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雄村矿区1号矿体黄铁矿标型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
作者 吴昌益 郎兴海 +5 位作者 张赫 王旭辉 张鹏 邓煜霖 娄渝明 姜楷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2-386,共15页
为研究西藏雄村矿区黄铁矿的成因矿物学和找矿矿物学意义,本文对雄村矿区1号矿体主成矿阶段的黄铁矿开展了X射线衍射、热电性、电子探针和LA-ICP-MS分析。结果表明,1号矿体黄铁矿晶胞参数a0为5.41438×10^(-10)~5.41966×10^(-1... 为研究西藏雄村矿区黄铁矿的成因矿物学和找矿矿物学意义,本文对雄村矿区1号矿体主成矿阶段的黄铁矿开展了X射线衍射、热电性、电子探针和LA-ICP-MS分析。结果表明,1号矿体黄铁矿晶胞参数a0为5.41438×10^(-10)~5.41966×10^(-10)m,平均Δa0值为5.41747×10^(-10)m;体积V为158.7190×10^(-10)~159.1946×10^(-10)m^(3),ΔV平均值为158.9896×10^(-10)m^(3);热电系数α为-336.7~330.6μV/oC。黄铁矿S含量为51.34%~53.44%,平均值为52.92%;Fe含量为44.06%~46.90%,平均值为46.18%,Co/Ni值集中在10附近。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我们认为1号矿体主成矿阶段的黄铁矿为岩浆热液成因,主要为N型黄铁矿,形成于硫逸度较低的中高温环境。另外,黄铁矿不是1号矿体的主要载金矿物,预测该矿体处于成矿系统的中下部,在深部具有一定的延伸趋势,但是很可能被后期侵位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破坏,深部找矿潜力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雄村矿区 黄铁矿 晶胞参数 热电性 斑岩型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拉萨地块雄村矿集区洞嘎金矿物化探异常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1
2
作者 詹宏宇 郎兴海 +7 位作者 何青 娄渝明 王旭辉 邓煜霖 谢富伟 王勇 吴昌益 姜楷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5-306,共12页
洞嘎金矿位于南部拉萨地块中段南缘的雄村矿集区,是西藏较早发现的金矿。但前人的研究主要针对雄村矿集区的斑岩矿床,对洞嘎金矿的研究程度不高,尤其是缺乏对洞嘎金矿找矿方向的综合研究。为此,笔者等在系统总结洞嘎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 洞嘎金矿位于南部拉萨地块中段南缘的雄村矿集区,是西藏较早发现的金矿。但前人的研究主要针对雄村矿集区的斑岩矿床,对洞嘎金矿的研究程度不高,尤其是缺乏对洞嘎金矿找矿方向的综合研究。为此,笔者等在系统总结洞嘎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综合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地面高精度磁测成果,探讨洞嘎金矿的找矿方向。洞嘎金矿已发现的金矿体赋存于雄村组凝灰岩中,发育强烈的黄铁绢英岩化,属斑岩型铜金成矿系统外围的热液脉型金矿体。洞嘎金矿的物探、化探异常特征极其类似于雄村2号矿体,并且在空间上连为一体。综合矿床地质特征以及土壤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异常,笔者等认为洞嘎金矿的深部可能有2号矿体南向延伸的斑岩型矿化,其深部寻找斑岩型矿体的潜力巨大。笔者等研究对于洞嘎金矿的今后勘查工作部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拉萨地块 雄村矿集区 洞嘎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主要地质体形成的时限:锆石U-Pb、辉钼矿Re-Os年龄的证据 被引量:101
3
作者 唐菊兴 黎风佶 +7 位作者 李志军 张丽 唐晓倩 邓起 郎兴海 黄勇 姚晓峰 王友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1-475,共15页
雄村超大型铜金矿床的主要成矿作用发生在具眼球状石英斑晶的石英闪长玢岩及其外接触带强蚀变中细粒凝灰岩中,由产于斑岩体内的细脉浸染型矿体和产于凝灰岩中的细脉浸染型矿体、脉状矿体组成。文章在对含矿岩系及其侵位于含矿岩系的浅... 雄村超大型铜金矿床的主要成矿作用发生在具眼球状石英斑晶的石英闪长玢岩及其外接触带强蚀变中细粒凝灰岩中,由产于斑岩体内的细脉浸染型矿体和产于凝灰岩中的细脉浸染型矿体、脉状矿体组成。文章在对含矿岩系及其侵位于含矿岩系的浅成岩和穿切矿体的花岗闪长岩等地质体进行详细的地质填图基础上,对雄村Ⅰ号、Ⅱ号矿体含矿围岩(暂定为雄村组J1-2x)、最早侵位的浅成岩-角闪石英闪长玢岩(J2δομ^1)、含矿斑岩——具眼球状角闪石英闪长玢岩(J2δομ)、穿插矿体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E2γδβ)(谢通门大岩基的一部分)、Ⅱ号矿体矿石中的辉钼矿等,开展了系统的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锆石的U-Pb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含矿围岩凝灰岩加权平均年龄为(176±5)Ma(MSWD=0.63;n=9);与成矿有关的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石英闪长玢岩加权平均年龄为(173±3)Ma(MSWD=1.16;n=16);穿插侵吞矿体的谢通门大岩基花岗闪长斑岩加权平均年龄为(46.5±1.1)Ma(MSWD=0.83;n=14);所有锆石均显示岩浆成因锆石的特点。