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大学生身体形象满意度与焦虑症状的纵向关系:饮食失调的中介作用和正念的调节作用
1
作者 毋瑞朋 光紫萱 +4 位作者 牛琼 郑春玉 解雨鑫 曲柄衡 童晓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2-878,F0003,共8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饮食失调在身体形象满意度与焦虑症状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并进一步考察正念对这一中介路径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方便抽样方法,于2021年9月至12月对西藏两所大学的大一、大二本科生进行基线和随访调查。采用广泛焦虑症状量... 目的探讨大学生饮食失调在身体形象满意度与焦虑症状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并进一步考察正念对这一中介路径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方便抽样方法,于2021年9月至12月对西藏两所大学的大一、大二本科生进行基线和随访调查。采用广泛焦虑症状量表、多维度身体自我关系问卷身体形象满意度分量表、饮食态度检测量表以及正念注意意识量表进行测量。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包括Pearson相关分析、中介(模型4)和调节(模型58)效应分析。结果共2993名学生参与了基线和随访调查,其中男生1007名(34.3%),藏族及其他少数民族1666名(56.8%),平均年龄为(19.8±1.3)岁。身体形象满意度显著预测焦虑症状,且此关系部分通过饮食失调的中介效应得以实现。正念的存在调节了身体形象满意度对饮食失调及饮食失调对焦虑症状的影响,显示出在不同正念水平下这些关系的强度有所不同。结论本研究表明身体形象满意度能显著预测焦虑症状,且饮食失调在此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正念的调节作用进一步揭示了高正念水平学生的饮食失调较少受到身体形象不满的影响。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中,应考虑包括身体形象和饮食行为的管理以及正念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身体满意度 饮食失调 正念注意力 中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藏族15个STRs位点多态性及其与其他民族群体的遗传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康龙丽 章晓风 +1 位作者 刘凯 赵健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00-808,共9页
目的:研究西藏藏族人群1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s)位点(D8S1179,D21S11,D7S820,CSF1PO,D3S1358,TH01,D13S317,D16S539,D2S1338,D19S433,vWA,TPOX,D18S51,D5S818,FGA)的多态性分布及群体遗传学和法医学应用价... 目的:研究西藏藏族人群1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s)位点(D8S1179,D21S11,D7S820,CSF1PO,D3S1358,TH01,D13S317,D16S539,D2S1338,D19S433,vWA,TPOX,D18S51,D5S818,FGA)的多态性分布及群体遗传学和法医学应用价值。并分析它们与西藏其他民族及其他亚洲人群间的遗传学关系。方法:采用ABI3100遗传分析仪检测STRs基因多态性,用ARLEQUIN 3.1软件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和各种多态性参数。并将其结果与文献报道的其他亚洲人群的STRs结果进行比对,DISPAN软件计算遗传距离(DA)、基因分化系数(Gst)和杂合度(Ht),MEGA4.0软件绘制进化树,SPSS14.0进行多维量表法(MDS)分析。结果:藏族群体中共检出132种等位基因,频率分布0.0050-0.5990;杂合度、个体识别力、多态性信息量等群体遗传学指标分析显示,15个STRs位点具有中度或高度多态性,中国藏族群体具有较独立的遗传结构。结论:所选择的15个STRs位点具有较高的个体识别力和多态性信息量,可用于群体遗传学和法医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串联重复序列 群体遗传 进化树 多态性 藏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提升路径研究——基于2002—2022年知网(CNKI)数据的Cite Space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爱玲 欧政琳 张博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3年第4期115-124,共10页
为探明西藏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现状及发展路径,文章收集整理了2002—2022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国内核心期刊所发表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文献,利用Cite space软件对发文时间数量、学科分布情况、核心作者、关键词等方... 为探明西藏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现状及发展路径,文章收集整理了2002—2022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国内核心期刊所发表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文献,利用Cite space软件对发文时间数量、学科分布情况、核心作者、关键词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同时结合西藏地区相关研究数据与高校实际情况,提出西藏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提升建议。研究认为,可以从拓展研究路径、增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多角度丰富教育途径、搭建有效心育载体、优化心理咨询服务、实现精准心理帮扶、建立应急预案机制等方面实现西藏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提升,助力西藏高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知识图谱 Cite Space 西藏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珞巴族HLA-DRB1基因多态性 被引量:9
