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雅砻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地形梯度分异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建伟 吴华 +8 位作者 许童 陈琳娜 孔玉忠 赵鑫永 郭齐韵 李佳潼 张泽林 朱康成 张晨光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6-406,共11页
[目的]分析雅砻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为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高精度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地形梯度分级、标准差椭圆和地理探测器,探究了近20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的时空演变... [目的]分析雅砻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为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高精度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地形梯度分级、标准差椭圆和地理探测器,探究了近20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的时空演变和地形梯度分异特征。[结果](1)草地是流域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占比达92.45%。研究期内林地、灌木和草地面积有所减少,其他类型有所增加;(2)流域ESV在研究期间增长了0.13%(0.16亿元),ESV在空间上呈现出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的特征。随着海拔、坡度和地形起伏度的抬升,ESV呈先增后降的分布规律,坡向梯度呈阴坡高于阳坡的特征。(3)流域ESV的标准差椭圆和重心在研究期内逐渐向西南方向移动,并趋于聚集。ESV的空间分异主要受自然和经济因子的影响,其中年均地温是主导因子(q=0.24),任意因子交互均增强了其分异性。[结论]依据雅砻河流域ESV的时空和地形分布特征,采取因地制宜的生态保护措施,促进流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地形梯度 空间分异 驱动因素 雅砻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巴松措真菌多样性、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预测
2
作者 周迪 王东旭 +3 位作者 格桑曲珍 欧美香 郭小芳 德吉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8-311,共14页
【目的】明确巴松措水体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以期为保护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高原湖泊生态系统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采集巴松措24个水样,利用ITS 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巴松措水体中真菌群落组成、功能预测和... 【目的】明确巴松措水体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以期为保护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高原湖泊生态系统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采集巴松措24个水样,利用ITS 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巴松措水体中真菌群落组成、功能预测和环境因子与真菌群落的相关性。【结果】共获得5 930个OTU,隶属于17个门,59个纲,137个目,327个科,591个属,815个种,表现出巴松措水体真菌丰富的多样性;巴松措水体真菌的优势菌门是子囊菌门(Ascomycota)、壶菌门(Chytridiomycota),未识别菌门Fungi_phy_Incertae_sedis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优势真菌目是Pezizales、Rhizophydiales、Fungi_ord_Incertae_sedis、Zygophlyctidales、Atheliales、Helotiales、Tremellales、Hypocreales;FUNGuild数据库分析发现,巴松措水体真菌的营养方式多样,共包含3类营养型和5类复合营养型功能菌群,其中共生营养型(Symbiotroph,10.68%-57.56%)占比最大,并含有大量未知功能菌群;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Simpson指数与Temp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0.50,P<0.05),与Shannon指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85,P<0.001),RDA分析表明:Temp、pH和DO是影响巴松措水体真菌群落组成的重要环境因子。【结论】巴松措水体真菌资源丰度多样性较高,真菌的营养方式以共生营养型为主,存在大量未知功能类群,是一个有待开发的生物资源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湖泊 水体真菌 生态功能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雅尼湿地洲滩植物群落优势种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
3
作者 阿旺罗布 王俊伟 +4 位作者 曾哲飞 李伟 闹增措 谭鑫 拉琼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58-1568,共11页