锆石U-Pb同位素研究显示含矿围岩形成于早中侏罗世,偏中性的含矿岩体侵位于中侏罗世,而侵吞穿插矿体的大岩基形成时代为始新世。雄村铜金矿Ⅱ号矿体4件辉钼矿样品的Re-Os同位素测定结果显示,辉钼矿w(^187Re)为1 269~1 354μg/g,w(^187Os)为3 587~3 993 ng/g。辉钼矿的模式年龄为169.5~176.8 Ma,平均模式年龄为(173.2±4.7)Ma(MSWD=5.6),显示成矿年龄为中侏罗世早期。结合多个岩体和岩脉的Ar-Ar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和其他研究者的成果,认为雄村铜金矿属于岛弧型斑岩铜金矿床,由新特提斯洋的早期俯冲所致。雄村岛弧型斑岩铜金矿的发现和勘探、外围找矿的突破及本次系统年代学研究,提供了特提斯洋俯冲阶段成矿的信息,拓宽了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新的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雄村铜金矿 锆石U-Pb年龄 RE-OS同位素年龄 俯冲成矿 岛弧型斑岩铜金矿 冈底斯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主要地质体的^(40)Ar/^(39)Ar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7
4
作者 唐菊兴 张丽 +5 位作者 黄勇 王成辉 李志军 邓起 郎兴海 王友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59-769,共11页
雄村铜金矿Ⅱ号矿体在2007~2008年取得了重大的找矿突破,详细的地质编录成果表明,矿体同样受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和角闪石英闪长玢岩控制。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和角闪石英闪长玢岩的锆石U-Pb年龄已经确... 雄村铜金矿Ⅱ号矿体在2007~2008年取得了重大的找矿突破,详细的地质编录成果表明,矿体同样受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和角闪石英闪长玢岩控制。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和角闪石英闪长玢岩的锆石U-Pb年龄已经确定(164~177Ma),因此,雄村铜金矿不同地质体的云母类、长石类矿物Ar-Ar同位素年龄的测定显得尤为关键。文章通过对穿切I号矿体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云煌岩脉的黑云母Ar-Ar同位素测年,结合其他研究者的成果,得到一组十分重要的年龄数据。穿插矿体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的黑云母(样号6187-335)坪年龄(46.96±0.42)Ma,穿插矿体的无矿化的云煌岩(5053-324-4)(Cu含量0.0551%,Au含量0.034g/t,Ag0.6g/t)中的黑云母给出了一个较好的似坪年龄,加权平均年龄为(49.59±0.58)Ma。结合其他研究者测定的中侏罗世侵位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不含矿)〔锆石U-Pb年龄为(177.1±2.0)Ma〕中黑云母的Ar-Ar同位素年龄为(48.57±0.31)Ma;含矿凝灰岩围岩〔锆石U-Pb年龄为(176±5)Ma,MSWD=0.63〕的蚀变绢云母Ar-Ar年龄为(47.07±0.30)Ma;似伟晶岩中长石的Ar-Ar年龄为(47.62±0.7)Ma,认为不同形成时代、不同产出空间、不同矿化程度的地质体的云母类、长石类矿物的Ar-Ar同位素年龄的一致性,反映了后期岩浆热事件对中侏罗世早期形成的地质体和矿体的黑云母氩同位素体系产生了较强的扰动或置换。谢通门大岩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的侵位致使各地质体发生显著的退变质,形成典型的角岩化带,这种退变质的时限在46~48Ma之间的始新世lutetian期,进而认为各地质体中云母类矿物的40Ar/39Ar同位素年龄不能作为成矿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AR-AR年龄 退变质 斑岩成矿作用 雄村铜金矿 冈底斯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8
5
作者 唐菊兴 黄勇 +4 位作者 李志军 邓起 郎兴海 陈渊 张丽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28,共14页
