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9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族大学生认知风格研究——以对西藏大学农牧学院180名藏族大学生的测验为例
1
作者 刘瑞琦 达红旗 达瓦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4-111,共8页
本研究采用认知风格《镶嵌图形测验》,测试了西藏大学农牧学院180名藏族大学生的认知风格类型。结果表明,该学院藏族大学生的认知风格主要表现为场依存型。这主要是由其所处的社会生态文化、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受教育条件造成的。... 本研究采用认知风格《镶嵌图形测验》,测试了西藏大学农牧学院180名藏族大学生的认知风格类型。结果表明,该学院藏族大学生的认知风格主要表现为场依存型。这主要是由其所处的社会生态文化、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受教育条件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应采取适合其认知风格特点的教学方式,同时,根据不同学习阶段与任务,引导、培养其形成多种认知风格,以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大学生 认知风格 场依存型 教学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农牧民对贫困的认知与对扶贫的期望 被引量:4
2
作者 孙前路 孙自保 +1 位作者 朱桂丽 刘天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2-258,共7页
为探析农牧民贫困实际,采用入户调查的方法对西藏11个县农牧区150户贫困居民进行贫困户家庭对自身贫困状况、原因的认知及其对政府扶贫措施期望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西藏农牧区基本脱离了绝对贫困,相对贫困比例较大;贫困居民对食物... 为探析农牧民贫困实际,采用入户调查的方法对西藏11个县农牧区150户贫困居民进行贫困户家庭对自身贫困状况、原因的认知及其对政府扶贫措施期望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西藏农牧区基本脱离了绝对贫困,相对贫困比例较大;贫困居民对食物的需求低于对就业机会与技术的需求,但仍然占较大比重;贫困户"等、靠、要"思想并不像所说的那么强烈,其更需要能够自我发展的技能与就业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 农牧民 调查分析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加快农牧一体化发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关法春 《中国农村科技》 2014年第4期56-58,共3页
农牧一体化农业系统的建立,在获得较高经济收益的同时,还有利于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形成生态系统的良好结构。 金色的阳光洒向布达拉宫,也普照着整个雪域大地,这就是真实的"西藏"。西藏虽然称不上一个农业大省,但历经几十... 农牧一体化农业系统的建立,在获得较高经济收益的同时,还有利于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形成生态系统的良好结构。 金色的阳光洒向布达拉宫,也普照着整个雪域大地,这就是真实的"西藏"。西藏虽然称不上一个农业大省,但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省市的大力支援下、在全区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下,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传统农牧业开始向现代农牧业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发展 传统农牧业 太阳光能 生物多样性 藏猪 养殖收入 畜禽良种 农牧结合 农牧科技 土壤肥力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农牧民增收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被引量:3
4
作者 袁庆娟 《安徽农学通报》 2009年第13期11-12,共2页
西藏自治区的"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牧民问题,农牧民的核心就是收入问题,所以增收是农牧民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努力做好农牧民的增收工作,对西藏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目前制约西藏农牧民增收因素的分析,提... 西藏自治区的"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牧民问题,农牧民的核心就是收入问题,所以增收是农牧民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努力做好农牧民的增收工作,对西藏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目前制约西藏农牧民增收因素的分析,提出提高农牧民收入的对策与建议:提高农牧民的综合素质、加大对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及正确把握政策机遇提高农牧民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农牧民 增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S rDNA序列分析法快速鉴定西藏地区传统乳制品中的乳酸菌 被引量:20
5
作者 夏雪娟 陈芝兰 +2 位作者 陈宗道 阚建全 杨吉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45-249,共5页
