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厅宫地区辉长-闪长岩脉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周鹏 荣峰 +1 位作者 李强 刘恭喜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73-780,共8页
为探讨西藏厅宫地区新发现的辉长-闪长岩脉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地质意义,对该岩脉进行了主、微量、稀土元素及锆石U-Pb年龄分析测试。结果显示,该岩脉富集LILE和LREE、亏损HFSE,其岩浆源区可能为受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是印度与... 为探讨西藏厅宫地区新发现的辉长-闪长岩脉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地质意义,对该岩脉进行了主、微量、稀土元素及锆石U-Pb年龄分析测试。结果显示,该岩脉富集LILE和LREE、亏损HFSE,其岩浆源区可能为受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是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后,板片发生断离,致使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形成。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表明,辉长-闪长岩脉的形成年龄为(52. 95±0. 61) Ma,代表了板片断离引发的岩浆作用的开始,从而导致冈底斯始新世岩浆大规模爆发,在青藏高原上形成了巨大的冈底斯构造-岩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长-闪长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邦铺钼铜多金属矿床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3
2
作者 周雄 温春齐 +3 位作者 张学全 张贻 费光春 温泉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30,共7页
西藏邦铺钼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是典型的大型斑岩型矿床,以钼、铜为主,共生铅、锌。本文通过硫、铅同位素研究,获得含矿岩浆岩的硫同位素δ34S(-0.48‰~12.2‰,平均3.80‰)与硫化物矿物的硫同位素δ34S(-1.5‰~... 西藏邦铺钼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是典型的大型斑岩型矿床,以钼、铜为主,共生铅、锌。本文通过硫、铅同位素研究,获得含矿岩浆岩的硫同位素δ34S(-0.48‰~12.2‰,平均3.80‰)与硫化物矿物的硫同位素δ34S(-1.5‰~+4.3‰,平均0.98‰)组成一致,具有典型的岩浆硫特点(δ34S=0‰);含矿岩浆岩铅同位素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比值分别变化于38.857~39.857、15.620~15.704、18.684~18.768之间,方铅矿铅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比值分别变化于18.752~18.825、15.712~15.718、39.348~39.463之间,显示其具有正常铅同位素的特点,可能同源,具有相同的演化历史或起源;特征值及铅同位素图解显示其具有壳幔混合特征,以壳源为主,可能主要来源于参加造山带的上部地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铅同位素 地球化学特征 钼铜多金属矿床 西藏邦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尼木县普松金矿选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陶专 万全礼 +1 位作者 刘旗 拉巴次仁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8-80,97,共4页
对西藏尼木县普松石英脉型金矿进行了原矿重选—尾渣氰化、全泥氰化、柱浸等方案的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金浸出率依次为96.24%,93.88%,85.97%,由此说明,该金矿石属易选(冶)矿石。鉴于该金矿床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该矿适合堆浸生产。
关键词 重选-尾渣氰化 全泥氰化 柱浸 堆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邦铺钼铜多金属矿床电子自旋共振测年
4
作者 周雄 温春齐 +5 位作者 张学全 范小平 周玉 曹盛远 吴鹏宇 费光春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851-852,共2页
石英颗粒的硅-四面体结构在α、β、γ射线击下能形成一些正2价的氧空位。由于岩石中存在大量自由电子,一个氧空位可以捕获一个自由电子,产生一个顺磁中心。石英脉年龄越古老,岩石中放射性越强则顺磁中心浓度也越高。根据已建立的年龄-... 石英颗粒的硅-四面体结构在α、β、γ射线击下能形成一些正2价的氧空位。由于岩石中存在大量自由电子,一个氧空位可以捕获一个自由电子,产生一个顺磁中心。石英脉年龄越古老,岩石中放射性越强则顺磁中心浓度也越高。根据已建立的年龄-顺磁中心浓度及岩石放射元素含量的实验关系苛确定出石英脉的结晶年龄。为了确定邦铺矿区含矿脉石英的形成年代,本次采用电子自旋共振(ES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自旋共振测年 铜多金属矿床 顺磁中心浓度 氧空位 冈底斯斑岩铜矿带 自由电子 石英脉 西藏 花岗斑岩 含矿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马攸木金矿成矿背景与成矿阶段 被引量:8
5
