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高原濒危植物西藏巨柏光合作用日进程 被引量:43
1
作者 兰小中 廖志华 王景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172-3175,共4页
研究采用目前先进的光合作用测定系统L i-Cor-6400测定濒危物种西藏巨柏的光合作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西藏巨柏光合日进程表现为单峰型曲线,在12:00时左右达到最高峰,其光合作用不存在“午休现象”。在12:00时,西藏巨柏的气孔限制值和水... 研究采用目前先进的光合作用测定系统L i-Cor-6400测定濒危物种西藏巨柏的光合作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西藏巨柏光合日进程表现为单峰型曲线,在12:00时左右达到最高峰,其光合作用不存在“午休现象”。在12:00时,西藏巨柏的气孔限制值和水分饱和亏缺分别达到最大值,此时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在9:00时,西藏巨柏获得一天中最大的表观量子效率,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值。其蒸腾速率在13:00时最大,这个时间并不与光合速率最大值同步,这说明在西藏特殊的气候环境条件下,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很多。在光合速率的日进程中,高光合速率值(大于4.00μm o lCO2/(m2.s))持续时间在5h左右,这使得西藏巨柏的光合作用产物得以有效积累,也为西藏巨柏在半干旱环境中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巨柏 光合作用 表观量子效率 日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不同海拔梯度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石玉龙 周晨霓 +1 位作者 邱英强 王建锋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6年第4期147-153,165,共8页
对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3 700~4 200m海拔梯度上土壤物理性质、持水性能及土壤渗透性能进行测定,研究其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和水源涵养功能特征。结果表明: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容重在垂直剖面上表现为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增... 对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3 700~4 200m海拔梯度上土壤物理性质、持水性能及土壤渗透性能进行测定,研究其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和水源涵养功能特征。结果表明: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容重在垂直剖面上表现为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增大,随着海拔梯度的上升而减小。而土壤总孔隙度的变化特征与土壤容重正好相反,其中海拔4 200m处0~10cm土层的土壤容重最小,为0.561g/cm^3;海拔3 800m处、20~40cm土层的土壤容重最大,为1.1g/cm3。土壤最大持水量、最大滞留水量、饱和贮水量均随着海拔的上升而增加,土壤入渗性能指标(初渗速率、稳渗速率、平均渗透速率、渗透总量)在同一海拔梯度不同土壤层次上均表现为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而逐渐减小的趋势。从不同海拔梯度看,4个入渗指标在海拔3 700m处呈现最大值,而在海拔4 200m处呈现最小值。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海拔4 100m处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涵养水源功能最强,而海拔4 200m和海拔3 900m处最弱。总的来说,林线植被生境的脆弱和人为干扰是影响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 土壤特性 急尖长苞冷杉 色季拉山 海拔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eiades-1高分辨率影像像素级4种融合算法的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任德智 周尧治 +1 位作者 李江荣 钱登峰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4-39,共6页
基于Titan Image 8.0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平台,对法国和意大利联合研制的新一代极限性能高分辨小卫星Pleiades-1卫星影像(全色0.5 m+多光谱2.0 m)进行像素级4种融合算法融合效果的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对Pleiades-1高分辨率影像的4种... 基于Titan Image 8.0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平台,对法国和意大利联合研制的新一代极限性能高分辨小卫星Pleiades-1卫星影像(全色0.5 m+多光谱2.0 m)进行像素级4种融合算法融合效果的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对Pleiades-1高分辨率影像的4种融合算法融合中,pansharp算法融合效果最好,小波变换法融合算法次之,再次为HPF算法,PCA算法融合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tanImage Pleiades-1 影像融合 评价 算法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水文研究综述
4
作者 张程槊 方江平 冯磊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第9期35-37,41,共4页
