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北冈底斯扎独顶A型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8
1
作者 解龙 顿都 +6 位作者 朱利东 尼玛次仁 杨文光 陶刚 李超 何碧 和源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14-1227,共14页
西藏北冈底斯早白垩世花岗岩分布广泛;扎独顶岩体作为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其分布广泛,呈岩基型式产出,在岩性上属二长花岗岩。在岩石化学上扎独顶岩体具有富Si O2(70.05%~74.97%)和K2O(4.09%~5.35%),贫Ca O(0.93%~2.19%)、Ti O2(... 西藏北冈底斯早白垩世花岗岩分布广泛;扎独顶岩体作为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其分布广泛,呈岩基型式产出,在岩性上属二长花岗岩。在岩石化学上扎独顶岩体具有富Si O2(70.05%~74.97%)和K2O(4.09%~5.35%),贫Ca O(0.93%~2.19%)、Ti O2(0.22%~0.52%)和Al2O3(12.81%~14.24%)的特征;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A/CNK=0.99~1.0)高钾钙碱性系列。岩体稀土元素总量偏高(∑REE=199.36×10-6~247.91×10-6),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HREE=5.82~6.88),Eu负异常明显(δEu=0.30~0.45),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呈向右缓倾的V型。微量元素显示其富集Rb、Th、K、Zr和Hf,亏损Nb、Ta、Sr、Ba、P和Ti,(Zr+Nb+Ce+Y)平均值为427.63。全岩锆石饱和温度(828~838°C)表明岩浆形成温度高。上述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扎独顶岩体为A型花岗岩。扎独顶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03.8±1.0)Ma,表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在构造判别图解上位于碰撞后的A2型花岗岩区,是在碰撞后岩石圈伸展背景下,由于软流圈物质上涌导致岩石圈地幔与壳源熔体部分熔融并经历过一定程度的混合作用而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北冈底斯 A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中冈底斯成矿带查个勒铅锌矿床含矿斑岩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2
作者 段志明 李光明 +4 位作者 王保弟 李应栩 黄勇 郭琳 段瑶瑶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67-1690,共24页
查个勒铅锌矿床是西藏中冈底斯成矿带中段新发现的一个大型斑岩-矽卡岩型矿床,但其成岩成矿时代一直缺乏年代学约束。本文对该矿床含矿斑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辉钼矿Re-Os定年、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及Sr-Nd-Hf同位素组成研究... 查个勒铅锌矿床是西藏中冈底斯成矿带中段新发现的一个大型斑岩-矽卡岩型矿床,但其成岩成矿时代一直缺乏年代学约束。本文对该矿床含矿斑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辉钼矿Re-Os定年、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及Sr-Nd-Hf同位素组成研究,获得中冈底斯成矿带中段铜钼铅锌银矿化时代。含矿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64.6~62.9 Ma,代表岩浆的结晶年龄;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62.3±1.4)Ma,代表查个勒主成矿年龄,与其构造岩浆事件一致;结合区域林子宗群大规模火山活动(65~45 Ma)以及以亚贵拉铅锌矿床(68.6~65.0 Ma)为代表的成矿作用,表明在印度与欧亚大陆主碰撞过程中均可产生不同规模的成矿作用。查个勒含矿斑岩具富硅、富钾,贫钛、贫磷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为1.12~1.60,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亏损高场强元素Nb、Zr等,与冈底斯成熟大陆地壳物质相比具相对高的εNd(t)值(-6.64^-5.79)和相对低的(87Sr/86Sr)i值(0.711 813~0.717 307),并具不均一的锆石εHf(t)值(-7.02^-1.27)以及古老的锆石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TCDM=1 093~1419 Ma),属于过铝质S型花岗岩类。本文认为中冈底斯成矿带中段古新世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很可能与雅鲁藏布江洋盆闭合之后的印-亚大陆碰撞诱发幔源岩浆底侵导致的冈底斯地体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有关,岩浆在上升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分离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辉钼矿RE-OS定年 主碰撞期 查个勒铅锌矿床 中冈底斯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班戈县达如错花岗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唐跃 翟庆国 +4 位作者 刘通 王军 胡培远 强巴扎西 索朗赤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02-1811,共10页
