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拉鲁湿地浮游植物优势种时空动态及其生态适应性
1
作者 刘洋 张艳秋 +5 位作者 宋文涛 龚秋丽 刘傲 陈俊霖 安瑞志 巴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64-1878,共15页
高寒城市湿地是研究全球环境变化下湿地生态系统的天然实验室,对西藏拉鲁湿地浮游植物优势种的时空分布及其生态适应性进行深入研究,对有效保护和管理这一脆弱的生态系统至关重要。根据拉鲁湿地的地理特征和水流状况,设置42个采样点,于2... 高寒城市湿地是研究全球环境变化下湿地生态系统的天然实验室,对西藏拉鲁湿地浮游植物优势种的时空分布及其生态适应性进行深入研究,对有效保护和管理这一脆弱的生态系统至关重要。根据拉鲁湿地的地理特征和水流状况,设置42个采样点,于2021年7月(丰水期)、2021年10月(枯水期)和2022年5月(平水期)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采集水样126个,鉴定浮游植物和识别优势种,通过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相对资源占有率和生态响应速率计算生态位,并结合总体联结性、χ^(2)检验、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率(PC)及点相关系数(φ)等方法计算种间联结性,从时间、空间和时空3个维度对浮游植物优势种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拉鲁湿地丰水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09种,枯水期为294种,平水期为284种,其中优势种8种,隶属2门7属,中型脆杆藻为3个水情期均出现的优势种。2)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值差异较大,通过生态位宽度聚类分析可分为三大生态位类群,且时空生态位宽度的变化幅度受时间维度生态位宽度影响比较明显。3)在时间维度上,达到有意义的生态位重叠值(O_(ik)>0.3)种对比例较高,具有明显的时间同步性;在空间维度上,达到有意义的生态位重叠值(O_(ik)>0.3)种对比例较低,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在时空维度上,达到有意义的生态位重叠值(O_(ik)>0.3)种对比例较低,具有明显的时空交互性。4)拉鲁湿地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种生态响应速率在时间维度上显示出正反馈,在空间和时空维度上表现为负反馈,表明拉鲁湿地浮游植物群落存在群落多稳态,在空间和时空维度上的群落稳定性明显优于时间维度。5)拉鲁湿地浮游植物群落总体处于正向演替的稳定阶段,正联结种对多,显示出较为稳定的分布格局。本研究增强了对高寒城市湿地浮游植物优势种时空动态及其生态适应性的理解,为进一步研究拉鲁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和时空分布格局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时空生态位 优势种 种间联结 拉鲁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拉鲁湿地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子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洋 安瑞志 +4 位作者 杨号 张艳秋 陈俊霖 马文强 巴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3-415,共13页
为了解西藏拉鲁湿地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子,于2021年7月、10月和2022年5月在拉鲁湿地主要水系进行定性和定量样品采集,共采集浮游植物水样126个,从不同季节和不同生境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多样性等方面入手,探讨拉鲁湿地... 为了解西藏拉鲁湿地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子,于2021年7月、10月和2022年5月在拉鲁湿地主要水系进行定性和定量样品采集,共采集浮游植物水样126个,从不同季节和不同生境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多样性等方面入手,探讨拉鲁湿地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子,为研究拉鲁湿地生态系统和稳定发展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1)拉鲁湿地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32种(含变种和变型),隶属于8门13纲36目74科130属,物种组成表现为硅藻-绿藻-蓝藻型。2)拉鲁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参数在不同季节和不同生境之间存在差异。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秋季和春季,Simpson优势度指数显著高于秋季。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低于夏季和春季。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显著低于夏季和秋季。沼泽生境的浮游植物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湿草甸生境。3)季节是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差异的关键因素,生境对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较弱,夏季的距离衰减模式比秋季和春季更强。4)拉鲁湿地不同的浮游植物群落参数与不同环境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5)空间因素在解释浮游植物群落变异方面具有显著贡献,而快速变化的水质变量在决定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季节和缓慢变化水质因子的解释能力相对较弱,但仍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变异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鲁湿地 浮游植物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中游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种时空生态位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晓东 巢欣 +3 位作者 刘惠秋 杨清 杨胜娴 巴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7746-7760,共15页
为探究雅鲁藏布江中游浮游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及其优势种时空生态位特征,于2021年7月、10月对该水域进行浮游植物样品的采集和水体理化因子的测定,鉴定浮游植物物种,计算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生态响应速率及相对资源... 