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是生态环境脆弱的重点地区。介绍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划分及其生态水文研究的内容与意义,重点阐述了可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水文研究的典型模型如TOPMODEL、MIKE SHE、VIC、DH... 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是生态环境脆弱的重点地区。介绍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划分及其生态水文研究的内容与意义,重点阐述了可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水文研究的典型模型如TOPMODEL、MIKE SHE、VIC、DHSVM、SWAT等的形成、结构、适用时/空尺度、主要功能,并就我国学者对它们的一些应用进行的归纳与总结,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水文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地区 生态水文 水文模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高寒植物垫状雪灵芝过氧化物酶变异研究
5
作者 兰小中 权红 +1 位作者 郑维列 卢杰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8年第5期437-443,共7页
以色季拉山的高寒植物垫状雪灵芝为材料,选取分布在海拔4500—4650m范围内的垫状雪灵芝3个居群为研究对象,采用聚丙烯酰胺琼脂电泳技术,对垫状雪灵芝3个居群的48个个体功能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进行测定并编码,依据酶谱带测... 以色季拉山的高寒植物垫状雪灵芝为材料,选取分布在海拔4500—4650m范围内的垫状雪灵芝3个居群为研究对象,采用聚丙烯酰胺琼脂电泳技术,对垫状雪灵芝3个居群的48个个体功能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进行测定并编码,依据酶谱带测定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同时结合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3个遗传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来自同一居群的个体,不但同工酶谱带相似性高,遗传杂合度小(HeA=0.716,HeB=0.709,HeC=0.705),特别是居群B、C相似性系数大,遗传距离小,这也说明居群内个体遗传分化小;过氧化物酶在不同居群间的相似性系数在4种同工酶中的平均值相对较大,遗传距离相对较小(IAB=0.637,IAC=0.587,IBC=0.646;DAB=0.451,DAC=0.533,DBC=0.437)。研究数据显示垫状雪灵芝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不同的居群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缺少有效的基因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垫状雪灵芝 同工酶 过氧化物酶 遗传多样性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高原草地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 被引量:25
6
作者 王景升 姚帅臣 +2 位作者 普穷 王志凯 冯继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6889-6896,共8页
采用TWINSPAN数量分类和DCA、CCA排序的方法,对藏北高原草地29个样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TWINSPAN数量分类将藏北高寒草地群落划分成10种类型。(2)样点DCA排序第一轴基本反映了水分环境梯度,第二轴基本反映了热量梯度。(3)TWINS... 采用TWINSPAN数量分类和DCA、CCA排序的方法,对藏北高原草地29个样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TWINSPAN数量分类将藏北高寒草地群落划分成10种类型。(2)样点DCA排序第一轴基本反映了水分环境梯度,第二轴基本反映了热量梯度。(3)TWINSPAN分类所划分的各群落在DCA排序图上都有各自的分布范围和界限,说明DCA排序能较好的反应各优势群落与其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4)样点CCA排序表明,影响群落分布的首要环境因子是水分因子(年均降水量)和空间因子(经度),其次是热量因子(年均温度),CCA排序进一步阐明了群落分布决定于水分和温度等环境因子,并间接验证了TWINSPAN的分类结果。(5)物种CCA排序和TWINSPAN分类结果表明:植物群落中物种的分布格局与植物群落类型的分布格局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原 草地 数量分类 排序 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马拉雅紫茉莉种子质量及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兰小中 权红 +2 位作者 李连强 夏新莉 尹伟伦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10,共5页
以芒康县、朗县、桑日县与尼木县等不同种源地的喜马拉雅紫茉莉种子为试验材料,对种子的内外部形态特征、种子质量进行了观测,并对芒康县喜马拉雅紫茉莉种子的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喜马拉雅紫茉莉种子为卵圆形或椭圆形,黑色或... 以芒康县、朗县、桑日县与尼木县等不同种源地的喜马拉雅紫茉莉种子为试验材料,对种子的内外部形态特征、种子质量进行了观测,并对芒康县喜马拉雅紫茉莉种子的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喜马拉雅紫茉莉种子为卵圆形或椭圆形,黑色或褐色,种子长(4.42±0.68)mm,宽(2.51±0.09)mm,表面粗糙,具有凹凸不平的嵴。千粒重(16.19±2.14)g,含水量13.24%,生活力90.13%,纯净度92.71%;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种子的发芽率逐渐提高,种子有褪变现象;黑暗条件更有利于种子萌发,为喜马拉雅紫茉莉的大田播种需覆土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紫茉莉 种子 生物学特征 萌发特性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泡核桃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滑 潘刚 +1 位作者 边巴多吉 裴东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期43-47,53,共6页