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达如错地区侵入于蛇绿岩中的花岗斑岩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及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和Hf同位素研究。用LA-ICP-MS技术测得达如错花岗斑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10±1Ma,该年龄被解释为达如错花岗斑岩的形... 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达如错地区侵入于蛇绿岩中的花岗斑岩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及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和Hf同位素研究。用LA-ICP-MS技术测得达如错花岗斑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10±1Ma,该年龄被解释为达如错花岗斑岩的形成年龄,并且锆石具有明显负的εHf(t)值(-5.5^-2.6)。全岩地球化学资料表明,达如错花岗斑岩具有高钾钙碱性系列岩浆岩的特征,且A/CNK>1.1,富集Rb、Ba、Pb、Th,亏损Ta、Nb、Ti,轻稀土元素相对重稀土元素富集,同时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以上特征表明,花岗斑岩属于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结合前人资料认为,达如错花岗岩岩体形成于同碰撞的构造环境,是加厚的大陆地壳发生重熔的产物,其形成还可能与同时期拉萨地块底部软流圈热物质上涌有关。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在110Ma左右已经闭合,并发生了陆-陆碰撞。花岗斑岩侵入于蛇绿岩中,暗示110Ma之前该地区蛇绿岩就已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同碰撞花岗岩 LA-ICP-MS锆石U-PB测年 地球化学 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山南柯月矿区Sb–Pb–Zn–Ag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4
作者 代鸿章 程文斌 +5 位作者 李关清 陈翠华 张兴国 周宇雄 宋玉坤 陈磊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015-1016,共2页
青藏高原为全球新生代巨型特提斯–喜马拉雅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构造变形–变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以及热水流体活动十分强烈,为各种金属矿产资源的形成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陈毓川,1999)。柯月Sb-Pb-Z... 青藏高原为全球新生代巨型特提斯–喜马拉雅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构造变形–变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以及热水流体活动十分强烈,为各种金属矿产资源的形成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陈毓川,1999)。柯月Sb-Pb-Zn-Ag多金属矿床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ITS)与主边界逆冲断层(MBT)之间的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区(尹安,2006),在成矿区带上隶属于藏南Sb–Au成矿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脉 多金属矿床 矿床地质特征 成矿阶段 方铅矿 硫化矿物 矿物 脉状构造 遮拉组 硫锑铅矿 铅矿物 辉锑矿 锑矿物 日当组 PB 成矿期 铁方解石 地层 矿床成因 浸染状 黄铜矿 铜矿物 铜矿化 黄铁矿 铁矿物 下侏罗统 SB ZN 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改则地区拉果错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46
5
作者 王保弟 许继峰 +3 位作者 曾庆高 康志强 陈建林 董彦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21-1530,共10页