对14株乳酸菌进行菌种鉴定。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属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种特异性PCR与NEBcutter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乳酸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4株菌中,除123-2和23-3外,其余12株菌均属于乳杆菌属;11-2... 对14株乳酸菌进行菌种鉴定。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属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种特异性PCR与NEBcutter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乳酸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4株菌中,除123-2和23-3外,其余12株菌均属于乳杆菌属;11-2、13-3、14-3、16-4、23-3、24-3、26-1、122-1、123-4为干酪乳杆菌或副干酪乳杆菌,17-5、20-2、28-1属于植物乳杆菌,123-2为肠膜状明串株菌,125-2为类布氏乳杆菌,除23-3外均与属特异性PCR结果相匹配;11-2、13-3、14-3、16-4、23-3、24-3、26-1、122-1、123-4均为副干酪乳杆菌。NEBcutter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菌株划分的准确性。该方法快速可靠,且误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鉴定 属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 16SrDNA 种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 NEBcut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牧一体化”下玉米田杂草多样性及玉米生长状况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宇阳 王军峰 +2 位作者 沙志鹏 关法春 段晶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38-646,共9页
通过对农牧一体化和传统种植方式下玉米(Zea mays)田间杂草群落结构、玉米性状特征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放牧前后各杂草群落中杂草种类、功能类群、生物多样性指数,并对比研究各处理下玉米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从田间杂草群落结构来看,放... 通过对农牧一体化和传统种植方式下玉米(Zea mays)田间杂草群落结构、玉米性状特征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放牧前后各杂草群落中杂草种类、功能类群、生物多样性指数,并对比研究各处理下玉米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从田间杂草群落结构来看,放牧前农牧一体化处理田间杂草7种,对照12种,农牧一体化处理的杂草总密度是对照的2.20倍,处理间杂草总密度在统计学上差异显著(P<0.05),农牧一体化处理的杂草优势种单一且多度分配比例大;放牧后,农牧一体化处理和对照的物种数较放牧前分别减少了4和6种,农牧一体化处理的杂草总密度是对照的3.44倍,处理间杂草总密度在统计学上差异仍显著(P<0.05),对照的优势种单一且多度分配比例大.从杂草功能类群结构来看,放牧前各处理双子叶一年生或越年生被子植物杂草功能类群占据较大优势,且放牧后其多度分配比例均有所提高.从杂草群落生产力来看,放牧前后农牧一体化处理生物量分别是对照处理的5.42倍和4.79倍,处理间生物量在统计学上差异极显著(P<0.01).从杂草群落多样性来看,放牧前农牧一体化处理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别是对照的1.15倍、1.25倍和1.08倍,但其Pielou均匀度指数较低;放牧后农牧一体化处理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是对照的1.29倍、1.64倍和1.10倍,其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处理间在统计学上差异显著(P<0.05),对照Pielou均匀度指数是农牧一体化处理的1.10倍,处理间在统计学上差异显著(P<0.05).放牧前,不同处理杂草群落的相似性系数为0.76,放牧后其相似度系数降低了0.23.从玉米植株性状来看,在农牧一体化处理下,吐丝期和成熟期的玉米株高、叶长、叶宽、穗位和茎粗均大于对照,玉米单株叶面积在放牧后有所降低,同时玉米植株的叶绿素在2个时期均低于对照.从玉米产量来看,农牧一体化处理较对照减产6.22%,但其减产所带来的损失可由鹅的产出得以补偿并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总之,农牧一体化处理在维持了较高的田间杂草多样性的同时,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一体化 杂草 功能群 生物多样性 玉米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尼洋河水生生物群落时空动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1.浮游植物 被引量:33
7
作者 刘海平 叶少文 +3 位作者 杨雪峰 张良松 钟国辉 李钟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5-706,共12页
于2008-2009年按照季节调查了西藏尼洋河浮游植物群落的组成、丰度和多样性,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定量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空间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尼洋河浮游植物共计7门29科48属,其中硅藻为优势浮游藻类... 于2008-2009年按照季节调查了西藏尼洋河浮游植物群落的组成、丰度和多样性,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定量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空间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尼洋河浮游植物共计7门29科48属,其中硅藻为优势浮游藻类.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在尼洋河中游(尼洋河下游)最高,其他河段呈下降趋势,符合中间高度膨胀假说.尼洋河沿程浮游植物的总丰度、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不存在显著差异,夏季的浮游植物物种丰富度与其他季节的存在显著差异,夏季总丰度与秋、冬季的存在显著差异,冬季的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春季的存在显著差异,冬季的均匀度指数与其他3个季节的存在显著差异.尼洋河浮游植物季节演替依赖于外源性水源补充,沿程演替则与河道底质有着很大关系.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尼洋河硅藻门舟形藻科的藻类与理化因子铵态氮、表层pH、表层水温相关,部分蓝藻以及绿藻与水质理化因子也存在着关联.