以西藏林芝县排龙乡泡核桃天然群落为对象,应用样方调查法和每木调查法调查了群落种类组成和结构特征,以及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泡核桃群落中共出现种子植物33科47属55种,群落的表征科为蔷薇科和菊科。群落层... 以西藏林芝县排龙乡泡核桃天然群落为对象,应用样方调查法和每木调查法调查了群落种类组成和结构特征,以及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泡核桃群落中共出现种子植物33科47属55种,群落的表征科为蔷薇科和菊科。群落层次结构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3个层次及层间植物,其中灌木层与乔木层的中下层个体数量占有较大优势。伴生落叶树种主要以蔷薇科、樟科植物为主,常绿阔叶树种主要以壳斗科和五加科为主。物种的重要值计算结果显示,在乔木层中核桃的重要值为161.63,占有绝对优势,通麦栎其次,但重要值仅为52.54,排在第三位的是针齿铁仔,重要值为26.08。年龄结构显示核桃种群呈双峰型,具有继续稳定发展的趋势,亚优势种通麦栎的年龄结构呈增长型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核桃群落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栓皮栎林下灌草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侯磊 任毅华 卢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5-120,共6页
以秦岭11个栓皮栎林下的灌木和草本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物种多样性随海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栓皮栎幼龄林下,灌木物种丰富度指数随海拔升高先增大后减小,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无明显变化,Pielou指数(J)在低海拔631.03 m处... 以秦岭11个栓皮栎林下的灌木和草本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物种多样性随海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栓皮栎幼龄林下,灌木物种丰富度指数随海拔升高先增大后减小,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无明显变化,Pielou指数(J)在低海拔631.03 m处数值最高,J_(sw)和J_(si)分别为1.30和1.08,后随海拔升高趋于平稳。中龄林下,灌木物种丰富度指数随海拔升高而明显增大,Simpson指数随海拔升高无明显变化,Shannon-Wiener指数随海拔升高而平缓增大,Pielou指数随海拔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其峰值出现在海拔1 052.77 m处,J_(sw)和J_(si)分别为1.19和1.04。成熟林下,灌木物种丰富度指数在1 114.38 m处出现最小值4.67,在1 495.20 m处出现峰值11.00,Simpson指数随海拔升高无明显变化,Shannon-Wiener指数亦无明显变化,Pielou指数随海拔升高先无变化,后在1 495.20 m处有所降低。栓皮栎幼龄林下,草本物种丰富度指数随海拔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海拔1 347.20 m处出现峰值12.00,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随海拔升高均无明显趋势,Pielou指数随海拔升高先减小后增大,其在海拔1 347.20 m处数值最小,Jsw和Jsi指数分别为0.92和0.91。中龄林下,草本物种丰富度指数在低海拔和高海拔处差异明显,整体呈增大趋势,Simpson指数随海拔升高的变化趋势不明显,Shannon-Wiener指数随海拔升高表现出比较平缓的增大趋势,Pielou指数随海拔升高均呈减小的趋势。成熟林下,草本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升高先减小后增大,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随海拔升高的变化均不明显,Pielou指数随海拔升高呈平缓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栓皮栎 生物多样性 林龄 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河上游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退化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井向前 任德智 +3 位作者 王瑞红 白玛玉珍 潘刚 周尧治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4期7-11,共5页
为了探明拉萨河上游地区高寒草地的退化情况,为该地区草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采用样方法调查拉萨河上游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研究该草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结果表明:该区域草地由18科3... 为了探明拉萨河上游地区高寒草地的退化情况,为该地区草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采用样方法调查拉萨河上游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研究该草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结果表明:该区域草地由18科31属40种植物组成。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重,草地优势种由苔草(Carexsp.)向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过渡;中度退化草地的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均最高(P<0.05),分别为1.566 6和0.734 6;Simpson指数则是轻度退化草地最高(P<0.05),为0.988 1;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草地总盖度下降,草地地上生物量降低,轻、中和重度退化草甸的地上生物量分别为278.26g/m2,228.32g/m2和37.46g/m2,草地质量和生产力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地上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栏封育对西藏退化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及生产力的影响