拉果错蛇绿岩位于西藏改则县南侧,是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侧蛇绿岩带中发育最完整的蛇绿岩之一,可能形成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主要由地幔橄榄岩、堆晶岩、枕状熔岩、岩墙、斜长花岗岩及放射虫硅质岩等构造单元组成。微量元分析结果表明该... 拉果错蛇绿岩位于西藏改则县南侧,是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侧蛇绿岩带中发育最完整的蛇绿岩之一,可能形成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主要由地幔橄榄岩、堆晶岩、枕状熔岩、岩墙、斜长花岗岩及放射虫硅质岩等构造单元组成。微量元分析结果表明该蛇绿岩中的中基性岩富集 Sr、Rb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 Nb、Ta 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岛弧型火山岩的特点其在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图解中主要显示平坦型曲线,它们可能是由消减板片流体交代的地幔楔源区的部分熔,形成。拉果错蛇绿岩可能形成于弧间盆地环境,代表了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侧弧-弧碰撞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地球化学 弧间盆地 拉果错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地块北部~90Ma斑岩型矿床年代学及成矿地质背景 被引量:31
6
作者 王保弟 许继峰 +5 位作者 刘保民 陈建林 王立全 郭琳 王冬兵 张万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80,共10页
近年来青藏高原多个大型—超大型斑岩Cu-Mo-Au矿床的发现已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现有研究显示这些含矿斑岩和斑岩型矿床的形成年龄主要集中在120~110Ma、~90Ma、54~45Ma和18~12Ma4个阶段,其中90Ma左右的斑岩型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仍... 近年来青藏高原多个大型—超大型斑岩Cu-Mo-Au矿床的发现已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现有研究显示这些含矿斑岩和斑岩型矿床的形成年龄主要集中在120~110Ma、~90Ma、54~45Ma和18~12Ma4个阶段,其中90Ma左右的斑岩型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仍存在很大争议。本文报道拉萨地块北部尼玛县拔拉扎斑岩型矿床含矿斑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以及辉钼矿Re-Os定年结果,并分析了该期的成矿地质背景。两件花岗闪长斑岩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92.1±1.2Ma、93.8±1.2Ma,代表了岩浆的结晶时代;而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88.2~89.6Ma,代表了拔拉扎矿床的成矿年龄。依据区域地质资料,本文认为拉萨地块北部~90Ma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既不可能是雅鲁藏布江结合带所代表的新特提斯洋平板俯冲或洋脊俯冲的产物,也不可能是班公湖-怒江洋盆南向俯冲消减直接的产物,而很可能是班公湖-怒江洋盆俯冲消减闭合之后碰撞过程的产物。因此本文认为拉萨地块中北部地区~90Ma的岩浆作用及其成矿作用是形成于碰撞的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型矿床 90Ma成矿作用 斑岩矿床 拉萨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东部八宿地区发现退变质榴辉岩 被引量:20
7
作者 董永胜 谢尧武 +1 位作者 李才 沙绍礼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18-1020,共3页
在西藏东部八宿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中首次发现可疑的榴辉岩类岩石.通过对所采集系列样品的岩相学研究,初步确定其为退变质榴辉岩,并且遭受了多期次退变质作用的改造,部分样品已彻底转变为榴闪岩.现就该退变质榴辉岩的岩相学特征作一介绍.
关键词 退变质榴辉岩 西藏东部 岩相学特征 野外地质调查 退变质作用 多期次 榴闪岩 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类乌齐地区花岗质片麻岩锆石Cameca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8
作者 曾庆高 王保弟 +2 位作者 强巴扎西 尼玛次仁 李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23-1128,共6页