该研究旨在揭示西藏雅尼湿地洲滩植物群落的生态位特征及种间联结性,为高原典型河流湿地的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样地调查数据,测定了主要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采用方差比率(variance ratio,VR)、卡方检... 该研究旨在揭示西藏雅尼湿地洲滩植物群落的生态位特征及种间联结性,为高原典型河流湿地的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样地调查数据,测定了主要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采用方差比率(variance ratio,VR)、卡方检验、种间联结系数(association coefficient,Ac)和Spearman检验,对雅尼湿地洲滩优势植物群落中的15个主要植物物种进行了生态位和种间联结性分析。结果表明,雅尼湿地植物群落调查中共记录植物67种,隶属于26科57属,主要以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Poaceae)和莎草科(Cyperaceae)为主。其中,固沙草(Orinus thoroldii)、小花水柏枝(Myricaria wardii)和乌柳(Salix cheilophila)具有较高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在群落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总体生态位重叠值较低,表明物种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相似性较低,各物种间竞争趋于平衡,处于自然演替中期阶段;总体联结性呈显著正关联,χ^(2)检验、Ac值和Spearman检验均显示物种间多呈不显著联结,种间关系较为松散。优势种间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Ac值与生态位重叠及生态位相似系数的回归分析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该区域河谷自然植被恢复过程中,可优先选择生态位较广且适应能力强的植物进行互补种植,以恢复群落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尼湿地 优势种 生态位 种间联结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巴松错夏季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位及其种间联结性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洋 安瑞志 +2 位作者 王陈 潘成梅 巴桑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20,共10页
为了解青藏高原高寒湖泊不同空间维度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种的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选取青藏高原东南部最大的高寒冰山堰塞湖之一的巴松错为研究地点,2020年7月进行了浮游植物定性和定量采集,共采集水平和垂直维度浮游植物水样275个,结合生... 为了解青藏高原高寒湖泊不同空间维度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种的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选取青藏高原东南部最大的高寒冰山堰塞湖之一的巴松错为研究地点,2020年7月进行了浮游植物定性和定量采集,共采集水平和垂直维度浮游植物水样275个,结合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生态响应速率、总体联结性、χ^(2)检验、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比(PC)以及点相关系数(φ)等方法,分析优势种的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结果显示:(1)共鉴定出浮游植物优势种5属8种,均属于硅藻门;(2)生态位宽度值差异较大,可分为3大生态位类群,水平维度对二维生态位宽度影响较明显;(3)在水平维度上,生态位重叠度达到有意义的种对比例较高,具有明显的同质性;在垂直和水平-垂直维度上,生态位重叠度达到有意义的种对比例较低,具有明显的异质性;(4)夏季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种生态响应速率在水平维度上形成正反馈,在垂直和水平-垂直维度上形成负反馈,表明巴松错夏季浮游植物群落存在多稳态,垂直和水平-垂直维度群落较水平维度更稳定;(5)夏季浮游植物群落总体处于演替初期,有正向演替趋势,物种间联结性不强,种间关系较为松散。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高寒湖泊优势种生态位和群落多稳态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优势种 生态位 种间联结 巴松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拉鲁湿地浮游植物优势种时空动态及其生态适应性
5
作者 刘洋 张艳秋 +5 位作者 宋文涛 龚秋丽 刘傲 陈俊霖 安瑞志 巴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64-1878,共15页
高寒城市湿地是研究全球环境变化下湿地生态系统的天然实验室,对西藏拉鲁湿地浮游植物优势种的时空分布及其生态适应性进行深入研究,对有效保护和管理这一脆弱的生态系统至关重要。根据拉鲁湿地的地理特征和水流状况,设置42个采样点,于2... 高寒城市湿地是研究全球环境变化下湿地生态系统的天然实验室,对西藏拉鲁湿地浮游植物优势种的时空分布及其生态适应性进行深入研究,对有效保护和管理这一脆弱的生态系统至关重要。根据拉鲁湿地的地理特征和水流状况,设置42个采样点,于2021年7月(丰水期)、2021年10月(枯水期)和2022年5月(平水期)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采集水样126个,鉴定浮游植物和识别优势种,通过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相对资源占有率和生态响应速率计算生态位,并结合总体联结性、χ^(2)检验、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率(PC)及点相关系数(φ)等方法计算种间联结性,从时间、空间和时空3个维度对浮游植物优势种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拉鲁湿地丰水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09种,枯水期为294种,平水期为284种,其中优势种8种,隶属2门7属,中型脆杆藻为3个水情期均出现的优势种。