分类回归树(CART)模型预测了尼洋河着生藻类时空分布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尼洋河浮游植物群落总丰度和均匀度指数受pH值影响较大,pH值低于8.0的水域浮游植物均匀度指数比pH值高于8.0的水域大,尼洋河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受到河道底质影响较大,底质为黏土的水域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底质为砂石的大.这些关键环境因子对尼洋河水域浮游植物的时空变化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建议加强对浮游植物及这些环境因子的关注,保障尼洋河水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尼洋河 浮游植物 时空动态 主成分分析 典范对应分析 分类回归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强度对西藏高寒草甸植被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5
8
作者 益西措姆 许岳飞 +5 位作者 付娟娟 孙永芳 巴桑吉巴 尼布 呼天明 苗彦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7-33,共7页
【目的】研究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植被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西藏高寒草甸科学放牧和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06-2012-08在西藏邦杰塘高寒草甸开展牦牛放牧控制试验,设置对照(零放牧)、适度放牧... 【目的】研究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植被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西藏高寒草甸科学放牧和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06-2012-08在西藏邦杰塘高寒草甸开展牦牛放牧控制试验,设置对照(零放牧)、适度放牧和重度放牧3个处理,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植被群落丰富度、均匀度、生物量、盖度、密度、高度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随放牧强度的增加,植被群落的丰富度和总盖度降低,均匀度指数和地上、地下生物量均先增大后减小;高山嵩草和紫花针茅的盖度和高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密度增大。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土壤的体积质量和硬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0~10 cm土层土壤总孔隙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10~20和20~30 cm土层总孔隙度变化规律不明显;土壤含水量在0~10 cm土层以适度放牧区最高,但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含量以及pH均显著减小(P<0.05),速效钾含量在0~10和10~20 cm土壤中先增加后减少,速效磷变化无明显的规律性。【结论】重度放牧是高寒草甸植被退化、土壤理化性质改变的主要因素。围栏封育可作为高寒草地植被短期恢复的最佳方式。适度放牧有利于植被群落的增多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放牧强度 植被群落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展高寒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助力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 被引量:27
9
作者 张宪洲 王小丹 +3 位作者 高清竹 侯太平 沈振西 方江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7083-7087,共5页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核心,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由于高、寒、旱的特点,西藏高寒生态系统极为脆弱,在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极易发生退化,治理难度大。草地退化和土地沙化治理一直是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的重中之重。为此,国家在...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核心,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由于高、寒、旱的特点,西藏高寒生态系统极为脆弱,在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极易发生退化,治理难度大。草地退化和土地沙化治理一直是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的重中之重。为此,国家在"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里启动了"西藏退化高寒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及示范(2016YFC0502000)"项目,旨在研究生态系统演变规律和影响机理的基础上,针对西藏高原不同的退化区域,重点研发高寒退化草地恢复、沙化土地治理、生态产业及生态畜牧业发展等技术与模式,开展县域水平的集成示范,实现高寒生态系统功能的提升与适应性优化管理的目标,为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草地退化 土地沙化 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 重点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对西藏邦杰塘高寒草甸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向涛 高洋 +5 位作者 魏学红 孙磊 赵玉红 陈懂懂 益西措姆 苗彦军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50-756,共7页