西藏东部类乌齐一带吉塘岩群中新识别出一套花岗质片麻岩。花岗质片麻岩中锆石Th/U比值较高(Th/U>0.49),阴极发光图像显示锆石内部韵律环带明显,具典型岩浆锆石成因的特征。Cameca锆石U-Pb同位素加权平均年龄为282.1Ma±0.9Ma,... 西藏东部类乌齐一带吉塘岩群中新识别出一套花岗质片麻岩。花岗质片麻岩中锆石Th/U比值较高(Th/U>0.49),阴极发光图像显示锆石内部韵律环带明显,具典型岩浆锆石成因的特征。Cameca锆石U-Pb同位素加权平均年龄为282.1Ma±0.9Ma,表明花岗岩岩体形成于早二叠世,暗示澜沧江结合带在早二叠世存在岩浆增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CamecaU-Pb年龄 花岗质片麻岩 澜沧江结合带 类乌齐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大冈底斯北部金属矿床成矿系列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罗梅 潘凤雏 +4 位作者 李巨初 徐志忠 邓午忠 李关清 刘丽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5-730,共16页
依据近年西藏自治区矿产资源大调查的资料与西藏自治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研究获得的系统、详细的矿产资源资料,编写论述了西藏大冈底斯北部(包括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北冈底斯成矿带、中冈底斯成矿带三个成矿带)的矿产地质特征及成矿分布... 依据近年西藏自治区矿产资源大调查的资料与西藏自治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研究获得的系统、详细的矿产资源资料,编写论述了西藏大冈底斯北部(包括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北冈底斯成矿带、中冈底斯成矿带三个成矿带)的矿产地质特征及成矿分布规律与成矿系列。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包括燕山早期(洋盆形成时期,如东巧铬矿)及燕山中晚期(陆内俯冲挤压时期,如屋索拉金矿)岩浆作用有关矿床成矿系列和那曲-洛隆盆地与喜马拉雅期流体作用有关(如纳多弄铅矿)矿床成矿系列;北冈底斯成矿带矿床主要分布在申扎—嘉黎一线的北部地区(亦称冈底斯北矿带),包括玉古拉镍矿(燕山早期,岩浆岩型)、舍索铜矿(燕山中晚期,矽卡岩型为主)、尤卡朗-昂张铅矿(燕山中晚期,热液型为主)、俄龙呷砷矿(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流体-改造型为主)四个地区不同类型矿床成矿系列;中冈底斯成矿带包括近东西向两个成矿亚带,北边为革吉-雄巴-文部成矿亚带燕山中晚期(如尕尔铜金矿)及狮泉河-申扎弧-盆系演化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矿床成矿系列,南边为朗久-塔诺错-纳木错成矿亚带喜马拉雅中晚期(如甲岗钨钼铋矿)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矿床成矿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自治区 大冈底斯成矿省 金属矿床 成矿分布规律 矿床成矿系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班戈北部早白垩世火山岩:班公湖-怒江洋闭合的岩浆记录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昊 翟庆国 +5 位作者 胡培远 唐跃 朱志才 王伟 谢超明 强巴扎西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23-1638,共16页
对班戈县北部马前乡地区的早白垩世安山岩和英安岩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填图及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研究。锆石U-Pb定年获得安山岩年龄分别为(108.0±1.5)Ma和(113.6±0.9)Ma;英安岩年龄为(106.7±1.9)Ma和(113.6... 对班戈县北部马前乡地区的早白垩世安山岩和英安岩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填图及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研究。锆石U-Pb定年获得安山岩年龄分别为(108.0±1.5)Ma和(113.6±0.9)Ma;英安岩年龄为(106.7±1.9)Ma和(113.6±0.8)Ma。安山岩富集Th和U,亏损Nb、Ta和Ti,具有变化范围较大的Mg^(#)值(25~63),锆石ε_(Hf)(t)值(-8.6~+1.5)以负值为主,应当为幔源镁铁质熔体与壳源熔体的混合产物。英安岩具有与安山岩类似的微量元素成分特征及负的锆石ε_(Hf)(t)值(-12.3~-8.1),应当是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这些早白垩世岩浆岩是约110 Ma沿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岩浆大爆发的产物,可能与班公湖—怒江洋闭合之后的拉萨与羌塘地块陆-陆碰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火山岩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岩浆混合 地质调查工程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狮泉河地区高钾-钾玄质火山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龄 被引量:6
11
