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原世居藏族与移居汉族健康青年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对比 被引量:1
1
作者 孙鑫 娄本敬 +1 位作者 谢露 边巴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0,共8页
探讨高原世居藏族与移居汉族健康青年足底压力分布规律,比较两个民族青年人群足底压力特征差异。为构建高原人群步态数据库提供基础数据。运用意大利MPS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经过筛选的西藏大学在校世居与移居高原健康青年160人进行双足... 探讨高原世居藏族与移居汉族健康青年足底压力分布规律,比较两个民族青年人群足底压力特征差异。为构建高原人群步态数据库提供基础数据。运用意大利MPS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经过筛选的西藏大学在校世居与移居高原健康青年160人进行双足足底压力测试,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1)站立时男性接触面积、女性峰值压强、平均压强、足弓指数在民族间存在差异(P<0.05);行走时女性接触面积和足轴角在民族间存在差异(P<0.05)。(2)男性第1趾(T1)、第2~5趾(T2~5)、第5跖骨(M5)区域的接触面积、T1、T2~5、第2跖骨(M2)区域的压力峰值、足中部(MF)区域的峰值压强以及T1、T2~5、第1跖骨(M1)、M2、第3跖骨(M3)、第4跖骨(M4)、M5区域的冲量在民族间存在差异(P<0.05);女性T1、T2~5、M4、M5、足跟内侧(MH)、足跟外侧(LH)区域的接触面积,T1、T2~5、M2区域的压力峰值,T1、M1、M4区域的峰值压强,T1、T2~5、M4区域的平均压强,以及T1、T2~5、M1、M2、M5、MH区域的冲量在民族间存在差异(P<0.05)。(3)足弓指数、压力峰值(T1、T2~5、M2)和冲量(T1、T2~5、M1、M2、M4、M5)与民族呈现显著的相关性。世居藏族与移居汉族青年足底压力测试指标存在显著差异,且足底各区域参数的分布规律不同。两个民族的健康青年足底压力分布具有其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民族 大学生 足底压力 步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海拔汉族生源大学生高原习服过程追踪调查研究
2
作者 边巴 彭玥 +2 位作者 党瑞 觉阿拉姆 杨洪浩 《高原科学研究》 2024年第1期67-73,共7页
目的:追踪调查初入高原的低海拔汉族大学生高原习服相关生理指标并探究其变化规律。方法:于2023年3月9日至9月21日追踪记录西藏大学2022年春季入学的107名汉族大学生的生理指标,并以同年入学的149名世居高原藏族学生,以及2023年秋季入学... 目的:追踪调查初入高原的低海拔汉族大学生高原习服相关生理指标并探究其变化规律。方法:于2023年3月9日至9月21日追踪记录西藏大学2022年春季入学的107名汉族大学生的生理指标,并以同年入学的149名世居高原藏族学生,以及2023年秋季入学的74名汉族学生为对照。结果:初入高原低海拔汉族大学生的血氧饱和度,心率显著高于世居高原藏族大学生,而血红蛋白浓度无显著差异;血红蛋白浓度、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在进入高原后分别呈现上升、下降及上升趋势且在两个月后均出现转折点。结论:初入高原低海拔汉族大学生的血红蛋白浓度、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均呈现趋于习服的一致性变化趋势且具相关性。研究结果提示移居高原人群在进入高原低氧环境约两个月后出现习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 汉族学生 高原习服 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四个不同海拔地区世居藏族居民体质指数现况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次仁卓玛 张浩天 +2 位作者 玉珍 吴天一 边巴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1年第1期76-81,共6页
目的:调查体质指数(BMI)在西藏不同海拔的分布情况,进一步分析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及BMI随海拔的变化趋势。方法:随机选取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纳西乡(2 516 m)、昌都市八宿县郭庆乡(4 500 m)、拉萨市(3 660 m)、山南市浪卡子县普玛江塘... 目的:调查体质指数(BMI)在西藏不同海拔的分布情况,进一步分析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及BMI随海拔的变化趋势。方法:随机选取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纳西乡(2 516 m)、昌都市八宿县郭庆乡(4 500 m)、拉萨市(3 660 m)、山南市浪卡子县普玛江塘乡(5 018 m)世居藏族居民共872人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同时填写调查问卷。结果:以海拔4 500 m为参照,与2 516 m和3 660 m海拔人群的BMI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海拔5 018 m人群BMI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BMI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且在海拔4 500 m处显著降低。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在海拔5 018 m最低,为21.3%,在其他3个海拔地区分别为50.4%、56.2%和46.9%。结论:世居藏族人群的BMI受海拔影响,海拔超过4 500 mBMI呈现显著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藏族 世居居民 B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藏族人群常见运动方式和饮食习惯对体质指数的影响
