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型膜实验方法在β淀粉样蛋白与细胞膜间相互作用中的应用与改进
1
作者 石镜明 白彩娟 +2 位作者 李岩松 张海骄 孙正启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09-1418,共10页
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eptide,Aβ)与细胞膜间的相互作用很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症病(Alzheimer disease,AD)重要的风险因素。模型膜研究方法在该领域的应用和更新持续至今,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例如,Aβ插膜后聚集状态与Aβ融合到脂... 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eptide,Aβ)与细胞膜间的相互作用很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症病(Alzheimer disease,AD)重要的风险因素。模型膜研究方法在该领域的应用和更新持续至今,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例如,Aβ插膜后聚集状态与Aβ融合到脂质体膜聚集状态的差异,Aβ插膜后形成微通道的时间及与磷脂成分的关系等。本文试图解析这两个问题,同时,系统地总结出常用的和更新的模型膜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单层膜插膜及电镜样品的制备,脂质体制备方法的改进,脂质体膜上Aβ42经过高盐及酸清洗后的Western印迹检测,ANTS?DPX研究脂质体泄漏等。研究结果显示:(1)胞外及膜内Aβ42单体与脂质体膜作用后的聚集状态存在差异,Aβ42单体插膜后更容易聚集成纤维,而膜内融合的Aβ42呈现寡聚体形式;(2)Sepharose CL?4B柱过滤比微型挤出器制备的脂质体更加均一分散;(3)Aβ42在膜上形成微通道很可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且与脂质体的磷脂种类相关。这些方法为Aβ42与细胞膜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实用的研究手段,同时也为其他膜蛋白质与细胞膜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办法。研究结果使β淀粉样蛋白代谢过程更加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单层膜 脂质体 微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络塞维对阿尔茨海默病抗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航 郭一博 +1 位作者 李岩松 石镜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239-241,共3页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日益加剧,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作为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近年来AD的发病机制仍未明确,但在患者脑内老年斑和神经纤维缠结周边有大量...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日益加剧,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作为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近年来AD的发病机制仍未明确,但在患者脑内老年斑和神经纤维缠结周边有大量小胶质细胞(microglia)聚集,斑块内也有小胶质细胞浸润和炎症因子的释放形成的神经炎症,加剧了AD的发生和发展。藏药红景天活性成分络塞维(rosavin)药理作用广泛,具有良好的抗炎症作用。文章通过络塞维对AD中小胶质细胞的抗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藏药红景天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新的靶向治疗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小胶质细胞 藏药红景天 络塞维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洋深海沉积物样品纯培养细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3
3
作者 姜钊 张卫花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4-113,共10页
为探索印度洋深海沉积物中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本文对采自印度洋12个沉积物样品进行细菌纯培养分离,共获得343株细菌。所有细菌采用16S rRNA基因进行比对分析,鉴定为4个门: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 为探索印度洋深海沉积物中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本文对采自印度洋12个沉积物样品进行细菌纯培养分离,共获得343株细菌。所有细菌采用16S rRNA基因进行比对分析,鉴定为4个门: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5个纲,13个目,26个科,39个属下的121个种。分离出的优势类群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分离率为16.53%)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分离率为8.26%),其中可能有12个潜在的新分类单元。研究结果表明,印度洋深海沉积环境中纯培养细菌资源丰富,潜在新物种较多;其次,分离培养方法与从海洋沉积物中获得的细菌物种多样性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 沉积环境 细菌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宁酸通过增强小鼠巨噬细胞自噬抑制NLRP3炎性体活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宋丹 宋东霁 +2 位作者 王珊 裴令敏 姜钊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02-709,共8页
目的探讨单宁酸调节巨噬细胞自噬对炎性体活化的影响。方法提取小鼠原代骨髓巨噬细胞(BMDM),1μg/mL的脂多糖(LPS)预处理后加入(1、10、50、100)μg/mL单宁酸,联合10μmol/L尼日利亚菌素、5 mmol/L三磷酸腺苷(ATP)、50μmol/L氯喹处理。... 目的探讨单宁酸调节巨噬细胞自噬对炎性体活化的影响。方法提取小鼠原代骨髓巨噬细胞(BMDM),1μg/mL的脂多糖(LPS)预处理后加入(1、10、50、100)μg/mL单宁酸,联合10μmol/L尼日利亚菌素、5 mmol/L三磷酸腺苷(ATP)、50μmol/L氯喹处理。Western blot法检测含pyrin结构域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蛋白3(NLRP3)、磷酸化的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胱天蛋白酶1(caspase-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蛋白表达;透射电镜观察溶酶体或自噬溶酶体的形成;ELISA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分泌。结果单宁酸下调BMDM的NLRP3蛋白水平并促进自噬体或自噬溶酶体的形成,增强JNK磷酸化、促进BMDM自噬并抑制IL-1β的分泌和caspase-1的切割。结论单宁酸通过增强BMDM自噬抑制NLRP3炎性体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酸 巨噬细胞 自噬 含pyrin结构域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蛋白3(NLRP3) 炎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洋深海沉积物可培养放线菌分离样品预处理条件的优化
5
作者 姜钊 张卫花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4-144,共11页
海洋沉积物微生物资源丰富,放线菌是其中的优势类群之一,但是海洋放线菌纯培养难度较大。本文利用响应面法对采自印度洋的深海沉积物样品进行湿热处理条件优化,实验中选取了5个因素设计实验,生长的放线菌经纯化培养后,针对16S rRNA基因... 海洋沉积物微生物资源丰富,放线菌是其中的优势类群之一,但是海洋放线菌纯培养难度较大。本文利用响应面法对采自印度洋的深海沉积物样品进行湿热处理条件优化,实验中选取了5个因素设计实验,生长的放线菌经纯化培养后,针对16S rRNA基因进行测序分析,以每种优化条件下培养出的放线菌种类数为响应值,优化结果最终为:湿热处理温度55℃,湿热处理时间1.2727 min,风干时间1.6970 d,抑制剂浓度0.9697倍,海盐添加量为2.1212%。最后,重新选择4种培养基,利用优化后的条件进行该样品纯培养分离,分离出大量放线菌及部分潜在分类单元。实验证明,多种分离方法的组合和优化可提高环境样品中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及出菌率,有助于获得更多稀有微生物资源。本实验可为纯培养分离中不同培养基成分的组合设计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 深海沉积物 细菌分离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