4
作者 康龙丽 高放 +3 位作者 张洪波 袁东亚 赵锋仓 李生斌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检测西藏珞巴族HLA DRB1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并将其与18个人群的HLA DRB1频率进行比较,绘制系统发生树。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 SSO)技术,对我国西藏南部林芝地区3代内无血缘关系的92个珞巴族健康个... 目的:检测西藏珞巴族HLA DRB1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并将其与18个人群的HLA DRB1频率进行比较,绘制系统发生树。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 SSO)技术,对我国西藏南部林芝地区3代内无血缘关系的92个珞巴族健康个体进行了HLA DRB1位点的基因分型。采用不加权配对组算术方法(UPGMA)绘制系统发生树。结果:在92例珞巴族个体的184个等位基因中共检出11种HLA DRB1等位基因,其中HLA DRB1*04(27. 20% ),DRB*12(25. 50% )在珞巴族中最常见,共占珞巴族可检出等位基因的52. 70%;其他频率大于5%的等位基因还有DRB1*14(15. 20% ),DRB1*15(9. 80% )和DRB1*08(8. 20% )。结论:西藏珞巴族HLA DRB1等位基因分布与其他华人群体均存在很大的差异,显示其HL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民族独特性;在遗传距离上珞巴族和藏族最近,这与民族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研究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珞巴族 HLA-DRB1等位基因 基因多态性 西藏 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 系统发生树 聚合酶链反应 等位基因分布 基因频率分布 基因型频率 无血缘关系 基因分型 健康个体 林芝地区 遗传距离 人群体 独特性 社会学 绘制 检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七十味珍珠丸对6-OHDA帕金森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5
作者 崔海燕 宋丹 +5 位作者 李红艳 李捷 赵鑫杰 赵健黎 张梦如 程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0-196,共7页
目的探讨藏药七十味珍珠丸(RNSP)对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的帕金森模型(PD)大鼠神经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模型+RNSP低剂量组(90 mg/kg)、模型+RNSP中剂量组(180 mg/kg)、模型+RNSP高剂... 目的探讨藏药七十味珍珠丸(RNSP)对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的帕金森模型(PD)大鼠神经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模型+RNSP低剂量组(90 mg/kg)、模型+RNSP中剂量组(180 mg/kg)、模型+RNSP高剂量组(360 mg/kg)及模型+美多芭组(50 mg/kg),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大鼠采用6-OHDA纹状体单点注射法制作PD模型,造模完成后各组大鼠灌胃给药,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共4周。造模完成后第2、4周进行阿扑吗啡诱导的大鼠旋转实验,末次旋转实验结束后次日进行旷场实验观察动物行为;行为学实验结束后免疫组化法进行大鼠黑质致密部酪氨酸羟化酶(TH)染色并对阳性神经元计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黑质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以及纹状体P38、P-P38、ERK、P-ERK、JNK、P-JNK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造模后第2周及第4周旋转频率及旋转大鼠百分比均显著增加,旷场活动距离、平均速度及穿格次数显著减少,静止时间显著增加,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目显著减少,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纹状体P-JNK/JNK、P-P38/P38、P-ERK/ERK比值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RNSP给药2周后低、中、高剂量组大鼠旋转频率及旋转大鼠百分比无显著变化,RNSP给药4周后高剂量组大鼠旋转频率及低、中剂量组旋转大鼠百分比显著降低,大鼠旷场活动距离、平均速度及穿格次数显著增加,静止时间显著缩短,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目显著增加,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纹状体P-P38/P38、P-JNK/JNK、P-ERK/ERK比值显著降低。结论RNSP可改善PD大鼠运动能力,减少DA神经元丢失,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38/JNK/ERK信号通路,减少中脑神经元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七十味珍珠丸 帕金森症 P38/JNK/ERK信号通路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填充疗法治疗西藏大骨节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丽军 张晓慧 +7 位作者 魏大河 王海耀 徐世林 扎西桑珠 龚宏强 胡抗 陈锋 康龙丽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56-59,121,共5页