4
作者 高旌洋 次仁卓玛 +2 位作者 玉珍 小达瓦 边巴 《高原科学研究》 2025年第1期86-97,共12页
目的:通过调查高海拔藏族城镇居民的常见运动方式及饮食习惯,为高原人群的适宜运动方式以及体重管理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平均海拔4300m)和那曲市色尼区(平均海拔4500 m)20~80岁藏族... 目的:通过调查高海拔藏族城镇居民的常见运动方式及饮食习惯,为高原人群的适宜运动方式以及体重管理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平均海拔4300m)和那曲市色尼区(平均海拔4500 m)20~80岁藏族成人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结果:参与调查居民共709人,其中男性290人,女性419人。平均年龄男性为(33.68±9.80)岁,女性为(34.45±9.78)岁;BMI男性为(24.89±3.75)kg/m^(2),女性为(24.83±4.50)kg/m^(2),其中BMI≥24 kg/m^(2)者占52.5%。调查中62.3%的居民有运动习惯,其中常见的运动方式按顺序排列为散步、跑步、大球(足球、篮球、排球)和锅庄。有运动习惯者的BMI、腰围、臀围、腰臀比和腰高比显著低于非运动者。其中,锅庄和跑步体现为腰围、臀围、BMI、腰臀比和腰高比;大球体现为腰围、臀围、BMI、腰臀比和腰高比;而散步仅体现在腰臀比一项。在饮食方面,食用主食和甜茶的频率越高,BMI≥24 kg/m^(2)的比例越高,而食用蛋类者则相反。结论:跑步、大球类运动和锅庄是常见且适宜的运动方式。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参与运动的人数越来越少,而超重及肥胖的比率则逐渐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居藏族 超重 肥胖 运动 饮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族HBsAg阳性者血清标志物组合模式与HBV-DNA及ALT的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卢习伟 柯贤伟 +1 位作者 巴桑卓玛 央拉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19年第4期85-95,共11页
目的:探讨藏族HBsAg阳性者血清标志物组合模式与乙肝病毒载量(HBV-DNA)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815例藏族HBsAg阳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乙肝血清标志物(HBV-M)定性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荧光... 目的:探讨藏族HBsAg阳性者血清标志物组合模式与乙肝病毒载量(HBV-DNA)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815例藏族HBsAg阳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乙肝血清标志物(HBV-M)定性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荧光探针法检测HBV-DN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ALT;Mann-Whitney U test用于两分组样本之间的比较,Kruskal-Wallis H分析多组非参数连续数据,两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藏族HBsAg阳性者男性多于女性(1.3:1)且主要分布在11∼60岁,平均年龄(37.16±14.38)岁;②HBV-M组合模式共有7种,以小三阳(42.7%)和大三阳(38.5%)为主,且大三阳模式的HBV-DNA与ALT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小三阳(P<0.001);③藏族HBsAg阳性者的HBV-DNA载量与ALT水平呈正相关(rs=0.244,P<0.001)、与年龄呈负相关(rs=-0.223,P<0.001);④HBsAg阳性者中不同性别间ALT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HBVDNA载量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HBeAg(+)与(-)两组间HBV-DNA、ALT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本研究发现的7种HBV-M模式中主要为小三阳、大三阳,HBeAg阳性者的病毒复制水平和ALT异常率最高;HBV-DNA载量与不同的HBV-M模式、年龄以及ALT异常有关,与性别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高原 乙肝病毒载量 乙肝血清标志物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