11
作者 任毅华 周尧治 +2 位作者 井向前 丹曲 任德智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0期166-169,共4页
为了解围栏封育对草甸群落的影响,为西藏地区的草甸管理和土地荒漠化治理提供基础数据及理论指导,以西藏林周县退化高寒草甸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围栏封育20年的草甸群落与自由放牧草甸群落的组成、重要值、生物量及其生物多样... 为了解围栏封育对草甸群落的影响,为西藏地区的草甸管理和土地荒漠化治理提供基础数据及理论指导,以西藏林周县退化高寒草甸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围栏封育20年的草甸群落与自由放牧草甸群落的组成、重要值、生物量及其生物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经20年封育的草甸植物群落特征较自由放牧区发生显著变化,其物种组成增加7种,优势种发生了改变,群落的盖度、高度、生物量分别增加38.56%、354.02%和191.67%,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分别增加35.00%、2.61%、11.11%和-7.78%。结论:西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但在过度放牧干扰下严重退化的草地通过合理的利用方式,可以恢复到健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栏封育 物种组成 重要值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典型天然暗针叶林土壤碳库特征研究
12
作者 周晨霓 任毅华 +1 位作者 马和平 郭其强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共7页
西藏亚高山暗针叶林森林植被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对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平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研究选取西藏色季拉山2种最典型的天然暗针叶林: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和林芝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 西藏亚高山暗针叶林森林植被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对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平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研究选取西藏色季拉山2种最典型的天然暗针叶林: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和林芝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linzhiensis)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并动态监测其土壤呼吸及其各呼吸组分速率,结果表明:2种植被类型的SOC含量和SMBC含量均具有明显的表聚性,表层(0~20 cm)SOC含量分别占各层土壤总SOC含量的52.55%(林芝云杉)和51.87%(急尖长苞冷杉),而表层(0~20 cm)SMBC含量占各层土壤总SMBC含量的64.24%(林芝云杉)和65.48%(急尖长苞冷杉);2个林型8-9月份土壤呼吸值最高,12月份最低,土壤呼吸最大值分别为6.27μmol/(m^2·s)(急尖长苞冷杉)、4.91μmol/(m^2·s)(林芝云杉)。指数回归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之间的相关关系,除了急尖长苞冷杉林的枯枝落叶呼吸外,其他的呼吸组分及林芝云杉各呼吸组分速率均与土壤水分含量呈显著的一元线性关系(P〈0.05)。2种林分的微生物呼吸占总呼吸量的比例最高,其次为枯枝落叶呼吸和根系呼吸。微生物呼吸在夏秋季所占比例较高,根系呼吸在春夏季所占比例较高,枯枝落叶呼吸则在春末夏初所占比例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土壤呼吸 西藏 色季拉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植物垫状雪灵芝细胞色素氧化酶变异研究
13
作者 兰小中 权红 +1 位作者 郑维列 卢杰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9-144,共6页
以色季拉山的高寒植物垫状雪灵芝为材料,选取分布在海拔4500-4650m范围内的垫状雪灵芝3个居群为研究对象,采用聚丙烯酰胺琼脂电泳技术,对垫状雪灵芝3个居群的48个个体功能叶片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谱带进行测定并编码,依据酶谱带... 以色季拉山的高寒植物垫状雪灵芝为材料,选取分布在海拔4500-4650m范围内的垫状雪灵芝3个居群为研究对象,采用聚丙烯酰胺琼脂电泳技术,对垫状雪灵芝3个居群的48个个体功能叶片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谱带进行测定并编码,依据酶谱带测定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同时,结合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的3个遗传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来自同一居群的个体,尽管同工酶谱带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居群内的遗传杂合度较大(HeA=0.752,Hee=0.815,Hec=0.815),这也说明居群内个体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研究数据显示垫状雪灵芝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在不同的居群内与居群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分化,缺少有效的基因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垫状雪灵芝 同工酶 细胞色素氧化酶 遗传多样性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粗木质残体储量与倒木分解研究