作者 尼玛次仁 王国灿 +5 位作者 顿都 次仁央宗 焦文龙 普尺 叶强 达娃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56-1667,共12页
报道的高钾-钾玄质火山岩位于狮泉河镇南东方向约20km处,向东延伸。高钾-钾玄质火山岩Si O2变化于60.35%-68.68%之间,属中酸性岩范畴;具有高的K2O+Na2O含量(8.8%-10.66%),K2O/Na2O值在1.92-2.49之间,Mg O含量较低,介于0.88%-3.47%之... 报道的高钾-钾玄质火山岩位于狮泉河镇南东方向约20km处,向东延伸。高钾-钾玄质火山岩Si O2变化于60.35%-68.68%之间,属中酸性岩范畴;具有高的K2O+Na2O含量(8.8%-10.66%),K2O/Na2O值在1.92-2.49之间,Mg O含量较低,介于0.88%-3.47%之间,Al2O3含量为14.02%-14.91%,属于高钾-钾玄质系列。岩石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Th、U和轻稀土元素(LREE),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具有明显负异常,Cr、Ni、Co相容元素含量低于或接近地壳的平均含量,结合Th/Yb-Ta/Yb、(Th×100)/Zr-(Nb×100)/Zr判别图及La-La/Yb图解,暗示岩浆源区可能为下地壳。在左左乡南东约2km处和狮泉河水泥厂北东约1km处各采集1个高钾-钾玄质火山岩样品,对其中的锆石进行LA-ICP-MS U-Pb同位素测定,得到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22.04±0.42Ma和22.29±0.31Ma,此年龄被解释为狮泉河一带高钾-钾玄质火山岩的喷发时代,即中新世阿启塔期。由此表明,该火山岩是印度板片向北俯冲时在狮泉河一带俯冲板片断离,岩浆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狮泉河地区 高钾-钾玄质火山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中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狮泉河地区仁温斜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尼玛次仁 王国灿 +6 位作者 顿都 叶强 普尺 焦文龙 次仁央宗 洛桑朗杰 李开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46-2253,共8页
西藏狮泉河地区仁温斜长花岗岩主要由更长石、石英等组成,Si O2含量为72.05%~72.83%,Al2O3含量12.72%~13.54%(〈15%),Mg O含量1.19%~1.24%,Mg#值35.73~42.27(〈50),Na2O含量介于4.56%~4.74%之间,K2O含量较低,在0.34%~0.57%之... 西藏狮泉河地区仁温斜长花岗岩主要由更长石、石英等组成,Si O2含量为72.05%~72.83%,Al2O3含量12.72%~13.54%(〈15%),Mg O含量1.19%~1.24%,Mg#值35.73~42.27(〈50),Na2O含量介于4.56%~4.74%之间,K2O含量较低,在0.34%~0.57%之间,Na2O/K2O值为8.32~13.41,属低钾钙碱性系列岩石。斜长花岗岩与变质基性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仁温斜长花岗岩可能是变质基性岩部分熔融形成的,该岩石中Sr、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Nb、Ta、Ti等高场强元素明显亏损,具有岛弧型火山岩的特征。用LA-ICP-MS法测得斜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62.5±2.6Ma,表明狮泉河结合带(北亚带)在中侏罗世已发生俯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狮泉河地区 斜长花岗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中侏罗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同卡地区高压麻粒岩的发现、PT轨迹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万平 王立全 +3 位作者 强巴扎西 王保弟 刘伟 袁四化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15-1924,共10页
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同卡地区发现了高压麻粒岩,它经历了至少两期变质作用,即高压麻粒岩相和退变质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峰期高压麻粒岩相矿物组合为:石榴石-单斜辉石-斜长石,退变质角闪岩相矿物组合:角闪石-斜长石。地质温压计的计算... 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同卡地区发现了高压麻粒岩,它经历了至少两期变质作用,即高压麻粒岩相和退变质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峰期高压麻粒岩相矿物组合为:石榴石-单斜辉石-斜长石,退变质角闪岩相矿物组合:角闪石-斜长石。地质温压计的计算结果表明高压麻粒岩相的温压条件为600~750℃,11.0~13.0kb;退变质角闪岩相的温压条件为500~600℃,6.0kb左右,高压麻粒岩具有顺时针退变质的P-T轨迹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卡地区 班公湖-怒江结合缝合带 麻粒岩 P-T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狮泉河地区晚侏罗世中性侵入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尼玛次仁 王国灿 +7 位作者 顿都 普尺 次仁央宗 焦文龙 李开云 叶强 洛桑朗杰 达娃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73-685,共13页