已经查明西藏雄村铜金矿床的Cu、Au资源量达到超大型规模。通过对雄村铜金矿床Ⅰ号矿体详细的地质编录和测年成果,发现雄村斑岩型铜(金)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矿体的形成与晚侏罗世侵位的、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闪长玢岩(J3δομ)有关,成... 已经查明西藏雄村铜金矿床的Cu、Au资源量达到超大型规模。通过对雄村铜金矿床Ⅰ号矿体详细的地质编录和测年成果,发现雄村斑岩型铜(金)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矿体的形成与晚侏罗世侵位的、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闪长玢岩(J3δομ)有关,成矿岩体呈不规则的岩枝状,全岩矿化,岩体中Au的平均品位大于1g/t,Cu含量大于0.7%。含矿围岩是早、中侏罗世的凝灰岩,近岩体部分矿化强烈。矿体被后期侵位的多种岩脉穿插,并被始新世侵位的谢通门大岩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穿插和破坏,岩脉的Cu、Au、Ag含量极低,黑云母花岗闪长岩(E2γδβ)Cu、Au、Ag的平均品位(733件样品分析结果统计)分别为0.0091%、0.0053g/t、0.279g/t;成矿前侵位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J2δομ)Cu、Au、Ag的平均品位(1414件样品分析结果统计)分别为0.0105%、0.048g/t、0.395g/t;穿插矿体的安山岩脉Cu、Au、Ag的平均品位(527件样品分析结果统计)分别为0.065%、0.068g/t、0.728g/t,穿插矿体的闪长岩脉的Cu、Au、Ag的平均品位(87件样品分析结果统计)分别为0.081%、0.091g/t、0.818g/t。根据167个勘探钻孔编录和化学分析(24369件化学分析样品)资料,以及对海拔4000m、3950m、3900m水平面的Cu、Au、Ag、Mo、Mn、Pb、Zn、W、K、Na、Ca、Rb元素分布规律的分析,显示矿体具有斑岩型矿床的蚀变、矿化以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主要矿化和围岩蚀变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均与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J3δομ)有关。成矿期间与矿化热液活动有关的蚀变主要有:①早期钾硅酸盐化;②红柱石次生石英岩化(硅化);③黄铁绢英岩化;④青磐岩化。成矿期形成的脉体类型主要有早期石英-红柱石-硫化物脉、红柱石-黑云母-硫化物脉、磁铁矿-黑云母-硫化物脉、富黄铜矿硫化物脉、黄铁矿脉和多金属矿脉。从矿体中心向外,元素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在矿体中心局部,由于红柱石-次生石英岩化蚀变作用强烈,致使K、Rb等元素向外迁移。矿石富K贫Na,以及K与Rb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的特点均与国内外典型的斑岩铜矿床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热液活动 元素地球化学 雄村斑岩型铜金矿床 冈底斯成矿带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斑岩型铜金矿床成因讨论--来自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的证据 被引量:32
6
作者 郎兴海 陈毓川 +5 位作者 唐菊兴 李志军 邓起 黄勇 陈渊 张丽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4-402,共19页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的成矿与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有关,并至少受3个玢岩岩枝控制。主成矿元素为Cu,伴生元素为Au、Ag、Zn、Pb,其他微量元素Mo、As、Ba、Bi、Cd、Co、Mn、Ni、Sb含量较高。元素在垂向上具有分带特征,...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的成矿与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有关,并至少受3个玢岩岩枝控制。主成矿元素为Cu,伴生元素为Au、Ag、Zn、Pb,其他微量元素Mo、As、Ba、Bi、Cd、Co、Mn、Ni、Sb含量较高。元素在垂向上具有分带特征,即从矿体中心向外可依次划分为Cu、Au、Ag、As、Sb、(Bi)→Co、Ni→Mo→Mn→Ba→Pb、Zn、Cd、Bi、(Sb),上述元素的异常和组合是寻找和评价该类矿床的重要地球化学标志。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早期Cu—Au—Ag成矿和晚期Zn—Pb—Cu—Au—Ag成矿两个阶段:早期成矿阶段形成了Cu—Au—Ag主矿体,晚期叠加Zn—Pb—Cu—Au—Ag矿化。Cu与Au、Ag呈显著的正相关,Cu主要呈独立矿物黄铜矿产出,Au、Ag主要赋存于黄铜矿中。矿石的K/Na值为6.9、Rb/Sr值为0.8,显示出矿床矿富K、Sr和贫Na、Rb的成矿环境;而Au(平均品位0.6×10-6)>0.4×10-6、Au(0.6×10-6)/Cu(0.4%)>1和n(Cu)/n(Au)(为20678)<40000以及Mo(19.7×10-6),说明该矿床富金而贫钼。矿床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成矿与偏中性的斑岩有关,元素组合特征,异常元素在垂向上的分带特征,主成矿阶段的Cu—Au—Ag矿化和晚期叠加的Zn—Pb—Cu—Au—Ag矿化,富Cu、Au、Ag和贫Mo的成矿元素组合及富K、Sr和贫Na、Rb的成矿环境,均表明矿床具有产于岛弧或类似岛弧环境的斑岩型铜金矿床的特征且叠加斑岩成矿系统晚期呈脉状产出的浅成低温热液型Zn—Pb—Cu—Au—Ag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组合 元素分带 找矿标志 雄村 斑岩型铜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矿石物质成分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23