2)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值差异较大,通过生态位宽度聚类分析可分为三大生态位类群,且时空生态位宽度的变化幅度受时间维度生态位宽度影响比较明显。3)在时间维度上,达到有意义的生态位重叠值(O_(ik)>0.3)种对比例较高,具有明显的时间同步性;在空间维度上,达到有意义的生态位重叠值(O_(ik)>0.3)种对比例较低,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在时空维度上,达到有意义的生态位重叠值(O_(ik)>0.3)种对比例较低,具有明显的时空交互性。4)拉鲁湿地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种生态响应速率在时间维度上显示出正反馈,在空间和时空维度上表现为负反馈,表明拉鲁湿地浮游植物群落存在群落多稳态,在空间和时空维度上的群落稳定性明显优于时间维度。5)拉鲁湿地浮游植物群落总体处于正向演替的稳定阶段,正联结种对多,显示出较为稳定的分布格局。本研究增强了对高寒城市湿地浮游植物优势种时空动态及其生态适应性的理解,为进一步研究拉鲁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和时空分布格局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时空生态位 优势种 种间联结 拉鲁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雅尼湿地水质评价及污染源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伟 杨崛园 +3 位作者 熊健 黄瑞卿 杨博 吕学斌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131,共13页
评价雅尼湿地水质状况,解析水体的污染来源,为雅尼湿地环境监测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基于雅尼湿地流域平水期58个样品的9项理化指标,运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水质指数法(WQI)对目标水体水质状况和富营养化水... 评价雅尼湿地水质状况,解析水体的污染来源,为雅尼湿地环境监测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基于雅尼湿地流域平水期58个样品的9项理化指标,运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水质指数法(WQI)对目标水体水质状况和富营养化水平进行评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模型对雅尼湿地水质特征及污染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雅尼湿地总磷(TP)、氨氮(NH_(3)-N)和化学需氧量(COD)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类水质标准,总氮(TN)达到Ⅱ类水质标准,湿地整体水质良好;湿地TLI为36.88,为中营养状态;综合污染指数为0.74,表现为轻污染,TN和TP值的污染分担率高于60%,是湿地水体主要的污染因子;WQI总体处于“良好”水平;(2)PCA结果显示,前4项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82.497%,第1主成分(PC1)推测为自然源,第2主成分(PC2)推测为农业-生活源,第3主成分(PC3)推测为畜禽养殖-农业源,第4主成分(PC4)推测为藻类暴发源;根据主成分/综合主成分得分分析雅尼湿地水质空间变化总体呈上游优于中下游的特征;(3)APCS-MLR模型结果显示,自然源对雅尼湿地水质影响的贡献率为31.64%,未知源贡献率为30.47%,畜禽养殖-农业混合源贡献率为23.30%。TN、TP和NH_(3)-N的主要来源为农村化肥施用、牲畜集聚排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尼湿地 水质评价 污染源解析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某垃圾填埋场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及源解析研究
7
作者 旦增 惠欣颖 +3 位作者 周鹏 祝景亮 扎西措姆 孟德安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24-2834,共11页
为评估高寒高海拔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及人体健康风险,以拉萨市的一个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于研究区域内采集31个土壤点位,分析土壤样品中Cu、Pb、Zn、Cr、Ni、Cd、As和Hg的含量,综合运用地积累指数法(I_(geo))和改进... 为评估高寒高海拔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及人体健康风险,以拉萨市的一个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于研究区域内采集31个土壤点位,分析土壤样品中Cu、Pb、Zn、Cr、Ni、Cd、As和Hg的含量,综合运用地积累指数法(I_(geo))和改进的内梅罗污染指数法(I_(MN))探讨其重金属污染特征,并借助美国环保局推荐使用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开展生态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进而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PMF)模型进行重金属的简易来源解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域中8种重金属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除Cr和Ni外的6种重金属的变异系数均较高。地积累指数和改进的内梅罗污染指数表明垃圾填埋下游区域污染最为严重,典型代表为样点17。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单一重金属造成的生态风险水平较低,但综合生态风险水平较高,大部分为中等潜在生态风险。健康风险评价表明,成人受到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水平均高于儿童。在所有样点中,儿童和成人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除样点17儿童和成人的非致癌风险)。源解析表明,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主要受成土母质源、人类生产活动源和交通污染源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生活垃圾填埋场后续整治提供科学依据,为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生活垃圾填埋场 重金属污染 生态风险 健康风险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热振国家森林公园土壤原生动物群落沿海拔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联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黄倩 朱时应 +3 位作者 李天顺 李明燕 索南措 普布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9-508,共10页
