牛乳贮藏品质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牦牛乳贮藏加工技术的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 巴氏杀菌 冷冻储存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发酵乳制品微生物多样性与短链脂肪酸和游离氨基酸的相关性
19
作者 李思敏 邢书源 +5 位作者 宋佳慷 高乾阳 刘妍 索朗群培 程秀峰 刘振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5-72,共8页
为研究我国内蒙古特色干制发酵乳制品中微生物物种多样性、游离氨基酸和短链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内蒙古地区5种特色干制发酵乳制品中的微生物16S rDNA V4~V5区测序分析其细菌多样性,利用GC-MS和HPLC分别测定短链脂... 为研究我国内蒙古特色干制发酵乳制品中微生物物种多样性、游离氨基酸和短链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内蒙古地区5种特色干制发酵乳制品中的微生物16S rDNA V4~V5区测序分析其细菌多样性,利用GC-MS和HPLC分别测定短链脂肪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奶渣子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总体丰度最高。5种样品之间的微生物群落物种组成差异较大,在属水平上阿如勒、奶豆腐和酸奶豆腐的优势细菌为乳球菌属(Lactococcus)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奶皮子的优势细菌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奶渣子的优势细菌为乳球菌属(Lactococcus)和沙雷氏菌属(Serratia)。在主成分分析中,酸奶豆腐和奶豆腐两者之间的物种组成相似度最高。短链脂肪酸分析中,共检测出23种短链脂肪酸,奶皮子含有短链脂肪酸的种类最多,游离氨基酸分析中,共检测出24种游离氨基酸,奶豆腐包含24种游离氨基酸,且含量也明显高于其他4个样品,5种样品中所包含同种的短链脂肪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冗余分析中,羟脯氨酸和谷氨酸与乳球菌(Lactococcus)和乳杆菌(Lactobacillus)呈现正相关,绿脓杆菌(Pseudomonas)与丁酸、己酸、辛酸和癸酸呈现正相关。研究揭示了内蒙古特色干制发酵乳制品中微生物组成、短链脂肪酸和游离氨基酸之间的关系,为传统发酵干制乳制品产业发展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 游离氨基酸 微生物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干制乳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PFN1基因在骨骼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及多态性研究
20
作者 李新荻 王宇 +6 位作者 卢鸿 罗布白珍 何辰庆 段梦琪 叶幼荣 张健 商鹏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15,共6页
为探究猪前纤维蛋白1(Profilin-1,PFN1)基因多态性及其在猪骨骼肌组织中的mRNA表达规律,以藏猪(Tibet pigs,TP)和大约克猪(Yorkshire pigs,YP)作为试验动物,采用Sanger测序技术对PFN1基因CDS区、5’UTR启动子区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 为探究猪前纤维蛋白1(Profilin-1,PFN1)基因多态性及其在猪骨骼肌组织中的mRNA表达规律,以藏猪(Tibet pigs,TP)和大约克猪(Yorkshire pigs,YP)作为试验动物,采用Sanger测序技术对PFN1基因CDS区、5’UTR启动子区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的筛选与基因分型,预测分析了PFN1基因的SNPs位点突变前后转录因子的功能特性;采用RT-qPCR技术检测PFN1基因在30、90、180日龄三个时期TP和YP的腿肌与背最长肌中的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PFN1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三个SNPs,且TP与YP基因频率差异显著;产生了8个新增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这些位点调控骨骼肌生长发育、细胞形态建成和保持等过程;PFN1基因表达水平于30日龄时最高,随日龄的增加而下降,90、180日龄时TP的PFN1基因表达量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低于YP。综上表明,猪PFN1基因SNPs位点多态性与骨骼肌mRNA的差异表达相关,推测PFN1基因对猪早期骨骼肌生长发育与肌纤维细胞形态保持起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结果为后续进一步探索其分子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猪 PFN1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骨骼肌 MRNA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