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牦牛程序化人工授精技术推广试验效果观察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阿秀兰
左春伟
拉巴卓玛
四郎卓玛
张成福
-
机构
西藏拉萨市种鸡场
西藏拉萨市农牧局
西藏当雄县牦牛冻精站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
出处
《草学》
2018年第3期60-63,71,共5页
-
文摘
利用诱导发情、同期排卵的原理,根据既定的程序化处理程序,对当雄牦牛进行诱导发情,便于大批量人工授精,最终使放牧牦牛达到"四集中":集中发情、集中配种、集中妊娠和集中分娩。试验累计处理6 935头母牦牛,结果:同期发情率平均能达到94.82%,比自然发情率(35%)高近六十个百分点;受胎率平均为63.34%,比自然发情的受胎率(28.6%)高34.74%;犊牛成活率平均能达到98.49%,比自然交配犊牛成活率低1.51%。
-
关键词
牦牛
程序化人工授精
试验
效果观察
-
Keywords
Yak
procedural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test
effect observation
-
分类号
S823.85
[农业科学—畜牧学]
-
-
题名应用诱导发情技术提高牦牛繁殖率的研究
被引量:4
- 2
-
-
作者
张新慧
达瓦洛桑
阿秀兰
李金龙
侯振中
-
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
西藏当雄县牦牛冻精站
北京奶牛中心
-
出处
《中国奶牛》
2010年第4期26-28,共3页
-
文摘
牦牛是低繁殖率的牛科动物,正常的繁殖周期为两年一胎,由于超载过牧、草场退化等原因,牦牛采食不足,繁殖率下降,繁殖周期越来越长,已严重影响到牦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应用诱导发情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目前状态下的牦牛繁殖效率,为高原牧区牦牛的繁殖探索一条新路。
-
关键词
牦牛
诱导发情
繁殖率
-
分类号
S823.3
[农业科学—畜牧学]
-
-
题名西门塔尔牛与藏北牦牛杂交繁殖试验
- 3
-
-
作者
阿秀兰
张新慧
达瓦洛桑
姜海刚
-
机构
西藏当雄县牦牛冻精站
北京奶牛中心
西藏那曲世界屋脊牧场有限公司
-
出处
《中国奶牛》
2013年第4期26-28,共3页
-
文摘
2009年7月~2010年6月,在藏北那曲地区孔玛乡进行了西门塔尔牛与藏北牦牛的杂交试验。将试验牛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自然发情组)不做任何激素处理;试验组采用阴道栓(CUE MATE)+激素法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埋栓同时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E2)2mg和黄体酮(P)50mg,在放入后的第7天撤栓(阴道栓放置日为0d),同时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D PG)0.15mg,撤栓后的48h早晚间隔12h进行定时人工授精2次。结果表明,⑴试验组的发情率为96.67%,比对照组高66.67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对照组的受胎率、犊牛成活率分别为88.89%、100%,均高于试验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⑵外源性激素组合CUE MATE+E2+P+D PG+LRH A3可显著提高藏北牦牛同期发情率,值得在牦牛生产中推广应用。
-
关键词
西门塔尔牛
藏北牦牛
杂交
繁殖
试验
-
分类号
S823.3
[农业科学—畜牧学]
-
-
题名西门塔尔牛与藏北牦牛杂交繁殖试验
- 4
-
-
作者
阿秀兰
张新慧
达瓦洛桑
姜海刚
-
机构
西藏当雄县牦牛冻精站
北京奶牛中心
西藏那曲世界屋脊牧场有限公司
-
出处
《畜牧兽医杂志》
2013年第2期80-81,共2页
-
文摘
牦牛属季节性发情动物,但约有70%的个体在发情季节中只发情一次。一般在海拔3000m左右的地区,母牦牛的发情季节在6~11月份,多集中在7~9月份,占70%以上,为发情最为旺盛的时期。雷焕章等报道,母牦牛的发情主要集中在早晚天气凉爽的时间,在早晨6~9时为46.7%,19~22时为26.75%,在雨后和阴天发情的也较多。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孔玛乡海拔为4570m,7月初个别母牦牛才开始发情。由于牦牛是属于培育程度很低的原始牛种,终年放牧,管理粗放,其繁殖方式一般都是自然交配,因而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但牦牛是实现将高寒草地资源有效地转化为肉、乳等绿色营养食品的特有动物之一,在暖季具有强生长势和强度肥育性能,它能充分地利用很短的牧草生长期,把海拔3500m以上其它畜种难以利用的光、水、草地等各种资源转化成乳、肉、皮等高价值的畜产品提供给人们。本试验旨在借助目前在工厂化养牛业中使用较成熟的阴道栓+激素调控技术,运用外源激素在牦牛生产中进行同期发情、诱导多胎的试验,摸索出一条适合藏北牦牛大规模、集约化养殖的技术路线,以期将藏北牦牛的生产性能充分发挥。
-
关键词
繁殖试验
母牦牛
西门塔尔牛
藏北
发情季节
杂交
草地资源
资源转化
-
分类号
S823.83
[农业科学—畜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