通过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地上植被群落的物种组成、植物生活型、土壤种子库物种种类和种子数量等特征,探讨了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之间的关系及种子库在地上植被群落构建中的作用,拟为高寒草甸的管理,特别是高寒地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 通过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地上植被群落的物种组成、植物生活型、土壤种子库物种种类和种子数量等特征,探讨了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之间的关系及种子库在地上植被群落构建中的作用,拟为高寒草甸的管理,特别是高寒地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土壤种子库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在围栏样地和中牧样地之间差异不显著。重牧样地土壤种子库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显著低于中牧样地(P<0.05);围栏样地、重牧样地、中牧样地土壤种子库密度表现为重牧>围栏>中牧,其中重牧样地土壤种子库密度显著高于中牧样地(P<0.05).达4952.7粒·m^(-2);中牧样地和围栏样地的种子库和地上植被之间相似性较低,二者的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Sorensen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48和0.44。重牧样地上嵩草属(Kobresia)植物严重退化,地上植被群落和土壤种子库均以杂类草物种占优势,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表现出较高的相似性。因此,对于有退化趋势的嵩草草甸,适当的围栏并考虑利用本地多年生优良牧草种子进行补播将是有利的;嵩草高寒草甸土壤种子库种子主要集中在0~5 cm,且各样地中种子数量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寒草甸 土壤种子库 放牧强度 物种多样性 植物生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尼洋河水生生物群落时空动态及与环境因子关系:3.大型底栖动物 被引量:15
11
作者 刘海平 叶少文 +5 位作者 杨雪峰 张良松 钟国辉 何勇平 巴桑 李钟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4-160,共7页
于2008-2009年按照季节调查了西藏地区尼洋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组成和丰度,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定量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空间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石蚕幼虫、萝卜螺以及摇蚊幼虫是尼洋河主要的大型底... 于2008-2009年按照季节调查了西藏地区尼洋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组成和丰度,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定量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空间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石蚕幼虫、萝卜螺以及摇蚊幼虫是尼洋河主要的大型底栖动物,另外,随着海拔的升高,尼洋河大型底栖动物总丰度呈现降低趋势;Duncan检验法显示,物种总丰度在各采样点之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CA方法显示,对于采样点,大型底栖动物总丰度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采样点Ⅳ和采样点Ⅱ,对于季节,大型底栖动物总丰度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秋季和冬季;CCA方法显示,可分别从尼洋河中上游和中下游两个河段来概括尼洋河大型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CART模型显示,从11项环境因子筛选了4项环境因子用以解释它们与大型底栖动物总丰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这4项环境因子包括矿化度、总磷、海拔和季节,建议加强对大型底栖动物及这些环境因子的关注,保障尼洋河水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尼洋河 大型底栖动物 时空动态 主成分分析 典范对应分析 分类回归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高原濒危植物西藏巨柏光合作用日进程 被引量:43
12
作者 兰小中 廖志华 王景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172-3175,共4页
研究采用目前先进的光合作用测定系统L i-Cor-6400测定濒危物种西藏巨柏的光合作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西藏巨柏光合日进程表现为单峰型曲线,在12:00时左右达到最高峰,其光合作用不存在“午休现象”。在12:00时,西藏巨柏的气孔限制值和水... 研究采用目前先进的光合作用测定系统L i-Cor-6400测定濒危物种西藏巨柏的光合作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西藏巨柏光合日进程表现为单峰型曲线,在12:00时左右达到最高峰,其光合作用不存在“午休现象”。在12:00时,西藏巨柏的气孔限制值和水分饱和亏缺分别达到最大值,此时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在9:00时,西藏巨柏获得一天中最大的表观量子效率,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值。其蒸腾速率在13:00时最大,这个时间并不与光合速率最大值同步,这说明在西藏特殊的气候环境条件下,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很多。在光合速率的日进程中,高光合速率值(大于4.00μm o lCO2/(m2.s))持续时间在5h左右,这使得西藏巨柏的光合作用产物得以有效积累,也为西藏巨柏在半干旱环境中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巨柏 光合作用 表观量子效率 日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高寒草原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蔡晓布 彭岳林 于宝政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2-99,共8页
