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实现西藏大学改革发展新突破——对构建校院二级管理体制的思考 |
刘庆慧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4
|
|
2
|
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推进我校科学研究工作——在西藏大学第二届科研成果奖暨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
大罗桑朗杰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3
|
西藏边境贸易的历史演进与现实情况分析 |
扎西
普布次仁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4 |
21
|
|
4
|
藏族史前文化中的几何图形 |
大罗桑朗杰
华宣积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2
|
|
5
|
西藏高校人才培养特性分析与思考 |
王琼
娄源冰
刘旭明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2 |
|
|
6
|
西藏教育的特殊性分析与思考 |
房灵敏
王琼
娄源冰
李智元
尼玛拉姆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
|
7
|
西藏妇女对古代教育的贡献初探 |
强俄巴.次央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
|
8
|
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及对策 |
韦泰旭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
|
9
|
试论西藏人力资源开发与教育体制创新 |
房灵敏
占堆
贡秋扎西
娄源冰
罗华
江卫华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
|
10
|
浅谈西藏人力资源开发与教育机制创新 |
房灵敏
占堆
贡秋扎西
娄源冰
罗华
江卫华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
|
11
|
校园文化建设与西藏高校人才培养 |
张廷芳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
|
12
|
《诗经》中的理想爱情模式——从中西方爱情观念比较引出的思考 |
罗爱军
张廷芳
邓惠明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1
|
|
13
|
钢和泰对中国语言学的贡献 |
王启龙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1
|
|
14
|
钢和泰的“一稿两用” |
邓小咏
王启龙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15
|
试论吐蕃时期布达拉宫的建筑规模 |
强俄巴.次央
王清华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2 |
0 |
|
16
|
藏族传统数字文化探析 |
范春文
王琼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0 |
|
|
17
|
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科学研究,为提升我校科研水平而奋斗 |
房灵敏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
|
18
|
浅谈十三世达赖的新政措施 |
强俄巴.次央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
|
19
|
树立科研立校意识,促进藏大飞跃发展 |
张建文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
|
20
|
藏语对吐火罗语的若干影响 |
爱德华·萨丕尔
王启龙(译注)
杜静一(译注)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