7
作者 张丽 唐菊兴 +4 位作者 邓起 黄勇 郎兴海 Jim LANG Reza TAFITI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8-326,共9页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是新发现的超大型细脉浸染型铜(金)矿。通过详细的岩石学、矿石学研究,表明矿石类型主要分为氧化矿石、次生硫化物矿石和细脉浸染状硫化物矿石三大类型。矿石主要为细脉浸染状。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黄...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是新发现的超大型细脉浸染型铜(金)矿。通过详细的岩石学、矿石学研究,表明矿石类型主要分为氧化矿石、次生硫化物矿石和细脉浸染状硫化物矿石三大类型。矿石主要为细脉浸染状。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磁黄铁矿,其次是辉铜矿等。主要非金属矿物为石英,约占矿物总量的60%~70%;其次是红柱石、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白云母、绢云母、绿帘石、石榴子石等。矿石主成矿元素以Cu为主,伴生有用组分为Au,Ag,Zn和Pb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谢通门县 雄村铜(金)矿 矿石 冈底斯 日喀则弧前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斑岩型铜金矿集区Ⅰ号矿体的蚀变与矿化特征 被引量:20
8
作者 郎兴海 唐菊兴 +3 位作者 李志军 黄勇 陈渊 张丽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7-338,共12页
雄村斑岩型铜金矿集区位于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是目前该带上发现的唯一一个与新特提斯洋壳早期俯冲作用有关的斑岩型铜金矿区,由Ⅰ、Ⅱ、Ⅲ号铜金矿体组成。雄村Ⅰ号铜金矿体具有规模大、蚀变强烈、富金银而贫钼的特点,其蚀变-矿化系统受... 雄村斑岩型铜金矿集区位于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是目前该带上发现的唯一一个与新特提斯洋壳早期俯冲作用有关的斑岩型铜金矿区,由Ⅰ、Ⅱ、Ⅲ号铜金矿体组成。雄村Ⅰ号铜金矿体具有规模大、蚀变强烈、富金银而贫钼的特点,其蚀变-矿化系统受中-晚侏罗世侵入于雄村组凝灰岩中的多个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岩枝的控制,矿体即赋存于玢岩岩枝及其接触带附近的凝灰岩中。通过对雄村Ⅰ号铜金矿体蚀变和矿化特征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①Ⅰ号铜金矿体的热液蚀变作用可分为早、晚2期,早期蚀变经历了弱的钾硅酸盐化阶段和强烈红柱石次生石英岩化阶段,晚期蚀变经历了黄铁绢英岩化阶段和青磐岩化阶段,晚期蚀变叠加于早期蚀变之上。由斑岩体中心向外,蚀变分带依次可划分为强硅化带→红柱石次生石英岩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主要赋矿蚀变带为强硅化带和红柱石次生石英岩化带。②Ⅰ号铜金矿体的矿化主要呈浸染状、脉状或网脉状。由斑岩体中心向外,矿化分带依次为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主要含矿脉的分布依次为石英-硫化物脉→石英-红柱石-黑云母(白云母)-硫化物脉→黄铁矿脉→多金属硫化物脉,主要赋矿脉为石英-硫化物脉和石英-红柱石-黑云母(白云母)-硫化物脉。③Ⅰ号铜金矿体弱的钾硅酸盐化蚀变和强烈的红柱石次生石英岩化蚀变暗示成矿流体具有较低的K+/H+值。在斑岩蚀变系统形成早期,矿床经历了高温阶段,形成弱的钾硅酸盐化蚀变,之后,斑岩蚀变系统迅速降温,形成大规模的红柱石次生石英岩化蚀变,斑岩蚀变系统的早期迅速降温可能是由于岩体的上侵导致表层岩石引张而产生断裂破碎,使得大气降水能快速的进入斑岩蚀变系统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雄村 斑岩型铜金矿床 蚀变 矿化 红柱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斑岩型铜金矿集区I号矿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成矿构造背景的约束 被引量:27
9
作者 郎兴海 陈毓川 +5 位作者 唐菊兴 李志军 黄勇 王成辉 陈渊 张丽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87-898,共12页