目的:分析西藏大骨节病患者用生物填充剂透明质酸钠膝关节注射治疗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与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西藏拉萨地区尼木县、墨竹工卡县、林周县等大骨节病区患者和病区健康对照组成人共252例为调查对象,依据大骨节病诊... 目的:分析西藏大骨节病患者用生物填充剂透明质酸钠膝关节注射治疗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与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西藏拉萨地区尼木县、墨竹工卡县、林周县等大骨节病区患者和病区健康对照组成人共252例为调查对象,依据大骨节病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大骨节病组(KBD组,156例)和健康对照组(96例),患者平均年龄和性别无差别。KBD组中106例膝关节注射透明质酸钠,50例口服Vc。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透明质酸(HA)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含量。结果:注射治疗后一周症状明显缓解,且疗效显著优于口服Vc。大骨节病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含量等显著高于对照组人群,但透明质酸含量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三个月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膝关节注射生物填充剂透明质酸钠治疗西藏大骨节病,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润滑关节,降低血清滑液中炎性细胞因子如TNF-1α、IL-1β等水平的作用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KBD) 透明质酸钠(SH) 白细胞介素-1β(IL-1β)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Ni枝状纳米粒子的制备及电催化甲醇氧化性能研究
7
作者 王珊 马利锋 +5 位作者 吴思晓 王世华 陈家豪 杨美盼 王悦齐 党蕊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提高单位Pt原子的催化活性,减少催化剂中Pt的用量,是推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商业化应用的有效策略之一。本研究利用初级PtNi纳米晶发生自组装,制备出三维多孔PtNi枝状纳米粒子(PtNi DNPs),并采用TEM对其进行形貌和结构表征,分析生长机理... 提高单位Pt原子的催化活性,减少催化剂中Pt的用量,是推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商业化应用的有效策略之一。本研究利用初级PtNi纳米晶发生自组装,制备出三维多孔PtNi枝状纳米粒子(PtNi DNPs),并采用TEM对其进行形貌和结构表征,分析生长机理。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PtNi DNPs的电催化甲醇氧化反应(MOR)的质量比活性是商用Pt黑催化剂的3.5倍(488.5m A/mgPt),并且呈现出良好的催化耐久性。这是由于Ni的加入能够调节Pt的电子结构;同时,三维开放性多孔结构能够提高催化剂表面活性位点与反应物分子的接触几率,进而显著提高Pt的催化性能。本文为设计开发高活性、低成本的Pt基MOR催化剂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 PtNi合金 枝状纳米粒子 自组装 甲醇氧化反应(M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卡介苗感染的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倪书奕 姜钊 +1 位作者 汪中涛 何树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6-433,共8页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salidroside,SAL)对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BCG)感染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BCG感染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建立感染模型,实验分组为空白对照组(BCG组)、红景天苷组(SAL+BCG组)、...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salidroside,SAL)对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BCG)感染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BCG感染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建立感染模型,实验分组为空白对照组(BCG组)、红景天苷组(SAL+BCG组)、异烟肼(isoniazid,INH)组(INH+BCG组)以及红景天苷+异烟肼组(SAL+INH+BCG组)。用MTT比色法检测SAL和INH对RAW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出SAL和INH实验浓度。建立感染BCG的巨噬细胞模型后,用SAL进行预处理,通过细菌铺板计数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胞内细菌存活率,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细胞培养组细胞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IL-10细胞因子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水平。