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拉鲁湿地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子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洋 安瑞志 +4 位作者 杨号 张艳秋 陈俊霖 马文强 巴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3-415,共13页
为了解西藏拉鲁湿地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子,于2021年7月、10月和2022年5月在拉鲁湿地主要水系进行定性和定量样品采集,共采集浮游植物水样126个,从不同季节和不同生境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多样性等方面入手,探讨拉鲁湿地... 为了解西藏拉鲁湿地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子,于2021年7月、10月和2022年5月在拉鲁湿地主要水系进行定性和定量样品采集,共采集浮游植物水样126个,从不同季节和不同生境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多样性等方面入手,探讨拉鲁湿地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子,为研究拉鲁湿地生态系统和稳定发展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1)拉鲁湿地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32种(含变种和变型),隶属于8门13纲36目74科130属,物种组成表现为硅藻-绿藻-蓝藻型。2)拉鲁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参数在不同季节和不同生境之间存在差异。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秋季和春季,Simpson优势度指数显著高于秋季。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低于夏季和春季。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显著低于夏季和秋季。沼泽生境的浮游植物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湿草甸生境。3)季节是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差异的关键因素,生境对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较弱,夏季的距离衰减模式比秋季和春季更强。4)拉鲁湿地不同的浮游植物群落参数与不同环境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5)空间因素在解释浮游植物群落变异方面具有显著贡献,而快速变化的水质变量在决定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季节和缓慢变化水质因子的解释能力相对较弱,但仍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变异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鲁湿地 浮游植物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巴松错夏季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位及其种间联结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洋 安瑞志 +2 位作者 王陈 潘成梅 巴桑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20,共10页
为了解青藏高原高寒湖泊不同空间维度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种的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选取青藏高原东南部最大的高寒冰山堰塞湖之一的巴松错为研究地点,2020年7月进行了浮游植物定性和定量采集,共采集水平和垂直维度浮游植物水样275个,结合生... 为了解青藏高原高寒湖泊不同空间维度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种的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选取青藏高原东南部最大的高寒冰山堰塞湖之一的巴松错为研究地点,2020年7月进行了浮游植物定性和定量采集,共采集水平和垂直维度浮游植物水样275个,结合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生态响应速率、总体联结性、χ^(2)检验、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比(PC)以及点相关系数(φ)等方法,分析优势种的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结果显示:(1)共鉴定出浮游植物优势种5属8种,均属于硅藻门;(2)生态位宽度值差异较大,可分为3大生态位类群,水平维度对二维生态位宽度影响较明显;(3)在水平维度上,生态位重叠度达到有意义的种对比例较高,具有明显的同质性;在垂直和水平-垂直维度上,生态位重叠度达到有意义的种对比例较低,具有明显的异质性;(4)夏季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种生态响应速率在水平维度上形成正反馈,在垂直和水平-垂直维度上形成负反馈,表明巴松错夏季浮游植物群落存在多稳态,垂直和水平-垂直维度群落较水平维度更稳定;(5)夏季浮游植物群落总体处于演替初期,有正向演替趋势,物种间联结性不强,种间关系较为松散。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高寒湖泊优势种生态位和群落多稳态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优势种 生态位 种间联结 巴松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下游浮游植物群落构建机制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巢欣 杨胜娴 +4 位作者 刘惠秋 闫冰洁 卫佩佩 吴湘君 巴桑 《湖泊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5-228,I0024,共15页