侵位于狮泉河结合带南缘和结合带南侧古生代地层的晚白垩世侵入岩中,解体出一套中性侵入岩,呈岩珠、岩枝状产出,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其中石英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57.3±1.5... 侵位于狮泉河结合带南缘和结合带南侧古生代地层的晚白垩世侵入岩中,解体出一套中性侵入岩,呈岩珠、岩枝状产出,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其中石英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57.3±1.5 Ma(MSWD=0.96)和159.3±3.7 Ma(MSWD=2.30),指示岩浆活动时间为晚侏罗世牛津期。该岩体Si O2含量在59.65%~64.57%之间,K2O为1.95%~2.69%之间,Na2O为1.97%~3.42%,K2O/Na2O在0.74~1.29之间,P2O5为0.085%~0.139%之间,Al2O3为13.63%~15.68%之间,A/CNK为0.89~1.07,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花岗岩。岩石稀土元素总量(∑REE)为107.37×10-6~148.33×10-6,LREE/HREE在6.77~9.67之间,轻重稀土分异程度强,δEu为0.63~0.84,铕略具负异常;在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富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而亏损Nb、Ta、Ti和P等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岛弧钙碱性岩浆的地球化学性质。从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该时期岩石显示同源岩浆演化的特征,具有典型I型花岗岩特征,形成于板块俯冲下的岛弧环境。表明狮泉河一带在晚侏罗世已经存在俯冲型花岗岩,研究认为该时期岩浆活动很可能是狮泉河洋盆北缘(北亚带)持续扩张时,向南缘(南亚带)及中冈底斯带北缘俯冲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狮泉河地区 中性侵入岩 LA-ICP-MS锆石U-Pb 晚侏罗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三叠世北澜沧江结合带碰撞作用:类乌齐花岗质片麻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36
15
作者 王保弟 王立全 +4 位作者 强巴扎西 曾庆高 张万平 王冬兵 程万华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752-2762,共11页
西藏东部类乌齐一带吉塘岩群中新识别出一套花岗质片麻岩,其Cameca锆石U-Pb年龄为246.3±0.8Ma,表明该变质花岗岩形成于早三叠世。该套变质侵入体具高SiO2(68.21%~74.82%)、富K2O(K2O/Na2O>1)和低P2O5(<0.26%)特征,铝饱和指... 西藏东部类乌齐一带吉塘岩群中新识别出一套花岗质片麻岩,其Cameca锆石U-Pb年龄为246.3±0.8Ma,表明该变质花岗岩形成于早三叠世。该套变质侵入体具高SiO2(68.21%~74.82%)、富K2O(K2O/Na2O>1)和低P2O5(<0.26%)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为1.01~1.19,属准铝质到过铝质岩石;富集Rb、Th和U,亏损Ba、Nb、Ta、Sr、P和Eu等;并具不均一的锆石εHf(t)值(-1.3~+3.7)和古老的锆石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1.0~1.4Ga),具有碰撞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类乌齐变质侵入体很可能形成于澜沧江结合带所代表的洋盆闭合后碰撞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可能是幔源岩浆诱发古老地壳物质重熔并与之混合形成母岩浆,再经历高程度分离结晶作用而形成,为北澜沧江结合带碰撞造山过程的产物,暗示澜沧江结合带在早三叠世存在岩浆增生事件,藏东类乌齐地区在246Ma之前己进入陆-陆碰撞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片麻岩 碰撞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澜沧江结合带 类乌齐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冈底斯成矿带龙根铅锌矿床含矿斑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9
16
作者 段志明 李光明 +5 位作者 李应栩 王保弟 张晖 黄勇 郭琳 段瑶瑶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25-638,共14页