结果·筛选出SAL用药浓度为800μmol/L,INH用药浓度为10μmol/L。与BCG组相比,SAL预处理36h作用效果最佳,给药组巨噬细胞内BCG生长均受抑制;SAL与INH联用对BCG胞内存活的抑制作用效果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BCG组相比,SAL使BCG感染的巨噬细胞TNF-α、IFN-γ、IL-6和IL-10的分泌水平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然而SAL与INH联合应用使细胞上清中TNF-α、IL-6和IL-10的含量显著降低(均P<0.05)。与BCG组比较,在感染早期SAL和INH能够显著降低BCG感染的RAW264.7细胞的凋亡水平(P=0.008,P=0.032),在感染后期SAL与INH联合应用能够显著增强BCG感染的RAW264.7细胞的凋亡水平(P=0.001)。结论·红景天苷在感染BCG的巨噬细胞中可以通过改善巨噬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胞内细菌存活,减轻BCG感染导致的炎症反应,从而发挥其宿主抗分枝杆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卡介苗(BCG) 巨噬细胞 免疫功能 抗结核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珞巴族15个STR位点遗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袁东亚 康龙丽 +1 位作者 赵健民 李生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9-323,336,共6页
目的选择具有高度遗传多态性与稳定性的15个STR位点,进行西藏珞巴族、拉萨藏族、昌都藏族与亚洲其他人群的遗传关系分析。方法收集西藏珞巴族、拉萨和昌都藏族无关个体血样,利用AmpF/STR Identifiler试剂对样本DNA进行多重PCR扩增,产物... 目的选择具有高度遗传多态性与稳定性的15个STR位点,进行西藏珞巴族、拉萨藏族、昌都藏族与亚洲其他人群的遗传关系分析。方法收集西藏珞巴族、拉萨和昌都藏族无关个体血样,利用AmpF/STR Identifiler试剂对样本DNA进行多重PCR扩增,产物在ABI 3100遗传分析仪上进行毛细管电泳和基因扫描及分型,并结合文献资料与中国其他21个民族群体、亚洲6个人群进行比较,绘制遗传树,分析西藏各民族与其他亚洲人群间的遗传关系。结果八个汉族群体首先聚类,广西五个民族首先聚类,两者共同与西藏珞巴族、拉萨藏族和昌都藏族聚类后,再与中华其他民族聚类,最后与亚洲6个人群及中国维吾尔族聚类。结论研究结果与各人群地理分布和历史基本一致,为研究珞巴族和藏族的起源、迁移、形成和发展提供遗传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珞巴族 短串联重复序列(STR) 遗传多态性 民族起源 进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产藏药瑞香狼毒的抗炎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芳云 张斌 +4 位作者 朱深银 竺晓呜 梁智 秦海林 杜冠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59-760,共2页
关键词 瑞香狼毒 藏药 抗炎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鼻结合HS-GC-IMS技术分析不同种类风干肉干挥发性风味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韩沅汐 蒋思源 +3 位作者 张二豪 刘振东 薛蓓 李梁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81-291,共11页
为探究市售易混淆且难以肉眼辨别的不同种类风干肉干的风味组成及特征,以牦牛肉干、牛肉干、鸡肉干、鸭肉干和猪肉干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鼻结合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 为探究市售易混淆且难以肉眼辨别的不同种类风干肉干的风味组成及特征,以牦牛肉干、牛肉干、鸡肉干、鸭肉干和猪肉干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鼻结合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分析不同种类肉干的风味轮廓及组成。通过相对香气活度值及多元统计分析法评估对肉干整体风味贡献显著的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和有助于区分肉干种类的特征挥发性风味物质。电子鼻结果表明,不同种类肉干整体风味轮廓相似,但响应度存在差异;HS-GC-IMS共检测出42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醇类9种、酮类5种、萜烯类9种、酸类2种、酯类8种、醛类6种、吡嗪类2种和呋喃化合物1种,其中醇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占比最高,为16.04%~32.41%。综合分析发现,基于电子鼻数据的主成分分析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不同种类肉干风味轮廓具有差异;不同种类肉干关键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包括(R/S)-芳樟醇、3-羟基-2-丁酮、α-蒎烯、乙酸乙酯、异戊醛、壬醛、1,8-桉叶素和β-月桂烯。其中异戊醛和3-羟基-2-丁酮-D是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和特征挥发性风味物质,其相对含量分别与鸡肉干和牦牛肉干存在关联性。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种类风干肉干的挥发性风味特征,可为风干肉干的种类区分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干肉干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 挥发性化合物 风味轮廓 种类区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何树梅 袁东亚 姜素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817-818,共2页