为探究雅鲁藏布江下游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构建机制及驱动因子,本文于2022年5月(春季)、2023年7月(夏季)和9月(秋季)对雅鲁藏布江下游34个样点进行了浮游植物样品采集和环境因子的调查,利用显微镜鉴定浮游植物物种,分析该水域浮游植物... 为探究雅鲁藏布江下游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构建机制及驱动因子,本文于2022年5月(春季)、2023年7月(夏季)和9月(秋季)对雅鲁藏布江下游34个样点进行了浮游植物样品采集和环境因子的调查,利用显微镜鉴定浮游植物物种,分析该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并探究了不同季节浮游植物群落差异及群落构建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该水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69种及变种,隶属于8门10纲22目40科87属,细胞丰度为春季>夏季>秋季,物种数为秋季>春季>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整体呈现硅藻绿藻蓝藻型,共筛选出优势种12种,均为硅藻;2)Shann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及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夏季最低,主坐标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在季节上存在差异,通过分析3个季节的β多样性及组分分解得知,这种差异主要来源于周转,且周转组分在春季占比最大;3)中性群落模型及校正化随机率表明,随机性过程主导了雅鲁藏布江下游3个季节浮游植物群落的构建,方差分解分析结果显示地理因子的解释率(10.13%)大于环境因子(7.46%),经度、纬度和海拔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构建的主要地理因子,水温、pH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构建的主要环境因子;4)共现网络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间的相互作用以协作为主,且秋季的群落结构相较于春季和夏季更精简、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多样性 中性模型 校正化随机率 随机性过程 驱动因子 雅鲁藏布江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巴松错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的分布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洋 安瑞志 +2 位作者 王陈 潘成梅 巴桑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4-112,共9页
揭示西藏巴松错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高寒湖泊生态系统提供基础资料。于2020年7月对巴松错出入河流及其湖体设置15个水平采样点,并选择湖中心样点B15进行垂直分层采样,同时测定水体相... 揭示西藏巴松错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高寒湖泊生态系统提供基础资料。于2020年7月对巴松错出入河流及其湖体设置15个水平采样点,并选择湖中心样点B15进行垂直分层采样,同时测定水体相关理化指标。调查共采集水样275个,分析了浮游植物物种组成、细胞丰度、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并探讨浮游植物对水平和垂直环境梯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巴松错夏季共鉴定浮游植物167种,隶属于5门8纲20目29科66属,物种组成为硅藻-绿藻-蓝藻型;(2)在水平方向上,平均细胞丰度为1.845×10^(4)个/L,平均生物量为0.012mg/L;在垂直方向上,平均细胞丰度为1.006×10^(4)个/L,平均生物量为0.006mg/L;(3)巴松错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水平分布较为均匀,群落复杂程度相对较高,较垂直分布更稳定;(4)RDA分析结果表明,电导率是影响巴松错夏季浮游植物水平群落变异的主要环境因子,浊度是影响垂直变异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水平分布 垂直分布 巴松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高原湿地植物和土壤细菌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欧阳露 巴桑 +4 位作者 拉多 刘小艳 刘贵华 刘文治 丁帮璟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52,共9页
植物和微生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重要驱动力。了解湿地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关键影响因子,对于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西藏高原26个湿地进行野外调查和实验室... 植物和微生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重要驱动力。了解湿地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关键影响因子,对于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西藏高原26个湿地进行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以揭示湿地植物与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关系,明确影响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关键因子。结果显示,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细菌多样性显著相关,但驱动土壤细菌多样性变异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因子而非植物。植物多样性的变异主要受土壤电导率影响,而细菌多样性的变异则与海拔、年降水量、土壤pH值以及植物功能性状(叶片总氮和总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湿地 植物 微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拉萨河中下游不同水文期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晓东 潘成梅 +1 位作者 安瑞志 巴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8-130,共13页
