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春青稞β-葡聚糖和食用纤维含量的基因型与环境及互作效应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栾运芳 赵慧芬 冯西博 《耕作与栽培》 2009年第3期23-25,共3页
为了解基因型、环境及互作效应对西藏春青稞β-葡聚糖和食用纤维含量的影响,选择西藏不同地区春青稞8个品种(品系),分别在四个地区种植,对其β-葡聚糖和食用纤维含量进行了分析。通过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春青稞品种(品系)的β-葡聚糖含量... 为了解基因型、环境及互作效应对西藏春青稞β-葡聚糖和食用纤维含量的影响,选择西藏不同地区春青稞8个品种(品系),分别在四个地区种植,对其β-葡聚糖和食用纤维含量进行了分析。通过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春青稞品种(品系)的β-葡聚糖含量在四个地区间存在差异,而食用纤维含量没有差异;地区间的青稞品种食用纤维含量存在差异,β-葡聚糖含量则不存在差异;从基因型、环境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二者含量的影响分析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青稞β-葡聚糖含量的变异主要来自供试品种和环境的互作效应作用,其次是品种间差异,环境作用相对较小;而对食用纤维含量的变异主要来自环境效应作用,其次是品种和环境的互作效应,而品种间的差异相对较小。用AMMI模型对β-葡聚糖与食用纤维基因型和环境互作的影响进行分析可以看出:990852在各区域的β-葡聚糖平均含量相对较高,PCA1值较小,对环境的反应比较稳定,是β-葡聚糖含量较理想的品种;品种990625、山青24和喜马拉雅19的食用纤维含量相对较低,但其PCA1值很小,即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很小,是食用纤维含量较理想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春青稞 Β-葡聚糖 食用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和播期对西藏青稞维生素E含量的影响
2
作者 栾运芳 赵慧芬 +1 位作者 王建林 冯西博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85-689,共5页
为了研究施肥和播期对西藏青稞VE含量的影响,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法,选择4个西藏春青稞品种,以播期、底肥施用量、追穗肥时期作为生产上的决策变量,以青稞VE含量为目标函数,研究了不同农艺措施对西藏青稞VE含量的影... 为了研究施肥和播期对西藏青稞VE含量的影响,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法,选择4个西藏春青稞品种,以播期、底肥施用量、追穗肥时期作为生产上的决策变量,以青稞VE含量为目标函数,研究了不同农艺措施对西藏青稞VE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西藏青稞VE含量影响的大小依次为底肥施用量>追穗肥时期>播期;底肥施用量和追穗肥时期是影响西藏青稞VE含量的关键措施因子。并根据试验结果筛选出最佳农艺措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青稞 肥力 播期 VE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野生油菜种质资源千粒重分析
3
作者 卓嘎 旦巴 +1 位作者 何燕 王建林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2-76,共5页
研究了西藏野生油菜,特别是野生白菜型油菜和野生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的千粒重。通过对采集来的西藏野生白菜型油菜和野生芥菜型油莱种质资源千粒重的研究与鉴定发现:(1)野生芥菜型油菜千粒重要小于野生白菜型油菜;(2)从野生油菜... 研究了西藏野生油菜,特别是野生白菜型油菜和野生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的千粒重。通过对采集来的西藏野生白菜型油菜和野生芥菜型油莱种质资源千粒重的研究与鉴定发现:(1)野生芥菜型油菜千粒重要小于野生白菜型油菜;(2)从野生油菜种质资源千粒重的水平分布来看,千粒重较大的野生白菜型油菜种质资源明显集中分布于北纬27°30′~31°00′,东经89°00′~92°00′之间和北纬27°30′~32°00′.东经97°00′-98°00′;千粒重较大的野生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明显集中分布于北纬29°00′-30°00′,东经87°30′~94°00′之间;(3)从野生油菜种质资源千粒重的垂直分布来看,在高海拔地区的野生油菜种质资源的千粒重有更大的趋势,野生芥菜型油菜与野生白菜型油菜千粒重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具有垂直分布的生态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油菜 千粒重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野生油菜单株粒重优良种质资源分析
4
作者 昌西 王建林 +1 位作者 何燕 卓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9-124,共6页
主要研究了西藏野生油菜,特别是野生白菜型油菜和野生芥菜型油菜单株粒重的种质资源。通过对采集来的西藏野生白菜型油菜和野生芥菜型油菜株粒重种质资源的研究与鉴定发现:在西藏野生油菜种质资源中,野生白菜型油菜存在着株粒重低级到... 主要研究了西藏野生油菜,特别是野生白菜型油菜和野生芥菜型油菜单株粒重的种质资源。通过对采集来的西藏野生白菜型油菜和野生芥菜型油菜株粒重种质资源的研究与鉴定发现:在西藏野生油菜种质资源中,野生白菜型油菜存在着株粒重低级到株粒重高级的2个等级;而在西藏野生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中,存在着株粒重低级到株粒重高级的3个等级,其中野生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株粒重较高的材料所占的比例明显强于野生白菜型油菜。并且通过大田鉴定从中分离出一些优质的西藏野生油菜种质资源,如:野白13(9 g/株)、野芥6(13.4 g/株)、野芥24(11.6 g/株)、野芥25(17.7 g/株)、野芥29(11.0 g/株)、特别是野芥15(27.1 g/株)和野芥26(20.4 g/株)等单株粒重高的优良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野生油菜 单株粒重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栽培油菜单株粒重优良种质资源分析
5
作者 昌西 王建林 +1 位作者 何燕 卓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6-189,共4页
