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桦褐孔菌醇抗肺癌作用研究
1
作者 李孟玲 张译丹 +4 位作者 禄玉冰 严洁 元博 童晓鹏 薛蓓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33-1440,1410,共9页
探讨西藏林芝桦褐孔菌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桦褐孔菌醇(inotodiol,INO)对肺癌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体外实验利用CCK-8、TUNEL染色、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以及LC3染色分别检测INO干预人肺腺癌细胞系SPCA-1后的细胞活力,细胞凋亡,... 探讨西藏林芝桦褐孔菌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桦褐孔菌醇(inotodiol,INO)对肺癌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体外实验利用CCK-8、TUNEL染色、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以及LC3染色分别检测INO干预人肺腺癌细胞系SPCA-1后的细胞活力,细胞凋亡,迁移和侵袭能力以及细胞内自噬水平的变化;体内实验利用SPCA-1细胞构建肺癌荷瘤鼠模型,成瘤后随机分组:模型组(model group,Mod)、阴性对照组(negative control,NC)、阳性对照组(positive control,PC)、INO低剂量组(low-dose INO,INO-L;50 mg/kg)、INO中剂量组(medium-dose INO,INO-M;100 mg/kg)、INO高剂量组(high-dose INO,INO-H;200 mg/kg)。每天检测荷瘤鼠体重及测量瘤体大小,灌胃给药20 d后处死荷瘤鼠,切除瘤体并称重,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显示,体外实验中,与对照组(control,Con)相比,INO显著抑制SPCA-1细胞增殖(P<0.05)、迁移(P<0.001)和侵袭(P<0.01),促进SPCA-1细胞内自噬过量产生(P<0.05),从而诱导其凋亡(P<0.01);体内实验中,与Mod组相比,INO-L、INO-M和INO-H组瘤体重量和体积均显著下降(P<0.05,P<0.001);HE结果显示,INO-L、INO-M和INO-H组肿瘤组织内实质细胞密度降低,坏死细胞密度增加。但与Mod组相比,INO-L、INO-M和INO-H组荷瘤鼠体重无显著变化(P>0.05)。综上所述,INO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抗肺癌活性,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自噬和凋亡有关,且未见明显全身毒性,提示其有望作为潜在的新型抗肺癌候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醇 SPCA-1细胞 移植瘤 迁移和侵袭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