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实现西藏大学改革发展新突破——对构建校院二级管理体制的思考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庆慧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3,58,共4页
本文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发,就构建西藏大学校院二级管理体制进行了探讨,认为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和创新,是合理配置和用好高等教育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 “三个代表” 西藏大学 校院二级管理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推进我校科学研究工作——在西藏大学第二届科研成果奖暨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2
作者 大罗桑朗杰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2,共2页
关键词 十六大精神 科学研究工作 西藏大学 学术研讨会 科研成果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边境贸易的历史演进与现实情况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扎西 普布次仁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1-7,共7页
西藏地方边境贸易发展历史悠久,在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特点。西藏边境贸易一方面推动了藏区畜牧业产品和其他农副产品大量流入其他周边国家和地区,同时其他地区的茶叶、绢、布、陶瓷、米面、调料、茜草及手工产品也大量进入藏区,边民之间... 西藏地方边境贸易发展历史悠久,在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特点。西藏边境贸易一方面推动了藏区畜牧业产品和其他农副产品大量流入其他周边国家和地区,同时其他地区的茶叶、绢、布、陶瓷、米面、调料、茜草及手工产品也大量进入藏区,边民之间互设贸易,互通有无,促进了双方畜牧业、手工等产业的发展,增强了边民间以及我国与相邻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和睦邻友好关系。文章追本溯源阐述了西藏边境贸易的历史,分析了现存问题,并提出了大力加强边贸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通关环境;优化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及附加值;加大对边境旅游的扶持力度;注重制度体系建设力度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边境贸易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族史前文化中的几何图形 被引量:2
4
作者 大罗桑朗杰 华宣积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28-34,共7页
 该文从西藏考古出土的石器、陶器等,对藏族史前文化中的几何图形进行了研究,认为藏族先民在长期使用制作和改进石器和陶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某些几何图形的观念。
关键词 藏族 史前文化 几何图形 石器 陶器 西藏考古 古代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高校人才培养特性分析与思考
5
作者 王琼 娄源冰 刘旭明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150-155,共6页
西藏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贯穿教学全过程,体现在各个教学环节和学校的各个方面。文章通过对西藏高校人才培养特性的分析,从"靠得住"的政治要求"、用得上"的质量标准、"留得下"的... 西藏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贯穿教学全过程,体现在各个教学环节和学校的各个方面。文章通过对西藏高校人才培养特性的分析,从"靠得住"的政治要求"、用得上"的质量标准、"留得下"的服务面向等方面总结了西藏高校人才培养经验,探索西藏高校人才培养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校 人才培养 靠得住 用得上 留得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教育的特殊性分析与思考
6
作者 房灵敏 王琼 +2 位作者 娄源冰 李智元 尼玛拉姆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5-9,共5页
教育是实施"科教兴藏"战略的基础,也是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前提、要求和强大助推力。由于特殊的发展历史、政治环境、经济基础、自然条件、人口状况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西藏教育的特殊性,形成了西藏教育的特点。文章通过分... 教育是实施"科教兴藏"战略的基础,也是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前提、要求和强大助推力。由于特殊的发展历史、政治环境、经济基础、自然条件、人口状况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西藏教育的特殊性,形成了西藏教育的特点。文章通过分析西藏教育历史进程中的制约性因素,提出将特殊性转化为特色和优势,围绕"七个坚持"对西藏民族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教育 特殊性 思考 特色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妇女对古代教育的贡献初探
7
作者 强俄巴.次央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39-43,共5页
在西藏历史发展进程中,西藏妇女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古代教育,为西藏古代教育的形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依据藏文史料和有关藏族女性的传记,结合其他资料分析了西藏妇女接受教育的状况和西藏妇女对西藏古代教... 在西藏历史发展进程中,西藏妇女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古代教育,为西藏古代教育的形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依据藏文史料和有关藏族女性的传记,结合其他资料分析了西藏妇女接受教育的状况和西藏妇女对西藏古代教育的贡献。认为,要体现西藏古代教育史研究的完整性,丰富西藏妇女研究的内容,有必要对西藏妇女与古代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妇女 古代教育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及对策
8
作者 韦泰旭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S1期16-19,23,共5页
文章通过分析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和西藏现状,并与全国就业发展做比较,对西藏高校及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就业制度改革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 西藏高校毕业生 就业制度 改革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西藏人力资源开发与教育体制创新
9
作者 房灵敏 占堆 +3 位作者 贡秋扎西 娄源冰 罗华 江卫华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5-10,共6页
21世纪,知识和技术将成为经济生活的主导因素。它昭示着一场正在酝酿中的生产力革命以及未来的经济格局。人力资源作为生产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必将在其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西藏在教育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发展水平上明显滞后,实... 21世纪,知识和技术将成为经济生活的主导因素。它昭示着一场正在酝酿中的生产力革命以及未来的经济格局。人力资源作为生产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必将在其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西藏在教育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发展水平上明显滞后,实现西藏教育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从不断进步到全面繁荣、“从输血”模式变为“造血”模式都面临着新的环境和新考验。因此,我们必须总结西藏教育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持续进步的基本经验,作为我们不断改革和创新西藏教育模式的依据和出发点,为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寻求动力;并通过检查目前教育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的体制,从而为以制度变迁推动教育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这一基本模式奠定新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人力资源 教育体制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西藏人力资源开发与教育机制创新
10
作者 房灵敏 占堆 +3 位作者 贡秋扎西 娄源冰 罗华 江卫华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4-8,共5页