14
作者 马豪霞 任毅华 +2 位作者 侯磊 王博文 郑维列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73,共6页
粗木质残体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发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采用典型样地法对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egei var.smithii)原始林下的粗木质残体进行调查,估算林内粗木质残体的储量,并比较不同腐... 粗木质残体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发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采用典型样地法对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egei var.smithii)原始林下的粗木质残体进行调查,估算林内粗木质残体的储量,并比较不同腐烂等级及不同类型粗木质残体储量的大小,分析南坡与北坡2种不同环境下倒木分解速率的差异。结果表明,色季拉山南北坡急尖长苞冷杉的粗木质残体的储量分别为84.245t·hm^(-2)和60.363t·hm^(-2),两者储量在不同类型的分布上均表现为倒木>枯立木>树桩>大枯枝;在不同腐烂等级分布上,南坡粗木质残体储量表现为Ⅰ级>Ⅳ级>Ⅱ级>Ⅲ级>Ⅴ级,北坡粗木质残体储量表现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色季拉山南北坡急尖长苞冷杉林倒木的分解均符合单指数衰减模型,南北坡的分解常数分别为0.014a-1(R2=0.870 3)、0.02a-1(R2=0.846 5)。南坡倒木分解50%和95%所需时间分别为29a和193a,北坡分解50%和95%所需时间分别为41a和156a,两者分解均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尖长苞冷杉 粗木质残体 储量 倒木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核桃引种到内地后坚果品质变化研究
15
作者 黄瑞敏 潘刚 +2 位作者 周晔 王滑 裴东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4-148,共5页
以河南的‘清香’核桃作对照,测定分析了西藏核桃以及引种至河南的西藏核桃的坚果品质。结果表明:西藏核桃引种至河南后,坚果纵径、横径、侧径和果形指数并未发生显著性变化,而出仁率则显著升高,由42. 56%升高到47. 92%;脂肪酸组成发生... 以河南的‘清香’核桃作对照,测定分析了西藏核桃以及引种至河南的西藏核桃的坚果品质。结果表明:西藏核桃引种至河南后,坚果纵径、横径、侧径和果形指数并未发生显著性变化,而出仁率则显著升高,由42. 56%升高到47. 92%;脂肪酸组成发生显著变化,油酸含量由24. 99%下降到15. 69%,与河南‘清香’核桃(16. 36%)近似;亚油酸含量由54. 83%升高到63. 84%,与河南‘清香’核桃(63. 77%)近似。脂肪酸主成分分析表明,河南引种的西藏核桃与西藏核桃相距较远,而与河南当地的‘清香’核桃相距较近,说明生长环境是影响西藏核桃脂肪酸组成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发利用西藏核桃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核桃 引种 坚果品质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不同海拔梯度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入渗特征研究
16
作者 石玉龙 周晨霓 +2 位作者 王建峰 邱英强 马和平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8-103,共6页
对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不同海拔梯度土壤渗透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渗透性能指标(稳渗速率、初渗速率、渗透总量、平均渗透速率)在同一海拔梯度不同土壤层次上均表现为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而逐渐减小的趋势,从不同海拔... 对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不同海拔梯度土壤渗透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渗透性能指标(稳渗速率、初渗速率、渗透总量、平均渗透速率)在同一海拔梯度不同土壤层次上均表现为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而逐渐减小的趋势,从不同海拔梯度看,4个入渗指标在3 700m处呈现最大值,而在4 200m处呈现最小值。经主成分分析,得到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土壤层次的入渗性能排序,从综合平均得分来看,不同海拔梯度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渗透性能优劣顺序为3 900m>3 800m>4 200m>4 100m>4 000m>3 700m。土壤渗透指标与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或者极显著正相关,与其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含水量无直接相关性,由此分析,建立土壤渗透性主导因子方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内水源涵养林建设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渗透 急尖长苞冷杉 色季拉山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干旱河谷生态恢复初步探讨