作者 郭建慈 多吉 +3 位作者 温春齐 陈惠强 范小平 李小文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0-66,共7页
基于地层、构造、地球化学、同位素年龄等证据,认为马攸木金矿形成于雅江洋盆的消减俯冲-碰撞以来直至现代的地质构造环境,其成矿可分为3个成矿阶段,即古近纪俯冲碰撞期成矿阶段、中新世碰撞后伸展期成矿阶段和晚上新世以来的碰撞后快... 基于地层、构造、地球化学、同位素年龄等证据,认为马攸木金矿形成于雅江洋盆的消减俯冲-碰撞以来直至现代的地质构造环境,其成矿可分为3个成矿阶段,即古近纪俯冲碰撞期成矿阶段、中新世碰撞后伸展期成矿阶段和晚上新世以来的碰撞后快速隆升成矿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攸木 岩金 成矿背景 成矿阶段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邦铺大型钼铜多金属矿床Rb-Sr等时线年龄及地质意义
6
作者 周雄 温春齐 +4 位作者 张学全 曹盛远 吴鹏宇 周玉 费光春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8-456,共9页
西藏邦铺钼铜多金属矿床是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典型的大型斑岩型矿床,以钼、铜为主,共生铅、锌。本文通过二长花岗斑岩全岩Rb-Sr法和含钼铜矿石中的黄铁矿Rb-Sr等时线法,分别获得等时线年龄为(13.88±0.38)Ma(MSWD=1.7)和(11.0... 西藏邦铺钼铜多金属矿床是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典型的大型斑岩型矿床,以钼、铜为主,共生铅、锌。本文通过二长花岗斑岩全岩Rb-Sr法和含钼铜矿石中的黄铁矿Rb-Sr等时线法,分别获得等时线年龄为(13.88±0.38)Ma(MSWD=1.7)和(11.0±1.5)Ma(MSWD=3.5),代表二长花岗斑岩成岩、钼铜晚阶段的成矿年龄,结合锆石SHRIMPU-Pb年龄(13.9±0.3)Ma及含钼铜脉石英激光显微探针40Ar-39Ar年龄(13.9±0.9)Ma,显示邦铺钼铜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年龄具有一致性,成矿时间持续约3Ma。锶同位素初始值(0.706538~0.709190)及幔源成分(Pm)含量(4.03%~51.65%)暗示邦铺二长花岗斑岩原始岩浆可能来自地幔,在冈底斯伸展构造背景下就位(14Ma前),幔源岩浆和硅铝质地壳物质发生交换并遭受地壳物质混染,以幔源物质为主,壳源物质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Sr等时线 二长花岗斑岩 黄铁矿 钼铜多金属矿床 西藏邦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察雅县大木南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7
作者 肖霞 倪师军 +1 位作者 冯德新 白涛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5-79,共5页
大木南铅锌多金属矿位于玉龙铜矿成矿带南端,属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巨型系的东段、三江特提斯构造域北段。对1∶5万水系沉积物圈定的HS20号异常,进行异常查证,分析总结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良好,值得进一步工作。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地质特征 找矿前景 大木南铅锌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邦铺铅锌矿床S、Pb、C、O同位素组成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
8
作者 王立强 罗茂澄 +3 位作者 袁志洁 陈伟 冷秋锋 张学全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5-443,共9页
邦铺铅锌矿床系邦铺钼铜矿区斑岩矿化体外围形成的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矿石品位较富,成矿元素以铅锌为主,基本不含铜。文章以矿床中主要金属硫化物为研究对象,采用S、Pb同位素研究方法对矿床成矿物质来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矿石金属硫化... 邦铺铅锌矿床系邦铺钼铜矿区斑岩矿化体外围形成的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矿石品位较富,成矿元素以铅锌为主,基本不含铜。文章以矿床中主要金属硫化物为研究对象,采用S、Pb同位素研究方法对矿床成矿物质来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矿石金属硫化物δ34S值分布范围较宽,但主要集中于-3.7‰~-0.7‰之间,具塔式分布特征,硫主要来源于岩浆;矿石铅同位素组成稳定,为正常普通铅,矿石铅的高μ值(大于9.58)及构造环境演化图解中样品点的分布特征指示矿石铅主要来源于上地壳物质。与驱龙外围知不拉、甲玛矽卡岩矿体对比研究发现,3个矿床硫均为岩浆来源;而金属物质来源空间上则显示出一定的规律,驱龙—甲玛—邦铺矿集区由南向北壳源物质的混染作用不断增加;大理岩及方解石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矿床成矿流体中碳源主要来自于岩浆,碳酸盐岩地层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同位素 铅同位素 碳-氧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壳源混染 成矿流体 邦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妥坝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靶区
9
作者 肖霞 倪师军 +1 位作者 白涛 冯德新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70-575,共6页
