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8“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巴楚艺术创新教育学术会议”综述 被引量:1
1
作者 格桑曲杰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3-149,共7页
2018"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巴楚艺术创新教育学术会议"于5月18-20日在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召开。会议围绕"一带一路"与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巴楚区域音乐文化研究、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中的新思... 2018"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巴楚艺术创新教育学术会议"于5月18-20日在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召开。会议围绕"一带一路"与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巴楚区域音乐文化研究、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中的新思维与新方法、少数民族艺术教育的区域研究等四项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参加此次会议的各民族学者人数较多,所涉及的研究论域较广,研究方法多样、新颖,成果丰硕。文章对会议的学术研讨活动进行了梳理与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十六届年会 巴楚艺术创新教育学术会议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阿里的民间卡尔歌舞音乐 被引量:3
2
作者 格曲 《西藏研究》 CSSCI 2005年第4期84-89,共6页
流传在拉萨布达拉宫和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的卡尔被称为西藏的宫廷歌舞音乐,但是西藏的宫廷卡尔却源自阿里民间的卡尔歌舞音乐。阿里民间卡尔是藏民族积极吸收、融合周边伊斯兰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艺术并不断创新的产物。阿里民间卡尔歌舞音... 流传在拉萨布达拉宫和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的卡尔被称为西藏的宫廷歌舞音乐,但是西藏的宫廷卡尔却源自阿里民间的卡尔歌舞音乐。阿里民间卡尔是藏民族积极吸收、融合周边伊斯兰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艺术并不断创新的产物。阿里民间卡尔歌舞音乐既保持了伊斯兰歌舞音乐的基本形式、特点,又融入了大量阿里歌舞音乐的风格和内容,形成既有别于中南亚伊斯兰歌舞音乐又不同于藏族传统歌舞音乐的新的艺术形式。它与阿里普兰、日土、札达等地的各种庆典、迎送仪式和民俗活动相结合,成为阿里地区独特的民间传统歌舞音乐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 伊斯兰歌舞音乐 阿里民间卡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探藏族“囊玛”艺术的起源与称谓——西藏聂拉木县充堆民间音乐实地考察与分析
3
作者 格桑曲杰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204-204,共1页
囊玛是藏族民间发展到较高层次的歌、舞、乐一体的乐舞艺术。囊玛音乐具有较为完美、程式化的结构,固定、小型乐队伴奏的形式与乐器、男女人声之间的多声织体形态,以及端庄、典雅、优美的格调与舞蹈动律,使其成为丰富多彩的藏族歌舞... 囊玛是藏族民间发展到较高层次的歌、舞、乐一体的乐舞艺术。囊玛音乐具有较为完美、程式化的结构,固定、小型乐队伴奏的形式与乐器、男女人声之间的多声织体形态,以及端庄、典雅、优美的格调与舞蹈动律,使其成为丰富多彩的藏族歌舞音乐艺术中一颗璀璨夺目的艺术珍品。文章根据笔者在西藏日喀则聂拉木县充堆实地考察民间音乐时发现的当地柴鲁、羌鲁及果谐中存在的囊玛风格的歌舞音乐形式,以及现有流传于拉萨、日喀则的囊玛歌曲的原型乐曲与结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音乐 艺术珍品 聂拉木 藏族 西藏 称谓 起源 音乐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探藏族“囊玛”艺术的起源与称谓——西藏聂拉木县充堆民间音乐实地考察与分析
4
作者 格桑曲杰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58-77,共20页