为了探究拉萨河中下游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种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本文选取拉萨河中下游干流及其支流作为研究地点,设置了17个样点,于2015年5月、8月和2016年11月共采集了3个水文期的水样。通过定量样品和活体观察相结合的方法鉴定浮游植物... 为了探究拉萨河中下游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种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本文选取拉萨河中下游干流及其支流作为研究地点,设置了17个样点,于2015年5月、8月和2016年11月共采集了3个水文期的水样。通过定量样品和活体观察相结合的方法鉴定浮游植物物种,使用直接计数法统计浮游植物数量,共鉴定393种,隶属于6门8纲24目48科100属。计算优势种的优势度指数(Y),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和生态响应速率、总体联结性、χ^(2)检验以及共同出现百分比分析优势种的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整体为硅藻绿藻蓝藻型群落特征,浮游植物优势种(Y>0.02)共19种,均隶属硅藻门,其中尖针杆藻(Synedra acus)、双头针杆藻(S.amphicephala)等7个优势种是3个水文期的共有优势种,优势种出现频率和优势度在不同水文期均有差异。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变化范围为0.089~0.751,双头针杆藻在3个水文期均为优势种且生态位宽度值均大于0.5,表现出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属广生态位种;短小曲壳藻(Achnathes exigua)种间相互竞争激烈且生境趋向于特化,可作为拉萨河中下游水域的污染指示种。19个优势种的生态位重叠值变化范围为0.001~0.966,丰水期的短小曲壳藻和普通等片藻(Diatoma aulgare)占据的生境资源相近,表现出竞争干扰,生态位重叠值为平水期>丰水期>枯水期,总体上生态位重叠程度不高,对资源的利用共性小;不同水文期优势种相对资源占有量与生态位宽度的变化基本一致,资源利用量较高的藻种大多数具较强的发展空间。通过种间联结性分析,优势种种间联结性随季节更替逐渐降低,群落中各物种种间关系从平水期丰水期枯水期由紧密变为松散,呈现逆向演替的趋势,大多数种对的关联性未达到显著水平(χ^(2)>3.841),种间联结不紧密,优势种之间以及各优势种与环境之间未达到相对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生态位 种间联结性 拉萨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双湖地区高寒环境下植物群落格局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翘楚 古桑群宗 拉多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3,共13页
为探究藏北羌塘高原双湖地区植物群落组成、群落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素、群落稳定性,本研究以双湖地区为主要研究区域,共设置45个样点进行植被调查,运用灵活聚类法(Beta-flexible clustering)对群落进行数量分类,运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 为探究藏北羌塘高原双湖地区植物群落组成、群落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素、群落稳定性,本研究以双湖地区为主要研究区域,共设置45个样点进行植被调查,运用灵活聚类法(Beta-flexible clustering)对群落进行数量分类,运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典范对应分析(CCA)和对物种丰富度与环境因子进行广义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植物群落格局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综合群落植物优势种生态位特征、相对资源占有量和生态响应速率分析,探讨群落的稳定性及其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双湖地区共记录到153个物种,隶属于34科,92属,优势科为菊科、莎草科和十字花科,优势属为薹草属、风毛菊属和棘豆属。(2)聚类分析将植物群落分为紫花针茅群丛、鸡冠茶群丛、弱小火绒草群丛、垫状金露梅群丛和矮生嵩草群丛。(3)水热条件是影响群落结构和物种丰富度格局的重要因素。(4)在当前环境下,鸡冠茶群丛、弱小火绒草群丛和矮生嵩草群丛整体上较为稳定,而紫花针茅群丛和垫状金露梅群丛整体稳定性差,优势物种发展强烈,可能替代其他群落中的建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结构 物种丰富度 生态位 双湖地区 生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南部温泉泛化种和特化种的群落构建过程
8
作者 闫冰洁 徐佳杰 +3 位作者 卫佩佩 王陈 姜传奇 巴桑 《水生生物学报》 2025年第7期45-56,共12页
研究利用18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环境因子分析,探讨了西藏南部34个温泉中泛化种和特化种微真核生物的群落组装机制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特化种比例较高,优势门为子囊菌门、淡色藻门和节肢动物门;泛化种以子囊菌门、担... 研究利用18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环境因子分析,探讨了西藏南部34个温泉中泛化种和特化种微真核生物的群落组装机制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特化种比例较高,优势门为子囊菌门、淡色藻门和节肢动物门;泛化种以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脊椎动物亚门为主。特化种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泛化种,但均匀度较低。β多样性分析表明,两者均以物种更替为主。网络分析发现,特化种群落模块化程度更高,而泛化种联系紧密性更强,网络稳定性更高,有助于快速响应环境变化。随机性过程主导群落构建,泛化种以非主导过程和异质选择为主,特化种更多依赖同质扩散。环境因子中,温度、纬度和氨氮影响泛化种分布,温度和纬度对泛化种的影响更为显著,而温度、酸碱度和海拔对特化种更为重要,其中温度和酸碱度对特化种的影响更为显著。电导率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泛化种和特化种的群落构建过程。总体来看,泛化种适应能力更广,特化种则对特定生境表现出强适应性。研究为高原地热温泉生态系统群落组装机制及其生态功能提供了新视角,同时为全球极端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多样性 共现网络 微真核生物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中游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种时空生态位 被引量:8
9