龙根铅锌矿床是在西藏中冈底斯成矿带中段发现的一个矽卡岩型矿床。对该矿床含矿斑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主量、微量元素分析和Sr-Nd-Hf同位素组成研究,首次获得中冈底斯成矿带中段铅锌银矿床的矿化时代。含矿斑岩锆石U-Pb年... 龙根铅锌矿床是在西藏中冈底斯成矿带中段发现的一个矽卡岩型矿床。对该矿床含矿斑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主量、微量元素分析和Sr-Nd-Hf同位素组成研究,首次获得中冈底斯成矿带中段铅锌银矿床的矿化时代。含矿斑岩锆石U-Pb年龄明显可分为2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70.5±2.0)Ma和(61.4±1.2)Ma,前者记录了印-亚板块俯冲大陆边缘弧后伸展过程中的早期岩浆-流体成矿事件,后者代表了印-亚板块主碰撞聚合中的主成矿期岩浆-流体成矿作用时代。斑岩具富硅、富钾,贫钛、贫磷等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为1.11~1.16,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亏损高场强元素Zr、Nd、Sm等,与冈底斯成熟大陆地壳物质相比具相对高的εNd(t)值(-6.42~-6.05)和相对低的(87Sr/86Sr)i值(0.708 026~0.709 071),并具不均一的锆石εHf(t)值(-3.34~-1.12)以及古老的锆石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TCDM=1.06~1.19 Ga),属于过铝质"S"型花岗岩类。笔者认为中冈底斯成矿带中段晚白垩世—古新世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很可能是与雅鲁藏布江洋盆闭合之后的印-亚板块俯冲大陆边缘弧后伸展和主碰撞聚合诱发幔源岩浆底侵导致的冈底斯地体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有关,岩浆在上升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分离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U-PB定年 俯冲晚期 主碰撞 龙根铅锌矿床 中冈底斯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冈底斯东段汤不拉斑岩Mo-Cu矿床成岩成矿时代与成因研究 被引量:34
17
作者 王保弟 许继峰 +3 位作者 陈建林 张兴国 王立全 夏抱本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20-1832,共13页
汤不拉斑岩型钼铜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目前识别出的最东部的一个大型斑岩矿床,但是其成岩成矿时代一直缺乏年代学约束。本文通过对成矿斑岩的系统地球化学研究,采用LA-ICPMS锆石U-Pb方法和辉钼矿Re-Os方法研究了汤不拉矿床的成岩、成矿... 汤不拉斑岩型钼铜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目前识别出的最东部的一个大型斑岩矿床,但是其成岩成矿时代一直缺乏年代学约束。本文通过对成矿斑岩的系统地球化学研究,采用LA-ICPMS锆石U-Pb方法和辉钼矿Re-Os方法研究了汤不拉矿床的成岩、成矿年龄。研究结果显示汤不拉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为19.72±0.20Ma;而辉钼矿Re-Os年龄为20.9±1.3Ma,成岩和成矿时代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表明斑岩体与矿化的形成时间相近。汤不拉成矿斑岩具有与埃达克质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如高Sr、Sr/Y、(La/Yb)N,亏损重稀土Yb与Y,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等,并具有与新生地壳源林子宗群火山岩相似的(87Sr/86Sr)i(0.70598~0.70676)和εNd(t)(-1.75~-3.27)同位素特征。本文认为汤不拉埃达克质成矿斑岩可能起源于增厚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是在中新世后碰撞构造环境中在板片断离作用下导致的成岩和成矿事件。综合区域上的已有资料,可知整个冈底斯斑岩成矿带后碰撞成矿阶段成岩时间为21~12Ma,成矿时间集中在17~13Ma,成矿时间持续大约4Ma,而汤不拉斑岩型钼铜矿床是后碰撞阶段最早形成的斑岩矿床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质岩 斑岩钼铜矿 后碰撞伸展 汤不拉 冈底斯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冈底斯成矿带查个勒矿床含矿岩体的年代学及成因 被引量:27
18
作者 王保弟 郭琳 +5 位作者 王立全 李冰 黄瀚霄 陈富琦 段志明 曾庆高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47-1662,共16页