土壤结构的维持和稳定对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明高寒草原土壤结构的变化过程,研究了藏北正常、轻度和严重退化高寒草原表层(0~10cm)、亚表层(>10~20cm)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soil aggregates organic ca... 土壤结构的维持和稳定对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明高寒草原土壤结构的变化过程,研究了藏北正常、轻度和严重退化高寒草原表层(0~10cm)、亚表层(>10~20cm)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soil aggregates organic carbon,SAOC)的变化及对土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正常草地不同土层相同粒径团聚体有机碳质量分数均无显著差异,退化草地相同粒径SAOC质量分数随土层加深则呈显著提高的趋势;除轻度退化草地表层,不同状态草地各土层微团聚体(<0.25mm)有机碳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大团聚体(>0.25mm)有机碳。2)退化草地表层、亚表层SAOC质量分数均呈显著下降,降幅随草地退化加剧却有所降低。但与轻度退化草地相比,严重退化草地表层大团聚体、微团聚体有机碳损失量分别增、减2.87、2.90g/kg,亚表层损失量则分别减少1.40、0.34g/kg,由于大团聚体有机碳损失量较大,其土壤抗蚀能力低于轻度退化草地。3)高原寒旱环境中,SAOC质量分数随SOC质量分数、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分别呈极显著(p<0.01)提高、显著(p<0.05)下降的趋势,土壤温度、土壤容重对SAOC质量分数的影响则均不显著。该文可为进一步探寻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维持与稳定的理论和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团聚体 有机碳 高寒草原 草地退化 藏北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尼洋河水生生物群落时空动态及与环境因子关系:2.着生藻类 被引量:19
14
作者 刘海平 叶少文 +4 位作者 杨雪峰 张良松 钟国辉 何勇平 李钟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07-915,共9页
本文于2008 2009年按照季节调查了西藏地区尼洋河着生藻类群落的组成、丰度和多样性,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定量分析了着生藻类的空间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尼洋河着生藻类共计6门30科49属,其中硅藻为优势... 本文于2008 2009年按照季节调查了西藏地区尼洋河着生藻类群落的组成、丰度和多样性,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定量分析了着生藻类的空间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尼洋河着生藻类共计6门30科49属,其中硅藻为优势着生藻类.着生藻类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尼洋河中游最高,在中上游河段和中下游河段呈下降趋势,符合中间高度膨胀(mid-altitude bulge)假说.着生藻类的总丰度、物种丰富度以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尼洋河沿程不存在显著差异,总丰度在各个季节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物种丰富度在秋季和冬季存在显著差异,夏、秋季着生藻类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冬、春季.主成分分析(PCA)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着生藻类的物种丰富度和总丰度呈递减趋势;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尼洋河部分硅藻与理化因子相关联,如:双壁藻(Diploneis)的丰度与总磷相关联,窗纹藻(Epithemia)的丰度与铵态氮相关联,双菱藻属(Surirella)的丰度与pH值相关联;部分绿藻与理化因子相关联,如:小球藻属(Chlorella)、栅藻属(Scenedesmus)、溪菜属(Prasiola)的丰度与水温相关联,小椿藻(Characium)的丰度与硬度相关联,转板藻(Mougeotia)的丰度与表层溶氧、矿化度相关联,新月藻属(Closterium)的丰度与碱度相关联;分类回归树(CART)模型预测了尼洋河着生藻类时空分布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即低海拔水域的着生藻类总丰度较高海拔高,高矿化度水域的着生藻类总丰度较低矿化度的高,不能用影响尼洋河着生藻类种类和数量的环境因子来解释着生藻类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这些关键环境因子对尼洋河水域着生藻类的时空变化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建议加强对着生藻类及这些环境因子的关注,保障尼洋河水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尼洋河 着生藻类 时空动态 主成分分析 典范对应分析 分类回归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围封对西藏北部高寒草甸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薛会英 罗大庆 +6 位作者 胡锋 李辉信 王景升 屈兴乐 王鸿源 于宝政 孙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6139-6148,共10页