关键词 微生物学 教学 学生 医科 留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靶向miR-1343-3p-OGDHL/PDHB糖代谢轴抑制胃癌细胞的体内外增殖 被引量:1
13
作者 侯鑫睿 张振东 +2 位作者 曹明远 杜予心 王小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6-1239,共14页
目的 探讨红景天苷抗胃肿瘤(GC)机制,强调糖代谢重编程途径。方法 高通量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红景天苷作用后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靶mRNA,mRNA-mRNA相互作用关系,RNA结合蛋白免疫共沉淀实验验证miRNA-mRNA互作,蛋白质免疫共沉淀(... 目的 探讨红景天苷抗胃肿瘤(GC)机制,强调糖代谢重编程途径。方法 高通量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红景天苷作用后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靶mRNA,mRNA-mRNA相互作用关系,RNA结合蛋白免疫共沉淀实验验证miRNA-mRNA互作,蛋白质免疫共沉淀(Co-IP)实验验证下游靶mRNA-mRNA互作。通过体外及体内实验探究红景天苷与miR-1343-3p对GC的作用机制。体外实验通过CCK-8法确定红景天苷的IC50值并分低、中、高剂量处理细胞,结合克隆实验、RT-qPCR、Western blotting、ELISA及ATP检测评估药物对增殖、基因/蛋白/下游分子表达(miRNA、mRNA、丙酮酸、乙酰CoA)及能量代谢的影响;进一步以脂质体法转染miR-1343-3p模拟物(miR-1343-3p mimic)、抑制剂(miR-1343-3p inhibitor)、靶向OGDHL的siRNA(si-OGDHL)及其阴性对照(NC mimic/NC inhibitor/si-NC)至GC细胞,联合红景天苷处理,通过相同方法验证其协同作用。体内实验通过构建荷瘤裸鼠模型,给予红景天苷和miR-1343-3p激动剂(miR-1343-3p agomir)干预,分析瘤块体积/质量变化及靶基因、蛋白表达与代谢状态。实验分组包括空白对照、单药组及联合组,系统解析红景天苷与miRNA的调控网络。结果 生物信息学证实,miR-1343-3p与三羧酸(TCA)循环关键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亚基(OGDHL)呈负相关(P<0.01),且直接相互作用。OGDHL与丙酮酸脱氢酶E1亚基-β(PDHB)在胃癌组织中同步高表达,且二者存在相互作用。体外与体内实验证实,红景天苷以剂量/时间依赖性抑制GC细胞增殖,红景天苷作用GC细胞后,重要抑癌因子miR-1343-3p升高,受其调控的OGDHL的基因表达明显下调,导致与之互作的糖酵解酶蛋白PDHB稳态失衡,丙酮酸氧化脱羧减少,产物乙酰CoA和ATP生成明显减少(P<0.05)。结论 红景天苷可能通过调控miR-1343-3p-OGDHL/PDHB酶复合体-丙酮酸糖代谢通路抑制GC细胞的增殖,为红景天苷抗肿瘤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为开发基于代谢酶复合体协同调控癌症的精准疗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糖代谢重编程 红景天苷 miR-1343-3p OGDHL PDH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编码RNA调控铜死亡相关基因在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予心 王小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0-237,共8页
铜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与各种信号通路和肿瘤相关生物行为密切相关,但浓度超过稳态机制维持的阈值就会变得有毒,引发细胞死亡。铜死亡是一种全新的细胞死亡方式,不同于所有其他已知的细胞死亡途径,通过铜与三羧酸循环的硫辛酰化组分直... 铜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与各种信号通路和肿瘤相关生物行为密切相关,但浓度超过稳态机制维持的阈值就会变得有毒,引发细胞死亡。铜死亡是一种全新的细胞死亡方式,不同于所有其他已知的细胞死亡途径,通过铜与三羧酸循环的硫辛酰化组分直接结合而发生,这导致硫辛酰化蛋白质聚集和铁硫簇蛋白丢失,引发蛋白毒性应激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在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发挥作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微小RNA(miRNA)和环状RNA(circRNA)等非编码RNA(ncRNAs)基于ceRNA机制直接或间接调控消化道肿瘤铜死亡相关基因(FDX1、LIPT1、LIAS、DLD、DLAT、PDHA1、PDHB、MTF1、GLS、CDKN2A)的表达,进而诱导铜离子积聚,通过驱动氧化应激反应、蛋白质脂酰化、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多种机制,抑制消化道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ncRNAs通过调控铜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为临床精准靶向治疗消化道肿瘤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通过介绍铜死亡,梳理铜死亡的多种调控机制,ncRNAs和其作用,综述近年来参与调控食管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胰腺癌等消化道肿瘤铜死亡的ncRNAs及其分子作用机制,并提出临床方面展望,以期为消化道肿瘤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死亡 非编码RNA 消化道肿瘤 信号轴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檀香水提物和醇提物对心肌缺血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15
