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尼玛县达查金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肖润 李胜荣 +4 位作者 傅璐珈 王勇 杨伟光 阎柏琨 刘波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65-169,共5页
西藏达查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问题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达查金矿床矿物中硫、铅、硅同位素及包裹体水中的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 ,矿区内黑色炭质板岩、浸染状黄铁绢英岩化闪长玢岩和石英黄铁矿脉中的δ3 4SCDT值分布范围为 1 1‰~ 1 6... 西藏达查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问题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达查金矿床矿物中硫、铅、硅同位素及包裹体水中的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 ,矿区内黑色炭质板岩、浸染状黄铁绢英岩化闪长玢岩和石英黄铁矿脉中的δ3 4SCDT值分布范围为 1 1‰~ 1 6‰ ,平均为 1 4‰ ,与陨石硫或深源岩浆硫接近。地层铅、岩浆岩铅和矿石铅在构造模式图上主要落在造山带线附近。石英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 44 0 8~ 5 0 1 8℃ ,δDV -SMOW 值为 - 12 6‰~ - 98‰ ,δOV -SMOW 在 2 0 8‰~ 8 84‰之间 ,为典型的岩浆水 ;矿石中热液石英的硅同位素δ3 0 SiNBS -2 8   值的极差主要集中在 - 0 5‰~- 0 6‰之间 ,与成矿密切相关的硅质可能来源于基性或中基性岩浆岩。岩金矿的成矿物质可能有 3个主要的源区 :一是木嘎岗日群第二、三岩组 ,该岩组的海底热水沉积物含有大量的成矿物质 ;二是深部隐伏的原来特提斯海底的基性或中基性岩浆岩 ,它是金与硅的主要供给者 ;三是本区的中酸性岩浆岩 ,它是多种成矿物质最终集中成矿的主要中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稳定同位素 地球化学 成矿流体 尼玛县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列廷冈铁多金属矿床辉钼矿Re-Os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2
作者 杨毅 多吉 +4 位作者 刘鸿飞 张金树 王立强 张志 胡正华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54-1564,共11页
列廷冈铁多金属矿床不仅是西藏林周盆地已发现的众多铁多金属矿床中工业价值、找矿远景最好的矿床之一,而且是冈底斯成矿带Fe、Cu、Mo、Pb、Zn等多矿化元素组合的典型代表。本次研究利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代学测试方法,对列廷冈矿床8... 列廷冈铁多金属矿床不仅是西藏林周盆地已发现的众多铁多金属矿床中工业价值、找矿远景最好的矿床之一,而且是冈底斯成矿带Fe、Cu、Mo、Pb、Zn等多矿化元素组合的典型代表。本次研究利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代学测试方法,对列廷冈矿床8件辉钼矿进行了精确定年,首次明确了矿床成矿时代。测试结果表明,辉钼矿模式年龄为(60.97±0.92)Ma^(63.19±0.93)Ma,等时线年龄为(62.28±0.66)Ma(MSWD=0.74),矿床形成于古新世,与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阶段在冈底斯成矿作用有关。矿床辉钼矿Re含量变化于0.54×10-6~84.72×10-6,指示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壳幔混源。列廷冈矿床成矿时代和成矿物质来源的厘定,对于区域上开展古新世铁多金属矿床的找矿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同位素 成矿时代 列廷冈铁多金属矿 林周盆地 冈底斯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列廷冈铁多金属矿侵入岩锆石U_Pb定年、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杨毅 多吉 +5 位作者 德西央宗 刘鸿飞 张金树 张志 郝建亭 刘苗苗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1-294,共14页
西藏列廷冈铁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岩浆弧北缘,是冈底斯北缘Pb-Zn-Ag-Cu-Fe多金属成矿带上典型的铁多金属矿床,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岩体为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采用锆石LA-ICP-MS对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进行了定年,结果... 西藏列廷冈铁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岩浆弧北缘,是冈底斯北缘Pb-Zn-Ag-Cu-Fe多金属成矿带上典型的铁多金属矿床,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岩体为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采用锆石LA-ICP-MS对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进行了定年,结果显示花岗闪长岩的成岩年龄为58.69±0.68 Ma,花岗斑岩成岩年龄为60.69±0.98 Ma。与加拉普铁多金属矿、沙让钼矿、亚贵拉铅锌银矿等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岩浆弧上其它矿床的对比分析表明,这一系列矿床受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过程中地幔的岩浆底侵作用影响,形成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早期。