查个勒矿床是中冈底斯成矿带(即中部拉萨地体)目前发现的一个中-大型矽卡岩+斑岩型矿床,但是其成岩成矿时代一直缺乏年代学约束。本文报道该矿床含矿岩体的LA-ICPMS法锆石U-Pb定年、辉钼矿Re-Os定年、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数据。花岗斑岩... 查个勒矿床是中冈底斯成矿带(即中部拉萨地体)目前发现的一个中-大型矽卡岩+斑岩型矿床,但是其成岩成矿时代一直缺乏年代学约束。本文报道该矿床含矿岩体的LA-ICPMS法锆石U-Pb定年、辉钼矿Re-Os定年、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数据。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明显可分为两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72.2~70.1Ma、65.2~64.4Ma,前者记录了早期的构造岩浆事件,后者代表了岩浆的结晶年龄;而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71.5±1.3Ma,所代表的查个勒主成矿期年龄与早期的构造岩浆事件一致;结合65~64Ma时期的岩浆侵位、林子宗群大规模火山活动以及以亚贵拉矿床为代表的成矿作用,表明在印度与欧亚大陆初始碰撞过程中都可能产生不同规模的成矿作用。查个勒含矿岩体具富硅、富钾,贫钛、磷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为1.05~1.27,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Ti等,并具有不均一的锆石εHf(t)值(-7.9~-2.2)和古老地壳Hf同位素模式年龄(tDMC=1.3~1.6Ga),属于过铝质"S"型花岗岩类。本文认为中冈底斯成矿带南部晚白垩世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很可能是与雅鲁藏布江洋盆闭合之后初始碰撞幔源岩浆底侵导致的拉萨微陆块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有关,岩浆在上升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分离结晶。同时本文认为冈底斯成矿带成矿元素组合的分带性与新特提斯洋壳俯冲消减-碰撞过程中岩浆产生的源区物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主碰撞期 查个勒矿床 冈底斯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安多高压麻粒岩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解超明 李才 +3 位作者 苏犁 董永胜 吴彦旺 谢尧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12-922,共11页
本文报道了聂荣微陆块中新发现的高压麻粒岩锆石U-Pb定年结果及其围岩花岗片麻岩中黑云母Ar-Ar同位素年代学结果。高压麻粒岩中的锆石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具有核-边显微结构,核部残留锆石具典型岩浆结晶锆石特征,锆石U-Pb年龄541±8Ma... 本文报道了聂荣微陆块中新发现的高压麻粒岩锆石U-Pb定年结果及其围岩花岗片麻岩中黑云母Ar-Ar同位素年代学结果。高压麻粒岩中的锆石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具有核-边显微结构,核部残留锆石具典型岩浆结晶锆石特征,锆石U-Pb年龄541±8Ma~834±11Ma;第二类锆石具典型的变质锆石成因的结构特征,锆石U-Pb谐和年龄为179.0±1.7Ma。花岗片麻岩中黑云母Ar-Ar坪年龄为166.7±1.1Ma。年代学资料显示麻粒岩与其围岩均具有泛非期的年龄信息,麻粒岩的原岩经历了晚元古代-早古生代造山作用,并于早-中侏罗世发生了峰期高压变质作用改造,该变质事件可能代表着聂荣微陆块与羌南板块的碰撞拼合。伴随着早-中侏罗世的岩浆作用,麻粒岩及其围岩迅速抬升,抬升的时间跨度在13Myr左右,于166.7Ma左右抬升至地壳浅层部位或近地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麻粒岩 锆石U-PB定年 40Ar-39Ar测年 聂荣微陆块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澜沧江带的性质--是冈瓦纳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界线吗? 被引量:22
20
作者 李才 谢尧武 +3 位作者 董永胜 徐锋 强巴扎西 蒋光武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11-1719,共9页
藏东地区冈瓦纳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界线是不能回避的关键问题。借助前人已有的区域地质资料和研究成果,对北澜沧江带两侧的基底岩系、古生代沉积建造、地层古生物、火山岩浆弧、变质岩、变质作用、高压变质带、吉塘岩群、酉西群、构造运... 藏东地区冈瓦纳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界线是不能回避的关键问题。借助前人已有的区域地质资料和研究成果,对北澜沧江带两侧的基底岩系、古生代沉积建造、地层古生物、火山岩浆弧、变质岩、变质作用、高压变质带、吉塘岩群、酉西群、构造运动分期等进行剖析,并与邻区进行了简单对比。在此基础上初步得出北澜沧江带是藏东地区连接滇西澜沧江缝合带与龙木错-双湖缝合带的纽带,是藏东地区冈瓦纳板块与扬子板块界线的倾向性意见,还有待于深入研究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北澜沧江带 冈瓦纳板块 扬子板块 界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