为探究雅鲁藏布江中游浮游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及其优势种时空生态位特征,于2021年7月、10月对该水域进行浮游植物样品的采集和水体理化因子的测定,鉴定浮游植物物种,计算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生态响应速率及相对资源占有率,运用共现网络模型分析群落的种间关联性,并对浮游植物优势种与环境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水域共鉴定到浮游植物644种,隶属于8门12纲25目49科152属,其中,优势种22种,优势种中硅藻占90.9%,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丰水期的肘状针杆藻丰度最大(74.193×10^(4)细胞/L)且出现频率最高(0.867),是丰水期绝对优势种;整体上优势种生态位宽度时间(0.833)>空间(0.254),优势种时空生态位宽度主要受空间生态位宽度的影响,空间异质性是影响该水域浮游植物优势种分布的主要因素;优势种时空二维生态位无意义重叠的种对占40.69%,优势种时空二维的生态位重叠以中、低等级为主,优势种间对时空资源需求异质性高,种间潜在竞争关系较弱;该水域枯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的网络结构紧密,群落连通性、群落复杂度和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度较丰水期高,两个水文期群落共现网络以正关联为主,种间的协同作用强于竞争作用;该水域水环境因子能驱动群落中优势类群的生态位分化,NO3-N、WT是影响雅鲁藏布江中游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种生态位分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优势种 生态位 雅鲁藏布江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下游浮游植物群落构建机制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巢欣 杨胜娴 +4 位作者 刘惠秋 闫冰洁 卫佩佩 吴湘君 巴桑 《湖泊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5-228,I0024,共15页
为探究雅鲁藏布江下游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构建机制及驱动因子,本文于2022年5月(春季)、2023年7月(夏季)和9月(秋季)对雅鲁藏布江下游34个样点进行了浮游植物样品采集和环境因子的调查,利用显微镜鉴定浮游植物物种,分析该水域浮游植物... 为探究雅鲁藏布江下游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构建机制及驱动因子,本文于2022年5月(春季)、2023年7月(夏季)和9月(秋季)对雅鲁藏布江下游34个样点进行了浮游植物样品采集和环境因子的调查,利用显微镜鉴定浮游植物物种,分析该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并探究了不同季节浮游植物群落差异及群落构建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该水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69种及变种,隶属于8门10纲22目40科87属,细胞丰度为春季>夏季>秋季,物种数为秋季>春季>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整体呈现硅藻绿藻蓝藻型,共筛选出优势种12种,均为硅藻;2)Shann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及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夏季最低,主坐标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在季节上存在差异,通过分析3个季节的β多样性及组分分解得知,这种差异主要来源于周转,且周转组分在春季占比最大;3)中性群落模型及校正化随机率表明,随机性过程主导了雅鲁藏布江下游3个季节浮游植物群落的构建,方差分解分析结果显示地理因子的解释率(10.13%)大于环境因子(7.46%),经度、纬度和海拔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构建的主要地理因子,水温、pH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构建的主要环境因子;4)共现网络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间的相互作用以协作为主,且秋季的群落结构相较于春季和夏季更精简、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多样性 中性模型 校正化随机率 随机性过程 驱动因子 雅鲁藏布江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巴松错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的分布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洋 安瑞志 +2 位作者 王陈 潘成梅 巴桑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4-112,共9页
揭示西藏巴松错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高寒湖泊生态系统提供基础资料。于2020年7月对巴松错出入河流及其湖体设置15个水平采样点,并选择湖中心样点B15进行垂直分层采样,同时测定水体相... 揭示西藏巴松错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高寒湖泊生态系统提供基础资料。于2020年7月对巴松错出入河流及其湖体设置15个水平采样点,并选择湖中心样点B15进行垂直分层采样,同时测定水体相关理化指标。调查共采集水样275个,分析了浮游植物物种组成、细胞丰度、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并探讨浮游植物对水平和垂直环境梯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巴松错夏季共鉴定浮游植物167种,隶属于5门8纲20目29科66属,物种组成为硅藻-绿藻-蓝藻型;(2)在水平方向上,平均细胞丰度为1.845×10^(4)个/L,平均生物量为0.012mg/L;在垂直方向上,平均细胞丰度为1.006×10^(4)个/L,平均生物量为0.006mg/L;(3)巴松错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水平分布较为均匀,群落复杂程度相对较高,较垂直分布更稳定;(4)RDA分析结果表明,电导率是影响巴松错夏季浮游植物水平群落变异的主要环境因子,浊度是影响垂直变异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水平分布 垂直分布 巴松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南部温泉泛化种和特化种的群落构建过程
6
作者 闫冰洁 徐佳杰 +3 位作者 卫佩佩 王陈 姜传奇 巴桑 《水生生物学报》 2025年第7期45-56,共12页
研究利用18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环境因子分析,探讨了西藏南部34个温泉中泛化种和特化种微真核生物的群落组装机制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特化种比例较高,优势门为子囊菌门、淡色藻门和节肢动物门;泛化种以子囊菌门、担... 研究利用18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环境因子分析,探讨了西藏南部34个温泉中泛化种和特化种微真核生物的群落组装机制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特化种比例较高,优势门为子囊菌门、淡色藻门和节肢动物门;泛化种以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脊椎动物亚门为主。特化种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泛化种,但均匀度较低。β多样性分析表明,两者均以物种更替为主。网络分析发现,特化种群落模块化程度更高,而泛化种联系紧密性更强,网络稳定性更高,有助于快速响应环境变化。随机性过程主导群落构建,泛化种以非主导过程和异质选择为主,特化种更多依赖同质扩散。环境因子中,温度、纬度和氨氮影响泛化种分布,温度和纬度对泛化种的影响更为显著,而温度、酸碱度和海拔对特化种更为重要,其中温度和酸碱度对特化种的影响更为显著。电导率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泛化种和特化种的群落构建过程。总体来看,泛化种适应能力更广,特化种则对特定生境表现出强适应性。研究为高原地热温泉生态系统群落组装机制及其生态功能提供了新视角,同时为全球极端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多样性 共现网络 微真核生物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