土壤原生动物是土壤中一类微型单细胞真核生物,是土壤的关键组成部分,对土壤环境质量动态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为了解不同海拔土壤原生动物群落组成、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于2021年7月根据西藏热振国家森林公... 土壤原生动物是土壤中一类微型单细胞真核生物,是土壤的关键组成部分,对土壤环境质量动态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为了解不同海拔土壤原生动物群落组成、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于2021年7月根据西藏热振国家森林公园地理特征设置了3种不同海拔(低,LA;中,MA;高,HA)共9个样地,采用“非淹没培养法”、“活体观察法”和“Wilbert蛋白银法”对土壤原生动物进行培养和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研究区3种不同海拔共鉴定出土壤原生动物76种,隶属2门12纲23目32科46属,优势纲为动鞭纲(Zoomastigophorea),占总物种数的22.37%。其中,低海拔以动鞭纲为主,中高海拔以肾形纲(Colpodea)占据优势,这与肾形纲的生长方式为R-对策有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3种海拔段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土壤pH、含水量在低海拔和高海拔间存在差异。共发生网络分析显示,3个不同海拔土壤原生动物物种的共现网络节点间的关系主要为正相关。Mantel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总磷是影响土壤原生动物群落组成的主要驱动因子。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西藏热振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变化,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振国家森林公园 土壤原生动物 群落多样性 共现网络 分布格局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当量因子法的西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永华 曹鹏熙 +1 位作者 拉琼 其美多吉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4年第4期13-21,共9页
西藏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准确估算西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认识、生态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当量因子法,结合西藏生态系统面积数据和主要粮食作物数据来估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1)西藏不同类型生... 西藏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准确估算西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认识、生态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当量因子法,结合西藏生态系统面积数据和主要粮食作物数据来估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1)西藏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43202.57×10^(8)元。草地的价值最高,为16508.80×10^(8)元,占总价值的38.2%,其次是林地、水域和湿地,荒漠和耕地最低,仅占总价值的1.4%;湿地的单位面积服务价值最高,为178595.58元/hm^(2),占比为43.1%。废物处理和水源涵养的价值和单位面积服务价值均最高,占比分别为41.3%和55.7%,食物生产最低,占比分别为1.9%和1.2%。(2)林地生态系统中原材料的价值最高,为1325.15×10^(8)元,价值贡献比例为91.3%。(3)由于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增长受其分布面积和单价的影响,因此将草地和荒漠定义为“面积增长型”,耕地、湿地和水域定义为“单价增长型”,林地定义为“稳步增长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生态系统 服务价值 当量因子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南植被碳利用效率的时空变化与生态网络构建
10
作者 卢杰 施奇 +1 位作者 韩嘉华 于强 《高原农业》 2025年第1期1-15,64,F0002,共17页