为了解放牧对高寒草甸的影响,以及围封对高寒草甸的恢复作用,2013年5月、8月、10月,分别对藏北短期围封高寒草甸和自由放牧高寒草甸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线虫群落及土壤理化性质等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3a围封提高了土壤全氮、磷、钾... 为了解放牧对高寒草甸的影响,以及围封对高寒草甸的恢复作用,2013年5月、8月、10月,分别对藏北短期围封高寒草甸和自由放牧高寒草甸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线虫群落及土壤理化性质等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3a围封提高了土壤全氮、磷、钾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保水能力也明显提高;围封使土壤线虫个体密度下降,但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却提高了;围封使土壤线虫群落中的植食性线虫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食真菌线虫比重加大。短期围封有利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使之向更稳定的方向发展,同时,土壤线虫数量对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有明显的响应,通过土壤线虫群落的群落特征可以反映放牧干扰及围封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虫 生物多样性 高寒草原生态系统 西藏 围封 放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砂生槐根系生物量、比根长和根长密度 被引量:9
16
作者 韩艳英 叶彦辉 +2 位作者 王贞红 魏丽萍 林玲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9-41,共3页
采用分层挖掘法对西藏特有灌木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天然灌丛幼林根系进行取样,研究不同径级根系生物量、比根长和根长密度及垂直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砂生槐总根系生物量为12.77 g·m-2,其中粗根(5 mm<d≤20 mm)所... 采用分层挖掘法对西藏特有灌木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天然灌丛幼林根系进行取样,研究不同径级根系生物量、比根长和根长密度及垂直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砂生槐总根系生物量为12.77 g·m-2,其中粗根(5 mm<d≤20 mm)所占的比例最高,为46.22%,其次为小根(2 mm<d≤5 mm),所占比例为37.67%,细根(0<d≤2 mm)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小为16.11%。细根的比根长为1.91 m·g-1,明显大于小根0.34 m·g-1和粗根0.05m·g-1。细根的根长密度最大为4.01 m·m-2,明显大于小根和粗根。不同径级砂生槐根系生物量、比根长和根长密度在各土层中的分布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生槐 根系生物量 比根长 根长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尼洋河水生生物群落时空动态及与环境因子关系:4.浮游动物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海平 叶少文 +4 位作者 杨雪峰 张良松 张惠娟 范丽卿 李钟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70-378,共9页
于2008-2009年按照季节调查西藏地区尼洋河浮游动物群落的组成、丰度和多样性,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定量分析浮游动物的空间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尼洋河浮游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其... 于2008-2009年按照季节调查西藏地区尼洋河浮游动物群落的组成、丰度和多样性,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定量分析浮游动物的空间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尼洋河浮游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其中原生动物9目13科14属,轮虫1目7科17属,枝角类仅1目1科1属,桡足类2目2科2属.原生动物以砂壳虫和瞬目虫属为主,轮虫则以橘轮虫属和单趾轮虫属为主.尼洋河浮游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和生物量随尼洋河海拔高度不断提升呈现递减的趋势,夏季浮游动物生物量、物种丰富度、总丰度较低,其中夏季浮游动物物种丰富度最低,而浮游动物生物量和总丰度则仅高于冬季.受到水体稳定性的影响,尼洋河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交汇处较低;季节方面,夏季最低,冬季次之.尼洋河原生动物和轮虫总丰度在季节方面存在相似的演替规律,即出现2次高峰和2次低谷,2次高峰分别出现在春季和秋季,2次低谷分别出现在夏季和冬季.尼洋河浮游动物沿程变化方面,浮游动物群落4个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尼洋河浮游动物季节变化方面,仅总丰度秋季和冬季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他3个指标在各个季节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原生动物类群里,砂壳虫属丰度受水体溶解氧浓度的影响较大,前管虫、袋座虫、肾形虫、瞬目虫和斜口虫属丰度受水体矿化度的影响较大,鳞壳虫属丰度则主要与水体中氨氮浓度关联较大;轮虫类群里,单趾轮虫、无柄轮虫、枝胃轮虫、囊足轮虫属丰度与水体的矿化度关联较大,龟甲轮虫属丰度则与总磷浓度有着较大的关联.分类回归树模型预测了尼洋河浮游动物时空分布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尼洋河浮游动物总丰度受到硬度、季节、海拔以及河道底质等因素的影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受到总碱度、季节、硬度和水温的影响,均匀度指数受到总碱度、总磷浓度和水温的影响.这些关键环境因子对尼洋河水域浮游动物的时空变化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建议加强对浮游动物及这些环境因子的关注,推动尼洋河水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尼洋河 浮游动物 时空动态 主成分分析 典范对应分析 分类回归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纳木错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沼泽化草甸主要温室气体通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旦增塔庆 旭日 +3 位作者 魏学红 魏达 刘永稳 王迎红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93-501,共9页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占我国天然草地的40%,研究其温室气体源汇强度及驱动因子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在西藏纳木错地区开展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沼泽化草甸的生态系统呼吸、CH_4和N_2O通量观测,生长季内的观测表明:高寒草原...