囊玛是藏族民间发展到较高层次的歌、舞、乐一体的乐舞艺术。囊玛音乐具有较为完美、程式化的结构,固定、小型乐队伴奏的形式与乐器、男女人声之间的多声织体形态,以及端庄、典雅、优美的格调与舞蹈动律,使其成为丰富多彩的藏族歌舞音... 囊玛是藏族民间发展到较高层次的歌、舞、乐一体的乐舞艺术。囊玛音乐具有较为完美、程式化的结构,固定、小型乐队伴奏的形式与乐器、男女人声之间的多声织体形态,以及端庄、典雅、优美的格调与舞蹈动律,使其成为丰富多彩的藏族歌舞音乐艺术中一颗璀璨夺目的艺术珍品。文章根据笔者在西藏日喀则聂拉木县充堆实地考察民间音乐时发现的当地柴鲁、羌鲁及果谐中存在的囊玛风格的歌舞音乐形式,以及现有流传于拉萨、日喀则的囊玛歌曲的原型乐曲与结构形式,参照相关历史、文献记述和历代民间囊玛艺术家有关囊玛艺术溯源的传说以及当地民间艺术家口述资料,特别是结合当地地域环境与音乐文化语境,从多维视角进行探索、分析,形成与以往学界不同的关于囊玛艺术起源、称谓的新认识,提出囊玛形成于今西藏日喀则西部聂拉木县充堆一带,由当地"柴鲁""羌谐"等民歌演变而成;囊玛的称谓与当地特殊的地域环境、音乐语境直接关联;"囊玛"一词是"聂囊玛益谐"之简称;囊玛并非外来之乐舞艺术,而是西藏高原这块歌舞海洋中产生的神奇的艺术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玛艺术 起源 称谓 考察 分析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上的中、西亚音乐对藏族音乐的影响——“卡尔”歌舞音乐传入西藏的时间与路径考
5
作者 格桑曲杰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83-91,共9页
丝绸之路上的中、西亚是人类文化繁盛之地,世界盛名的幼发拉底、底格里斯两河流域文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恒河流域的印度文明与波斯文明、阿拉伯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等在此交汇、碰撞、融汇、辐射,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极大地... 丝绸之路上的中、西亚是人类文化繁盛之地,世界盛名的幼发拉底、底格里斯两河流域文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恒河流域的印度文明与波斯文明、阿拉伯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等在此交汇、碰撞、融汇、辐射,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经济、文化、宗教、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巴尔蒂斯坦位于丝绸之路南道的喀拉昆仑山脉和帕米尔地区。巴尔蒂斯坦自古以来在连接、沟通中国西藏与中、西亚文明,连接中国与中亚、南亚的文化、宗教、艺术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明清时期,具有中、西亚伊斯兰歌舞音乐特征的"卡尔"歌舞音乐和乐器由巴尔蒂斯坦传入西藏,并融合某些藏族音乐因素,成为西藏独具异域特色的歌舞音乐形式。文章通过分析藏文、汉文、乌都尔文等多种文献的相关记载,结合实地考察,就巴尔蒂斯坦的卡尔歌舞音乐传入西藏的时间、传播路径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考证,以期为学界提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歌舞音乐 巴尔蒂斯坦 西藏 传播 时间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与舞:论“谐”一词与其艺术形式的建构、重构及繁化特性
6
作者 格桑曲杰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61,69,共11页
藏文“谐”(■)一词与其歌、舞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初始建构、历时重构与共时繁复化的过程。文章通过对藏文古籍文献记载的“谐”一词的梳理、分析和对藏族“谐”歌、舞艺术较为广泛的实地考察、研究,证实藏文“谐”一词出现于距今800多年... 藏文“谐”(■)一词与其歌、舞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初始建构、历时重构与共时繁复化的过程。文章通过对藏文古籍文献记载的“谐”一词的梳理、分析和对藏族“谐”歌、舞艺术较为广泛的实地考察、研究,证实藏文“谐”一词出现于距今800多年以前,“谐”作为歌唱形式则出现得更早。“谐”初时指清唱形式的歌或歌曲,具有很强的民间性和区域性;随着“谐”的传播与歌舞意义的嵌入,其内涵与外延发生变化,不仅指清唱形式的民歌,而且还指歌舞和歌舞乐一体的艺术形式,形成“谐”名词概念的重构。以“谐钦”为典型代表的谐歌舞艺术形式出现于佛教后弘期;现实广大区域内流传的各类谐歌、舞艺术及称谓呈现出多样、繁盛、区域化的样态。文章把谐歌与谐歌舞置于历时与共时交叉的语境中考量、界别,对其藏文名词的构成、不同歌词格律形式使用、区域化审美取向选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义 民歌 歌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