碳循环在全球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碳循环的反馈效应将对未来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西藏地区东南部(林芝市和昌都市)为研究区域,以相应月份和年份MOD17A2HGF GPP,MOD17A2HGF PSN_(net)数据为主要数据源,探讨时空变... 碳循环在全球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碳循环的反馈效应将对未来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西藏地区东南部(林芝市和昌都市)为研究区域,以相应月份和年份MOD17A2HGF GPP,MOD17A2HGF PSN_(net)数据为主要数据源,探讨时空变化格局,并结合气象数据对藏东南植被CUE进行相应系统分析,还建立一个生态网络来研究CUE变化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月尺度上,区域CUE随生长季变化明显,变异规律在不同植被类型中有所差异。年尺度上,CUE整体呈现不显著的上升趋势,但2019-2022年CUE波动幅度加大。藏东南CUE随温度和降水变化,且温度对CUE变化更显著,相关性较强。气温和降水对藏东南区域CUE变化趋势呈现相反的现象。藏东南地区生态节点和廊道的数量逐年减少,需要添加生态垫脚石增加生态源地,减少生态廊道提高藏东南生态系统稳定。藏东南生态源区CUE的变化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东南 碳利用效率 时空变化 网络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禁牧对西藏亏祖山温性草原主要植物生态位及种间联结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金涛 张晓晗 +2 位作者 尹正辉 桑旦群培 古桑群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0-337,共8页
【目的】揭示禁牧处理对西藏亏祖山温性草原优势植物群落中主要植物物种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的影响,为青藏高原温性草原植物多样性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Levins”方法、方差比率法(V_(r))、卡方检验、联结系数(A_(... 【目的】揭示禁牧处理对西藏亏祖山温性草原优势植物群落中主要植物物种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的影响,为青藏高原温性草原植物多样性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Levins”方法、方差比率法(V_(r))、卡方检验、联结系数(A_(c))和Ochiai(O_(i))指数,对亏祖山温性草原优势植物群落中的8个主要植物物种进行分析。【结果】(1)禁牧增加了草沙蚕(Tripogon bromoides)、高山嵩草(Carex parvula)、白草(Pennisetum flaccidum)和丝颖针茅(Stipa capillacea)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2)研究区内禁牧处理的群落总体表现为负关联(V_(r)=0.43),自然放牧群落总体表现为正关联(V_(r)=1.21);χ^(2)检验表明8个优势物种所组成的28个种对在禁牧和自然放牧处理下分别有67.9%和53.6%的种对表现出负联结性;联结系数Ac值表明,禁牧和自然放牧处理下分别有50%和42.9%的种对均呈负联结;禁牧使得优势种(草沙蚕、高山嵩草、白草和丝颖针茅)之间的Oi指数增大。【结论】禁牧使亏祖山温性草原优势植物群落内种间竞争加强,种间关系变紧密,群落结构趋于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牧 亏祖山 生态位 种间联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与样本优化的滑坡易发性评价: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齐韵 吴华 +3 位作者 李佳潼 徐悦 陈琳娜 周建伟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8-322,共15页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影响滑坡灾害频发。本文以昌都市为研究区,选取斜坡单元为评价单元,采用马氏距离对425个正样本数据进行离群值筛选并剔除,选取高程、坡度、坡向、NDVI等15个影响因素为评价因子,采用信息量法(IV...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影响滑坡灾害频发。本文以昌都市为研究区,选取斜坡单元为评价单元,采用马氏距离对425个正样本数据进行离群值筛选并剔除,选取高程、坡度、坡向、NDVI等15个影响因素为评价因子,采用信息量法(IV)选取负样本点,使用准确率、Kappa系数以及ROC曲线指标对优化前后模型性能进行对比,基于随机森林(RF)和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算法开展研究区的滑坡易发性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坡度等10个评价因子满足独立性要求;2)RF与XGBoost模型预测性能较好且优化后样本性能优于优化前;3)基于ROC精度评价,得出RF(0.993)与XGBoost(0.922)模型预测准确性特别高,且RF模型总体上优于XGBoost模型;4)距道路距离、距河流距离是影响滑坡的主要因子。文章通过对正负样本的优化,有效解决了研究区样本的不平衡问题,为滑坡灾害空间预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单元 样本优化 易发性 随机森林 极端梯度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合西藏地区的归一化植被指数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13
作者 孟慧美 吴凌霄 +1 位作者 宣越健 米玛旺堆 《气候与环境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9-211,共13页
基于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方法、随机森林(RF)方法、Prophet方法构建适合西藏地区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预测模型,利用羊八井地区2000~2021年MODIS遥感NDVI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地... 基于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方法、随机森林(RF)方法、Prophet方法构建适合西藏地区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预测模型,利用羊八井地区2000~2021年MODIS遥感NDVI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地区植被覆盖率总体呈现不明显减少趋势;3个预测模型中,RF预测精度最高,其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决定系数,分别达到了6.92%、4.04%、0.9;小波变换方法能有效提高模型预测精度;组合模型可以提高预测精度,其中误差倒数权重组合模型优于平均权重和方差倒数加权组合模型。因此可以利用RF等机器学习方法结合小波变换、组合模型在西藏地区进行NDVI预测,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农牧业生产决策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预测模型 随机森林(RF)方法 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方法 Prophet方法 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参适应高海拔极端环境的转录调控模式研究