本文以雄村矿集区I号铜金矿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含矿斑岩-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赋矿凝灰岩以及不含矿斑岩-角闪石英闪长玢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认为这三类岩石属钙碱性岩石系列,具有与岛弧火山岩相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 本文以雄村矿集区I号铜金矿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含矿斑岩-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赋矿凝灰岩以及不含矿斑岩-角闪石英闪长玢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认为这三类岩石属钙碱性岩石系列,具有与岛弧火山岩相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Mg#值介于38~78(平均44),高钾、富铝,TiO2含量较低,相对富集LREE、LILE,亏损HREE、HFS,缺少Eu异常。结合雄村矿区I号矿体的成岩成矿时代以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I号矿体的成岩成矿事件应该发生于新特提斯洋壳向北俯冲于拉萨地块之下而形成的岛弧环境,火山/侵入岩可能是俯冲带的新特提斯洋壳释放出的流体交代楔形地幔区的EMI型富集地幔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构造背景 雄村 斑岩型铜金矿床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雄村铜金矿床Ⅰ号矿体成矿构造背景与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被引量:20
10
作者 黄勇 丁俊 +3 位作者 唐菊兴 郎兴海 陈渊 张丽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6-312,共7页
西藏雄村铜金矿是近年来在冈底斯成矿带新发现的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通过对Ⅰ号矿体富矿围岩、成矿期前侵入岩、成矿期侵入岩的岩石学、常量与微量元素以及金属硫化物的硫、铅同位素研究表明,Ⅰ号矿体火山岩和侵入岩具有一致的微量元... 西藏雄村铜金矿是近年来在冈底斯成矿带新发现的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通过对Ⅰ号矿体富矿围岩、成矿期前侵入岩、成矿期侵入岩的岩石学、常量与微量元素以及金属硫化物的硫、铅同位素研究表明,Ⅰ号矿体火山岩和侵入岩具有一致的微量元素组成,均强烈亏损Nb、Zr、Ti,相对富集Rb、Ta、Hf、Y。Mg#介于7.9~34.4,平均为19.8。黄铁矿的铅同位素具有地幔铅和地壳铅混合特征,金属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与地幔硫接近。Ⅰ号矿体形成于中侏罗世早期特提斯洋向北俯冲的岛弧环境,岩浆起源于部分熔融的地幔,并混染有壳源物质,成矿金属来源于岩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构造背景 成矿物质来源 雄村斑岩铜金矿床 冈底斯成矿带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区及其外围的找矿前景地球化学评价 被引量:13
11
作者 郎兴海 唐菊兴 +5 位作者 李志军 董树义 丁枫 王子正 张丽 黄勇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23,共12页
雄村铜金矿床的发现是近年来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找矿的重大突破之一。在评价找矿前景、圈定成矿有利地段和钻探工程部署的过程中,勘查地球化学起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雄村铜金矿区及其外围的地球化学测量结果的研究,综合实际地质情况,我... 雄村铜金矿床的发现是近年来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找矿的重大突破之一。在评价找矿前景、圈定成矿有利地段和钻探工程部署的过程中,勘查地球化学起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雄村铜金矿区及其外围的地球化学测量结果的研究,综合实际地质情况,我们得出以下两点认识:(1)雄村矿区及其外围是一个具有以斑岩型铜金矿化为主、兼有热液型金(或铜)矿化和矽卡岩型铜金矿化的成矿系列的找矿远景区,其中,雄村矿区及其北西侧外围的普钦木矿化带存在一个显著的呈北西-南东走向的元素异常带,该元素异常带与两类含矿斑岩体(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角闪石英闪长玢岩)的分布密切相关,具有寻找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的巨大潜力;洞嘎金矿点有望找到与雄村Ⅱ号矿体相似的斑岩型铜金矿床或热液型富金矿脉;哑达矿化带深部找矿前景较大;则琼矿化带和用贡巴矿化带具有寻找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的找矿潜力。(2)矿区Cu土壤异常受地形控制,一般位于矿(化)体的顺坡方向,Au、Ag土壤异常特征与Cu基本相似;Pb、Zn土壤异常呈卫星状环绕矿(化)体分布,这一认识可作为矿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结果解释的一个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找矿前景 地球化学特征 西藏 雄村 铜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雄村铜金矿区侏罗系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构造背景的约束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杨宗耀 郎兴海 +7 位作者 唐菊兴 张忠 张金树 高一鸣 黄勇 谢富伟 付燕刚 王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985-2003,共19页
