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南部温泉泛化种和特化种的群落构建过程
1
作者 闫冰洁 徐佳杰 +3 位作者 卫佩佩 王陈 姜传奇 巴桑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5-56,共12页
研究利用18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环境因子分析,探讨了西藏南部34个温泉中泛化种和特化种微真核生物的群落组装机制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特化种比例较高,优势门为子囊菌门、淡色藻门和节肢动物门;泛化种以子囊菌门、担... 研究利用18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环境因子分析,探讨了西藏南部34个温泉中泛化种和特化种微真核生物的群落组装机制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特化种比例较高,优势门为子囊菌门、淡色藻门和节肢动物门;泛化种以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脊椎动物亚门为主。特化种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泛化种,但均匀度较低。β多样性分析表明,两者均以物种更替为主。网络分析发现,特化种群落模块化程度更高,而泛化种联系紧密性更强,网络稳定性更高,有助于快速响应环境变化。随机性过程主导群落构建,泛化种以非主导过程和异质选择为主,特化种更多依赖同质扩散。环境因子中,温度、纬度和氨氮影响泛化种分布,温度和纬度对泛化种的影响更为显著,而温度、酸碱度和海拔对特化种更为重要,其中温度和酸碱度对特化种的影响更为显著。电导率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泛化种和特化种的群落构建过程。总体来看,泛化种适应能力更广,特化种则对特定生境表现出强适应性。研究为高原地热温泉生态系统群落组装机制及其生态功能提供了新视角,同时为全球极端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多样性 共现网络 微真核生物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下游浮游植物群落构建机制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3
2
作者 巢欣 杨胜娴 +4 位作者 刘惠秋 闫冰洁 卫佩佩 吴湘君 巴桑 《湖泊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5-228,I0024,共15页
为探究雅鲁藏布江下游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构建机制及驱动因子,本文于2022年5月(春季)、2023年7月(夏季)和9月(秋季)对雅鲁藏布江下游34个样点进行了浮游植物样品采集和环境因子的调查,利用显微镜鉴定浮游植物物种,分析该水域浮游植物... 为探究雅鲁藏布江下游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构建机制及驱动因子,本文于2022年5月(春季)、2023年7月(夏季)和9月(秋季)对雅鲁藏布江下游34个样点进行了浮游植物样品采集和环境因子的调查,利用显微镜鉴定浮游植物物种,分析该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并探究了不同季节浮游植物群落差异及群落构建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该水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69种及变种,隶属于8门10纲22目40科87属,细胞丰度为春季>夏季>秋季,物种数为秋季>春季>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整体呈现硅藻绿藻蓝藻型,共筛选出优势种12种,均为硅藻;2)Shann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及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夏季最低,主坐标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在季节上存在差异,通过分析3个季节的β多样性及组分分解得知,这种差异主要来源于周转,且周转组分在春季占比最大;3)中性群落模型及校正化随机率表明,随机性过程主导了雅鲁藏布江下游3个季节浮游植物群落的构建,方差分解分析结果显示地理因子的解释率(10.13%)大于环境因子(7.46%),经度、纬度和海拔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构建的主要地理因子,水温、pH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构建的主要环境因子;4)共现网络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间的相互作用以协作为主,且秋季的群落结构相较于春季和夏季更精简、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多样性 中性模型 校正化随机率 随机性过程 驱动因子 雅鲁藏布江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