14
作者 赵宁 韦亦泠 +1 位作者 刘星 丁亚丽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5,97,共13页
利用转录组和代谢组综合分析不同海拔绵参的差异代谢物和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出参与绵参适应高海拔极端流石滩环境的关键代谢物及基因,解析绵参适应青藏高原极端流石滩环境的适应性分子基础。结果表明:参与高海拔适应相关的次级代谢物(黄... 利用转录组和代谢组综合分析不同海拔绵参的差异代谢物和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出参与绵参适应高海拔极端流石滩环境的关键代谢物及基因,解析绵参适应青藏高原极端流石滩环境的适应性分子基础。结果表明:参与高海拔适应相关的次级代谢物(黄酮类、苯丙素类的生物合成),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脂质(不饱和脂肪酸、甘油磷脂、亚油酸)等在绵参总代谢物中被注释到,并且高海拔居群叶片中黄酮类、苯丙素类等抗氧化类代谢物及相关通路被显著富集;叶片中山柰酚-7-O-葡萄糖苷、山柰酚-7-新橘皮糖苷、芹甙元-7-咖啡基葡萄糖苷和山柰酚-3-葡萄糖苷等物质的积累或与绵参绒毛形成有关;高海拔居群根中谷胱甘肽及抗坏血酸合成相关基因被显著富集,这些基因在抗氧化防御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研究为揭示绵参适应高海拔极端环境的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参 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 高海拔 适应性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的高寒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以拉萨拉鲁湿地为例
15
作者 刘傲 王陈 +5 位作者 韩梦姣 棚琼 卫佩佩 安瑞志 巴桑 刘洋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73-2188,共16页
城市湿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其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有助于了解湿地的当前状况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为探究西藏拉萨拉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1年7月(夏季)、10月(秋季)和2022年5月(春季)在拉鲁湿... 城市湿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其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有助于了解湿地的当前状况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为探究西藏拉萨拉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1年7月(夏季)、10月(秋季)和2022年5月(春季)在拉鲁湿地主要水系采集浮游植物样品并测定水环境因子,鉴定浮游植物物种并计算其细胞丰度和生物量,利用浮游植物形态功能群(MBFG)、水质指数(WQI)和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评价该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分析水质及形态功能群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了P-IBI值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基于WQI值评价,拉鲁湿地水质总体为“良好”~“中等”,水质存在时空差异,春季最好、秋季次之、夏季最差,东部优于西部。(2)基于P-IBI值评价,拉鲁湿地3个季节整体的水生态健康状态为“健康~亚健康”,春季水生态健康状态优于秋季和夏季,中东部样点普遍优于西南部和东北部。(3)P-IBI值与WQI值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基于P-IBI评价拉鲁湿地水生态健康状态与WQI评价结果基本一致。溶解氧是影响拉鲁湿地水生态健康状态的主要水环境因子,气温、水量、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类型是影响拉鲁湿地水质和水生态健康状态的重要影响因素。(4)春季浮游植物Ⅰ和Ⅲ类功能群丰度随拉鲁湿地水生态健康状况的下降而上升,夏季水体生态健康状况与功能群丰度变化关系不大,秋季Ⅲ和Ⅶ类功能群丰度的增加与水体生态健康状况的下降有显著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鲁湿地 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 形态功能群 水质指数 生态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第一大湖泊色林错热力学变化特征:双对流混合及影响因素
16
作者 秦璇 王君波 +5 位作者 叶传永 开金磊 汪婳 旺扎 鞠建廷 朱立平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48-2259,共12页