西藏雄村铜金矿区位于冈底斯造山带中段南缘,其南紧邻雅鲁藏布缝合带(IYS)和日喀则弧前盆地,北为谢通门始新世大岩基。通过对雄村矿区砂岩进行系统的镜下鉴定,主量、微量元素分析,揭示雄村组砂岩构造背景和物源属性。研究结果显示,雄村... 西藏雄村铜金矿区位于冈底斯造山带中段南缘,其南紧邻雅鲁藏布缝合带(IYS)和日喀则弧前盆地,北为谢通门始新世大岩基。通过对雄村矿区砂岩进行系统的镜下鉴定,主量、微量元素分析,揭示雄村组砂岩构造背景和物源属性。研究结果显示,雄村砂岩样品SiO_2含量53.27%~66.13%,平均含量58.27%,与古生代杂砂岩(66.1%)相近。Al_2O_3含量较高(14.53%~24.04%),平均20.12%,指示砂岩长石矿物较多且黏土化较强。综合微观特征,雄村砂岩为长石岩屑砂岩。主量元素中特征氧化物组合Fe2O3+MgO(7.3%~17.6%)、TiO_2(0.68%~1.25%)、Al_2O_3/SiO_2(0.22%~0.45%)与大洋岛弧成因砂岩值相似;微量元素蛛网图上雄村砂岩相对亏损Ta、Nb、P、Ti及HREE等高场强元素而富集K、Rb、U、REE等大离子亲石元素,REE球粒陨石标准化后具有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元素较平坦的右倾分布模式。特征微量元素Th(2.5×10^(-6))、Zr(114×10^(-6))、Hf(3.6×10^(-6))、Ce(27.95×10^(-6))、Ti(0.54×10^(-6))含量及Th/U(2.9)、Zr/Th(46)、La/Sc(0.72)、Th/Sc(0.11)比值表明雄村砂岩具有大洋岛弧成因性质,La-Th-Sc、Th-Sc-Zr/10、Th-Co-Zr/10等判别图解显示砂岩形成源区可能位于大洋岛弧环境。稀土元素页岩标准化后具有弱负Ce异常及正Eu异常,指示砂岩受海水及深部热液双重影响,同样与大洋岛弧环境页岩标准化后特征相似。Co/Th-La/Sc和La/Th-Hf图解表明雄村砂岩物源区为长英质中酸性火山岩源区和安山质火山弧源区,结合他人对砂岩中碎屑锆石的年龄研究,认为雄村矿区砂岩没有早于晚三叠世的碎屑锆石,具有岛弧火山岩源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村 岛弧 砂岩 构造背景 物源 岩石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雄村矿集区含矿斑岩成因及构造意义:来自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的约束 被引量:14
13
作者 郎兴海 郭文铂 +6 位作者 王旭辉 邓煜霖 杨宗耀 谢富伟 李壮 张忠 姜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105-2123,共19页
雄村矿集区位于西藏冈底斯铜矿带南缘,是目前该带发现的唯一一个与新特提斯洋壳早期俯冲作用有关的斑岩型铜金矿集区。近年来,相继在该矿集区发现了1、2、3号矿体。为了全面厘定矿集区的岩浆作用与成矿的关系和深化对新特提斯洋壳早期... 雄村矿集区位于西藏冈底斯铜矿带南缘,是目前该带发现的唯一一个与新特提斯洋壳早期俯冲作用有关的斑岩型铜金矿集区。近年来,相继在该矿集区发现了1、2、3号矿体。为了全面厘定矿集区的岩浆作用与成矿的关系和深化对新特提斯洋壳早期俯冲作用相关的斑岩型矿床成矿作用的认识。本文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对雄村矿集区新发现的3号矿体含矿斑岩开展了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Hf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3号矿体含矿斑岩形成于早侏罗世(176. 9±1. 4Ma)。结合以往研究结果表明,雄村矿集区存在两期矿化作用,早期矿化事件发生在约172Ma,与早侏罗世(181~175Ma)石英闪长斑岩相关,形成了2、3号矿体;晚期成矿作用发生在161. 5Ma,与中侏罗世(167~161Ma)石英闪长斑岩相关,形成了1号矿体。雄村矿集区含矿岩体显示出高的εNd(t)(> 4. 5)值类似于马里亚纳大洋岛弧岩浆岩,结合雄村矿集区侏罗纪砂岩的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含矿岩体形成于新特提斯洋壳北向俯冲相关的大洋岛弧环境而非陆缘弧环境。Sr-Nd-Pb-Hf同位素组成表明含矿岩体起源于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且源区同时受到了俯冲洋壳释放的流体和俯冲沉积物熔体的交代。拉萨地体南缘具有强亏损Nd-Hf同位素组成(εHf(t)> 10、εNd(t)> 4. 5)的侏罗纪斑岩体有利于形成斑岩型铜金矿化,寻找与新特提斯洋壳俯冲相关的斑岩型矿床的重点区域应该是侏罗纪岩体被同期火山岩覆盖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 雄村 斑岩型矿床 新特提斯洋 大洋岛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雄村铜金矿集区纽通门铜金矿床找矿勘查取得突破 被引量:6
14