作者 李晓东 巢欣 +3 位作者 刘惠秋 杨清 杨胜娴 巴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7746-7760,共15页
为探究雅鲁藏布江中游浮游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及其优势种时空生态位特征,于2021年7月、10月对该水域进行浮游植物样品的采集和水体理化因子的测定,鉴定浮游植物物种,计算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生态响应速率及相对资源... 为探究雅鲁藏布江中游浮游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及其优势种时空生态位特征,于2021年7月、10月对该水域进行浮游植物样品的采集和水体理化因子的测定,鉴定浮游植物物种,计算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生态响应速率及相对资源占有率,运用共现网络模型分析群落的种间关联性,并对浮游植物优势种与环境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水域共鉴定到浮游植物644种,隶属于8门12纲25目49科152属,其中,优势种22种,优势种中硅藻占90.9%,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丰水期的肘状针杆藻丰度最大(74.193×10^(4)细胞/L)且出现频率最高(0.867),是丰水期绝对优势种;整体上优势种生态位宽度时间(0.833)>空间(0.254),优势种时空生态位宽度主要受空间生态位宽度的影响,空间异质性是影响该水域浮游植物优势种分布的主要因素;优势种时空二维生态位无意义重叠的种对占40.69%,优势种时空二维的生态位重叠以中、低等级为主,优势种间对时空资源需求异质性高,种间潜在竞争关系较弱;该水域枯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的网络结构紧密,群落连通性、群落复杂度和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度较丰水期高,两个水文期群落共现网络以正关联为主,种间的协同作用强于竞争作用;该水域水环境因子能驱动群落中优势类群的生态位分化,NO3-N、WT是影响雅鲁藏布江中游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种生态位分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优势种 生态位 雅鲁藏布江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贡藏布沿岸种子植物组成及其区系特征分析
10
作者 王昌萍 陈新丰 +2 位作者 尹正辉 梁泽鹏 拉多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3年第4期11-20,114,共11页
通过野外植被实地调查和资料整理分析,以易贡藏布沿岸种子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区域内种子植物科、属组成特征及不同海拔种子植物物种丰富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共记录到种子植物87科257属428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7属13种,被子植物84... 通过野外植被实地调查和资料整理分析,以易贡藏布沿岸种子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区域内种子植物科、属组成特征及不同海拔种子植物物种丰富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共记录到种子植物87科257属428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7属13种,被子植物84科250属415种。科属的分布区类型中除世界广布外,热带科的比重略高于温带科,而温带属的比重占优势。SD值(植物区系种系分化度)和TSR(转换后的物种丰富度)与海拔变化不具明显相关性。与邻近区域的植物区系R/T值(热带成分/温带成分)比较,发现该研究区与色季拉山的植物区系最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区系 植物区系种系分化度值 热带成分 温带成分 易贡藏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特征对青藏高原湿地土壤氮转化及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影响
11
作者 冯恋 黄洁雅 +2 位作者 巴桑 熊翔 刘文治 《植物科学学报》 2025年第3期316-329,共14页
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改变土壤微环境、释放根际分泌物等多种途径调控湿地土壤的氮转化过程。为明确植被特征对土壤氮转化过程速率及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本研究在青藏高原选取26个典型湿地采集了根际土和裸土样品,... 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改变土壤微环境、释放根际分泌物等多种途径调控湿地土壤的氮转化过程。为明确植被特征对土壤氮转化过程速率及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本研究在青藏高原选取26个典型湿地采集了根际土和裸土样品,测定了土壤净氮矿化速率(NMR)、潜在硝化速率(PNR)、净硝化速率(NNR)、潜在反硝化速率(PDR)、背景反硝化速率(UDR)以及N2O产生速率,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得土壤微生物gdhA、amoA、norB和16S rRNA基因的绝对丰度。结果显示:(1)根际土的PNR显著低于裸土,而NMR和PDR显著高于裸土。根际土的gdhA、amoA、norB和16S rRNA基因丰度均显著高于裸土。(2)NMR与植物地上生物量和比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与叶片总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NR与植被Simpson指数呈显著正相关,NNR与叶片总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UDR与植被Pielou指数呈显著正相关。(3)植物生物量直接影响土壤氮矿化,并可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间接调控氮矿化过程。植物生物量和功能性状可通过土壤理化性质间接调控硝化和反硝化过程。研究结果说明,植被对土壤氮转化速率及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有一定调控作用,植物应作为重要生物因素纳入高寒湿地氮转化驱动机制研究和湿地氮素管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湿地 氮转化速率 功能基因丰度 根际土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