全球增温导致青藏高原湖泊热力学特征发生显著变化,对湖泊生态系统和水质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以西藏第一大湖泊色林错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连续的湖泊水温和气象观测,揭示了色林错年内热力学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对气象条件的响应过程。... 全球增温导致青藏高原湖泊热力学特征发生显著变化,对湖泊生态系统和水质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以西藏第一大湖泊色林错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连续的湖泊水温和气象观测,揭示了色林错年内热力学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对气象条件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基于2021年6月-2022年12月水温剖面的连续观测,色林错属于双对流混合型湖泊,热力学状态可分为冬季结冰期(12月初-次年4月底)、春季混合期(4月中下旬-5月中旬)、夏季分层期(5月中旬-11月中旬)和秋季混合期(11月中旬-12月中旬)四个阶段。色林错于结冰期(3月中旬)开始进入热力学分层状态。随着冰面融化,进入湖水的辐射增强以及高盐度导致冰下水体快速稳定分层,表层水体得以快速升温。但色林错可能由于盐度梯度的存在,整个水柱在春季未发生完全混合,混合现象只局限在表层0~30 m的水体,底部水体一直保持缓慢的增温现象。色林错湖泊稳定度指标施密特稳定度变化范围为0~520 J/m^(2)。从温跃层的变化特征来看,2021年和2022年温跃层的变化规律非常相似,夏季分层期温跃层最大深度在17 m左右。风速和净辐射对色林错热分层不同时期的驱动机制不同:风力和净辐射在形成期共同主导了热分层的形成,而净辐射减弱是导致热力学分层消失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气温变化幅度较表层水温变化更大,表层水温滞后于气温21 d左右。本研究首次对色林错开展了湖水热力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为深入理解青藏高原内陆湖泊水温变化及其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以及湖泊模型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分层 水温变化 双对流湖泊 青藏高原 色林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阿里地区变色锦鸡儿灌丛地上群落特征
17
作者 赵磊磊 李博文 +9 位作者 吕静雅 庞哲 吕汪汪 孙建平 周阳 陈兰英 贾跃凤 刘云霞 牛海山 汪诗平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04-2211,共8页
变色锦鸡儿(Caragana versicolor)是西藏西部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灌木物种。于2022年7月下旬和8月上旬在普兰、札达、噶尔和革吉等地选择9个调查地点,使用样方法调查了13个(10 m×10 m)变色锦鸡儿灌丛群落特征和36个(1 m×1 m)草... 变色锦鸡儿(Caragana versicolor)是西藏西部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灌木物种。于2022年7月下旬和8月上旬在普兰、札达、噶尔和革吉等地选择9个调查地点,使用样方法调查了13个(10 m×10 m)变色锦鸡儿灌丛群落特征和36个(1 m×1 m)草本层植被群落特征。结果表明:1)该地区的变色锦鸡儿灌丛冠幅较小且较低矮,在所调查的772株变色锦鸡儿灌丛中,约71.4%的灌丛冠幅小于0.3 m^(2),90.9%的灌丛高度低于20 cm;2)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和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是灌木群落草本层中的常见物种,其出现频率分别为58.3%和50.0%;3)回归分析发现,随着变色锦鸡儿灌丛数的增加,灌丛冠幅和灌丛高度显著降低;灌丛盖度与草本层平均高度显著正相关,但与物种丰富度显著负相关(P<0.05)。本研究揭示了变色锦鸡儿灌丛的地上群落特征,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和放牧对其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评估提供了本底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色锦鸡儿 高寒灌丛草原 群落特征 物种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巴松错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
18
作者 周迪 欧美香 +4 位作者 王东旭 王兰 薛曌 德吉 郭小芳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45-1056,共12页
以西藏湖泊巴松错为研究对象,利用传统纯培养技术,结合16S rDNA基因鉴定技术,研究巴松错水体可培养细菌的群落结构和组成差异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从巴松错24份水样中分离的细菌隶属于4门25属70种,可培养细菌群落由变形菌门(... 以西藏湖泊巴松错为研究对象,利用传统纯培养技术,结合16S rDNA基因鉴定技术,研究巴松错水体可培养细菌的群落结构和组成差异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从巴松错24份水样中分离的细菌隶属于4门25属70种,可培养细菌群落由变形菌门(Pseudomonadot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芽孢杆菌门(Bacillota)和放线菌门(Actinomycetota)组成,优势属分别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和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优势种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阴城假单胞菌(Pseudomonas umsongensis)、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oae)。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氨氮、温度、总氮是影响细菌多样性指数和总丰度的主要因素;CCA分析发现,氨氮、生化需氧量(BOD)、温度对细菌群落的解释度较高,其中氨氮是巴松错可培养水体细菌群落多样性的显著影响因子(P<0.05)。综上所述,巴松错水体可培养细菌资源丰富,多样性较高,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受多种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其中氨氮是影响水体细菌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该研究完善了对巴松错水体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资源的认知,为巴松错细菌资源多样性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培养细菌 细菌多样性 水体理化参数 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市中心城区生态服务价值与人类活动时空耦合分析