作者 唐菊兴 李志军 +6 位作者 多吉 郎兴海 黄勇 张金树 刘鸿飞 张丽 陈渊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27-728,F0003,共3页
关键词 铜金矿床 找矿勘查 西藏 矿集区 冈底斯成矿带 斑岩型矿床 勘探工作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铁格隆南铜(金-银)矿床环带状黄铁矿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欢欢 唐菊兴 +10 位作者 张忠 王勤 张志 宋扬 杨超 王艺云 丁帅 方向 林彬 高珂 袁华山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0-79,共10页
西藏多龙矿集区铁格隆南铜(金-银)矿床是西藏第一例得到确认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床中黄铁矿发育广泛且特征明显,矿区钻孔浅部内的黄铁矿发育环带状结构,这在其他类型铜矿床中较少见。本文通过系统的野外钻孔地质编录、镜下鉴定和电... 西藏多龙矿集区铁格隆南铜(金-银)矿床是西藏第一例得到确认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床中黄铁矿发育广泛且特征明显,矿区钻孔浅部内的黄铁矿发育环带状结构,这在其他类型铜矿床中较少见。本文通过系统的野外钻孔地质编录、镜下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等对矿区广泛发育的黄铁矿进行了矿物学特征、微量元素及特有的环带状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解释环带状黄铁矿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铁格隆南矿床内黄铁矿的环带为生长不连续形成的。环带状黄铁矿的环带从核部到边缘,其Co/Ni比值,Au、Cu和Se等元素含量呈现出一定的韵律变化,形成外部环带时流体的温度依次增高且均高于矿物内部环带形成时的温度,并且外部环带形成时流体内Au、Cu和Se元素的含量高于内部环带形成时流体内含量。环带状黄铁矿内的Au是以Au+替换Fe2+的形式进入黄铁矿晶格,而Cu一部分以Cu2+置换Fe2+形成Cu S2形式存在,一部分以含铜硫化物包体的形式存在。矿区环带状黄铁矿多数发育在矿体浅部,接近铜矿化强烈的位置,且该位置Au、Ag和Cu元素的品位均较高。因此,环带状黄铁矿可以作为铁格隆南矿区Au、Ag和Cu元素开始富集的指示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环带结构 Au和Cu赋存状态 环带状黄铁矿成因 铁格隆南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蚀变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渊 唐菊兴 +2 位作者 孙传敏 郎兴海 黄勇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3-308,共6页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是新发现的位于冈底斯中段的大型铜(金)矿床。其矿化围绕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角闪石石英闪长玢岩及其环带状蚀变带分布。薄片研究表明:矿体由内至外主要发育钾硅酸盐化、强烈硅化、绢云母红柱石次生石英岩化和...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是新发现的位于冈底斯中段的大型铜(金)矿床。其矿化围绕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角闪石石英闪长玢岩及其环带状蚀变带分布。薄片研究表明:矿体由内至外主要发育钾硅酸盐化、强烈硅化、绢云母红柱石次生石英岩化和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形成了大范围的矿化。雄村铜(金)矿与矿区北西向构造带上多处矿体的特征相似,为一由角闪石石英闪长玢岩杂岩体侵入而形成的斑岩型铜(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谢通门 雄村 蚀变特征 斑岩铜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邦铺斑岩钼(铜)多金属矿床侵入岩锆石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壮 王立强 +4 位作者 张忠 罗茂澄 冷秋锋 康浩然 孟展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59-71,共13页
西藏邦铺斑岩钼(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矿区侵入岩期次和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成矿前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成矿期闪长玢岩和二长花岗斑岩及成矿后期石英二长斑岩和辉绿玢岩等5种。在系统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利用LA-ICP-M... 西藏邦铺斑岩钼(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矿区侵入岩期次和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成矿前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成矿期闪长玢岩和二长花岗斑岩及成矿后期石英二长斑岩和辉绿玢岩等5种。