列廷冈锆石的Lu-Hf测试结果显示岩体的εHf(t)值为-3.01-3.0,Hf二阶段模式年龄742-1 322 Ma,表明岩浆具有壳幔混源的特点。结合列廷冈的目前勘探情况,认为在区域的铁多金属矿中,深部的Cu、Pb、Zn矿产将是今后勘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地球化学 锆石U_Pb年龄 HF同位素 列廷冈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佩枯错盆地帮荣组沉积环境演化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韩建恩 吕荣平 +6 位作者 余佳 朱大岗 邵兆刚 孟宪刚 杨朝斌 王津 钱程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00-808,共9页
笔者通过西藏佩枯错盆地帮荣组剖面的野外地质调查以及沉积物粒度、磁化率、碳酸盐等环境指标的分析,结合ESR法和U系测年资料,分析了晚更新世帮荣组沉积环境演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27~15kaB.P.的晚更新世时,佩枯错盆地进入强烈断陷阶... 笔者通过西藏佩枯错盆地帮荣组剖面的野外地质调查以及沉积物粒度、磁化率、碳酸盐等环境指标的分析,结合ESR法和U系测年资料,分析了晚更新世帮荣组沉积环境演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27~15kaB.P.的晚更新世时,佩枯错盆地进入强烈断陷阶段,佩枯错古湖经历了初始浅湖期,发展深湖期和萎缩浅湖期一个完整的湖泊演化过程。127~56kaB.P.,气候温暖湿润,湖水增加,古湖发育进入浅湖期;56~31kaB.P.,湖水波动上升,古湖进入发展深湖期;31~15kaB.P.,湖泊步入萎缩浅湖期,15kaB.P.左右出现的冻融褶皱,可能指示该区进入冰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佩枯错盆地 晚更新世 沉积环境 帮荣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近25年来河流、湖泊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7
5
作者 朱大岗 孟宪刚 +7 位作者 郑达兴 乔子江 邵兆刚 杨朝斌 韩建恩 余佳 孟庆伟 吕荣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30,共9页
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MSS图像和90年代末期的ETM+图像解译,对近25年来青藏高原河流、湖泊的分布现状及其变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河流总体上变化不明显,部分地区外流水系个别河段略有摆动,内流水系少数河段发生改道、断流,... 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MSS图像和90年代末期的ETM+图像解译,对近25年来青藏高原河流、湖泊的分布现状及其变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河流总体上变化不明显,部分地区外流水系个别河段略有摆动,内流水系少数河段发生改道、断流,入湖河流河口段发生延伸、退缩等变化。青藏高原多数天然湖泊变化较大,主要是部分湖泊面积缩小或扩大;少数湖泊解体或归并;有的已干涸的湖泊又重新汇水,有的湖泊则接近干涸。导致河流、湖泊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气温变化、降水变化及冰川变化、气候雪线变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调查 近25年来 河流 湖泊变迁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南部上三叠统郎杰学群物源分析
6
作者 李祥辉 曾庆高 +1 位作者 王成善 谢尧武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53-559,共7页
运用Dickinson三角图解、地球化学和阴极发光方法,对西藏山南琼结和贡嘎地区上三叠统深海—半深海郎杰学群砂岩和板岩进行了研究。碎屑成分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物源总体来自再旋回造山带,含有大陆基块和混合区(切割弧)成分。阴极发... 运用Dickinson三角图解、地球化学和阴极发光方法,对西藏山南琼结和贡嘎地区上三叠统深海—半深海郎杰学群砂岩和板岩进行了研究。碎屑成分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物源总体来自再旋回造山带,含有大陆基块和混合区(切割弧)成分。阴极发光照射结果反映,物源区石英主要为变质成因(棕色光),次为深成/火山成因(浅紫兰色—绿色光),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母源区结晶基底可能已经抬升暴露,并且粘附在大陆块上。这些结果暗示,在拉萨地块与印度次大陆之间的新特提斯洋中可能存在一个含造山带的未名地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三叠统 造山带 物源分析 西藏南部 阴极发光 结晶基底 特提斯 光照射 绿色光 深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南部郎杰学群碎屑物质来源的古水流证据
7
作者 李祥辉 曾庆高 王成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2-137,共6页
新近对西藏山南琼果和贡嘎地区(特提斯喜马拉雅北亚带)弱变质的上三叠统深海—半深海沉积地层——郎杰学群地质填图调查,在出露槽模沉积构造的37个古水流点获得了43组数据。赤平投影数据恢复后发现,这一地区主力古水流有南东140°~... 新近对西藏山南琼果和贡嘎地区(特提斯喜马拉雅北亚带)弱变质的上三叠统深海—半深海沉积地层——郎杰学群地质填图调查,在出露槽模沉积构造的37个古水流点获得了43组数据。赤平投影数据恢复后发现,这一地区主力古水流有南东140°~160°和南西190°~210°两个方向。这一分析结果为郎杰学群沉积物来自北边(未知块体)而非印度次大陆的观点提供了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模 波痕 古水流 郎杰学群 西藏 印度次大陆 沉积物 沉积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阿里札达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河湖相地层的重新厘定与划分
