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术后安全性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高小敏 胡彬 +2 位作者 刘杜霞 徐雅 赵勤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5期1159-1166,共8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百链等数据库,收集关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术后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和替格...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百链等数据库,收集关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术后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查找所需文献,根据Cochrane评价或纽卡斯尔量表(NOS)对纳入文献进行风险评估。固定2名研究者单独对纳入文献的随机及对照组、实验组进行评估,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空白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药物)和实验组(阿司匹林+替格瑞洛)介入治疗后用药的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得到合并效应值优势比(OR)与95%可信区间,检验异质性和发表偏倚。结果:共16篇文献符合标准,3007例患者作为meta分析的研究对象。与硫酸氢氯吡格雷药物组相比,替格瑞洛药物组可明显降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MACE)[OR=0.37,95%CI(0.28,0.49),P<0.00001]、心绞痛症状[OR=0.46,95%CI(0.26,0.81),P=0.008]、非致死性心梗死事件[OR=0.38,95%CI(0.26,0.81),P=0.001]、心力衰竭[OR=0.41,95%CI(0.18,0.96),P=0.04]、心源性死亡[OR=0.31,95%Cl(0.15,0.64),P=0.002]、靶血管血运重建[OR=0.46,95%CI(0.21,0.99),P=0.05],但可增加呼吸困难[OR=4.44,95%CI(2.08,9.45),P<0.0001]、出血事件[OR=2.06,95%CI(1.30,3.27),P=0.002]、心律失常[OR=1.14,95%CI(0.85,1.54),P=0.39]。结论: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术后用药中,与氯吡格雷相比较,替格瑞洛可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心绞痛症状、非致死性心梗死事件、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但在呼吸困难、出血事件及心律失常方面发生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非ST段 替格瑞洛 硫酸氢氯吡格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獐牙菜苷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杜霞 高小敏 +1 位作者 仝敏 赵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獐牙菜苷是秦艽、青叶胆、金银花等许多中药材的活性成分,现代研究证明其具有保肝、抗炎、抗肿瘤、保护骨关节、保护心脑血管、抑制黑色素、降糖等广泛药理活性。通过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pubmed等数据库对其药理作用及机制进行了综述... 獐牙菜苷是秦艽、青叶胆、金银花等许多中药材的活性成分,现代研究证明其具有保肝、抗炎、抗肿瘤、保护骨关节、保护心脑血管、抑制黑色素、降糖等广泛药理活性。通过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pubmed等数据库对其药理作用及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希望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獐牙菜苷 药理作用 药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00m海拔时不同缺氧时间对大鼠血液学及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高小敏 胡彬 +4 位作者 吴晓军 姜一 孔秀梅 刘杜霞 赵勤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7期1285-1290,共6页
目的:模拟7000 m海拔环境观察不同缺氧时间对大鼠血液学及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为建立急性低压缺氧模型提供依据。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缺氧0、6、12、24、36 h组。随后,利用低压氧舱装置模拟7000 m高原低压缺氧环境,检测不同缺... 目的:模拟7000 m海拔环境观察不同缺氧时间对大鼠血液学及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为建立急性低压缺氧模型提供依据。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缺氧0、6、12、24、36 h组。随后,利用低压氧舱装置模拟7000 m高原低压缺氧环境,检测不同缺氧时间下大鼠的血液学指标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生化指标,以及心、肺、脑组织H&E染色的形态学变化。结果:与缺氧0 h组相比,急性低压缺氧6 h组的红细胞(RBC)数量降低,但随着低压缺氧时间的延长,各组RBC均升高,在缺氧24 h组最高(P<0.05)。急性低压缺氧6 h组的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mp)、中性粒细胞(Gran)、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容积(HCT)、血小板计数(RCT)计数均降低,随着低压缺氧时间延长上述指标的计数均增加。与缺氧0 h组相比,不同缺氧时间组的血清SOD活力均降低,在缺氧24 h组和36 h组降低明显。MDA的含量呈现波动性变化,在缺氧12 h达到高峰(P<0.05)。LDH活力呈波动性变化,缺氧至12 h时LDH活力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在缺氧36 h时接近正常。心脏、肺脏、脑组织的H&E染色显示,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各脏器损害程度不断加重。肺脏出现间质性肺炎或血管周围炎,可见血管周围水肿和肺间质增宽。心脏组织可见明显的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局部心肌间质和瓣膜纤维溶解、坏死;心肌间隙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脑组织CA2、CA3、DG区神经元细胞变性,细胞体积缩小,嗜碱性增强,神经细胞呈三角形;细胞固缩,嗜碱性增强,少量可见横轴结构。结论:急性低压缺氧6 h内可引起RBC、WBC、RCT、HGB浓度均降低,之后随着缺氧时间延长各指标的计数均增加。血清生化各时间段SOD活力均降低,MDA的含量和LDH的活力呈波浪式变化,可引起心脏、肺脏、脑组织病理性损伤,并随着时间延长而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缺氧 血常规 超氧歧化酶 丙二醛 乳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