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基础上,对西藏妥坝地区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对元素的分散聚集特征、元素的组合特征、异常元素的综合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Ag、Pb、Cu、Mo为区内具有一定找矿潜力的指示标志。根据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基础上,对西藏妥坝地区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对元素的分散聚集特征、元素的组合特征、异常元素的综合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Ag、Pb、Cu、Mo为区内具有一定找矿潜力的指示标志。根据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质条件,圈定元素综合异常8处,对重点综合异常HS18和HS20进行评述,并据此划分3个找矿靶区,为下步找矿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妥坝地区 水系沉积物测量 综合异常 找矿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系沉积物测量在西藏夏日多地区找矿中的应用
10
作者 肖霞 倪师军 +1 位作者 冯德新 白涛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76,共6页
通过在夏日多地区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测试分析金、银、铜、铅、锌、钼等元素含量,初步归纳区内6种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银、铅、铜、钼等元素的富集变异系数较大,表明在该区内元素迁移、富集特征明显,是区内重要的成矿(指示... 通过在夏日多地区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测试分析金、银、铜、铅、锌、钼等元素含量,初步归纳区内6种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银、铅、铜、钼等元素的富集变异系数较大,表明在该区内元素迁移、富集特征明显,是区内重要的成矿(指示)元素。运用多元统计学理论处理分析相关测试数据,总结区内元素的分异趋势。根据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质条件,圈定元素综合异常13处,对重点综合异常HS1综合异常和HS10综合异常进行评述,并据此划分6个找矿靶区,为下步找矿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沉积物测量 综合异常 找矿靶区 夏日多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八宿县错纳铅银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11
作者 白涛 樊炳良 冯德新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8-72,共5页
错纳铅银矿位于昌都地区南部,地处著名的三江成矿带中段,成矿地质背景良好,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分析矿区的地质背景、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探讨找矿标志。
关键词 铅银矿 地质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找矿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察雅县察拉地区中生代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构造环境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彬 向树元 +3 位作者 冯德新 罗拉次旺 噶桑顿珠 周渝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6-706,共11页
藏东察拉地区广泛发育中生代侵入岩体,沿澜沧江结合带呈带状展布,以复式岩基、岩枝和透镜体产出,侵入于早石炭世卡贡岩卡组和吉塘群变质岩系中,主要岩性有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少量闪长岩。目前该区研究程度较低,报道较少,构造意义... 藏东察拉地区广泛发育中生代侵入岩体,沿澜沧江结合带呈带状展布,以复式岩基、岩枝和透镜体产出,侵入于早石炭世卡贡岩卡组和吉塘群变质岩系中,主要岩性有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少量闪长岩。目前该区研究程度较低,报道较少,构造意义不明确。本次在察拉地区获得4个岩体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数据,时代为中—晚三叠世,其中1件样品测试结果为219.8Ma±2.4Ma,代表澜沧江结合带闭合期的年龄,其余3件测试结果相近,分别为239.2Ma±1.7Ma、241.5Ma±2.3Ma和242.5 Ma±1.6Ma,为俯冲消减期的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区内岩体具有从同碰撞一直到碰撞后板内花岗岩的特点,经历了从造山运动的碰撞前期至造山运动最后阶段的构造体制转变过程,总体为"后造山"构造环境,为澜沧江洋板块向东与昌都微陆块碰撞之后地壳伸展、快速隆升背景下地壳深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东 澜沧江结合带 花岗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构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