8
作者 朱大岗 孟宪刚 +5 位作者 邵兆刚 杨朝斌 韩建恩 余佳 孟庆伟 吕荣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11-1120,共10页
通过对札达盆地河湖相地层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剖面实测,对分布于盆地内的新近系上新统—第四系下更新统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重新厘定了该区上新世—早更新世岩石地层单元,建立了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层序。首次提出了该区上新统—... 通过对札达盆地河湖相地层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剖面实测,对分布于盆地内的新近系上新统—第四系下更新统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重新厘定了该区上新世—早更新世岩石地层单元,建立了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层序。首次提出了该区上新统—下更新统三分方案,将该套河湖相地层重新划分为第四系下更新统香孜组(Qp1-1x)、新近系上新统古格组(N22g)和上新统托林组(N21t)3个组、7个沉积相、11个岩性段,并为确定上新统与下更新统的界线位置提出了具体意见,为青藏高原乃至全球新近系上新统与第四系的研究、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札达 上新世-早更新世 岩石地层 生物地层 年代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山南地区琼结南部上三叠统郎杰学群的沉积学岩相特征与浊积扇模式
9
作者 李祥辉 曾庆高 王成善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2-58,共7页
西藏山南地区琼结南部上三叠统郎杰学群由轻微变质的泥质岩和碎屑岩组成,其中,砂岩主要为(岩屑)长石(杂)砂岩和(长石)岩屑(杂)砂岩,碎屑的分选和磨圆度较差,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较低,经历了压溶、交代及胶结等成岩作用;发育与浊积岩相关的... 西藏山南地区琼结南部上三叠统郎杰学群由轻微变质的泥质岩和碎屑岩组成,其中,砂岩主要为(岩屑)长石(杂)砂岩和(长石)岩屑(杂)砂岩,碎屑的分选和磨圆度较差,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较低,经历了压溶、交代及胶结等成岩作用;发育与浊积岩相关的层面、层理构造及沉积旋回发育。研究表明,按照宋热组、江雄组和姐德秀组地层层序,郎杰学群岩相总体呈现外—中扇砂板岩相向中—内扇砂板岩含砾岩相演化,向上变粗变浅,中源和近源/分支水道亚相增加;以姐德秀组下段中部为界可分为A和B两个层序,它们分属浊积扇演化的两个不同阶段;推测研究区及邻近地区可能存在一个较大规模向南迁移进积的舌状浊积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学 浊积扇 岩相 郎杰学群 上三叠统 西藏 砂岩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地质地貌景观类型——西藏札达盆地古格地貌的特征与成因初探
10
作者 孟宪刚 朱大岗 +4 位作者 邵兆刚 杨朝斌 韩建恩 余佳 孟庆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95-301,共7页
札达盆地位于西藏西南边陲,构造上处于喜马拉雅断块挠起带头部内侧,呈NW—SE走向,长约1000km,宽约70km,总面积约40000km2,海拔约4500m。盆地中地层呈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基底岩石为三叠纪—侏罗纪灰岩、砂岩和板岩,盖层为上新世—早更... 札达盆地位于西藏西南边陲,构造上处于喜马拉雅断块挠起带头部内侧,呈NW—SE走向,长约1000km,宽约70km,总面积约40000km2,海拔约4500m。盆地中地层呈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基底岩石为三叠纪—侏罗纪灰岩、砂岩和板岩,盖层为上新世—早更新世早期沉积的固结和半固结岩石,因受喜马拉雅断块挠起运动的影响,形成NW、NE和近EW、SN向等多组节理裂隙。晚新生代以来,盆地上升,在构造节理的主导下,穿越盆地的象泉河及其支流对岩石地层进行侵蚀、切割,在雨水的淋蚀、寒冻风化的剥蚀作用下,逐渐形成现今大小不同和形态奇特的半固结砂泥岩塔林地貌景观—古格地貌,这是中国地质地貌景观的一种新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格地貌 河湖相沉积 固结—半固结 喜马拉雅运动 节理 西藏札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阿里地区札达沉积盆地活动构造
11
作者 邵兆刚 孟宪刚 +4 位作者 朱大岗 杨朝斌 韩建恩 余佳 孟庆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25-629,共5页
野外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札达盆地不仅边界断裂存在较强烈的活动性,而且在盆地内部发现了较多的活动断层,同时还伴有大量的崩塌堆积。该调查结果为札达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的评价和青藏高原区域应力场的分析提供了宝贵的实际资料。
关键词 西藏西部 札达盆地 活动构造 崩塌堆积 构造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定结盆地第四纪湖相地层的厘定、划分和定结群的建立
12
作者 邵兆刚 朱大岗 +7 位作者 孟宪刚 杨朝斌 韩建恩 王津 余佳 吕荣平 王艳 贺承广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49-459,共11页