在系统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利用LA-ICP-MS技术获得了矿区闪长玢岩岩体锆石微量元素特征。结果表明:邦铺矿区侵入岩锆石类型主要包括岩浆锆石和热液锆石;5种侵入岩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具相似的特征,曲线左倾,整体较陡,表现为明显的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富集。通过锆石Ti含量地质温度计计算出侵入岩锆石结晶温度,显示出成矿期和成矿后期侵入岩体岩浆来源于在水近饱和条件下发生的部分熔融。根据锆石中特定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变化,各侵入岩锆石均是从陆壳岩浆中结晶分异形成的,与锆石相对应的寄主岩石均形成于陆壳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矿床 侵入岩 微量元素 成因类型 锆石Ti含量地质温度计 结晶环境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雄村铜金矿矿集区Ⅰ号矿体磁黄铁矿矿物特征及指示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志军 黄勇 +2 位作者 唐菊兴 张丽 郎兴海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5-210,共6页
雄村铜金矿是近年来西藏发现的又一大型斑岩铜金矿床,矿体中主要的金属矿物为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磁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磁黄铁矿在矿石中含量较高,并常与黄铜矿紧密共生,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磁黄铁矿存在六方和单斜两种晶... 雄村铜金矿是近年来西藏发现的又一大型斑岩铜金矿床,矿体中主要的金属矿物为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磁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磁黄铁矿在矿石中含量较高,并常与黄铜矿紧密共生,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磁黄铁矿存在六方和单斜两种晶型,分析结果表明,雄村铜金矿矿物生成顺序为cp+py+mag→cp+py+pyr→py+sph+gal,成矿温度始于360℃,成矿系统温度下降缓慢,成矿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黄铁矿 矿物特征 斑岩型铜金矿 雄村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雄村矿区Ⅲ号矿体硫、铅同位素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 被引量:10
19
作者 郎兴海 邓煜霖 +11 位作者 王旭辉 唐菊兴 崔志伟 杨宗耀 谢富伟 娄渝明 韩鹏 尹青 张忠 张金树 黄勇 李志军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共9页
雄村矿区位于拉萨地体南缘的冈底斯成矿带,通过对雄村矿区新发现的Ⅲ号矿体硫、铅同位素的综合分析研究,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问题。研究表明,矿石金属硫化物的δ34S在-1.3‰~1.4‰之间,平均值为-0.85‰,分布范围较窄,成矿热液的δ34SΣS... 雄村矿区位于拉萨地体南缘的冈底斯成矿带,通过对雄村矿区新发现的Ⅲ号矿体硫、铅同位素的综合分析研究,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问题。研究表明,矿石金属硫化物的δ34S在-1.3‰~1.4‰之间,平均值为-0.85‰,分布范围较窄,成矿热液的δ34SΣS值为-0.04‰,均显示出幔源硫的特征。矿石金属硫化物的铅同位素206Pb/204Pb比值变化于18.204~18.468之间(平均值为18.359),207Pb/204Pb比值变化于15.549~15.593之间(平均值为15.567),208Pb/204Pb比值变化于38.213~38.441之间(平均值为38.351),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值μ变化于9.37~9.45之间(平均值为9.40);在铅同位素判别图解上位于造山带铅同位素演化线附近,显示出地幔物质与俯冲沉积物的混合特征,暗示金属硫化物中的铅源自地幔,并有少量俯冲沉积物的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 雄村 硫同位素 铅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红柱石的矿物学特征和成因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丽 黄勇 +1 位作者 唐菊兴 郎兴海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352-354,共3页
关键词 红柱石矿 矿物学特征 铜金矿 谢通门 黑云母 浅成低温热液型 矿体 绢云母化 冰长石 金属硫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