作者 陈依春 高子昊 +3 位作者 于欣颖 王伊然 王一帆 于鹏程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29-2433,共5页
目的探究檀香水提物和醇提物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9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普萘洛尔组(30 mg/kg),檀香水提物高、中、低剂量组(108、54、27 mg/kg)和檀香醇提物高、中、低剂量组(108、54、27 mg... 目的探究檀香水提物和醇提物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9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普萘洛尔组(30 mg/kg),檀香水提物高、中、低剂量组(108、54、27 mg/kg)和檀香醇提物高、中、低剂量组(108、54、27 mg/kg),连续灌胃给药14 d。从第12天开始,对照组大鼠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大鼠均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85 mg/kg),连续3 d。记录大鼠心电图ST段;ELISA法检测血清CK-MB、LDH、AST活性和TNF-α、IL-6、cTn-T水平;微板法检测心肌组织SOD、GSH-Px、CAT活性和MDA水平;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损伤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檀香提取物组大鼠心电图ST段的抬高幅度减小,血清CK-MB、LDH、AST活性和TNF-α、IL-6、cTn-T水平,以及心肌组织MDA水平和Bax、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P<0.01),GSH-Px、SOD、CAT活性和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1),心肌组织病理损伤改善。结论檀香提取物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抑制心肌炎症、抑制细胞凋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檀香 水提物 醇提物 心肌缺血 异丙肾上腺素 氧化应激 炎症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杨梅素通过激活AMPK/PPAR-α信号通路缓解AngⅡ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厚
16
作者 张晓英 吴佳佳 +3 位作者 司祺 吴国秀 张亮 张致英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914-1921,共8页
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对AngⅡ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厚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ngⅡ组,AngⅡ+卡托普利12.0 mg·kg^(-1)·d^(-1)组,AngⅡ+DMY 100 mg·kg^(-1)·d^(-1)组,AngⅡ+DM... 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对AngⅡ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厚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ngⅡ组,AngⅡ+卡托普利12.0 mg·kg^(-1)·d^(-1)组,AngⅡ+DMY 100 mg·kg^(-1)·d^(-1)组,AngⅡ+DMY 200 mg·kg^(-1)·d^(-1)组,每组10只。对照组小鼠灌胃生理盐水、药物干预组灌胃DMY、阳性药物组灌胃卡托普利;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皮下注射AngⅡ1.0 mg·kg^(-1)·d^(-1)。4周后计算心重/体质量比(heart weight/body weight,HW/BW)、左心室/体质量比(left ventricle weight/body weigh,LVW/BW),检测胎儿基因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ANF)、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β-肌球蛋白重链(β-myosin heavy chain,β-MHC)、三磷酸腺苷合酶5β亚基(adenosine triphosphate 5β,ATP 5β)和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2,UCP2)mRNA的表达,观察心脏组织形态学变化,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乳酸(Lactic acid)含量,初步探究AMP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kinase,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α,PPAR-α)、T细胞核因子c4(T-cell nuclearfactor cytoplasmic 4,NFATc4)蛋白表达水平。利用AngⅡ诱导H9C2心肌细胞建立心肌肥大的细胞模型,并采用AMPK抑制剂(compound C)进行干预,检测胎儿基因(ANF、BNP、β-MHC)mRNA表达以及AMPK、PPAR-α的蛋白表达。结果DMY干预可明显降低小鼠HW/BW、LVW/BW,胎儿基因ANF、BNP、β-MHC、UCP2 mRNA表达降低,而ATP 5βmRNA升高,小鼠心肌细胞的肥大程度缓解,血清中CK-MB、LDH、FFA、Lactic acid含量下降,p-AMPK、AMPK、PPAR-α蛋白表达增加,而NFATc4蛋白表达下降。在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大细胞模型中,DMY预处理可使胎儿基因mRNA表达下降,而加入compound C抑制AMPK后,胎儿基因的表达出现回升,同时AMPK和PPAR-α的蛋白表达下降。结论DMY通过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增加心肌细胞能量供应,改善AngⅡ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厚,其机制与激活AMPK/PPAR-α通路及抑制NFATc4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心肌肥厚 糖脂代谢 AMP活化蛋白激酶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T细胞核因子c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T3对阿尔茨海默病线粒体和神经炎症的影响
