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口老龄化的法律应对——以老年法学的立法模式和体系构建为中心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春斌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0-153,共4页
我国老年法学的立法模式当采"混合立法模式"。我国的老年法体系应当包括但不限于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禁止歧视虐待老年人法、老年人护理保险法、老年人终身教育法、老年人保健法、老年人福利法、老年人弹性退休法等内容。在人... 我国老年法学的立法模式当采"混合立法模式"。我国的老年法体系应当包括但不限于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禁止歧视虐待老年人法、老年人护理保险法、老年人终身教育法、老年人保健法、老年人福利法、老年人弹性退休法等内容。在人口老龄化的语境下,重视并研究老年法学是当代社会法学界的重大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社会法 老年法学 老年法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治久安战略下西藏法治文化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5
2
作者 何剑锋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14,共7页
西藏法治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融合发展观和着眼于西藏长治久安战略。结合西藏法治文化建设的困境,在依法治藏的法治进程中,西藏法治文化建设的重点培养对象是宗教人士,学校学生,地方立法、... 西藏法治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融合发展观和着眼于西藏长治久安战略。结合西藏法治文化建设的困境,在依法治藏的法治进程中,西藏法治文化建设的重点培养对象是宗教人士,学校学生,地方立法、执法、司法等机关工作人员及基层法治文化宣传建设人员;法治文化培养的重点内容应在于法治文化所蕴含的公民意识、国家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党的认同和法治精神、法治思维及行为方式上;寺庙、学校、各级机关单位是法治文化建设的重点区域和部门;西藏的法治文化建设总体上应采用适应性、多样化、层次性的建设方式,并建立起法治文化培养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治久安 西藏 法治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治久安战略下西藏法治文化建设的路径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何剑锋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67-72,共6页
着眼于西藏长治久安战略,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融合发展观,立足于西藏法治文化建设的困境,在依法治藏的法治进程中,从规划西藏法治文化建设战略纲领、引导宗教文化与法治文化的相适应、整合藏族传统法律文化优秀资源、提高群众参与法治文... 着眼于西藏长治久安战略,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融合发展观,立足于西藏法治文化建设的困境,在依法治藏的法治进程中,从规划西藏法治文化建设战略纲领、引导宗教文化与法治文化的相适应、整合藏族传统法律文化优秀资源、提高群众参与法治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和塑造正确的法律意识形态等方面提出西藏法治文化建设的路径,以期有益于西藏法治建设和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治久安 西藏法治文化建设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藏藏族婚姻法律文化的载体
4
作者 李春斌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12-16,44,共6页
任何民族的法律文化必须依托于某种规范或叙事中才能得以传播。西藏藏族婚姻法律文化亦不例外。西藏藏族婚姻法律文化的表现样态各异、载体多样,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占卜巫辞、谚语格言、传统禁忌、伦理道德、宗教规范及藏族盟誓等载... 任何民族的法律文化必须依托于某种规范或叙事中才能得以传播。西藏藏族婚姻法律文化亦不例外。西藏藏族婚姻法律文化的表现样态各异、载体多样,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占卜巫辞、谚语格言、传统禁忌、伦理道德、宗教规范及藏族盟誓等载体中涉及到婚姻的内容均起着维持婚姻秩序、规范婚姻行为的法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藏族 藏族婚姻法律文化 法律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美德
5
作者 李春斌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70-73,共4页
少数民族习惯法有四大美德:克服国家法局限、发现民族主体自我、暗合数民族地域社会心理、作为补充法源而遗世存在。国家法因其制定原则之统一性、实际国情之复杂性而不可避免地存有局限,少数民族习惯法予以补充和矫正,并对国家法局限... 少数民族习惯法有四大美德:克服国家法局限、发现民族主体自我、暗合数民族地域社会心理、作为补充法源而遗世存在。国家法因其制定原则之统一性、实际国情之复杂性而不可避免地存有局限,少数民族习惯法予以补充和矫正,并对国家法局限性予以克服;一个民族只有通过自己的民族历史才能洞悉自我,藉由少数民族习惯法发现中华民族主体自己的价值,并通过她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少数民族习惯法暗合了一定地域范围内民众的社会心理,并满足了其对法律的公正期待和需求;其填补法律漏洞,作为补充法源而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法 少数民族习惯法 国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胎儿的法律人格及利益保护 被引量:9
6
作者 黄军锋 千省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4-69,共6页
分析了法律人格和民事权力能力的本质,对国外和中国台湾地区民法给予胎儿利益保护的立法经验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认为中国法律以出生为标准确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致使胎儿没有民事权利能力;基于保护胎儿利益的现实需要,结合国中民事... 分析了法律人格和民事权力能力的本质,对国外和中国台湾地区民法给予胎儿利益保护的立法经验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认为中国法律以出生为标准确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致使胎儿没有民事权利能力;基于保护胎儿利益的现实需要,结合国中民事立法的现状,提出中国对胎儿民事权利能力的立法建设应赋予胎儿一定的民事主体资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法律人格 民事权利能力 准法律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在元朝政治经济中的地位与角色——《元史》中茶史料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国栋 任利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49-255,共7页