17
作者 杜玉婕 潘刚 《山东林业科技》 2010年第4期114-116,共3页
西藏干旱河谷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和雅鲁藏布江流域的中、上游高山峡谷地区分布广泛,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并有进一步退化的趋势。生态恢复是改善西藏干旱河谷生态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根据生态恢复相关理论,结合我国干热... 西藏干旱河谷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和雅鲁藏布江流域的中、上游高山峡谷地区分布广泛,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并有进一步退化的趋势。生态恢复是改善西藏干旱河谷生态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根据生态恢复相关理论,结合我国干热干旱河谷生态恢复的研究现状,论述了西藏干旱河谷生态恢复的途经,并提出一些模式,旨在为西藏干旱河谷生态恢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恢复 干旱河谷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龙山蔡家川林场景观格局分析及其破碎化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贞红 张婷 +1 位作者 张晓辉 张文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7258-7261,共4页
基于1997年黄龙山蔡家川林场1∶50 000林相图和卫星航片的解译,利用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3.3,从景观总体特征、斑块面积、斑块数、斑块周长、分形维数和邻近度指数等方面对该区景观格局和破碎化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该区林地... 基于1997年黄龙山蔡家川林场1∶50 000林相图和卫星航片的解译,利用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3.3,从景观总体特征、斑块面积、斑块数、斑块周长、分形维数和邻近度指数等方面对该区景观格局和破碎化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该区林地面积最大、最完整,其他景观类型多呈小面积零散分布;苗圃、采伐迹地、未成林地和预备造林地景观组分在景观中的周长比例及斑块边界周长较小,破碎化程度较高;各景观组分的分形维数均较低(接近于1),说明各景观组分斑块边界的褶皱程度较低,整个景观的边界形状较简单;林地的邻近度指数最大,破碎化程度最低,对整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组分 斑块 破碎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生长季倒木分解释放CO_2通量动态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任毅华 李江荣 罗大庆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3-116,共4页
通过对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原始林内倒木分解释放CO2通量进行测定,分析了其生长季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腐烂等级倒木分解释放CO2通量日变化不大,但随着倒木腐烂程度的加深,倒木释放CO2通量呈增大趋... 通过对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原始林内倒木分解释放CO2通量进行测定,分析了其生长季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腐烂等级倒木分解释放CO2通量日变化不大,但随着倒木腐烂程度的加深,倒木释放CO2通量呈增大趋势,表现为3级腐烂>2级腐烂>1级腐烂,且差异显著(P<0.05);不同腐烂等级倒木随季节变化其CO2通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均表现为8月>6月>10月>4月;不同腐烂等级倒木释放的CO2通量都有随温度升高而增强的趋势,但增强幅度不同,1级腐烂增强幅度最小,2级腐烂次之,3级腐烂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尖长包冷杉林 生长季 倒木分解 CO2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南冷杉林采伐迹地土壤线虫群落特征 被引量:4
20
作者 薛会英 罗大庆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7-114,共8页
调查藏东南亚高山地带急尖长苞冷杉林皆伐迹地及林地0~30cm土层的土壤线虫群落,分离得到线虫14496条,隶属于2纲6目65属,线虫个体密度平均为989条·(100g)-1干土,表层(0~5cm)土壤中线虫个体数量占总数的48.60%,表聚性明显。Boleodo... 调查藏东南亚高山地带急尖长苞冷杉林皆伐迹地及林地0~30cm土层的土壤线虫群落,分离得到线虫14496条,隶属于2纲6目65属,线虫个体密度平均为989条·(100g)-1干土,表层(0~5cm)土壤中线虫个体数量占总数的48.60%,表聚性明显。Boleodorus、Helicotylenchus为优势属。植食性线虫是主要营养类群,非植食线虫中食细菌性线虫所占比例最大。土壤有机质以细菌分解途径为主。冬季的线虫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明显高于春季;丰富度指数季节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土层间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值随土层加深而减小,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值则随土层加深而增大,0~5cm土层与25~30cm土层的4个指数值差异均显著(P<0.05)。总之,采伐迹地土壤线虫群落特征具有指示森林生态系统演替过程及所受干扰程度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线虫 急尖长苞冷杉 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