文章根据西藏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现状,立足西藏教育发展实际,分析了西藏教育现状,指出了教育机制上的一些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推动教育机制创新的新思路与举措,以完善西藏教育机制和实现教育创新为目标,从而为培养创新... 文章根据西藏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现状,立足西藏教育发展实际,分析了西藏教育现状,指出了教育机制上的一些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推动教育机制创新的新思路与举措,以完善西藏教育机制和实现教育创新为目标,从而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扫除制度障碍,为真正实现教育资源向生产力的转化,为推动西藏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创新 教育机制创新 西藏人力资源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文化建设与西藏高校人才培养
11
作者 张廷芳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80-83,共4页
文章从西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校园文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目前西藏高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举措及现状等方面全面论述校园文化建设与西藏高校人才培养的关系,提出了西藏高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西藏高校要根据经... 文章从西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校园文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目前西藏高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举措及现状等方面全面论述校园文化建设与西藏高校人才培养的关系,提出了西藏高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西藏高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形成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为人才培养创造必要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文化建设 人才培养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中的理想爱情模式——从中西方爱情观念比较引出的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爱军 张廷芳 邓惠明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59-67,81,共10页
爱情是古往今来人们歌唱不已的一个主题,但经过比较,就会发现中西方文化中爱情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很大差异。本文试图从中西方爱情观念的这种差异出发,结合传统文化的研究重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爱情模式,以期加深对此问题的... 爱情是古往今来人们歌唱不已的一个主题,但经过比较,就会发现中西方文化中爱情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很大差异。本文试图从中西方爱情观念的这种差异出发,结合传统文化的研究重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爱情模式,以期加深对此问题的理解与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爱情 《诗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和泰对中国语言学的贡献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启龙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42-149,共8页
文章通过对钢和泰著述及其往来书信等第一手材料的阅读、整理、分析,考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学术现代化进程中,钢和泰对中国语言学,尤其是利用音译佛典进行汉语音韵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
关键词 钢和泰 中国语言学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和泰的“一稿两用”
14
作者 邓小咏 王启龙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95-99,共5页
文章根据钢和泰生前有关来往信件,就其所谓"一稿两用"事件作一简述,藉此我们可以从钢和泰对事件处理的全过程中学习某些有益的东西。
关键词 钢和泰 一稿两用 考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吐蕃时期布达拉宫的建筑规模
15
作者 强俄巴.次央 王清华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86-90,共5页
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是西藏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西藏文明的象征。在一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布达拉宫的建筑规模发生了巨大变化。文章试图从吐蕃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中提取有关布达拉宫的零星记载,分析自吐蕃时期布达拉宫建筑规模的变化,... 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是西藏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西藏文明的象征。在一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布达拉宫的建筑规模发生了巨大变化。文章试图从吐蕃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中提取有关布达拉宫的零星记载,分析自吐蕃时期布达拉宫建筑规模的变化,为还原布达拉宫的原貌提供一些历史的线索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达拉宫 吐蕃 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族传统数字文化探析
16
作者 范春文 王琼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63-69,共7页
数字文化是各种宇宙观、哲学观、宗教观、文化观、价值观、审美观的反映和象征,不同的民族因其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过程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数字文化。文章从数字源流、数字异名、数字喜好、数字应用等方面对藏族传统数字文化进行初步探析... 数字文化是各种宇宙观、哲学观、宗教观、文化观、价值观、审美观的反映和象征,不同的民族因其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过程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数字文化。文章从数字源流、数字异名、数字喜好、数字应用等方面对藏族传统数字文化进行初步探析,由数字文化角度探视藏民族丰富多彩的人文精神世界,展现藏民族非物质文化基础和独特的心理文化,发挥数字在跨文化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数字 文化 数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科学研究,为提升我校科研水平而奋斗
17
作者 房灵敏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5,共5页
关键词 科研水平 科学发展观 科学研究 工作会议 科研工作 第三届 第四届 工作面 老师 成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十三世达赖的新政措施
18
作者 强俄巴.次央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20-23,共4页
文章就十三世达赖的新政措施做了探讨,认为十三世达赖的新政从巩固农奴主的政教合一的封建统治出发,加强了对广大农奴的控制;新政对西藏地方经济作了整顿和改革;新政把提倡教育放到很重要的地位;新政注重医药健康事业,这些主张在当时的... 文章就十三世达赖的新政措施做了探讨,认为十三世达赖的新政从巩固农奴主的政教合一的封建统治出发,加强了对广大农奴的控制;新政对西藏地方经济作了整顿和改革;新政把提倡教育放到很重要的地位;新政注重医药健康事业,这些主张在当时的西藏社会进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由于受当时条件的局限,新政措施也有消极和不成熟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世达赖 新政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立科研立校意识,促进藏大飞跃发展
19
作者 张建文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6-10,共5页
关键词 科研工作 工作会议 科学发展观 工作经验 先进个人 先进集体 第四届 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语对吐火罗语的若干影响
20
作者 爱德华·萨丕尔 王启龙(译注) 杜静一(译注)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50-57,共8页
文章对爱德华·赫尔曼先生的《吐火罗语残卷》进行译注,利用藏语和吐火罗语的语法、借词等方面的比较研究,证实藏语对吐火罗语的影响,对于吐火罗语在印欧语中位置的确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爱德华·赫尔曼 藏语 吐火罗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