《元史》成书于明朝初年,是系统记载元朝兴亡过程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宋濂(1310-1381)和王濂(1321-1373)主编。全书二百一十卷,包括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记述了从蒙古族兴起到元朝建立和灭亡的历... 《元史》成书于明朝初年,是系统记载元朝兴亡过程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宋濂(1310-1381)和王濂(1321-1373)主编。全书二百一十卷,包括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记述了从蒙古族兴起到元朝建立和灭亡的历史,是最早的全面、系统记述元代历史的著作,是我们了解、研究元代历史极为珍贵的文献。本文对《元史》中关于茶的内容进行分析,从中分析茶及茶文化在当时元朝政治经济中的地位与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史》 政治经济 茶文化 元朝 史料 明朝初年 历史 蒙古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与冲突法连结之理论依据——地域性原则效力再辨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长海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7-134,共8页
冲突法所要解决的问题起因于法律制度的地域性,因此,知识产权的地域性不但不会成为冲突法方法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中发挥作用的障碍,反而会构成与冲突法有效连结以解决跨国知识产权纠纷的重要理论基础。冲突法的意义在于司法管辖权与立... 冲突法所要解决的问题起因于法律制度的地域性,因此,知识产权的地域性不但不会成为冲突法方法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中发挥作用的障碍,反而会构成与冲突法有效连结以解决跨国知识产权纠纷的重要理论基础。冲突法的意义在于司法管辖权与立法管辖权的分离,各司其职,协调地解决跨国纠纷。对于跨国知识产权案件,由相关国家行使立法管辖权,而由另一国家行使司法管辖权是国际社会共管知识产权问题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冲突法 地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查逮捕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制度在民族地区实施问题初探
9
作者 侯明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12-17,共6页
实行审查逮捕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制度,对深化民族地区检察权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民族地区特殊的主客观条件对该制度实施具有一定的制约和影响。因此,民族地区实行审查逮捕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制度,应考虑到当地检察机关的工作... 实行审查逮捕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制度,对深化民族地区检察权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民族地区特殊的主客观条件对该制度实施具有一定的制约和影响。因此,民族地区实行审查逮捕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制度,应考虑到当地检察机关的工作实际,提高办案人员的认识水平,明确必须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案件范围和讯问重点;加强办案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讯问犯罪嫌疑人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注重实效,构建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网络平台和听取特殊人员意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审查逮捕 讯问犯罪嫌疑人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职务犯罪案逮捕审查权上提在西藏的实施
10
作者 侯明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5期23-28,共6页
2009年9月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了《关于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案件由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逮捕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同时,最高人民检察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以保障《规定》的顺利实施。根据全国... 2009年9月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了《关于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案件由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逮捕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同时,最高人民检察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以保障《规定》的顺利实施。根据全国实施的情况看,效果显著,逮捕审查权得到优化。但是,鉴于各地的地方特点,在西藏全面实施《规定》,需要借鉴其他省份的有益经验,进一步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检察系统信息网络化建设和人民监督员队伍建设,以切实保障《规定》在西藏的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实施 逮捕审查权 职务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大规模侵权惩罚性损害赔偿的法律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玉青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3-176,共4页
食品大规模侵权在我国此起彼伏,给大量受害人造成人身、财产、精神以及其他权益的损害,而行政的过分干预导致侵害人迅速破产、倒闭,司法的消极状态以及对食品大规模侵权惩罚性损害赔偿的立法缺陷,使消费者怠于提起食品大规模侵权惩罚性... 食品大规模侵权在我国此起彼伏,给大量受害人造成人身、财产、精神以及其他权益的损害,而行政的过分干预导致侵害人迅速破产、倒闭,司法的消极状态以及对食品大规模侵权惩罚性损害赔偿的立法缺陷,使消费者怠于提起食品大规模侵权惩罚性损害赔偿诉讼。在和谐社会的发展中,须建构完善的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激励消费者提起食品大规模侵权惩罚性损害赔偿诉讼,以期制约食品大规模侵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大规模侵权 惩罚性损害赔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人口老龄化的法律应对:积极老龄化视域下的分析框架