17
作者 李孟玲 童晓鹏 严洁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37-443,共7页
本文系统综述了线粒体中重要的去乙酰化酶SIRT3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发病过程中的调控机制,SIRT3作为主要的线粒体去乙酰化酶,通过调控线粒体蛋白功能参与脑能量代谢、神经炎症及线粒体质量控制等过程。在AD病理进程中,... 本文系统综述了线粒体中重要的去乙酰化酶SIRT3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发病过程中的调控机制,SIRT3作为主要的线粒体去乙酰化酶,通过调控线粒体蛋白功能参与脑能量代谢、神经炎症及线粒体质量控制等过程。在AD病理进程中,SIRT3表达下调可诱导线粒体蛋白高乙酰化,不仅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如ATP合成受阻、活性氧生成过量等),还会损害线粒体自噬、融合/裂变平衡等质量控制机制,促使线粒体损伤。此外,SIRT3缺乏激活神经炎症通路,促使炎症因子释放,进一步加剧神经元损伤。未来将致力于揭示SIRT3在AD中的更详细的保护机制,证明其作为AD治疗靶点的可行性,开发特异性激动剂,为AD的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SIRT3 线粒体 神经炎症 特异性激动剂 干预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褐孔菌醇抗肺癌作用研究
18
作者 李孟玲 张译丹 +4 位作者 禄玉冰 严洁 元博 童晓鹏 薛蓓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33-1440,1410,共9页
探讨西藏林芝桦褐孔菌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桦褐孔菌醇(inotodiol,INO)对肺癌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体外实验利用CCK-8、TUNEL染色、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以及LC3染色分别检测INO干预人肺腺癌细胞系SPCA-1后的细胞活力,细胞凋亡,... 探讨西藏林芝桦褐孔菌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桦褐孔菌醇(inotodiol,INO)对肺癌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体外实验利用CCK-8、TUNEL染色、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以及LC3染色分别检测INO干预人肺腺癌细胞系SPCA-1后的细胞活力,细胞凋亡,迁移和侵袭能力以及细胞内自噬水平的变化;体内实验利用SPCA-1细胞构建肺癌荷瘤鼠模型,成瘤后随机分组:模型组(model group,Mod)、阴性对照组(negative control,NC)、阳性对照组(positive control,PC)、INO低剂量组(low-dose INO,INO-L;50 mg/kg)、INO中剂量组(medium-dose INO,INO-M;100 mg/kg)、INO高剂量组(high-dose INO,INO-H;200 mg/kg)。每天检测荷瘤鼠体重及测量瘤体大小,灌胃给药20 d后处死荷瘤鼠,切除瘤体并称重,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显示,体外实验中,与对照组(control,Con)相比,INO显著抑制SPCA-1细胞增殖(P<0.05)、迁移(P<0.001)和侵袭(P<0.01),促进SPCA-1细胞内自噬过量产生(P<0.05),从而诱导其凋亡(P<0.01);体内实验中,与Mod组相比,INO-L、INO-M和INO-H组瘤体重量和体积均显著下降(P<0.05,P<0.001);HE结果显示,INO-L、INO-M和INO-H组肿瘤组织内实质细胞密度降低,坏死细胞密度增加。但与Mod组相比,INO-L、INO-M和INO-H组荷瘤鼠体重无显著变化(P>0.05)。综上所述,INO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抗肺癌活性,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自噬和凋亡有关,且未见明显全身毒性,提示其有望作为潜在的新型抗肺癌候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醇 SPCA-1细胞 移植瘤 迁移和侵袭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及其代谢物影响乳腺癌发展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孙丹丹 田国宝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1-370,共10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严重威胁女性健康。早期诊断和精准化治疗乳腺癌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本文总结了细菌及其代谢物对乳腺癌发展与治疗的研究现状,详细探讨了细菌及其代谢物在乳腺癌发展及干预中的作用与机制。这些机制包括...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严重威胁女性健康。早期诊断和精准化治疗乳腺癌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本文总结了细菌及其代谢物对乳腺癌发展与治疗的研究现状,详细探讨了细菌及其代谢物在乳腺癌发展及干预中的作用与机制。这些机制包括调控炎症和免疫反应、损伤DNA以及调控细胞生物学特征等。