通过对西藏定结盆地湖相沉积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实测剖面,对分布于盆地内的第四纪湖相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重新厘定了该区中更新世—晚更新世的岩石地层单元,确立了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序列。首次建立了该区第四纪中更新世—晚更... 通过对西藏定结盆地湖相沉积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实测剖面,对分布于盆地内的第四纪湖相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重新厘定了该区中更新世—晚更新世的岩石地层单元,确立了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序列。首次建立了该区第四纪中更新世—晚更新世湖相地层单位———定结群(Qp2-3D)。定结群是由中更新统叶如藏布组(Qp2ly)和上更新统麻加组(Qp3lm)2个组组成。为青藏高原湖泊演化、气候变化、古地理变迁的研究,以及第四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等都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定结 中更新世 湖相地层 定结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佩枯错盆地第四纪湖相地层的厘定、划分和佩枯错群的建立
13
作者 朱大岗 邵兆刚 +6 位作者 孟宪刚 杨朝斌 王津 韩建恩 余佳 吕荣平 王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35-1043,共9页
通过对环西藏佩枯错的T1—T16湖积阶地中湖相沉积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实测剖面,对分布于盆地内的第四纪早更新世—全新世湖相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重新厘定了该区早更新世—全新世的岩石地层单元,确立了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序列。首... 通过对环西藏佩枯错的T1—T16湖积阶地中湖相沉积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实测剖面,对分布于盆地内的第四纪早更新世—全新世湖相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重新厘定了该区早更新世—全新世的岩石地层单元,确立了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序列。首次建立了青藏高原第四纪早更新世—全新世湖相地层单位——佩枯错群(QP),佩枯错群由第四系下更新统拉洋组(Qp1l)、中更新统茫家冻组(Qp2m)、上更新统帮荣组(Qp3b)和全新统罗马仁布组(Qhl)4个组组成。为青藏高原湖泊演化、气候变化、古地理变迁的研究,以及第四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等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佩枯错 更新世—全新世 湖相地层 佩枯错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阿里札达盆地上新统鼠兔类牙齿化石的发现
14
作者 孟宪刚 朱大岗 +4 位作者 邵兆刚 杨朝斌 韩建恩 余佳 孟庆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75-1178,共4页
首次在西藏阿里札达盆地上新世河湖相沉积地层中发现了鼠兔类牙齿化石,对鼠兔类牙齿化石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在同一层位中采集了大量孢粉、古动物和古植物化石。结合区域地质特征,产出鼠兔类牙齿化石地层的古地磁、ESR测年资料,沉... 首次在西藏阿里札达盆地上新世河湖相沉积地层中发现了鼠兔类牙齿化石,对鼠兔类牙齿化石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在同一层位中采集了大量孢粉、古动物和古植物化石。结合区域地质特征,产出鼠兔类牙齿化石地层的古地磁、ESR测年资料,沉积学特征等的简要分析,认为札达盆地鼠兔类的]化迁徙与上新世时气候由温暖湿润向寒冷潮湿—温和干旱的变化有关。显然,这一发现有助于认识青藏高原新近纪上新世的生物]化、气候变化和构造活动,并为研究青藏高原新近纪以来的生物进化、湖泊与河流]化、气候变化、古地理与古环境变迁和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地层划分等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免类化石 上新统 西藏阿里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古近纪—新近纪古湖泊的特征及分布
15
作者 朱大岗 孟宪刚 +4 位作者 邵兆刚 杨朝斌 韩建恩 余佳 孟庆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4-42,共9页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前人资料和遥感影像解译,对青藏高原古近纪—新近纪湖相地层进行了划分与对比,确定了湖相地层的地域分布。根据古近纪—新近纪湖相地层的展布范围,初步圈定出了63个古湖泊,划分出5个成湖阶段、13个成湖期,其统计...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前人资料和遥感影像解译,对青藏高原古近纪—新近纪湖相地层进行了划分与对比,确定了湖相地层的地域分布。根据古近纪—新近纪湖相地层的展布范围,初步圈定出了63个古湖泊,划分出5个成湖阶段、13个成湖期,其统计总面积大于200×104km2。古湖泊的规模、形态、展布方向明显受构造和古地理的制约。研究表明,古近纪时期的古湖泊主要分布在高原的东北部地区,新近纪时期的古湖泊主要分布在高原的西南部地区,两者之间为过渡地带。青藏高原古近纪—新近纪古湖泊的演化,从时间上讲,有从老到新面积逐渐加大的趋势;从迁移方向上讲,有古湖泊的湖相沉积由东北向西南方向逐渐迁移、古湖泊的年龄由老变新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近纪—新近纪 古湖泊 湖泊演变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