对西藏栽培油菜,特别是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单株粒重种质资源进行了研究与鉴定。结果表明全区栽培油菜(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随着单株粒重的增高,所占的比重随之降低;在白菜型和芥菜型的单株粒重种质资源的分布中,白菜型油菜单株粒重... 对西藏栽培油菜,特别是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单株粒重种质资源进行了研究与鉴定。结果表明全区栽培油菜(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随着单株粒重的增高,所占的比重随之降低;在白菜型和芥菜型的单株粒重种质资源的分布中,白菜型油菜单株粒重种质资源所占的比重随着单株粒重等级的增高而逐渐降低,芥菜型油菜单株粒重较高的种质资源占的比重较高。西藏栽培油菜单株粒重种质资源中,芥菜型油菜单株粒重高的优良种质资源比白菜型丰富。从全区油菜主要种植地来说,西藏日喀则和山南地区油菜的变异最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油菜 单株粒重 种质资源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现状及利用前景探讨
6
作者 苗彦军 徐雅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5期10820-10821,10835,共3页
综述了西藏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利用现状,指出了其在研究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野生牧草 种质资源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型与环境效应对西藏春青稞β-葡聚糖和食用纤维含量的影响
7
作者 栾运芳 赵慧芬 何燕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09年第3期1-5,共5页
为了解基因型、环境及互作效应对西藏春青稞β-葡聚糖和食用纤维含量的影响,选择西藏不同地区春青稞8个品种(品系),分别在四个地区种植,对其β-葡聚糖和食用纤维含量进行了分析。通过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春青稞品种(品系)的β-葡聚糖含量... 为了解基因型、环境及互作效应对西藏春青稞β-葡聚糖和食用纤维含量的影响,选择西藏不同地区春青稞8个品种(品系),分别在四个地区种植,对其β-葡聚糖和食用纤维含量进行了分析。通过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春青稞品种(品系)的β-葡聚糖含量在四个地区间存在差异,而食用纤维含量没有差异;地区间的青稞品种食用纤维含量存在差异,β-葡聚糖含量则不存在差异;从基因型、环境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二者含量的影响分析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青稞β-葡聚糖含量的变异主要来自供试品种和环境的互作效应作用,其次是品种间差异,环境作用相对较小;而对食用纤维含量的变异主要来自环境效应作用,其次是品种和环境的互作效应,而品种间的差异相对较小。用AMMI模型对β-葡聚糖与食用纤维基因型和环境互作的影响进行分析可以看出:990852在各区域的β-葡聚糖平均含量相对较高,PCA1值较小,对环境的反应比较稳定,是β-葡聚糖含量较理想的品种;品种990625、山青24和喜马拉雅19的食用纤维含量相对较低,但其PCA1值很小,即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很小,是食用纤维含量较理想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春青稞 β-葡聚糖和食用纤维含量 基因型 环境 互作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嵩草种质资源评价
8
作者 徐雅梅 苗彦军 +2 位作者 呼天明 王佺珍 郑红梅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46,共6页
对藏北当雄平均海拔4200m以上的高寒沼泽化草甸亚类优势种藏北嵩草种质资源进行了群落组成、生长发育特性、繁殖特性、种子发芽率、牧草品质等方面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藏北嵩草平均株高30cm,5月中上旬返青,10月初枯黄,枯黄期来临前粗... 对藏北当雄平均海拔4200m以上的高寒沼泽化草甸亚类优势种藏北嵩草种质资源进行了群落组成、生长发育特性、繁殖特性、种子发芽率、牧草品质等方面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藏北嵩草平均株高30cm,5月中上旬返青,10月初枯黄,枯黄期来临前粗蛋白质含量迅速降低;野生藏北嵩草种子产量为15.32kg/hm2,当年采集的种子在贮藏3个月后发芽率为62%,经1%浓度NaOH溶液处理后种子发芽率为72%;藏北嵩草叶量丰富,产草量较高,适口性较好,属于良等牧草。建议藏北嵩草在8月刈割后调制成青干草,作为冬春季补饲饲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嵩草 种质资源 评价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苣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综述
9
作者 徐雅梅 高国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8期13569-13571,共3页
从植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种类、适应性以及用途等几方面对菊苣的开发利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其在西藏的利用前景。
关键词 菊苣 开发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山嵩草种质资源评价研究
10
作者 苗彦军 徐雅梅 +2 位作者 呼天明 王佺珍 张锦华 《草业与畜牧》 2008年第11期10-13,共4页
对藏北当雄平均海拔4200m以上的高寒草甸优势种高山嵩草种质资源进行了群落组成、生长发育特性、繁殖特性、种子发芽率、牧草品质等方面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山嵩草植株矮小,平均株高2.5cm;生长缓慢,5月中上旬返青,10月初枯黄;营养... 对藏北当雄平均海拔4200m以上的高寒草甸优势种高山嵩草种质资源进行了群落组成、生长发育特性、繁殖特性、种子发芽率、牧草品质等方面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山嵩草植株矮小,平均株高2.5cm;生长缓慢,5月中上旬返青,10月初枯黄;营养价值较高,粗蛋白含量超过野生豆科草类的花苜蓿,属于优等牧草,但产量较低,适合夏秋季家畜放牧、抓膘利用。高山嵩草种子在当年采收存放3个月后,发芽率为0,用5%浓度的NaOH溶液处理后,发芽率可达到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嵩草 种质资源 评价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