12
作者 李春斌 《西北人口》 CSSCI 2011年第4期28-31,37,共5页
西藏在2022以后步入老龄化社会,其现有老龄化的进程和速度要比全国平均水平缓慢。在积极老龄化的视阈下,充分发挥地方自治立法的优势,制定专门针对西藏社会老龄人口的地方性规章,完善相关的地方性立法,从而为应对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经济... 西藏在2022以后步入老龄化社会,其现有老龄化的进程和速度要比全国平均水平缓慢。在积极老龄化的视阈下,充分发挥地方自治立法的优势,制定专门针对西藏社会老龄人口的地方性规章,完善相关的地方性立法,从而为应对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挑战,构建人人共享、不分年龄的西藏社会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人口老龄化 积极老龄化 社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语商标显著性新探——对商标显著性的“弗兰德利分类法”的不同理解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林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5-122,共8页
对于孤立的一个词语商标到底是描述性的还是暗示性的,下判断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在商标的具体使用中,根据词语商标所发挥的作用,才能判断该词语商标的种类,而这也正是弗兰德利法官在判决书中所要阐释却被我们所忽视的。词语的含义与在特... 对于孤立的一个词语商标到底是描述性的还是暗示性的,下判断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在商标的具体使用中,根据词语商标所发挥的作用,才能判断该词语商标的种类,而这也正是弗兰德利法官在判决书中所要阐释却被我们所忽视的。词语的含义与在特定语境下使用词语所指代的对象无关,无论是使用词语描述该来源商品的功能还是暗示该商品性能,词语的含义并没有发生改变。在坚持词语商标注册取得原则的前提下,应通过强化使用在判断商标显著性的作用,以克服注册取得原则可能产生的消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语商标 显著性 弗兰德利分类法 专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障的限度:一个分析框架
14
作者 于杰兰 李春斌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7期46-51,共6页
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障问题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特别牺牲理论要求尊重并认同见义勇为人员作出的特别牺牲,并要求给予见义勇为人员最大限度的补偿;公共利益理论认为见义勇为人员为社会公共利益而作出施助行为,理应给予公平公正的补偿;弱... 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障问题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特别牺牲理论要求尊重并认同见义勇为人员作出的特别牺牲,并要求给予见义勇为人员最大限度的补偿;公共利益理论认为见义勇为人员为社会公共利益而作出施助行为,理应给予公平公正的补偿;弱势群体理论将见义勇为人员按照受损害程度分成五类,要求为其分别提供救助;而可持续生计理论要求建构针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国家代偿机制、后续保障机制和强制保险机制,并完善法律援助机制,从而最大限度保障见义勇为人员的权益,维护并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义勇为 特别牺牲 公共利益 可持续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酌定情节在古代死刑裁量中的实践及沿革
15
作者 王丹屏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9期86-87,共2页
在我国古代运用死刑惩罚犯罪的历史中,酌定情节从来没有从死刑裁量过程中消失过。考察我国古代在死刑适用中运用酌定情节的沿革,对于研究我国刑罚理论和死刑裁量司法实践中的酌定情节,促进法官在死刑裁量时深刻理解、正确发挥酌定情节... 在我国古代运用死刑惩罚犯罪的历史中,酌定情节从来没有从死刑裁量过程中消失过。考察我国古代在死刑适用中运用酌定情节的沿革,对于研究我国刑罚理论和死刑裁量司法实践中的酌定情节,促进法官在死刑裁量时深刻理解、正确发挥酌定情节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裁量 酌定情节 犯罪动机 犯罪手段 危害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性适应:藏族特殊婚姻形态法律文化的解释向度
16
作者 李春斌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135-140,161,共7页
藏族特殊婚姻形态法律文化的形成有其深刻和复杂的动因,单纯地通过对法律形式理性的片面认知,容易污名化这种在藏区农牧区非常适应的本土化的婚姻习惯,导致不必要的冲突和对立。藏族作为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其特殊婚姻形态法律... 藏族特殊婚姻形态法律文化的形成有其深刻和复杂的动因,单纯地通过对法律形式理性的片面认知,容易污名化这种在藏区农牧区非常适应的本土化的婚姻习惯,导致不必要的冲突和对立。藏族作为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其特殊婚姻形态法律文化是适应青藏高原特殊地理环境的生存策略和选择,是一种本土性适应。将藏族特殊婚姻形态法律文化定性为"落后说"、"野蛮说"、"残余说"是受时代局限的产物,在性质上定性为"本土适应论"更为适宜。这对于我国建立稳定、和谐、有序的民族关系,缓解民族冲突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婚姻法律文化 藏族特殊婚姻形态法律文化 少数民族婚姻法律文化 本土适应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地理:藏族婚姻习惯法的空间向度
17
作者 李春斌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2年第2期56-61,共6页
法总是在一定的空间地域范围之内。法不可能脱离时代,更不可能完全超越地理的局限。法律和地理之间存在着不可隔断的联系,正是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藏族婚姻习惯法的遗世独存。
关键词 藏族 藏族婚姻习惯法 少数民族婚姻习惯法 法律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族大学生法律意识实证研究——基于478份问卷的调查分析
18
作者 李春斌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74-78,共5页
藏族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可称为藏族大学生群体的法律意识。藏族大学生群体的法律意识是形成"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族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可称为藏族大学生群体的法律意识。藏族大学生群体的法律意识是形成"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通过民族法学教育予以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意识 法律信仰 法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