工程菌因其在靶向肿瘤和激活免疫方面的天然优势,近年来已成为乳腺癌治疗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进一步对工程菌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旨在为制定靶向治疗策略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依据。虽然细菌及其代谢物通过多种机制影响乳腺癌的发展与治疗,并能够增强癌症治疗效果,减轻治疗不良反应,但细菌在抗乳腺癌治疗的临床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细菌组成的高度个体化导致治疗缺乏普适性,而细菌与宿主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增加了研究难度。未来亟需更深入地探索细菌及其代谢物影响乳腺癌发展及治疗的机制,推动细菌在抗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细菌 代谢物 肿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诺贝特对高原性心脏病大鼠右心室肥大的影响及其机制
20
作者 张晓英 司祺 +1 位作者 吴佳佳 李沙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3-1161,共9页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FF)对高原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大(H-RVH)大鼠心脏的影响、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方法:将36只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模型(H-RVH)组和FF干预(H-RVH+FF)组,每组12只。除control组外,其余组通过单次皮下注...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FF)对高原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大(H-RVH)大鼠心脏的影响、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方法:将36只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模型(H-RVH)组和FF干预(H-RVH+FF)组,每组12只。除control组外,其余组通过单次皮下注射Sugen 5416(20 mg/kg)并缺氧暴露(海拔5000米)21 d构建H-RVH大鼠模型,注射结束当天即开始给药,H-RVH+FF组灌胃FF(60 mg·kg^(-1)·d-1),control组与H-RVH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21 d。实验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心脏大体形态和体积,测量心脏重量和右心室重量等肥大指标;右心漂浮导管检测各组大鼠肺动脉和右心室压力;心脏超声检查各组大鼠心脏功能;相应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心房钠尿肽(ANP)、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游离脂肪酸(FFA)水平,以及心肌组织葡萄糖(Glu)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脂肪酸结合蛋白1(FABP1)、肉碱脂酰转移酶1a(CPT1a)、丙酮酸脱氢酶激酶(PDK)和丙酮酸脱氢酶(PDH)的蛋白表达。结果:(1)与control组相比,H-RVH组大鼠心脏形态、体积变大,重量增加(P<0.05),心脏重量/体重(HW/BW)、右心室重量/心脏重量(RVW/HW)和富尔顿指数(FI)显著增加(P<0.01);与H-RVH组相比,H-RVH+FF组大鼠心脏形态、体积、心脏重量减小、HW/BW(P<0.05)、RVW/HW和FI也随之降低;(2)右心漂浮导管检测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H-RVH组大鼠平均右心室压(mRVP)和平均肺动脉压(mPAP)显著升高(P<0.01);与H-RVH组相比,H-RVH+FF组大鼠mRVP和mPAP降低;(3)心脏超声检查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H-RVH组大鼠右心室前壁(RVAW)和后壁(RVPW)厚度显著增加(P<0.01),右心室舒张末期横径(RVEDD)和纵径(RVEDL)显著减小(P<0.01),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PAAT)减少,射血时间(PAET)延长,PAAT/PAET比值降低(P<0.01);与H-RVH组相比,H-RVH+FF组大鼠RVAW和RVPW显著减少(P<0.05),RVEDD和RVEDL增大,PAAT/PAET比值增加。(4)与control组相比,H-RVH组大鼠血清中ANP和NT-Pro BNP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H-RVH+FF组二者水平均较H-RVH组下降;与control组相比,H-RVH组大鼠血清中FFA和心肌组织中Glu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H-RVH组相比,H-RVH+FF组大鼠血清中FFA和心肌组织中Glu水平显著降低(P<0.05)。(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H-RVH组大鼠心肌组织中PPARα、FABP1、CPT1a和PDH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PDK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H-RVH组相比,H-RVH+FF组上述指标均被逆转(P<0.05)。结论:FF对H-RVH大鼠心脏发挥保护作用,其机制是通过激活PPARα/FABP1/CPT1a,增强脂肪酸氧化,抑制PDK,激活PDH促进葡萄糖有氧氧化,从而改善糖脂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诺贝特 高原性心脏病 右心室肥大 糖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