19
作者 张家睿 米玛旺堆 +1 位作者 程励 钱丽源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6-95,共10页
【目的】高海拔城市生态系统对人为干扰具有特殊敏感性,其生态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与人类活动强度(human activity intensity,HAI)的耦合规律尚未明晰。揭示拉萨市中心城区ESV与HAI的时空交互特征,阐明快速城市化进程... 【目的】高海拔城市生态系统对人为干扰具有特殊敏感性,其生态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与人类活动强度(human activity intensity,HAI)的耦合规律尚未明晰。揭示拉萨市中心城区ESV与HAI的时空交互特征,阐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ESV的响应阈值,可为高海拔城市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提供定量依据。【方法】基于2007—2022年土地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在0.5 km×0.5 km格网尺度下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生态服务价值流向损益模型、人类活动强度指数评估模型和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探讨拉萨市中心城区ESV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HAI的关联性。【结果】1)2007—2022年拉萨市耕地和绿地小幅减少,城市建设用地大幅增加,土地类型转换以由耕地和草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为主;2)2007—2022年拉萨市中心城区ESV呈下降趋势,共减少4628万元,在空间分布上,植被覆盖是影响区域空间分异的关键因素,拉萨河流域和拉鲁湿地附近ESV最高,向中心城区方向逐渐减弱;3)人类活动强度高影响区集中在拉萨市老城区,并向外扩展形成东、西翼延伸态势;低影响区域则位于中心城区南部;4)ESV与HAI的空间关联性呈现衰减趋势,全局莫兰指数从2007年的0.249197下降至2022年的0.083119,局部聚类类型以低ESV-高HAI和高ESV-高HAI聚集为主。【结论】揭示高海拔城市存在人类活动强度阈值,可通过生态修复手段逆转局部生态系统退化,但城市扩张会加剧生态冲突。建议划定生态红线并实施差异化管控,支撑高海拔城市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 人类活动强度 空间关联分析 拉萨市中心城区 高海拔城市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典型高山河流尼洋河水体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
20
作者 母雪艳 李佳蔚 +4 位作者 郝兆 王艳红 黄帅帅 德吉 周永洪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7710-7721,共12页
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探究了尼洋河水体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发现尼洋河上中下游以及支流之间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尼洋河水体细菌群落主要由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蓝藻门、浮霉菌门等类群组成,优势种多为未知种... 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探究了尼洋河水体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发现尼洋河上中下游以及支流之间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尼洋河水体细菌群落主要由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蓝藻门、浮霉菌门等类群组成,优势种多为未知种,分别为Sporichthyaceae_sp.、Pseudarcicella_sp.、Limnohabitans_sp.、Flavobacterium_sp.、Candidatus_planktophila、Rhodoferax_sp.、Candidatus_nanopelagicus、f-Ilumatobacteraceae和hgcI_sp.,大量未知种的发现为青藏高原远古细菌多样性研究以及开发相关生物功能提供了可能。尼洋河上游的ASV数明显高于其它河段,α-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其Shannon指数、ACE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指数、以及Chao1指数均显著高于其它分段,说明尼洋河上游水体细菌的多样性最为丰富。中性群落拟合分析显示,相较于确定性过程而言,随机性过程对尼洋河水体细菌群落构建过程影响更大,不同区段细菌菌群差异主要与物种替换相关。生态位分析显示,巴河区段水体的生态位宽度均值最高但生态位重叠指数均值最低,说明巴河区段细菌优势种之间竞争程度较低。总的来说尼洋河水体细菌资源丰富,这对于青藏高原细菌多样性研究以及高原极端环境下功能性细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河流 尼洋河 水体细菌 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