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占我国天然草地的40%,研究其温室气体源汇强度及驱动因子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在西藏纳木错地区开展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沼泽化草甸的生态系统呼吸、CH_4和N_2O通量观测,生长季内的观测表明: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呼吸分别为(283.7±14.4)mg·m^(-2)·h^(-1)和(275.7±20.6)mg·m^(-2)·h^(-1),低于有机质丰富的沼泽化草甸,为(591.6±53.2)mg·m^(-2)·h^(-1)。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均是CH_4的汇,其生长季均值分别为(—84.9±7.6)μg·m^(-2)·h^(-1)和(—39.2±4.6)μg·m^(-2)·h^(-1);而沼泽化草甸是CH_4的源其均值为(149.2±34.2)μg·m^(-2)·h^(-1)。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沼泽化草甸均为N_2O的源,生长季排放量分别为(7.3±2.8),(3.0±1.1)和(2.2±4.3)μg·m^(-2)·h^(-1)。土壤水分总体控制着高寒草地CH_4通量的时空变化,在土壤水分含量约大于30%的沼泽化草甸表现为CH_4的排放源,而在土壤水分含量低于30%的高寒草原和草甸表现为CH_4的汇;生长季水分含量越高,对CH_4的吸收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原 高寒草甸 沼泽化草甸 生态系统呼吸 CH4通量 N2O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高山松种群点格局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沈志强 卢杰 +1 位作者 华敏 方江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3-81,共9页
【目的】研究高山松种群不同生长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类型及其空间关联性。【方法】2014年6-8月,在西藏色季拉山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设置50m×50m的高山松林样地4块,对样地内的高山松进行定位和每木检尺,按胸径〈12cm、≥12~〈32cm、... 【目的】研究高山松种群不同生长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类型及其空间关联性。【方法】2014年6-8月,在西藏色季拉山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设置50m×50m的高山松林样地4块,对样地内的高山松进行定位和每木检尺,按胸径〈12cm、≥12~〈32cm、≥32cm将高山松分为小树、中树和大树,运用点格局分析方法中的Ripley’s L函数,对高山松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格局及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1)色季拉山高山松种群径级结构呈典型的"金字塔"型,种群自然更新良好,属增长型种群;(2)高山松不同发育阶段的分布格局各异,小树在小尺度范围内的聚集强度均明显强于中树和大树,中树主要表现为随机分布-集群分布-随机分布,而大树主要表现为随机分布;(3)样地1与样地2中,高山松小树与中树、大树之间的空间关联性基本上均呈负关联关系,但中树与大树之间基本上无关联;样地3和样地4中,高山松不同龄级的小树、中树和大树三者之间相互独立,关联性小。【结论】在从小树发育到大树的过程中,高山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演变过程基本表现为由集群分布到随机或均匀分布;高山松种群的更新不仅受种间竞争的影响,同样受种内竞争的制约;在环境条件相似的情况下,高山松种群自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是影响其分布格局的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松 空间分布 点格局分析 色季拉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牦牛大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3
20
作者 贡嘎 王刚 +2 位作者 拉珍 邢东义 索朗斯珠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0-82,共3页
采用细菌学方法对西藏拉萨当雄、林芝、日喀则、阿里、那曲、昌都等6个地区牦牛大肠杆菌疑似病例粪样中分离鉴定大肠杆菌后,采用WHO推荐的K-B纸片法对西藏6个不同地区的11种菌株对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这些菌株对15种药物产... 采用细菌学方法对西藏拉萨当雄、林芝、日喀则、阿里、那曲、昌都等6个地区牦牛大肠杆菌疑似病例粪样中分离鉴定大肠杆菌后,采用WHO推荐的K-B纸片法对西藏6个不同地区的11种菌株对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这些菌株对15种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对头孢唑啉、氨苄西林、多西环素、头孢氨苄、呋喃妥因、新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其中对头孢唑啉耐药率为100%,对后5种药的耐药率也高达90.9%,对四环素和链霉素的耐药率达81.8%,对阿米卡星、阿莫西林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2.7%和63.4%、对卡那霉素耐药程度较低,达36.3%。;但耐药菌株对氧氟沙星、氟罗沙星、诺氟沙星等药物的敏感性较高,达90.9%~100%,由此可见,西藏牦牛大肠杆菌分离株的多重耐药现象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牦牛 大肠杆菌 耐药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