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高原常见沉水植物对不同浓度铵氮的生理响应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常诏峰 鲜玲 +2 位作者 Samuel Wamburu Muthui 刘帆 严雪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8-115,共8页
分析植物受到高铵态氮胁迫时的响应特征,明确高浓度铵态氮对沉水植物产生毒性机制,为利用沉水植物修复高浓度铵态氮污染水体提供理论指导。选取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大茨藻(Najas marina)和穿叶眼子菜(Potamogeton perfoliatus)3... 分析植物受到高铵态氮胁迫时的响应特征,明确高浓度铵态氮对沉水植物产生毒性机制,为利用沉水植物修复高浓度铵态氮污染水体提供理论指导。选取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大茨藻(Najas marina)和穿叶眼子菜(Potamogeton perfoliatus)3种沉水植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铵态氮(0、0.1、3、15和50 mg/L)对3种沉水植物的生理影响,初步探讨了沉水植物在高铵态氮浓度水体中退化的原因。当水体铵态氮浓度超过15 mg/L时,植物体内叶绿素和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呈上升趋势,植物叶绿素荧光值显著降低,植物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当铵态氮浓度低于15 mg/L时苦草对铵态氮的去除率明显低于大茨藻和穿叶眼子菜。铵态氮浓度较高时,大茨藻组织总氮含量高于穿叶眼子菜和苦草,而FA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是穿叶眼子菜最高。当水体中铵态氮浓度达到15 mg/L时,湖泊中广泛分布的沉水植物无法存活,植物光合能力下降是影响其存活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从机理层面初步揭示了3种广布沉水植物物种在高铵态氮水体中消失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铵态氮 游离氨基酸 苦草 大茨藻 穿叶眼子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消落带碳氮输移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晓晴 王伟 +2 位作者 操瑜 孙君瑶 李伟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81-889,共9页
水库消落带处于水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交错区域。受水库水位周期性涨落影响,消落带土壤和植物与水库水体间频繁发生碳氮物质交换转化。河流-水库碳埋藏及其温室气体排放是当前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当前消落带碳氮输移循... 水库消落带处于水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交错区域。受水库水位周期性涨落影响,消落带土壤和植物与水库水体间频繁发生碳氮物质交换转化。河流-水库碳埋藏及其温室气体排放是当前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当前消落带碳氮输移循环的研究仅关注植物、土壤或水体单个对象,未将消落带作为整体考虑其对河流-水库碳氮输移转化的贡献。本文从消落带物质向河流输移和转化两个方面综合评述了消落带土壤碳氮动态、植被碳氮输入、土壤侵蚀、消落带碳氮循环及温室气体排放,提出亟待开展消落带碳氮输入源追溯、土壤侵蚀和温室气体通量长期监测、基于同位素等技术明确消落带在水库碳氮输移转化中的贡献等方面的研究,以进一步系统明确碳氮元素在消落带和水体间的输移、水土界面的多途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转化过程,评估水库消落带在河流上、下游及河口碳氮输送转化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落带 碳氮动态 土壤侵蚀 温室气体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旬河流域气候变化水文响应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梅嘉洺 唐亚男 +3 位作者 李仪 刘洋 姜庆虎 陈玺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13,共7页
径流量是体现流域水量特征的重要指标。旬河作为汉江上游的主要支流,其径流量变化直接关系到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储水量。以历史时期(1995-2015年)旬河流域实测径流量数据为基础,选择驱动SWAT水文模型,定量探究旬河流... 径流量是体现流域水量特征的重要指标。旬河作为汉江上游的主要支流,其径流量变化直接关系到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储水量。以历史时期(1995-2015年)旬河流域实测径流量数据为基础,选择驱动SWAT水文模型,定量探究旬河流域径流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校准期和验证期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5和0.87,Nash-Sutteliffe效率系数(NSE)分别为0.85和0.84,SWAT水文模型对旬河流域径流量模拟结果良好。采用英国Hadley气候中心预测的未来气候模式RCP2.6、RCP4.5、RCP6.0、RCP8.5,对2036-2055年的气象数据进行4种未来气候情景模拟,发现在历史气候情景下,三季度降水量对全年径流量贡献度最大,且四季度的径流量对三季度的降水量存在一定滞后效应;在RCP8.5情景下,雨季将提前且持续周期延长。研究结果可为政策部门在水资源宏观调控、极端气候预防和防洪减灾等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旬河流域 气候变化 SWAT模型 径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旬河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对泥沙输出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梅嘉洺 刘洋 +3 位作者 岳朋芸 李东 姜庆虎 刘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50,56,共7页
为探究河流输沙量对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以旬河流域为研究区,选取旬河上、中、下游12个典型流域,借助SWAT模型对各支流泥沙进行了模拟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1995年和2015年遥感影像解译及景观指数分析,探究流域内部景观格局变化及其与河... 为探究河流输沙量对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以旬河流域为研究区,选取旬河上、中、下游12个典型流域,借助SWAT模型对各支流泥沙进行了模拟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1995年和2015年遥感影像解译及景观指数分析,探究流域内部景观格局变化及其与河流输沙量的关系。结果表明:SWAT在径流、泥沙模拟过程中,率定期和验证期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0.75,Nash-Sutteliffe系数(Ens)为0.74~0.85,模型的适用性良好。通过遥感影像解译,旬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林地和农用地为主。受"退耕还林还草"和"植树造林"等植被恢复措施的影响,2015年流域景观的优势化程度比1995年显著加深,景观类型之间的连通性趋于优良,斑块分布更加集中,景观格局朝着单一化方向发展,导致河流输沙量显著降低。其中,景观水平上的景观分离度指数(DIVISION)和类型水平上水体的斑块密度指数(PD5)对输沙量解释度最大。此外,相较于景观水平,以类型水平指数表征对输沙量的解释度,拟合效果优良。该研究可为旬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及减缓土壤侵蚀等方面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景观格局 SWAT模型 植被恢复 旬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河中塑料的重金属来源解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鲁 臧泉 +1 位作者 杨玉义 张卫红 《高原农业》 2021年第2期120-127,140,共9页
塑料是环境中的一种重要污染物,其难降解和对重金属较强的吸附能力使其进一步增加了环境生态压力。鉴于此,本研究以拉萨河作为研究区域,探究塑料的重金属浓度,分析水和沉积物对塑料富集的贡献。结果表明:塑料中的Cr、Co、Cu、Zn、Cd、Hg... 塑料是环境中的一种重要污染物,其难降解和对重金属较强的吸附能力使其进一步增加了环境生态压力。鉴于此,本研究以拉萨河作为研究区域,探究塑料的重金属浓度,分析水和沉积物对塑料富集的贡献。结果表明:塑料中的Cr、Co、Cu、Zn、Cd、Hg和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09、1.85、115.37、148.08、0.53、0.022和21.86 mg/kg。塑料、沉积物和水体的重金属之间分别存在着共现模式,表明拉萨河塑料、沉积物和水中的重金属可能具有相同的来源。此外,Mantel检验结果显示,塑料的重金属含量和水的重金属浓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01),而沉积物与塑料中的重金属之间并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因此,河水可能是影响拉萨河中塑料的重金属含量的主要因素,而不是沉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 沉积物 重金属 拉萨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